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傲唐(唐远)-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速度,还要担心马儿因此受伤,而这方面吐蕃人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单单这一点,就足够对吐蕃人构成压倒性的优势了。
手下的将领又不是泛泛之辈,这些在历史上很有名声的人,杨曦不相信他们会表现的很无能。
我军有这么多的优势,怎么可以不取胜的呢?
第七十章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
在兰州休整五天后,王思礼和仆固怀恩及陈回光、郝廷玉所领的人马先行开拔。
王思礼、陈回光、郝廷玉的人马直接沿黄河河谷行进,通过黄河河谷进入青海东南方向后,陈回光、郝廷玉部直接往大非川背后直插,王思礼部准备攻击大非川东北面的赤海,这两路人马后续的安排就是在总攻大非川的尚结息部时候,作为两侧的支应人马的,陈回光、郝廷玉和还有截断吐蕃人退路的目的。因为他们要走的路最远,特别是陈回光和郝廷玉部,因此他们必须要先一步动身,以免和其他几支人马错过太多时间。
走这一条线进入青海腹地,路程上相对来说短一些,但路况不好,要翻过一些高山,渡过黄河和湟河,海拔起伏很大,行进途中将会非常艰苦,遭遇大风雪也有可能。
所幸现在这一带的河流还处于冰封状态,给我大军的行进带来稍稍一点方便。
仆固怀恩的人马则是直接翻过拉及山,准备攻取牛心堆后,再取曼头山。这个策略是贞观九年时候李靖攻打吐谷浑不曾采用的办法,杨晞在此次出征前研究这次战役时候大胆地设想,要是通过拉及山进攻牛心堆、曼头山,说不定会比通过库山绕行进攻省不少事,只要大军在翻越海拔三千多米的拉及山时候能克服地势及天气的影响,那这次奔袭战必定能取得巨大成功的。杨晞敢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他在下决定之前,派出精锐的特别行动分队打探过拉及山一带的情况。
特行别动分队在平叛战役后经过了扩编,新招募了不少成员,整体战力进一步提升,这次出征。杨晞也将所有人马都拉了出来,配合大军作战。此次打探情况,特别行动队成员安全返回,他们报告的情况让杨晞坚定了翻越拉及山,快速攻打牛心堆,再取曼头山的策略。
杨晞相信,有仆固怀恩这员虎将领军,再有已经摸清拉及山一带情况的特别行动分队成员带领,肯定能越过拉及山,出其不意对吐蕃人展开攻击的。
庞忠和李抱玉的三万五千人攻打库山。杨晞相信也是可以很快就攻下的。
库山虽然易守难攻,但镇守库山的吐蕃人才八千,兵力上完全不能和我攻打库山的人马相比,只要庞忠和李抱玉的攻击速度快,有特别行动分队一部人马相助的他们,肯定能很快就将库山攻取的。
如果这样还不能将库山攻下,那庞忠和李抱玉也可以投青海湖自尽了。
库山攻取了,整个赤岭就可以全部占领,进入青海的大门也就完全敞开了。
杨晞自己所领的剩余八万余人马将沿湟水前行。准备在庞忠和李抱玉部攻取库山和赤岭后,经库山、赤岭、曼头山直趋大非川,走的路线和当年李靖率军征战吐谷浑的战役差不多,这一条路相对来说路程稍远。但平坦了很多。赤岭以东山势起伏较大,但在过赤岭后就是湖岸广阔的平原,那是骑兵的天下了。要是骑兵发挥出色,一天奔驰百多里也不在话下。杨晞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速度,我方行进的速度出乎吐蕃人的想象,才有可能出其不意地对其展开攻击。并取得胜利。
特别行动分队成员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名了,除了配属各部行动的五百人外,杨晞将另外近六百人全部散步到库山和赤岭以西,目的就是刺探吐蕃人情报,刺杀吐蕃将领,拦截、袭杀吐蕃人的斥候。
这些精锐的特种兵是杨晞对胜利抱有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人的作用,有时候塞过千军万马。
