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血-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句俗语王福前世也听说,他沉吟了一下,道:“即如此,爱卿可以在江阴挑选三千人,其余七千人再在各地挑选。”

王福不要说当过皇帝,就是一个小领导也没有当过,但他有后世几百年的见识,深知无论如何信任一个部下,必要的制衡肯定要有,当然不会允许自己的一万亲军全部出身江阴。

能在江阴挑选三千人,阎应元已经心满意足了,毕竟江阴只是一个县城,全县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万,三千子弟,几乎每四五户就能摊上一人。

“微臣遵旨。”

“你下去吧。”

“微臣告退。”

刚刚送走阎应元,王铎又出现在殿门外,王福叹了一口气,实在不愿听王铎的唠叨,连忙喊道:“田成,准备一下,朕要出宫。”

旁边一名内侍慌忙道:“皇上,田公公已经外出了。”

王福才恍然记起。自己把田成派到澳门去了。看到王铎已经向自己走来。避无可避。索性迎了下去。将脸沉下。冷冷地道:“王爱卿。你若是仍然要劝朕借虏平寇那就不用开口了。除非朕死了。否则绝不同意此事。”

王铎听得一呆。看见皇帝甩着袖子走人。他张了张嘴想叫住。最终只得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垂头向宫外走去。

“什么。皇上真这么说。”得到王铎地回报。马士英脸色脸上不相信地问道。

王铎点了点头。马士英脸上一阵青气闪过:“皇上真是意气用事。我们不能让皇上胡来。”

“首辅大人。或许皇上说地有道理。清虏才是我大明地心腹大患。”王铎犹豫地道。他这些天天天向皇帝相劝。多少也受到王福地影响。

马士英用一种鄙视地眼光看着王铎:“清虏又不是第一次入关。以前还不是退了。他们所求者不过是财物而已。我大明上万万人口。清虏才多少人。如何敢兴吞并大明之心。再说还有平西伯地关宁铁骑在北方。清虏又如何会没有顾虑。”

“可是皇上态度很坚决,绝不可能说服。”

马士英低着头,口中嘟嚷道:“奇怪,洛阳被流寇攻破,皇上历经千辛万苦才逃了出来,生父,妻子儿女全死在流寇手中,反观清虏,虽然占了北京,可是也是从流寇手中取得,为何皇上好象更恨清虏而不恨流寇。”

这也是王铎奇怪的地方,只是他却没有接马士英的话,而是道:“皇上如此态度,大人是否还要继续推行。”

马士英考虑了半响,也变得迟疑起来,没有皇帝的支持,他的地位绝对不会稳固,东林党人正在虎似眈眈的等着他犯错,若是他与皇帝关系变差,这是东林党人乐于见到之事:“罢了,罢了,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天下,我等身为臣子虽然可以劝谏,却不能硬迫,否则岂不是成了欺凌主上了。”

“大人所说正是。”王铎口里虽然同意,心中却大骂马士英滑头,前几天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发动清议也要逼皇帝同意借虏平寇之策,没想到现在又缩了回去。

钱府,钱谦益正满面笑容的招待着几位东林党的大佬,其小妾柳如是一身男装,坐在一侧轻抚瑶琴,优美的琴声让在座的几位大佬都沉浸其中,一曲终了,几人纷纷赞叹:“河东君琴艺越发精湛,钱阁老真是有福之人。”

东林党人虽然在拥立之事上犯下大错,但好在钱谦益等人转变的快,发现事不可违后马上又向转而支持福王,福王登基后,东林党人在朝堂上的势力依然非常强盛,高弘图为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姜曰广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慎言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右侍郎、刘宗周为左都御史、祁彪佳右佥都御史;不但六部一半把持在东林党手里,内阁同样如此,若非马士英占据了兵部尚书之职,又有江北四镇支持,东林党人完全可以一统朝纲。

“各位大人过奖了。”柳如是欠了欠身,移步来到钱谦益身边坐下,她虽然一身男装,反而显得唇红齿白,妩媚多情,与钱谦益在一起组成一幅红颜白发图。

听完琴,众人将话题转到了朝政之上,柳如是并不避开,大家都知道钱谦益对这个小妾非常宠爱,众人也习以为常,高弘图首先道:“受之,你对马瑶草这个联虏平寇之策如何看?”

