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圈男神_八爷党-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护送剧组的禁卫队驻足不前,由方才宣旨的礼部官员和廖大人带着大家穿过午门继续前行。
    众人牢记宫规,低眉敛目。可是刚刚走进午门,还是被视野范围内极宽阔极轩敞铺满汉白玉石的广场给震慑了。
    此时骄阳已升空,金灿灿的日光肆无忌惮的倾洒在皇极殿前的大广场上,能够容纳数万人的由汉白玉石铺就的广场在旭日的映照下分外肃穆,昨夜刚刚下了一场雪,华京城内到处都是银装素裹,可是在这一片广场上,却连半点雪星都不见,一眼望过去,满目虽白却是汉白玉的白。
    广场的尽头,便是高高在上,静静伫立的皇极殿,也就是百姓口中的金銮殿。
    身穿盔甲手持枪戟的御林军仪仗队沿着长长的石阶两端依次站立,雕刻着龙纹的汉白玉石阶平地而起,等到《百年世家》剧组的成员们抬着服装道具灯光摄像机和各种滑道走到石阶前面,立刻被戍卫在两旁的御林军拦下。
    仍旧是礼部廖大人上前交涉,一名御林军犀利的目光扫过剧组所有人,一言不发的转身登上台阶,进殿禀报。
    片刻之后,便有一道道肃穆的声音自殿中传来。
    “陛下有旨,宣《百年世家》剧组觐见——”
    “陛下有旨,宣《百年世家》剧组觐见——”
    所有的演员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刚要迈步上前,守在石阶下的御林军仪仗突然伸直手臂,两根枪戟交叉,竟是不许众人上殿。
    大家脑子一蒙,就见礼部廖大人特别无奈的小声提点道:“走旁边。”
    陈墨恍然大悟,瞬间想到廖大人给大家科普面圣规矩的时候,可不是说过吗!
    那正对着皇极殿正门的三条阶梯是龙道和御道,是给天子和文武百官皇亲勋贵们走的。像他们这种平民百姓,还有宫中服侍的宫人们,都得绕道而行。
    之前在午门宣旨的朝廷官员笑眯眯的看了看剧组众人,宽大衣袍下的手指了指右边。又伸出三个手指。
    陈墨正莫名呢,就见一位身穿铠甲的御林军缓步上前,引着剧组众人绕到了旁边。看到殿侧右边的三条阶梯,陈墨和其他人恍然大悟。
    
    第231章
    
    一路登上台阶走到皇极殿门口,又被守在门外的禁卫军拦了下来。所有的摄像机和电子设备都得放在殿外,这才能进入殿中。
    大殿内按照文武官员位列两班,皇帝陛下高高在上,《百年世家》的剧组成员按照礼部廖大人教导的规矩走入殿中。
    自从百年前朝廷效仿西方进行变革以后,大明也废除了面见陛下须得三拜九叩的传统,从躬身跪拜改为拜礼,上朝时会有宫人在殿中安放太师椅,请大臣们坐而论道。
    因此当陈墨看到了皇极殿中一排排坐着的官员时,还有些不适应——都是市面上那些古装剧历史剧闹得。
    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陛下很是好奇的打量着剧组众人,目光落在陈墨的身上。闻言笑道:“陈爱卿何在?”
    虽然陈墨毕业后只是在宣传部挂了个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去上班,不过再怎么说那也是体制内的人。因此皇帝陛下称呼一句“爱卿”也是恰如其分。
    不过陈墨还是感觉囧囧的,瞬间有种穿越的错觉。
    他上前两步,道:“臣在。”
    皇帝陛下就笑道:“朕看过你的《食色》,很好。希望《世家》能够更胜一筹。”
    陈墨闻言,文绉绉的回道:“定不负陛下所望。”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忽然又问道:“扮演先皇崇启帝的演员是哪一位?”
    站在人群之后的张垣心下一突,立刻上前说道:“是我。”
    “唔!”皇帝陛下打量了张垣两眼,笑着问道:“众爱卿可还有什么话要问?”
    大家立刻表示没啥好问的。不过都想留下来观摩一下《百年世家》是怎么拍这一段戏的——毕竟快到年关放假了,朝廷虽说事务繁忙,可忙的都是下面的基层和中层员工,像他们这些皇亲国戚三品以上的大员倒是比下属清闲许多。
    皇帝陛下对此也感到好奇。略微沉吟片刻,开口问道:“若是朕和众爱卿皆在旁观望,会否影响诸位的工作?”
    陈墨心说我也不造啊!你这么问很为难我的造不造啊?
