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和谐万岁-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是主人(3)
忠告之六:甘于寂寞,甘于平凡,甘当配角,甘当“傻子”。
要知道,沉寂之中往往会爆发出惊雷,平凡之中往往蕴含着伟大,配角往往会捧出耀眼的明星,甘当“傻子”的人,往往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萤火虫的光亮虽然微弱,也能为黑夜行走的人引路;蚯蚓无爪牙之利,也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我们都爱唱的一首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在企业之中,假若我们不能做大树,不能做鲜花,那就做一棵小草吧,当然,这棵小草是用以美化厂容厂貌,并不是那有碍观瞻的“杂草”。
忠告之七:“我的”才是我的,不要贪心地去乞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自己劳动所得的钱,总是沉甸甸的,用来买吃的,特别香甜;用来买穿的,特别合体;用来寄回老家,特别欣喜。而那些用不当手段攫取的不义之财,总是轻飘飘的如同一朵一朵的乌云,当乌云压顶的时候,吃饭就会呛噎,穿衣也失去了光彩。
面对有钱的老板,不必卑躬屈膝地去奉承,也绝不必去作对、仇视甚至仇恨;面对日进斗金的企业,要高兴、要自豪:这中间也有我的价值,万万不可萌生“以厂为家,厂里有啥家有啥”的念头。
忠告之八: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创造。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自己走出了家门或校门,自己选择了企业和岗位,自己付出了脑力或体力,自己收获着酬劳和友谊。与其终日里愁眉苦脸地埋怨和哀叹,不如整日乐呵,笑对人生,笑对人世。笑,不仅让社会充满欢乐,让企业充斥活力,更让自己满怀信心地去迎接美好的未来!
待遇低了,经过努力相信会越来越高。
条件艰苦,把磨难作为人生一笔难得的财富。
上级苛刻,看作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流言飞语,“我走我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深圳的一名画家落尘,为我画了一幅大肚弥勒佛手舞足蹈的一个造像,我在旁边写了几句话用以自勉,想送给那些“奉献并快乐着”的朋友们:
坦坦荡荡,兢兢业业;潇潇洒洒,快快乐乐。
笑对人世,扬善抑恶;尊天护地,立地成佛!
补充说明的是,最后那个“佛”字,我写得很大、很大……
忠告之九:万一你拂袖而去离开这个企业的时候,切忌不要骂它、不要恨它,更不要损它,不能毁它。
当年我们参加工作时,皆为“分配”而来,而现今的企业和许多事业单位,大都是双向选择,采用“招聘”的方式招募员工了。
在企业中,老板炒员工或员工炒老板的事,已再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年轻人这山看着那山高,常常“跳槽”的事也屡见不鲜。
除了特殊的情况,需要法律裁决、对簿公堂以外,我奉劝那些不论因为什么原因拂袖而去离开原来企业的员工们,如若没有对企业感恩、留恋、依依不舍的感情,起码的,不必愤愤而去,更不能耿耿于怀地去损毁它。不管怎么说,这里毕竟留下了你人生的脚印,有你劳动的付出,也给了你劳动的回报。何况,对原先的单位牢骚满腹,新落脚的企业又会怎样看你?
忠告九条,九九归一:谁愿意做奴隶?谁愿意做牛马?要说打工,我们只是在为自己打工!谁是主人?分明我们就是企业的主人!
诚信无价(1)
“诚信”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藏。谁守住了诚信,谁就赢得了人心;谁守住了诚信,谁就拥有了未来;谁守住了诚信,谁就拥有了财富;谁守住了诚信,谁就通向了成功。
诚信是历代人们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一种个人修养,一种道德行为。狭义的“诚信”,多为商家和经济活动所用,解释为真诚无妄、言而有信,童叟无欺;广义的诚信,已从经济生活走向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诚”者,忠诚;“信”者,信任。它是天地人伦亘古不变的内在规律,所谓“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诚信已成为跨越国度、超越信仰、高于一切、支配一切的大道理。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诚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能够夺取胜利的根本原因,诚信是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道德根基,诚信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资格认证书,诚信也是广大人民千呼万唤、心仪向往的一种社会风尚。
一个人,假若缺乏诚信,就难以在社会上自立;一个企业,假若丧失了诚信,就难以在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一个国家和民族,假若没有了诚信,一定难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政治家、企业家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接点上十分明白一个真理:谁守住了“诚信”,谁就获得了人心;谁守住了“诚信”,谁就拥有了未来;谁守住了“诚信”,谁就赢得了财富;谁守住了“诚信”,谁就抓住了成功。
“诚信”实在是一座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确确实实就在我们身边的价值连城的宝藏。
好友张旭婧从关公故里给我寄来了一个邮包。层层打开,原来是两幅碑帖的拓片——《汉夫子风雨竹》,第一幅是“风竹”,在寒风的劲吹之下竹叶向左下方倾斜;另一幅是“雨竹”,雨打竹叶一律朝下摆动。
