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毒清(皇朝)-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多找不到下家的富户,都打算不要土地房产,直接带着细软跑路,但杨猛的防疫营却与各地的民壮一起,将整个云南府给封锁了。
锁境!这个可不是什么好征兆,这下云南府的地主们可坐不住了,有了一个打头的,其他的纷纷响应,昆明的防疫营,也快成了集市,到处都是来打通关节,希望离开云南的各地富户。
防疫需要大量的银子,再动手购置田产,杨猛也扛不住啊!防疫和购置田产,凭宜良田庄的实力,只能做一项。
问了一下丁保钧,这位原本杨家的大管家,却一脸轻松,三爷这人非要自己硬顶着,这事儿给老爷子一说,只要武庄出点血,事情很好办的。
可杨猛不同意啊!杨家有自己的买卖,这些都是需要本钱的,一旦自己从老爷子那里,抽了大量的银子,影响到杨家的本行就不好了。
田产、防疫,都是自己要弄得,决不能把压力带给整个杨家,万一自己这里败了,杨家还是个归宿,杨家若是败了,自己连个归宿也没了。
周士清的家财、宜良典史的家财、第一次出货的收入,这段时间也用了三分之一了,防疫是个大头,购置整个云南府的田产,更是个无底洞。
就在杨猛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丁保钧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赊欠,银子拿来买田产,防疫的物资先欠着,给商户们许下厚利,凭借收购来的田产做抵押,周转一下,各地的商户应该会给杨家这个面子的。
这就是杨猛赊欠的原因,这段时间,杨猛在整个云南府,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无数的田庄,等鼠疫平息,这些土地升值了,里面的赚头,也足以支付防疫的费用了。
田产杨猛是不会卖的,只希望大哥那里一切顺利,如果三百万鹰洋到手,自己这里的窘境也会迎刃而解。
贺长龄想知道防疫的法子,杨猛也不吝啬,直接让刘一贴去了总督府,这位总督大人,询问防疫方法,杨猛也知道他的目的,无非是表功而已,他贺长龄有功,杨家就有功。
如果这老不死的敢吃独食,杨猛也有对付他的办法。
在刘一贴的帮助下,一份很专业的折子,又被贺长龄递了上去,这位贺老大人还算忠厚,没有吃独食的打算,而且两份折子里,对于杨家他也不吝赞美之词。
吃独食,只怕军机处的那些老鬼看不过眼,给自己下绊子,那些个老东西可是真正的奸鬼,勾连党羽、打压异己是他们最为拿手的本事。
贺长龄的办法也简单,那就是让杨家的作用变得不可替代,云南防疫是件大事,没了杨家,凭云南官府还真做不了这个。
在折子里,他把杨家的作用,提到了很高的位置,杨家在云南的瘟疫就挡得住,杨家不在,云南就会爆发大疫。
事情他说明白了,如果自己的承诺没有兑现,云南发了大疫,军机处的那帮老鬼,也逃不了,两份折子一先一后,直接把自己的罪责,减到了最为低微的程度。
贺长龄的折子发到京师,的确被军机处的老头子们给压住了,开什么玩笑,你贺长龄在云南卖官,就知道上折子,不知道递好处啊?
一个三品的参将,军机处的官老爷可以准了,这绿营的玩意就是烂大街的东西,不说花钱买,就是白送有些人也不愿意要,这样的虚帽子许出去再多,也没问题。
可云南盐运使一职,是个肥的冒油的帽子,你贺长龄收了人家多少好处,把一个无名无姓的王八蛋,往正三品实职肥缺的位子上顶?你拿了银子想顶他上位,也该有些眼色,光有折子没有孝敬,算个什么玩意?