    事关拍摄进度,陈墨也不敢打包票,只好硬着头皮诚实说道:“臣不知。”
    皇帝陛下:“……”
    诸位大臣:“……”
    礼部廖大人看了陈墨一眼,立刻上前说道:“陛下龙威甚重,诸位大人亦是位高权重,若陛下与众大臣在旁围观,恐剧组演员战战兢兢,唯恐失礼御前,必定施展不开。”
    “那我们就更应该留下来观摩观摩。”戚家老爷子笑眯眯说道:“这些演员要饰演的可都是我大明朝的官员,如果不能在我等注目下表现出大明官员的风采,又如何取信于旁人?”
    “戚老公爷所言甚是。”身着四爪蟒袍的燕王含笑附和戚老爷子的话,开口说道:“廖大人可不要推脱了。咱们虽然没看过演员拍戏,可京剧昆曲儿甚至是歌剧话剧,咱们可都看过的。这当演员的哪有见了观众就表现不好的道理?这要是搁到过去,还不得让人轰下台去?”
    燕王说着,顿了顿,又向陈墨笑道:“我说你小子总不会招一帮什么都不是的人来演国庆剧吧?”
    燕王朱谏瓴就是朱泽钦的父亲。朱泽钦当初跟陈墨一个寝室住了四年,大家的关系可称得上是莫逆相交,因此陈墨也不害怕,嘻嘻笑道:“本来我想赞同廖大人的话的。可燕王殿下这么说了,那我也不能不接——总不好叫陛下和诸位大人怀疑《百年世家》的实力吧?”
    为了凑热闹也赶着上朝来的穆老爷子笑道:“燕王殿下年纪一大把,怎么还要欺负我们家的小辈?”
    燕王笑眯眯说道:“穆老爷子此言差矣,我可是对小墨寄予厚望。也想着我们在旁围观也能对剧组的拍摄严格把关——若说起拍戏,咱们不懂行。何若说起为官之道,难道普天之下,还有人比殿中之人更有资格指导他们吗?”
    这话说的倒也对。穆老爷子这才不说话了。
    皇帝陛下闻言莞尔,旋即退潮。带着一票文武大臣们先到御书房去喝茶,把皇极殿留给剧组布景。
    趁着这个时间,陈墨也连忙安排化妆组到偏殿给所有演员们化妆做造型。因为陈墨之前已经上报过,偏殿里也有宫人先搬进来的屏风隔断,若论起设施当然不如片场方便。不过一想起这是什么地方。所有人都兴奋的坐不住,要不是手机都放到了外面,只怕大家都会忍不住拍照留念。
    等到大家都已经忙活完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上午十点了。一天过去了一小半,大家都有些着急,连忙穿上戏服回到皇极殿,这边的灯光摄影也都布置妥当了。
    陈墨拿着剧本给大家讲戏——其实也没什么可讲的,为了拍好这一幕戏,大家已经在华京影视城的皇城片场里头排练了不下三十回,所有人背台词走位重复的都要吐了,只希望能一遍过。
    饰演皇帝的张垣穿着无爪龙袍,战战兢兢地走到龙椅下边,腿就开始发软。怎么也不敢往上迈。
    在殿门口排成一溜的皇帝大臣们微微皱眉,不用想都知道张垣怕的是什么。
    皇帝陛下有些遗憾的啧了一声,原本还想留在皇极殿里看看热闹,不过看着张垣脸上淌成流的冷汗,皇帝陛下只能悄然摆驾。
    正主一走,张垣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庞大压力顿时少了七分,虽然门口一流的皇亲国戚文武大臣还是让他莫名心虚,但是没了皇帝陛下在后面盯着,张垣还是心如蹦兔面无表情地走了上去,在龙椅上坐下——
    “停!”没等陈墨开口,守在殿门口“虎视眈眈”的燕王就受不了了,扬声笑道“你别跟个小媳妇似的行吗?你现在演的是皇帝陛下,不是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也没你这样的!”
