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世界1620-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杂乱肮脏。  ……  ……  站在鹿特丹唯一一家还算上档次的旅馆顶层客房窗前,一位东方面孔的青年正皱着眉头,看着窗外那一片几乎可以用难民营来形容的混乱街区,心里微微叹气。  “好了,还愁眉苦脸干什么?这还不是你自己选的地方。”袁欣艺走了过来,将一杯热腾腾的咖啡递到了苏子宁的面前,一只手还轻轻捂着鼻子,似乎对窗外飘进的臭味依然没有适应。  “我在愁用什么方法能把这些人货给全搬走……”苏子宁突然回头笑了一下,接过对方递来的咖啡,深深嗅了下,“而且,我想,以后你再也不会羡慕欧洲了,我愁着怎么说服你继续陪我进行这趟旅行。”  “谁陪你啊,只是按照计划做事而已!”袁欣艺脸上微微一红,轻啐了一声,但眼里似乎有丝丝喜意,“还是周可民、杨雯雯他们几个舒服,估计他们还是在里斯本整天参加各种舞会,住在舒服的庄园里。”  “至少我们比严晓松幸福,他现在可是在穿越赤道,有热病、海盗、风暴、烈日……这个倒霉的家伙下次见面,估计会成为黑人的。”苏子宁嘿嘿一笑,仿佛对好友现在正在遭受的考验幸灾乐祸,但眼底,却是一丝深深的担忧。  “你就装吧,我知道你比我们都担心他……其实你是反对严晓松的明朝移民计划的,真是太危险了!”已经深知苏子宁性格的袁欣艺这次翻了个白眼,然后也跟着叹了口气,“严哥和卡特琳娜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为什么你不劝他呢?你不是很擅长给他泼冷水吗?”  “劝?我为什么要劝?”苏子宁一副奇怪的表情看着这段时间和自己形影不离的女翻译,嘴角的微笑有点特别,“严晓松是个把一切都看得十分乐观的人,他一旦坚信某种出路,就会闷着头去做。我们就缺乏这样的乐观信念,难道你要让我们丧失这唯一的精神动力?”  “就知道说教我……”  袁欣艺撇撇嘴,似乎有点不满。正要顶上一句,身后就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的是一位船长打扮的中年人,安德鲁,曾经的圣玛利亚号上的资深老水手,现在的五月花号代理船长,一个憨厚质朴的丹麦人,也是从拉斯帕马斯港开始坚定跟随卡特琳娜的前西班牙海军水兵。  “尊敬的苏议员阁下,本地的荷兰官员发来请帖,正式邀请您参加今天晚上的宴会,他们对我们使团这次带来的礼物很感兴趣。”  ……  ……  晚宴进行得十分顺利,袁欣艺一身出自杨雯雯之手、用产自法国里昂的丝绸制作的中国宫廷风格的高贵华服震慑了一干荷兰官员与家眷,而她那娴熟的荷兰语更让急急赶来的、在场身份最高的南荷兰省州长尼德尔森惊讶无比。  美轮美奂的精致玻璃酒具、带着优雅法文标签的人造水晶包装的香水、以及一套不锈钢厨具,让身为荷兰共和国州长联合会核心成员的尼德尔森迅速断定了这些自称“中华美利坚共和国”的东方贵族的身价。  早在半个月前,就有从葡萄牙人手里流入荷兰的一批高档玻璃酒具,当时就让敏锐的荷兰商人穷追猛查了好一阵,如今算是找到了正主。一向以海上贸易无冕之王自称的荷兰商人们迅速发动他们的政治手腕,催促受他们支持的荷兰共和国州长联合会出面。  得知这个突然出现的“中华美利坚共和国”其实是那个东方帝国的民族后裔后,尼德尔森十分礼貌地表达了对苏子宁的敬意,但眼里流露出的,显然是不认同对方坚持北美属于美国政府的立场。  开什么玩笑,荷兰东印度公司如今如日中天,荷兰的舰队即便现在还只能算二流,但就连西班牙和英格兰人都要掂量一下的。打前年从英格兰人手里抢到巴达维亚后,远东的开拓也一路顺风。自以为是的西班牙王国以及那个傲慢古板的明帝国显然不足以阻挡荷兰在东南亚的脚步,而新大陆的争夺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安排中。既然连东方人都开始插足分割这块蛋糕,那荷兰人为什么还要看别人的眼色呢?  “尊敬的苏议员阁下,我对贵国贸然提出的北美主权声明表示很困惑……当然,这不妨碍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讨论相关的土地权益问题。我相信至少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共同利益是大于矛盾的!”  才刚刚兴起的时尚假发遮掩了尼德尔森的秃头,胖胖的荷兰共和国州长此时完全如一个商人一样和苏子宁开始了磨嘴皮子讨价还价。他在暗示双方合作对付西班牙人的可能性,而北美那片原始的土地,恰恰是不要钱的筹码。  “嗯,对西班牙王国的态度,我国政府也严重关切!尤其是荷兰与西班牙王国当前的敌对关系……我希望美国在欧洲的商业利益能得到你们两方的共同尊重。美国政府对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一直坚持中立的立场!”  苏子宁用着并不熟练的荷兰语也绕着外交辞令,一边偷偷看着一边和几个荷兰商人家眷聊天的袁欣艺。  真是个狡猾的家伙,他一点都不像明帝国那个国家的人……尼德尔森见自己的引诱依然没让对方上当,心里有点不快。  “我一路上参观了贵国多个港口,我对这里的商业投资环境有点担忧。”苏子宁喝了一口酒,面露遗憾,“相反,我觉得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对待商业投资环境上的努力,显然超过本地。”  狗屎!那群连国王王冠都丢掉了的葡萄牙人还好意思谈贸易?!西班牙人,他们迟早会被法国和英格兰人吃得骨头都不剩的!荷兰垄断远东与加勒比海贸易也只是时间问题!  荷兰州长的不开心表情更加明显了,他狠狠地喝下葡萄酒,眼睛望向了窗外。  “您不用回避,我个人对波西米亚发生的悲剧表示遗憾,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样,那些波西米亚人、日耳曼人,甚至是四处流浪的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他们除了整天搜刮这座港口所能找到的所有垃圾和偷窃抢夺商人外,基本上对荷兰的贡献为零,而他们带来的,却是一个恶化的不公正环境,您怎么能保证未来美国商人的贸易不受干扰呢?”  这个……荷兰州长一愣,渐渐开始脸红。其实不光是他,整个荷兰州长联合会都对目前越发不可收拾的波西米亚战争残局焦头烂额,那个倒霉的腓特烈五世给整个荷兰带来了一场悲剧。  云集在荷兰各地的溃兵和难民,导致荷兰各个港口的商业行为大受打击,各国的商人纷纷取消往返荷兰的贸易,转而在丹麦、英格兰或法国进行。甚至野心勃勃的英格兰人也趁机开始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收取荷兰商船或捕鲸船的附加税。  “当然,我作为美国政府授权的欧洲商务考察使团,也应该为此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苏子宁见对方情绪开始沮丧,知道时机到了,“难道荷兰政府没想过驱赶这些讨厌的苍蝇?”  “您真了解这些人?别忘了,他们每天只吃一片黑面包就可以精力旺盛地摧毁一座城市!”荷兰州长无奈地耸耸肩,面露尴尬,“除了让他们自生自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他们体力是很充沛,不过,我倒是可以帮帮忙……”苏子宁喝光手里的酒,眼睛看了下宴会厅一边的小门。  荷兰州长迅速会意,马上找来适从,嘀咕了几句后,两人悄悄离开了宴会现场。  ……  ……  第二天一大早,苏子宁就找来了随行的船医老赵和护士夏秋喻。  “你疯了,我要建立多大一个检疫所,才能给成百上千的欧洲人做体检?!”老赵看到苏子宁递过来的纸,对上面的内容目瞪口呆。  “不是有本地荷兰官员帮助吗?实在不行,你可以对最关键的几种人群进行优先检疫,其他的,等运到亚速尔群岛再说。”  苏子宁耸耸肩,表示自己毫无压力。  “那么多欧洲人,就算全部身体健康,但稍有不慎,也会给曼哈顿社区带去灾难的!”老赵皱着眉头,还在思索这个大难题。  “他们如同牲口一样被荷兰人丢弃在烂泥和粪便堆中,我们只是给了他们个重新活下去的希望。他们中间有技术娴熟的木匠、铁匠、裁缝、士兵、水手,甚至可能是贵族。”苏子宁对着船医耐心地解释着,“分开使用他们,一群仅仅以语言或一块面包就能决定彼此关系生疏的17世纪欧洲人,其实很好掌握。而且海上运力不用担心,荷兰人已经答应卖给我们三艘风帆船,吨位还不小。唯一麻烦的是,卡特琳娜留给我们的人里面,能够当船长的就没几个。”  “好吧……小夏,我们准备一下!”船医一咬牙,对着身边同样惊愕的小护士点点头,“先给所有女人做检疫,然后是工匠和船员,不过,小袁要负责帮我们翻译甄别身份。”  苏子宁和荷兰州长尼德尔森某份不光彩的外交协议,之后一直被欧洲各国所鄙夷。原因就在于1621年开始,以荷兰鹿特丹地区官员为首,开始有目的性的驱赶在各地逃避战争和饥荒的难民。  公开文件显示,被荷兰政府以解决难民生活的劳务输出为名义,当年运往亚速尔群岛的欧洲人至少超过1000人,而最终抵达北美的,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多一点。许多人不是因为疾病消失在美国人创办的“亚速尔检疫隔离所”里,就是在海上死去。  他们之中以爱尔兰、苏格兰、德意志的破产工匠与难民为主,还有部分雇佣兵身份的波西米亚人、瑞典人、丹麦人,更或者干脆就是荷兰本地的乞丐。据说每一个“被劳务输出”的欧洲人都不得不签订了一份难以摆脱的契约奴合同,然后荷兰官员们则获得了每个人头100荷兰盾的一次性劳务输出代理金。  第二年开始,“美国产”的精美玻璃器皿等奢侈品、军火以及大批铁制工业品进入荷兰商会的贸易清单,荷兰的财政状况大为改观,和西班牙人的战争也打得更加起劲。  



………【第四十六章 我们的未来】………

六月的北美气候宜人,农场里麦浪翻滚,果蔬翠绿,湿润的空气与明媚阳光正在催化着即将到来的一场丰收。  曼哈顿岛最南端的水岸边,两位老人,两张小凳,两杯清茶,一杆遮阳伞,一场垂钓正在进行中。  社区委员会主席刘铭钧和一位同样近乎花甲之年的老人都静静地看着不远的鱼线,都没有说话。  似乎有了什么动静,刘铭钧本来认真严肃的老脸突然露出喜色,赶紧收线,结果水面只是一阵晃荡,起上的鱼竿上什么都没有。  “哈哈,刘老哥还是沉不住气!”另一位老人呵呵一笑,将手里的鱼竿放到身边的石头缝里卡住,拿起身边的茶杯悠然地品起茶来。  “我说钟老弟啊,古人不是常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看来现在的人都聪明了,愿上钩的少啊。”刘铭钧侧过头,无奈地自嘲着。  “人家姜太公可是钓的志在天下的周文王,你刘老哥又想钓谁?”被称为钟老弟的老人将茶水在舌下含了片刻,又缓缓饮下,露出幸福的微笑,“真没想到,我们喝了大半辈子的茶,居然有那么一天,还要从欧洲进口茶末。”  钟进山,今年64岁了,曾是南方沿海某著名大学的法学教授,一家人的一次远游,就跟着旅行团的众人穿越了时空。大灾难的突然发生,让钟进山的老伴儿黄念被压在废墟下,救出来的时候双腿严重骨折,而他们的女儿女婿,则双双罹难,只留下一个还不到10岁的外孙女陆梅。  “老钟,说实在的,估计小郑、小齐他们也请了你很多次了,这个社区委员会真正懂法的也就你了,那些小年青太浮躁,很多人的想法有点……”  刘铭钧放下鱼竿,远眺着南方的河湾。视线的尽头,再一次丰收的捕鲸船美人鱼号的正在通过总督岛和布鲁克林之间的水道缓缓驶来。  “老刘,你也知道,我那口子这次大灾伤了腿,现在还只能坐轮椅……小梅她父母又……”说到这儿,两鬓斑白的老人神色暗了许多,不过马上又恢复了平静。  “是啊,所以我们这把老骨头,现在能做的,就是一定给这些孩子们,还有他们的子孙后代一个好的交代。”刘铭钧点点头,话中依然带着一丝弦外音。  “老刘,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倾听年青人的想法,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才知道要做什么。”钟进山若有所思,犹豫了片刻后,终于叹了口气。  “我想昨天你肯定看了那封信了,那是苏子宁那小子离开社区前塞给我的,之前我一直犹豫是否也给你看看……这个孩子稳重有才干,能担当大事,但毕竟还太年轻,容易受很多身旁事影响……”刘铭钧开始继续深入话题,双眼紧紧盯着眼前的老法学家,“你觉得这个小苏说的,有道理吗?”  “这个小苏……他应该是代表着整个社区里一部分人的理念。老刘,我们都是经历了许多动荡走来的,一个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民众基础,才算是一个有前途的国家?”  钟进山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指了东南的布鲁克林工业区方向。  “年轻人正用他们的双手和知识,在拼命营造一个新的世界,他们火热朝天的心里恐怕最担忧的不是饥饿和困难,而是……”  说着,指了指自己的心口。  “嗯,人心,他们怕有那么一天,他们如此的努力依然会被历史淹没,依然会走回他们曾抗拒的那条路。他们曾经接受的教育和社会的现实反差导致他们很容易猜忌。”  刘铭钧用力地点着头,对钟进山这番尽管有点模糊,但点到点子上的话表示赞同。  “这也是小苏在信里格外着重说的内容之一。”钟进山见对方认同自己的开篇,于是继续说着,“自从那个小严闹出一场口舌后,包括你、我,其实大家都在想着一件事,未来我们到底要走出一条什么路。”  “在遥远的亚洲,那个明朝,那个封建帝王统治下的集权帝国,显然不是我们所要的国家,但我们内心的民族与历史情结,多少怀着一种扭转历史振兴中华的梦。现在,在年轻人的心里,我们心里,这个梦也许比什么时候都要真实。但阻碍这个梦实现的东西,我们又带的太多了,他们在焦虑,迫不及待,甚至想破罐子破摔……”  钟进山的一番话,让刘铭钧隐隐觉得对方在暗示什么。  “老钟,你说的我明白!”刘铭钧迅速打断了对方的话,表情也郑重无比,“你是老法学家,我是个老警察,按道理来说,我们都是坚定维护这个社区秩序与稳定的人,假如没有小郑和小齐这样挺身而出的人,难说大灾难后这个集体就崩溃了。”  “所以说,大灾之后必要大治。我完全同意现在社区委员会采取的一切管理方式,但这个管理方式,只是在延续一种我们认为熟悉而有效的社会规则。它可能导致我们的社区也会按照这个曾经的老规则回到曾经的老路上。”  钟进山端起了茶杯,呆呆地望着东方,眼里流露出一种忧虑。  “可西方那一套东西,也不一定行得通!整天为了些自私自利的事,闹了国内闹国外!”老警察又点气呼呼地站起来,双手抱在胸前,目光锐利,“国情,我还是要谈国情,我们革命了那么多年,老百姓兢兢业业,盼得是什么,不也是人人温饱人人平等吗?!”  “不错,我们的老一辈到我们,再到小郑他们,都是如此。但事实上,人人温饱了吗,人人平等了吗?谁又来保证以后人人依然温饱,人人依然平等呢?”  钟进山也不相让,苦笑着摇头。  刘铭钧一愣,突然笑了:“好你个老钟,说到最后,还是和那个小苏一样,担心法律不公,社会不公啊!”  “法律无所谓不公,它代表着一种必须让所有人认同的秩序与约束。法律的不公导致的社会不公,并非法律本身,而是制度、人、法律的三者契合关系出了问题。”钟进山不好意思地摆摆手,但语气却比之前还要认真,“制度,是保障法律实施有效的基础,确认法律的定制与执行规则;人,既是法律的约束对象,又是法律的缔造实施者;法律,是制度与人的产物,是人际关系的共同契约。规则不公,则执法立法不公,执法立法不公,则法同虚设任意曲解。”  听完钟进山的解释,刘铭钧这个干了大半辈子警察的老人也默默然。  “老刘啊,小郑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但他们必须知道,他们做的,只能是一个阶段的工作,而不能当成一辈子的规矩!如果我们正要建立一个国家,缺的不是用什么法律,而是要先定好规矩,再谈谁去做,谁去管的问题。”  说完,钟进山提起了自己的茶杯,拿着鱼竿就朝后走去。远方,一位老妇正坐在轮椅上,身后站着三位孩子。  “外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