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时汉朝-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卓是挺能打,这点是没错的。但是刘宏可能忽略了一点,对于羌人,董卓很有办法,但是对于张角这些头戴黄巾的造反兵来说,那就不一定好使了。

很快地,事实也证明了,董卓并不好使。

八月,皇甫嵩在苍亭又打了一场胜仗。在广宗城这边,董卓也对张角开打了。然而董卓连攻几天,也没能拿下左丰口中弱小的广宗城。

当消息传到洛阳城时,刘宏拍拍并不笨的脑袋,想都想出来了,广宗城并不弱小,他是被那小黄门忽悠了。

事到如今,他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唯一的办法,就是争口气,派人把张角端了。

八月三日,刘宏下诏,把董卓撤掉,以军法处置。接着,紧急调来了一个真正靠谱的人收拾张角。

在这里,董卓也应该是个冤大头。如果真有便宜让他来捞,那多出点钱贿赂小黄门左丰,也没什么。问题是这家伙把人家卢植害了,还把自己也坑进去了。这是什么道理?

想来想去,除了郁闷,还是郁闷。

回到前面,刘宏调来对付张角的人,正是前面屡战屡胜的皇甫嵩。

冬天,十月。这个冬天来得有点早,就在这个早冬,皇甫嵩的部队开到了广宗城外,硬对硬地跟黄巾军打了起来。

先出来挑战皇甫嵩的,是张角的老弟张梁。双方在广宗城外大战一天,打得难舍难分,一天下来,皇甫嵩啥便宜也没占到。

这时,皇甫嵩终于明白了,卢植当初为什么广修墙、深挖洞、修云梯,就是看破了一点——张角是一块真正难啃的骨头。

第二天早上,皇甫嵩宣布,全体战士就地休息,等候命令。

不得不承认,皇甫嵩是天生狡猾的猎人。他一直站在城上,眺望远处的敌人,就好像一个绝世高手,以天地为棋盘,苦苦地思索着。

兵法有云,胜仗不是打出来的,而是敌人犯错让出来的。在皇甫嵩看来,张角率领这帮亡命之徒,如果跟他们硬拼,是自讨苦吃。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他们出错。

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就像之前的波才将军一样,在皇甫嵩鹰眼之下,露出了那致命的一招错棋。这时,皇甫嵩发现,张角的黄巾军,露出了一个致命的弱点。

皇甫嵩发现,黄巾军上战场的时候,特别卖命,然而一休战时,就显示出松弛懒散的景象。在他们看来可能自以为很牛,政府军不敢来招惹,他们其实并不知道,碰上狡猾的对手,人家是很容易偷袭他们的。

很不幸,他们就偏偏碰上了绝世猎手皇甫嵩。

这根本就不是训练有素的造反军。就在那一刹那,皇甫嵩又露出了笑容。他坚信,跟张角面对面博弈的这盘棋,他赢定了。

但是,皇甫嵩没有偷袭。而是带有半偷袭的性质,跟他们决战。这注定是一场恶战,成败就在此一举。

天刚微微亮,全军已经吃饱睡足,皇甫嵩整军出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黄巾军冲去。果然是一场恶战。双方从早上缠斗到黄昏,黄巾军终于顶不住了,全线崩溃。

统计结果如下:张梁阵亡,俘虏三万余,有五万余被追杀,投河溺死。

但是,他们找来找去,却找不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黄巾军的总头目:张角。不久,他们终于找到了,原来张角已经病死了。

皇甫嵩也不客气,命人把张角尸体挖出,砍下头颅,送到洛阳城吊在城上示众。十一月,皇甫嵩再度出击,斩杀张角的另一位老弟张宝,俘虏和被杀的有十余万人。

至此,只半年多时间,黄巾军的天公、地公及人公,全被干掉。

刘宏提到嗓子眼里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战争如买卖,有卖就有买,这次他真赚大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召开庆功会了。刘宏下诏,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总共享有八千户。

皇甫嵩一战定乾坤,名震天下,功劳不朽,说话好像也管用了。他奏请刘宏,免冀州百姓一年田租,这爱钱如命的皇帝,竟然也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冀州百姓为皇甫嵩写了一首歌。