    陈墨看着监视器里扭扭捏捏一脸放不开的张垣,忍笑说道:“重来。”
    张垣只好退下去,走到后殿,任由化妆师赶上来为自己补妆,心跳如鼓的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的旁边,饰演大太监李忠靖的男演员下意识擦了擦满手的汗,小声说道:“太吓人了。”
    张垣呵呵哒,心说我演皇帝坐龙椅的时候下边真皇帝就搁门口看着,我都快吓尿了好不好。
    皇极殿内,场记大声喊着“a”,张垣下意识的挺直了脊背,一只手搭在大太监的胳膊上,步履从容,态度雍容的从殿后走出来。他目不斜视,径自走上龙椅端坐下来,目光深邃如渊,在群臣身上扫视一圈。
    满朝的大臣立刻山呼万岁,躬身行叩拜大礼。
    “众爱卿平身。”张垣微微抬首,神色淡然的说道。
    不得不说,自中戏毕业,入圈以来总共演过十三位皇帝的张垣天生就长了一张上位者的脸。浓眉大眼方口阔鼻日月之表龙质凤章,端起架子来竟然真有几分皇皇者华的气势。
    守在门口的几位大臣也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觉得这个演员表现的还不错。
    然而张垣帅不过三秒,当目光一不小心扫过站在陈墨身后的那一排大臣时,身上的气势陡然一泄,下意识的扭了扭屁股。
    陈墨立刻喊“咔”,还没开口说话,又是站在身后的燕王不满的喊道:“你动什么呀?那椅子上有针扎你吗?太不庄重了!”
    张垣心说椅子上是没针扎我,可你都快把我扎出心脏病来了。
    张垣苦着脸看了陈墨一眼,陈墨倒是没说什么,摆手让继续。
    “……启奏陛下,今西方诸夷以芥豆之微,蛮夷之末,胆敢远渡重洋,拥兵寇边,犯我大明,无非仰仗其坚船利炮,强于我朝。然其兵将鲁钝,皆不如我朝将士精忠报国,人人敢死……微臣所见,夷艘所长者,不过二端,一曰炮击,一曰火攻。倘使我朝工匠潜心研习,必使敌夷失其所长。则西方诸夷必如土崩瓦狗,此乃师夷长技以制夷也……”
    “荒谬之谈!”殿上突然传来一声冷笑,内阁首辅杨修缓步上前,先向陛下深鞠一躬,方才不温不火的说道:“我泱泱大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承天庇佑绵延五百余年,如今更是海晏河清民风富庶,向有周边属国岁岁朝贺师于我朝,何曾见我大明师于旁人?还是这等微末之技……”
    “杨相此言差矣……”
    守在皇极殿门口的几位大臣们面色古怪的打量着殿中侃侃而谈的诸位演员们。
    方才上朝时宫人搬来的太师椅早已撤下,原本空旷肃穆的大殿上方,架着好几盏打光灯,还有场务举着反光板站在演员们的身侧身后,伸缩臂滑道摄像机琳琅满目,随着演员们的举动不断推移变动。
    倘若不是有这些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器材存在,连诸位大臣们都忘了这究竟是真是假,听到激动处,还有人差点走上前去与饰演杨修的演员对峙,被站在一旁的穆老爷子眼明手快的拦下来。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现在是在拍戏。
    这下子所有大臣都忍不住啧啧称奇,原来演戏是这么一回事儿,可比听戏听曲儿的有意思多了。
    平时就很喜欢客串一把老生的燕王殿下有些技痒,趁着拍摄间隙,凑到陈墨身边小声问道:“能不能让我也上去串一把?”
    陈墨:“……”
    
    第232章
    
    燕王这个建议一提出来,搁旁边围观的几位大臣们顿时都有些技痒。纷纷意动的看向陈墨。
    陈墨被诸位大臣的反应吓了一跳,只好委婉的解释拍戏和串武生的区别——前后都有连贯性,可不能瞎串的。
    “明白明白,”燕王朱谏瓴连连点头,大声朗笑道:“你们现在拍的不就是朝堂群戏嘛。可以加点戏份,让两个保守派和革新派的人都站出来各抒己见。我们老哥几个就客串一下打嘴炮的大臣们不就得了。你总不会这么一件事关朝廷国祚的大事儿,就让他们几个站出来说几句就完了吧?”
