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那时汉朝-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严助却死在了张汤的刀下。理由近乎无情,只因严助是淮南王的私交。刘彻都说不杀,张汤却执意剁了开心。
你说,我朱买臣不剁了张汤狗日的,那不但愧对恩人,更愧对我自己是人!
所以,我和张汤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何况,现在张汤连丞相都想整了,下一个轮到他们三个长史,也是难说的。不如先发制人,群殴他得了。
人多打人少的,从理论上讲,从来都不是劣势。开殴!
死嗑
打蛇要打七寸。然而,朱买臣发现,张汤是有弱点的,但是一时要找出他的致命弱点,实在很难。首先,他不贪钱;其次,他不好色;再三,他不结党;最后,他还有一个可怕的靠山——刘彻。如此种种,要搞掉张汤,除非神鬼相助。
凡事都有个例外。马上地,朱买臣想到了一个绝招。说是绝招,实就是阴谋。凡是阴谋,都是见不得人的。没办法,明斗不过,必须使暗的。
朱买臣阴招,大约如下:
首先,朱买臣抓了一个商人以作为攻击突破口。此商人,名唤田信。田信财大招风,屡钻中央的政治空子,大发其财。于是朱买臣就怀疑中央有人罩着他,怀疑的对象便是张汤。
紧跟着,朱买臣编织措辞,向刘彻告了张汤一状。其状词大约如下:张汤和商贾狼狈为奸,通风报信,从中吃了回扣。
我们知道,张汤因为盐铁事件,整得天下商贾,无不恨得将他撕皮破骨,掏出他的心丢给狗吃。朱买臣说他与商贾勾结吃回扣,实在匪夷所思。难道是,朱买臣吃饱没事干找抽吗?
事实是,找抽的不是朱买臣,而是张汤。朱买臣黑状告上去后,刘彻马上召来张汤问话。
刘彻问张汤:我想做什么,都有商贾先知道,然后囤积居奇,大发不义之财。是不是有人将我的话透露出去了?
听刘彻一话,张汤当时的表情,史书用了一个词形容:佯惊。
佯惊,就是假装惊讶的意思。假装惊讶,说明张汤心中有鬼。果然,张汤回答了一句该死的话:陛下想做的事,有可能事先被泄露了。
在我看来,朱买臣如果告的是黑状,张汤不应该畏惧刘彻问话。他竟然表情异样,问题就大大的。
我们先这样假设:张汤和商贾勾结吃回扣,那他应该是富不流油的。但是他死后,刘彻抄他财产,全家不值五百金。五百金家产,这应该不是张汤吃回扣的表现啊。
结论:张汤并非吃回扣。
既然你张汤都不吃回扣,那紧张什么?还假装什么呢?
且慢。
当我看到张汤瞬间表情的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一件事:张汤和商贾勾通是有可能的;说他吃回扣,有可能是朱买臣胡扯的。
断定张汤和商贾勾结,就在于他假装惊讶之表情;
断定朱买臣告黑状,从查抄张汤家产可以推理。
地球人都知道,张汤不是傻瓜,从来都是他占别人的便宜,不见他人揩过他半点油水。如果断定张汤勾结商贾成立,肯定是为了钱。至少,朱买臣是这样认为的,刘彻也是这样看待的。
死亡,从来没像今天这样逼近张汤。
更猛的还在后面。朱买臣告完黑状后,另外一个人马上跑出来接班,继续打汤事业。这个人,就是一直潜伏不动的减宣。
减宣是个小人物。小人物才可怕。减宣这一棍比朱买臣打的还猛,人证物证,一样不缺。御史中丞李文之死,就是张汤和鲁谒居的天才杰作。
用火了来形容刘彻此时的心情,我认为非常的不恰当。刘彻这辈子,家大业大,智慧也大。凡是智慧大的人,看不顺眼的事会特别多。但是,有两种人,估计他是看得特别不爽的。一种是啥都不懂的傻瓜,另一种则是,自以为天下第一聪明的牛人。
很可惜,张汤就属于后者。
曾经,汲黯说他张汤不可靠,刘彻不信;博士狄山,冒险喷口水,说他诈忠,刘彻不信;朱买臣说他吃回扣,他还不信;但是,当他看到减宣呈现的罪证后,他信了。
这个怀诈面欺,自以为天下第一聪明、第一酷的人,这次恐怕真要玩砸了。
于是,异常震怒,震怒异常的刘彻,马上将张汤办了。替刘彻办张汤的人,曾经是张汤的好同事,也是被司马迁和班固,列入汉朝十大酷吏榜上的名人。此人,就是赵禹。
拿酷吏整酷吏。面对赵禹,张汤想解释,却解释不清。哭诉已经无益,争辩纯属放屁。他知道,他这辈子已经玩到头了。最后,张汤给自己找了一条路:自杀。
自杀前,张汤写了一封遗书,向刘彻请罪。遗书具体内容,只有鬼才知道。但有一句话,记载得非常清楚:陷臣者,三长史也。
陷害我的,就是那三个政府秘书长。他们就是上面介绍过的,朱买臣、王朝、边通。
死了,也要拉个垫背的,而且是三个。
事实上,有一个人被张汤漏了写,刘彻替他补了上去。
这个人,就是丞相庄青翟。
