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强国梦-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选择是艰难的,也是容易的,这是生和死的选择!最终他们派出了投降谈判使者,打着白旗,走向了国防军的阵地。当然鞑子的队伍之中也会有忠于巴图尔的亲信将领离队而去,回去向巴图尔汇报去了。

    情况反映到阚文明那里,对于这种情况是有准备的,朱万化早就有指示,可以接受投降,投降者全部保全生命,一个不杀,但是暂时不能放他们回家,所有人按照这次作战的战俘处理办法处置,那就是:

    对于士兵要建立俘虏营地,对他们进行短期的教育和服苦役(修路),然后全部释放。

    首领要全部单独关押,进行甄别,其中的危险分子只有两个出路,那就是常年关押或者流放澳国,如果服从流放,可以带家属。非危险分子,可以等同于士兵的处置。

    对于投降的,都可以放宽,基本上都可以放其还乡,当然对于巴图尔这一级的首领就不能释放了。

    条件是明确的,对于他们也很宽松。可是他们也担心,这个时代屠杀战俘是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自己也是这么干的,但是投降了,毕竟有活下去的希望。

    这一批战俘人数不少,两万五千人的队伍,只冲锋了一次,战死的是极少数,剩余的还有两万多人。

    国防军命令他们集中武器和马匹,徒手走到国防军阵地的身后,就地建立俘虏营,集中看押。看押俘虏就是临时营的差事了,几千人看押两万多人也不容易呀!

    蒙古人的马多,两万多人的队伍马匹就有三四万匹。蒙古人自己还有一些粮食草料,勉强可以应付,但是如果时间长了,这些人马的粮食草料的负担也不小。于是,在俘虏营中开始减少粮食供给,以节约粮食,减少后勤压力。

    在北面谈判投降事宜之时,南边又发现了异常,这是巴图尔派出的另一路部队到了。

    巴图尔派出的北南两支部队是有时间差的,这种安排自有其用意。巴图尔的算盘是:如果首先出击的北路奏效,冲了过去,那么巴图尔会带领另外一支部队继续从北路突围,那么,南边一路发生的战斗将起到吸引明军,掩护他从北面的突围动作。如果北边的一路战败,那么趁着明军的注意力在北边,南边一路的突围之战会容易一些。

    所以北边一路开始进攻的一个时辰之后南路的进攻部队才到达。

    首先发现他们的还是位于长城上前出的两个连。

    蒙古人的南路位于长城内侧,他们进军的路上,除了嘉峪关之外,其他地方没有国防军的兵力,因此蒙古鞑子就在河西走廊的大路上行走,毕竟大道上行军方便,到达嘉峪关之前他们再拐弯向南侧进攻。他们不知道嘉峪关里的明军会从长城上出击这么远,大道距离长城并不远,国防军自然不会放过他们,于是鞑子的行军队伍就遭到了国防军的炮击。

    就像偷袭北路的鞑子一样,对行进中的南路鞑子兵,炮击也是起到了突然偷袭的作用,炮击会有杀伤,但主要还是制造敌军混乱。

    长城上的两个连,炮击长城内侧的敌军,不同于对长城外侧的炮击,他们自身还是有危险的。因为长城是对外侧防御的,长城的外侧城墙都会借用地势,使得城墙更高大,难于攀爬。但是内侧则没有那么险要,有的地方很低矮,隔不远还会有上下城墙的台阶,假如敌军想攀爬还是不难的。正因为如此,城墙上的两个连加强了防御,同时也把兵力后撤,向嘉峪关方向靠拢,以避免被包围。一阵炮击之后,他们就大踏步的后撤了。

