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数据三国(天书)-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到李傕、张济来到河边,真正坐船渡河的只有君臣十余人。好在李傕、张济也不会水,又没有渡船,这才没能抓住刘协。

第三十八回杨奉引贼图南烨袁术无谋迎刘协(5)

刘协过河之后杨奉寻到一辆牛车,拉着刘协到了大阳。期间陆陆续续有后过河的人马追上车驾同行,待到大阳韩暹、李乐清点人马,当初四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五千不到。胡才身死,去卑逃亡,当真凄惨无比。

渡河之时众人只顾逃命,粮草辎重尽弃。此地荒无人烟,韩暹、李乐命军士四处搜寻只找到一处瓦屋,内有一山间野老独居。韩暹一问方知此处饥荒已久,百姓皆逃难他方。

韩暹、李乐无法,只能令军士挖掘野菜充饥,让刘协宿于瓦屋之中。野老家中也无细粮,只有粗粮粟饭,刘协与百官共食,粗粝不能下咽。

刘协端着饭碗不由想起南烨的好处,至少跟着南烨不用忍饥挨饿,也不用担惊受怕。百官就更是想念南烨,便有人抱怨道:“若是法师在此,李傕、张济岂敢如此张狂?”

太尉杨彪劝谏道:“法师离去不久,陛下何不遣人召还法师再来护驾?”

刘协心中一动,正可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与其落入李傕、张济之手,确实不如让南烨再来护驾。况且南烨听令回了交州,并不像是不忠之人,说不定那rì是自己做的太过,才激怒了南烨法师。这个念头一动,刘协也不那么恨南烨了,细想南烨除了那一rì有失礼之处,其他时候还是蛮好的,就冲这一点就比李傕强。

想起了南烨好处,刘协便命黄门去传南烨,他的这番作为自然也被韩暹、李乐、杨奉三人看在眼中。

入夜之后韩暹、李乐、杨奉聚在一处,杨奉道:“当初我让你等前来护驾,便是为了赶走法师独揽大权,如今陛下又要召回法师,这可如何是好?”

韩暹对南烨的厉害记忆犹新,便道:“如今我等也算位极人臣,又斗不过李傕、张济,何不投靠法师?郭太、张燕皆在彼处,我等相投也有个照应。”

李乐摇头道:“不可!不可!我等刚来之时若与法师合谋,法师定然接纳。如今我等助陛下赶走了法师,法师岂能不恨?若去相投是投是自寻死路。”

杨奉道:“我看不然!虽说是你等前来逼走了法师,可一切皆出于陛下授意,我等也并未与法师撕破脸皮。只要推说是按君命而行,法师未必会追究我等。”

李乐道:“就算法师不怪,投靠法师也是下策。居于人下哪有自己做主来的痛快?当初你我三人不投法师,不就是想建立一番功业?怎么如今做了将军成就功业反而要去投人?依我之见,不如早早启程前往洛阳,再借天子之名,命各地诸侯供奉财物,听令者便封官加爵,不听令者便命诸侯讨之,如此才是上策。”

韩暹、杨奉一听也有道理,于是次rì也不等刘协使者回来,便催促启程。行了两rì驾至安邑,情形一如大阳,同样无食无房。刘协与百官皆居于茅屋之中,那些茅屋皆是逃难百姓所弃连门都没有,刘协只好命人插上荆棘以为屏蔽。

杨奉、韩暹、李乐三人已然决定效仿董卓、李傕专权,引兵于茅屋之外镇压。百官稍有触犯,便在刘协面前殴骂,对刘协也无好脸sè,不再小心侍奉,劫掠之物三人先享用,故意送浊酒粗食给刘协。

刘协白rì不敢反抗李乐三人,只有夜间暗自垂泪,与伏寿、董琳诉苦。他就想不明白自己的命怎么那么苦,董卓、李傕、郭汜、南烨、杨奉、韩暹、李乐,这些人一个个怎么全都专横跋扈,莫非天下就没有忠心汉室之人?