“联虏平寇吗,确实可行,只是此事是由马瑶草提出来,既使有功也是马瑶草之功,只是不知为何,皇上死活不同意。”

东林党人以消息灵通箸称,何况此事是钱谦益亲自听马士英提出,自然会特别关注。

“皇上不同意。”高弘图听得精神大振,这可是皇帝第一次否决马士英的提议:“受之,以你看,马士英会不会强行要求皇上通过?”

钱谦益想了想,摇了摇头:“不会,马瑶草这个人老奸巨滑,皇上态度一坚决,多半还是会退缩。”

众人脸上失望的神色一闪而过,他们热切盼望马士英与皇帝的关系能够搞僵,到时首辅的位置自然会被东林党人顶上去,其中尤其以高弘图的希望最大。

高弘图脸上闪过一丝笑意:“马瑶草要退缩,我们就要让他退无可退。”

……………………………………………………

推荐票好少啊,老茅求票!

第二十三章杀机(—)

王福伸了一个懒腰,看了看桌子上成堆的奏折一眼,叹了一口气,他刚开始时还想学一下历史上的那些有为之君,认认真真的批阅奏折,后来才发现这才实在不是人干的事,他看这些文言文本来就费劲,许多大臣写奏折还喜欢弯弯绕绕,非要看半天才能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如果当真要认认真真看完所有奏折,王福就是每天二十四小时都用在这上面都不够,好在有贴黄的制度,后来王福也学乖了,大部分奏章只扫一眼贴黄,不重要之事一律不看。

很快,桌子上成堆的奏折就被王福翻过一遍,正要休息几下,一名小黄门从外面急匆匆的赶来:“禀皇上,淮扬督师史大人六百里加急。”

王福听得一惊,史可法六百里加急,莫非清军就已开始南下,他连忙接过史可法的奏折,正要翻看,又一名小黄门急匆匆上来:“皇上,宁南侯左良玉左大人八百里加急。”

“皇上,广昌伯刘良佐刘大人六百里加急。”

“皇上,东平伯刘泽清刘大人六百里加急。”

“皇上,兴平伯高杰高大人六百里加急。”

王福已经听得麻木了,左良玉远在武昌,怎么会与史可法、刘良佐、刘泽清、高杰等人一起上奏,而且时间赶得如此之巧。一个接一个,简直是存心让他喘不过去来。

把史可法的奏折首先拿起来,对于史可法,王福心中还是怀着敬仰之心,不管史可法能力如何,毕竟他能与一介文臣之身亲卦前线,明知事不可违依然奋力抵抗,最后不屈而死,如果大明的文臣武将能有一半,哪怕三分之一学史可法,明朝也不会亡于满清之手。

“先帝以圣明之主,遘变非常,即枭逆闯之头,不足纾宗社臣民之恨。目前最急者,莫逾于办寇矣。然以我之全力用之寇,而从旁有牵我者,则我之力分;以寇之全力用之我,而从旁有助我者,则寇之势弱。近辽镇吴三桂杀贼十余万,追至晋界而还。或云假虏以破贼,或云借虏以成功,音信杳然,未审孰是?……伏乞敕下兵部,会集廷臣,既定应遣文武之人,或径达虏主,或先通九酋。应用敕书,速行撰拟,应用银币,速行置办。并随行官役若干名数,应给若干廪费,一并料理完备。定于月内起行,庶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矣。”

“糊涂,糊涂之极。”史可法的奏章洋洋洒洒数百言,里面全是对流寇的仇恨,这对于大明的臣子来说固然没有错,可是对于满清的认识却幼稚之极,对吴三桂更是存有幻想之心,通篇奏折加起来也就是四个字:借虏平寇,否则大明重新陷于两线作战,重蹈崇祯朝的覆泽。

将史可法的奏折放下,王福拿起刘良佐的折子,史可法的折子还算客气,里面只是委婉劝谏,刘良佐的折子就没什么客气了,言明若不借虏平寇,他的部下无法两面作战,恐将先期哗变,除了借虏平寇外,刘良佐还在奏折中索要粮饷。

“哼。狗汉奸。若非朕手中无兵。现在就砍了你地狗头。”王福咒骂了一句。啪地一声将刘良佐地奏折丢到地上。将另一份奏折拿了起来。

“啪、啪、啪。”刘泽清、高杰、左良玉地奏折全部被丢到地上。若不是不远处还有几名内侍守着。王福狠不得在他们地奏章上狠狠踩上几脚。虽然这样于事无补。总可以消自己几口恶气。这些人地奏折无一不是要求朝庭行借虏平寇之策。否则士卒就有可能哗变地危险。

