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强国梦-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席话说得乔贤人满头大汗,胡须颤抖,口舌打颤,一句话说不出来。抖着手“你。。。。。。你。。。。。。”,然后就瘫倒在地。朝堂上一片混乱,又是掐人中,又是召唤太医。
满朝的官员看着朱大典,得出一个结论:朱大典非寻常人物也!想抹黑朱大典,先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但是,朱大典明白,这么重要的军备生产被朱家垄断朝廷是不放心的,之前的话虽然有理有据,言辞犀利。但是他自知有些狡辩,强词夺理之嫌。
因此,朱大典又说:“陛下,如果朝廷一定要收这火铳制作作坊,臣可以低价出售火铳制作的全部机器,同时保证教会朝廷的工匠使用这些机器,使他们可以制作出合格的火铳。若欲无偿占有,还需有个说辞。”
出钱买可以,巧取豪夺不行!在皇帝面前,这个话就有点生硬了。
此外,机器卖给你,工匠你自己培养,自己的工匠是不能放手的,用朱万化的话说,这叫技术储备。
朱大典又说:“陛下,经营一个火铳作坊,不同于一人一锤的铁匠炉,绝非想象中那样简单。在纷杂的事务中,微臣只举出一例:火铳作坊中重要岗位的工匠多至百人,这些人必须是识字、会书写之人,还要懂得数理算法,认识几何图形。我大明的秀才充当工匠也是不合格的,何况我们的秀才举人也不屑也学习这些奇淫技巧、雕虫小技。不知朝廷到哪里去找这些工匠?”
这几句话可是惊动了朝堂,上上下下数十名官员可都是读书人,读书之人的傲气何曾把身份微贱的工匠当一回事?可是朱大典的话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你们都没有做工匠的本事!这些官员惊愕之余,对朱大典也有了点怒火。朱大典这个话有点不妥,容易得罪人。但是新式火铳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顽固不化的头脑受点冲击也好。
崇祯皇帝可不是今天才面对这种冲击,他召孙元化进京就是为了探求格物在朝堂、天下的地位、作用。
听到朱大典这个话,崇祯的面色不温不火,心中五味杂陈,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这朱大典也不是好相与的。事情还需要仔细谋划,今天这个情况也谈不下去了,崇祯只好散朝。
有如此强悍之臣下,做君主的自然心中不安。朱大典就在京城,找个由头拘禁他也不是作不到。但是,朱大典的五个儿子其非等闲之辈?朱万武、朱万杰之用兵崇祯也略有所闻。再辅以朱家军之火器,举国上下,谁人能敌?据锦衣卫之报,金华朱家的灵魂人物并非朱大典,而是他的长子朱万化。如此犀利之火器是他的二儿子朱万文坐镇制造的,据说船坚炮利的庞大舰队是他五儿子统帅的。这朱家五子如何了得,朱大典竟然有这么五个儿子!。。。。。。
崇祯不敢想下去了,动一动朱大典,这大明的天下怕是转眼就失去了!何况到今日为止,金华朱家一直在为朝廷效力。在朝廷尚不知道的情况下,帮朝廷的大忙,应该是我大明的忠臣啊!可是,看着又不像!
召他一个儿子进京做人质?一旦露出这个意思,怕是朱家立即翻脸。乱民、后金够难缠的,朝廷吃力,毕竟还能对付。要对付金华朱家恐怕一点办法也没有。崇祯感到空前的无力。
金华朱家对朝廷始终是笑脸,崇祯面对着这个笑脸,怎么看怎么别扭。
………第125章完………
第126章:一体纳粮()
总算有惊无险。两天后,无奈的崇祯又单独召见朱大典,无非一番勉励的话,预计的人质问题并没有提出。对于台湾也是只字未提,可能崇祯认为那是个无关紧要的小岛,台湾究竟有多大,这个时代的大明朝的君臣恐怕都说不清。
崇祯前些天曾经传下旨意,叫户部、吏部收集有关台湾的史料文档。结果令崇祯大失所望,宫廷的档案中仅仅有永乐年间郑和曾经到达大员的记录,余下的就是倭寇盘踞大员骚扰沿海地区的记载。在打击倭寇的上百年的历史中,明军也数次登上大员,后来也都返回来了。没有占据,也没有勘测,更没有设置官吏。对于台湾依然是什么有价值的文字没写出来。
倒是朱大典的一句话让崇祯帝心里一亮。朱大典说:“陛下,依微臣看,当今天下纷乱,正是多事之秋。当务之急有三:外有建奴、蒙古侵扰,内有西北乱民,此其一。其二是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官府救济不力。导致饥民遍野,流民四处流窜,民生不稳。臣亲眼所见,已经累及到京师。其三,为解此危难需要大批钱粮,然国库空乏,钱粮两缺。微臣斗胆妄言,不当之处,请陛下恕罪!”
