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直播之春秋苦旅-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鲁国?”颜回当场显得很兴奋,也很惊讶。
  “回鲁国?”子贡也是吃惊地问道。
  “鲁公卒,我作为臣子,回去拜祭一下,是应该的!再则!我不是被赶出来的,我是奉命来大周天下讲学的。我有鲁公出具的任命书,鲁公盖的印章……”
  子路打断道:“先生!你就别拿任命书说事了,那只是季桓子的遮丑布,是做样子的。季桓子不死,我们都可能回不去了。”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叹道:“可我们不得不回去啊?不回去,世人会说我们不懂礼数。回去!季桓子又不高兴。所以!我还是决定:回去!高调回去。做做样子给世人看,再看季桓子会作出什么反应。他不希望我回去,一定会派人来阻止的。是不是?到时候!我们就不回去了……”
  “先生何以如此有计谋了?这不符合先生一贯的作风啊?”子路不知是讥讽还是说实话。
  子贡点头道:“先生在现实世界里确实改变了许多,这样做虽然不符合先生以往的风格,但却适合如今的世道。毕竟!我们活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活在想象中的理想世界里。”
  颜回等人也在一边点头,认为先生变了,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教条先生”,凡是都按照公式走,跟个机器人似的。
  孔子心意已决,回鲁国拜祭鲁公,而且是高调。众人只得跟随,都希望能够回到鲁国,过那种安定的生活。上次的出行,虽然只有大半年时间,可有不少学生都受不了那个苦。
  卫国的学堂,孔子已经全部交给子贡打理了,不再费心。子贡是个生意人,对于管理方面,他是有一套的。以先生孔子之名,不但收费贵,也一样物有所值,把学堂办得很好,成为最贵的“私立”学堂。
  大家收拾收拾,准备即日出发。
  大哥方基石就犹如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出现。孔子更是坚定了信念,回一趟鲁国。他知道!要是大哥不让他回鲁国,一定会跳出来阻止的。不阻止,就说明他默认了。
  他一直相信:大哥方基石就跟随在他左右,只是不想与他相处在一起,不想因为他的事而受到牵连。
  如今的方大哥,越来越儿女情长、胆小怕事了。
  为了革命事业,我们能怕事么?为了理想加梦想,我们能不付出么?大哥是受道家的“毒害”太深了,目光短浅,只看到自己这一世人生……
  如果我们都只看到自己这一世人生,那么!这个世界只会永远混乱下去!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果我们不作出百年计划,混混人生的话,我们子孙只会永远重复昨天的故事。所以!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这一代人必须作出必要地牺牲。
  手机站:


第812章 匡人解甲
  从卫国到鲁国,按照国界的远近来讲,是有一条很近的路,可以快速进入鲁国地界。可孔子不想也不敢这样做,毕竟!回鲁国拜祭鲁公,是做样子给世人看的。在还不知道季桓子的意思之前,你要是进入了卫国地界,就有可能带来祸端。
  所以!孔子决定:先进入宋国,再经过宋国回鲁国。这样!路上一张扬,就有可能把消息传递到季桓子那里,季桓子就会有所反应。
  不日!孔子一行来到卫国匡地。正行走着,突然!来了许多身穿铠甲,手拿武器的匡人,把他们一行人围住。
  子路见大事不好,操起家伙,就要上前杀出一条血路,带领孔子逃走。
  “仲由!冷静!”孔子见状,赶紧喝止。“子贡!去问问他们?为什么要围住我们?是不是误会了?”
  子贡得令,就去询问情况。
  现在的卫国,还有一部分是太子的势力。突然地冒出人来阻挡,也说不定是太子要杀孔子?所以!有不少学生都很害怕。在这个乱世中,你不惹事都会有麻烦。
  “先生!这里是匡地!我听说了!这里的人很野蛮!”子路冲着孔子说道。
  “唉!”孔子叹道:“这就对了!”
  “怎么就对了呢?先生?”子路不解地问道。
  孔子叹道:“就连卫公都看出来的问题,我孔丘却迟迟看不出来!这是我的罪过啊!”
  “先生?匡地的人野蛮,怎么又是你的罪过了呢?”子路更是不解了,问道。
  “是教育不力啊!”
