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乎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光是梅捷夫,就连斐迪南也暗自后悔,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否则从保加利亚出口到日本的原油,完全可以停靠在新加坡港口,一次几万吨,甚至是十几万吨的燃油爆炸,这个威力已经可以把新加坡港口全面覆盖了。
  用这么点儿代价,悄然无声的阴掉三分之一个皇家海军,完全就是大赚特赚。可惜这样的机会,一去不复返了!
  “确实可惜了,不光这个机会错过,就连我们利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叛乱,拖住英国人的计划也要流产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恐怕伦敦政府马上就要换人,主持东南亚地区的平叛工作了,而且有了这次教训,他们派出去的负责人,肯定会是一个将军!”斐迪南惋惜道
  文官主持平叛肯定会先考虑政治,再考虑军事,甚至很多时候为了政治上的利益,那怕明知道在军事上不可取,他们也会去干。
  换成了武将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政治敏感度天然上就要差一截,他们会更多的从军事上考虑问题,况且他们的军事指挥能力也要强得多。
  他们不会制定一些战略上看起来非常高明,实际上却无法完成的战略。
  东南亚的局势,现在算是彻底糜烂了,但是想要平乱也变得简单了起来。
  可惜乌合之众就是乌合之众,叛军的来历太复杂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他们还可以齐心协力,一旦敌人消失了,他们就要进行内斗了。
  等英国人再次重整旗鼓,杀回来的时候,内部矛盾已经激化的叛军,就不再是威胁。
  除非他们之中,有一家势力团体可以压服所有人,将大家整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那么统一后,他们也就具备了和英国人的一战之力,毕竟陆军不是约翰牛的强项,只要打赢了这一仗,他们就可以真的独立了。
  不过斐迪南一点儿也不看好他们,接下来英国人就要认真了,火力全开的大英帝国,根本就不是一群乌合之众可以对付的。
  皇家海军封锁了海岸线,再换上一个稳扎稳打的将军,二十万英国军队就足以镇压这些叛乱。
  毕竟东南亚地区,没有能够完全连成一片,这对起义军来说非常的不利,在英国海军的封锁下,他们是很难获得补给的。
  只要打上几仗过后,没有了弹药补充的起义军就会分崩离析。
  从这方面来说,起义军能够坚持到现在,不但没有完蛋反而壮大了,丘吉尔这个英军指挥官才是第一功臣!
  “陛下,我们现在要不要趁东南亚秩序大乱的时候,给英国人制造一点儿麻烦?”梅捷夫提议道
  “嗯,现在是走私武器的最佳机会,这些起义军手中应该有不少钱了,我们就帮他们花掉一些。
  对了,卖出去的武器弹药,不能是全都是保加利亚生产的,还要夹杂一些其他国家的武器装备,免得让英国人看出破绽来!
  而且,这次我们也不方便亲自出面,从外面雇佣几人去干,让他们抛头露面,我们的人尽量不要出现。
  只要保加利亚政府不亲自参与,英国人就算知道了是我们干的,在找不到证据的情况下,他们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斐迪南想了想说
  “是,陛下!”梅捷夫回答道

'548。一百一十一章、启动'
  英国人在东南亚地区军事失败的消息,在斐迪南的无私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了出去。
  所有人停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可能!
  英国军队再怎么样,也不是叛军能够欺负的,更何况连战列舰都击沉了,能不能更扯淡一些?
  不管大家相不相信,这个消息一传开,伦敦政府的好日子就结束了,无数的英国民众已经走上街头,要求政府公布真相!
  突如其来的一击,直接打蒙了斯坦利鲍德温内阁。现在已经是想不想隐瞒的问题了,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反应时间。
  不待他们追究责任,丘吉尔先生就已经引咎辞职了,并且还病到了,跑到了美洲去养病去了。
  所有的烂摊子都砸到了他们内阁手中,别的事情都不用做了,先集中精力处理这个烂摊子吧。
  在野党已经向国会提交了弹劾案,好在这个时候保守党的议员更多,这次弹劾案没有通过。
  民间的舆论就没有办法了,事实摆在了眼前,输了就是输了,那么大的人员伤亡,根本就隐瞒不下来。
  “英国政府麻烦了,这个世界就太平了!”
