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狼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刘宏终于答应让自己兼任护乌桓校尉之职,赵弘心中大喜之下立即谢恩道:“请陛下放心!臣此去雁门郡一定不辱使命!”

    事情商议既定,刘宏这才罢了朝会返回后宫之中,而朝中百官同样是各自返回衙署之中。

    何进虽然答应给赵弘提供一定的助力,不过他也是没想到赵弘居然敢在皇帝面前夸下这等海口。

    所以在出了大殿之后,何进这才略显忧心的对着赵弘道:“子明啊,河北黄巾军在张角老道指挥之下一时不露败象,想要年底之前基本平定他们,只怕并非易事啊。”

    赵弘道:“大将军放心!黄巾之乱从二月份爆发到现在,张角老道困守广宗城,不说气数已尽也差不多了。而朝廷方面外有数万大军虎视眈眈,内有大将军这等国家栋梁居中调度,弘以为年底之前想要基本平定他们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何进主要是担心赵弘年底完不成任务对于自己可能会有些牵连,毕竟他能够兼任护乌桓校尉自己也是出了力的。不过看到赵弘明显是信心十足,何进苦笑一声也不好多说了。

    有了皇帝刘宏的亲自诏令之后,各种流程走下来就简单多了。赵弘先是带着贾诩等人住进了驿馆之中,然后朝廷方面将雁门郡太守和护乌桓校尉的官印以及官服等物全部发了下去。

    至于雁门太守和护乌桓校尉手下的属官,刘宏也是很大度的允许赵弘去到雁门郡之后自行招募。

    田丰最开始答应跟赵弘一同上路,主要是想看看自己能否在赵弘身边找到重新出仕的机会,所以对于赵弘的拉拢并不是很排斥。而且这些日子接触下来,田丰同样觉得贾诩乃是身具大才之人,所以连带着对于赵弘的印象也加分不少。

    在朝廷方面正式将自己的官印发下来之后,赵弘立即按照之前的准备委任贾诩为雁门郡郡丞,而田丰则是出任护乌桓校尉府麾下长史一职。

    在两汉时期,郡丞、郡长史和郡别驾很多时候只是称呼不同,实际上都是作为主官的副手而存在。护乌桓校尉府长史乃是护乌桓校尉的副手,从职能上来说其实跟贾诩的郡丞相类。

    虽然这个长史跟侍御史从官衔上来说乃是平级,不过其中一个乃是朝官根本没什么实权,而护乌桓校尉长史则是手中有着实打实的权利。

    在赵弘决定这项任命之后,田丰最初是极力推辞,说自己不敢出任这么重要的职务,后来还是贾诩从旁劝说了几句,这才让田丰最终决定接受任命,然后跟着众人一同前去雁门郡。

    除了贾诩跟田丰之外,赵弘同样是替周仓和典韦还有许褚讨得了雁门郡军司马之职。

    在中原地区,诸如豫州和兖州等地,一郡之中多半都是两名军司马作为太守执掌郡内大军的助手。不过雁门郡和代郡等地乃是边疆之地,所以朝廷方面对于军司马的数量倒是没有特别要求。

    周仓乃是从西华县跟随赵弘起兵的老人了,而典韦在豫州方面数场大战之中表现如何同样是有目共睹,所以对于他们两个就任雁门郡守军的军司马,赵弘麾下大军并无异议。

    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许褚此前在豫州方面一仗没打还能就任军司马,赵弘麾下两千余大军还是有不少人心中有些不满的。在他们看来,除了周仓和典韦之外,最有可能出任第三名军司马之职的乃是李恭或者谢实两个人。

    其中李恭乃是赵弘麾下的得力助手之一,而谢实当时在谯县城同样是借助自己的影响力让大部分南阳黄巾留在了赵弘麾下。军中将士们素来直接,没有战功就想直接出任高位,普通将士们自然会有些意见。

    不过别人不知道许褚的能力如何,赵弘又岂能不知?所以在许褚推辞军司马的时候,赵弘还是一力将军中的不满给压了下去。对于许褚这等勇强来说,雁门郡早晚都有他立功的机会,只要几场大战过后,让自己麾下那些将士们看到许褚的实力,到时候这些不满自然就会逐渐消散了。