  “教育不力?”
  “我孔丘没有能够将学说思想传播天下,天下人没有受到良好地教育,能不野蛮么?只有通过教化,世人才能素质提高。”
  “这?”
  “来来来!你唱我和!我们来一曲!”孔子招呼道。
  “还来一曲啊?”子路掂了掂手里的兵器,问道。
  心想: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唱歌?危险随时出现。
  自从进入匡地后,他们一行人就引起了当地匡人的注意。开始的时候,有人特意跟过来,看着他们。后来!又有人不相信地样子跑到他们前面,朝着他们看着。后来!就有人操家伙过来了。但是!没有敢动手。再后来!追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无奈之下!孔子就让人在路边停下来,不再走了。也没有办法走了,有人拦在前面,你强行通过必然会发生正面冲突。
  颜回听说先生要弹琴,就去把琴拿下马车,在路边支了起来。
  孔子坐到琴前,调试了一下琴音。见琴音正常,就开始弹奏了起来。
  子路见孔子还真的弹奏了起来,他把手里的兵器往地面上一插,放开嗓子跟着琴音的节奏唱了起来。
  孔子见子路唱了起来,他一边弹奏曲子一边附和着唱。
  颜回坐在孔子身边,一副醉心地样子,听着两人弹唱。其他学生,都围坐在孔子周围,专心地听着,好像周围不存在危险一样。
  子贡去打听消息,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匡人得知是子贡后,才愿意搭理。不然!都不理你。子贡是卫国人,在卫国有一定地名气。
  “他是阳虎!”有人用手指着那边的孔子,仇恨地说道。
  “他不是阳虎!他是我的先生!孔子!鲁国的孔子!”子贡耐心地解释道。
  “他就是阳虎!他来我们匡地不是一回两回了!他杀了我们匡地许多人!我要杀了他!”
  “杀了他!”
  “杀了他!”
  “他是阳虎!就算他死了烧成灰,我们都是认识他的。”
  不询问还好些,子贡这一问反而引起了匡人的愤怒。匡人一个个喊着,要上前杀了“阳虎”,报仇雪恨。
  就在这时!匡地的主宰简子赶了过来。
  简子得到匡人的报告,说阳虎又来匡地了。他有些不敢相信,说要是阳虎了,他哪里会这样呢?他这么招摇还不杀人他是不是酒喝多了?难道他不知道?他忘记他在匡地所作的恶?
  简子听到那边传来弹琴吟唱的声音,眉头当场就皱了起来。此人长得是像阳虎,可阳虎并不会弹琴吟唱啊?
  “他是我的先生!鲁国的孔子!”子贡见状,赶紧上前解释道。“我们路过匡地,回鲁国奔丧的……”
  简子想了想,点头道:“他不是阳虎!他是鲁国的圣贤孔子!”
  在简子的劝说下,匡人才相信:此人并非阳虎,而是鲁国的圣贤孔子。
  孔子三曲未尽,匡人解甲。
  在子贡的引领下,简子来到近身,拜见孔子。
  子路见事情真的过去了,低头反思,觉得自己这暴躁的脾气确实要下狠决心改改了。要不是孔子阻止,以他的性格,是要杀人的。
  见果然是鲁国的孔子,简子先是道歉,再是敬佩,并热情地邀请孔子去作客。
  孔子也没有推辞,带领学生前往。趁着这个机会,开堂讲学,教化匡人。
  数日后,孔子一行才离开匡地,继续往宋国去。
  在匡地停留数日,又收了几个大学生。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在匡地开办学堂。不过!子贡答应了孔子,愿意出资在匡地办一所学堂,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
  孔子去卫过匡发生的事,不仅载入,也在当时传为传话。孔子圣贤之名,更加响亮。如果孔子当时不冷静,没有阻止子路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这件事,子路也学到了许多。他深深地体悟到了:冲动是魔鬼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事后想想,觉得十分地可怕。以他子路的能力,是可能砍杀一些匡人,突围出去的。可他能够冲出去,而其他同学呢?
  要知道!孔子的学生大多都如颜回一样地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他可以逞英雄杀出重围,同学们怎么办?