张汤死后,家族兄弟准备凑钱厚葬他。但是,被一个人拦住了。拦住那帮无脑的人,是张汤的母亲。
张汤母亲对他们说:张汤不是被污说吃回扣吗?我倒要让天下看看,他到底吃了多少回扣。
于是,厚葬就改为薄葬。本来可以两张棺材装人的,张母只用一口棺材,就将张汤埋了。
张母薄葬张汤的消息,马上传到刘彻耳里。刘彻怀疑错治张汤了,派人去翻案。结果一翻,翻出了一个天大的冤案。
首先,刘彻翻出张汤吃回扣,根本不成事实。因为派人抄没张汤财产,全家没超过五百金。由此证明,朱买臣告的是黑状,刘彻也被朱买臣忽悠了。
接着,又翻朱买臣等三长史老底,结果发现,丞相庄青翟和他们是一伙的。于是他连丞相也不放过,抓了起来。庄青翟看自己也罩不住了,于狱中自杀。不久,朱买臣等三长史,被砍头。
酷吏张汤之死,到此结案。四赔一,张汤还赚了三个。
第三十二章 西域!西域!
张骞:西域梦想
多少年来,张骞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再闯西域。
当年,张骞从西域归来,从理论上,向刘彻简述了一条可行之路:打通蜀道,近抄西域。然而,茫茫大山,深深蜀道,到底哪一条,才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呢。
想知道想象离现实有多远,唯一的办法,就是探路。
于是,在刘彻的支持下,张骞组成了四支探险队,分四路向西摸索。四支队伍分别从今天的成都和宜宾出发,分别行进一两千里后,却无法前进,只好撤了回来。
那时,尽管张骞没找到通往西域的道路,却给皇帝刘彻带回一个意外的惊喜。这个惊喜就是,他们竟然发现了一个被中原遗忘的大象国。
所谓大象国,故名滇越,即今天的云南省一带。当汉朝使者持节去见滇越王时,那个被大山遮蔽了双眼的国家领导,问了一句奇怪的话:我们滇国和汉朝比,谁的地盘大?
夜郎自大,看来不是独家新闻。汉朝的探险队员听之,不得不费滔滔口水向对方解释。最后,滇越王才相信,原来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奇迹。
汉朝对西南夷的开拓,始于唐蒙,却是张骞替刘彻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然而,这远远不够。
谁也不知道,他心中还燃烧着一个怎样的梦想。张骞要实现那个伟大的梦想,只能等待。
公元前115年,张骞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
我们知道,之前张骞因为熟悉地理,被刘彻派去跟随卫青对匈作战。张骞发挥了地理专业优势,替卫青成功导路,被封为博望侯。后来,配合李广对匈作战,却没跟上李将军,误了大事。结果侯爵丢了,还差点赔了性命。
战争,张骞来过,又走了;他得到过,又全部失去了。战争也让张骞懂得了,战争需要冒险,他渴望冒险,但他不适合战争。他的梦想,在苍凉的远方,在遥远的天外。
张骞仿佛再次听到了远方的呼唤,他仿佛在梦里又看到了远方。在战争中跌倒,不一定要在战争中崛起。他这辈子,如果想翻身,就必须再做一次伟大的穿越。
于是,张骞向刘彻请求,他想再出去走一趟。
从哪里走,怎么走,张骞心中已经有一个完美的计划。张骞拟了一个初步计划,大约如下:
首先,张骞认为,过去匈奴把握关道,西域不通,现在不存在这个难题了。汉朝却匈奴于漠北,而匈奴浑邪王又投降,正好给汉朝一条通往西域的道路。只要给我一双鞋,一条道,我就能再次顺利抵达西域。这是其一。
其次,走哪里。张骞初步确立了几个目标,重点对象是乌孙国。
乌孙王,王号昆莫。当年,乌孙国被大月氏灭国,乌孙人皆亡走匈奴。那时,昆莫才刚刚出生,便被抱往匈奴哺养。一晃N多年就过去,昆莫变成了一个勇敢的战士。昆莫向匈奴单于请求,杀敌报父仇。匈奴单于同意了。于是,昆莫带着一队兄弟,向西攻破大月氏,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没想到的是,昆莫回到祖国,凭着兵强路远,竟然不听匈奴使唤,亦不肯向匈奴称臣。没办法,匈奴只好派兵来教训他。没想到的是,人没抓到,反被昆莫教训了一顿,灰溜溜地回去。再后来,匈奴和汉朝战事越来越吃紧,匈奴只好放弃乌孙王不管了。
总结以上历史,张骞认为,乌孙王国离汉朝遥远得很,想用武力搞定他是很麻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们伸出橄榄枝,诱其前来,投附汉朝。
投附不是没可能,只要有足够的筹码。张骞又认为,蛮夷之人向来贪恋故地,又贪求汉朝财物,拿钱去贿赂,劝他搬家,他有可能会心动。
