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一贤妇-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家有女百家求,便是个乞丐上门求亲,对女儿家来说也是面子。何皇后心下承了方氏的这份情,脸色便好看了一些,“我也想把那闹人的丫头早日嫁出去,只是圣上答应过她,她那未来的夫婿,需得是她自家看中的。”

    方氏面上做出惋惜的表情,暗地里却忍不住腹诽,本来也没想娶,至于拿圣上当挡箭牌吗?

    方夫人见有人接茬,心下一喜,忙又厚着脸皮开了口,“听说这一届科举出了许多少年有为之人,那可都是我们大梁国的天之骄子,将来的股肱栋梁,只要公主肯屈尊,必能从中得一良配。”

    方氏听出来了,她这拐弯抹角的,是想打消何皇后的疑虑。左右方才已经卖过一个人情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吧。

    “是啊,这一届科举当真人才济济。昨日见到我那二哥,还听他喜不自胜地念叨了许久,说贤君如凤,人才如百鸟,只有盛世才会出现百鸟朝凤的壮景。

    我们这一辈人能诞于大梁,生在盛世。效忠明君,何其有幸。

    我虽然没见过其他人,新科状元却是见过几次的。那位楚公子着实惊才绝艳,俊朗不凡。”

    方夫人知道方氏是为了给她解围,暗暗记下这份恩情。人家给她创造了机会,她自是不能辜负这份心意,忙不迭地接起话茬,“楚公子确是个少年英才,不瞒皇后娘娘和诸位说,大考之前。我曾想过将小女许配给他。

    可惜楚公子对小女无意。说大丈夫尚未立业,何以成家?小女也说,自个儿才疏福薄,不敢相配。

    回头想想。确是我妄想奢求了。”

    这段话说出来。中间虽然弯了几弯。意思却直白得很:楚公子没瞧上小女,小女也有自知之明,不敢高攀。之前的事情。都是我这当娘的剃头挑子一头热罢了。

    乐林公主逼得方依云跳水是为了什么,在座的女眷心里都大抵有数。此时听一向长袖善舞的方夫人几乎是自说自话,这般生硬地作出解释,诧异同情之余,心下都有些不是滋味。

    易地而处,若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她们未必有方夫人这样的“厚脸皮”。

    方夫人并非乱了分寸,失去了往日的玲珑,她是故意要给何皇后留下一个“笨拙”的印象。

    何皇后尚在闺中的时候,就有心胸狭窄的名声。这样一个人能够成为当今圣上的发妻,而且在后位上一坐就是近二十年,除了傲人的家世,本人自然也具备了相当出众的头脑和心机。

    但凡聪明人都不喜欢聪明人,像何皇后这样高高在上的人尤其不喜别人在自己面前耍小聪明,当然,也不会喜欢太笨的人。

    既然这件事她非解释不可,而在座的都是耳聪目明之人,不管她是委婉圆滑地解释,还是笨拙生硬地解释,大家都听得懂。她又何必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让何皇后更加不喜呢?

    事实上,她的“笨拙”也的确让何皇后对她们母女的不喜稍微减少了那么一点儿,从而多了几许轻视。这步棋她是走对了,可终究还是低估了何皇后小心眼儿的程度。

    “方夫人这话却是过谦了,本宫常听陛下夸赞令千金,说她收养遗弃女童,仁心善举,乃我大梁国女儿之表率。这样的好女儿,何愁良配?

    济南府本宫不熟悉,不过京城之中像楚大人那样的少年英才,本宫还是知道不少的,皇室宗亲之中亦有不少未曾婚配的儿郎。方夫人若是为女儿的婚事犯愁,本宫回京之后倒是可以帮你物色一二。”

    皇后帮忙物色,不就是“赐婚”吗?何皇后对她女儿印象不加,若是随便指一个不成器的,岂不毁了她女儿的终身?

