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平民的哲学(连载)-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案库的钥匙,实际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民众法庭是第三个重要*机构,成员由30岁以上的公民通过抽签选举产生,负责审理绝大部分刑事和所有民事案件。为了避免以权谋私,10个民众法庭分别由抽签决定,判决则由每庭的500名审判员通过秘密投票产生,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即便再有权势的人物也无法干预法庭的审判。例如,在伯里克里担任首席将军的时代,他的好友菲迪亚斯曾受到民众法庭的审讯。伯利克里出庭为朋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法庭仍判菲迪亚斯有罪。雅典还有多达数百人的各级具体主管部门,每个单位由10人组成,通常自10部落抽签产生,如司库官、公卖官、城市监督、市场监督、港口监督等。其中10将军会议是最重要的机构,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这个机构不仅具有军事职能,而且还有行政职能。执政官则失去了过去的权威,变成只是参与民众法庭审理活动和组织各种宗教、节庆、比赛活动的官员。雅典的*制度是建立在对奴隶和外邦人统治的基础之上的。奴隶总人数至少在7—9万之间,即和公民及其家属总数几近相等,还有无数从外邦来的自由人包括商人、雇工等等,城邦工商业者的成分是多样的。以史料最充分的雅典为例,大多数从业者是没有公民权的异邦移民,希腊语称“迈提克”(metics)。从身分上讲,迈提克并不是指在非母国暂时居住和经商的人,而是指在雅典或雅典国的另一城市派里厄斯居住了较长时间的外国人,特别是指业已定居下来的外邦移民。比如雅典最大的手工作坊主就是迈提克,那些原始金融业者都是迈提克,专业商人也多是迈提克。他们在雅典的社会地位较低。具有迈提克身分的人必须得到雅典政府批准,在有关名册上登记,负有特殊的义务,如交纳人头税、经商税、服兵役。富裕的迈提克还需像公民富人一样交纳特殊财产税——社会捐献,用于建造军舰,举办节庆活动等。迈提克的权益只受到政府的有限保护。比如公民杀害迈提克,仅被判为非有意杀人,量刑以非有意杀人罪为准。相反,如果迈提克违反雅典法律,则会被卖为奴隶,财产充公。此外,迈提克必须在雅典有一名公民保人,为其处理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对雅典国家有重大贡献的迈提克,经公民大会讨论通过,可以授予公民权。古典时代的外邦移民在雅典的人数并不清楚,但公元前4世纪末有一个数字是1万人。推测在古典时代的城邦繁荣阶段可能要比这个数字大。

  不管怎么说,雅典的工商业非常发达,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雅典位于中希腊的阿提卡半岛,境内的山岭将半岛分割成3个相邻的小平原,阿提卡平原居其中,适于农业发展。半岛西岸有适于航海业的良港派里厄斯、法利尔等。山区虽然瘠薄多石,但盛产优质陶土,还蕴藏着为希腊建筑艺术所需的大理石和银矿,这有利于雅典人在农业基础上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与它相比,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斯巴达所处的拉哥尼亚地区三面环山,一面邻水,中间是小平原,欧洛达河自北向南流经其间,斯巴达人的5个部落便座落在河谷的中部地段,没有条件发展工商业,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奴隶几乎都从事农业。所以它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雅典成为了希腊工商业最发达、最富有的城邦而斯巴达成为了希腊最大、军事力量最强、工商业最不发达的城邦,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击败雅典而成为希腊霸主,同时也是衰落的开始,平等者公社的解体:一向守贫的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获得前所未有的荣誉、金钱和权力。斯巴达统帅来山德曾一次从小亚运回2000塔兰特巨款。当雅典投降后他凯旋回国时,又带回整车的黄金。他本人和他的许多将领都发了横财,从穷汉变为富翁。由于财富和经济先进国家的文化象洪流一样涌入这个国家,来库古改革创立的公民平等原则和艰苦奋斗的传统被迅速冲垮:人们疯狂地追逐钱财,积蓄家产。一些强者通过牺牲弱者的利益更加富足,一些弱者越发贫困。不同的财产伴生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产生不同的集团,平等者不再平等,公平的原则被抛弃,斯巴达开始了无可挽回的衰落过程。公元前4世初,原属国有的公民份地可正式转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化。斯巴达的富人越发肆无忌惮地并吞小农的土地,短短时间,斯巴达公民人数就减少到1900人左右,而到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公民则仅剩下1000人。没有了公民就没有了军队,斯巴达成为了无足轻重的国家。

