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管仲却建议依旧举行,所谓“三人为众”,现在来了四个国家,也算是众多了。如果您改期,那就是没有信用;等他们,他们要是不来,那就是有辱王命。第一次召集诸侯,如果您就没有信用,或者有辱王命,将来还怎么称霸?
其实管仲心里非常清楚,其他的诸侯是不会来了,如果来早来了,还等到这时候?都从朔日等到月底了!再等下去,也是不会来的。所以不如不再空等,直接举行仪式。至于今后如何,自然用实力说话。
齐桓公又纠结了,说那我们是进行会面呢还是会盟呢?
管仲说这人心不齐,不如就会面,等将来人心齐了再会盟不迟。
于是等到了三月朔日,整整迟了一个月,五国诸侯见面,相见已毕,齐桓公先发言,说现在我们得选出一个领导主持这事儿啊!诸侯议论纷纷,想推举齐国吧,宋国又是公爵爵位,要推举宋国吧,宋国国君还等着齐国定。
后来还是陈宣公发言一锤定音,说周天子都说了让我们听齐侯的,我们还犹豫什么?都听齐桓公的,准没错。
于是其他诸侯也顺水推舟,同意推举齐桓公为领导。
齐桓公再三推让,当然最后还是听从了其他诸侯的意见,登坛为主。本来就是奔着这个来的啊!
于是齐桓公为主,接下来依次是宋公、陈侯、蔡侯与邾子。排序决定以后,钟鼓齐鸣,先在天子座位前行礼,然后诸侯落座,共叙兄弟之情。
仲孙湫捧着竹简跪着念道,“某年月日,齐小白、宋御说、陈杵臼、蔡献舞、邾克,以天子命,会于北杏,共奖王室,济弱扶倾,有败约者,列国共征之。”
诸侯拱手受命。
这是齐桓公的第一次诸侯集会,虽然看着很可怜,只有五国诸侯,而且也没有如期举行,更没有什么丰功伟业,但是他对于齐桓公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齐桓公今后的事业奠定了发展方向与基础,同时让齐桓公明白,这条路绝对可行。
诸侯酬谢完毕,管仲上前道,“鲁、卫、郑、曹,故违王命,不可不讨。”
第十二章 谁是软柿子?
齐桓公张罗的第一次诸侯聚会,在没有灯光音效和惊人战况的展示之下召开,按说这次聚会按部就班的推举齐桓公为小组长,将宋侯御说纳入体制内,成为编制内诸侯,已经可以说取得了圆满成功。可是管仲在会议上居然提出了鲁、卫、郑、曹这几个国家,故意违抗王命,需要讨伐这一命题。
这就非常出乎人意料之外了。
原来衣裳之会还能加罪于别人?
紧接着齐桓公进一步提出来,我们齐国还是没那么多兵车,希望能够和各位诸侯一起进行此事。
这更奇怪了,没那么多兵车你提什么打仗?
不过齐桓公在这次聚会中表现出来的诚意和气度令这几位诸侯比较佩服,而且人家当面提出来了,要反驳也不好意思。所以陈、蔡、邾三位诸侯都表示赞同与配合。
唯独宋侯沉默不语。
这次衣裳之会,虽然说齐桓公是有自己的私心,但是毕竟主要是为了给宋桓公争取到周嫠王的认同,博得一个体制内的身份。这可是周嫠王、周天子的认同啊!
不过在齐桓公提出建议的时候,宋桓公居然保持沉默,那至少说明一点,他对此不以为然,而且很有自己的看法。
果然晚上宋桓公回到馆驿,便对戴叔皮说道,“齐桓公妄自尊大,越次主会。现在还想调兵遣将,掀起风波,看来将来我们国家肯定得疲于奔命了。”
原来沉默果然代表不同意见,只不过宋桓公这种不认同恐怕更多是出于嫉妒。齐桓公的确妄自尊大,正因为他妄自尊大,才能想着为你宋桓公出头,辛辛苦苦的修建祭台,装修使馆,派遣使者征求周嫠王的认可。他要是本本分分的不趟这趟浑水,那不是很好?还有越次主会,你齐桓公怎么能因为你出头帮忙了就主会呢?别人推荐你就当小组长啊?你就应该推辞,然后让我宋桓公当,那才是正确的。
这世间总有很多人,一切事情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但是这往往都是不可告人的想法,要真说出去,还真贻笑大方了。
戴叔皮也很认同宋桓公的看法,他认为这次聚会,大家心根本就不齐。如果齐桓公强要出头,假如胜利了,那齐国称霸,对我们宋国有什么好处?来参加会议的四国,只有我们宋国最大,如果我们不参加,其他三国肯定也就散了。再说咱们这次来,本来就是为了我们的王位,现在大事已定,还等着干嘛?不如干脆离开算了。
宋桓公觉得戴叔皮说的实在太有道理了,本来我们宋国和你们齐国也没多深的关系,你们自己要开会给我们办事,现在事情办完了,我们还等着吃烙饼吗?