  方基石一直尾随在身后,见孔子冷静自如,他也不由地佩服!心想:这个书呆子,他用这种方法也能被动地化解矛盾。
  你不是说道家被动无为么?你这种做法,不也一样?显得很被动?
  他孔丘!一定能给自己的被动找到理由,而道家的被动就是被动!
  看书就搜“书旗吧”,!


第813章 季桓子的态度
  孔子一行离开卫国匡地,进入宋国境内,往东南行进,速度很慢。dt不时!从鲁国传来确切消息,季桓子是不欢迎孔子回去的。
  此时的鲁国,鲁定公卒,新君虽然定下来了,但还没有正式宣誓即位。所以!鲁国的局势并不稳定。在这个时候,季桓子自然是不希望孔子回去的。要知道!孔子回去后,这位道德大师、礼学大家只会指责这指责那,起到乱世的作用。
  既然这么一个多嘴的道德专家不在鲁国,又为何让他回来呢?是不是?
  孔子听到传闻,很是难过。
  要知道!经过这几年的流浪生活,他已经改变很多了。那个道德大师,已经不再多嘴了。他只想回去尽一个臣子的礼数,拜祭一下先主鲁定公。没有别的意思,更没有再回鲁国政坛的想法。
  当官!已经不再是他的追求。传道!才是他的新人生。
  经过这几年的流浪生活,他已经明白当年老子所说的话,以及老子的所为。晚年的老子,也放弃了官场,隐匿在民间,积极传道,不遗余力。
  现在的他!也想象老子那样,在大周天下去传道,传播自己的学说思想。从政,只能说是在管理社会,并不能长久地改变社会意识形态。
  要想改变社会意识形态,改变人类的命运,必须去传道,改变世人的思想观念。
  正如老子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人生观不改变,没有一个正确地人生观,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
  得知鲁国传来的确切消息,孔子在原地休息了三天,沐浴更衣,素食斋戒,算是对鲁公的祭祀。
  学生们见先生有些反常,一个个都不敢多嘴。连颜回,都不敢没事往先生身边跑。子贡因为还要做生意,有时并不陪伴在身边。算子贡在,他也一样不敢去打扰。
  平时大大咧咧的子路,见孔子一身素装,都不敢随便说话。不过!平时的他,还是把颜回等人拉到一边,安排一行人的学习和生活。
  自从孔子周游列国开始,孔子的大学变成了“流动大学”。要想学习大学内容,你要跟随在先生身边。先生会在闲暇时间,给学生课。而大多数时候,都是先入学的大学生带后来的新生。
  从绝望缓过神来的孔子,鲁国是回不去了,宋国的宋公去年拒绝了他,宋国是呆不下去了。只得决定:带着学生离开宋国去郑国。
  去年去过郑国,但并没有去拜见郑公,没有递交晋见的书。所以!这次他去郑国,准备递交晋见书,正式拜见。
  虽然!他有种预感:郑公可能也不会重用他或者是怎么怎么地。但是!他觉得有这个必要。不管郑公的态度如何,只要有这个机会,他可以给郑公和他的臣子们一堂课,传播自己的学说思想。
  孔子一行走走停停,不日到达郑国都城。
  自从回鲁国的愿望绝望后,孔子改变了态度,真正地办起了“流动大学”。每天早早地起床,带领学生念书。或者!教导学生弹唱或者是其他。吃过早饭,才收拾收拾走人。
  大多时候,都是借宿或者是露宿,很少住客栈的。这么多人,住客栈是很费钱的。好在这个乱世,到处都可以找到荒废的空房子。
  每天下午,孔子一行人都会早早地找个地方歇下来,免得错过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找到落脚的地方,孔子写了晋见书,请求晋见郑公。
  本来他想让子路去递交晋见书,可想想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去。
  颜回身材消瘦,又是一副老实人形象,一般人看见他都不会把他当回事。而子路的形象又过于霸道,也不适合搞外交。
  子贡是最适合的人选,可子贡去做生意了,还没有赶过来。而闵子骞跟随回宋国后回家探亲,也不在身边。两个合适的人选都不在,他只能亲自去了。
  其他人无论是长相还是才学,都是可以去的。可孔子觉得:这些学生的名气不响亮。
  名气不响亮也不行,要是郑宫守护问你是谁,你说你是谁人家不知道,也一样不理你的。
  孔子早期的学生大多出名了,在大周天下是很有名气的。所以!他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
  “你们不要惹事!我去去来。仲由!照顾好他们!……”孔子交待一番后,雇了一辆马车,往郑宫去了。
  到了郑宫,他把写好的书递交给守宫的护卫,让其禀报。很快!护卫出来了,把书往孔子的怀里一扔,说道:“主不见!你走吧!”
