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柄大明(华东)-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刚刚进门,看到了那口枯井,顿时,汤老头愣住了。

第361章祖传之物丢了

汤老头三步并做两步,向枯井跑去。

只见枯井上面的石板,依旧在上面盖着,但是,那些青苔断裂的痕迹,说明了这石板,已经被人搬动过。

顿时,汤老头脸色大变。

青青扶着汤老头,还是感觉到了汤老头的胳膊在微微颤抖,不由得更是好奇。

本来,青青来伺候汤老头,只是为了靠近韩雪而已,而只有靠近了韩雪,才能够接近另一个人,但是现在,青青突然发现,这汤老头的身上,居然也有很多秘密。

不过,这些与自己无关,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就该远遁了。

汤老头脸上惊讶的神情,抚摸着石板的手,在不停地抖动,这些,后面跟上来的韩娥韩雪两姐妹,也都看到了。

“姑舅,怎么了?”韩娥问道。

汤老头没有说话,脸上的表情,却是非常地沮丧。

这可如何是好?难道这枯井,有人动过?要是有人动,一定是那个老鸨赛金花!想到这里,再想想老鸨的为人,汤老头的嘴唇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发抖,虽然老鸨已经死了,那反而更坏事了。

这口枯井,就是汤老头家的最大的秘密。

其实,此时到南宋完全灭亡,还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汤家经历了三代人,汤老头在很小的时候,曾经到这枯井来玩耍,结果,被父亲狠狠地用藤条抽了一顿,以后,再也不敢踏入这里半步,这是他的记忆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

直到三十年前,汤老头的父亲临终前,告诉了他祖训,这口枯井里,埋藏着家族的一件宝物,他们汤家,就是要保护这件宝物的安全,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件宝物是不祥之物,必须要确保它一直都在枯井内,如果它再现世,将会引起无数灾难。

至于祖上是什么想法,汤老头并不清楚,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祖父,其实就是南宋大将陆秀夫的家将。陆秀夫是南宋在最后关头,抗元的三杰之一。

当时,朝廷危急,最后的时候,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上,跳崖自杀,而汤老头的祖父,已经在这之前,已经提前带着这玉玺离开,忍辱负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重新振兴宋室。

只可惜,眼看鞑子统治了整个中原,越来越强大,而汉人被奴役得消失了起义的勇气,汤老头的祖父,最终郁郁而终,给汤老头的父亲留下了这个秘密。

可惜,到了汤老头的父亲这里,鞑子的统治已经看起来非常稳固,对于汉人进行残暴的奴役,重新恢复宋室,只能成为了一句空话,所以,他的父亲害怕了,只是告诉了汤老头这里面是一件宝物,却是不祥之物。

虽然他的父亲的胆子不够大,不过,有句话却说对了,这宝物,的确是不祥之物,如果现世,肯定是一番血雨腥风。

所以,宝物就一直这样在枯井里面呆着,没有被谁发现,甚至,就是连玄玄子这样可以参破天机的人,都不知道这宝物埋在什么地方。

因为,盖着枯井的那块石板,也是来历不凡,除了沉重,不容易搬开之外,这块石板,其实是一块天外飞来的陨石,落地之后,断裂成几块,其中一块,就到了这里来。

而这石板上面,还有一些纹理,没有人会注意,它们构成了一幅特殊的图案,这样,传国玉玺被放在井下,就算是彻底地与尘世隔绝。

所以,哪怕是以玄玄子这样的高人,也不会算出这宝物所在。

但是,在陈风将石板搬开之后,天机就已经泄露了,传国玉玺被拿走之后,当晚,天空中星光璀璨,连陈风所属的闕星,居然都被这光芒掩盖,而玄玄子也是根据这些,算出了其中的劫数。

虽然到了汤老头这里,家道已经衰落,只能靠着收租金过日子,这房子,汤老头却一直留着,虽然后来有人要买,还出了高价,汤老头也没有答应过。谁知,却出了官司,房子被没收,又被卖给了老鸨,汤老头心急如焚,一个月之间,老了很多,固然有家产被没收的原因,更重要的,却是这家里最大的秘密,恐怕要落入他人之手。