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我们仿佛再一次听见,高祖刘邦当年那首苍劲的歌谣: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声袅袅,有人眺望长空,听得如痴如醉,时光仿佛把他带回了那不可逆的历史。良久,曲罢人静,他方才缓缓回过神,仿佛有如神助,一股可怕的神力,自心底涌上,像要冲破他的胸膛。

他决定去见皇甫嵩。

这个被歌声感染的人,叫阎忠,曾经当过信都令。他来见皇甫嵩,主要是从那冀州民谣当中,仿佛嗅到了皇甫嵩有高祖刘邦之气。

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怂恿皇甫嵩造反。

世间有很多政治投机者,然而像阎忠这般胆大包天的,可以说是东汉开国以来第一回。他是这样告诉皇甫嵩的:“圣人顺时以动,智者因几以发,今将军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

皇甫嵩听得一愣,问道:“何谓也?”

阎忠一一道来,基本意思是这样:短短时间,你就把黄巾军收拾了,天下震动。就算汤、武在世,也没你的本事大。可是您这么大的本事,却北面侍奉一个庸主,甘心吗?

听到此,只见皇甫嵩假装糊涂,回了一句话:“我这当臣子的,有啥不甘心的呢?”

阎忠说道:“你想想呀,当年韩信是怎么死的,就是因为刘邦曾经满足过他,他就一直念念不忘,不听蒯通的话三分天下。今天主上弱于刘、项,而你权重于韩信。如果不先下手为强,估计你又是一个韩信的下场。所以我强烈建议你,以你非凡之力,去建非常之功,诛宦官,除群恶,澄清天下,南面称制,这才是你应该去做的。”

听到此,皇甫嵩再也装不下去了。

只见他轻轻叹息,说道:“得了,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黄巾军新结易散,比起当年的秦、项两军,差得远。况且,人未忘主,天不祜逆。如果你再给我虚造一些不世之功,估计连晚上都熬不过去了。算了吧,此事到此为止吧。”

阎忠无话,独身逃亡,从此杳无音信。

这就是人臣皇甫嵩,被喻为汉朝最后的战神,却以笔直之身,为汉朝站最后一道岗。

尽管他被捧杀过,被侮辱过,但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信念。人生在世,天地可鉴,面对汉朝,庸主自惭,而他将无愧于心,无怨无悔。

五 黄巾命运休止符

皇甫嵩为国立功,让刘宏的人生,顿然多了几分意思。在他看来,人生是有趣的。他有三公,张角也有三公,不过牌还是老手会打,张角那三公,终究被他给灭了。他可能以为,张角的三公灭了,天下应该平静了。

相对以前来说,天下是平静了。但是,在平静的背后,不仅有皇甫嵩的功劳,也有朱俊的一份血战。

原来是这样的,当皇甫嵩努力围攻张角的时候,黄巾军将领张曼成,以赵弘为元帅,纠结十余万人,攻陷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以此为根据地。

宛县这个地盘的重要性,我们是知道的,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高祖刘邦就是破了宛县,才高歌猛进,杀进了咸阳城;王莽末年,刘秀等造反兵起义,也是以宛县为主要跳板,跳进了长安城。

现在,黄巾军盘踞此地,难不成也要学习刘姓祖宗的打法,闯到洛阳城来改朝换代?那时皇甫嵩也在忙别的活儿,腾不出手来,刘宏只好派了另外一个人。

这就是皇甫嵩曾经的搭档,朱俊。

刘宏拜朱俊为镇贼中郎将,联合荆州州长一起攻击黄巾军。朱俊出去了,一去就是两个月,从六月到八月,一直都在忙活。但是,就是不见忙出成绩,刘宏都急坏了。

刘宏急,中央各部门也急。于是有人建议,朱俊都拿不下,不如把他换下,派别人去打。这话正中刘宏下怀,他准备换人,可就在这时,有人却站出来说,陛下,这人不能随便换。

说这话的人,是司空张温。

张温,字伯慎。他做过汉朝卫尉,后来经宦官曹腾推荐,当了大司农,不久又拜他为尚书。在刘宏那里,汉朝三公除了杨赐这等牛人,其他的基本都是花钱买官,张温的司空一职,就是花了不下五百万钱才拿下的。

不是所有花钱买官的人,都是官场混混儿。眼前这个张温,尽管因为花钱买官,成为别人的话柄,但他做事很勤快,也替国家出过不少力。比如现在,他就主动站出来,替朱俊说话了。