    遭到了炮击的鞑子队伍,也像长城外侧的敌军一样,开始向南远离长城。

    南边一侧是山地丘陵的地貌,地形起伏大,还有一条河,这里没有遍地黄沙的烦恼,但是河道中的乱石也不好走,特别是冲锋,也不能像平原那样随意奔驰。

    他们的队伍到达了南部国防军的防御阵地时,看到的明军严阵以待的阵地,阵地后侧同样是旗帜招展的临时营,这个时候壮一壮军威还是必要的。

    鞑子马队的行军没有北边那么劳累,因此,到达后立即组织一万人的队伍,开始出击。

    就在这个时候,鞑子的大队之后又来了一队人马,来者就是巴图尔。

    巴图尔已经知道了北路的失败,那么南路的这次进攻就是唯一的希望了,他再也不能等待了,于是亲自来到这里,一旦能够突破,他就逃之夭夭了。

    战斗的景象也是差不多,同样是炮击,然后就是轻重机枪的扫射。在南边防御作战的是步兵,步枪是步兵的基本配置,因此也就有大量的步枪参战,杀伤力更大了。

    即便地势有起伏,好在马匹可以脚踏实地,奔跑中选择道路还是可以保持速度的。

    国防军的打击力度很大,特别是那四挺重机枪,交叉的火力封锁着狭窄的道路。

    蒙古军在强力的打击之下开始犹豫了,开始有掉转马头撤退的迹象。

    在这关键时刻,后面的蒙古军又出动了大约一万人的出击队伍,这是由于巴图尔的到来,准格尔蒙古人拼命了。

    马蹄声轰鸣,前面的鞑子一看后队上来了,士气大振倒是谈不上,他们还是知道自己不能后退了,后退就会被自己人杀死。于是只好反身继续冲锋。

    正面战场的宽度不足五里,其惨烈是空前的,大批的马匹倒下,人马几乎填塞了狭窄的道路,后面又有源源不断的马匹冲上来,他们终于冲到了地雷阵,地雷也被引爆了。

    国防军一方所有的步枪也都参战了,转瞬之间鞑子的马队到了石头阵的位置。冲到这里的鞑子兵大吃一惊,山坡上、河道里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大的两三尺,小的也半尺以上,没有马匹下脚之处,这一片石头有十几丈宽(三四十米),快速奔跑的马匹也不能马上就停下来,何况后面还有更多的骑兵在向前冲。于是一排一排的马倒下去,自相践踏的也不少,只是一瞬间大量的骑兵聚集在石头阵的前面。

    这里距离国防军的前沿只有五十米左右,到了迫击炮射击的死角,但是更多的掷弹筒参战了。机枪、炮、步枪、喷子、甚至手榴弹都打向了密集的人群。

    如果是冲锋的马队,马匹之间都有很大的间隔,炮弹、枪弹就有命中率的问题,现在,人马扎堆了,枪弹、炮弹就没有放空枪的了。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屠杀,真是血肉横飞,河中水量很小,这一下都变成了红色的血水,真的是血流成河了。

    后面的巴图尔看不到石头阵,他不知道出现了什么情况,眼看着就要冲上去了,结果他的勇士们停在了那里,难道是长生天要灭我准格尔吗?难道是长生天要灭我巴图尔吗?

    没办法,侥幸存活下来的鞑子们退了下来,战场上留下了数不清的人马尸体,哀嚎的伤员、受伤没有死去的马匹在嘶鸣。

    “前面就是乱石滩!马匹无法通过。”

    巴图尔终于知道了真相,本来就难于行进的道路,在堆上乱石滩,真是没有办法了,他垂头丧气的带着残兵退走了。

    事后清点尸体,这一战消灭了准格尔蒙古军六千多人,接近参加冲锋人数的一半。

    这一回,俘虏营的俘虏们有活干了,掩埋尸体就干了两天,地面不容易挖掘呀。

    ………第412章完………

第413章:嘉峪关成了焦点() 
嘉峪关有两万多人的俘虏营,还有接近四万的蒙古战马,对于俘虏的看押管理也是一个大问题。为此阚文明打算就地消化一部分俘虏,扩编临时营的编制,他的这个计划得到了朱万杰的批准。

    于是阚文明派出一批基层军官和蒙古族士兵(准格尔蒙古兵都不懂汉语,蒙古族士兵可以做翻译),对俘虏进行初步的审查,从中选出四千人,充实到四个临时营之中。这样一来,四个临时营就有了接近一万人,俘虏还剩下一万八千多人,看押、管理俘虏就比较容易了,也为下一步作战提供了一部分兵力。

    第五骑兵团的临时营也是骑兵,装备马刀、三眼铳,蒙古俘虏都是骑兵,马匹马刀都是现成的,因此,编入这些俘虏也很方便。

    崇祯九年五月二十二日,西路支队收复嘉峪关的捷报上报到了朱万杰的前线指挥部,围歼准格尔蒙古主力部队的态势已经形成,估计包围圈中的准格尔蒙古人在十五万到二十万之间,朱万杰就把总攻的计划报告到总指挥朱万化那里,朱万化批准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并指示:第八师立即调往前线直接参战,西征的作战指导思想从稳扎稳打改为大胆进攻,速战速决。这是因为守在嘉峪关的西路支队坚持的时间越长就越困难,一旦嘉峪关发生纰漏,战果就大打折扣了。