现在,汤老头重新拿回了家产,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来这里查看,同时,这里的宅子最大,在这里将韩雪嫁出去,也算是配得上人家陈大人。

谁知,一进来,就看到了这一幕。

汤老头用手摸着石板,四周的青苔断裂,显然是被动过的,再看这石板的一角,还有不少泥土,这是放到地面上的时候沾到的。

“姑舅,到底怎么了?有什么事的话,您就直说,小雪帮您去办。”韩雪看到姑舅的样子,像是丢了魂魄一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听到韩雪的话,汤老头定了定神,究竟有没有丢东西,看看就知道了。

他终于下定决心,从井口的某个部位,取下一块砖来,接着,扭动了里面的机关。

随着嘎吱嘎吱的声音,井口上的石块,就移动了一个位置,露出一个缝隙来。

虽然几十年没有动过,这机关还能够使用。

如果陈风现在看到,恐怕要吐血,难怪他们都搬不动,原来有机关啊!不过,幸好陈风在搬石板的时候,没有触发机关,否则,老刘头是弄不开了。

看到老刘头就这样要下去,小雪有些担心,说道:“姑舅,我下去吧,是要到里面找什么东西吗?”

“不,我自己下去看看,你们都在上面守着。”老刘头说道。

刚刚机关发动之后,井口里面的砖块,自动地伸出了一部分,老刘头踩着这些砖块,一步步地走了下去。

没有到井底,他就已经看清了,这下面,有人进来的痕迹。

其实,这可是老刘头这辈子,第一次到这里来,也幸亏陈风之前来过,替他放出了里面的瘴气,否则,老刘头这一下来,可就上不去了。

韩雪和韩娥两人面面相觑,从来没有听说过,姑舅家里这口枯井里,还有什么秘密,但是现在看起来,的确是有很大的秘密在里面。

青青也在一旁守候着,她知道,自己此时,既不能表现得无所谓,也不能表现得太过关注,她觉得自己现在,就是恰到好处的表现。

终于,汤老头上来了,身上沾了些灰尘,气色更差了。

坐在石板上,汤老头两眼空洞地望着四周的一草一木,心中满是慌乱。

丢了,祖传下来的宝物丢了,这宝物现世之后,必然是一次浩劫。

必须要将这东西追回来!但是,老鸨都死了,怎么去追啊?看来,现在能够帮助他的,只有陈大人了。

陈大人爱民如子,来到平江这些日子,百姓们的生活明显地好了起来,而这次自己能够要回祖宅,和陈大人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再加上小雪和陈大人的关系,也只能去找陈大人了。

“小雪,你能带我去见陈大人吗?”汤老头问道。

“没问题。”韩雪立刻说道,韩雪知道,姑舅现在要见风哥,绝对不是为了谈论婚嫁的事情,姑舅很可能是有什么事情,要和陈大人说,绝对和这口枯井有关系。

“青青扶您去。”听到汤显要走,青青赶忙扶着汤显的胳膊。

“不用了,你和小娥留在这里,筹划一下如何布置,小雪的婚事很快就到了。”汤老头说道。

青青的手刚扶住了汤老头的胳膊,又落了下来,“是。”青青很顺从地说道,眼睛的余光,又瞥了这石板一眼。

………

“陈大人,施大人来了。”陈风的府上,议事厅内,陈风正被缠得焦头烂额,就又接到了这样一个报告。

陈风看着座下的人,罗贯中,常遇春,史忠,刘彦昌,这几个人,都是陈风的亲信,他最核心的人员,现在,没有接到调令,却都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这些人来的目的,恐怕只有一个,想到这里,陈风不由得又看了罗贯中一眼,说道:“本,身为一方大员,曾经参与制定了保密的规矩,你没有忘记吧?”