张温告诉刘宏:名将不是一天练成的,当年秦国的白起,燕国的乐毅,都是历经多年,才练成了名将。朱俊征伐颍川黄巾军有功,大家有目共睹,所以你得给他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再说了,临阵换将,犯了兵家大忌啊。

说得很靠谱,顶得刘宏半天说不出话。

说不出话,那是之前他就犯过傻。卢植打广宗城时,本来还好好的,就是听了小黄门左丰一话,才把董卓换上去,结果怎么样,董卓还是不行。如果不是皇甫嵩及时把张角灭了,说不定他早完了。

听了司空张温的话,刘宏决定不换人了。他就忍忍,看朱俊到底能不能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果然不久,好消息传来。

朱俊对宛县发起了进攻,斩掉黄巾军主帅赵弘。刘宏一听,心里欣欣然,不由庆幸起来。然而他没高兴片刻,又有消息传来了。

这次传来的,是坏消息:宛县又被黄巾军拿回去了。

消息没错,朱俊的确又被赶出宛县了。赶他出城的人,是黄巾军将领韩忠。

此时,朱俊正站在城外,远望着宛县,就像饥饿的狼看着可口的猎物,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望了一会儿,他就知道这棋该怎么下了。接着,只见他集中兵力,主攻宛县西南城角。

韩忠见政府军来势猛烈,也于西南城角集中兵力应战。朱俊一看,心里暗暗一笑——大傻瓜,竟然真的上当了。

接着,只见朱俊亲率一支精锐,悄悄地摸到了东北城角。他们神不知、鬼不觉地攀上了城墙,从背后袭击韩忠。

朱俊这招,汉朝很多名将都玩过的,招数就叫声东击西。只不过,朱俊换了个方向,叫声西击东,一样的道理。

韩忠无奈,只好退守内城。内城很小,也挡不了多久,对方就派人传话,说不要打了,他们愿意投降。

属将们听了这话,就马上告诉朱俊,说他们都投降了,咱们就不打了吧。

朱俊却果断地说道:“不行,这战必须打下去。”

众将很是疑惑。

朱俊接着说:“杀降不祥,这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秦朝末年,天下乱势,百姓没有固定的君主,这时候就要多拉拢人心,不必杀降。”

“今天这情况就特殊了,全国上下,咱就一个铁杆皇帝,如果我们接受他们投降,势必鼓励那些安分守己的人去造反。他们会以为造反成了,就当王,如果不成,就投降,反正都可以保命,这等于是帮助他们成长。所以,我们必须杀进城,把他们通通干掉。”

出来混,能打耍狠,都是基本功,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吹牛粉饰。朱俊这嘴一说,一切杀人的不利条件,都被他盖住了。众将只好听话,跟着他往前冲。

奇怪的事,就在这时出现了。朱俊下了几次命令急攻,可一连几次的冲锋,就是攻不进内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朱俊带着疑惑,登山远望,看了一会儿,他终于明白是什么原因了。

原来是,他的大军把韩忠的部队逼疯了。

还记得吗?当年王莽派人来攻打昆阳城时,昆阳城的造反兵说要投降,结果政府军不同意投降,要开打。没想到,这一打,让刘秀捡了一个便宜,一战就把政府军打败了,还打出了赫赫功名。

今天,难道朱俊也要重蹈当年的政府军后尘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年,替王莽率军出征的,是个脑子只剩一半的王邑将军,俗称半脑将军。朱俊不是王邑,他马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朱俊把司马叫来,说道:“我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屡攻就是进不了内城。那是因为,我们把他们的退路堵死了,他们不得不万众一心,死战守城。现在,只要我们宣布撤退,韩忠以为解围时刻到了,就会率军出城。只要他们一出小城,士气衰落,咱们就可以趁机打他个措手不及了。”

司马按朱俊说的,把命令传达下去,撤兵后退。

果然。政府军一后退,韩忠就急不可耐地冲出城来了。然而,他一出城,后悔都来不及了。前后都是政府军,把他们围住了。退路被堵住了,前路也没有了,只有挨砍的份了。

这一战,朱俊斩杀及俘虏造反兵万余,不久,再杀万余。至此,黄巾军的全部主力,基本被皇甫嵩和朱俊这两个大腕清理干净了。

这是刘宏人生中,最值得庆贺和兴奋的日子。然而不久,前线传来了一个沮丧的消息,扫他的兴来了。

把刘宏搞得不爽的人,竟是他的老相好,中常侍张让。

真是一个没趣的家伙。有人抓到他的把柄,说他有与黄巾军勾结的嫌疑。如果这事成立,张让就是典型的吃里爬外。一个天天围着你拍马屁的人,都能吃里爬外,这世界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一想到这里,刘宏就很抑郁。没人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多么渴望这是一场误会。