  当初斐迪南随口说的一句话,也成为了这个年代流传最广的一句话,被全世界政客们奉为了经典。
  原因非常的简单,作为一个世界霸主,你要是不搞事情,证明你的存在感,那么谁还把你当成一回事?
  只不过英国人搞事情的能力强了那么一点点,后世的美国是逮着小国进行欺负刷存在感,约翰牛是见谁强就搞谁!
  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世界上的主流矛盾就变成了:英法矛盾、英保矛盾、英日矛盾、英俄矛盾。
  和这么多国家有矛盾,都没有被联手针对,约翰牛的外交手段确实令人侧目。
  比如现在斐迪南想要组建环地中海同盟,法国人就在待价而沽,西班牙人直接就没有兴趣,剩下一个奥匈帝国也不顶事啊!
  “陛下,现在建立环地中海联盟很困难,但是我们要开挖亚喀巴大运河,他们还是支持的。
  只不过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西班牙人现在没有胆子和英国人硬杠,法国人的胃口又太大,我们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外交大臣梅捷夫说道
  “哼,还不是想让我们做出头鸟,打垮英国人的地中海的霸权地位。
  这次他们如愿以偿了,亚喀巴湾大运河我们挖定了!
  现在英国人一时半会儿没有功夫理我们,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勘探工作,然后动工!”斐迪南没好气的说
  他也不是真的生气,国际政治本来就是看利益做决定,法国人的选择也是无可厚非的,最多就是短视了一点。
  现在建立不了环地中海同盟,那么亚喀巴湾大运河就只能由保加利亚独自开挖了,手中的利益没有可能无缘无故的让出去。
  苏伊士运河是英国人的死穴之一,谁碰他们就要和谁死磕到底,现在保加利亚人开挖亚喀巴湾大运河,没准不少英国反战派还会松一口气。
  一旦新的运河贯通,英保两国围绕苏伊士运河之间的矛盾,就变成了单纯的商业利益矛盾,这和绝大多数英国人没有关系。
  并且两国明面上最大矛盾也不复存在了,大家各自掌握一条生命线,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陛下,根据我们的勘探结果,当初制定的两条路线,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只不过第一种方案,直接连同加沙的成本太高了,至少需要三百多亿列弗的投资。
  第二种方案,连通亚喀巴湾到死海,引红海水进入死海地区,再连通约旦河进入大巴列湖,最后进入地中海。
  第二种方案从经济上来说,要便宜的多,初步预算大约在二十亿列弗左右。”交通大臣贝希尔解释道
  这么明显的问题还用考虑么?两种方案相差了十五倍的成本,这根本就没的选择。
  “其他因素呢?”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这样的大工程,从来都不是想开挖就开挖的,还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陛下,由于这条大运河在殖民地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这一系列的因素,我们都没有考虑。
  现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移民还不到三十万人,约旦地区的移民更是不足五万人,就算是开挖大运河的影响再大,也在可控范围之内!”贝希尔解释道
  斐迪南点了点头,他也不在乎大运河会给当地的生态影响,从战略价值上来说,这两个地区加起来也不及一条大运河。
  经济价值?这个年代除了在巴勒斯坦地区开采了一些矿产外,还有个屁的经济,就算大运河的影响再大,也不会干扰到采矿啊?
  淡水资源的影响,也不在斐迪南的考虑范围之内,他又没有打算在当地发展农业,况且大运河进入过后,沿岸的降雨量还会大大增加,这笔账是很难算清楚的。
  后世为了拯救死海,不是还有准备引入红海之水么?这就是半个亚喀巴湾运河的工程量,如果不是环保组织的战斗力太强了,在斐迪南穿越前就通航了。
  “嗯,那就按照第二套方案开挖吧,不过还是要尽可能的减小对当地的生态影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十年计划完成之后,当地也将要成为保加利亚的一个省!
