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雨新朋的追忆:梦回沙河-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种眼神。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看到如此众多,如此漂亮的男人们同时出现在眼前,我只有那种屏住呼吸的震撼,至今还记忆犹新。以后,我再不曾在别的地方看到类似的场面。按很多人的思维方式,那才真真叫做浪费了上帝的造就呢!
从对男同性恋朋友们的认识,我归结出了他们身上几个较为特殊的共同特征(当然我不太了解人们所感兴趣的同性恋的角色定位,我想人家愿意怎么恋就怎么恋,那是私事。此问题今天不在讨论之列。):
第四, 他们大多长相较为漂亮,也非常在乎自己乃至别人的容貌。他们说话语速通常较慢,不疾不徐,很少开怀大笑或是发怒狂叫,少粗口;?有些人动作明显的女性化,例如兰花指之类的。?
第二,他们同情心强,乐于助人,容易交往,大多心地良善。我更觉得他们就像是我的女性朋友,但却没有女性身上那种普遍存在的,要命的妒忌心。?
第三,他们性格温和且极为敏感,有较突出的感受能力。比如大家讨论一些模糊的论题,诸如法国新浪潮流派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影片时,往往某个男同性恋的发言会让你后脑勺一麻,鸡皮疙瘩起满身。他们很善于体会和表达那种我们俗人经常有意无意忽略掉,或是由于忌讳而永远不会启齿并深入进行思考的情感灰色地带和细节。当然,与之并存的是他们比较情绪化的个性,他们似乎比大多数人更需要关注和呵护,内心深处有永恒的不安。他们鲜有领袖欲,独来独往者占多数。这些朋友心灵很容易受伤,受伤后又往往一人躲在角落,孤独地舔自己的伤口。我试图找到一个比较概括和贴切的词汇来表达那种性格特质,觉得英文里vulnerable这个词略为接近,多少是脆弱易碎的精致。当人们频繁地面对这种气质时,难免会有点儿起腻和不耐。
第四,男同性恋者对情感较为忠实并痴情;?不似一般男性容易喜新厌旧,见异思迁。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忍俊不禁,这不是在信口开河吗?万一有哪位同性恋朋友不小心读了以上文字,您可千万不要认真。下面我就讲一个我的同性恋好友的故事。
初次遇见爱德已经是二十多年前了。那是我抵达美国后的第三天,一个初秋的下午,在系学生事务办公室里。桌子后面坐着拥有毛毛狮狗般栗色卷发的秘书西西丽娅;?桌子前面站着清汤挂面懵懂的我;?门口的靠背椅上还坐着一个男青年在看报纸,报纸遮住了他的脸,能看见的只有他两条慵懒的长腿。我是去报到的,但却不会说英文。(现在回想这些真是不可思议,我怎么脑子一热就出国了呢?)西西丽娅和我先是礼貌地各说各国话,还彼此默契地频频点头;?继之我们比手语;?直到最后终于放弃,仅剩下对视。
我所认识的同性恋朋友(2)
突然,“我能帮助你吗?”一声怪腔怪调的中文从背后传来,西西丽娅和我几乎同时转过头去。
只见那个读报纸的男学生有点害羞和兴奋:“我会说一点儿中文”,他又小心翼翼地说,颊上竟泛起了红晕。
可能你真会相信,这冥冥中有一只大手,当你实在过不去的时候,它就伸出来帮你一把。于是爱德带我去见系主任,并充当我的翻译。其实以他当时的中文程度基本听不懂我的意思,但他尽管自己就翻译了过去。就这样,一切顺利。临走时,系主任微笑着对我说了好些话,估计是安抚我;?爱德又对系主任说了好些话,然后他们彼此就笑了起来。
出来后,爱德请我到北校园的餐厅去喝杯咖啡,我们在外面的花园找了张桌子坐下,这时我才有机会仔细地端详这个学生。爱德看起来二十三四岁,身高至少6呎2吋,金发,肤色白皙几乎透明,隐约看到一跳一跳淡蓝色的血管。他身材消瘦,脸是典型西方人的正面略窄,而两侧削平略宽的标准型。他凹陷的眼睛大且湛蓝湛蓝,真算得上是个帅哥。
我先是对爱德谢了又谢,可他说不谢,小意思。因为他自己也是国际学生,跟我的情况相似,两年前从欧洲来读博士,所以驾轻就熟。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想起来说:“你知道系主任为什么笑吗?因为他让你去找一个像我这样说英文的男朋友”,顿了一下,接着说:“可是我告诉他,我是同性恋。”他看我没反应,又说:“你知道什么是同性恋吗?”