在王思礼、仆固怀恩、陈回光、郝廷玉等几位将领率军出发后的两天,庞忠和李抱玉部也出发了。与庞忠、李抱玉部相差一天时间,杨晞率剩余人马也从兰州出发了。
几路人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名将士身上都自带三十天左右的干粮,还有必须的武器装备,这是快速突进必须要采取的措施。要是准备快速攻击的大军带着大量辎重粮草,速度是肯定提不起来的,快速根本不可能做到。辎重粮草当然会跟进,那是负责后勤的人马需要做的事,只是他们的速度是远不能跟上准备奔袭战斗的将士的。
要是战事在三十天后还不能结束,那将士们只能自筹粮食了。不过只要攻击得手,不愁得不到粮食,吐蕃人会大量提供的,他们囤积的牛羊数量足够多,天天吃肉虽然会吃厌,但至少不会饿死。
而且到那个时候,运送粮食辎重的车队差不多进入青海腹地了,只要再坚持一下,粮食问题根本不需要担心。鄯州和兰州的两位太守和他们属下的官员全力负责运送粮草辎重之事,数万民工及一部军士将负起这重要的责,只要战事进展顺利,沿途的吐蕃人能消灭,后勤补给不是问题。
库山、牛心堆、曼头山攻击得手后,这些地方马上就可以成为我方的中转站,战线会稳固下来。
…………………………
时间已经是三月初,快到清明时节了。
这个时候,南方早已经春暖花开,长安也肯定春意盎然,但青海一带还是非常寒冷的隆冬时节,黄河和湟水依然冰封,战马可以轻松在河面上回来跑。海拔高一点的山上都是皑皑的白雪,北风吹来扑面的寒。这个时节是没有牧民出来放牧的,转场过冬的牧民也没出现,离可以放牧的时候还很长。吐蕃人可能没料到大唐军队会不及休整就进攻,也没派多少斥候打探情况。不过即使他们派出斥候,也大部分被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别行动队成员消灭了。吐蕃人对我大唐军队的动向几乎一无所知,这种情报上的优势很快就在实战中得到了,杨晞在抵达鄯州时候,接到了庞忠传来的消息,他部轻取库山。
库山之敌根本没料到唐军会这么快速度就展开攻击,没做出任何的防务,配属庞忠部行动的特别行动分队趁夜潜入吐蕃大营,刺杀了吐蕃的一名领军垈本后,放火焚烧其大营。特别行动队的突袭是发生在天将黎明时,天色最黑暗的时候,率军悄悄潜行至附近的庞忠和李抱玉马上就率军进攻,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占了库山,全歼了库山的守军,打了个开门红。
消息传来,杨晞忍不住咧开大嘴笑了,笑的非常灿烂。开局不错,以一场一面倒的胜利拉开了青海之战的序幕,未来是充满期待的。杨晞也马上将初战胜利的消息传回长安,并为庞忠和李抱玉请赏。
…………
赤岭东北侧的库山豁口处一山坡上,杨晞和高适骑着马并排站定,看着绵延向前、快速行进的大军在那里感慨。
“高将军,过了赤岭后,前面地势就平坦了,进入青海的大门已经打开,相信过两天牛心堆和曼头山也会有好消息传来!”杨晞指着远处几座都是皑皑白雪的雪山,很有感慨地说道:“当年李卫公灭吐谷浑就从这里率军进入青海,最终通过苦战终灭了吐谷浑,期望我们这次也能和当年一样,能倾全力消灭青海的吐蕃人,还我大唐西疆安宁!”
“元帅,库山险地如此轻松攻占,接下来的战役末将觉得会很好打,”拉着缰绳的高适再没有任何的担心,笑呵呵地说道:“元帅,末将对你可是越来越敬佩了,你用兵如神,完全可以和当年的李卫公相比啊!末将觉得你们用兵之道是一样的,都是用求快速,让敌人来不及做出防备。”
高适的感慨是真实的,他真的觉得杨晞和李靖用兵之道非常相似,喜欢出奇兵,喜欢快速突击。不过他哪里知道,来自后世的杨晞,最推崇的就是闪电战,以速度取胜,以奇兵打败敌人,他这理念是从二战时代的疯子希特勒那里学来的。
“我如何敢与李卫公相比,高将军你别吓我!”杨晞不满地瞪了高适一眼,这家伙竟然将他拉到与一代军神李靖那样的高度,会吓死他的。李靖是神的存在,至少在杨晞心里是这样想的,他根本没想到去超越,至少在冷兵器时代,他没可能超过李靖。
杨晞阻止了想继续拍马屁的高适,指着前方说道:“高将军,接下来我们要加快速度行进了,我们也要暂时分开,希望你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能率军再斩获军功!”