    方夫人被何皇后一番话骇得心肝乱跳,好在她是个沉稳隐忍之人,面上却没有表露出多少,起身福了一福,“多谢皇后娘娘美意,怕只怕小女年纪大了,又整日在外抛头露面,配不上您口中的贵人们。

    而且臣妇那不孝女……”

    似乎难以启齿,她顿了一顿,又语调艰涩地道,“那不孝女整日将‘毋宁缺不强求’之类的话挂在嘴上,心无旁骛,只想着将那些被遗弃的女童抚养长大呢。”

    何皇后嘴角几不可见地翘了一下,“听方夫人这样一说,本宫倒是愈发好奇了,忍不住想去瞧一瞧那些让令千金宁愿放弃终身来抚养的女童。”

    说着便吩咐立在身后的宦官,“裕安,你去打听一下,圣上明日有什么安排,若不需我等伴驾,本宫便去方小姐收养女童的地方转转,顺便看一看这济南府的风土人情。”

    裕安应了声“是”,便捧着拂尘躬着腰身退了下去。

    方夫人猜不透何皇后要去梨花苑是福还是祸,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面上却不得不作出受宠若惊的模样儿,感恩戴德地跪下磕头。

    简莹听说何皇后要去梨花苑巡访参观,眸色沉了又沉,立时派人给方依云送了信,叫她早作准备。

    方依云接到消息心情颇为复杂,一面渴望着得到一国之母的肯定,一面又忐忑不安,总觉何皇后目的不单纯。

    其他人也心思各异,各有打算。其中最兴奋最高兴的,当属简兰。

    “太好了。”她一拍巴掌,两眼放光,“我正愁找不到机会面圣,真是天助我也。

    仔细想想,在事情闹大之前,圣上未必耐烦管这档子事。先跟皇后娘娘陈情,再通过皇后娘娘闹到圣上跟前去,最合适不过了。

    快,去叫了曲嫂来。”

    她大声吩咐着朵儿,又一指莲衣,“待会儿你尾随曲嫂过去,把那几个人给我盯紧了看住了,在皇后娘娘出王府之前,绝对不能叫他们逃了。”

    “是。”莲衣答应一声,自去办事。

    ——(未完待续。。)

    ps:  感谢以下两位童靴的月票:hotmutter(2张),只为种菜(2张),鞠躬!!!

第393章 帝后同游

    经调查,埋伏于泰山山谷精兵绝大多数都是朝廷裁减下来的归田兵,唐怀山率粮运兵杀进山谷的时候,一两千人因顽强抵抗而伤亡,俘虏了近七千人,还有一部分通过山中的暗道潜逃,至今扔在搜索之中。

    粗略估计了一下,总数约莫在一万人左右。

    据被俘虏的一名“将领”交代,领兵的是一对姓尚的兄弟。他们手里有一道谕令,以“组建一支直属圣上的亲军”为名义将他们招募起来,分批送入那个山谷进行训练。

    这支军队自称为“黑鹭军”,已经存在五年以上。凡是应征加入黑鹭军的人,都签下了形同军令状一样的军籍契书。约定是服役十年,十年后解约回归自由之身。

    只有担任主将和副将尚氏兄弟和他们的亲兵有出入山谷的机会,各部“将领”及麾下的兄弟自从进入山谷就不曾出去过。泰山上那些错综复杂的地道,是他们一锹一镐挖出来的。

    为防止有人逃走或洞悉暗道的路线,出入暗道都是蒙着眼睛的。不等暗道彻底打通,就把人全部撤回,收尾工作由“主副将”的亲兵来完成。

    铠甲兵器,军需物资,都有人定期送进谷中。

    从谷中收缴的铠甲兵器都制作精良,烙有十分正规的番标,饷银也是清一色的官银,也难怪那些归田兵从未质疑过谕令的真假。

    据说“黑鹭军”的饷银十分丰厚,普通士兵每年五百两。将领级别的人物高达一二千两。可存在军账上,日后凭“饷粮牌”领取,也可每半年支取一回,由专人代为送回家中,用以供养妻儿老小。

    大梁国正牌军所用“饷粮牌”分为若干等,初等为木牌,一枚代表一斗米或者一百钱。攒够十枚可换铁牌,代表一石米或者一串钱。以此类推,十枚铁牌可换一枚铜牌,十枚铜牌可换一枚银牌。十枚银牌又可换一枚金牌。

    从上古之中搜出来的“饷粮牌”无等之分。都是镀银铁牌,一面雕刻着“黑鹭军”的标志,一面铸有“五百两”或者“一千两”的数字,所俘兵将几乎人人持有。从一枚到十枚不等。

    得知自己加入的并非圣上直属亲军。有嚎啕大哭的。有当场昏厥的,更有破口大骂的。

    唐怀山派人抓了一部分兵将家眷进行审问,他们只知自家的儿子或者被朝廷重新启用了。对其它事情一无所知。他们也的确收到过儿子或者丈夫寄回来的饷银,最多不超过十两,百两千两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正因为银子没有那么多,他们才没有想那么多,而是踏踏实实地花了。

