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隋行-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月是不是受到了来自寺外的什么刺激,才想起寻死来呢?是你主动想起要回来报信的吗?”出乎杨广意料之外,杨丽华听到朱满月的死讯后,并没有表现得过于伤心难过,反而十分冷静地问前来报信的坠儿道。

    “禀娘娘、王爷。是了音师姐吩咐婢女回府来报信的。”坠儿显然难以回答杨丽华的第一个问题,又恐避而不答,引得主子娘娘不快,赶忙又补充道,“了音师姐说,娘娘和了残师姐姐妹一场,理应对了残师姐的死有所表示的。”

    “哦?若溪是对你这样说的?”杨丽华听到坠儿末一句话,不由得一怔,旋即向她问道。

    “是的。”坠儿又望向一旁坐着的杨广,轻声说道,“了音师姐还嘱咐我,最好能当着王爷的面儿向娘娘禀报了残师姐的死讯。”

    “好了,你先退下等着吧,稍后我还有话要托你带给若溪。”杨丽华瞟了杨广一眼,声色不动地吩咐坠儿道。

    坠儿一退下,杨广就迫不及待地向杨丽华问道:“长姐,安若溪为何要坠儿当着我的面儿向您禀报了残的死讯呢?莫非她料定,我会对此事感兴趣?”

    杨丽华这时才用手中的巾帕擦拭了一下眼角,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对杨广说道:“数月前,阐儿夭亡于弘圣宫内时,满月尚未想要去寻死,事隔数月,昨日她却突然自寻死路,分明是事出有因哪。若溪这是在借满月的死讯,向你我姐弟示警呢。”

    杨广听长姐说得甚是在理,由此,他更加认定,先前自己怀疑万善尼寺中潜藏有南陈奸细并非妄自臆断,而很可能就是事实。

    “长姐,如今你外出不便,能否由我代表长姐前往万善尼寺去走一趟,一来对了残之死表示吊唁,二来也可当面向若溪询问了残死前的种种情形?”

    “你一个开府建衙,即将出镇外藩的朝廷亲王,到尼寺之中去吊唁一位和你素不相识的前朝皇后,你以为这样做合适吗?”杨丽华冷冷地回绝道。

    “可,你我姐弟都不能亲处前往万善尼寺,又怎能了解到了残的真正死因呢?”杨广虽觉方才提出要亲往寺中吊唁朱满月的确过于唐突了些,却急于探知其中隐含的详情,怀着焦急的心情问杨丽华道。

    “我在想,只要满月确是自缢身亡,就说明她已生无可恋。咱们又何必非得追根溯源,令她身后也不得安宁呢。”杨丽华仰面长叹一声,神色落寞地回应道。

    杨广一心只想着能揪出暗藏于万善尼寺中的南陈奸细,哪里能体会到杨丽华此刻和朱满月同命相怜,兔死狐悲的凄凉心情,听杨丽华竟然打算默然处之,对此不理不问,不由得有点儿急了,本欲竭力说服杨丽华能帮助自己,把了残的真正死因查个水落石出,可话到嘴边,才恍然想起,关于先前自己奉旨彻查会真和尚之死案,以及自己一心想查获南陈“雁巢”首脑人物关自在这一系列的事,自己尚未向长姐透露过一个字,如今定要长姐参与到其中,难免会暴露了自己的真正意图,于是生生将已到唇边的话给咽了回去,转而劝解起杨丽华不要因了残之死过度悲伤,以至伤了自己的身体来了。

    从杨丽华居住的小院告辞出来,杨广暗下决心,一定要将了残真正的死因彻查到底,以期盼能顺藤摸瓜,挖出潜藏于万善尼寺当中的奸细来。

    “王爷,宫中传下话来,皇上急召王爷入宫。”杨广正低头思忖着该怎样和身在万善尼寺的安若溪取得联系,从她那儿获得更多的线索,来查清了残的真正死因,迎面就听有人匆匆向自己禀报道。
………………………………

第217章 五可汗结盟来犯

    杨广接到召命,急忙入宫赶到武德殿时,只见殿内父皇杨坚面色严峻地居中而坐,太子杨勇、尚书右仆射苏威、内史令李德林、左卫大将军广平王杨雄等几位都在,除此之外,在杨雄下首的位置,还依次站着两位杨广从未见过的陌生大臣。