我一脸茫然,先是摇摇头,然后使劲儿地点了一下头:“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他把话头接过去:“我和你一样,喜欢男人。”我又使劲儿地咽了口吐沫。
“中国有同性恋吗?”他眯着眼睛问我。
“没有。”这次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嘎……他乐了起来,这下轮到我有点不好意思了。此时夕阳放射出耀眼的金光,把爱德的头发、眉毛染上了一层金红。我看着他俊美的脸颊侧影,心想这要是个女人肯定会很漂亮。
也许是爱德乐于助人,亦或他对我这个从没有同性恋的神秘中国来的学生充满了好奇,总之我们变成了好朋友。后来的两年里,我们时不时地约在星期六上午去Westwood的一家咖啡馆吃新出炉的烤酥饼,还有一搭无一搭地聊聊闲篇儿。有一天我问他你的男朋友是谁呀?他忸怩了一下,伸出右手涂黑了指甲盖的小拇指给我看,说他现在*ailable。原来涂一个小黑指甲盖就是代表这个意思呀。他不无伤感地告诉我,其实他只有过一个爱人,一共只见过两面。第一次是他十七岁的时候;?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是他来美国留学前。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问。回答是个四十多岁的神秘男人,安静迷人,令爱德无法忘怀。
有一天爱德急匆匆地电话找我,说他很想去中国工作,问我能否帮忙。我说让我试试。后来有人找到了一个外国专家的名额,爱德就兴高采烈地去北京了。
1986年冬天,我到北京出差,顺便去看望爱德,他当时住在西郊的友谊宾馆,就是原来给苏联专家住的那种里外小套间。我问他情况如何?他说还好,博士论文写完了,正在世界各大学求职。我问有回音吗?他说美国和欧洲已有几个不错的大学给了他offer,但是……他欲言又止地看着我。我说当然回美国呀,你的专业当然是在美国最有前途呀。他也不说话,在屋里走来走去;?一会儿从厨房给我端了杯咖啡过来,一会儿又到书桌前摩挲摩挲。终于他拖过来一个四条腿的小板凳,坐在我的面前,神情很严肃的样子。
“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我有新的爱人了。”他的双眼灼灼放光,我不自觉地紧张了起来。然后他就前前后后地给我描述了他的爱人。
事情发生在爱德到北京的半年后。一天下班后,朋友请爱德去看电影,回到宾馆时已经是夜里11点。熟悉友谊宾馆的朋友大概还记得,宾馆大院里有一幢一幢的粉红色楼房,铺着方格水泥砖的小路通往各处;?小路一边是齐腰的柏树,修剪得平平整整。那天夜里,当爱德沿着小路往家走的时候,突然,柏树后面跳出来一个大男人,爱德顿时吓得大叫起来,那人赶紧举起双手并示意爱德别嚷嚷。待爱德平静后,借着昏黄的路灯看到这是个相貌清秀的小伙子。
“你要干什么?”爱德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
小伙子说:“我是个同性恋,我跟踪你好久了。”于是如此如此,过程省略。反正两人最后就成了恋人。
我问爱德这人是哪里的?回答说是南边大兴县的一个农民,会木匠活,姓王,这一下子让我想起了莫泊桑的小说《木匠小史》, 姑且我们就称呼爱德的爱人为小王吧。
爱德又说:“你知道吗?我很犹豫。我不能回美国主要是为了他,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让我带他出国。”爱德眼神黯淡了下来。
“你想,美国欧洲的签证都太难了,另外生活费又高,我一个人的薪水养活我们俩会很吃力的。出国后我要供他先学英文,然后再去上学,不然他什么也不懂。 想来想去,我只能选择去新西兰。”
我傻看着爱德,终于问了一句:“你决定了?”爱德点点头。
没过多久,我就接到了爱德从新西兰寄来的明信片。
1988年春天,我在家里突然接到爱德的一个电话,说他来洛杉矶开会,会住两天,并约我星期六在老地方吃酥饼。我告诉他那个酥饼店早就不在了,于是我们改约在圣塔莫尼卡海边的一家小馆。