是不是误会,那得问抓张让把柄的人。可能张让都没想到,那个要跟他过不去、直指他死穴的人,不是什么老江湖,而是一个可怕的政治新手。

第十一章 越来越疯狂

一 命悬一线

这个新冒头的官场新锐,就是王允。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少好大节,有志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为了证明这家伙的厉害,《后汉书》还引用了东汉党锢大佬郭林宗曾经夸奖王允的一句话,说他是“王佐才也”。

只要你天生是钢材,就不会被当成烂铁放到垃圾站。事实证明,王允不是被捧出来的,他不是铁,而是钢,这纯钢是一天一天地炼出来的。

他十九岁就出道了,先是在郡里为吏。那时汉朝的皇帝,是汉桓帝刘志,当时,小黄门赵津为患县里,王允奉郡守命令讨杀,这事被赵津兄弟告到洛阳城,被怒火冲昏了头的刘志,把郡守抓到监狱,直接处死。

作为当事者的王允,到此暂时告别了江湖,因为他要回去守丧。然而,在汉朝的士大夫们看来,王允守的不是丧,而是悲壮。因为他守丧的对象,正是由于诛杀宦官而被皇帝刘志搞死的郡守。

三年后,王允丧期结束,再次回到郡里任职。很不幸,这一次他又捅了一次马蜂窝。

情况是这样的,郡里有一个恶少,名声不好,估计走了后门,郡守要拜他为郡吏。王允获知这事,就去跟郡守论理,郡守很不耐烦,大吼一声就把他抓了起来,准备干掉。

这事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刺史派人紧急传命,拜为别驾从事,于是王允就被救了出来。

这个马蜂窝,王允捅得有惊无险。不久,汉朝三公一同举荐,拜他为侍御史。接着黄巾军一起,他就被拜为豫州刺史,讨击张角等人。

如果说,在剿灭黄巾军的战将中,皇甫嵩排第一,朱俊第二,那么第三把交椅,应该是王允的。继朱俊之后,王允挥师杀入黄巾军老巢,在他们的司令部里,查获了一批秘密书信。

这些书信中,就有张让的门客与黄巾军通气的信件。王允什么话也没说,把搜到的信件紧急打包,快马送到洛阳城。刘宏收到信后,马上召张让来问话。

张让一听,马上就傻了。

张让是傻了,但还没傻掉。他在刘宏身边厮混多年,不敢说他已经练成了凌波微步、降龙十八掌的政治功夫,但他的绝地逢生之术,还是有一套的。再说了,张角的黄巾军起义时,不也有人说他们勾结造反吗?结果呢,刘宏发了一通脾气之后,还不是不了了之了。

他有理由相信,这次一样能死里逃生。办法就是,多磕头,流眼泪,推卸责任,死活说是被别人牵连陷害的。

于是,张让一见到刘宏,就按以上步骤,表演了一番。

表演结束后,只见刘宏拂起龙袖,轻轻一挥手,犹如神仙般潇洒地对张让叹道:“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刘宏打从心里,还是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他始终都坚定地认为,张让是我爹,赵忠是我娘。爹和娘,怎么会出卖儿子呢?再说了,张让的门客跟黄巾军相勾结,跟我爹张让有什么关系呢?很明显,我爹被陷害了嘛。这摆明就是一场误会。

既然是误会,没张让的事,那王允肯定有事了。

如果王允亲眼看到这一幕,估计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天地可鉴,我不负苍天,不负王,竟然被这混账的皇帝出卖了。

于是,一刀没捅到张让要害的王允,马上就被张让的刀,架到脖子上来了。张让派人给王允找碴儿,把他抓了起来。

老天爷是很会开玩笑的,王允蹲到牢里没多久,就被放了出来。是老天爷救了他。这时,恰遇大赦,王允榜上有名,就出来了。

张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