    “长孙晟奉旨出使契丹、貘合诸部,虽进展还算顺利,高句丽在受到朕的严辞警告后,也有所退缩,但据卫王杨爽报称,突厥五可汗近日已在都斤山摄图牙帐缔结盟约,意图联合兴兵南下,大举进攻我幽并等地。突厥此番来势汹汹,决不可等闲视之。今日急召汝等入宫,就是为了会商此事。”杨坚抬手示意杨广进殿不必施礼,站到太子杨勇下首,向与会的几位臣下简单明了地说明了此次御前会议的主要议题。

    尚书左仆射高颖领军在外,殿内诸臣以右仆射苏威居首,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的身上,想听听他有何良策,用以破解来自北境的威胁。

    “卫王以六百里驿传发回的军报,臣已仔细看过。”苏威不紧不慢地开了腔儿,“卫王在军报中称,突厥五位可汗结盟,统共调集了四十万兵马,意图大举来犯。而拒臣所知,幽并等地统归卫王节制的各路官军加起来,总数不过十万有余,单以兵力相较,敌数倍于我,形势于我极其不利。于今之计,依臣之见,陛下可双管齐下,加以应对:其一,立即抽调攻陈大军北上,寻机与突厥一战;其二,即行建立河北道行台,统一指挥对突厥作战等事宜。”

    内史令李德林立即提出反驳道:“臣赞同苏仆射关于建立河北道行台,统一调度、指挥北境征战事宜的建言,然对其关于抽调攻陈大军北上的建言持反对意见。陛下试想,如若我数十万精锐之师挥师北上,万一南陈乘隙对我发起反攻,又该如何应对?依臣浅见,攻陈大军不可轻动,北境所缺兵员,可通过就地招募等办法加以补充,在南线战事结束之前,北线但取守势,能将突厥铁骑拦挡于长城以外即可。”

    从两位朝廷重臣截然不同的两种建言中,杨广意识到了当前局面的严重性:刚刚创立不久的大隋王朝即将陷入南北两线作战的困局,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这使得他不得不暂时将彻查了残死因的事抛于脑后,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如何应对突厥四十万铁骑大举进犯的议题当中。

    “子相,朕想听听,你对此,持何见解啊?”杨坚把目光投向两位陌生大臣当中年纪稍长的一位,语气温和地问道。

    “禀陛下,臣自灵州任上才返回长安,对幽并等地的态势不甚了了,不敢在陛下面前妄言国事。然臣久在灵夏等州为官,有一事需提请陛下留意:突厥自沙钵略为大可汗之后,已渐有东、西分化之势。在西北则有阿波、达头两可汗领地,阿波领地偏北,少与我大隋接壤,而达头领地与我接壤处长达近千里地,达头其人老奸巨滑,且凶悍残暴,陛下不可不防。如今突厥五可汗既已结盟,领有西北地之阿波、达头两可汗麾下兵力仅次于沙钵略,长安以西之防务也丝毫不能松懈。”

    “文运,你说呢?”杨坚点了点头,又向另一位陌生大臣问道。

    “陛下,臣以为,苏仆射、李内史所说皆有道理,南北战事孰攻孰守,唯在圣心独断,臣下不便置喙。”被唤做文运的这人圆脸圆身,说起话来一团和气,全不似方才那位棱角分明,语气间自多大流露出一份威严。

    “阿纵,你还不认得这两位吧。来,朕为你们做个引见。”杨坚转向杨广,首先指着圆脸圆身的那位介绍道,“这位是张威张文运,现任相州刺史。”

    张威满面堆笑,迈步向前,冲着杨广拱手道:“下官张威见过晋王殿下,今后还望殿下多多关照。”

    杨坚见张威对杨广一副谄媚、讨好的神情,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随即指着年纪稍长的那位介绍道:“这位是王韶王子相,现任灵州刺史。”

    王韶立在原地未动,只矜持地向着杨广拱了拱手,算是和他见过了。

    杨广不明白父皇为何要引见两位外州刺史给自己认识,一面向两位刺史抱拳回礼,一面思忖道:近些天多看舆图,依稀记得相州似在中原、河北一带,而灵州据王韶方才所说,分明应在长安之西北方向,两地相距甚远,为何父皇要单单召这两位刺史对与今日的御前会议呢?

