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强国梦-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之严厉,令在场的官员肃然,同时场面也冷了下来,很长时间没人说话。非常安静,连喘气的声音都能听到。

    良久,崇祯又说话了:“谢升,你说说!”

    皇帝还是气不顺,没人说话他就点名,并且直呼其名。谢升是新任的吏部尚书,吏部就是管官员的,管人事的,现代话说就是组织部。吏部是六部之首,因此皇帝点他的名。

    谢升为官尚可,历史上他因为泄露了与后金和谈的机密而罢官,后降清。

    皇帝点名,谢升就不得不说话了,他说道:“陛下,眼下虽说是四海升平,但微臣知道陛下忧虑于联省的宪政。眼见得中原大地尽归了联省,虽说他们口称尊天子、社稷,也按时交纳赋税,但是毕竟不完全听命于朝廷,并且屡屡的僭越。怎奈那花皮军强悍,朝廷剿灭不得。此乃陛下之难,也是满朝臣子之难,陛下欲南下避祸,臣。。。。。。微臣。。。。。。”

    他有点说不下去了。他的这一番话可是大实话,这种形势摆在眼前,谁人不知,只是没人愿意说而已。迁都的缘由就在于此,今天被谢升说破。下面的话,按照意思可以猜到七八分,那意思当然是说,宪政有何不可?你皇帝放手权利,可保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大明江山万万年!但是谢升实在是没有胆量说下去了,那可是有生命之忧的。

    崇祯也说不上满意还是不满意,起码比反对他迁都要好,似乎也感觉到什么,见他不说了,便催促道:“谢爱卿说下去。”

    称呼变了,成了“爱卿”,不过不知是祸是福?

    “微臣以为,陛下欲南下避祸也无不可,可是此行要途径山东,皇上的安危事关社稷,此行怕不妥吧?”

    这个谢升在紧急关头转了话题,不过说实在的,若是路过山东,满朝文武谁也保不了皇上的万金之体。

    听到这里崇祯长出了一口气,到底没有大逆不道的言辞。但是对于途径山东,崇祯却是成竹在胸,他早就想好了。眼前都算是他的近臣了,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再说,他还指望着这些臣子为他办事。

    因此,崇祯说道:“对此朕已有谋划,各位爱卿都是朕股肱(gong)之臣,对各位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朕欲把太子朱慈烺(lang)、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照、五子朱慈焕分批先行密送到南京,如此,朕南行无忧亦。若朕遇不幸,国本已经保全。众卿以为如何?”

    国本就是太子。

    此时崇祯只有这四个儿子(老二夭折),太子朱慈烺今年7岁,其余的更小,最小的才两岁。

    三子朱慈炯就是影视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到的“朱三太子”的原型,也有学者指出这是个错误,实际应该是五子朱慈焕,这个与我们的故事关系不大,我们就不管他应该是谁了。

    这四个儿子分批秘密运送到南京,应该说十分的保险了,现在是太平天下,正常情况应该是全部安全抵达。

    有他的儿子在南京,纵然崇祯出了问题,大明的合法接班人有了,朝廷会继续正常运作。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便金华朱家要加害于皇帝,当知道太子已经在南京时,也会罢手,因为大家都知道害死皇帝已经毫无意义了,因此崇祯也就安全了。所以说这是万全之策,崇祯的谋划是严密的。

    众人听到这里也就知道了崇祯的决心,劝阻已经无效,死心眼的臣子,以死阻挠的可能有,但多数不会那么死心眼。虽然他们不愿意去南京,但是大势所趋,南京又不是刀山火海,有什么去不得?

    还是谢升,又说话了,他说:“陛下,六部、内阁等全部随驾,还是有所遴选,抑或启用南京六部,还请皇上定夺。”

    他是吏部尚书,是管人事的,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必须要问清楚,并且定了人选才能定出行的事宜。如果启用南京六部,则北京的官员就变成了陪都官员了,就像现在的南京六部。

    崇祯说道:“侍郎以上全部随驾,以下的由主官定夺。”

    这就是保留全部原班人马了。这是皇帝的心术,目前正是用人之时,皇帝还指望他们尽力办差,怎么会不稳定军心?至于到了南京,那又可以另作打算了,先过了这一关再说。

    户部尚书侯恂出班奏道:“陛下,国库钱粮如何调拨?”

