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井的秀才陈伯达。
  彭德怀气愤地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我看那些写这篇社论的秀才才是牛鬼蛇神,把我们好端端的江山都给搅乱了。”
  彭德怀抓起那张报纸,生气地撕得粉碎……
  第七章194
  这时,有人突然想出了新的批判内容。用手指着彭德怀“揭发”说:彭德怀到威远去了解三线建设的能源——天然气的情况是假,而是通过这种手段到威远去“搞兵变”。威远那地方山高水远,好打游击,是彭德怀的“兵变基地”。
  会场如同扔进了一枚重型炮弹,“轰”地一下炸开了。整个批斗会“热闹”起来,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如同发现了“匪巢”,要求彭德怀“说清楚”。
  第八章200
  彭德怀见警卫参谋向自己下了“命令”,有些生气,冲着景希珍说:“小景呀,你从朝鲜战场上就跟着我,有多少年了?你见过我从战场上向后退过吗?战斗中我们朝前冲,子弹从前胸打进去,牺牲了是光荣的!要是朝后退,战斗中当逃兵,子弹从后背穿进去,死了那是可耻的!我知道自己是姚文元文章里那个未点名的‘海瑞’,在这场斗争中难免会受重伤,我也做了牺牲的准备。想想湘江突围的那一场血战,牺牲的红军战士一个叠着一个,垒起来像小山岗一样,把一条江水都染红了,面对他们,我还怕什么呢?”
  第九章205
  警卫参谋冲上前去阻拦,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一群人推着彭德怀,吵吵闹闹地将他架上了一辆早已停在永兴巷外面的卡车,在漫漫夜色中向着成都东郊开去。
  就这样,彭德怀在毛泽东让他到大三线工作了一年零25天之后,历史再次无情地将这位正直刚强的共和国开国元帅,抛进了苦难的深渊,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第十章211
  彭德怀说:“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中国人自己整自己,共产党里出了内奸,要害人了,你还跟我干什么!快回去吧,要杀头我一个人顶着,不能再连累别人了!你走吧,你走呀!”
  景希珍看着彭德怀被折磨得疲惫的面容,才几个小时啊,一个生龙活虎的共和国功臣,就被这些人弄成了这个样子,就对彭德怀说:“保卫彭总安全是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要死要活我都得跟你在一起,这是我的工作,我的责任。”
  “胡说!”彭德怀一下子来火了,对自己的警卫参谋大声命令,“景参谋,我现在命令你:立——正,向后——转……”
  第十一章215
  1966年12月27日,从成都开来的列车开进了北京站。
  当最后一节挂车车厢打开时,几位军人早已站在了外面。
  彭德怀被一群红卫兵押到了车厢门口。
   。。

目录(7)
这时,走出一位干部模样的军人来,“叭”地一下立定站在彭德怀面前,向他敬了一个军礼……
  第十二章221
  1967年7月19日,戚本禹在江青、康生的策划下,指使北京航空学院韩爱晶组织召开万人大会,对彭德怀进行残酷批斗,要他交待“为什么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写信反对毛主席?”
  好个彭大将军,不肯弯腰,头颅高昂,面不改色,铁骨铮铮。他说:“我写信给毛主席是反映情况,我不反对毛主席。”
  第十三章228
  令警卫参谋景希珍惊喜的是,这年一月,他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那苍劲有力的笔迹,一看就是彭德怀的。
  他兴奋地打开信,看着看着,不觉鼻子有些发酸,泪水在眼眶里转动……
  第十四章231
  这是彭德怀写给毛泽东主席的最后一封信。信中报告了自己的处境,充满着一种悲愤、痛苦与无奈,彭德怀已预感到自己在这场全民族的劫难中,很难生还,因此用了“向你最后一次敬礼”这样的“绝命”之笔……
  第十五章237
  彭大将军手握着笔,铺开稿纸,一身正气,给姚文元这个政治投机商写了一封信。这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非常的岁月里,全国所有被姚文元写文批判的人中,唯一的一封敢于直面事实,向姚文元提出挑战的回信,其正义之气,充溢在字里行间……
  第十六章243
  彭德怀这才明白,这场“文化大革命”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那种天真的、想通过这场运动的审查弄清事实的想法是完全不可能的了。他必须在“巩固和提高毛主席威信”与“抗拒交待”这两个方面做出自己极端痛苦而又极端矛盾的选择……
  第十七章250
  彭德怀将笔扔在地上,大声地说:“你们别问了,没有什么俱乐部!”