如果乌孙王肯来,张骞已经替他想到一个好地方——浑邪王旧地。
浑邪王旧地,今名为河西走廊,事实上,那里曾经是乌孙王国立国的地盘。自浑邪王投降后,河西走廊空出大片土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将这片大闲地,还给乌孙王国。然后与之联盟。那么,这就等于给匈奴制造了一个强敌,不亚于砍了匈奴的右臂。缺手断脚的匈奴,如果还想来骚扰汉朝,那就只好请他们跑着来,抬着走了。
往乐观的方面说,搞定乌孙,那么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兄弟,也就容易贿赂了。如此炮制,搞定西域诸国,使之为藩臣,整个天下,就是汉朝的了。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孔子一生的梦想。亦是后世儒徒们共同的梦想。而张骞要告诉世界,中国的天下,不仅仅是靠打出来的,更是靠走出来的。
走出去,这是强汉时代最强悍的声音。这个声音,响彻天空,感染大地。在那一刻,刘彻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刘彻这个巨无霸型赞助商,再次被张骞说服。马上地,刘彻便拜张骞为中郎将,率团出发。
此出使团,随从三百人,副使节若干。人力配备,只是小意思,更让人流口水的是,刘彻赞助张骞带队西域的财礼。
为了满足部分人的好奇心,我将刘彻赞助的财物公布出来:马匹六百,三百供随从使用,每人两匹;牛羊数万只;黄金、钱币、绸缎、价值数千万。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未必是光明的。但是,驼着诱人的金钱路上,前途肯定多了一份光明。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金钱攻关第一站——乌孙国。
乌孙国,其首都赤谷城,距离汉朝首都长安,有八千九百里。根据班固先生统计,其国人口约六十三万,军队有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又据说,乌孙国跟匈奴生活习俗,基本没啥区别。都是随畜逐水草,牛羊吃到哪,他们就人到哪。人到哪,就在哪住下。正所谓,茫茫草原,以四野为家是也。
按理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然而,这个乌孙国王昆莫,非但不乐乎,反而有些骄傲。人一骄傲,就变得无知。一无知,就对张骞无礼了。所谓无礼,是指乌孙王依照匈奴单于会客的模式会见张骞。
但是,张骞却认为,乌孙王国招待他们的规格,档次太低,根本不符合汉朝的要求。
要知道,所谓外交仪式,要跟国家力量相对称。匈奴单于,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草原上的大头目;乌孙王,亦不过是六十三万人口的头目;而汉朝皇帝,别名天子,通俗地讲,是天下最大的头目。
无论匈奴,还是乌孙,和汉朝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别。今天,张骞是代表天子持节来见王的。既然如此,乌孙王必须因国因人而异,对外搞接待。
马上地,张骞就对乌孙王,表示了不满。他说了一句话,原话如下: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此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是代表天子来对你进行赏赐的,如果你不按汉朝的仪式拜见我,请将我们的赏赐还给我。
看到了吧,这就是金钱和国家力量的魅力。你想拿钱,就得听话。不然,你休想得到一个子儿。然而,看在钱的份上,乌孙王没有拒绝,按要求向张骞行拜礼。
拜完以后,张骞和乌孙王马上进入到第二项程序,谈判。
张骞给乌孙王摆出的条件是:汉朝将河西走廊还给乌孙王,只要乌孙王举国东迁。汉朝愿意送你乌孙王一个公主,结为兄弟。从此,两国共拒匈奴。匈奴人欺负你,就是欺负我,欺负我,就是欺负你。只要我们联盟起来,匈奴想来惹你和我,门都没有。
老实说,张骞这个条件,实在苛刻。牛羊、黄金、绸缎、公主诚可贵,可是教乌孙王举国六十三万人口搬家,实在难啊。
于是,乌孙王当即,就否决了张骞的提议。理由如下:
第一,说汉朝怎么个强大,那只是你张骞个人说法。乌孙国从来没人去过汉朝,都不知道汉朝有多大,万一被你骗了,那不是赔大了?