    “子相方才提及突厥达头可汗玷厥不可深信,朕深有同感。”杨坚听几位大臣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意见,用冷峻的目光扫视着殿内诸人,说道,“前些时,玷厥领受了朕赐予的狼头纛,又差使节来长安向朕贡献方物,其使节才离长安,他便与沙钵略缔结盟约,欲发兵南侵,殊为可恶。”

    李德林见杨坚如此嫌恶达头可汗玷厥,不由得面有忧色地提醒杨坚道:“皇上,如果西北也需调集重兵布防的话,臣只恐……”

    杨坚一抬手,拦住了李德林的话头,态度坚决地说道:“不要说三面开战,就是四面八方同时有敌来犯,朕贵为华夏天子,煌煌大汉之血胤,也断无退缩妥协之理。关于调兵北上之事,朕还需听听独孤的意见,尔后再做定夺。见地伐。”

    太子杨勇忙躬身道:“儿臣在。”

    “即命六百里驿传赶赴江陵,将突厥即将大举入侵之事告知高颖,问问他能抽调出多少兵力北上?三日之内朕必须接到回报。”“是。”杨勇答应一声,立即出殿安排去了。

    “三日之后,朕将在临光殿举行朝会,当众宣布应对突厥南犯诸项举措。与会诸位今日告退后,如能想出更佳的御敌之策,随时可入宫晋见,不必有所顾虑。好了,阿纵暂且留一留,其他人等可以告退了。”

    皇帝既然表明了对突厥作战的坚定态度,李德林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得随众人一并向杨坚告退,离开了武德殿。

    “阿纵,朕本意,是想待攻陈之役获胜后,再遣你离京就藩,如今为形势所迫,只好提前要你北上了。”待殿内只剩下了他们父子二人,杨坚面容慈祥地望着杨广,说道。

    杨广只觉一股热血直贯顶梁,立马跨前两步,抱拳正色答道:“儿臣早有为父皇为忧,为国建功之心,就请父皇下诏吧,儿臣明日即可离京赶赴并州,誓将突厥胡寇却于国境之外。”
………………………………

第218章 还是面幌子

    杨坚见杨广如此心急着想要出镇并州,不喜反忧,面色登时阴沉了下来,板着脸对他说道:“朕特意将你一人留下,是有几句话想在朝会前告诫于你。你须牢记在心,日后切不可任性乱来,坏了朕的大事,你能做到吗?”

    杨广陡地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反应有些过了火,忙敛容应道:“儿臣愿听从父皇教诲,谨遵圣谕。”

    “此次你离京就藩,朕意将在河北建立行台尚书省,将幽、并、冀等二十州之地尽划归河北道行台尚书省节制,拟册任你为行台尚书令,方才引见你认识的张威、王韶两位分任行台尚书左、右仆射,同时,朕也替你择定了行台尚书省的各部尚书人选,会在三日后的朝会上一并册任。”杨坚像是在试探着杨广的反应,先抛出了个大喜讯来观察儿子是否沉得住气。

    杨广有了刚才的教训,心头虽然像有只小鹿乱撞,砰砰跳个不停,但脸上却不敢带出一丝喜悦的表情出来,强忍着心头的狂喜,低眉顺眼地站在杨坚面前,一言不发,静候着杨坚继续说下去。

    杨坚对儿子的反应还算是满意,遂将话锋一转,说道:“建台就藩,虽然以你为首,但你须谨记,但凡河北道辖下与突厥之战事指挥、调度,由你六叔统掌;行台所辖范围内一干政务,则由张、王两位仆射分掌,你只需跟随他们几位用心学习,勤加揣摩,行台尚书省的一应政令、军令,虽可以你的名义颁布实施,但必须以他们三位的意见为准,如有违反,则视同抗旨不遵,你明白了吗?”

    杨坚的话虽不多,但意思十分明确:杨广虽将被册任为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但手中并无任何实权,一切军情、政务,须得听从卫王杨爽和行台两位仆射的意见。

    这不还是面幌子吗?

    刹那间,杨广胸中刚刚点燃的熊熊烈火顿时被杨坚兜头一盆凉水给彻底扑灭了。他无比沮丧地耷拉着脑袋,站在杨坚面前,竟连个是字也答不上来了。

    “朕为你选定的几位骠骑营统领,你还满意吧?”杨坚已预料到儿子会有此反应,旋而把话题转向了能令杨广高兴起来的骠骑营上面,微笑着向他问道。

    杨广浑若没听到父皇在向他问话,脑子里仍是一片空白:自己望眼欲穿地巴望了几个月,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离京出镇,这与留在长安晋王府中有什么差别呢?