崇祯召见朱大典,心里也是很矛盾的。他已经感到朱大典非同一般,见解自然会非同凡响,很想交流一番,希望有所收益。另一方面,强势的朱大典在朝堂上咄咄逼人,让皇帝感到有一种压力。以崇祯多疑的心性,自然不能信任他,甚至有出手压制的欲望。所以这次召见充满了矛盾和无奈。
崇祯倒是没有想到朱大典能这么率直的直奔要害,这三点正是让崇祯日夜不宁的问题。其实还有一点朱大典没有说,那就是皇帝身边没有能为君分忧的可用、顶用之人。以朱大典之精明,应当能看到。精明之人自然也不会说这个问题,打击面太大了。
说道要害问题,崇祯再也掩饰不住忧虑和不安,很像是自言自语的轻声问道:“朱爱卿可有良策?”说是这么说,崇祯也没指望有什么好办法。
朱大典启奏到:“陛下,事务纷杂,头绪众多,终其一点,‘钱粮’二字首当其冲。”
崇祯暗暗点头,朕岂不知钱粮重要?又如之奈何?
“研讨一些农耕办法,以缓解灾荒。救助灾民,安抚流民、饥民,如此等等,办法很多。朝堂上不乏有识之士,见解定然强过微臣百倍。无论什么办法都要各级官府的官员去办差,各地方官员能不能办、想不想办也需要有督促他们的办法。内阁大员,各部官僚也都会有好的见解。微臣自愧不如,因此,也不敢妄加议论。言之总而,只要想办事,办法总是有的。”
崇祯不高兴了,说了半天等于没说,你也没有办法呀!
“陛下,微臣赴任山东,欲细细地研讨山东施政的得失,则其要者,寻求改变一二。臣有信心明年秋赋,山东一省上缴的赋税、钱粮定然执北方各省之牛耳,直追南方富庶之地!”
此言一出,惊得崇祯睁大了眼睛。这牛皮吹的大了点吧?如果各省巡抚都有此志,我这当皇帝的还有什么忧虑!
“朱爱卿快说,有何良策?”崇祯迫不及待了。
“微臣尚未赴任,山东民情尚需查访,说有什么办法为时尚早。不过有一策臣已经筹划多时了,不过六个字而已:‘官绅一体纳粮’。”
‘官绅一体纳粮’是清朝雍正年间的改革政策,的确是革除弊政的一个重大措施。针对明朝末年的情况,被朱万化提了出来,作为第一批改革的要点。大明的经济实力是很强的,但是大量的财富沉淀的民间,是民富国不富,民富国不强的状态。没有国家的富强,民富就是无根之草,水上的浮萍。历史的事实也是如此,富而不强的大明,被经济文化都远远落后的满清给灭了。
但是这个观点崇祯是接受不了的。他拍案而起,手指朱大典怒喝:“大胆!士绅地位尊贵,岂能等同于草民。何况这是洪武太祖定下的规矩,历朝历代的成法。岂能破坏?这世上还有尊贵卑贱之分么?”
见皇帝震怒,朱大典躬身答道:“陛下息怒,听微臣解释:朝廷征收的赋税是做什么用的?无非是治理国家,保卫国家。国家安定国民受益。士绅也是国民,国家的安定他们也是受益者,而且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为受益者不应该付出吗?打一个比方,地主为保护自己免遭土匪侵扰,需要豢养家丁护院。地主不拿出钱粮能召集到为自己卖命的人吗?国家也是一样,国家的军队保护了士绅,国家的官府衙门维护了士绅的利益,士绅理所当然要出钱粮维持军队、官衙,天下哪有无米之炊?