如果不是罗贯中多嘴,这消息根本就泄露不出去,虽然陈风知道,现在这消息,仅仅是这几个人知道而已,但是,这也让陈风恼怒不已,刚刚处理了一批官员,罗贯中居然敢亲自犯规,因此,陈风的话语,就更加严肃了。

谁知,罗贯中却丝毫不以为意,说道:“陈大人,如今,这件事情的发展,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现在,您就是因为下官泄密,立刻将下官军法从事,下官依旧没有第二个选择。”

“常遇春,我让你去打杨通贯,你怎么到这里来了?”陈风转过头,向着常遇春说道。

“恩人,常聚在那里守着,只要有战机,立刻主动出击。我回来,是来要补给的。”

陈风又看了一眼刘彦昌,刘彦昌立刻说道:“我是回来看战船是否打造完毕,我们水军,都在等着接收新式的战船。”

“那你们为何都到我这里来?”陈风问道。

“陈大人,您是我们的上司,我们好容易回来一趟,自然要来探望您啊。”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第362章长远之策

探望?没见你们平时那么孝心,除非是有仗打的时候,才跑到自己这边来的。

看这架势,再加上连施彦端都来了,陈风就知道他们想要干什么,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就演了这么一出把戏,下面的将领们拥立了赵匡胤当皇帝,把后周的皇上抛到了一边。

现在,罗贯中肯定是将自己找到了传国玉玺的情况,向这几个人说了,所以,这几个人,就想要重复一场这种闹剧。

只不过,赵匡胤的兵变,导演是赵匡胤自己,而这次,陈风可没有那么情愿。

毕竟,陈风知道,按照历史,下面的朝代,该是明朝,而朱重八,此时也已经成了朱元璋,正在开创着自己的帝业。

朱元璋的脚步,和历史上记载的都很相似。那么,自己又算是什么?

似乎,在这茫茫的历史长河中,自己只是个匆匆过客而已。

当皇帝?陈风摇了摇头,他真的没有准备。

虽然陈风没有接话,施彦端还是在护卫报告之后,就已经不请自入了。

看到施彦端来了,其余的人眼神里都有一种激动。

毕竟,施彦端可是跟了陈大人很久的,从烟雨楼开始,就已经在一起了,虽然中途出了些差错,现在,却依旧是陈大人身边的第一人。

有施大人在,他们下面的话,就容易进行了。

“陈大人,下官施彦端,前来向陈大人请安。”说罢,施彦端两膝下跪,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头不至地而至手,行的是空首之礼。

请安之礼,始于辽,历金、元皆然,直到清朝才废除,变成了打千儿。

看到施彦端行如此之礼,陈风立刻两手一扶,说道:“施大人,若论辈分,风儿还是晚辈,怎能劳你行如此大礼。”

“陈大人,这高下之礼,是万万不能有差错的,长幼有序,高低有别,不可乱。”施彦端拜完了,才站了起来。

陈风之所以能够放心大胆地南下,和施彦端在后方给自己坐镇是有很大关系的,施彦端虽然军事能力不是一流的,但是,守卫城池,也没有问题,而且,施彦端的强项,是处理政务,高邮和扬州,都被施彦端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论从私交,还是公事,施彦端都是陈风的得力助手。

现在,施彦端也来了,不用说,肯定是罗贯中把消息也通知了他的这个老师了。

施彦端行完了礼,坐了下来,没有说别的,直入正题。

“陈大人,下官听说,在这平江城内,发现了一件宝物。”

传国玉玺这四个字,他没有说出来,用宝物两个字代替,更有引申的含义。

陈风早就猜出他要这么说,自己的这些人,也没有必要瞒着,他说道:“不错,现在就在这里。”

“陈大人,那这个宝物的价值,您可知晓?”施彦端继续说道。

听到施彦端的问话,陈风突然就想到了一句台词,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现在,这传国玉玺,恐怕起的就是这样一个作用,凡是拿到它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就会号令天下,它真的那么好使吗?

“黄金有价玉无价,那块玉,的确是个宝物。”陈风说道。

“陈大人,我说的不是这个价值。”施彦端立刻说道:“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而从那之后,凡是得到那件宝物者,才被视为是正统,历任朝代,都是如此,现在,这件宝物,被陈大人得到,这就是说,冥冥之中,天意如此。”

天意?天意这个东西,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啊。

“对,陈大人,您从扬州崛起,从无败绩,现在,又有如此大的成就,我们拿下了平江,随时都可以打到杭州去,这天下,迟早都是您的,现在,我们有了这些地盘,您先称个吴王,以后等到大事已成,顺其自然地,就可以称帝了。”刘彦昌说道。

“此言差矣!现在称帝,我们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常遇春反驳道:“连韩林儿都可以称帝,徐寿辉也称帝了,恩人为何不可?论优势,我们是最大的。”

称皇帝?刘彦昌和常遇春两人,都是武将,他们得知了那个宝物,能够有这种想法,完全都在陈风的意料之中。

那么,罗贯中和施彦端呢?这两人的观点,陈风是知道的,历史上,张士诚进入苏杭,就堕落了,要称王,这两人可是极力劝阻,可惜没有效果。

现在,他们是会劝自己称王,还是不称?

