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倾大宋-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大家都明白,王秀一旦卸去兵权,凭借功绩不入两府绝不可能,他们与王秀作梗,无非是坚持朝廷法度而以,并非是对王秀个人的非难。相反,对王秀所展现的才华与气度还是较为欣赏,认为王秀是宰相之才。
王秀要真的仅仅做个翰林,开封士民还不把两府重臣给骂死啊那些勤王大军的将帅会怎么想王秀可是干系到一大批手握实权大将的前途,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几位重臣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那是他们在大乱之后,他们所取得的既得利益。王秀以翰林掌五路宣抚使,暂时不入两府能说过去,但罢五路宣抚不入两府,无疑宣告辅政体制的瓦解,在外的大臣陆续回京,新一轮的权力斗争即将展开。
他们坐视天子蒙尘无力回天,与在外勤王的实力派相,无论功绩与威望都不足以抗衡,反而被他们硬生生地分去自己的既得利益。更甚者,一旦辅政制度的瓦解,有可能造成内朝秉政,虽然前朝几代皇帝都曾历经太后听政,但那毕竟是在外朝官的掌控之下的临时体制。
朱琏所表现出来的才智,确实是令朝臣们感到其能力,较仁宗朝的刘太后有过而无不及,太后以内朝秉政,是士大夫们所不能长期容忍的。只有维持现有朝政体制,才有可能把握住现有的权力,防止外来势力分享权利,杜绝内朝秉政的发生,关键点又落到王秀身。
在京大臣是很难堪,但王秀这几耳光子没有分别,唯一区别是,打掉了京外实力派的气焰,王秀一入两府便形成固定格局,在京大臣将牢牢藏住自己的利益。
政治,有时候是那么可笑,在一个临界点,利益的分配,促使两府几位重臣和尚书、侍郎大臣支持王秀进入两府,卖力地为他说话。
孙傅面对王秀,温声道“学士力挽狂澜,护天子于危难,主持南北议和,居功甚伟如今大事初定,还需要学士。”他的口气仿佛一位长辈,在醇醇教导晚生,但心里绝不好受,你被人打脸,还要为打你脸的人说话,能不憋屈吗
张叔夜也慢慢颔首,道“学士入两府,是理所应当。”
两府重臣态度的急剧变化,王秀心知肚明,无非是想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已,对于这些他即是好笑又能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性使然而已。历代至圣贤臣哪个没有阴暗面,是奸佞弄,也有其人性闪光的一瞬。
。。。
第四五七章 南迁10
第四五七章 南迁10
对于两府重臣几乎统一的大义立场,入京大臣谁也没说话反驳,也不敢反驳。 匕匕首名望、绩,王秀完全有理由安居执政之位,何况众位大臣只是反对王秀握有兵权。
王秀的自辞兵权,足证明他们担心是多余的,哪怕这是王秀心有不甘、以退为进的做法,也不足以使这些君子们团结起来,事不能做的太过分了,这是为官处事的原则
再说,人家都请辞了,还有完没完,难道你是嫉贤妒能那可是要遭士林唾弃的。
“臣以为王大人罢宣抚,不入两府,实在意气用事,将置天子与诸公于何地天下军民将如何去想”李纲说话是直白,却毫不隐讳着说王秀因被迫放弃兵权,心有不甘、不顾大体,已经不是令人下不了台的问题了,而是直指心存不满,更是让人感到王秀有居功自傲,有不臣之心。说实话,他真的很难堪,刚刚回过味来小小反击。
王秀的脸当即变的煞白,高声道“臣受天恩,心可昭日月。”他心直打冷战,要是李纲之言做实,即使有朱琏在,他的名誉前途也要受到致命打击。实在不曾想到李纲会放出狠话,彼此没有深仇大恨,何至于此不是折了你的面子,那也是你老小子自找的。
想想自己曾尊敬的偶像,话锋竟也如此犀利狠辣,心如打翻五味瓶,尊敬的味道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平等对视,还是缺点多多啊
