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藩王每天都在上淘宝-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亲上檀州,前来送行,殿下可要见见?”
  谢景安一听刘主薄这话就头皮发麻,不过一想到原主的性格,谢景安又心中一松,故意皱起眉头一脸不耐烦的道:“天色不早了,本王还要赶路,哪有功夫见他们,你下令让他们回去,要见本王,等本王从檀州回来再说。”
  说罢不等刘主薄再说话,就一撩下摆上了马车。
  这次北上檀州因路途遥远官道又颠簸,柳忠准备的马车不大,但所用木料皆是耐用结实的,车厢虽小却也被布置的甚是华丽,上好皮毛缝制的软垫,从长安带来御用的熏香,因谢景安最近时常在书房一呆就是半日,车厢里还贴心的在暗格里装了好几本书籍,甚至还有些笔墨纸张。
  谢景安在车厢里像是寻宝一样翻了一圈,心中甚是满意,这古代社会虽然有诸多不便,但好处还是有的,至少很多事情不用他张口,自会有人殚心竭虑的为他准备好一切,谢景安才穿越过来几天,就感觉快要被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奢靡生活腐蚀了。
  谢景安上了马车,浩浩荡荡的队伍很快就出发,这是谢景安自穿越以来第一次出门,所以尽管不太合乎他的身份,但谢景安还是没忍住一路撩开车帘往外张望。
  拜在现代看了那么多古装电视剧所赐,在谢景安的印象中古代州城虽然不繁华,但也精致的木制建筑鳞次栉比,不宽的街道上行人往来熙熙攘攘,两旁都是摆着货物的小商小贩,哪怕他的封地穷些,也不过是屋子少些,路没有那么宽,百姓也没那么多,可等他真正看到他的封地才发现,原来贫瘠两个字形容他的封地一点都不夸张。
  屋子不止是少,还很简陋,从谢景安的视野望过去很多房屋屋顶瓦片都不全,木料也尽显陈旧之色。
  道路倒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狭窄,只是也并不宽,铺路的青砖也是这少一块那缺一角的,导致整条道路都不平整,还很多坑坑洼洼,谢景安在车里几乎是一路颠簸过去的。
  在城里都这么颠簸,谢景安简直不敢想象等出了城会颠簸成什么样子。
  而百姓也没有电视剧中那么多,也许是秋收之时,大部分百姓都忙着收粮,谢景安一路行来甚少看到百姓在路上行走,即使看到的也多是面黄肌瘦,衣服打满了补丁,穿在身上空荡荡的,风一吹仿佛是旗帜在飘摇。


第3章 开荒屯田
  说实话,谢景安看到这一幕是心酸大于惊,他不是没有见过生活贫困的,可那只是零星散散,不像在这个时代,满目望去皆是如此,一路行来所看到的百姓不下百人,但却没看到一位衣衫齐整,面色红润的。
  如果说谢景安刚穿越时只是想在这个时代好好活下去,利用金手指发展封地也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那么他现在是真心实意想用金手指为他治下的百姓做些什么,至少让他们不缺衣少食,有田耕种。
  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队伍很快来到北门,因是封地藩王顺王要远行,所以哪怕有谢景安的口令,等在北门官道两侧送行的官员依旧不少,谢景安撩起帘子还看到了昨晚在书房见过的魏长史。
  魏长史刚过而立,却留起了长长的胡须,平白看着就比真实年纪大几岁,再加上这个时代难得一见的矮胖身材,在一众送行的官员里异常醒目。
  按照谢景安一开始的想法,是不在北门停留,以免跟众多官员寒暄不小心漏了馅,可真当队伍直出北门没有停下的意思时,谢景安不知怎么想到了方才看到的破败场景,脑子一热就喊了停车。
  马车两边有随车侍奉的扈从,一听谢景安的声音立即高声传令,浩浩荡荡的队伍顿时慢慢的停了下来。
  谢景安突然喊停车,随行的宿卫扈从王府属官以及在北门送行的莫州官员都吓了一跳,有些胆小的甚至两股战战,生怕这位祖宗又是看谁不顺眼,当街就将人打了。
  毕竟这位顺王性情暴戾,一言不合就打人的名声可是传遍了大周朝,就连这次就藩也是因为打了人,被圣上训斥百官弹劾才发配到了这个贫瘠的封地上,不然依那位受宠的程度,再不济也是房州巴州这种富裕地。
  他们倒没指望这位祖宗能改性,只盼着能少些幺蛾子,不要三天两头打杀了人出人命就是阿弥陀佛了,所以这次顺王能远行,他们心中是喜大于忧,虽然这么想有些对不起檀蓟平三州的同僚,可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要这位祖宗不在自己的地界上作妖,管他在哪儿呢?