    也就是说,在饷银的问题上,这些归田兵和他们的家眷,被尚氏兄弟两头蒙蔽了。

    粮运兵冲进那一排象征着主将大帐的茅屋,早已人去屋空,那些兵将们的“军籍”也被焚烧殆尽,“主将”和“副将”不知所踪。已经根据被俘兵将的描述绘出画像,发放至各级府衙,在山东以及周边邻省大范围缉捕。

    尚氏兄弟的来历,还在详细的调查当中。

    泰山各大寺庙昨天夜里就已经被查封了,不少人趁乱潜逃,剩下的人也在一一核实身份来历。山东各属戍军正在督抚的率领下,于泰山上下一寸一寸地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或者可疑的地方。

    萧正乾是个办事效率极高的人,今天一上午的工夫,就快刀斩乱麻,将泰山的事情处置了个八~九不离十。

    虽说并未危机到帝后的人身安全,可在神圣的祭天场所发现叛军,参与祭天的僧道之中混有身手了得、来历不明之人,更从祭天所用的“圣器”之中找到了许多喂毒的兵器,着实令人肝胆生寒,后怕不已。

    相关官员自然免不了一个“渎职”之罪,根据所担负责任之大小,或降级,或扣罚薪俸。此次领了祭天钦差一职的简大老爷,和负责督建祭殿祭台的萧铮,也将受到了相应的惩处。

    总体来说,都是从轻处罚,并未出现官场动荡,地方官员被大规模替换的惨况。许多人绷了一天一夜的心弦放松下来之余,纷纷称赞圣上宽仁英明。

    举报叛军的济安王和平叛的粮运使立下大功,一场富贵和前程是少不了的。

    不过要等一切水落石出,圣上回京之后,再进一步实施奖罚。

    同时也下了明旨,将祭天日期推迟到五月十八。命雍亲王和简大老爷为查案钦差,限他们于十八日之前查明泰山逆党的来历,重新安排祭天大典的相关事宜。

    简大老爷知道圣上这是在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自是感激涕零,不敢不尽全力。

    处理完政务,不止萧正乾身心松快,山东各界人士和伴驾的亲贵大臣们也都放下了压在心头的大石头。中午小宴一场,晚上纷纷赶赴濯缨轩,参加正式的接风洗尘宴。

    君臣齐聚一堂,美酒佳肴,载歌载舞,言笑晏晏,端的是其乐融融。连济安王都暂时收起了满腹的不甘和羞愤,不顾自己抱恙之身,陪圣上喝了个半醺。

    想是离开宫廷,行事作风也跟着放开了,听说何皇后明日要去梨花苑看一看那些被方依云收养的女童,萧正乾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当下便决定陪她同去。

    方知府知道妻女得罪了皇后母女,皇后突然提出要去梨花苑参观,一直战战兢兢的,听说帝后要一同出游,反倒放心下来,趁机建议帝后去大明湖一游,再去学文庙拜一拜“夫子”,接见一下济南府的文人学子们。

    萧正乾也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帝后同游的消息,很快就在坊间传开了,济南府的各界人士都骚动起来,百姓们尤其兴奋。

    圣驾进城的时候,能够近距离一饱眼福的并没有多少人。如今又有机会观瞻龙颜,岂能错过?于是那些有心之人,早早就到大明湖和学文庙两地游逛,企图占据最佳的观看位置。

    学文庙倒还罢了,四面墙几个门,官兵一围就清净了。大明湖却是没有办法完全戒严的,若是将湖上的花船游艇全部驱逐,便无景可观了,总不能让两位大佬站在岸上干巴巴地瞧着那半湖的荷叶吧?