“李相公言重了。”秦桧翻个白眼,不屑地道“王大人誓死勤王,天下人有目共睹,何况早已书自罢兵权,维护朝廷法度纲纪之表率。今天是谦谦君子,推迟两府宰相,怎么可以说意气用事”
唐格饶有意味地看了看秦桧,绝对是大义凛然的脸面,尤其用宰相而不是执政,一箭双雕的谋划。既然摊牌了,王秀不入两府绝对不行,但要直接担任宰相,恐怕要退避三舍,他不禁暗叹秦会之谋划之快,朝几无人可
御史丞吕好问出班,正色道“李大人初入京城,寸功未立,便是指责勤王大臣,褒贬功勋得失,下官实是不知李大人何意所在”
李纲瞪着吕好问,不悦地道“吕大人又要参人”
“下官职责所在,固不敢辞。”吕好问不满地看着李纲,冷冷地道“虏人肆虐开封,下官等人有目共睹,天下守臣独王学士与虏人血战数日,城池尚未拿下,学士率死士突击,才从虏人刀下夺回大内。今天罢兵归政,正是天下臣子之楷模,到了相公那却成了意气用事,李大人若是不能服众,下官定当参之,但大人似乎另有所指,恐怕山后有山。”
这话说的犀利,直接挑明你李纲是什么意思嫉贤妒能外加另有目地,还隐晦地指出李纲背后有人,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朋党是朝廷最忌讳的。
“一派胡言。”李纲又惊又怒,他自认对王秀并没恶意,只是小小反击王秀的羞辱,哪想到吕好问竟然扯到朋党,怎能不让他恼怒哦。
“大胆,御史丞质问,李大人竟敢顶撞,是宰相也得南面跪地谢罪。”吕好问抛出了杀手锏。
朝廷风闻弹劾制度,御史有很大的权力,御史丞或殿侍御史弹劾两府,无论是对还是错,是有还是没有,两府重臣必须退到南面跪拜谢罪。
李纲脸色大变,想要再说却不知怎样说,胡子气得直抖,但他还是忍住了,御史都是疯狗,不能过分计较。
“丞勿怒。”孙傅微微一笑,吕好问步步质问,也到了他的时候了,慢悠悠地道“秦大人言之有理,王大人罢宣抚,却不能不任执政,如今尚书左丞厥,臣议王大人以翰林学士知制诰,除尚书左丞妥当。”
“王大人入书省,正好理顺辅政之序。”张叔夜立即附议,他可不愿王秀入枢密院,分了他的权柄,哪怕是王秀依然掌握内外诏旨,老伙计还是有点私心的。
“诸位相公所言及是,臣以为王大人出任尚书左丞,可传天子赏罚公允,下可除军民惊疑传谣,大善。”范宗尹做为被贬出京大臣,但昨天又复任原职右谏议大夫,他的附议没有谁感到意外,当年这厮和蔡易、沈默差和王秀穿一条裤子了。
“大王以为如何”朱琏感到王秀入两府水到渠成,不过她尚有顾忌,毕竟以赵构与李纲为首的入京大臣,还是有相当的实力,他们的态度不容忽视,索性单刀直入,直接迫使赵构表态。
好毒的妇人赵构心暗骂,却不得不道“臣是外藩,不敢干预朝廷大事。”
“非常之际,朝野剩大王是官家至亲,还请大王但讲无妨。”
面对朱琏的步步紧逼,赵构面色如常,谁也拿不准他的心思,只听他平静地道“祖宗制度,孤不敢违,不过王学士为社稷居功甚伟,德才天下少有。”
这句模棱两可的隐喻,不咸不淡地说出,令群臣纷纷揣测这位大宋硕果仅存亲王话的隐逸,似乎是支持王秀入两府。
朱琏淡淡一笑,赵构的态度在她意料之,淡淡地道“那李卿家以为如何”
李纲做为资政殿大学士,刚刚被任命为领开封府事,虽说被吕好问逼的尴尬不已,但还是要对执政任免,做出自己的意见的,他看了眼王秀,说道“臣以为王大人虽年轻资浅,德才足以入两府,是宰相也能胜任。”此言即出,满殿默然,人人都认为李纲会竭力反对,没有想到赞成王秀升任尚书左丞,甚至出人意料地说出宰相,不知是真心还是讥讽,反正已经不重要了。“臣任翰林学士承旨已属违制跃升,岂能不足逾月,再入书都堂,实在惶恐不安,还请陛下另选贤能。”王秀很谦让,说的话也很真实,他的确不想入两府,而是另有打算。
。。。
第四五八章 南迁11
“学士不必过谦,某只是以事论事。 以学士才华,能任三年翰林,外放大郡三年,归朝再任尚书侍郎二年,如此七年之后,位列两府当之无愧。不过,事有缓急,以今时之局势,暂居都堂亦非不可。”李纲淡淡地说道。