    除了部分官职委任之外,其余还有各种琐碎的事情,好在有了贾诩跟田丰从旁协助之后,赵弘这才勉强能够一一办妥。

    将这些事情逐一安排妥当之后,赵弘这才率领本部大军从洛阳城向雁门郡进发。

    从洛阳城赶到雁门郡,第一是从兖州方面渡过黄河,然后从冀州北上雁门郡。不过此时卢植还统帅大军在河北跟张角老道对峙,整个冀州大部分地区都战乱不止,赵弘可不想自己麾下这些好不容易攒钱来的两千大军全部交代进去,所以这条路直接就不用考虑了。

    除此之外,就只能从洛阳城北上并州,然后再过上党郡、西河郡等地前去雁门郡。这条路相对第一条路来说稳妥了许多,赵弘在确定下来之后,赵弘立即率领本部大军离开洛阳城,然后直接朝着并州方向进发。

    光和七年,七月十五日夜中,洛阳城。

    此时虽然已经是夜色深沉万籁俱静,不宗正卿刘焉府上仍是有这不少光亮,尤其是在刘焉书房之中,更是被几根大烛照的通明。

    宗正卿乃是九卿之一,主要负责掌管皇族勋贵的一些事务,刘焉本人同样是皇族之一,虽然他的先祖乃是前汉汉景帝之子刘余,不过因为光武帝刘秀建国之后对于前汉皇族的身份仍然承认,所以刘焉也是挂上了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

    刘焉年轻时候只是在郡县之中任职,不过不得不说头上顶着汉室宗亲的名头还是有不少作用的,比起那些终老郡县之中的官员,刘焉则是步步高升,现如今已经坐到了宗正卿这等朝廷高官。

    在两汉时期,皇族犯罪可不是地方官员能够随便抓捕或者审核的,只要事关皇族,必须交由宗正寺方面进行审理,在宗正卿确认某个皇族有罪之后再提交到朝廷,然后由皇帝亲自下令进行处罚。

    后汉这些封王一个个都是土豪,而且因为他们身为皇族的缘故,所以很多时候在封地之中也不怎么遵纪守法。如此一来就难免被一些朝廷刺史或者言官而进行弹劾,而刘焉本人能够出任宗正卿,负责主管这些案子,这其中油水多少自然是无需多言。

    作为皇族之一,刘焉早年也曾是一心想要报效国家的热血少年。不过随着整个朝廷局势的发展,尤其是黄巾之乱爆发之后,刘焉对于朝廷却是有些不满起来。

    此时在书房之中,刘焉自己正面色深沉的高坐于上首,在刘焉左手下方是其长子刘范。右手下方则是其三子刘瑁和幼子刘璋。除了其二子刘诞不在府中之外,刘焉家中的几名男丁已经全部聚集于此了。

    刘焉三子刘瑁和幼子刘璋年纪还不大,所以平日里仍是跟刘焉住在一起。看到刘焉面色沉重,他们两个一时之间同样是不敢主动开口。

    反倒是刘焉长子刘范已经在朝廷任职,而且作为长子很多时候要比自己几个弟弟操心的多。

    给大家说个段子,按后汉书记载,刘宏曾经问当朝大臣杨琦,自己跟前任皇帝汉桓帝比起来如何?杨琦说他不如桓帝,然后刘宏就不开心碎碎念了~可见在刘宏心中,他自己当皇帝也不是最差的,虽然不敢跟他那位位面之子的先祖相比,至少还能跟桓帝之流比一比的。。。

    本章完

第61章 刘焉的雄心() 
看到刘焉面色沉重,刘范率先开口道:“父亲大人,不知今日将我们兄弟几个全部叫来是有什么事情?”

    刘焉沉声道:“眼下黄巾之乱大起,朝廷官军疲于四处剿灭叛乱,而朝廷大权则是被何进这等外戚和张让这些宦官所掌控,你们觉得方今天下局势如何?”