“末将一定不会让元帅失望的!”高适大声应令。他豪情满怀,恨不得马上飞到大非川去,与吐蕃人狠狠打上一仗,证明给杨晞看看他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高适的期望是不可能马上实现的。
库山位于赤岭和日月山之间,是从鄯州方向进入青海的门户,离大非川还有数百里之遥,前面还有多路人马在“抢劫”军功呢,肯定直到大非川,才有他表现的机会,前面的机会都落在其他人之手。
大非川是青海南山大非岭以西,鄂拉山东麓的一片平原、山谷交错的地带,相比较东西两侧的青海南山及鄂拉山,这一带可以用“平坦”来形容,海拔地势虽然不低,但相对起伏并不大,是青海沿岸最适合放牧居住的地方之一,也是进入乌海及至吐蕃腹地的门户,唐藩大道由此延伸,当年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吐蕃都是从这里走的。
没有人会知道,一场两方数十万人马的大战不久后将在这里展开……(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快速奔袭
(感谢zhaoliuhe、青岛玩家书友的月票!)
===========
杨晞的布署收到了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效果,也就在库山被攻取,十几万大军通过库山、赤岭蜂拥而入青海腹地的时候,杨晞收到了仆固怀恩、王思礼部传来的消息,他们轻取了牛心堆和曼头山。
至此从鄯州方向通往青海腹地的门户大开,几个所谓的要塞全部被我大军攻占。
贞观九年,李靖在率军攻打吐谷浑的时候,在牛心堆和曼头山同样展开了激战,曼头山是轻松攻取,但在牛心堆却是打了场硬仗。不过这次攻打牛心堆的人马是从拉及山翻越的,仆固怀恩部虽然遭遇了不少困难,在翻越拉及山的时候折扣了一些军士,但大部人马还是成功地翻越了拉及山,抄了牛心堆吐蕃军队的后路,以一场奇袭战,尽歼了牛心堆的一万五千吐蕃人。
曼头山的吐蕃人也是被王思礼轻松消灭,没有防备大唐军队会在这种天气情况下发动大规模攻击的吐蕃人,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备,与牛心堆的战事一样,是一面倒的。、
战事的轻松程度是任何一个将领都没有想到过的,连杨晞都是如此,差不多就是一群手拿战刀的军士对付一群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差不多,吐蕃人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就被消灭了,许多人是直接在睡梦中升入天堂的,他们连死亡的恐惧和痛苦都没尝到过。
杨晞果断的抉择收到了奇效,原本对他不是很敬服的将领如仆固怀恩、浑释之、李抱玉、郝廷玉、陈回光等都改变了想法。他们当然不会认为这是运气,如果杨晞在此之前没有指挥过战役,那他们可能这样认为,是瞎猫碰着死老鼠,但杨晞在平定安禄山的叛乱时候已经取得了多场辉煌的胜利。一入青海,以自己的布局收获了巨大的胜利,这只能说明杨晞的指挥策略是非常出色的。
此战吐蕃人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在我大唐军队的奇兵突袭下,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这让许多唐军将领心生出轻视之意来,他们觉得现在的吐蕃人战力不过尔尔,完全不是大唐军队的对手。这种骄傲心理也弥漫在依然跟随在杨晞身边那些将领如浑释之、浑缄父子,刘光庭、高辅成等将心里。但杨晞也告诫他们,此战我大唐军队虽然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万不能有任何的大意,不然很可能遭遇不必要的损失。他也传令其他各部人马。令他们小心行事,时刻注意吐蕃人的动向。
不过杨晞自己也有点骄傲起来,他知道自己的冒险布署收到了奇效,只要大非川的吐蕃人没收到库山、曼头山、牛心堆等方向溃败的消息。他们依然不会做出严密的防卫,我大军突袭大非川的吐蕃人,还是有可能收到奇效的。
而要做到这些,各部速度必须要快,一定要赛过吐蕃溃兵逃跑的速度。不让溃败的吐蕃残部有机会向大非川的吐蕃人报告我大唐军队已经大举进攻的消息,让尚结息来不及做准备。
只要我军的速度够快,特别行动队的将士们能清除前方的吐蕃斥候,那奇迹会继续发生的。
唐朝时候虽然没有装甲车,但杨晞能用铁骑发动闪电战。
这次人西海道大军可是配备了近三十万匹战马。有足够的战马供将士们换乘,以达到最快的程度,即使有损失,也可以在攻灭吐蕃人马时候得到补充。
……………………………
浑缄这个被杨晞特别相看的年轻将领,正率元帅帐下前锋人马,快速奔驰在青海南山东麓。已经过了正午时分,天气晴朗,暖洋洋的太阳照下来,让将士们都觉得有点暖意,这正是一天中最适合行进的时候,浑缄命令将士们,以最快速度行军,
杨晞传来命令,要他部以最快速度行进,争取在天黑前再行八十里,抵达距吐蕃人大营三十里地再休整。今天后半夜就要对大非川的吐蕃人展开大规模的攻击,能不能在天黑前抵达吐蕃人大营近,是今日奇袭战能不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夜间时候对敌人展开攻击,这是杨晞最喜欢采取的策略,也得到大部将领的支持。天亮前人的困意最浓,最想睡觉。这肯定也是吐蕃人防备最松懈的时候,我大军趁夜前行对手很难发现,趁吐蕃人还在熟睡时候发动突然的攻击,一定能够重创吐蕃大军的。
杨晞信奉的一条就是,尽量避免与对手打硬仗,能出奇招干吗还要与对方硬碰硬打呢?一把火能将吐蕃人烧的哭爹喊娘,他为何要让将士们与吐蕃人正面拼杀?