  “你禀报了没有?”孔子怀疑地问道。
  “你这是什么话?”护卫一听,火气顿时大了起来,还一边气愤地拔出佩剑。
  孔子见护卫发火了,才发现自己的话说错了。不!是多余了。不管是郑公不见还是护卫没有禀报,或者是护卫进去禀报被人阻挡了,反正一条:晋见之路断了。
  孔子忍耐着,给护卫行了一个礼,然后转身出来。因为心里有气,所以没有再雇马车,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胡思乱想。回到原来的地方,才发现:原来居住的地方,一处废弃的房子已经化为灰烬,他的学生都不见了。
  孔子查看了一下,并没有发现打斗的痕迹,才放心下来。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子路等人搬了地方。
  无奈之下,孔子只得在原地等着。结果这一等等到天黑,也没有见子路回来找他。见天马要黑了,他才往郑国都城的东门走去。
  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是在东门外。他们一行人是从宋国过来的,所以走的是东门。他想:不管子路他们搬到哪里去了,一定会回来找他的。很可能!是他们也进了城。因为!他是进城去晋见郑公的。
  结果这一等等到天黑,楞是没有等到子路等人。
  见天黑了,他害怕晚住不到客栈。再则!肚子又饿了。暂时离开了一会儿,去买吃的,顺便看看附近有没有客栈。
  也在他离开的时候,子路等人找了过来,双方正好错过。


第814章 累累若丧家之狗
  孔子买来烙饼和瓜果,又等在东‘门’里面,等着子路等人来接他。他并不知道,子路已经来过了,没有看见他后又走了。
  这样!孔子傻傻地等到后半夜,都没有等到子路等人。无奈之下,只得近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还好!在子贡、子路、闵子骞等人的“调教”下,如今的孔子身也带钱财了。要是在以前,他的身是不带钱财的,一切都由学生帮他管理。
  当然!这是指孔子从宋国迎娶亓官氏回去后,到这之前这一段时间是这样的。在以前!孔子还是孔丘的时候,还是个吹喇叭的儒生的时候,他的身是带钱财的。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
  变得教条、思维模式僵化,是从真正当教书先生开始的。真正定型时期,是从东周洛邑见了老子回来后,才彻底定型的。
  孔子从东周洛邑见老子回来后,正式、安心当起了教书先生。从那个时候起,他的思维模式定型了,僵化了。也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钻牛角尖了。
  更确切地说:从那个时候起,他活在自己营造的小世界里,脱离了现实生活。
  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宅男宅‘女’,虽然也活在这个世界,可他们活在一个“假世界”里。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与现实生活脱节。
  子路等人天黑的时候过来没有找到孔子,顺着这条道走到郑宫‘门’口,还是没有看见孔子的影子,以为他们的先生孔子还在郑宫内。他们守在郑宫的外面,等着先生出来。结果!一直等到半夜,都没有等到。又等了好长时间,才回到城内的客栈。
  “要知道先生住在宫内了,我们何苦等呢!唉!先生在里面吃着宫廷宴,我们却在外面饿着肚子。”
  “是!是!先生亲自去递‘交’书,还不被郑公叫进去了。”
  “是啊!郑公不同于其他君王!郑国的子产你们听说过没有?听说郑公是子产亲手调教出来的。那个德‘性’,刚刚地!”
  “是啊!郑国要是没有子产,早被晋国给吃了。”
  “是!是!”
  学生们都以为先生被郑公请去吃宫廷宴,都羡慕着,自豪着。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孔子!还没有去找客栈,还虔诚地等在东‘门’城内‘门’口。
  第二天,子路等人没有再去东‘门’那边以前落脚的地方找了,直接来到郑宫‘门’口,高兴地等待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