    从张掖到嘉峪关大约500里,越靠近嘉峪关,土地就越贫瘠,人口也就越少,所以从经济上说,国防军也应该迅速推进,把决战的战场摆在荒凉的西部、嘉峪关的附近。

    第二天,五月二十三日,正当巴图尔疯狂反扑嘉峪关时,朱万杰指挥前线的第十师的两个团开始了进攻张掖的战斗。

    张掖是河西走廊上最富庶的地区,人口也最密集,它也是准格尔蒙古人的主要征粮之地,准格尔常驻在这里数万军队就是靠这里的农民来养活的,因此他们对农民的搜刮抢掠也是很严重的。

    前一段的作战已经毁坏了不少的农田,今年的收获将大打折扣了,战争的破坏还是很严重的。

    张掖的城墙高大,护城河中也灌满了水,进攻有一定的难度。国防军在这里将采用老办法,那就是重炮击毁城墙,破城而入。张掖城是古老的重要城池,它的城门处是有瓮城的,所以不能用破门的办法。

    国防军的两个团全军出动,兵临张掖城下,他们并没有包围张掖,仅在东门外列阵,摆开重炮阵地就开始炮轰城墙。

    三门重炮,平均每一门炮一分钟打一发炮弹,从城墙的顶部起,一层一层的往下轰击,只要耐心,总会打开缺口。

    城墙上只要发现守卫的蒙古鞑子,迫击炮,重机枪就会立即开火打击。

    这种攻击方式,炸毁城墙的同时,也会震慑守军,鞑子们守城无望的情况下很可能弃城而走,国防军更希望鞑子兵逃出城市,野战中消灭他们更容易。

    对于守城的准格尔蒙古人来说,自从明军到来之后,被炮击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这种炮击天天有,已经习以为常了,一有炮击他们就赶紧躲避,城墙上不敢有人。但是今天明显的不同了,那炮弹直接打到城墙上,一炮就掀掉两三尺宽的一块墙面,几炮下来就是一个大豁口,这是延时爆炸的穿甲弹的效果。明军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了,他们就是要炸塌城墙,打开一个口子,这是要攻城了。

    连续多日的交战也让他们知道了明军的厉害,现在他们已经不敢出击了。撤退的心早就有了,想躲开这个瘟神,可是巴图尔的撤退命令还没有到,他们也不敢违抗军令。但是今天怕是混不下去了,所以守将还是很明智,命令打开西门,陆续出城向西逃走。

    西门打开了,也陆续的出去了一些部队,并没有遭到阻击,于是更多的人马开始出城。

    鞑子们出城逃走正是国防军需要的结果,国防军当然不会阻拦,在进城之前也不会追击他们。国防军还是尽量的避免在城中混战,城中的百姓民众很多,城里如果成了战场,不知道有多少民众会遭殃。

    国防军有侦查监测的气球观察员,城内的情况,鞑子出城的情况看得很清楚,这种情况下,就不必继续炮击了。被火炮炸毁的城墙豁口已经很大,豁口处城墙的高度减掉了一半,士兵们登着塌陷的废墟,借助简易的工具就可以登上城墙了。因此,朱万杰命令停止炮击,工兵在护城河上搭建浮桥。

    护城河不太宽,出动两辆舟桥车,每一辆舟桥车上有四个密封浮箱,推到水中,用铁索连接铺上木板就是浮桥。

    浮桥搭建好了,一个连的突击队在机枪火炮的掩护之下,过桥登城。士兵们搭着人梯登上豁口,设置绳索,后续的士兵借助绳索攀爬,快速又安全。豁口处,一个鞑子兵也没有了,他们知道明军的火铳、大炮厉害,早就跑了。

    登城的一个连,立即沿着城墙攻击占领东门。

    一切顺利,只听到了零星的枪声,几乎没有经过战斗,就占领了东门,放下吊桥,城门大开,大队人马就进了城。

    对城内进行了搜索,要道路口设置岗哨,张贴布告安民,国防军收复了张掖城。

    按照朱万化的指示,第十师并没有停止在张掖,它的第一团(骑兵团)在团长谭忠的指挥下,继续尾随着溃逃的鞑子向西追击。谭忠曾任职于威海独立营,组建驻青海的独立第六骑兵团时,任团长,组建第十师时,改任第一团团长。