    “嗯?”崇祯哼了一声没有说话,似有疑问。

    是的,侯恂的话有点不懂规矩,哪有这么问皇上的?做臣子应该先想出办法,然后请皇上定夺,你这么问,要你这个户部尚书何用?

    侯恂也感觉到了,他连忙说道:“陛下,直隶、山西出产不多,还要救灾,京城历经两百多年的经营,人口庞大,此外还有一个宣大边关,不断的需要粮饷供给。依臣之见,南京的钱粮都不缺乏,户部的国库银两、粮库的粮食,就不要动了,即便今年有余也可以留待明年,避免往复调动。”

    是啊,现在的朝廷钱粮丰足,不差钱。崇祯是个勤奋的皇帝,户部有多少钱粮他心中有数,他刚才不说话,这是规矩。

    听完侯恂的话,崇祯只说了一个字:“准!”这就是皇上的威严。

    至此,迁都大局已定,崇祯还真的一言九鼎了。

    。。。。。。

    腊月里,北京的崇祯做着艰难的选择,进行着艰难的对话,在开封的朱万化也不轻松,一场对话同样是艰难的。

    这种推心置腹的谈话,对于朱万化来说,只能选择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父亲”朱大典。

    这种谈话,首先一条不能是外人,只能是朱家的“亲人”。但是他的四个弟弟可以吗?不行。

    如果他们劝说或者赞同朱万化不要做皇帝,仍然极力的尊崇当今的崇祯皇帝,那么,如果有一天朱万化后悔了,或者若干年后朱万化的儿子找后账,说这个话的人是什么罪过?这个罪过亲兄弟、亲叔叔也担不起!

    现在明摆着朱万化的态度是促使崇祯在全国立宪,和平进入宪政,他们敢反驳朱万化吗?劝说朱万化做皇帝就是不识大体,不顾国家民众!姑且不算罪过,就算是过失也不小啊!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那些拥戴的部将们风险也不小!如果他们得到了赵匡胤的默许,或者本来就是赵匡胤安排的,是在演戏,部将们当然心里坦然,没有负担。但是,如若部将们没有与赵匡胤商议,冒险而为,那可真的是勇敢之人了,因为,如果赵匡胤不同意做皇帝,反手就会杀了他们以证自己的清白,那可是生死一念之间啊!

    做黄袍加身的拥戴者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也有生命之忧。

    他的兄弟们肯定有看法,有主见,但是谁也不敢说,特别是在朱万化面前,那是打死也不说!

    朱大典就不同了,他有个长辈的身份,纵然有错,他也是父亲,是爱护儿子,朱万化心中纵有不满也不敢怎么样,所以他朱大典敢说话。如果有一天朱家得了天下,做皇帝的如果是朱大典,那么朱万化的处境就微妙了,或者说危险了。事实上不是朱大典,而是朱万化做皇帝,作为父亲的,无论说过什么话,那都是爱护自己的儿子,为子女担忧而已。

    所以面对皇权这种天大的事情,朱大典的利益牵扯最小,也是唯一可以实话实说的人。

    其实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崇祯皇帝有没有可能同意放权,执行宪政。如果崇祯坚持到底,就是不放权,那就没有是么可说的了,朱万化必然要做那个皇位。朱万化与兄弟下属们也就没有矛盾了。

    对此,朱万化是知道清末民初的历史的,满清皇族那是到死也不放权,哪怕那个权力已经没有了,就是个虚的、名义的,也是坚持到底,打死也不放。

    从可能性上说,崇祯顽固到底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如果朱万化说这个谁信啊?