  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雅典元气大损,公民人数由战前的4万减至约2万。经过一段休养生息,雅典的政治、经济有所恢复,*制进一步发展,公民大会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加强,主持公民大会的权力和主持500人议事会的权力分离。大会执行主席由非值班的9个主席团各出一人组成,不再由值班主席团主席担任。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地方主义对大会决议的影响。公民大会的讲台不再由出身名门望族的人所主导,一批出自各种家庭的政治家、演说家脱颖而出,这是*生活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人,是*制度的热情讴歌者。公民参加公共活动得到的津贴项目增多,金额越来越大,不仅出席公民大会享受津贴福利(起初1奥波尔,逐渐增至1德拉克马),而且观看戏剧也发放津贴。这些福利虽然鼓励了贫苦公民参政的积极性,但也同在公民兵中引入津贴一样,使过去自觉的奉献变为有偿的服务,自觉的义务变为有偿的交换。公民热衷于个人创收,宁愿雇外邦人当兵打仗,而不愿自己服兵役义务。公民兵在对外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日益淡薄。后来罗马共和制度的衰落并演化成为帝制也是这个原因。

  接下来马其顿用武力结束了希腊的城邦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时代。公元前338年夏,马其顿军与以雅典、底比斯军为首的反马其顿联军决战于中希腊的克罗尼亚,联军惨败。战后,希腊各邦被迫承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科林斯大会满足了希腊大奴隶主的要求,确立了马其顿的统治秩序。各邦禁止互相攻伐,各邦被内部禁止重分土地,没收富人财产,取消债务,不准为政治目的解放奴隶。马其顿军于会后驻希腊各战略要地,以保持自己的统治。再后来,罗马人击败马其顿统治希腊,希腊进入罗马时代。

  罗马的共和制的确立与雅典惊人的一致,原始公社末期对土地的争夺,广大平民对氏族贵族的门阀特权强烈不满。他们要求形成中的罗马国家机构不再是以氏族门第,而是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它管辖下居民的权利和义务。而这一点,罗马的氏族制度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塞尔维乌斯改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塞尔维乌斯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按财产多少划分居民等级。规定罗马居民,不论贵族和平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拥有相当10万阿司或更多的财产,出重装步兵80个百人队(森都里亚),另外出18个骑兵队(称骑士);第二级,拥有万至10万阿司财产,出次重装步兵22个百人队;第三级,拥有5万至万阿司财产,出次重装步兵20个百人队;第四级,拥有万至5万阿司财产出轻装步兵22个百人队;此外,无产者(proletarii)不入级,出1个轻装步兵百人队。共计193个百人队。第二,按百人队设立森都里亚大会(百人队大会)。凡是服兵役的都可参加。这个以财产原则建立的新机构,取代了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库里亚大会。库里亚大会的一些重要职权:如宣布战争,选举官吏,重大案件的审判等都转归了森都里亚大会。从此,库里亚大会逐渐地丧失其政治上的重要性。在森都里亚会议进行表决时,每个百人队只有一票,所以第一级的富有者还可操纵绝对多数(98票),后来经过平民的斗争,平民可以就任执政官后,其他的高级官职也先后向平民敞开。公元前356年,平民获得了担任*官的权利,公元前351年和公元前337年,平民又分别取得了担任监察官和*官的权利。另外,管理罗马市政的营造官和管理财务的财政官也都有平民任职。公民大会上通过的平民决议,不必经过*院的批准即对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

  罗马不断的对外扩张使罗马逐渐富裕,例如,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后获得了1万塔连特。公元前189年,西庇阿率军出征,仅马格尼西亚一役,就为罗马人掳掠了1230根象牙,金花环234只,白银万罗磅,希腊银币万枚以及大量金银器皿。公元前168年,罗马将领鲍鲁斯通过三天皮德纳之战,为罗马获得了250车掠夺物和300只金制杯。这些发了大财的罗马贵族和骑士,肆无忌惮地侵占从战争中掠夺来的公有土地,兼并同胞公民的份地。阿庇安说:“因为富有者占领部份未分配的土地,时间过久之后,他们的胆子大了,相信他们的土地永远也不会被剥夺了。他们并吞邻近的土地和他们贫穷邻居的份地,一部份是在被说服之下购买的,一部份是以暴力霸占的……。”普鲁塔克还谈到,家长若参军不在家,那么他的土地就更容易被抢占。对于已经兼并和掠夺来的土地,罗马的富人们一般都采用奴隶耕作、生产。这样,奴隶制庄园便迅速地在罗马发展起来。

  由殖民地来的便宜粮食和奴隶制庄园的规模效应,加上服兵役,公民的小农经济逐渐破产。据记载,到共和末年,麋集在罗马城内的流浪人群,约有32万人,约占当时公民人数的三分之一,靠政府救济生活。罗马保民官试图重新分配土地但遭到暗杀。于是军队受到了影响,没有人愿意当兵,士兵们纪律松弛,士气涣散。针对这种情况,执政官马略进行了改革,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发放军饷报酬,武器装备由国家发放。这样就有了一支职业军队,其参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谋求生路和发财致富。他们一味追求有利可图的出征机会,追随那些保证给自己带来财富和土地的统帅,而军事统帅也就很容易以慷慨来收买自己的队伍,使之成为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此后,军事统帅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军事叛乱很快出现,苏拉于元前89年由于政治冲突而率领军队攻击罗马,并被宣布为无限*官。他死后,掌握军权的恺撒和庞陪开始了争夺,公元前49年1月1日,*院作出决议,恺撒在高卢总督任满后(公元前49年3月1日),必须解散军队,如果拒绝,他将被宣布为祖国之敌。但是,恺撒悍然带着的十三个军团进攻罗马,并打败庞陪,成为*官。随后恺撒因为改革触犯罗马贵族利益被刺杀,他的养子屋大维进军罗马杀死大批贵族和政敌,并击败竞争对手安东尼,彻底废除了共和制。