  一群人见彭德怀如此态度,就对他吼道:“写,今天你非写不可,把你的组织名单写下来!”
  令这群人没想到的是,彭德怀一听说写什么“名单”,又要借此加害别人,顿时一股血气直往头顶上冲,只见他怒目圆睁,“啪”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声地吼道:“没有,杀头也没有!”
  第十八章256
  彭德怀——中华五千年的史册上,一个即将流传千古的伟大囚徒!
  他的这份交待材料(自传)整整写了十万言之巨,作为一个戎马一生而又并非擅长文字的职业军人,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与勇气!
  令人惊叹的是,到了此时此刻,这位彭大将军仍然像战场上一样横刀立马,铁骨铮铮,在这份交待材料(自传)的最后,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吼声:“我仍然挺起胸脯,大喊百声问心无愧!”
  第十九章264
  彭德怀按照规定走了进去,站在那个圈子里。他觉得很不自由,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圈内走来走去,不能迈到圈外半步——因为带班员就在旁边监视着。
  一只猛虎,被囚禁在无形的牢笼里。
  彭德怀站在圈子里,仰望着头上的苍天,只见一群大雁排开雁阵,在天空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向着远方飞去,他不由地发出一声令人心颤的长叹……
  

目录(8)
第二十章270
  彭德怀收起拳头,对这伙人说道:“还是那句话,要文斗不要武斗,我彭德怀不怕你们那一套,我手下杀死过多少日本鬼子,还怕你们那些人吗?我光明正大,不怕你们审问,不过审问也得讲道理,谁对谁错都得有个真理,你们年纪还轻,不了解历史,不能怪你们,但你们不能这样对待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什么反党集团!?我是反错误路线。我又没跑,又没自杀,是什么反革命?”
  第二十一章275
  于是,王大宾等人不顾事实,继续追问:“彭德怀,你为什么要带毛岸英去朝鲜前线,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彭德怀说:“不是我要他去的,而是他自己要去的,毛主席还为此专门找了我,我能不同意吗?目的是什么,毛主席当时说了,让毛岸英到朝鲜前线去经受战火的考验。”
  第二十二章285
  当医护人员将彭德怀抬上手术车时,他突然对旁边的专案组人员大声喊着:“手术前我要见毛主席,我有事要见毛主席,我今天就要见毛主席,把我对问题的看法说清楚!”
  彭德怀犟着从车上爬下来,就去穿病床前的鞋子,接着就朝门外走……
  尾 声293
  飞机在首都上空盘旋了一圈,然后飞向西苑机场。
  当三位军人捧着彭德怀的骨灰出现在机舱门前的时候,外面等待的人群早已哭成一片……
  附录:彭德怀最后十年大事年表299
  跋303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引子 第一章(1)
第一章
  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被罢官六年的彭德怀“出山”,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可是,庐山会议的阴影仍笼罩着,彭德怀愿不愿意离京赴任呢?
  对于彭德怀来说,这也许是一次命运的转机,是对他这位“反党集团头子”的一次宽容,但他却站起来说:“的确,我对工业不熟悉,我不能干这差事!”