  他们甚至还想好了,等送走这位祖宗晚上下了衙好好吃上一顿酒,权当庆祝能睡上一两个月的好觉,结果眼看着这位祖宗出了北门他们一直提着的一颗心能放下了,却忽然喊了停车,当下就有不少人吓白了一张脸。
  坐在马车里的谢景安可不知道外面那些官员心中所想,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在想,要用什么法子才能让百姓好过些,他原本是打算等到从檀州回来,用一冬天的时间从世家豪门手中赚些本钱,好在来年春天开始实施他的计划。
  可如今看过他封地内的情形,却觉得那样太慢了,一个秋天加上一个冬天,半年的时间啊,如果利用好了能做多少事。
  但现在出发在即,他也没太多时间冥思苦想,所以想来想去,谢景安决定从田地入手。
  跟古代其他朝代一样,大周朝也是以农业为主,工业还处于一个奇技淫巧被世人认为低下全民不接受的时期,纵然工业发展能让他的封地最快繁华起来,但是他不在莫州坐镇,一切都是枉然。
  但是大力发展农业开垦田地就不一样了,自古民以食为天,哪怕现在的世家豪门也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屯田,他颁布关于工业的政令或许会被底下的人不当回事,但他颁布关于农业的就绝对会被全力实施。
  谢景安向来是个行动派,决定了就做,所以在心中想好了要颁布什么政令,当下就一撩车帘,让跟车扈从将魏长史喊过来。
  听扈从说顺王招他过去的时候,不止魏长史心里七上八下,其他莫州的官员也一颗心几乎提到嗓子眼,看着魏长史的眼神分外同情,似乎是预见到了他的有去无回。
  就连魏长史自个儿也无由的生出一种悲壮的情绪,腰背挺的更笔直了,心里也想好了一会儿等顺王发完脾气找哪个大夫看伤,没想到他刚行到马车前,没等到顺王抽的鞭子,却听到顺王问话:“现下本王辖下十三州,共有多少课户,多少耕田?”
  魏长史显然没想到一向不关心封地治理的顺王会突然问出这么两句话,顿时愣住了,待谢景安不耐烦的又问了一遍,才打了个激灵,心里存着几分怪异,诚惶诚恐的道:“回禀殿下,殿下辖下十三州一共有课户七十六万,耕田九十万顷,其中水浇地约两万三千顷,其余皆是旱田。”
  谢景安一边听着魏长史的回话,一边在心里计算,课户七十六万,按最低标准一户三口算,就是二百二十八万课丁,耕田九十万顷,一顷百亩,也就是九千万亩,这样一平均下来,一课丁分田大约是三十九亩。
  乍一听好像每课丁分的挺多,其实不然,毕竟大周朝现在是皇权社会,整个国家的利益大部分都被皇室和世家豪门所把持,其余的也会被经商富户搜刮一遍,等分到最底层的百姓手里,几乎寥寥无几。
  更别说这个时代的人对屯田有种天然的狂热感,哪个世家富户手上不是几百亩几千亩田,所以每个朝代发展到一定时期,永远是人比田多。
  百姓一旦没田中,要么是为了生存卖儿卖女,要么是上山找座山头落草为寇,这样长久下来,能上税的课丁越来越少,朝廷收上来的赋税也就一年不如一年。
  赋税少了,可官员要发俸禄,皇室也要吃饭花销,再加上不纳课反要朝廷养着的庞大宗亲队伍,钱不够,朝廷就会增加赋税,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是从耕田被世家豪门垄断,百姓无田可中引起的。
  别看谢景安的封地有耕田九十万顷,其实真要算起来,只怕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三在世家豪门手里,而人口也不止像魏长史说的那么少,半个山东啊,虽然是在古代,人口不可能像现代社会那么多,但也不至于半个山东才二百多万人,谢景安哪怕用屁股想也知道肯定有不少被世家豪门买到了名下成为不课丁。
  不然怎么说世家豪门是他们这种皇室子弟的敌人呢?他们多占一分,自己就会少占一分,哪怕为了利益也好,反正谢景安坑起他们来绝对不会手软。
  心里恶意满满的计划着日后怎么对付那些世家豪门,谢景安面上却不显,依旧表情冷漠神情冷淡,让人观之则腿软,开口道,“本王欲颁布政令,鼓励百姓开荒屯田,凡开垦的荒田皆记到开垦者名下,世代相继,并免三年赋税,魏长史以为如何?”