其实这倒不是刘协点背,而是他不知大势。如今天下诸侯争霸的局势已经昭然若揭,各路诸侯都比刘协的实力强,谁不为自己盘算?假如刘协甘心做个傀儡,还能过几天好rì子,可他实力不济还总认为自己是天下至尊,要骑在诸侯头上拉屎,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刘协身为皇帝没有自知之明也不奇怪,关键是百官的头脑也不清醒。如今跟随刘协的官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希望跟着刘协飞黄腾达的,比如董承。还有一类是真正愚忠汉室的,比如杨彪。而这两类人不管哪一方都不会劝谏刘协去做个傀儡,都希望他能重整汉室江山。如此一来刘协就更加认不清现实,处处吃瘪也就不奇怪了。

李乐、韩暹随意辱骂天子百官,见刘协也不能怎样,胆子更大。便以百官缺失唯由,连名保奏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封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刘协见他们越发不堪,更盼着南烨能回来护驾。可刘协不知道的是,他派出的使者一路往南并没遇到南烨,因为南烨已然抢先一步东归到了科学城。使者不知南烨改道,错以为南烨便在前方,就一直追了下去。

车驾过了安邑继续往东到了洛阳。刘协与百官一进洛阳,便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百姓一人皆无。百官士卒皆立于荆棘之中,与在野外无异。

刘协与百官正在伤感,回忆昔rì洛阳繁华,就见一士卒慌忙来报:“大事不好!李傕、张济人马已至,距此不足十里!”

杨奉急对韩暹、李乐道:“洛阳四门皆坏,无法守城。我等该当如何?”

韩暹、李乐一没想到昔rì都城竟然如此荒凉,还不如一座郡城易守。二没想到李傕、张济来的如此之快,于是面面相觑也没了主意。

在此危难之时,杨彪出言道:“昔rì董卓火烧洛阳,方圆二百里皆被波及,唯有法师所建科学城屹立不倒。后诸侯讨董之时,兵马还驻进此城,如今此城应该还在,不如前往守之。”

杨奉闻言大喜道:“太尉所言有理,那科学城墙高且厚,若入此城据守,可抵十万大军。”

李傕、张济须臾便至,众人也不敢耽搁,弃了洛阳直奔科学城。待到科学城下,刘协、百官抬眼一看,只见城门紧闭,城头空空荡荡,好似一座鬼城。

李乐催马上前高声喊道:“城内何人把守?天子圣驾在此,还不开门迎驾?”

第三十八回杨奉引贼图南烨袁术无谋迎刘协(6)

李乐在科学城下一叫门,刘协与百官就见城头忽然站起无数士卒,一个个盔明甲亮,手持旗帜飘摇。这可将城下众人都吓了一跳,都以为是李傕、张济已然先到此处埋伏。待众人看清了士卒所持旗号,一个个又大喜过望。原来城上不是旁人,正是南烨法师帅旗。

却说那rì南烨离开刘协车驾便往科学城来,待到城下也是城门紧闭,城头有几个民壮守城。那些民壮一见南烨旗号当时便激动起来,大叫道:“快看!是法师旗号,光华法师回来了!快!快去叫侍郎来!”

南烨还真没想到科学城中有人驻守,便打马上前问道:“你家侍郎乃是何人?你等又怎会在此城驻守?”

民壮之中还真有认识南烨的,站在城上兴奋道:“法师有所不知,我等皆是洛阳附近百姓。当年董卓老贼火烧洛阳劫迁天子,我等便逃往山中避难。待我等再回洛阳,整个都城已成废墟,我等便安身在此。城中守将乃是钟元常,钟侍郎,我等皆听其号令。”

南烨正在脑中回忆这钟元常是谁,便见城门大开,一个四十上下,方脸浓眉的中年人,身穿官服领着一群百姓从城中走了出来。南烨猜想此人便是民壮口中的钟侍郎,于是施放技能存星、移星、取星。

姓名:钟繇字:元常

体力:54技能:无

统帅:70技能:步兵、辅兵

武力:24技能:无

智力:76技能:辩才、博学

政治:92技能:养民、商才、筑城

魅力:80技能:敬仰

将星:396特殊技能:神品

将星录: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后被曹cāo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与东晋书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为学书法不惜挖坟掘墓,所著“盗墓笔记”因笔法苍劲,行文诡异流传后世。

姓名:南烨字:???

体力:100(+0)技能:长寿

统帅:100(+0)技能:步兵、辅兵、练兵

武力:93(+0)技能:骑术、武艺、水战

智力:90(+0)技能:辩才、博学、侦查

政治:91(+1)技能:养民、发明、人才

魅力:90(+0)技能:名士

将星:629(65)特殊技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集星、帝宠、威慑、房中术、鬼哭神嚎、苦肉、周亚夫之风、勇冠三军、鬼才

钟繇来到南烨面前行礼拜见道:“下官钟繇拜见法师!”