军机处的大老爷们,胡子一抚眼皮子一耷拉,贺长龄的折子,就被丢到了犄角旮旯。可这第二份折子一来,这些老爷子可就坐蜡了。
贺长龄这狗东西,打的好算盘,第一份折子看着平平无奇,可配上第二份折子,就是个要命的陷阱,到时候云南发了大疫,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全得跟着吃瓜落。
好在云南路途遥远,弄个说法糊弄一下,也说的过去,当天贺长龄的两份折子,就被递了上去。
六十多岁的道光皇帝,最近几年活的也很窝囊,自庚子年起,好像就没什么好事儿,庚子一败洋人就骑到了大清脖子上。
庚子年的《穿鼻草约》,辛丑年的《广州条约》,壬寅年的《江宁条约》、癸卯年的《五口通商章程》,甲辰年的《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今年又来了比利时,这煌煌大清,就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望着今天的折子,头一份就是云贵总督贺长龄上的,云南是个是非窝子,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康乾盛世的时候,云南是个好地方,一年单单抵京的精铜就有一两千万斤,各项产业欣欣向荣。
可到了自己父子手中呢?先帝嘉庆爷,见证了云南的败落,先是铜课不济,后是连绵不断的民乱,大好的云南,现在也成了无底洞,军资俸禄都拿不出来,还要让朝廷和周边各省的支援。
贺长龄上了折子,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本来就不好的心情,这么一闹,道光陛下的老脸,也阴沉的快挤出水来了。
国事为重,臣子们上了折子,做皇帝的不能不管,拿起贺长龄的第一份折子,他细细的读了起来。
“有些意思……”
云南出了杨家父子,他们做的事不错可堪嘉奖,但贺长龄许下的官职,就有些昏庸了。这样的义民,许个虚职就行,让一个商人掌管云南的盐业,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正要批复斥责一下贺长龄,这位云贵总督的第二份折子,又落入了眼帘。道光陛下放下已经提起的朱笔,拿起了第二份折子,紧皱的眉头慢慢的伸展开来,心情也越来越好。
“好!毁家纾难、仁孝杨家!”
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一声大喝,可吓坏了周围的太监、宫女,这又是出什么事了,当得皇上这么大喊大叫的。
望着周围目瞪口呆,一脸谨慎的奴才们,道光陛下心情大好,‘哈哈’的开怀大笑。
如果……如果大清的子民都如杨家父子一样,那夷人算什么?肆虐云南近百年的瘟疫来了,人家父子家也不要了、命也不要了,毁家纾难父子合力生生挡住了瘟疫,而且收效极为明显,这个贺长龄,说的不明不白,差点埋没了人才。
看看人家杨士勤,自己是个商人,自家富了依然不忘行善积德、保境安民,再看看东南沿海的那些臣子们,打仗打不赢,谈判也不行,张口哭穷倒是一个顶俩,兴盛的大清就是在这帮子无能之人手中败落了。
这事儿得大办,激励一下举国上下昏昏然的官员们,看看人家一个平头老百姓是怎么做事的,树立一个典范,让全大清四万万百姓,就照着杨家的样子做事。
“让军机处的臣工们,过来议事。”
该怎么嘉奖赏赐,也是有学问的,道光皇帝可不是一腔热血的小毛孩子,亲政二十多年也算是勤勉,贺长龄的法子,只是针对杨家的,朝廷要把这事儿办的风风光光,让整个大清的百姓都看到,对大清仁孝忠诚是不会吃亏的。
军机处的老爷子们,擦干了头上的冷汗,亏得皇上只顾着高兴了,没有提奏折的事情,不然这趟就被贺长龄那狗东西坑了。
君臣一起商议了一下,官职就按贺长龄所说的办,但是特别给了杨士勤一个世袭一等男的爵位,要不封赏下去,儿子和老子的官阶一样,虽说那绿营的参将,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好说不好听啊!
封官容易可赏赐就难了,杨家防疫那可是花了大价钱的,几百万两的银子,朝廷可不能填这个窟窿,但不赏赐,朝廷的脸面也就没了。
揣着肚子里的火气,诸位军机处的老爷子,也拿出了翻天的手段,痛陈厉害,把云南的铜课交给了杨家。
你杨士勤不是有钱吗?你不是经营得法吗?你不是和贺长龄合伙坑我们吗?正好云南的铜课凋敝,把整个云南的铜课交给你杨家,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恩遇啊!