  谢景安一番话说完,魏长史久久不语,倒不是他反对,而是他被吓着了,任谁辅佐了一位只会吃喝玩乐打架,对政事半点不感兴趣的纨绔王爷好几年,陡然见他开窍会治理封地了都得被惊的以为在做梦,要不是他确定眼前的的确是顺王无疑,他还真以为顺王被掉包了。
  面对魏长史的震惊,谢景安也很心虚,他不是不知道他突然这么做会崩掉原主的人设导致被魏长史怀疑,但只要想到刚才的场景,他就觉得不做点什么都对不起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再加上他后来想到古代藩王在封地内的权利,以及原主这些年的积威,所以谢景安在犹豫了一阵子过后,最终还是一咬牙破罐子破摔的说了。
  反正他穿的这具身体是真顺王,又不是什么冒牌货,不用害怕以后会跳出来个真顺王跟他打擂台,更何况他突然性情转变也不是没有理由说不通。
  这么安慰了自己一番后,谢景安那点小心虚很快被他按到心底,继续模仿原主的性格一脸不耐的道,“怎么?本王欲颁布的这道政令有哪里不妥吗?”
  魏长史这才被谢景安一句砸的回了神,忙拱手恭敬的道,“回殿下,殿下这道政令并无不妥之处,微臣只是怕自己不能担此重任,负殿下所托。”
  这句话当真是魏长史自谦了,谢景安自然不会当真,只是手下既然这么说了,谢景安也不好听了不为所动,所以耐着性子安慰了一通,又再三叮嘱了一番,才在莫州众官员的目送之下,缓缓重新启程北上而去。
  谢景安到底还是低估了官道的颠簸高估了马车的防震,他本来以为自己咬咬牙最少也能坚持到队伍到达涿州的,结果路程走了不过两天,他就已经不顾刘主薄的劝阻死活都要骑马。
  也幸好记忆虽然没继承原主的但身体本能还在,谢景安小心翼翼的试着骑马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已经很适应了,虽然比不上护卫在侧的一众宿卫,但也像模像样的,兴致来了还能打马疾驰一段。
  就这么走了十几天,雨都下了好几场,谢景安一行队伍终于到达了他封地的边境,檀州。


第4章 拉拢
  檀州面积不大,还不到莫州的二分之一,但就地理位置来说却比莫州重要多了,毕竟城墙的另一边就是全民皆兵,上马能作战,下马能放牧的番邦蛮子,颌曷。
  就谢景安了解的信息来说,这个颌曷部总体跟唐朝时期的契丹差不多,部落以放牧为生,不事生产,子民没有教化,整个部落几十万人拉不出多少会写字算数的,甚至到现在还沿袭着部落首领死亡妻子由子孙承继的陋习。
  虽然谢景安知道这是由于颌曷部落女子太少,为了多繁衍子嗣形成更多的战斗力而为之,但心理上还是觉得不能接受。
  他们一行百人的队伍到达檀州城门下时已是日落时分,因是封地藩王到来,哪怕不是巡视,谢景安也暗示了刘主薄几次低调,但依旧城门大开,整个檀州城除了在职负责城防的官兵其余官员尽出,整整齐齐在官道两侧排成两排,还有不少看热闹的百姓在不远处挤成黑压压一片。
  本来按谢景安的想法是尽可能的低调入城,能不露脸就不露脸,可如今看到这样的情形,他知道想不露面也不行了。
  不过也刚好在众官员和百姓面前刷刷脸,让他们认认人,算是他开始扭转形象的第一步。
  谢景安搭着跟车扈从的手跳下车,脚还没落地,前来相迎的官员就齐刷刷仿佛演练过多遍一样躬身给他行礼。
  谢景安想着原主的性情,也没做亲和之相,老老实实受了众人一礼,才温声让人起来。
  檀州城别看还不到莫州的二分之一,但论起官员和守城官兵却只多不少,再加上朝廷派下来在此镇守戊边的大军,一个小小的下州足有两三万人。
  站在迎接队伍最前列的就是檀州知州夏映松,今年虚岁刚过五十,身形清瘦,长相周正,颇有一股文人特有的清雅气度,直起身后率众而出,走到谢景安身前不远处拱手不卑不亢的道:“启禀殿下,微臣已着人将殿下此行所住的行宫准备妥当,还特地寻来几名做了一手好菜的厨子为殿下准备好了膳食,殿下可是要先行歇息?”