这一夜星辰闪烁之时,宋桓公不避劳苦,居然不辞而别了。
第二天齐桓公睁开眼,睡眼惺忪的,就听见来人回报,宋桓公人去楼空,已经走了。
齐桓公大怒。
有这么没良心的人吗?我这么辛苦为你张罗,你一言不发倒走了?哎呀你个没良心的啊!
齐桓公一怒之下,准备命令仲孙湫,追击宋桓公。
旁边闪出管仲,进言道,“主公不必如此动怒。这件事情说来简单,可以请王师追击他,自然师出有名。现在有比这个更紧急的事情。”
齐桓公一听也不由得担心起来,急忙问管仲,是什么更紧急的事情?
管仲说道,“宋国远,鲁国近。如果我们不先拿下鲁国,宋国怎么能服气呢?”
齐桓公问道,那我们讨伐鲁国,有什么具体对策吗?
说起来上一次长勺之战,真的给齐桓公留下了阴影了。差点把一个贤良君主变成了小混混。
管仲对这次对鲁国的战争胸有成竹。按照管仲的想法,倒不必和鲁国发生正面冲突。
首先,从地缘上看,鲁国东北方有一个小国:遂。遂国小弱,整个国家才四个姓氏。如果我们齐国大军进发遂国,重兵之下,遂国必定朝夕可下。遂国被拿下,鲁国肯定会感到恐惧。
这时候我们可以派一个使者前往鲁国,就当面指责鲁国违抗王命,不参加聚会。什么词儿严重说什么,务必上纲上线,让鲁侯心惊。
最后,还需要您写一封书信。
齐桓公惊讶的问道,“仲父要寡人写信谴责鲁侯吗?”〖Zei8。Com电子书下载:。 〗
管仲笑着摇了摇头道,“当面指责就行了,您这封信写给齐侯的母亲。”
齐桓公明白了,这是写给自己的姑姑文姜的信。
管仲指点齐桓公,这封信就是要和文姜拉关系,让她给齐侯施加压力。鲁庄公的母亲当然希望他和姥姥家也就是齐国搞好关系,那还能不尽力?
到时候鲁庄公外部迫于压力,内有母亲威逼,不愁他不亲自请成。
等到鲁庄公前来求和,您就可以答应他。然后移兵宋国,这就是所谓破竹之势。
果然管仲的眼光、谋略非比寻常,一般人哪儿能想到综合运用地缘、政治、亲情各种资源获取胜利呢?用兵反而是最其次的了。
齐桓公这时候才觉得气定神闲,有了管仲,果然一切不必操心。
于是齐国大军兵临遂国。
倒霉的遂侯,先是听说有衣裳之会这么档子事儿,不知道怎么地齐国居然开始打我们遂国了呢?
没等遂侯想明白原因,齐国大军已经一鼓拿下遂国。
齐桓公趾高气扬,命令大军陈兵济水。
齐国大军兵临济水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鲁国,鲁庄公大吃一惊,这可如何是好?赶紧召开工作会议。
公子庆父第一个发言说道,“齐国两次兵临我国,都没占到什么便宜,这次请主公派我前去迎敌,保证万无一失。”
公子庆父话音未落,旁边闪出一人反对。鲁庄公仔细一看,原来是施伯。
在鲁庄公少数几次政治胜利中,施伯的建议至关重要。所以此刻鲁庄公请施伯发表自己的意见。
施伯正色进言道,“主公不如求和。”
什么,求和?
鲁国刚在长勺把齐兵杀的落花流水,这时候居然求和?就因为齐兵拿下了那个小的不得了的齐国?
顿时大殿之上一片喧哗混乱。
鲁庄公示意群臣安静,听施伯的详细看法。
根据施伯的分析,鲁国这次之所以不能和齐国打,有三个原因:首先,管夷吾是天下奇才,现在经过管夷吾的治理,齐国已经不再是当时的那个齐国了。可以说从量变发生了质变。和管夷吾对阵?恐怕鲁国还没有这样的人才。其次,这次北杏之地的聚会,齐桓公那是禀报了周嫠王,是政府正式召开的会议。人家请您您不去,还想和人家打仗?说出大天去也是我们没有道理。最后,齐桓公登上宝座虽然我们没有出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在乾时被齐桓公打了个稀里哗啦。但是毕竟我们最后听从了齐桓公的要求,杀了齐桓公的心腹大患公子纠,送还了管夷吾。而且您还为齐桓公主婚。您要是现在打齐国,您早干嘛去了?那不是把过去的功劳不要了,还为将来埋下了祸根吗?您以为那齐桓公是个软柿子,随便捏呢?