  帝制下的罗马成为了军事化的*制度,它改善了军人的待遇,将公民权授予了被征服的罗马化民族,意大利变得无足轻重。来自罗马以外行省的人通过政变和内战成为了皇帝,罗马城里的流浪者在皇帝的保护下过着寄生生活。皇帝还不断通过增加节日来讨好人民,以至于公元1世纪时每年有66天,到公元2世纪时,竟达到123天,比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节日和纪念日里,还要举行盛大的游艺活动。奢侈之风盛行的结果,使作为中小生产者的罗马自由平民也不事生产,靠国家和社会施舍度日。公元1世纪起,罗马停止了大规模扩张,导致奴隶价格上涨,奴隶主庄园衰竭,农业的减产使工商业凋零,罗马就此衰落。

  我们看到了这一时期希腊罗马不同的社会哲学,不管是斯巴达还是雅典、罗马,不管是*共和制度还是原始共产主义,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对于平民来说,当时的社会哲学如果能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就支持。反之,则会出现不满。斯巴达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艰苦奋斗精神在财富的冲击下荡然无存,雅典民众为了利益与贵族的斗争,但到了后期却不愿意当兵。罗马贫民加入军队为统帅的个人利益服务,罗马皇帝可以用节日和施舍讨好民众。这些只说明了一点,平民是很现实的,他们的哲学就是过上好日子,不管以什么方式。今天依然如此,每个人都知道股票有涨有跌,但是当股票上涨的时候,大家都去跟风,这个时候每个人都知道有风险,但是看到利益却很少有人果断撤出,而股票下跌时都在骂娘。这个就是平民,大家不要骂我,偶也是平民。下一篇去印度。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印度的哲学与科学
我在青铜时代的哲学与科学一文中曾描述了印度青铜时代存在的古文明哈拉巴文明。但它是一个死文明,有文字但没有人能解读,所以那个时代无法研究它的哲学与科学。而有文字记载的古印度文明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以后的事情了。也是铁器在印度传播的时代。

  在记述印度的哲学和科学之前,我们来看看印度的居民,为什么要先看这个呢?古埃及人经过长时间演化为单一民族,西亚欧洲是高加索人种(白种人),中国是蒙古人种(黄种人),印度就比较特殊了,从人种上看有主要是高加索人种、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澳洲土著),蒙古人种,再就是行行色色的混血人。从民族上看有数百个民族,上千种语言。在民族种族的不断融合下产生的哲学也带有印度特有的特色,直到今天,这种融合任然在继续。 

  公元前1500年前后,雅利安人翻越兴都库什山口进入印度河流域,与原来在这里定居的达罗毗荼人(地中海高加索人种,深色皮肤的白种人)发生冲突并把他们的文明摧毁(哈拉巴文明)。到了公元前1000年,雅利安人进入恒河流域,这时铁器从西亚传入,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发展。原始的氏族公社开始解体进入城邦时代,这个时期不再把俘获的本地土著杀死,而将他们当作奴隶使用,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瓦尔那制度 (种姓制度)瓦尔那”原意为“颜色”、“品质”,是在印度发展起来的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之初。不过,当时只有“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达萨指黑皮肤的,没有鼻子或鼻子扁平的,说邪恶语言的人)二个等级。这个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种族隔离制度。在早期吠陀时代晚期,随着雅利安人社会的分化,在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等级划分。即婆罗门、罗阇尼亚、和吠舍。原来的达萨成为首陀罗。从而萌芽为四个种姓。到晚期吠陀时代,原来的罗阇尼亚转化成为刹帝利。这样就形成婆罗门(僧侣阶级)、刹帝利(武士阶级)和吠舍(一般平民大众),以及这三个等级以外的,社会地位最低的、被征服的土著居民首陀罗等四个等级。各个等级除了其不同的地位以外,还有其严格的职业范围。各种姓间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通婚,不得一起饮食。首陀罗与前三种姓之间的界限尤其严格。这显然是因为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异族,它同前三种姓之间有种族差别的缘故。而随着种姓制度伴随而来的是印度教(婆罗门教)。

  印度教教义: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努和湿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四种姓分立。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

  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解脱的道路有三种: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此外,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摆脱轮回之苦。

  印度教产生的背景:最开始的种姓制度是为了区分白种的雅利安人和被征服的黑色皮肤的土著之间而设立的,但当铁器传入生产力提高后,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分化,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