    刘家乃是汉室宗亲的身份,跟朝廷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听到刘焉开口问起朝廷局势,刘范小心翼翼道:“豫州黄巾已经被皇甫嵩他们率军剿灭,听说朝廷方面前不久又派了使者前去河北巡视战况,以孩儿之见,这黄巾之乱虽然气势滔滔,不过早晚也是要被朝廷大军全部剿灭。”

    “至于朝廷权柄被宦官和外戚把持之事,这事儿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以何进跟张让等人的权势,想要解决只怕并非易事。”

    刘焉对于长子刘范的观点并不做评价,而是目光转向自己另外两个儿子,三子刘瑁和次子刘璋身上。

    刘璋一共育有四子,其中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为人性格比较刚正,而幼子刘璋则是性格颇有些软弱,所以他们三个其实都不太被刘焉喜欢。唯有三子刘瑁,刘焉觉得性格跟自己最像,所以平日里也是颇为宠爱。

    看到刘焉将目光转向自己身上,刘璋缩了缩脑袋开口道:“我觉得大哥说的对,朝廷现在虽然有些局面艰难,不过只要上下官员一起努力,总能撑过难关。”

    刘瑁沉声道:“我倒是觉得朝廷已经有些江河日下了,黄巾之乱不过是表象而已,虽然他们最终还是难免被朝廷大军镇压下去。不过张让何进等人却不是轻易就能何解的,一旦他们两个争斗起来,朝廷必然会受到牵连!”

    刘范对于刘瑁这种论调明显是有些不喜,所以听到他开口之后同样沉声道:“三弟休要胡言!陛下此时春秋鼎盛,无论何进还是张让又能翻得起什么风浪?”

    刘瑁道:“大哥你又何必自欺欺人?今上什么作为难道你真的一点不知道?宫中那些荒唐事我就不说了!就算陛下在时何进跟张让等人翻不起什么风浪来,可一旦陛下有所不测之后呢?”

    刘范本来是想要反驳一番的,不过一想到刘宏在后宫之中的种种作为,最终还是叹息道:“皇子辩今年已经七八岁了,而且皇子协同样已经两三岁,就算今上有什么不测。在大将军的主持之下,皇长子登基继任已经是可以确定的事情了。”

    “何进虽然有不少毛病,不过他到底还是皇长子的亲舅舅,一旦皇子辩登基之后,有了何进从中支持,再加上朝中百官一起努力,朝廷自然会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后汉皇帝有不少都是年纪轻轻就直接过世了,作为皇族之一,刘范其实对于汉帝刘宏同样心中有些不满。

    不过他这些不满,说到底更像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至少刘范心中从来没有想着朝廷会向不好的一面发展。

    看到自己长子和三子之间的争执,刘焉对着刘范冷哼道:“你的想法虽然不错,可惜却是有些想当然了!今上种种作为,已经是大失民心,否则张角老道登高一呼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响应?”

    “除了今上本人之外,朝中权柄都被何进和张让等人把持,这些朝廷官员心中只想着如何讨好张让或者何进,然后给自己加官进爵,他们心中还有今上这个皇帝么?”

    刘范可不像他四弟刘璋这么软弱,所以听到刘焉的斥责之后并未立即服软,而是继续辩驳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张让何进手中权柄再大,那也是今上给到他们的。所以只要今上还在位,孩儿就觉得这朝廷乱不起来!”

    “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是今上遭遇什么不测,等到将来皇子辩继位之后,有了大将军何进再加上何皇后的辅助,同样能有机会整顿朝廷!”

    刘焉摇了摇头不再继续跟他谈论这个话题,反而话锋一转说道:“前些日子,陛下在朝会之上正式答应让赵弘以雁门郡太守的身份兼任护乌桓校尉,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刘范思索片刻道:“孩儿觉得这事好事啊,南附乌桓本来就情况复杂,朝廷方面能够任命赵弘为护乌桓校尉,对于平定朝廷北疆还是有着不少作用的。”

    刘焉道:“有好处当然是肯定的,不过除此之外,你就没看出点别的什么来?”

    刘范沉声道:“父亲大人是说,兼任了护乌桓校尉之后,这赵弘手中可能会权柄过重?”

    刘焉冷笑道:“天底下那么多郡守县令,权柄过重的又岂止赵弘一个?为父只是要你看的更深一点!等到这黄巾之乱平定之后,地方上各郡国兵战斗力都极为不弱,反倒是朝廷手中根本没有了真正的大军!”

    “届时外强于内,你觉得那些郡守县令还能老老实实听从朝廷的诏令么?若是那时今上再忽然遭逢不测,而两位皇子则尚未长成,一旦皇子辩登基之后朝政大权尽归于何进,你觉得张让赵忠等人肯答应这一点?如果他们不肯答应的话,届时朝廷方面会有什么变故?”