所以,我们只能求和。
假如我们求和,齐桓公肯定不战而退。这对于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
鲁庄公尚在沉吟,旁边曹刿也表示赞同。
这时候有报,齐桓公的国书到了。
这封信写得倒是很有感情,齐桓公先申明自己与鲁庄公情同兄弟,然后问鲁庄公,北杏之会,为什么您没有参加?
鲁庄公正在看信,旁边有宫人来报,文姜夫人有请。
文姜见了鲁庄公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
你这孩子脑子是怎么想的呢?齐国鲁国世为甥舅,假如齐国不高兴了,那你得去巴结他呀,怎么能故意惹他生气呢?
鲁庄公这会儿汗都下来了。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这几日风水不好,如何就是与我为难呢?
鲁庄公倒没二话,形势逼迫,老妈数落,这表哥小白果然不是个软柿子。
鲁庄公写信向齐桓公说明情况,先说明自己实在是有病,所以没去开会,实在是自己的不对。还是请您先退回,我们之后一定前往结盟。
齐桓公这次看信真是看得开心,全凭了管仲的计谋,一切如他所料,如我所愿。
齐国大军退兵至柯。
鲁庄公又开始寻觅能出使齐国的使臣,将军曹沫请求前往。鲁庄公倒是非常意外道,“曹将军三次败于齐军之手,这次主动要求出使齐国,不怕齐国耻笑你吗?”
曹沫回答道,“正是因为我感到羞耻,所以才自请前往齐国。”
鲁庄公更加奇怪了,于是问曹沫准备如何去做?
曹沫回答道,“君当其君,臣当其臣。”
鲁庄公感叹道,“寡人越境前往求和,实在是耻辱。寡人听从你的请求。”
等到了柯地,齐桓公已经预先驻土为坛等候在先了。鲁庄公先派使者谢罪请盟,齐桓公于是又定下会盟之期。
第十三章 “怕”就一个字
齐桓公在北杏之地的衣裳之会上闹了个灰头土脸,没人买账。一转脸,齐桓公用了管仲的计谋,对鲁庄公内外夹攻,居然让鲁庄公不战而降。要知道,先前的长勺之战,鲁庄公可是把齐桓公打了个落花流水,就用了管仲的计谋,鲁庄公居然就投降了!
齐桓公心里这个美啊……
咱们老百姓,今个要高兴,咱们老百姓,今个要高兴……
齐桓公命令,这次投降仪式,务必举行的隆重其事,彻底杀一杀鲁国的傲气。
于是齐军奉命陈兵于祭坛之下,青红黑白的旗帜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队,分别有一个将领掌管队伍,仲孙湫作为总队长。这祭坛一共七层,每层分别有一个玉树临风的帅锅手拿黄旗;坛上又立大黄旗一面,上面绣着“方伯”二字,当然此处不是说齐桓公想当所有人的大伯,占便宜,这里通假字是“方霸”的意思。对鲁国的这一仗还是很精彩的。大旗旁边有大鼓一架,王子成父执掌;坛中间有一架香案,香案上摆放朱盘玉盂,用于盛放牺牲歃血为盟的器具,由隰彭掌管;两旁反砧,设有金樽玉斝,由寺人竖貂执掌;祭坛西侧立有石柱两根,栓的是乌牛白马,准备充当祭祀牺牲之物,司庖易牙掌管。东郭牙为傧,立于台阶之下迎宾;管仲为相,气氛非常凝重。
任何人到此祭坛想必都会惊讶,齐桓公这是派出了各方面最豪华阵容,全面震慑对手。谁来给谁一个下马威。
服不服?
不服不行!
这还没算完,齐桓公传令,鲁庄公来了以后,只允许鲁国的一君一臣登上祭坛,其余人等全部立于祭坛以下。
齐桓公是准备群殴鲁庄公吗?
那倒不是。
人家鲁庄公此行是来求和的,没必要非动手。齐桓公如此命令,不过希望将自己的震慑力发挥到最强,让鲁国君臣丧胆而已。
就欺负你了,你能怎么样?