  对了,亚喀巴运河的通航量也必须要大,我不想看到某一天我们的军舰想要进入印度洋,还要去绕一个大圈子!”斐迪南想了想说
  “陛下,我们目前设计的最大通航船舶是二十五万吨,运河最低通行面积24865平米、吃水158米,目前全世界吨位最大的船舶才七万多吨,军舰通过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问题!”贝希尔解释道
  “在目前的技术情况下,在不大幅度提高成本的情况下,这个通行面积和吃水深度能够增加多少?”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大亨,这个问题是避不开的,如果亚喀巴湾运河通航量有限,未来他就不得不建立大量的输油管道。
  并且谁都知道,挖一条运河容易,但是在挖通过后,再想要扩宽运河就难了。
  一旦亚喀巴湾运河贯通,那么再想要增加吃水深度就难了。
  “陛下,在这个基础上运河的吃水增加一米,通行面积就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八,成本就要上升百分二点三。
  增加两米的话,通行面积可以增加百分三十四,而成本也要增加百分之五点五!”贝希尔想了想说
  “嗯,那就将吃水增加到20米,我不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再来挖一次亚喀巴湾大运河!”斐迪南随意的说
  “是!”贝希尔紧张的回答道
  老大随意的一句话,直接让他把所有的反对理由,都咽了下去。反正亚喀巴湾大运河要通过的区域,海拔都不算高。
  多挖四米,就挖四米憋,这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初步估计未来的亚喀巴湾大运河长度大约为318公里。
  按照150米的最窄宽度计算,纵使全部向下挖两米,这个土方量最多也不过19亿立方。
  (备注:这个宽度是底面宽度,水面宽度应该不会低于300米。)
  而实际上这个增加的土方量,不会超过1亿立方,这是地形决定的,有挖掘机在就不再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大不了增加一些成本。
  对比上个世纪,法国人组织人工开挖苏伊士运河,牺牲了12万劳工,挖掘土方7500万立方,耗资1600万英镑,花了十年时间才勉强完工。
  这个时候,开挖亚喀巴湾运河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在,有挖掘机、汽车等系列的工具在,施工难度已经大大降低了。
  “陛下,亚喀巴湾大运河至关重要,我们财政部决定建立一家运河管理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这条运河。
  所需资金,我们准备以运河的产权向银行抵押贷款,未来由收取的通航费来偿还这笔贷款!”肯尼迪淡定的说道
  有苏伊士运河成功的先例在,未来的亚喀巴湾大运河赢利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那怕光保加利亚自己的船舶通过,也是要赢利的。
  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资金当然不是问题了,谁都知道海洋运输量正在逐年增加,船舶吨位也在与日俱增。
  在斐迪南的蝴蝶效应之下,全世界的石油工业发展速度远超历史同期,低廉的油价无疑是推广内燃机普及的最佳动力。
  在这种背景下,石油运输也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油轮的吨位也是一涨再涨。
  以保加利亚为例,1926年的原油消耗量为3586万吨,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大交战国,消耗的总和都要多。
  并且这个消耗量,还在急剧上涨,在这种背景下,对运油船的吨位要求也在日益增长。
  如果采用之前那种一两万吨,或者是几千吨的运油船,保加利亚岂不是需要几千艘油轮不停的来回跑?