  1965年9月11日,被罢官后迁往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彭德怀,突然接到彭真打来的电话,让他速去人民大会堂,有急事相商。
  已经在挂甲屯种田度日达六年之久的彭德怀,扔下手中的锄头,匆匆忙忙换了一件衣裳,就直奔人民大会堂江苏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站起来同他握手。
  然而,“二彭”相见,谈得却并不投机。
  彭真向彭德怀传达了中共中央基于目前国际形势,决定建设大三线的部署。
  彭德怀仔细地听着,一言不发。
  彭真说:“中央希望你能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
  彭德怀看了彭真一眼,说:“要是不去呢?”
  彭真说:“这是毛主席的意见。”
  彭德怀倔犟地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定》还在,我彭德怀已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被批臭了,这怎么干工作!”
  彭真与乔明甫一时沉默无语。
  1966年前后,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中苏之间的“兄弟”关系已经破裂,在与苏联有着漫长边境线的中国北方,苏联屯集了数十万军队,战火的硝烟随时都可能燃起(不久,果然发生了中苏两军的珍宝岛之战)。
  中国南方,强大的美军侵占了越南的大片领土,战火随时可能燃过友谊关,威逼中国大陆。
  中国西部,中印边境反击战的硝烟还未散去,中印边境之争仍未结束,在二战中曾经显赫一时的印度军队,随时都有可能越过麦克马洪线。
  西藏叛乱后逃亡国外的###喇嘛,在一些国家的支持下,不断地派人窜入西藏边境,继续阴谋策划“西###立”。
  在东边的台湾海峡,美军第七舰队仍然在“巡逻”。
  建国初期,彭德怀率军援朝的朝鲜半岛上,“三八线”两侧也不时发生军事磨擦……
  为此,毛泽东曾登上天安门城楼,针对越南战争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号召。
  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九字方针。
  鉴于这样的国际形势,鉴于苏联卫国战争前将工业大都集中在欧洲地区,而放松了后方战略基地的建设,当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时,才急急忙忙地将欧洲的一些工厂迁往乌拉尔,在严酷的战争中重新建立战略基地的教训,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加快战略后方大三线建设的指示。
  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被罢官六年的彭德怀“出山”,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可是,庐山会议的阴影仍笼罩着,彭德怀愿不愿意离京赴任呢?毛泽东知道这位同乡人的脾气,因此让彭真首先出面,秘密找彭德怀谈话,先进行“火力侦察”,试探一下彭德怀的态度。
  

引子 第一章(2)
彭德怀接着向彭真袒露了自己的胸怀:自从平江起义喊出“我们起义了!为工农服务开始了!”以来,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自己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磊落光明,耿直刚正,扪心自问,自己从未做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在党内也从来没有任何“小集团”。1962年6月16日,自己曾向党中央、毛主席上书八万言,陈述自己的心声。“八万言书”共分十个部分,即童年、少年时代的遭遇,走出当兵,平江起义,井冈山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国防部长,庐山会议,人物评价。之所以写这封“万言书”,目的在于请求党中央全面审查自己的历史,给历史和本人一个公正的结论。因为在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七千人的扩大会议,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加强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并对在庐山会议上与自己一同遭到批判的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进行了甄别和平反,并安排了工作,唯独自己既没有被通知参加这个大会,也未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进行重新审查。信交上去之后,却一直石沉大海,没有消息,难道自己就永远不明不白地背着这口黑锅?庐山会议上加在头上的那顶“反党集团”的帽子一直压着,真是重如泰山啊!……
  彭德怀这些早已闷在心里的话,此时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彭真和乔明甫只得认真听着。
  彭德怀讲完这些之后,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然后认真地对彭真说道:“我只会带兵打仗,不懂工业。”
  彭真说:“西南三线的工业,就是与打仗有关呀!”
  彭德怀表示自己早已跟军队脱离关系了。作为一名党员,理应服从分配,但自己犯了错误,说话无人听,说对说错下面的同志都会怀疑,不好开展工作。同时自己对工业的确不熟悉,还是到农村去做调查好,到贵州的农村也行,那里没有外国人,并希望干自己熟悉的工作。
  彭真劝道:“彭德怀同志,这可是毛主席的意见哟!”