宋代改革大家王安石有一句名言:‘祖宗不足法’。这个说来话长,都是老生常谈,臣就不说了。恕臣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祖宗定下的规矩都不能动,现在坐在龙椅上的应该姓‘嬴’,应该是祖龙的后代!这天下自秦汉唐宋以来有多大变化,可为天翻地覆,何言祖宗成法?
如果建奴打过来,乱民围过来,国家没有钱粮破敌,那建奴会因为士绅尊贵而不杀?乱民会因为祖宗成法而不抢?
民富而国不强,则士绅的财富就是给建奴和乱民准备的。
臣之言发自肺腑,原吾皇明察。”
崇祯颓丧的又坐到了椅子上,他心里非常清楚,作为皇帝,他还没有那些封王有钱。天下的官僚士绅都很富足,就是他做皇帝的没有钱。朝廷缺钱啊!可是这些人连我做皇帝的都惹不起,你朱大典有办法?他长叹一声
“哎!朱爱卿,这天下本就不太平,士绅纳粮,会造成大乱呀!”
“请陛下宽心,微臣自有办法让他们乖乖的拿出钱粮,足额缴纳赋税。臣可保山东太平无事,赋税充足。山东愿为朝廷贡献更多的赋税,做各省的楷模。”
这场特殊的君臣奏对,给崇祯更大的震撼。对朱家更是爱不得,恨不得。
。。。。。。
对火铳作坊朝廷还是上心的,预定了月产300只火铳能力的设备,和生产配套弹药的作坊。地点预定在南京,细节由南京兵部、户部和朱大典家另外细谈。朱大典表示:定然价格从优,能送的全部赠送,帮朝廷是臣下的职责。话说得非常好,实际如何就不知道了。
此后由兵部提出‘代加工’一万支新式火铳,和一千箱手榴弹。朱大典回复朱家财力有限。只能承担3000支火铳,且需分两年付清,价钱按前例办理,收代加工费用,火铳一支五两(刺刀加一两),子弹每一千个弹丸一两白银,按每枪配500弹丸,维修工具和易损备件奉送。手榴弹300箱,一箱20颗,按二两白银一箱计算,一年付清。这批火器,朝廷全部装备给了属于京营的神机营,朱家派出教官五人,训练神机营士兵使用新装备。一共两万多两白银,重新装备了神机营,朝廷捡了个大便宜。
正事办完了,京城不是久留之地,朱大典余下的事情已经不多,于是就定下两日后离京。
部下随员和军官有人提出,看看京城景致的要求。被朱万化严厉拒绝,并要求按战场纪律严管部下,无事绝对不许外出。这龙潭虎穴之地,在这个敏感时期,出事就是大事,这个轻重缓急朱万化心里很清楚。
九月二十九日朱大典一行离开北京东去。朱万化真有点龙归大海的感觉,朝廷的权威还是太大了。
。。。。。。
前文说过,乔贤人的职务是兵科给事中。这个官职很有点意思,所以,在故事告一段落之时,在这里想罗嗦几句‘给事中’这个话题,没兴趣的读者可以略过。
生活在现代的人不知道‘给事中’(读音:jishizhong)是个什么官?在下不才,认为这是个极重要的官职,所以这里专门解释一下:
史书上说:“秦始置,西汉因之”。意思是给事中这个官职从秦始皇开始有的,汉朝把它沿袭下来。也可以说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政权的格局都是“秦始置,西汉因之”。
直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之前,给事中这个官职一直存在。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事中的权柄,品级甚至名称也处于不断的变化调整之中,但是始终没有废止。本书说的是明朝的事,就以明朝为样板给予解释。
给事中是天子近臣,站在朝堂上参与朝政。品级不高,在明朝是七品。对应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给事中分为六科,即:吏科给事中、户科给事中。。。。。。,但决不归六部主官管辖。朱大典年轻时曾任兵科给事中,乔贤人的职务也是兵科给事中,就是对应兵部的给事中。
给事中的职责简单说就是挑毛病的,兵科给事中就专门挑兵部毛病的。有点类似于御史,又不同于御史。御史的责任是遍查天下,看谁有毛病就参谁。给事中是单单的监察一个部,别人的事不管。他们都是官不大,权不小。通俗的说就是:御史是逮谁骂谁的骂人专业户,给事中就是抓着不松手,专骂一个人的专骂户。