他在不宜直言的地方,过于直白的表露,让在场的大臣们更为惊讶,连他的好友也暗怪他多嘴,不识时务妄言大臣去留,说的不好听是狂妄自大。要知道,王秀从利国一直走到现在,经历了郡县,加过馆阁枢密,数次领军征战无往不利,现在又是勤王救驾第一人,又能审时度势,做事果断狠辣,没有半点拖拉,这种人也是别人能指点的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王秀却为李纲肺腑之言所震动,尽管话不听、显的不合身份地幼稚,却是字字珠玑,令他暗自叹服,自己断然没有李纲这份秉直刚正的风骨。因为他听出李纲的真诚,绝对没有半点它意。
“既是如此,王卿家不要再推辞了,着罢宣抚使,提点京城四壁一行事,除尚书省尚书左丞,翰林学士院承旨知制诰。免去李纲领开封府事,着除同知枢密院事,迁银青光禄大夫,范宗尹除书舍人、判省事,张启元除保和殿侍制,权试户部侍郎。”朱琏说罢,对孙傅说道“宰相意下如何”
众人对于朱琏快刀斩乱麻,有些不太适应,没有想到一介女流如此果断,当断而决刻不迟缓。
以李纲同知枢密院事,即能平衡大臣权柄,让入京势力得到参与决策的席位,又让李纲得以掌枢机,缓解了大臣对立的矛盾。迁银青光禄大夫让李纲的阶官高于张叔夜,缓解位居张叔夜之下的尴尬,又能令二人相互牵制,免得枢密院一家独大。
对于范宗尹的任命,使入京大臣势力,得以掌控书省,平衡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失落。至于耿南仲,朱琏压根没考虑这位从龙旧臣,耿南仲在危难时的背叛,她深恨其人品低劣,根本不屑于任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耿南仲,朝臣们有着惊人的一致想法,绝不能重用此人,还是提举宫观得了。
张启元作为赵桓的亲信,朱琏固然不算喜欢,但也算给了他颜面,虽说没有把他列为尚书六曹侍郎,但也给了个权试,从四品不算丢人,还是不错的。
“臣无异议。”孙傅能说什么,朱琏的安排的确很合适。
“那好,即是诸位卿家无异议,那着学士院草诏吧”
王秀愣在当处,他做为翰林学士院承旨、知制诰,实际是权直学士院,理当草拟此诏书,但诏书有他的任命,又让他面色尴尬。即入两府又掌学士院,这个赵家祖宗家法还是有点违背,也很少成例的,但没有人去计较,因为他做出了极大地让步,再去说三道四那是不近人情了。
对于这次意料之内,又有些仓促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在朱琏果断而又不失条理的主持下,平静地结束。
关于天子南幸的议题,谁也没有主动触及,或是没有心情,大家最关心的是两府权力分配后的再分配,自己能得到何种利益,随着王秀正式交付兵权,南幸对朝诸位大臣来说,显得无关紧要了,反正天子要巡幸,还有哪门子议论,至少在场重臣认为是这样。
当宣布退朝后,青君站在朱琏身边,见到朱琏含笑望着王秀的背影,轻声自语道“傻样”
是夜,王秀的府邸
“李伯记实是可恨啊”
自从殿对议事后,王秀的任命尚未公布,没有必要去都堂当值。当晚秦桧入府拜见了他,对于秦桧的到来,他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秦桧与范宗尹携手来访,倒是出乎他意料。大殿之众位宰执为自己说话,秦桧尤甚,可以说秦桧在政治开始实质性的靠拢,有些话在秦桧面前说出,倒是可以增进双方的信任度。
秦桧没有作声,只是稍稍颔首以示赞同,对于他来说,排除王秀有持功挟主的动机,与王秀建立稳固的政治联盟,甚至可以说是在政治依附王秀,能为他带来莫大的好处。
王秀即将担任尚书左丞,班位在他之,他是可以勉强接受的,甚至可以说是他所愿,以王秀的声望,朝地位居他之,绝对名正言顺。
李纲在他对朝大臣的评价不是很高,对于李纲的率直、刚正,他倒是佩服,但对李纲的高傲、迂腐、不识时务很不以为然,更何况李纲等人的回京,直接影响到朝权利的分配。他非常清醒的认识到,朝野暗流隐隐。