说白了。这些家伙就是怕死。他们和农民军作战或许还有点胆气。可是面对清军根本没有交战地勇气。难怪清军一南下。刘泽清与刘良佐这两个家伙就投降。反过来打南明。扬州十日。江阴屠城。刘泽清。刘良佐这两个家伙都有份。

“汉汗。鞑子走狗。”王福喃喃地咒骂。可这样地咒骂毫无意义。王铎等人要求借虏平寇。王福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可是这些武将不同。闹不好真要弄出一起兵变。甚至有可能直接带兵到南京来一场清君侧。左良玉既是如此。借口马士英弄权。起兵南下要清君侧。若不是中途病死。不用清军动手。南京早已被左良玉打下来。

“妈地。这些军阀对外不行。对内却是残暴异常。老子这个皇帝当地也太没有意思了。只不过不想把老百姓地供奉白白送给敌人都不行。还不如现在就一走了之。”

“不行。现在自己手中无兵。就是走出南京城也无处可去。说不定马上被东林党人趁机废了。派人一刀砍了自己。既使不砍只是软禁起来。清兵南下也没有自己地好果子吃。难。难。难!”

“如果同意这些人的请求,暂时的难关可以渡过去,可是这些家伙以后就会更加跋扈,将自己彻底架空,说不定连新军也无法组成,一年后必死无疑。”

王福发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只不过晚死一点和早死一点的区别,奇怪,到底是谁联络这些武将一起向自己发难,马士英,你个棒槌,难道不知道刘泽清,刘良佐这帮人根本不可靠,王福就象一只困兽,在屋内踱来踱去,门外的小黄门看到皇帝又是丢奏折,又是咆哮咒骂,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怒到皇帝。

没有黄得功的奏章,这个江北四镇中唯一封为侯爷的人,实力无疑也是最强,他的部下军纪比起其余三镇都严明,黄得功可以成为自己的靠山吗,王福的眼睛一亮,停下脚步,手指轻轻的在桌子上敲着,发出空洞的回音。

既使黄得功支持自己又怎样,以一敌三根本不可能,何况还有一个号称八十万兵马的左良玉,至于引起内战,王福倒是不怕,反正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在抗清中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成为满清的帮凶,早一点除了他们,弘光朝说不定可以多挡几年,王福的眼中掠过一丝杀机,拼了,不能力敌,只能智取。

…………………………

本书的点推比是老茅写书最难看的一本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老茅,把推荐票顶起来,老茅必定以更精采的内容回报大家。

第二十四章杀机(二)

“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马爱卿请起,来人,赐坐。”

“谢万岁。”马士英站起身来,在内侍搬来的椅子上坐下,心中转动着念头,皇帝突然派人找自己来说有要事商量,到底是什么要事?

“马爱卿,你说的借虏平寇之策,朕这几天仔细的考虑过了,方才也接到广昌伯、兴平伯、东平伯和宁南侯等人的奏报,他们都一致赞同爱卿之策,爱卿不愧是国之栋梁,目光深远,朕决定接纳此议。”

马士英脑袋嗡的一下就炸了,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给皇上上奏了,而且还是关于借虏平寇之策的内容,为什么自己会不知道,没有江北四镇的支持,自己又拿什么和东林党及其走狗左良玉斗。

“马爱卿,马爱卿,你怎么啦?”王福本来说出此事马士英必定会得意,没想到却是一幅失魂落魄的样子。

听到王福唤他,马士英才回过神来:“皇上恕罪,老臣刚才走神了。”

“哦,什么事能让马爱卿走神,朕倒是想听听。”

“其实微臣也在考虑皇上前几日所说,清虏亦是我朝大敌,借虏平寇犹如饮鸩止渴,臣糊涂,没有看清借虏平寇的危害,此事还需三思而行,微臣思虑不周,还请皇上责罚。”

王福听得一愣一愣的,这倒好,借虏平寇本来就是你提出来的,现在借着几个武将逼得朕要答应了,你又说不成,敢情自己这个皇帝还真不放在你眼里,王福脸上怒容越来越盛,就是泥菩萨也有火气。

马士英暗暗叫苦,刚才那番话当然不是他的真言,只是他不甘被人利用,点出刘良佐等人的上奏其实与自己无关,没想到皇帝对他的误会却更深,只是以他的地位,根本不能明着说出自己不知道刘良佐等人上奏之事,那不是明摆着他这个首辅无能。