  要知道受限于这个年代的技术,输油管道是没有办法攀爬几百米上千米的高峰,完成石油运输的。
  纵使保加利亚本身就是产油国,国内也有输油管道,可实际上主要的运输方式依然是靠油轮。
  在这种背景下,保加利亚的运油船吨位,就开始不停的向上膨胀,从最初的五千多吨,迅速增长到了现在的五万多吨。
  可惜这样的巨型油轮,在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过,所以这艘巨无霸就只能跑黑海航线,将罗马尼亚的原油运出来。
  (备注:历史上从1956年开始,油轮吨位才开始暴涨,主要原因是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行,为了节省成本才开起的,十几年时间油轮吨位增长了十倍。)
  实际上以这个年代保加利亚的造船技术,纵使是十几万吨的商船都可以建造出来。
  只不过受限于苏伊士运河,如果要去好望角绕一个大圈的话,这个路程都增加了几倍,丧失了经济价值。
  可以说欧洲各国的商船吨位,几乎不怎么大,这里面苏伊士运河的因素是不容置疑的。
  一旦亚喀巴湾大运河通航,那么为了节省运输成本,这些大吨位的货船肯定会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
  到时候英国人就会发现麻烦大了,想要扩宽苏伊士运河,以这个年代的技术,貌似这个成本比开挖运河都要高得多。
  如果不扩宽苏伊士运河,不但生意被人抢走了,甚至皇家海军要从两地通行,都要走亚喀巴湾运河,这简直就是在丢大英帝国的人。
  “可以,亚喀巴湾大运河政府必须要亲自掌握在手中,财政部要尽快落实资金,确保大运河的顺利动工!
  交通部现在可以准备动工了,亚喀巴湾大运河这么长,你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工程段,然后多点同时进行施工。”斐迪南想了想说
  “是,陛下!”肯尼迪回答道
  “陛下,我们交通部准备沿着大运河两岸再修建两条公路,弥补我们铁路运输的不足,需要八百万列弗!”贝希尔想了想说
  “可以,一起算在运河资金中,现在你们就可以开始动工了,增普在三年之内将运河贯通!
  英国人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南亚叛乱今年英国人是无能为力了。
  在雨季结束之前,伦敦政府是不敢采取大的军事行动的。那么他们的军事行动,应该会在年底开始。
  现在起义军已经做大了,半年时间他们是不可能剿灭的。有了这次的教训,雨季他们不敢发动进攻,战争就会拖到1929年,甚至是1930年。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在这段时间里,伦敦政府肯定没有精力来刺激我们,只要我们在英国人反应过来之前挖通运河,他们想要做什么也无能为力了!”斐迪南慎重其事的说
  “是,陛下!”贝希尔认真的回答道
  虽然不知道,英国人能搞出什么样的破坏,但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尽快挖通大运河的好。
  否则英国人把苏伊士运河一堵,保加利亚就要头疼不已。真要是靠铁路进行运输,这个损失也足以令保加利亚的企业伤筋动骨。

'549。一百一十二章、教子'
  时间匆匆而过,经过了大半年的折腾,保加利亚终于成功的和俄国人完成了高加索地区的移交工作。
  如何治理该地区,又成为了斐迪南心中的一个难题。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高加索地区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群山环抱,重重叠叠,绵延深长。
  在山与山之间有片片小湖,湖水碧绿恬静,瀑布星罗棋布。
  风景到是很不错,适合发展旅游业。可惜这不是21世纪,所以这些优势全部都成为了劣势!
  (备注:高加索地区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现在俄罗斯西南部和格鲁吉亚与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的北部地带)
  从资源上来看,这还真不错,石油天然气资源非常的丰富,煤、铜、猛、钼、钨等矿产资源储量也不小。
  想要发展当地的经济,短时间内就只能靠采矿了,不过在此之前,还必须要先修路。
  俄国的交通情况,斐迪南都懒得吐槽了,至少现在保加利亚的铁路总里程是俄国人的一倍,公路总里程是俄国的五倍。
  要知道领土面积,保加利亚还差点儿才到俄国人的一半,俄国人的交通状况可想而知。
  令斐迪南欣慰的是,连年的内战,当地的经济已经被完全破坏掉了,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被征调进了军队,不用担心会发生叛乱。
  现在高加索地区的人口,大约在580万~660万之间,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只有少量的青壮。
  不过这个人口组成就非常的复杂了,有亚美尼亚人、俄罗斯人、阿塞拜疆人、格鲁吉亚人、纳赫乔人(车臣人)、加尔盖人(印古什人)、阿瓦尔人、达尔金人、列兹金人、库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