中国的文人无不喜爱梅、兰、竹、菊的高洁,将之称为“四君子”,也把松、竹、梅赞为“岁寒三友”,把它们看成有生命的人,在它们的身上寄予人的品格和情操。于是,有了郑板桥脍炙人口的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于是有了南宋郑思肖国破之后只画无根兰花的佳话;于是有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佳话;于是有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伟人毛泽东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可能是自己孤陋寡闻,这幅《汉夫子风雨竹》图,我可是第一次看到。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忽然从竹叶之中看出了字来,原来一团团的竹叶,组成了一个个汉字:风竹是“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的十个字,而雨竹是“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的十个字。
我爱不释手地欣赏着这画、这字,渐渐地从字画之中看到“汉夫子”,遥远年代里的那位叱咤风云、屡建奇功、不卸战袍,夜观《春秋》,蚕眉、凤眼、赤面、美髯的三国战将关公关云长。
我无比崇敬地打探着这幅字画背后的故事,得到的只是一个传说。“传说”已足够了,因为我们心目中的三国故事、三国人物也很少来自正史陈寿的《三国志》,大都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演义”与“传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诚信无价(2)
传说,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时时牵挂着他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结义兄弟,时时准备着为他效忠的汉室的复兴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面对礼贤下士的曹操,他心存感激,也愿投桃报李,不负知音,但只有在曹公允诺他一旦得知兄长刘备的行踪立即归队的条件,才委身曹营。曹公对他的所有重赏,他都毫不动心,唯独对赏赐他的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让其感激不尽。曹操问其故,原来关公还是想着自己的兄长,一旦得知兄长的信息,便能快马加鞭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兄长的面前。这使一厢情愿的曹操不能不心寒,但也更加敬佩关公的人品。
苦苦等待了13个年头,终于得到了兄长的消息,欣喜若狂的关公就要见到朝思暮想的兄长了。但对深情厚谊的友人又该如何交代、怎样辞行呢?
一个风雨交加的暮色黄昏,“战袍不脱夜观书”的儒将关羽,望着窗外摇曳的竹林,铺开画纸,挥毫泼墨,既为友人留下一幅丹青作为纪念,更是一个辞行的留言,向友人,也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心迹:“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不要嫌弃这片片竹叶的平淡吧,要知道,不管是风吹雨打、四季变幻,它是终究不会凋零的;对于多年以来恩爱有加的朋友,我就不说什么感激的话了,这幅风竹雨竹的图画,能道出我拳拳的忠义之心,为我正名、立名的!
初看是画,细看是字,再看是人,看透了却是“诚信”、“诚信”和“诚信”!我把它珍藏起来,又请了一批分赠给一些友人,让诚信的佳话更广地传扬。
“诚信”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人之为“人”所必备的一种品格。
中学时代,曾在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名字叫《项链》。一名家境并不富裕的小职员路赛尔先生欣喜地接到###部长邀请他与太太参加晚会的请柬。虚荣的太太马蒂尔德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条名贵的金刚钻项链,在晚会上光彩夺目,出尽了风头。孰料乐极生悲,这条项链在晚会之后丢失了。
夫妇二人如雷轰顶,在遍寻不见之后冷静了下来,“突然一下用英雄的气概打定了主意,那笔骇人听闻的债是必须偿还的!”他们举债三万四千金法郎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了朋友伏来士洁太太,又用10年的工夫节衣缩食偿还了这笔债务。
10年之后,偶然遇到当年的朋友,尝尽了穷人困窘生活的马蒂尔德已经青春不再,光彩全失,以致朋友一时竟认不出她了。当她把这些年困窘的缘由全盘向朋友端出之后,伏来士洁太太说了一句话,这就是莫泊桑小说的结尾,这也是几十年我竟然没有忘记的一句话:
“唉。可怜的马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项链是假的,顶多值五百金法郎。”
我想语文老师也好,莫泊桑本人也好,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是:为人不要虚荣,虚荣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甚至是惨痛的代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篇小说所以给我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却是人们之间的诚信,是“诚信无价”!
试想,项链确实丢了,马蒂尔德花五百金法郎买一条“一模一样”的假货还回去,伏来士洁也决不会发现。就没有了这小职员一家10年的困窘。
再试想,10年过去了,伏来士洁完全可以置之一笑,对朋友劝慰一番,然后匆忙跑回家中,关上房门,取出项链,紧抱着这三万四千金法郎的珍宝兴高采烈。就像我们社会上最近一再出现的有人用一张存额不大的银联卡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贪婪地取出巨款一样。
诚信无价(3)
然而,没有!金刚钻的项链再贵,即使是“无价”,也究竟是有价的;而人性,人性之中的“诚信”,却比天价的项链贵重得多!