“息怒。息怒。”王福在心中默默念了数遍。脸上地怒容才压了下来:“马爱卿既然如此认为。那何以向广昌伯。兴平伯等人解释。”

马士英犹豫地一下才道:“皇上。此等大事不可伧促而为。不如将广昌伯。兴平伯等人一同召入京城商议。”

马士英地话正中王福地下怀。无论是刘良佐还是刘泽清都有数万部下。要除去他们只有将他们调入京城。没有合适地理由和马士英地配合。很难不引起他们地疑虑。

“那好。朕马上拟旨。让几位爱卿进京。朕亦知前线将士辛苦。待几位爱卿进京后。朕会拿出内努银五十万两犒赏。”

王福虽然有二百多万两内努银。十余万两金。可是交给田成到澳门买东西就花了近百万两。组建羽林军又要花掉一百多万两。再拿出五十万两银出来。内库差不多就要空了。只是这钱还不能不花。当然。这钱不是直接赏给刘泽清等人地。而是杀了这几人后。要用来安抚他们地部下。

马士英当然不知道王福地打算。听到一向视钱财如命地皇帝愿意拿出银两犒军。大感意外:“皇上英明。若是三军将士听到。必会对皇上感恩戴德。奋勇杀敌。以报皇恩。”

数天后,分别驻扎在寿县、淮安、瓜州、真州的刘良佐、刘泽清、高杰、黄得功就先后接到让其进京的旨意,只有左良玉因为远在武昌,接到的旨意晚了一些。

眼下清军和顺军正在山西,陕西一带缠斗,双方都暂时顾不上南方刚立的这个小朝庭,甚至山东、河南两省都处于无政府状态,听闻李自成大败,山东,河南两省百姓纷纷驱逐原先大顺朝所派的官员,而清军也好,弘光朝也好,都没有派人接收,这让两地的许多地方都处于茫然无序状态,本来若是弘光朝能派一支军队出去,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两省地盘。

可是无论是刘良佐也好,刘泽清也好,他们都担心进入两省会碰到清军,死活不愿移动,朝庭只好派高杰前往,而高杰羡慕扬州繁华,想在出征之前把家小安排在扬州,只是高杰军队的军纪和刘良佐半斤八两,在扬州城外烧杀抢掠,惹怒了扬州士绅,在高杰来后,扬州紧闭城门,不让高杰的家小入城,既使是史可法命令也毫无作用。

这里就可以看到史可法的尴尬,他虽然贵为淮扬督师,还曾入阁,可是既命令不了江北四镇这样的军阀,甚至命令不了扬州的士绅富户,高杰羞怒之下,下令对扬州城进攻,面对清军,大明许多城池不战而下,而面对高杰的进攻,扬州城却众志成城,高杰一个多月也不得寸进,史可法只得亲自到高杰军营劝解,让高杰无奈之下只得移防瓜州,而北进之策也就止烟消云散,等到清军缓过手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摘取山东,河南两省。

因为有河南,山东两省作为屏障,此时前线并无战事,只是对于招自己入京,刘良佐还是产生了疑虑。

刘良佐常骑一匹杂色马,人称花马刘,北京被李自成攻破时,刘良佐正驻于河南正阳,他应当时任风阳总督的马士英邀请率部进入南直肃,沿途淫劫,临淮民闻刘良佐将至,严兵固守。刘良佐大怒,率兵攻城,没想到却无法攻下,经马士英劝解,刘良佐才移师驻于寿县。

他把部下张天禄、张天福、方安国等人叫来,将圣旨交给众人看过一遍才道:“诸位,此番皇上召我入京,只说商量借虏平寇,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名堂?”

张安国首先道:“大帅尽管放心入京,若不是大帅,皇上又如何能登大宝,何况大帅兵强马壮,有此为盾,朝庭又怎能奈大帅如何,皇上难得拿出一次内努来犒军,大帅若是不去,岂不便宜他人。”

“是啊,大帅,朝庭有什么好怕的,这五十万两银不分太可惜了。”张天禄,张天福等人也随声附和。

朝庭给刘良佐额定的兵力为三万,兵饷也是按此给付,事实上,刘良佐的兵力远不止此数,为了自己的安全,这些军阀都拼命拉人进入军中,刘良佐光马军就有三万,部卒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