    既然皇帝有让步的可能,就存在朱万化是否主动争夺皇位的问题。

    就这样,崇祯平台召对群臣的的几天之后,朱大典和朱万化也在密谈。

    题目就是一句话:做不做皇帝?可是谈起来就艰难了。

    这场对话结果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396章完………

第397章:品茶论天下() 
崇祯八年腊月二十四日,开封朱府,朱大典的书房中,朱大典、朱万化父子二人在密谈。

    室内只有这父子二人,朱万化亲自端着茶壶倒水,室外有岗哨,严禁打扰。

    “父亲,文告之事您也知道了,这种情况出乎意料,也算是情理之中,其核心就是谁来当这个皇帝。

    从金华创办工业之时起,我就没打算取天下当皇帝。我的本意就是让我大明富强起来,富国强兵,国泰民安。尊他凤阳朱家做皇帝,可以避免内乱,避免改朝换代、生灵涂炭。为了千万黎民百姓的福祉,我金华朱家一家之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但是,存在一个漏洞:他凤阳朱家不放弃权利,不顺应潮流怎么办?我金华朱家就要上位了,这就背离了我的初衷。

    于是就有了我金华朱家要不要做皇帝之论。

    自联省衙门成立以来,天下形势逆转,努力劝诫当今皇帝放权、推行宪政的说法已经很少有人赞同了,力争我家上位成了主流。

    我朱家不是不可以做皇帝,前提是避免战乱,避免破坏民生。这就是症结之所在,的确是个难题呀!

    父亲大人对此有何指教?”

    朱大典慢悠悠地喝着茶,他也在思索,过了一会,他说道:“我儿自金华起事就存了这个心思,为父是知道的,难得的是你能坚持下来,始终如一,没有被权势所迷惑。但是,历经八年,时事变迁,追随我朱家的人越来越多,成分也就复杂了。他们之中很多人也是大权在握,怎能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也在情理之中,自有其道理。

    我们把这些人划分一下,看看他们都想些什么?先说你的兄弟们,他们现在盼着什么?又怕什么呢?

    我的猜想,他们盼望的东西不多,无非是举家平安罢了。若是你做了皇帝,他们就是亲王,荣华富贵是有了,可是也未必幸福快乐。眼前的大明王爷就不少,历朝历代有关王爷的故事很多,那些王爷并不自在,他们心里清楚,所以说他们所求不多。

    同样的,他们最怕的就是身家性命不保,这个‘怕’是他们现在经常想到的。如果我朱家不上位,凤阳朱家能放过他们吗?你可以说有宪政、有律法,他皇家不能胡作非为。可是这种报复不是皇帝亲自出面的,天下有多少大明皇家的‘忠臣’呢?这些‘忠臣’自然也是大权在握的,甚至我们的队伍中也不缺乏皇帝的‘忠臣’。俗话说‘来日方长’,在漫长的‘来日’中,你的兄弟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包括你的子孙都会有旦夕之危。这就是他们担心的。

    假如崇祯皇帝今天让步了,放权了,承认宪政了,整个凤阳朱家的皇族能甘心?皇帝的‘忠臣’们会甘心?可以断定,只要有机会,他们会随时准备着卷土重来,几十年、一百年也不会放弃!

    所以说你的权位上一步,皆大欢喜,退一步则危机四伏。”

    朱万化静静的听着,这些他也想到过,但是没有太认真,他的思想还是太理想化了。

    朱万化说道:“父亲教训的是,分析也透彻。我的想法难免单纯,说‘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我朱家一家安危算得了什么?’这话说起来大义凛然,但是我朱家不是我万化一人,算上子子孙孙就更多了,还有那些追随我们的人和他们的子孙,我不应该要求所有的人都作出这样的牺牲,这是我的不是。”

    “我儿也不必自责,上位者就应该有让人敬仰的言行,你的话是对的,大庭广众之下就应该这么说。否则那里有这么多的追随者?但是,话说了,心里要清楚,知道权衡利弊,这才是上位者之道。”

    这就是帝王之术了,上位者都要研究精通的!

    朱大典又说道:“再说说追随我朱家的老人儿,这些人大多在部队之中,我们也来说他们的‘怕’和‘盼’。

    我朱家不上位,不当皇帝,他们会怕什么呢?