现代的人们都知道,一项大的工程,总有一个‘监理’的部门,它是代表工程业主现场全面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单位的所有文件、施工过程、原材料、人员资质、甚至财务状况都要在监理部门备案。注意!不是监理检查你,是你必须主动汇报!监理一旦有疑问,有权检查任何文件,和询问相关人员。如果出现了豆腐渣工程,施工单位跑不了,要追究责任,监理就更跑不了,同样要追究责任。监理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手段。
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两千多年来一直执行的‘给事中’就是政府各部的监理!各部的所有公文:上级的命令;各项议题的决议;贯彻执行的过程;最终处理的结果。总之事无巨细,所有文件必须送到给事中手中备案,给事中如有疑问,不需任何人批准,有权调阅相关的文件,询问相关的官员,不管你多大官,都要老老实实的回答问题,因为,给事中是代表皇帝问话的。各部的所有行政作为都在给事中的监督之下,他是监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有效手段。
检查、审查一个部门和派监理监督一个部门是完全不同的。检查、审查一个部门是有缘由的,有开始,自然就有结束。监理并不是有个什么缘由才设置的,他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不需要理由。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他没完没了的总盯着你。
一个部门出了事,这个部门的官员必须承担责任,对应的给事中也跑不掉,同样会被追究责任。可惜,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的官府结构全面西化,照搬西方的体制,‘给事中’制度就此灭亡了。工程既然需要监理,行政就不需要监理吗?
。。。。。。
崇祯三年,十月初二,朱家的车队到达大沽口,汇合了已经紧急集结在大沽口的四营和独立营。为了避免惊动官府,这两个营都没有下船,船队也远远的停在外海锚地,只有主要军官在码头登岸。
朱家父子将在这里分手,朱大典取陆路南下济南赴任。朱万化将带领船队返回威海。朱万化派了威海独立营的一个连,保护朱大典南下,并命令这个连就驻在济南,暂时不必回威海,加上朱大典自己的警卫排,这一路的安全应该没有问题了。
十月初三,两路人马分头出发,十月初五,朱万化返回了威海,将继续平定东江战役的后续行动。
………第126章完………
第127章:收复镇江()
在威海,朱万化见到了从京城返回的毛承祚。毛承祚已经看到了朱万化留给他的信件,信中主要的内容就是解释没有让他参加平定东江镇之乱的缘由。这次见面,首先也是谈这个问题。
朱万化说:“展亭老弟,你已经到京城观刑,看到了袁崇焕的下场,杀父之仇也算报了,日后有机会回浙江,再祭奠令尊,也算是圆满了,希望你能安下心来处理东江镇的军政。”
毛承祚的确平静了不少,他说:“感谢如若大哥给我这个机会,家父也应该安心了。我盼望着,能亲自到家父墓前祭告,以慰藉先父。”
朱万化继续说:“这次出兵的军事行动,没有让你参加,就是考虑到你和东江军旧部的关系特殊,这次平叛战斗本身不存在问题,比较棘手的是需要处理令尊的旧部。我们的处理方式是比较彻底的,手段也比较狠辣,我担心你抹不开面子,顾及一些往日的情谊。东江军的确有战斗力,但是,旧军队的军阀习气我们是不能容忍的,我们的部队绝对不能变成某些部将的私有财产。与战斗力相比,军风军纪更重要。”
毛承祚说:“我理解,如若兄的信中已经说明了,我对父亲的旧部还是有感情的。由我去处理,确实有下不去手的可能。如若兄这是爱护我,感激还来不及,怎能有什么想不开的?”
朱万化说:“日后东江镇军事我要交给你,我相信你能做好,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我的信任。民政方面暂时也由你代理,日后我会考虑一个人专门负责。这个小册子,就是今后东江镇治理发展的要点,这段时间,你要好好阅读,专心探求东江镇的治理,和可能发生的战斗,事先做好预案。东江镇的敌人首先是后金,但是与朝鲜王廷之间,也会有摩擦,甚者军事对抗。我们对朝鲜的态度是友好的,保护他们不受后金的侵犯,我们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不招惹他们。但是,朝鲜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