    陈墨听得直乐,心说这位燕王殿下还蛮时髦的,连打嘴炮这样的网络热词都知道。
    不过燕王殿下有一句话说得对,朝廷效仿西方改革乃是国家大事,当然不会几句话的功夫就草草了事。按照剧本的设定,关乎此事的朝堂争论要持续几年之久,而电视剧里也有好几场百官论战,他们今天的拍摄任务就是把论战相关全都拍摄出来,因此时间特别紧迫。
    在场的大臣们全都是城府深沉的老狐狸,光是打量陈墨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还是燕王殿下率先说道:“老夫几人一时技痒,想要凑个热闹却又不懂你们这拍戏的道道,或许会耽误你们的拍摄进度。如果小墨你愿意让老哥几个客串的话,孤王可以向陛下请旨,说服陛下再宽限两日,让你们拍摄的更从容一些。”
    陈墨正愁这一天的拍摄时间能不能够,就听到燕王殿下这样的蛊惑,哪里还能坐得稳。立刻说道:“燕王伯伯愿意为我们这小作捧场,我们哪有推辞的道理。只是还得容我片刻,同编剧们商量商量改戏的事儿。”
    “我等在旁围观许久,倒也心有腹稿。如果世侄信得过我们这几把老骨头,只需将我们要扮演的角色说明即可。至于剩下的台词问题,只叫我们自己发挥便是。”另外一位大臣笑眯眯说道。
    陈墨自与穆余结婚。每到年节也要代表穆家和各世家旧友们往来走动。自然也见过这位看起来笑容可掬的老大人——便是当朝户部尚书,据说当年因汇率和国债的问题坑了M国和西欧好几把。端得是个笑面虎一样的人。更别提旁边点头附和的鸿胪寺卿——那可是比大明外交部长还懂得玩文字游戏的厉害人物。
    要认真论起朝廷论战这一块的台词,陈墨便是再修炼几年,纸上谈兵的效果恐怕也比不上这几位实干家。所以在听到诸位大臣的提议后,陈墨只稍作犹豫,便慨然说道:“既然如此,倒是劳累几位世伯了。只是有一点……就怕世伯们表现的太好,场内演员们接不上台词。”
    燕王殿下直接说道:“那就把你们的剧本拿来给老夫几人看看。我等说台词的时候,会在话尾扣题的。”
    看到诸位大臣们跃跃欲试的样子,陈墨只得将剧本拱手奉上。
    几位年纪一大把的老大人们立刻兴致勃勃的讨论起来,还叫来了负责在朝上记录群臣言论的纪事官,根据大家的讨论现场改剧本。
    所以说行家一出手才知有没有呢。
    这纪事官也是世家出身,自幼受儒家熏陶,考中公务员后又参加了内部国考,其后在翰林院任三年编修,专门负责草拟圣旨,修纂古籍。一手文章写的花团锦簇字字珠玑,他写出来的剧本哪怕只是兴之所至,从措辞到立意都甩了原剧本一大截。
    以至于新剧本出炉以后,陈墨看着原剧本的台词都有些汗颜——哪怕他也是根据史书记载将台词细细揣摩,还请来了文学院的老师们帮忙修改润色。可文学院的大家们到底不是朝堂上纵横捭阖的官员们。
    圣贤有云术业有专攻,文人纪录历史,哪怕论据详实,返璞归真,可书面文字和“现场辩论”总归不一样。只此一条,便衬得陈墨的台词虽好,但总有舞文弄墨的嫌疑,反不如纪事官的信手拈来,竟然还考虑到历史上诸位大臣的脾气秉性,每个大臣的台词或诙谐谈笑,或引经据典,或据理力争,或旁征博引,只让人看到文字就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历史沉淀感和真实感。让人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朝堂之上,当真看到了群臣舌战的那一幕。
    这番鲜明对比使得两个剧本高下立判。陈墨总觉得在临场发挥的情况下,纪事官给出的剧本更加的酣畅淋漓,能叫人看的心潮跌宕,拍案叫绝。
    于是陈墨顺杆子就往上爬,立刻厚颜缠着纪事官,帮忙把有关于朝堂论战的剧本内容全都改了一遍。
    消息传到御书房的时候,正在处理文件的皇帝陛下莞尔一笑,同身旁的皇后说道:“如此一来,只怕一天的拍摄时间真不够用。”
    皇后娘娘将泡好的碧螺春递给陛下,闻言笑道:“《百年世家》可是为了庆贺咱们大明建朝六百六十年的国庆大剧,臣妾并不懂得那些拍戏的事情。却知道精益求精,慢工才能出细活的道理。既然时间不够,陛下索性多给几天,叫他们把戏拍好了就是。”
    皇帝陛下便笑道:“皇后所言很有道理。”
    于是当陈墨这边好不容易改好了剧本,就听到陛下传旨,将原本一天的拍摄时间改为三天。
    这一下让所有人山呼万岁,陈墨受此激励,也对剧组演员们认真嘱咐道:“陛下与朝廷如此鼎力支持,我们一定要把这几场戏拍好了,拍精了,万万不能辜负陛下与朝廷的厚爱。”
    所有演员们狠狠点头。在接下来的拍摄中,愈发打起精神来。他们原本就是经验丰富,演技出众,炉火纯青的老戏骨,若论起对国家大事的看法与手段,自然不如这些客串的大臣们。可要是说起对演戏的理解,这些大臣们加起来也不如其中的一个。所谓术业有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