  自然要先休息,谢景安这一走十几天,骑马几乎将大腿两侧的嫩皮磨个稀烂,迫不得已去坐马车,也被坑坑洼洼的官道颠簸的几乎奄奄一息,要不是知道这趟檀州之行有重要的事必须做,他真想让队伍返程或者干脆在原地停留几天让他喘口气再说。
  被坑洼泥泞的道路折磨的越久,谢景安越发深刻了解到修路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舒服和方便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运输的快捷性,宽阔平整的道路可以让大军快速集结,大大提高军队的机动性,也缩短了后勤运输的时间,延长了军队持续作战的能力。
  非战时也方便了州与州之间的消息传递,商贾货物的快速送达,反正不管怎么说,修路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谢景安被折磨的这十几天一边咬牙坚持,一边就在琢磨修路的问题,现在修自然不可能,毕竟他封地现在还很穷,而且修路也不是简简单单几千几万两银子就能修起来的事,哪怕就是现在他的皇帝老爹要修,将国库掏空也可能连大周朝十分之一的面积都修不了,更别说他辖下十三个州有三分之二都是下州的小小封地了。
  不过再有困难也得上,别的地方先不修,檀蓟平以及莫州这四个州之间先要修通,然后以这四个州为基础,再向整个封地扩散。
  被迫回忆了一遍赶路带来的痛苦经历,谢景安勉强压制住身体疲惫带来的不耐烦情绪,冲檀州知州夏映松点点头,尽量温和的道,“有劳夏知州了。”
  顺王甚少与人这般和颜悦色的说过话,夏知州顿时露出受宠若惊之色,连称微臣应该的应该的,其他檀州官员也露出惊异之色,倒是刘主薄和一干王府宿卫扈从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
  毕竟一路行来十几天,哪怕谢景安穿越前是个影帝,这么折腾一路也没那个心思再伪装自己,一开始刘主薄等人还为惊诧,可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谢景安一路舟车劳顿,自然没有精神与人寒暄,随便与夏知州说了几句话算是勉励,便在扈从的搀扶下重新爬上马车。
  夏知州安排的行宫自然不是真正的皇家行宫,而只是一座占地面积稍大,亭台楼阁俱全,景色还算优美的庭院。
  若是平常谢景安说不得看在别人特意为他准备一番的份上假装欣赏欣赏,可他现在累的只想休息,好在夏知州也是个识趣的人,陪着谢景安将他送进行宫,连茶也没喝一盏就告辞退了下去。
  外人一走,谢景安也不再伪装自己,整个人瘫在花厅铺了软垫的椅子上,歇了好一会儿才打起精神吩咐刘主薄,“你派两个人去将那罪民寻来,让他饱吃一顿好好歇息一晚,明日就随本王一起启程去平州。”
  刘主薄一直以为谢景安这一歇息要好几天的功夫,所以此时听到谢景安说明日就启程,顿时一脸诧异的问道,“殿下如今才到檀州,何不歇息几日养足了精神再启程?再者说檀州的官员还等着拜见殿下,殿下既已来到檀州,檀州一应事务总要了解一番才不虚此行。”
  这一点谢景安也想过,只是他急着赶回莫州实行一应计划,最重要的是这檀州知州和一应檀州官员都在檀州扎根已久,就这么几天功夫,他又能了解到多少檀州事务,知道的东西还不是别人刻意给你看的,所以思来想去,谢景安决定还是不浪费这个时间了,对他来说,让百姓早日能吃饱肚子,可比应付这些官场油条来的重要的多。
  因此谢景安摇摇头,笑道,“就算歇息几日,又能在檀州停留多久,走马观花似的又能听到多少真话?有花费的这个时间,倒不如早些回到莫州,刘主薄有所不知,本王在离开莫州之前新颁布了一道政令,鼓励本王封地内的百姓开荒屯田,所开垦田地世代相继,并减免三年赋税,本王特意将这项事务交与魏长史主持,说不得等本王回到莫州,这封地已经多出来几十万亩耕田也说不定。”
  刘主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