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强国梦-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的康雍乾盛世起于平三藩之乱,即康熙二十年(1681年),终止于中原的白莲教之乱,即嘉庆元年(1796年),共115年。

    今年是公元1640年,到康乾盛世还有40年,就是说,大小灾荒不断的年景至少还有40年。

    朱万化的获取海外粮食的战略,就是中华帝国的生命线。

    朱万文提出:为了便于双方的官方联系,帝国需要在朝鲜王都开设大使馆,帝国的礼部将派出员外郎级别的官员作为常驻大使,住在汉城,用以解决官府间的事务,使馆中需要一支约五十人的微型武装保护使馆的安全。原来的商馆毕竟不是官方机构。为此需要在汉城购买土地,建造馆舍。如果朝鲜王国需要,也可以在开封开设朝鲜的使馆。

    这一项建议当然是朱万化的主意,在古代,受到通信手段的制约,一般都没有这种常设的大使机构。相信常驻大使的方便性会使得这一制度迅速的推广开来,但是这需要电报这种便捷的通讯工具,否则使馆就形同虚设了。

    朝鲜方面当然愿意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他们也同样希望在开封设立使馆,为此他们提出租用中华帝国的通讯手段,来建立朝鲜使馆到汉城的联系。

    最后,吴达济又提出一项要求,是朱万文始料不及的,这就是:朝鲜王国要求中华帝国在济州岛开设海军基地。吴达济说,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平衡,因为帝国的海军在清国的福冈设有海军基地。

    朱万文说道:“我中华帝国在朝鲜的元山同样有海军基地呀!”

    吴达济说道:“元山的基地是帝国的北洋舰队母港——海参崴港的冬季替代港口,仅仅是临时的停泊之地,多一半的时间里那里并没有军舰,因此,算不得海军基地。”

    朱万文旁边的使团成员,把朱万文拉到一边,悄悄的说道:“王爷,朝鲜的意思可能是希望我们的海军保护他们。王爷忘了吗?前两年朝鲜与清国的渔业纠纷都动了刀枪,就差没有出动军队了,朝鲜是在为自己找个保护伞!他们与清国也算是世仇了,清国迁移海外之前,他们之间就是战争不断啊!”

    这件事情不难决定,但是朱万文不能擅自做主,他需要请示国内,因此,他约定三日之内答复。

    信息到了开封,相关部门的决策意见是一致的——可以考虑,此事却引起了朱万化的思量。

    两年前,朱万化就曾经担心,满族人,还有蒙古人,他们到了日本四岛,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是日本人的日本人,这或许就是大师们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了。满族人在辽东的时候就与朝鲜人有冲突,到了日本四岛上,还难免冲突。假定这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中国应该持何种态度?如何对待清国?如何对待他们两国之间的冲突?中国站在那一边?

    从民族上说,满族人、蒙古人,清国还有不少的汉人,他们原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比朝鲜可是亲近多了。从文化上说就更亲近了,日语在清国基本消亡了,由于多民族的原因,汉语的语言文字基本上统一了清国,虽然清国规定了满语为国语,可是依然挡不住消亡的趋势,除了牌匾匾额上的几个满文文字那里还能见到满文?又有几个人认识满文?

    假如有一天,朝鲜人打败了清国人,占领了清国的土地,中国出兵帮助清国是没有心理负担的,有点像帮自家人。

    又假如,清国人打败了朝鲜人,登上了朝鲜半岛,中国能出兵帮助朝鲜吗?按照民族亲情这是有问题的,即便是帮朝鲜,也不会很痛快,行动也会打折扣。

    如果再推论一下,清国人提出“打回老家去!”的口号,越过朝鲜向辽宁进军呢?

    这不就是现代的日本人的进军路线吗?这与“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有实质的区别吗?

    想到这里,朱万化直冒冷汗,想当初借后金之手灭了日本究竟对还是不对?会不会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是不是留下一个天大的后遗症啊?