停好车后,我朝餐馆走去,远远就看到一个人穿着色彩明媚的湖蓝色上衣,我想那一定就是爱德了。他总是敢于和喜欢穿那种鲜艳的颜色,好比鹅黄、青绿,而穿在他的身上又总是再合适不过了。
坐下来还没来得及寒暄,爱德第一句话就告诉说小王离家出走了。
“走哪里去了?”我惊讶。
“不知道。”我从没见过爱德这么难过的样子。
“我每天一下班就马上赶回家等他,生怕错过了他。我已经等了好几个月了。看来他不再需要我了。”他强打起笑容试图调侃自己,不过不成功。
我看着他半晌,想说点什么但还是什么也没说。
几年后,爱德回到美国,在一所著名的大学执教。后来终于返回他的国家,现在欧洲当大学教授。
。 想看书来
玛丽与我(1)
一
我是在出国热潮前出的国,不似尔后蜂拥而至的留美学生们那样目标坚定明确,准备充足,心血澎湃。诚实地说,那时我对美国茫然无知,尚处于幼稚的幻想状态, 每每回想都不可思议,问自己出国干吗?懵懂忐忑不清楚,唯一的回答是,渴望去看一眼心底默默憧憬的好莱坞。
人就是活个年轻,虽然一无所有,却不乏勇气,年轻时的我,“每一相思,千里命驾”,为了个单纯的梦,就会舍弃一切,还舍得那么彻底。然而,现实是残酷且无同情心的,不成熟则受惩罚,当登上飞往美国的飞机时,这朦胧的憧憬突然对我变得具体,心里顿时产生了空空的恐惧,数数机上的乘客总共加起来只有七八个人, 比空中小姐还少,于是想哭,眼泪接着无声地淌了下来。
飞机降落在美国陌生的土地上,蓝天碧海,第一印象是安静温和还有干净,但是,我孑然一身提着箱子站在那里,无论如何都迈不出一小步。举目无亲,言语不通, 口袋里还没有银子,感觉茫然。终于等来了一个拐了七八道弯的陌生女人,手里举着个写着我名字的牌子,一路无话,她把我送到UCLA国际学生办公室后,就消失了。于是,我像件行李一样被存放在一家又一家。开学两个星期后,系主任弗兰克打电话来,他说终于在研究生宿舍为我找到了一个床位,但是……后面的话没说完,就挂断了。
那几天我正寄居在一对台湾来的夫妇家中,他们家很小,一房一厅的结婚学生公寓,为我在靠近厨房的走道里搭了一张小床,用书架隔开。女主人姓杨,是UCLA 东方语言系比较文学的博士生;?先生姓许,电机博士,已经在公司上班。夫妻俩与我素昧平生,却待我这个中国大陆来的人极好,这恩情此生难忘。那天晚上,许先生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雪佛兰帮我搬家,来到 UCLA的研究生宿舍,看见是一座不大的三层小楼,叫做Hershey Hall,坐落在Westwood的Hilgard大街上,此楼去年已被拆掉。许先生帮我提着箱子,上到二层,发现正对楼梯的屋子就是我的房间——206 室。
房间大门是敞开的,远远看见屋子中间的天花板上吊着一盏别致的灯,灯的正下方坐着一个漂亮的女孩,栗色卷发软软地搭在胸前。待走近门口时,许先生和我都不约而同地突然止了脚步,为眼前的景象呆住了。
屋里有两张床,两个书桌,两个书架, 整个房间乱七八糟像个大垃圾箱,各式各样奇怪的书、纸片、脏衣服、鞋子袜子满地都是,简直走不进去,没有下脚的地方。再看那女孩,正仰着脸独自微笑,腿上放着一本厚厚的黄颜色大书,上面却没有字。她的双手在书上摸来摸去,时而停下来沉思,时而皱眉,我马上意识到,她是一个瞎子。突然我无故紧张起来,气也不敢大喘,我还从未跟盲人近距离接触过,仔细看她的眼睛,眼皮是闭着的,略显空瘪,似乎没有眼球,却有长长的睫毛。默默地站了一会儿,许先生转过脸,看着有点可怜兮兮的我,温和地用中文说:“还是回我们家住吧”,我微微摇了摇头。
女孩听见我们说话,双手停住,坐直了身子,像小鹿一样凝住神,微侧着脸,显出美丽的轮廓。
“嗨,我叫玛丽,你是我的新室友吧?”她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嗨”,我迟疑地,“我叫劲桦,很高兴认识你”。
玛丽与我(2)
她接着叽里呱啦说了一长串,我什么也没听懂。许先生在一旁翻译,说她说下午就接到通知说室友会搬来,问我是哪里来的,在哪个系,等等。
我坑吭巴巴地一字一句又说:“我的英文不好,只会说一点点,听不懂你的话。”
玛丽马上又说了一大堆,笑得眉飞色舞,我只是盯着她的表情看,听不懂也答不了。许先生连忙帮我做了简单介绍,然后把箱子拖进来,放在靠窗的那张床前。
他站起身,再一次问我:“你确定住这里吗?”