    荣华富贵的事不说了,如若我朱家出现意外,忠勇之士定然有之,但是不会所有的人都为我朱家殉葬,因此,改弦更张之人会更多。所以这个‘怕’,对于他们不是要点,他们更多的是‘盼’。他们当然会盼望你登上九五之位,一个‘从龙之功’那是历朝历代最荣耀的,不但自身荣华富贵,还会封妻荫子。

    那么这些人对于我朱家的皇位是什么态度呢?这就不用说了。他们会竭尽全力把你推上皇位的,‘黄袍加身’的故事他们也会舍身忘死的去实现。”

    朱万化说道:“是的,这个我能想到,并且这种切身利益不是讲道理能说通的,宣传教育全然无用,他们的目标就是夺取天下,这是改变不了的。很多历史的英雄也会被他的部下推到这个位置,不向前都不行,就算身不由己吧。”

    朱大典又说道:“最后再说一说联省衙门中的大小官员,他们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很多人自己都未必说的清自己的主张。

    这么多人能够投靠过来,主要还是我们尊崇祯皇帝的帝位,承认大明的朝廷,我们是大明的一员。因此,他们投靠过来不是二臣,也不是大明的叛逆,他们没有压力,没有障碍,比较容易选择。假如我们宣称推翻当今的皇帝,明确地夺天下,投靠过来的就会少的多。河南、陕西、甘肃也就不那么容易进入宪政。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反皇帝、不反朝廷的策略还要继续下去,保持这个好势头。

    一旦我朱家有夺天下的之势,尚未投靠我方的官僚之中,绝大部分会立即止步,已经投靠过来的也会有人离我们而去。官僚士大夫的忠君之心是不容易改变的,有很多人是根本改变不了的,为父我八年之前就是绝对忠君之人,所以我理解他们。

    但是已经在联省任职的官员还是有些不同之处,他们同样愿意看到我朱家上位,我朱家夺天下,他们心中会不安,但是多数可以接受。反过来,我朱家失去地位,出了意外,他们就是罢官还乡的下场,还有可能性命不保。这就是洪承畴他们阻止文告上那句话的心理,他们是害怕当今皇帝皇权永固的。”

    这个话说的两边都讲了,左右都有道理,到底是左还是右?

    朱万化说道:“父亲,我有些不懂了,对待皇权我们到底要持何种态度呢?”

    朱大典说道:“我的话也的确是两边都说了。如果明确的说,我主张从现在起,我朱家的态度应该慢慢的转向,从不造反转向夺天下!

    眼下属于转向过程之中,我们的策略就是:态度开始模糊,对于朝廷、皇帝依然和平、温和,沿袭之前的策略,我们闷头干自己的事,忠君的话今后要少说,或者不说了。

    我们照旧向朝廷纳税,和和气气的与他们周旋,目的是为了安定天下,争取民心,兼顾各方面的感受,不让他们失望。

    随着我朱家实力的增强,态度要慢慢的变强硬。态度强硬也是策略,这是为了平复内部,否则内部就会渐渐的不满意,出分歧,还可能出乱子。为父我觉得,这才是为国为民。”

    朱大典的态度明确了,就是要造反夺天下!只是要讲一些策略而已。前边做的一切都可以解释为策略了。朱万化有些不安,他站起来给父亲添了一杯茶,然后就在房间里走起来,他在整理这一团乱麻一样的信息。

    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假如崇祯继续做他的皇帝,当然必须是宪政之下的皇帝,权利基本没有了。那么我朱家一系的大小官僚、军官会不会受到迫害呢?诚实的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不保险。

    初期是不会的,但是不排除个别人,个别事。因为军队上下都在朱家一系人的手中,官僚中也不少,大的乱子是不会有的。但是军队不能干政,这是朱万化定下的规矩,所以个别事件难免会发生。正像朱大典所说,执行报复的不是皇上,而是替皇上出气的“忠臣”。

    随着年代的推移,原本就不大靠的住的制度,也会慢慢的走样,也会有人时刻在努力的恢复旧制度。民主、宪政超前出现在中国,人们理解吗?认同吗?形势变迁,但是仇恨依旧(丢了皇权的仇恨可不一般,看看王莽的下场就知道了)。到那时大规模的报复都可能出现,何况凤阳朱家的皇族还占据着皇位。就像朱大典所说:推翻宪政,复辟皇权都是可能的,或者说是必然的。朱万化这一代可以掌握军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可是第二代、第三代之后呢?宪政的寿命可能到不了一百年。

    中国的文明最终会走向光明,但是我朱家的后代可能会走向地狱。不寒而栗呀!

    朱万化也想到,在中国执行宪政,这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