    一团乘胜前进,一鼓作气追了六十多里,收复了临泽县才停下来。这时天色已晚,部队在临泽县设防驻扎。

    到了第二天,五月二十四日,后面的第八师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快速行军到达了张掖。

    就在这一天,指挥部收到多方面的情报:战场上准格尔的部队调动迅速,大批的部队向西移动,集结于嘉峪关附近。

    情报的来源有三处,一是渗透于河西走廊各处的情报员,二是嘉峪关上沿着长城前出的侦查,三是尾随于准格尔军背后紧紧追击的第十师第一团。

    这些情报都表明了准格尔人不顾一切的后退,集结于嘉峪关,他们的意图就十分明显了,那就是向嘉峪关冲击,杀出一条血路,逃出牢笼。

    朱万杰召集第十师、第八师的主要将领商议对策,同时与朱万化用电报反复的商议,最后指挥部定下了新的作战计划,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首先是有关嘉峪关守军的命令:要求他们加固城防,加固两侧的阵地,指挥部的判断是:准格尔人这一次的进攻将是嘉峪关城,特别是它南侧的外城。原因是两侧的地形都不利于蒙古骑兵作战,他们只能选择中路。嘉峪关是面向西防御的,东面的防御相对薄弱,特别是南面的外城,城墙矮小,朝东的一面有多处损毁。因此,指挥部命令他们抢修南侧的外城,把那里作为防御的主阵地,并且要设置至少三道防线,做艰苦作战的准备。

    朱万杰指示他们,把长城作为嘉峪关城的丁字墙使用,尽量远的安排炮兵、轻机枪的阵地。还要充分的利用临时营的兵力,必要时可以反冲锋,扩大战果。最后就是指挥部已经调运一大批弹药,日夜兼程的从青海海北运送过去。

    河西走廊通向西方的大道就是从嘉峪关城南侧通过的,从作战的角度看,部队可以通行的就不仅仅是道路了,只要没有大的障碍,部队都可以通过,按这个标准,大道两侧可以通行的宽度大约有四里宽。嘉峪关之所以修一个外城就是出于军事的需要,外城完全阻断了这个便于通行的通道。和平时期,外城是开放的,大道穿过外城的东西两门,商旅可以随意通行。作战时外城的西门就关闭了,外城中可以驻扎军队,在西面的城墙上设防。

    巴图尔在这里住了几年,这个地形他很清楚,他攻击的重点就应该是外城的东门,突破了这里,他就逃出去了。嘉峪关中的明军如果出来阻拦那就是野战,如果不出来用火炮轰,他就只好承受损失,谁倒霉就死在这里,运气好的就过去。巴图尔自认为没有能力攻克嘉峪关的,所以只好撞大运,在嘉峪关城下,在明军的炮火中突围逃逸。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其次是针对东线的追击部队的命令。第八师已经上来了,按照朱万化的提议:利用两个师的重机枪战车,辅助一部分其他的车辆,组成一个快速支队,支队长为第十师师长岳成。这个支队将用极快的速度向西挺进,直达嘉峪关,参加嘉峪关的战斗,非如此不能解嘉峪关之危。如果嘉峪关被蒙古军突破,则准格尔军将会逃逸,特别是那些首领,其危害是极大的。

    快速支队组成如下:

    支队长岳成,携带指挥车一辆,无线电通信车一辆,一个参谋组。

    第十师、第八师各有十辆重机枪战车,每个师抽调出八辆,共十六辆重机枪战车,这是快速支队的主力。

    为了保证车辆的通行,携带一个工兵兼舟桥兵的一个连,车辆总数12辆。

    两个满编的战车连,每个连有十辆战车,两辆82迫击炮车,一辆20直射炮车,三辆辎重车,一辆炊事车,此外再增加配置两辆82迫击炮车,每辆战车均增加配置轻机枪一挺。两个连合计车辆总数34辆,轻机枪20挺,82迫击炮八门,20直射炮两门,掷弹筒20门。

    82迫击炮和掷弹筒作战时是要下车的,车辆不能承受迫击炮的后坐力。这两种炮都很轻便,上下车并不费力。

    支队携带一个辎重队,辎重马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