    “诏准你亲领三百骠骑,是为你的安全着想,并不是要你带着他们上阵杀敌去的。”杨坚见杨广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加重了语气告诫他道,“今后你在晋阳的出入行止,须得服从骠骑营几位统领的安排,切不可肆意胡来,朕将在你离京之前,下一道诏旨给李彻,要他严格约束于你,你心中如有不服,趁现在不妨向朕明说,到时不必为难于他。”

    完了,这回是彻底完了。杨广脑海里轰地一声,绝望地想到,在长安时有李渊和他派来的张须陀时时跟随在自己身旁,好容易盼到能离开长安,出镇并州,却没想到,父皇诏准自己亲领三百骠骑,原来是为了时时处处看管着自己。

    直到这时,杨广才领悟出了杨坚特地诏准创建晋王府骠骑营的真正用意:其中固然多半有保护自己安全的用意,但同时也不无约束自己在晋阳的种种行为的作用。

    “朕对你说的就是这些了。阿纵,你还有什么要对朕说的吗?”杨坚冷冷地提醒杨广道。

    “啊,儿臣,儿臣是在想……”杨广张口结舌地想要提出反驳,却又不敢,只得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杨坚。

    “好了,朕知道你在想什么。”杨坚眼看着儿子由兴奋变为失望,继而几近陷入了绝望之中,心头也不由得一软,放缓语气,劝解他道,“你今年不过才十三岁,年纪如此小便能替君父分忧,出镇一方,实在已算是了不起的一份功业了。你尽可放心,待你再年长些,朕自还会相应安排,决不至令你失望的。”

    得到父皇的几句安慰,杨广感觉好受了许多,强打起精神,抱拳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去正阳宫向你母亲请个安吧。昨日听朕说起要差你离京出镇并州的消息,她几乎一整夜没合眼,牵挂着你的安危呢。”杨坚叹了口气,吩咐杨广道。

    杨广遵从父命,离开了武德殿,正要赶往正阳宫去向母亲独孤伽罗请安,在殿前迎面碰到了刚安排完驿传,返回武德殿的太子杨勇。

    “阿纵,你就要离京到并州去了,父皇告诉你了吗?”杨勇笑着向杨广报喜道。

    “哦,我已经知道了。多谢大哥。”杨广无精打采地向杨勇施了一礼,有气无力地答道。

    “你怎么了,病了吗?”杨勇察觉出杨广的神色不对,诧异地问道。

    “我没事的,大哥。父皇还在殿内等你的回话呢,你快进去吧。”杨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答道。

    “阿纵,我向父皇提出请求,欲率军北上,抵御突厥,父皇还不答应呢。你能以小小年纪,就出镇外藩,建功沙场,就连大哥我还颇有些羡慕你呢。只要到了并州,还不都是你说了算,有什么不高兴的呢。”杨勇善解人意地劝说起了杨广。

    “是吗,大哥,到了并州,连六叔也得听我的?可父皇……”杨广眼前一亮,旋即目光又变得黯淡了下来。

    “古语有句话说得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你得花些心思体会其中的含义。”杨勇话中有话地点拔杨广道,“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真正离开父皇身边,你就知道了。”

    杨广虽不十分明白杨勇这番话的真正含意,但却因杨勇宽慰他的这番话,一时间心情变得好了许多。

    他见杨勇转身就要进殿,忽然想起了如今是太子杨勇执掌禁军,张须陀加入骠骑营的事与其跟父皇杨坚说,不如征得大哥杨勇的同意即可,于是忙拦住杨勇,向他深鞠了一躬,央求道:“臣弟还有一事相求,请大哥能够承全。”
………………………………

第219章 又一起命案

    “咱们是自家兄弟,阿纵,用不着跟大哥这么客气,有什么事啊?”杨勇停下脚步,笑着问道。

    “现有一名军贯在备身府的军士,名唤张须陀的,前些时一直跟随我查案,我瞧他办差还算是踏实、认真,想把他留在身边,随我一同到并州去。。。。。。”杨广答道。

    “嗯,既然他军贯现在备身府,回头我跟舅舅打声招呼,把他的军贯销掉,你那里再给他补一份也就是了。我当是什么事,区区小事,举手之劳而已。”杨勇答应得很爽快。

    或许是杨勇亲切和蔼的态度鼓励到了杨广,他随即又向大哥提出了第二个请求:“大哥,现关在天牢里的谢讽,我知他并不是南陈的奸细,还望大哥能够关照于他,莫叫他在牢中受了委屈。将来我会设法劝说父皇放他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