    朱万化自己不能活千年、万年,也不能对人们宣扬在现代日本人的罪行,唯一能做的就是补救,能补到什么程度朱万化自己也没有把握。

    补救的办法首先是军事的,就是控制清国的周边。在北边的库页岛南端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加强海参崴一线的军事力量,加强北洋舰队。清国一旦有异动,可以从它的背后打击它。在南边控制或者干脆收回琉球,同样建立强大的军事基地。最后就是严厉的限制朝鲜、清国的冲突,不让他们的矛盾过分激化。

    更重要的还是文化方面,一是加强儒家文化的渗透,使得清国人减少扩张侵略性,二是限制科学技术的外流,保持中华的科技强势,让清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从而降低他们的武力,使得他们没有侵略的能力。

    接下来使团就要到清国了,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且听下回分解。

    ………第553章完………

    纪念“九一八”83周年,抗日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第554章:访问清国() 
四月初五日,中华帝国使者的船队到达了清国王都东京码头。

    为了迎接上国天使的到来,清国王世子豪格到码头上迎接。朱万文是首次出访,他当然也没见过从前的东瀛应该是个什么样,但见眼下的东京与中国大地上的城市没有什么两样。

    码头上也没有太开阔的场地,除了必要的装卸设施之外就是仓库建筑。今天显然是为了迎接贵客而驱逐了闲杂人等,所以显得很清静。在各种彩旗中,中华的国旗——五星红旗比较显眼,旁边的配有五颗星的黄龙旗应该就是清国的国旗了。

    锣鼓乐队中唢呐声音很突出,它们在烘托着节日的气氛。朱万文认识豪格,因为他曾经出访过开封,并且与朱万文进行过谈判。熟人见面自然要亲热一些,朱万文亲自上前扶起拜伏在地的豪格,与其寒暄打招呼。

    历史上豪格没能得到继承人的位置,那也是当时的政治环境造成的,皇太极猝死,各方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撇开了时年三十多岁的长子豪格,和众多的成年兄弟,选择了当时不足五岁的福临做了继承人。政治环境变化了,就不一定是哪个结果了。现在皇太极还健在(今年48岁,身体不太好),豪格已经是世子之位,一般情况下是能够顺利接班的。如果豪格接了班,就没有福临的儿子玄烨(康熙)什么事儿了,历史将完全不同。

    使团的队伍在豪格的陪同之下乘马车进城,码头距离东京城不远,不一会,就看见了高大的城墙。作为王都,城池修建的方方正正的规模宏大,边长十多里。城墙的外观完全是中国城池的样子,大屋顶的城门楼子,威武雄壮。

    清国建国之时,东京地区已经被战火摧毁了,是一片废墟,还是在清国的请求之下,从中国调来大批的工匠和建材,因此,东京城完全是在中国工匠的主持下建造的,当然整个城池、王宫都会是中华之风格。

    车队一进城,车队两旁的市民多了起来,对于朱万文来说清国人的装束他见过,街上的人全是这种打扮他头一回见,也算是异国情调了,不说别的,男人都有个猪尾巴辫子就觉得很新奇。

    现代人看影视节目里边,清代男人都是前后的阴阳头,辫子粗粗的,有两三尺长,那是清代中后期发式。服装发式无论多么顽固总会变化的,清代人的辫子也不例外。

    早期满人的辫子实在是很难看,也正是因为难看,满清入关推行的剃发阻力才很大,很多人宁可丢了脑袋也不剃头,就是所谓的留发不留头了。那么早期满人的辫子什么样?现在朱万文看到的就是:

    在头顶稍偏后的位置,留下直径一寸的头发,其余的全部剃光,也有在脑后根部留下第二个一寸方圆的头发,这种情况是少数,属于个别追求“摩登”发式之人,他们就有两条辫子了。

    这么少的头发编成辫子,就像一根老鼠尾巴,从头顶飘落到后边。所以有个形象的形容词:“金钱鼠尾”,“金钱”说的是留头发的面积,“鼠尾”说的是发辫的粗细。

    看着实在是不雅,所以才逐渐的演化:逐渐的增加留发的面积,辫子就渐渐的变粗了。我们在影视中看到的是清末民初时代比较“摩登”人物的辫子。普通的、传统的还是没有那么粗。