第二,搬家的地点,的确是个不祥之地。匈奴浑邪王的旧地,尽管是我们待过的祖地。但是那个鬼地方,距离匈奴单于又近,万一匈奴看我不顺眼,马刀一挥就杀过来,汉朝又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我还是亏了。
如今匈奴单于,为什么不敢跟乌孙王过不去,那是因为目前居住地,距离他们遥远,不敢妄动。用江湖那句话,安全第一。相比之下,还是待在自己的地盘上安全啊。
事实上,以上两点还不是大问题。现在,乌孙王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他想搬家,也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的。
乌孙王之所以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不为别的。只为乌孙国已经一分为三,不全在他的统治之下了。
乌孙国之所以变成这样,不是他个人想法,完全是被形势逼成的。
本来,昆莫生有十来个儿子,按规矩,长子立为太子。昆莫长子早死,死前就对老爹说:我死后,请立我儿子岑陬为太子。
昆莫还活着,太子就死了,按规矩要从别的孩子中挑选。然而昆莫觉得,长子早死,人挺可怜的,那就成全他的愿望吧。于是,他就真立孙子岑陬为太子了。
昆莫一立新太子,有人就不认账了。此不认账的,是昆莫中子大禄。在昆莫所有儿子中,大禄最牛。
既然牛,就有牛的资本。大禄本身能打能战,属下有数万骑兵,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一闻听岑陬抢了他可能得到的好处,立即发兵叛乱,攻击岑陬。
对昆莫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办法,为了岑陬人身安全,只好分给他数万骑兵,自己也留着数万防身。就这样,乌孙国貌合神离,西瓜刀之下,是三股势力,他这个王,说话不怎么管用了。
综合以上三点,乌孙王最后拍板:买卖失败。
那怎么办?张骞当然不能凉拌。东方不亮,西方亮。没有乌孙国,还有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诸国。于是,张骞分派使者,前往以上诸国,继续砸钱。
不久,张骞回国。一年后,张骞逝世。
关于张骞的丰功伟绩,史无绝书。在此,我不想浪费太多口水。如果偏要给这个伟男人,来一段结束语的话,我只能套用阿波罗登月者阿姆斯特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张骞,向西域迈出人生的每一个小步,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
我以脚步登破母胎,啼哭着来到这世上;我又以脚步踏破铁鞋,量过这世界;我再以脚步,登上那个属于我的绚烂星空。
我来时轰轰,去时轰轰。足矣!
后张骞时代
张骞走了,还有千百个张骞,继续他们的冒险事业。张骞死后一年多,他曾经分路西域各国的副使,陆续归来。随他们回来的,还有西域诸国的使者。这些外国使者,与随张骞出使到汉朝的乌孙使者一样,用眼睛见识了传说的汉朝。
西域诸国,大老远的来,刘彻是不会让他们空手而归的。于是,这些得到好处的使者,回到西域故地,用嘴巴传播了汉朝的盛名。盛名之下,难抵诱惑。越来越多的国家,尝试和汉朝接触,交流,来往。
在刘彻时代,整个西域,总共三十六国。千万别被这些数字吓着了。西域这三十六国中,多数是一城即一国,相当于希腊式的城邦国。因为国小,所以容易被匈奴欺负,它们曾经沦为匈奴的臣属,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
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