俗话说的好,盐铁不分家,再加上个铜课,这杨士勤也当得,做好了大家脸上有光,做不好再拿你杨家开刀。
这个主意倒是合了皇上的心意,杨士勤总归是个商人,给他个督抚的官职,不是不行就怕他担不起来,先拿云南的盐课、铜课,练练手也好,如果这杨士勤真是人才,到时候再提拔他,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至于表功牌坊,这些当然缺不了,还得昭告天下,云南杨家忠诚为国、毁家纾难,朝廷也是大气,把云南的铜课交给杨家管理,让天下人也看看大清的心胸。
道光陛下,本想着招来杨士勤当面表彰的,但云南的有瘟疫,这个想法被一众老臣给否了。
见不着杨士勤的面,道光陛下也不吝啬,赏了许多宫里的小物件,还亲自提笔写下了‘毁家纾难、仁孝杨家’八个大字,并让造办处,依着这个做了匾额,让杨家风光一下。
第七十一章福祸相依
京城的军机们在算计杨家,而杨猛却在云南忙的焦头烂额,将近三个月了,鼠疫一点退却的意思也没有,各州县依旧每天死人,虽说比以前少了太多,但鼠疫一天不退,防疫的手段就一天也不能停。
好在现在只是维持卫生习惯,比之以前的花费少了太多,可就是这样,杨家依旧在云南府欠了七十多万的外债,杨猛在宜良的收获,用于购置田产也花了个干净,现在整个云南府,起码三成的私窑,两成的良田,一成多的山林,都归到了杨家名下。
大哥杨勇的马帮,回来过两次,送回来九十多万鹰洋、三十多万本洋、十多万两的银子,这些杨猛都压在了武庄,不再收购土地了。
大哥那边说了,现在云烟的市场有限,一两个月之内,不会有大宗的钱货返回了,这些收入杨猛必须要为防疫留下,万一疫情有个反复,继续大笔的赊欠恐怕就不行了。
贺长龄那里本打算做完了防疫,就让杨士勤去滇西的,可是瘟疫虽说被挡住,但隐伏的疫情更为让人担忧,杨士勤说了,只要还有死人,这防疫就不能停,一旦停了,三四个月的努力,几百万的花费,就全打了水漂。
杨士勤的这个说法,贺长龄也问了许多郎中,事实如此,无奈的总督大人,只能严令杨士勤加强防疫,万万不能让疫情复起。
滇西那里却出了大麻烦,回回张世贤率领近千精锐人手,开始了报复,这位嘴上说的是找之前的仇人,可一路上也没少干烧杀抢掠的事。
距保山六十里的丙麻驻守着一队清军,这位胆大包天的张世贤,直接攻下了丙麻,杀伤了不少清兵,俘虏了百余人,还把丙麻的守备和都司一并掳了。
回汉相争是百姓械斗,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可袭击兵营,杀伤绿营清兵就是造反了。张世贤的目标是保山县城,这下当地的官绅也傻了眼。
贺长龄听了之后,大怒!保山的这群废物,杨家花了七万银子用于说和,他们倒好,屁事没干成,反而激起了民乱。
如果只是回汉械斗,贺长龄不会太过上心,可杀伤了绿营清兵,这个就是造反了,朝廷对于造反的态度可是极为坚决,一旦出现造反的苗头,必须坚决镇压!
现在派杨士勤去滇西也没用了,无奈的贺长龄亲自带队,带着尚算精锐的几千绿营清兵,直奔保山而去。
保山危机,无论怎样万万不能让乱民破城,一旦被攻破城池,那就是贺长龄官路上无法抹去的污点。保山当地的练勇已经进入县城,现在护城最为重要,贺长龄严令他们不得出战。
只要他们保住了保山县城就是大功一件,贺长龄到了保山,亲率几千绿营兵,连打带吓弄散了张世贤的队伍,保山县城算是保住了,贺长龄正要坐镇处置滇西的民乱,朝廷的天使又到了。
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路的颠簸差点把贺老大人颠散了架子,朝廷天使的架子很大,因为云南府的瘟疫,这些人就停在了盐津,让贺长龄带着正主杨氏父子,去盐津领赏。
为了保护朝廷的天使,贺长龄没有把绿营兵留在保山,而是让他们先行去盐津保护天使仪仗,做事前的准备。
找到杨家父子,将事情说了,杨猛一听去了礼仪不少,还得下跪,就打算借着防疫的名头躲过去,让老爷子去领赏。
但这个提议,被贺长龄严厉的拒绝了,在大清再大的事也大不过皇上,就是冒着瘟疫复发的风险,这次盐津之行,杨家父子也必须到场,不然就是欺君之罪,要诛九族的。
不去不行,杨猛也没了办法,现在朝廷势大,还不是对着干的时候,索性就把防疫的事情交给了丁保钧,借着机会杨猛想把老爷子空出来的云南府通判的缺,让丁保钧顶上去,当然买官的银子还是必须得花的。
朝廷的天使来了,也不能空手而去,据说皇上还赐了不少的东西,杨家作为子民,也该回上一份礼物。花了三天的时间,搜罗云南的特产,以及各种稀罕物件,老爷子杨士勤也是花了血本,十几万的银子,就这么砸了出去。
好嘛!为了两个三品官,杨猛那里撒了两三百万了,这临了还得再送上一份,这回来传旨嘉奖的是位公公,也是特地替紫禁城那位来看看杨家父子的。
太监倒是个稀罕物件,前世杨猛还没见过活的呢!这次也算是有眼福了。
依着迎接圣旨的架势,整个昆明的官员,密密麻麻几百人,随行的浩浩荡荡几千人,慢慢的往盐津古渡赶去。
到了地方一套套的礼仪做完,差点把杨猛累死,老爷子和贺长龄还好,穿得都是轻薄的官袍,而杨猛穿的却是绿营带着铜铆钉的战袍,这战袍虽说是临时赶制的,但一点也没偷工减料。
将近一指厚的战袍,就跟个皮袄似得,云南什么天气,得有个三十多度,在烈日下走完了这一套程序,杨猛觉得就跟煮了一遍没两样。
终于到了接旨的时候,那公鸭嗓的老太监,清了清嗓子,贺长龄便知机的打了眼色,这是之前商量好的,该跪着接旨了。
“操!亲爹都没跪过,第一个就跪了个没卵子的太监,丧气!”