鲁庄公即将面临奇耻大辱。
齐桓公命令一下,鲁庄公也只能遵命行事。于是曹沫身穿盔甲,手提利剑,紧紧跟随鲁庄公。
这一段路走的颇不平静。
鲁国军队的目光在追随着自己的主公,屈辱的走向求和之路;而齐国大军就在祭坛跟前,祭坛四方是耀武扬威的齐国各位大将,正上面的,正是鲁庄公的表兄齐桓公。
有眼光能杀死人吗?
有。
鲁庄公此刻就这样觉得。齐国这方面的眼光包含歧视、轻蔑以及不怀好意,而身后无数鲁国将士的眼光,包含关切、痛心与被羞辱的难忍。
要问鲁庄公自己什么感觉?
“怕”就一个字!
鲁庄公知道自己身为一国之主,此行受辱已经是极致,或许自己的行为能够让自己不那么难堪。但是他万没有料到,齐桓公竟然将一个请成的仪式做到了极致。那些明晃晃的刀枪,凶狠狠的眼神,齐整整的壮士,真的让他怕了。
尽管他知道,此刻不能怕。
可是他依然哆嗦着,难堪的一步哆嗦向前方走去……
曹沫全副武装,紧随鲁庄公身后,面无表情。
好容易走完了这一段路,鲁庄公汗流浃背。齐桓公得意洋洋,上前问好,鲁庄公暗骂,好个屁!吓也吓死了!俩人虚情假意一番寒暄,只听得三声鼓响,俩人于是对着香案行礼。旁边走出隰彭,手捧玉盂,请二位歃血。
此时曹沫忽然左手拽着齐桓公的袖子,右手拿着剑,面有怒色,大家顿时惊呆了!
变故陡生,管仲快步向前,用身子挡住齐桓公,问曹沫,“曹大夫到底想干什么?”
曹沫的声音在颤抖,无数愤怒的火焰从这声音中涌出道,“鲁国接连被牵入战争,灭亡在即了!听说君侯衣裳之会提倡极弱扶困,难道就不为我们国家着想吗?”
这话说的其实有些偏颇,毕竟开始是鲁庄公帮助公子纠在先,疙瘩是从那时候结下来的。但是齐桓公也的确后面是想立威,才有了这次的战争。
现在当然不是说理的时候,曹沫如果肯在这时候讲理,不会拔剑相向了。
管仲还是很聪明,知道不能激怒曹沫,立刻问道,“曹大夫有什么要求?”
曹沫见管仲态度还算配合,平静了几分道,“齐国恃强凌弱,强行占据我们汶阳之地。现在请归还我们汶阳之地,我们主公才能与齐国结盟。”
汶阳之地,那是鲁庄公帮助公子纠抢占君侯之位,被齐桓公在乾时打败所丢失的。
管仲回头看着齐桓公说道,“主公答应他吧!”
齐桓公此时脑子都乱套了,不是我们把鲁国打怕了他们来结盟吗?这是闹哪样?但是他还知道听管仲的没错,于是回答道,“大夫别伤了和气,寡人听你的。”
曹沫这时候才放下佩剑,代替隰彭手捧玉盂进于二位诸侯。
两位君侯歃血为盟结束,曹沫这边又有意见了。
曹沫说管仲主齐国之政,要和管仲歃血为盟。
齐桓公知道曹沫信不过自己,要说齐桓公毕竟还是大度。既然被人挟持,既然答应了,那就肯定说话算话。齐桓公当下表示,亲自和曹沫起誓,如果不还鲁国汶阳之地,有如此日!
威逼未必能得到友谊,但是真诚可以。
齐桓公此举也令曹沫身为感动。毕竟在整个齐国重臣面前,自己让齐桓公颜面扫地,而齐桓公还能够主动发誓,这种气度绝非凡人可比。
激烈的冲突之后,双方都为对方的人格魅力折服,接下来反而言谈甚欢。
仪式结束,非常成功。
可是有一些人为此愤愤不平。
齐国大将王子成父等人,由于站的立祭台中央比较远,所以在曹沫行事的时候根本来不及反应。可是这些武将对曹沫都非常愤恨,你曹沫算哪根葱?跑到我们齐国来撒野?你们鲁庄公都乖乖的请降,还轮到你抱不平了?
当下王子成父等人就要抓住鲁庄公,以报此辱。但是齐桓公说既然已经答应曹沫了,他肯定要做到。匹夫尚且不肯失信,何况是寡人?
齐桓公真佩服谁,那就绝对是真心实意的。当然他自己也非常有气度,绝对没有睚眦必报的后话。
这些武将虽然心内不平,但是齐桓公都说话了,也只能作罢。
第二天,齐桓公大摆宴席,款待鲁庄公,两人欢饮告别。齐桓公命令南鄙宰邑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