南烨真没想到帮自己守着封地的竟然是钟繇,急忙还礼问道:“钟侍郎因何在此守城?”

钟繇叹口气道:“法师有所不知,当初董贼劫了圣驾与百官迁往长安,法师引兵前来救驾。当时情形慌乱非常,下官便与一些百姓趁乱逃离了董贼,躲避于山林之中。之后又到了此城,被百姓推举为城守,抵御乱军、贼寇。却不知法师因何到此?”

南烨一边跟随钟繇入城,一边将前因后果讲了一遍,期间自然略过了与刘协之间的冲突,只是说受到杨奉、李乐等人的排挤。

钟繇听完蹙眉道:“陛下此举殊为不智,贼寇、胡人怎能替代法师护驾?若是李傕卷土重来,陛下危矣!”

南烨知道钟繇是个人才,便想将他收入麾下,点头道:“正因如此我才没回交州,想要在此等候陛下车驾,万一陛下有难,也好出兵接应一二。倘若争端一起,科学城便要化为战场。城中百姓能幸存至今实为不易,不该再遭此劫难。我想拜托元常率领百姓迁入交州,以避兵灾,我将以郡守之位待之。不知元常以为如何?”

钟繇点头道:“法师心系百姓安危,仁慈无双,下官当尽力劝服百姓随法师南迁。至于下官便留在此地与法师一同抵御贼兵,接迎陛下。”

南烨一听钟繇不走有些着急,虽说按照将星录所言钟繇最后做了曹cāo臣子,可是谁知他现在是不是还忠于汉室呢?若是他打算追随刘协,那自己不是要将这人才白白送给袁术了吗?忽然南烨脑子一动,想起了将星录中提到的盗墓一事,说不定搬出那个人来可以说服钟繇。

钟繇盗墓这个典故确有其事,南烨常玩三国游戏也略知一二。由于钟繇酷爱书法,时常与曹cāo、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偶然机会钟繇得知韦诞有一卷《蔡伯喈笔法》便想借来看看。韦诞敝帚自珍没有借给他,钟繇竟生气捶胸,口吐鲜血,多亏曹cāo及时施救,才救了他一命。等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从此,钟繇的书法rì见长益,更趋jīng妙。

南烨想到这个典故便对钟繇道:“适才我听城上民壮提起元常都十分敬仰。可见元常被城中百姓视为父母官。倘若元常不走,城中百姓恐怕也不会走。而且我那岳丈知道元常书法了得,常常提起要与元常交流切磋呢。”

钟繇之前与南烨并无深交,虽知南烨其人,却不知他岳父是谁,便问道:“敢问法师岳丈何人?如何得知下官?”

南烨笑道:“不瞒元常,我正妻姓蔡,名琰,其父便是蔡伯喈先生。”

钟繇闻听此言,眼睛当时便亮了起来,蔡邕可是当时书法界的泰斗。钟繇激动道:“原来伯喈先生竟在交州!下官一直想要向先生求教,可惜却不知先生所踪。既是如此,下官当率百姓同往交州拜望先生。”

南烨见沉迷书法的钟繇果然上钩,便让他召集百姓,组织南迁。当南烨见到城中聚集而来的数万百姓时,他真的开始佩服钟繇了。当初南烨与董卓几乎迁尽洛阳之民,钟繇能在数年间召集这么多百姓,并保护他们在这片废土上生存至今,果然有些本事。

百姓一听南烨说这里战乱将起要将他们迁往交州哪有不同意的?当初他们就是因为不听南烨之言走的晚了,才赶上了董卓火烧洛阳。如今他们可不敢再不听劝了,纷纷回家收拾东西要随钟繇一起去交州。

南烨见劝服了钟繇和百姓,便命杜长、钟繇领一千镖师护送百姓南下。如此一来科学城中便只剩下南烨的四千兵马了。

当城头上飘扬起南烨的帅旗时,城下喊话的李乐不由一拉马缰后退了几步。百官和寻常士卒见到南烨在科学城中自然是欣喜若狂,可是李乐、韩暹、杨奉三人却是心中有愧,毕竟当初是因为他们到来南烨才离开的。

刘协心中更是说不出什么滋味,他既希望南烨能来护驾,可是却不希望在这里见到他,因为这说明南烨又一次抗旨了,他没有回交州。刘协不确定此时的南烨还能否保护他。

就在城下众人各怀心思的时候,城门缓缓打开,南烨领着一群文武迎接出来。他缓缓走到刘协车驾之前躬身行礼道:“陛下多rì不见可还安好?微臣在此恭候圣驾多时了。”

刘协被南烨一问差点哭出来,这些rì子连惊带吓不停跑路,又吃不好饭,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还能安好吗?不过他更怕的是南烨后半句,颤声问道:“法……法师因何未回交州?又怎会在此等候朕到?”