    人们带上帽子还好,如果没有帽子,人人头顶一个老鼠尾巴一般的辫子,实在是太可笑。

    从服装上说,满人服装还是有优点的,起码比明代人的宽袍大袖要强。由于满族人狩猎骑马的习惯,其衣服都是更窄小合身,不像明代服装那么肥大。还有他们为了行动方便而习惯于穿马甲,汉族人是很少有这种装束的。

    满族人的见面礼更有意思,平常的拱手礼与汉人相同,见到长辈或上官,要单腿下跪,一手触地,就是所谓的打千。如果亲密无间,则要行抵肩礼,就是肩膀撞肩膀,撞完右肩撞左肩,样子很滑稽。

    现在的东京街头就是这样一副景象,提笼架鸟的公子哥到处可见,完全见不到原来东瀛人的服饰打扮了。不过语言表情还是有所区别,比如那边有一位,脑后拖个辫子,单腿跪地,给提着鸟笼子的主子行礼。口说:“奴才东八郎问主子安!请多关照!”是不是很滑稽,不用问,这位东八郎乃东瀛后裔是也,搞不好这位可能就是东乡平八郎的爷爷呢?

    到达王宫后皇太极带领清国的官员跪迎天朝使者,其后就是册封、接见、赠送礼品、设宴招待,这些繁文缛节就不必描述了。

    清国的习惯性礼物还要提一句,那就是有两名绝色的女子作为礼物送给了朱万文。清国人知道,朱万文是督军圣宪王爷的同袍弟弟,并且位居议长的重要地位,礼物当然也不能含糊。

    朱万化处理美女的方法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朱万文当然更知道。其他的人尽管敬仰圣宪王爷的为人,可是不一定能跟着学,朱万文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但是好色与否有学问没有多大的关系。朱万文今年才三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他不是好色之徒,但是送上门的美女也是来之不拒。这不是吗?朱万文当天在驿馆歇息时,就招一位美女陪寝,还是蛮享受的。这两位美女如果将来没有生养,恐怕通房丫头的地位也未必能有。

    现在的东瀛美女还有一个便利,那就是他们的汉语极流利,不像当年送给朱万化那十个,还要找教师培训汉语。

    在后来的谈判中果然出现了朱万化担心的问题,清国以渔业纠纷为由,要求放宽清国向朝鲜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权利,甚至索要某些岛屿的要求。因为他们已经感觉到中华帝国反对他们对朝鲜的挑衅,不允许清国的侵略行为。

    他们自己当然不会说自己的行为是挑衅,是侵略扩张。他们只是强调自己的委屈,和朝鲜人无理。

    这是个原则问题,朱万文接受了清国送的美女也不能替他们说话,这种要求是必须严厉驳回的,没有丝毫的余地,并且还要警告他们:中国不能允许属国之间的武力争端,他们之间的争端只能接受宗主国的裁决。

    对于这个结果清国人不满意,可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装作恭顺。

    清国人还提出一项要求,那就是清国王族要每年到辽宁祭扫永陵和福陵。

    永陵在新宾县,在努尔哈赤的发祥地赫图阿拉城附近,是努尔哈赤父亲、祖父的陵墓。福陵在沈阳东部二十里处,是努尔哈赤的陵墓,就是现代称为“东陵”的地方。现代在沈阳还有一个北陵,那是皇太极的陵墓,现在皇太极到了海外,北陵大概不会有了。

    这两处陵墓,在满人撤走之时都留下了守墓人,辽宁的官府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国人也不断的派人祭扫,所以他们的要求有点不着边际。

    但是细想一想还是有些味道。

    。其一,他们如果没有离开中国大地,每年的祭扫定然是高规格的,儒家文化的“仁孝”是渗透到每一个中华民族中的,祭扫祖先陵墓定然是本民族的大事。历史上清王朝就有多次帝王直接前往祭扫的记录,即便不是帝王本人,也是规格很高的王爷。而自从清国迁移海外以来,祭扫使节的规格可是低多了。毕竟是异国他乡,帝王出入就不方便了。

    。其二,这反映出已经进入老年的皇太极的思乡之情,也是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思乡之情。更是反映出居于岛屿之上的清国上层人物的大陆情节,他们久居于海岛之上,觉得心理上不安稳,总想登上大陆。这与他们向朝鲜扩张的欲望是一致的。