杨晞的决定浑缄自然是举双手赞成,浑缄比杨晞大不了几岁,正是最喜欢冒险的年纪,这次出征,仆固怀恩、王思礼、庞忠等将领已经斩获了大功,他这个元帅阵前先锋还没有任何的收获,他卯足了劲,准备以一次巨大的胜利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此表示没有辜负杨晞的信任。
“再传本将命令,全军加快速度行进,必须在天黑前抵达目标地,不然军法从事!”浑缄恶狠狠的话让身边的亲卫们都不寒而栗。
………………………
杨晞所领的本部人马距浑缄的前锋军已经有近百里的距离。
离大非川还远,还有两百余里的路程,敌情随时会变化,杨晞虽然已经下达了在今天后半夜对吐蕃大本营展开攻击的命令,但具体如何攻打,还要根据斥候传回来的情报分析后再制定。
随机应变是必须要做的,但基本的战法不会变,那就是以浑缄所部五千人马作为尖刀对吐蕃大营发动突然的袭击,后续人马再趁乱一窝蜂地杀进去,击溃或者尽歼大非川的十二万吐蕃人。
大非川有十二万吐蕃人驻守,这是特别行动分队在开战前打探到的情况,基本不会有很大的变动。
此战杨晞想再次创造古代兵器时代战争的奇迹,奔袭两百里,对敌发动袭击。
天气晴朗,还是月圆之夜,前方地势起伏不大,只要方向不错,可以放马狂奔,大军又有足够的换乘坐骑,这是杨晞敢做出如此决定的原因。
一天一夜急行两百里,这在大多数将领眼里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晞却如此下决定了。所有接到命令的将领们也不敢有任何的迟疑,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下去。
从午后行进的速度上分析,只要不遇到特殊情况,一天一夜急行两百里,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并且还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休整,再对敌发动攻击。
从斥候传回来的情报上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吐蕃人发现我大军的行踪,这让杨晞非常的满意和惊喜,看来我军行动的迅捷是吐蕃人没料到的,此是天大的好事。特别行动队的作用在战争中的作用再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没有这批勇敢的大唐军士,杨晞觉得他指挥的这次战役战果会大打折扣。
至少奇袭的效果会差上很多。
行进途中遇到的困难肯定不少,大多是因为天寒及高海拔所引起的,还有是方向的差误。有一些军士因为身体的原因倒下了,长眠在高原上。
青海沿岸还是冰天雪地,即使不是高山上也可以见到白雪,将士们身上虽然穿了厚厚的冬衣,但快速行进时候,寒风吹来还是非常冷的。幸好在战前时候,所有军需物资准备的都很充分,将士们每个人都有护膝和手套,这也是杨晞的发明。进入高原后,这两样简单东西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不过随着海拔的增高,受冻及抵挡不住高原反应倒下的将士还有增多,非战斗减员已有好千人了。
从兰州一路行来,海拔高度是慢慢升高,青海附近已经有三千多米了,这是杨晞所掌握的资料,主要来自后世的记忆,他清楚一般人在这种海拔环境下面行动肯定没有平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