    刘范一开始只觉得自己三弟刘瑁的话对于朝廷有些不敬,不过此时听到父亲刘焉说完这些,浑身上下顿时一激灵。

    自从后汉建国之后,朝廷一直都是各处郡守县令领兵,不过前些年朝廷吏治清明,郡国兵的主要用处实际上就是对付一些山贼土匪。像洛阳城这等京畿重地,山贼土匪根本就不敢闹腾。所以河南尹跟洛阳城之中的大军,其实都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

    而此次黄巾之乱,朝廷方面主要是从朝廷大军之中征调一部分,在协同当地的郡国兵进行平叛。这主要是出于后勤以及平叛速度考虑,毕竟直接调用当地郡国兵才会更加便捷一些。

    可是朝廷这个举措,同样是引发了刘焉刚才所言,那就是等到黄巾之乱平定之后,各地郡国兵的战斗力会完全高于朝廷本身。而天下各地的太守县令甚至州刺史一旦掌握这等大军之后,他们还能继续像以前那样对于朝廷忠心耿耿?

    刘范虽然为人比较刚直,不过他也不是傻瓜。一开始只是没有老狐狸刘焉看的透彻而已,不过被刘焉这么一提醒之后,刘范同样是觉得整个朝廷有些江河日下了。

    沉思良久之后,刘范这才叹息一声道:“父亲大人所言极是,一旦朝廷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如果今上还能春秋鼎盛,或者还能慢慢压制各地郡守或者刺史的实力,不过今上若是真的遭遇什么不测,朝廷方面确实会变得极为艰难起来。”

    看到刘焉刚才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刘范继续道:“既然父亲大人已经看出了这一点,那我们为何不向今上禀报一番?然后让朝廷方面早作准备。”

    刘焉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缓缓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盯着刘范道:“如果我们向今上禀报这个问题,你觉得今上会不会听从为父的建议?就算是今上听从了,他真的能够彻底压服天下那么多地方势力?或者说,他还有时间去压服他们么?”

    刘宏十一岁登基,到光和七年已经是过去了十六个年头,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才二十七岁而已。不过刘宏整日里流连后宫,身体素质已经是完全到了四五十岁一般,刘焉觉得就算自己都比他身体好。

    朝廷形势如此严峻,而刘宏本人却仍是躲在后宫之中继续安心享乐毫无节制,所以刘焉根本就不看好朝廷的后路。

    听到刘焉这一连几个提问,刘范神色痛苦的摇头道:“不能。”

    从内心深处来说,刘范自然也希望刘宏能够振作起来,然后力挽狂澜。可惜从实际情况来看,刘范很清楚自己父亲所言才是实话,就算刘宏有心整顿这些,他也未必能够办得到了。

    看到刘焉和刘范一时沉默下来,刘璋这才小心翼翼的开口道:“那依父亲大人之见,我们该怎么办?”

    刘焉在书房之中来来回回走了许久,然后才沉声道:“为父准备建议朝廷恢复州牧制度,然后再自请代替朝廷牧守一方!”

    听到刘焉此话一出口,刘范和刘瑁立即神色一紧,就算是开口提问的刘璋,反应过来之后同样是大吃一惊。

    后汉建国之后一直施行郡县制,各处郡太守都由朝廷方面进行委任。而刘焉口中的州牧制度,实际上就是在县令和郡守上面再多出来一级州牧。一旦实行这个制度之后,各处郡太守就无需再向朝廷方面进行负责,而是对于州牧进行负责。

    州牧制度其实早在前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先例,跟州牧相对比的是州刺史。不过州刺史只有监察一州的权利,就算是他们发现什么贪赃枉法的太守县令,也只能上报朝廷进行处置,并不能自行处置这些官员。

    从某个角度来说,州刺史其实跟御史大夫辖下的那些御史官员的职能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本章完

第62章 刘焉的雄心(二)() 
在后汉朝廷最开始的时候,郡县制之下州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行政区划,一州之地实际上只是州刺史的一个监察范围。

    但是州牧就完全不一样了,州牧乃是一州之地的最高长官,在自己辖地之中军政大权一把抓,而且州辖境之内的各郡太守,州牧同样有权进行委任。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弱化了郡太守和朝廷之间的联系,反而让地方州牧的全力愈发强大。

    汉朝之所以设置州牧一职,主要是出于地方安全考虑,比如幽州并州这等边疆之地,如果能够任命一名较为能干的大臣为州牧,对于整合一周之内的各种资源防备入侵自然极为有利。

    跟州刺史不同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