南烨微微一笑,让百官感觉如沐chūn风,刘协却感觉身上一冷,说不出的别扭。只听南烨道:“微臣用科学大道算出陛下有难,这才在此恭候。莫非微臣算的不准?”

“准!准!法师算的太准了!李傕、张济人马就在我等身后,还请法师快快让我等进城。”还没等刘协说话,韩暹便火急火燎的催促道。

刘协听韩暹说话才想起身后追兵,两相比较还是眼前的南烨好说话些,至少南烨还有弱点,就是当着文武百官不会对自己不敬。于是刘协也跟着道:“韩将军所言极是,法师快让朕等入城。”

南烨用眼睛扫视了一下韩暹、李乐、杨奉道:“陛下入城可以,击败李傕、张济二贼也不难。只是有一点陛下必须应允,那便是入城之后一切兵马听我调遣,违令者斩!若是有人不服,也可以选择不入此城。”

刘协哪里来的兵马?还不都是杨奉、韩暹、李乐的,所以刘协也不敢轻易答应,而是看向了三位新封的将军。杨奉三人对望一眼,也知道别无选择。此时入城只是交出兵权,若不入此城,恐怕就要被身后追兵杀了。于是三人齐声道:“我等愿听法师调遣!”

南烨点头道:“好!希望我等还能同当年一样合作无间,打个大胜仗。”

杨奉三人听南烨一提顿时想起以前共讨黑山之事,那时也是敌众我寡,可在南烨设计之下还是轻松取胜了。这段回忆让三人对南烨多了一些信心,也不再抵触南烨的命令了,毕竟三人对南烨的本领还是佩服的。大不了打退李傕之后便要回兵权,离开科学城就是了。

第三十八回杨奉引贼图南烨袁术无谋迎刘协(7)

李傕、张济一路追踪刘协车驾,虽说过河之时耽误了一些工夫,途中又被韩暹、李乐制造的一些假象迷惑差点走错了路,不过最终还是与刘协前后脚到了洛阳,紧接着又追到了科学城下。

韩暹、李乐的帅旗飘扬在城头,这让李傕、张济十分恼火。原本就差一步便能追上刘协,可是现在却让他躲进了科学城,有了庇护之所。

李傕问身边的李儒道:“文优可有取城妙计?”

李儒思考片刻道:“杨奉等人抛却辎重逃亡至此,只要将其困于城中,此城不攻自破。”

张济在一旁闻言道:“文优先生所言极是!我等不妨分兵驻守。”

李儒又道:“为今之计暂且如此,不过也要准备攻城器具,做好强攻城池的打算。”

李傕问道:“这是为何?”

李儒道:“就怕城中住有百姓,若是如此杨奉等人只要杀人而食,便不会缺粮。”

张济道:“不会!东都洛阳都荒芜人烟,此城怎会住有百姓?何况若是真有人在此驻守,恐怕不会让杨奉等人轻易入城。可城下并无厮杀血迹,便证明城中无人!”

李儒用手一指地下道:“张将军且看城门附近并无蒿草,道路平整,脚印、蹄印无数,显然一直有人进出行走。若是城中百姓逃散还好,可若是见到天子车驾开门迎入便麻烦了。我等还是做好攻城准备,三rì之后城头士卒不见解饿松懈之态,我等只能强攻城池。”

李傕一听还有可能强攻城池便道:“与其再等三rì,不如此时便去叫阵。他们若敢出城一战,今rì便将他们斩于城下岂不更好?”

李儒看向李傕的目光简直就像在看白痴一样,若是杨奉等人敢战早就战了,怎么会躲入城中?可是他却不能反驳李傕,只能委婉道:“将军试试也好。即便杨奉等人不敢出战,也可消弱敌军士气。”

李傕闻言对张济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