没有李纲等人的步步紧逼,他们也能在短期内,迫使王秀自交兵权,王秀似乎对翰林学士情有独钟,对进入尚书省没有太大的兴趣。只要王秀晚几年进入尚书省,他很有可能成为同书门下平章事,李纲这么一闹,迫使辅政重臣提前请王秀进入尚书省,可以说他成为首相的机会甚为渺茫。
恨,他把李纲恨死了
范宗尹却有另一番心情,想起当年自己官居侍御史,宛然青年官员的领袖人物,王秀当虽有才名,却也远远不及他。而今,人家即是兴名臣,又将担任执政,其声誉之隆,威德之高,自己是万万不能望其项背,想想一阵子失落。
书舍人、判省事,尽管是书省的实际最高长官,但却是太后为平衡大臣们矛盾而任命。他任书舍人的时日肯定不会太长,随着局势的日趋稳定,各派大臣之间的矛盾必然要重新激化,首当其冲的便是他。
如今,唯一对他有利的,是他与王秀的旧谊。要靠王秀的这艘大船,保住自己的地位,想想真是有些无奈。
“会之兄,小弟可是将大王他们全得罪完了。”范宗尹直白,让王秀和秦桧为之一怔。
秦桧对范宗尹的话,只能报以一抹讽刺意味地微笑,他明白范宗尹要想立的稳脚跟,与王秀靠近不失为善之策,如此直白的说话,亦不难理解。
“觉民此言差矣我们为天下生民效力,何言得罪二字”秦桧还拿捏不准王秀态度,只能说些场面话来敷衍。
“会之兄说的是,你我兄弟还得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天子,不要为一些小事,乱了自己方寸。”王秀口气依然平淡,却透出令人兴奋的味道。虽然他没有明言拉拢,但拉拢之心清晰明了。
对王秀日后走向,范宗尹认识的还不甚透彻,他所想的是两面讨好,谁都不得罪,要在朝廷角力得到实在的利益。
秦桧则不然,做为主战大臣,他在今时今日享有很高的声誉,对于他来说,王秀绝对是佳的同盟者,在维系辅政制度的方面,确实有捆绑的必要。甚至,他和许多回京大臣关系也不差,无论哪方执政,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实说的是,天子南幸,我很是赞同的。”范宗尹说着,忽然看到秦桧眼,闪过意味深长的味道,他旋即明了自己很不识时务。
众所周知,以目前形势来看,南幸是必然之举,群臣对南迁大都有清醒的认识,之所以反对在于王秀兵权在手,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今,王秀自除兵权,在此时此地,自己在王秀面前谈论此事,可以说是极不合时宜。
正当范宗尹尴尬之际,王秀说道“觉民心意很好,如今大河之北浸染腥臊,天子暂居江东以避其锋芒,待来日养精蓄锐,当兴王室收复失地,痛饮黄龙。”
尽管,秦桧、范宗尹对王秀勾画的将来并不看好,也没想这么多,但他们还是有所触动。
“好志向”秦桧赞了一句。
“多日不领较会之兄茶艺,我等兄弟相聚,能否让小弟一睹雅技。”王秀并不指望他们理解,把话转到一旁。
秦桧眉头一挑,笑道“许久不做,倒是生疏了许多。”
“会之兄何必谦让,小弟这里物件齐全,会之兄执意不献技,岂不是冷了我们的心思。”
在阵阵茶香,王秀笑吟吟地看着秦桧娴熟的烹茶技艺,三人不时地相顾微笑。
一个或许是暂时性的政治联盟,在这袅袅茶雾宣告成立,没有任何的做作,更没有任何的字。三人都很清楚他们联合的必要,更清楚有朝一日需要的话,对方会毫不留情的颠覆这个盟约。
当然,王秀却是不愿有这么一天,尽管秦桧、范宗尹二人在王秀来的时空,一个是人人唾骂的千古奸相,一个是力主议和,妒贤忌能的弄臣庸相,但这历史已经由于王秀的参与而改变,他们已经失去了成为奸臣庸相的土壤。
历史往往充满惊人的变数,王秀一贯坚信,没有绝对的历史,人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他们都是后人根据时代的需要而勾划出来的,他希望自己与众多的士大夫们,共同来建立一个更适宜延续的制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