想到这里,陈风没有听常遇春和刘彦昌两人的争执,在等待着罗贯中和施彦端的发言。

果然,看到这两人几乎要吵起来了,施彦端说道:“常兄弟,刘兄弟,现在,陈大人就称王,甚至把这件宝物拿出来,号令天下,并不合适,毕竟,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抗衡各路的军队。”

听到施彦端这么说,常遇春首先就将目光转了过来,这话是什么意思?要是施彦端这么说,恐怕他就要怒喝了。

不过,现在是施彦端的话,常遇春知道他是恩人的军师,这话说起来,就一定有深意。

“现在,想要得到这宝物的,恐怕不仅仅是鞑子,就是在我们的义军序列里,徐寿辉,韩林儿,甚至就是朱元璋,恐怕都想要要这个宝物,所以,如果我们现在就大肆宣传的话,我们将面临的,就是几乎所有的武装,都会恨不得从我们的手里,将这宝物抢走,我们哪怕是有再精锐的部队,也抵挡不住连续不断的敌人。”施彦端说道。

听到施彦端这么说,陈风不住在心里感叹,自己找了施彦端来做幕僚,果然是选对了人,他的见识,非常过人。

在历史上,如果不是施彦端跟错了主人,而是跟着朱元璋的话,可恐怕也是和李善长,刘伯温一样的名人。

“施大人,那您这么说,我们岂不是虽然拿到了这个宝物,也不能来号令天下?”常遇春问道。

“是的。”施彦端说道:“最近几年内,我们拥有这个宝物的消息,必须要保密,现在,只限于我们这几个人知道,再传出去,恐怕就会对陈大人有危害。”

“对,就是,得保密。”罗贯中也说道,丝毫不去想,其实,这秘密,都是他传出去的。

施彦端急匆匆地从扬州赶过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怕陈风得到了这个宝物,忘乎所以,然后,立刻就将这消息散播出去,这样的话,那可就四面树敌了。

“接着说下去。”陈风说道,其实,他已经隐隐觉得,施彦端正在将自己的思路,带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去。

“现在,看起来四面都在起义,但是实际上,鞑子仍然有很强大的力量,而我们,只是占据了扬州和平江等地,治下人口不过二百万,我们的基础,仍然很薄弱。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修养生息,趁着这个短暂的和平时期,发展我们的军力,想要彻底战胜鞑子,以及其他的义军,我们至少需要五年的发展。”施彦端说道。

施彦端的眼光看得很远,虽然现在,都是为了打鞑子这个共同的目标到一起的,但是,到了最后,得天下的却只能是一个人,这么多的义军,彼此之间,还会有一个争斗,当初的楚霸王,雄兵四十万,结果没有抓住时机,最后被刘邦所败。

现在,江浙行省无力对付他们,鞑子也没有腾出手来,趁着这个机会,尽快地发展自己的实力,才是最主要的。

在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水军,现在,他们想要在江南继续有所发展,那就需要有水军,有强大的水军。

“等到我们的实力强大了,那个时候,鞑子也已经被四周的起义耗尽了所有的实力,这个时候,就是我们雄起的时机,那个时候,我们再拿出我们的这件宝物来,我们才是正统。”说到这里,施彦端眼里有一种憧憬。

没有想到,施彦端还有这么复杂的想法,先让鞑子和其他义军打斗,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做得利的渔翁,不过,这手段,陈风喜欢。

“那我们现在,什么仗都不用打吗?”常遇春问道。

“当然不是,我们不打,怎么发展我们的实力?等到打败了杨完者所部,我们就继续向南,拿下杭州,先把这些富庶之地,全部占下了再说。”施彦端说道。

听到施彦端的话,常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