  对于彭德怀来说,这也许是一次命运的转机,是对他这位“反党集团头子”的一次宽容,一次“悔改”的机会。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既然犯了错误,并在党内、军内和全国人民中对自己进行了批判,六年过去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做一个公正的结论,就这么去干工作,下面的同志如何听自己的指挥,自己又如何能够发挥作用,干不好就会给三线建设带来损失,这个责任重大,还不如自己尽早提出来。于是他站起来说:“的确,我对工业不熟悉,我不能干这差事。”
  彭真见彭德怀不愿“出山”,只得作罢,答应回去以后向毛泽东汇报。
  回到挂甲屯,彭德怀不能入眠,便披衣起床,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表示根据自己现在的情况,还是不去西南三线的好,并要求回老家或到外地的国营农场去劳动,当一辈子农民,自食其力,不再拿饷,以减轻国家负担。
  彭德怀自从被罢官后曾给毛泽东写过几次信,最后都没有结果,他不知道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会不会给他一个答复。
  

引子 第一章(3)
他静静地等待着……
   。。

引子 第二章(1)
毛泽东沉思片刻,然后说:“庐山会议已经过去了,可不能庐山一分手到底哟!你也不要发牢骚,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也许对你的批评过了头,或者说是错了,那就只有让历史来做结论吧,相信历史是最公正的。你我从湘潭出来干革命后,风雨中共事几十年,我不会忘了你,日久见人心嘛!这次派你到西南去抓三线建设,我也是真心诚意地支持你。西南是主要的战略后方,你去把它建设好了,我就放心了,万一将来发生战争,你还可以带兵打仗嘛!”
  彭德怀一听这话,倔劲又上来了,他说:“我不去,背一身臭名我去干什么!”
  1965年9月23日清晨。
  彭德怀到挂甲屯的果林中散步后回到屋子里,就接到了毛泽东主席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说毛泽东要与他直接通话。
  甚感意外的彭德怀,很快就听见了毛泽东那浓浓的乡音。
  毛泽东:“德怀,你有时间吗?”
  彭德怀:“时间总是有的嘛!”
  毛泽东:“你马上来一下,我等你。”
  彭德怀:“你工作太累了,还是另找时间吧!”
  作为与毛泽东曾共事多年的彭德怀,深知这位同乡有夜间工作的习惯,一大早的,他不愿意去打扰毛泽东。
  毛泽东爽朗地笑了:“我说呀,你这个人还是那个犟脾气,叫你来你就来吧。”
  已经整整六年未听到这熟悉的湘潭乡音了,彭德怀显得有些激动,真想立刻来到毛泽东的面前,向这位老战友表达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以尽快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但是他又不愿意在此时此刻,为着自己个人的事情去打扰这位日理万机的领袖,他没有马上表示自己的意见。
  毛泽东见彭德怀没有答应,在那边接着说:“你赶快来吧,我们好好谈一谈。”
  彭德怀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六年来,他给毛泽东写了几次信,朝夕都盼望着这一天,现在毛泽东主动向自己发出邀请,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就是自己不愿意到西南大三线去,那也是应该在毛泽东的面前实事求是地讲清其中的原因,以及自己思想上所顾虑的问题,希望毛泽东能给予自己以帮助和理解。
  这天,秋高气爽,艳阳朗照。
  彭德怀换上了一件中山装,便匆匆忙忙赶往中南海丰泽园。
  身材魁伟的毛泽东早已来到了颐年堂前,静静地等待着彭德怀的到来。
  当彭德怀走出汽车的时候,毛泽东向彭德怀伸出了右手,两位老战友的手紧紧相握。
  这是自庐山会议六年之后,两个人首次相见,双方都显得有些激动,两只手紧握着久久不愿松开。
  毛泽东拉着彭德怀的手,在旁边的一张椅子坐下。
  清晨的丰泽园空气清新,蒙蒙晨雾已经慢慢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