我点了下儿头。
“你们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和哑巴,怎么办啊?”他略显无奈地呵呵笑了,然后说:“那我先走了。”
屋里剩下玛丽和我,空气变得尴尬,她说一大串话,我只能重复地抱歉:“我英文不好”,她终于放弃了,眉头皱得很紧,接下来是彼此间的沉默,清晰地听见闹钟在一跳一跳地走。我坐在床边,心里虚弱无助,眼睛时不时盯着她看。只见她站起来,张开双臂,抬到胸口那么高,空然摸索,随后移动脚步。她朝我挪过来了,越走越近,双手摸来摸去,眼看着就要碰到我的脸,我躲闪着,吓得闭上眼睛,小声呼叫“玛丽!”
“啊”,她像小猫一样“嗖”?地缩回了手,“I’m sorry”,声音细细的。
关灯睡觉了,我没敢开箱换睡衣,和衣便躺下。那一夜对我来讲真是难熬,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对面床上酣睡的玛丽,我心里有点儿怕,怕什么也不知道。直到凌晨, 我才沉沉入眠。
“咣咣咣咣……”震耳欲聋的摇滚把我从梦中突然惊醒,我本能地抱起毯子就缩到角落,只见玛丽身穿睡衣,蓬头乱发,在屋子中间像块大木头似的双脚一起随节奏 上下蹦落。我惊恐地睁大双眼,茫然无措。好一会儿,我鼓足了勇气问:“玛丽,你在干吗?”
“锻炼”,她气喘吁吁,“跳舞,我妈妈说每天早上7点都要像炒鸡蛋一样地跳”,她认真地说。
二
我们“*”中长大出生的人,虽然受的教育远不如日后众多的天才少年们多,常常被讥笑为孤陋寡闻的弱智老帮菜,但是我们至少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深刻地懂得地球不围绕着自己转,懂得在艰难面前自杀的是懦夫,懂得改变命运要靠自身而非怨天尤人、尖酸仇恨。 我缩在小床的角落里,看着像神经病一样乱蹦的玛丽,即刻意识到我和她之间不仅仅是瞎子和聋子哑巴的关系,更严肃的还有文化震惊的隔阂,而需要被打碎重捏的泥人,不是她却是我自己,别无选择。
开始的几天,她和我都体会了巨大的挫折感,彼此忍耐着,深深浅浅地相互试探着:我每天怯生生地向她问好,一旦看见她扬颚凝神的姿势,呼吸就不由自主地屏住,本能地想逃跑;?而她总是两只脚交替地把身体的重心换来换去,像个不倒翁似的左右摇晃,一边说着我听不懂的东西,一边若有所思。
出国时我带了两本字典,一本是硬板黑皮的英汉词典,一本是棕皮的汉英词典,都像砖头一样厚,从那时起,这两本字典几乎就没离开过我的手。我们尽最大努力交谈,因为她是盲人,所以打手势没用,我一边请求她说得慢点儿,一边飞快地翻着词典,迅速将重要词汇写在小纸片上、手上、桌上、床单上或任何可写的的地方……直到把我的字典翻烂,内页一片片地掉下来,又用透明胶条粘回去。再后来,双方的心有了灵犀,只说一个单词,彼此就懂得意思。
玛丽与我(3)
我最先熟悉的词汇是关于所有的美国食物,因为牵着玛丽到餐厅,她告诉我吃什么,我就给她盛到盘子里。当时玛丽周围有 一批经常帮助她的朋友,大家都同在一张长条桌子上吃饭,自然而然,我也成为他们的好友。我记忆最深的是澳洲来的男学生山姆,6呎3吋,又高又胖,长着一对儿像妈妈似的温和大眼睛,说英语有极浓重的澳洲口音,玛丽说她有时都听不懂;?另外还有个残疾人布莱恩,他除了有一个大脑袋以外,身体基本没有发育完全,双腿像两岁的幼儿一样细小,不能站立,左手是个拳头,右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