    对于祭扫祖先陵墓的要求,朱万文当然是满口答应,他说:不管是谁去,辽宁的官府都会给予符合礼节的接待,并且可以全程护送,保证平安。如果是皇太极王爷亲自前往,帝国也会派出礼仪官员专程前往接待。

    朱万化对于清国的担心自然会交代给朱万文,通过这几件事,朱万文也就知道了他大哥的担心不虚,清国的“大陆情节”是难于割舍的,的确是一个隐患。

    设身处地为清国着想,朱万文给清国人提了一个建议:如果清国能够举国回归中华帝国,那么清国的王室也就回归为中华之子民了,他们选择居住在哪里不是很自由吗?

    但这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在有限的十几年间,爱新觉罗氏要永远的放弃治国的权力。这可就太难了,让品尝过权力的人,放弃权力比登天还难。朱万文的这个建议眼下毫无作用,也只有遇到某些特别的条件时,才可能被考虑。

    朱万文的这个建议假如能够实现,它也就解决了朱万化的忧虑,这四个岛屿成了中国的国土,它的上面生活着中国人,隐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

    清国的四岛(也就是日本四岛),现代人都知道,那是个资源贫乏之地,重要的物资全靠贸易进口。

    但是那是现代的事情,现在它并不缺乏资源。这个时代的资源是什么?第一位的就是粮食!清国四岛不缺粮。这里的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盛产稻米,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如果没有发达的农业基础,也就不会有日后日本人的繁荣。

    除了农业,矿业资源也勉强,比较丰富的就是金银矿、硫磺矿。金银本身就是硬通货,因此清国不穷,并且很富裕。

    朱万文出使清国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购买、引进北满岛(北海道)的稻种。

    现代人都知道东北的大米好吃,朱万化知道,那是北海道耐寒的稻米种子引进到东北的结果,是现代日本人占领东北的副产品,东北地区最早的稻米多数是日本人或者朝鲜人种植的。中国南方的稻种不适于东北的寒冷气候,是不能在东北种植的。

    日本人和朝鲜人种植稻米的历史悠久,稻种也很丰富,北海道的严寒地带也可以种植稻米,并且高寒地区的稻米品质更好。这些稻种的引进,对于中国农业意义很大。

    既然提到了日本的水稻就不得不多说一句,日本种植水稻的老师是朝鲜人。不但是水稻,日本人的基本文明都是由朝鲜作为二传手,把中华的文明引入了日本,比如文字、建筑、基本的手工业、纺织等等。日本人以怨报德,历史上无数次的侵犯朝鲜,这个国家就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

    。。。。。。

    纪念故人、纪念英雄,现代的方式就是立纪念碑,但是也有其他的方式。

    日本人喜欢建神社,日本的神社不光是一个“靖国神社”各地各个城市都有,日本人在占领东北地区时,东北的各个城市也都有日本人建的神社,东北当地百姓俗称大庙。日本人习惯把故人的名牌放到里边供奉,神社中有专制的神职人员管理。靖国神社是日本国家级的神社,供奉了不少的二战战犯,日本官员代表政府前往参拜的行动,说明日本政府不服输,对于战败不服气,总想卷土重来。这就触犯了曾经被他侵略过的国家的感情底线。这就是没完没了的“参拜”事件。

    纪念碑是现代的事情,古代的中国纪念故人就是建陵墓,建庙,陵墓和庙里都有石碑,其上篆刻纪念文字。就是百姓俗称的“王八驮石碑”。

    其实驮石碑的不是王八,也不是乌龟,它是一条龙。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驮石碑的是龙的六儿子,名叫赑屃(音bixi),关于它的传说很多,我们就不说了,总之就是这个龙的六子力气大,于是就充当了驮石碑的角色。

    清国征服日本的过程中,也战死了不少将士,他们为了清国的建国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清国人是要纪念他们的,于是就在东京的郊区建设了庙宇,立石碑,篆刻文字予以纪念。碑文是皇太极亲笔书写的,这在清国就相当于“御笔”题字了,文字中有“忠勇武功”四个字,于是此庙就叫做“忠勇武功庙”。

    建国英雄加上“御笔”题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