杨猛嘟嘟囔囔的说了一句,却招来杨士勤的怒视,这个老三,胆子也也忒大了,都说太监耳朵灵,性子阴毒,别被传到上面,招来灾祸岂不是冤枉?
那老太监嘟嘟囔囔了半天,杨猛除了听明白了赏给自己和老爷子的官职,还有在昆明修一座牌楼,其他听得都是糊里糊涂,什么滋味也没听出来。
看电视的时候,那些大臣们一跪就完事儿,自己可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这一跪就是半个钟头,穿着皮袄顶着烈日,跪上半个钟头,绝对是酷刑。
这狗日的老太监,几千两银子算是喂了狗,你妈的银子都送了,还让人在太阳底下晒干儿,忒不是东西了。
终于挨了过去,杨猛的战袍上都开始滴水了,要不是体质好,换了一般人,就得被活活热死。
“奴才给贺总督问安!呦……这就是杨大人吧!您这面相真是绝了,赛神仙啊!路上听惯了杨家父子、杨家父子的,奴才还以为您是个童颜鹤发的长者呢?没想到却是个黑须黑发的活神仙,赶紧请个画师,把杨大人的容貌画下来,老奴得让皇上瞧瞧这位活人无数的活神仙。
这位就是杨参将吧!瞧瞧这体格子,皇宫里的巴图鲁都赶不上您。哎呦喂……这是哪个不开眼的给您弄的这身行头,这大热的天,穿战袍会热死人的,快!赶快带杨参将更衣。”
接了杨家的银子,这位已经把程序缩到最短了,不然还得大半天的时间,杨家的银子没有白花,不然哪有请画师画像的机会,一个个马屁拍下来,一看杨猛的样子,这位老太监差点没把眼珠子给瞪出来。
云南本就湿热,今天又是艳阳高照,这位杨参将倒好,弄了一身战袍捂在身上,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吗?
一众宣旨的太监,虚摸假样的把杨猛搀到阴凉的地方,手脚麻利的伺候杨猛卸掉了战袍,战袍本就沉重,加上被汗水浸透了,估摸着得有二三十斤,这位云南的杨参将,绝对是个人才啊!
这大热的天,穿着可以御寒的战袍,顶着烈日晃悠一个上午,搁一般人身上早给热死了,这位倒好,‘咚咚咚’半桶清水下去,就跟没事人一样。
这位的体格子也是惊人,只看那一身疙瘩肉,就知道这位是个打骨子里横的人物,这些个太监伺候惯了大人物,看人也是有一定眼力的。
“谢谢诸位了,这天可真热。”
从腰里取出了几根金条赏给了一路伺候的太监,这战袍他妈没白穿,起码享受了一会儿皇上才能享受的玩意。
那老太监也是个油滑之人,与贺长龄、杨士勤寒暄完了,特意来看了杨猛,看着这位一身横肉的云南杨参将,这老太监当然不吝赞美之词。
画完了杨士勤,杨猛也赤着上身被画了,贺长龄、杨士勤那里中规中矩没意思,这杨猛才是重点,这个弄回去,起码能搏皇上一笑。
这宣旨的老太监明步,杨家自然也大方,上上下下一路赏下来,又是万余两银子。
因为瘟疫,这群宣旨的太监也不想在云南多逗留,收了赏钱,带着杨家给回的礼物,当天就匆匆的离开了。
杨家得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