    未免扫了帝后的兴致,只能适当地放宽政策,也让某些人有了见缝插针的机会。

    黄尊的水上酒楼,便来了一位身着宽大僧袍的女尼……

    ——(未完待续。。)

第394章 脚疼的决定

    黄尊的水上酒楼是济安王府暗中经营的产业,本身又标新立异,集酒楼与游船为一身,既能品尝美酒美食,又能观光游览,钓鱼采莲为乐,算是大明湖上的一大特色。

    方知府要给王府面子,更想让圣上见识一下自己治下的繁华景象,自然不会将它归于驱逐之列。是以早早就派人跟黄尊打了招呼,让他提前整风肃纪,将酒楼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圣上。

    而且再三提醒,不可空船,一定要歌舞升平。

    王府也叫人前去耳提面命一番,嘱咐他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和周到来招待帝后,酒肴器具,全部按照最高标准筹备。

    被两方施压并寄予厚望,黄尊不得不放下手头上忙着的事情,到大明湖来担任现场指挥。

    能够造成杀伤力的物件统统收起来,桌椅板凳全部检查整修一遍,稍显艳俗一些的帐幔一律换掉;长相太寒碜瞧着不够善良的伙计先给放个假,留下做工的人逐一登录名册,拿去官府报备……

    这边忙得脚不沾地,偏还有那许多想要一睹帝后风采的人争先恐后地跑来预定。

    水上酒楼本来就是以雅致幽静为卖点,不会像九华楼那样开个大堂吵吵嚷嚷的,开设全部都是独立的雅间。本就不多,还要留出两条船,以免帝后一时兴起,带着亲随们过来用饭却无一现成的地方可落座。

    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总要有备才能无患啊。

    狼多肉少。必然少不了一场厮杀。虽不是真刀真枪的厮杀,可拼财拼横拼脸熟的比比皆是,争急眼了口角也在所难免。

    考虑到两位贵客身份不一般,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甚至灭门之灾,黄尊半点儿也不敢大意。接受预定之前再三询问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家族之中可有犯罪史传染病史,口臭狐臭脚臭之类的天然生化武器等等,同样登录造册,交官府报备。

    等到理出个章程。打发走了那些纠缠的人。已到了宵禁的时刻。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他不愿两头跑浪费时间,便打算在船上宿一夜。

    这边刚在船舱之中坐定,就听一个伙计进门来禀报。“大掌柜。岸上来了一位出家人。说是天晚体弱,饥困交加,身上又无分文。请我们好心收留一晚。”

    黄尊闻言眉头微皱,“哪来的出家人?”

    “这个小的倒是没有细问。”小伙计抓了抓头,“小的瞧着那位师太怪可怜的,就赶紧来跟您禀报了。”

    “师太?”黄尊有些惊讶,“是位女师傅吗?”

    小伙计忙点头,“是啊是啊,年纪挺大了,瘦得一阵风就能吹倒,哆哆嗦嗦的,八成是饿坏了……”

    黄尊略一思忖,便站起身来,“走,带我看看去。”

    “哎。”小伙计也是个心善的,答应得甚是欢快。

    黄尊来到甲板上,就瞧见一个单薄的身影微微弓曲地立在岸上的阴影里,令人顿生萧瑟之感。吩咐那小伙计挑了灯,走到离岸最近的那条船上,合掌一揖,“这位师太有礼。”

    “施主有礼。”那边声音沙哑地还了礼。

    眼睛适应了外面的环境,对方的容貌也能瞧出个大概。五官周正,面色蜡黄,隐隐透出几分病态来。身上那件僧袍想必穿了很久,已经洗得发白,瞧不出原本的颜色了。宽宽大大的,衬得她人愈发清瘦。

    再开口时,黄尊的语气愈发和煦了,“敢问师太从哪里来?”

    “贫尼法号圆真,乃泰山白云庵里的一介方外人,前天夜里泰山大乱,官府又是抓人又是驱逐,贫尼在庵中待不下去,便一路化缘来到济南府。

    原想在这边的庵院借住几日,谁知她们听闻贫尼来自泰山,不肯收留,城中亦是如此。贫尼兜兜转转,已到宵禁时辰,瞧见这边有火光,便过来碰一碰运气。”

    说完念了一声“佛号”,没听见黄尊回话,只当他也跟那些人一样怕惹麻烦,道句“打扰”,便要离去。转身时那一声叹息,说不出的无奈和悲凉。

    “师太请留步。”黄尊喊住她,“师太若是不嫌弃,就上来吃些东西,于在下的船上将就一夜吧。”

    不知是天生性子冷淡,还是被人拒绝的次数多了,心中再难生出波澜,圆真得他挽留,并未露出欣喜之色,只念着佛号说了一句“多谢施主”。

    黄尊将她领进船舱之中,吩咐小伙计叫守厨的人做了素面,又安排她在一间空置的值房里住下。

    第二天一早,官府派人来传话,说帝后定于巳时前后前来游湖,让有幸留在湖上的游船早做准备。

    黄尊忙了一圈,才想起昨天晚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