亲爱的朋友,在写作《诚信无价》的初始,我是满怀信心的,因为我有太多的话要说。
我想鞭挞那些见利忘义的奸商,我想扫荡那些充斥于市的假冒伪劣产品,我想痛斥那些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的言行。然而,这些语言、这些文字太多太多了,已经司空见惯,还用得着我去说吗?
我想如前面章节那样,把我接触的、了解的一些企业之中关于“诚信”的案例选择出来,娓娓道来,给读者一些启示。但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许多相关的书中都有介绍,又恐人云亦云抑或画蛇添足了。
我也想开列个企业诚信的一二三四,来供企业家参考。但我的这本小书绝不是教科书,而且重要的是,“诚信”在企业之中无处不在,所列的条条再多,也会是“挂一漏万”的。
倒不如把我几年前呕心沥血策划的《诚信山东宣言》,向读者们作一个汇报,也许对我们建设企业的诚信,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山东来人,邀我担任主编,编一本关于“诚信”的干部读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夜不能寐。我并非山东人氏,但出生于山东的近邻,不知为什么,脑子里总是把“诚信”和“山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诚信”作为道德和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它当然不允许任何一个行业和地区申报专利和商标归为己有。但是,细细想来,“诚信”却实实在在是山东的特产:
首先,山东是至圣先师孔子的故乡,又是亚圣孟子的故乡,孔孟被世人尊奉为“万世师表”,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主体是“为政以德”,将“诚信”作为立国的根本,作为施政的贤人作风,认为这些比“足兵”、“足食”更为重要。在一部《论语》之中,“信”字便出现了38次。
“吾日三省吾身”,主张通过反省自己的言行,达到诚信的理想人格境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教导都已世世代代铭刻于一切正直善良的中国人的心扉之上。山东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对源远流长的孔孟之道中的“诚信”思想精华,领会之深、熏陶之浓远非他国、他乡可比。
其次,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中,都突出地显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忠诚”和“信任”的品格:妇孺皆知的沂蒙精神,红嫂的故事,淮海战役的小车队;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彪炳千秋的先烈和劳模:王尽美、邓恩铭、焦裕禄、孔繁森、张海迪……都是齐鲁大地养育的英雄儿女;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又出现了罗庄“上靠共产党,下靠王廷江”的动人故事,九间棚党支部引水上山的壮举,海尔集团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雄心……这些先烈、英雄年代不同,事迹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用“忠诚”铸造的,“即使碎了,即使破了,留下的每一片、每一片,依然是忠诚!”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更是山东的骄傲。完全可以作为山东的“形象代言人”,作为山东的品牌!
再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大地历来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被称为“母亲河”,泰山被尊为“岱宗”,孔圣人更成为“万世师表”。在这一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山东大汉”,特别强调“责任”和“承担”,重视“和谐”和“秩序”,讲究“诚信”和“仁义”,“克己复礼为仁”、“以天下为己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他们那里都不是空洞的说教。现实生活中,百姓口碑总爱把“质朴”、“率直”之类的人品与山东人结合在一起。所以打造“诚信山东”的品牌,将诚信作为山东人的集体名片在国内外散发,绝无矫揉造作之嫌。
山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建设“诚信山东”的目标,以之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无疑是上合党心、下合民意的大事、好事,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深远影响,怎么估价都不过分。
有鉴于此,我把编一本书的任务,自觉地放大为实施一项巨大的工程。
我设计、联络、说服了一批不同学术领域里有德、有才、有威望的学者,计有: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张全景、国学大师季羡林、哲学家张岱年、词作家乔羽、儒学家汤恩佳、经济学家茅于轼、文物鉴赏家杨伯达、雕塑家韩美林、理论家刘吉、考古学家张文彬、作家苏叔阳、画家袁熙坤、社会学家周孝正、表演艺术家王铁成、歌唱家李光羲,连同本人共16人,共同发出了《诚信山东宣言》的倡议。
我们自觉地以重铸社会诚信为己任,与山东儿女一道,通过编纂图书、举办论坛、巡回演讲、展览展示、影视书画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山东各地、各行业、各领域、多阶层诚信建设的成就。登泰山而呼天下,让诚信之风从黄河之滨、泰山之巅吹拂神州大地,吹遍五洲四海,筑起中华民族诚信的道德长城。
大概是贪大求全了,抑或是越俎代庖了,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工程还是搁浅了。
现在每每翻看这众多名家的签字、题词,看着心血凝成的策划文案,特别是听到广大群众对“诚信回归”的呼喊,我还真的心有不甘。
我在想:我们既然无力推动一个省的诚信建设,那么,一个市呢?一个县呢?一个乡镇呢?一个街道或一个乡村呢?假若全然不成,那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懈创新(1)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一段对“创新”十分精辟的论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