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蜀汉崛起-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逊跟着张昭一起来到张府。宾主坐下之后,陆逊便有些不满意地道:“大人怎么不肯当殿直谏?如今的局势,岂是主公进位之时?”张昭长叹一声,道:“怎么不是?我军在前线连战连捷,魏军已无还手之力。眼看曹魏就要败亡,主公若不能正位,待曹魏灭亡之后,刘氏名为皇帝之尊,主公将如何与之抗衡?”
“这,这……”陆逊大为吃惊,道:“这是大人的意思?”张昭摇了摇头,道:“这是主公心中的意思。将军当知此次主公已是决心进位,又有诸葛恪在旁挑唆,只怕你我二人再无力阻止此事。”
“不能阻止,也要阻止。”陆逊大声道:“前方将士死战经年,未得丝毫休息安顿,主公却在后方称帝,能不寒前方将士之心?且赵舒派人前来,怎会如此好心?其中必有图谋,主公怎可贸然轻信?”张昭看着陆逊,仍旧是长长一叹,道:“将军如此忠心,只怕主公非但不会体谅,反而……”说着又低声问道:“难道将军近日不曾听到外间传言么?”
陆逊心中一凛,不悦道:“老大人也相信这些谣言?”张昭道:“老夫虽然不信,可是谁能担保没有人以此进言主公,而将军力阻主公进位,岂不又正好……唉!!!”陆逊原本慷慨陈词,此刻却有如雷击一般,怔在当场,良久才缓缓坐下道:“主公疑我?”这句话早在他的心中自问了千百遍,只有这次才说了出来。语气之中,包涵着万千的委屈,万千的悲痛。
张昭跟随孙权多年,可以说是看着他从稚嫩走向成熟,现在却又从成熟走向糊涂。从陆逊大败刘备之后,再不曾有机会带兵作战,这“主公疑我”四个字,当真是丝毫不假。可是谁又敢说?张昭拉扯陆逊退出来,便是想他不要再让孙权的猜忌加深,于是劝道:“主公现在是在兴头上,将军不必再强逆其意,明日再商议之时,还是顺从主公之意吧。”陆逊看了看张昭,终于明白这老头子为什么能在东吴的官场上数十年不败,苦涩地笑道:“大人好意,某心领。”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张昭之子张承道:“父亲,主公派人前来,急召陆将军议事。”张昭顿时心中一紧,转看陆逊道:“怎么主公又要召你?莫不是诸葛恪又进了什么谗言?”陆逊淡淡一笑,道:“小人谗言,吾岂惧之?”当即起身告辞。张昭本打算与之同行,却被陆逊劝止,道:“主公既然没有召见大人,大人还是不去的好。方才听老大人一席话,已是茅塞顿开,明白该如何应对。”言讫大步而去,张昭望着陆逊的背影,不禁又是重重的一声长叹。这些年来,张昭的叹息声是越来越多了。
陆逊来到大殿,只有孙权一人高高在上,满脸阴沉。大礼参拜之后,孙权也没有让陆逊起身,只是冷冷地问道:“伯言为何阻拦孤进位称尊?”陆逊还不曾开口回答,孙权却早已经大声道:“莫非是觉得孤名不正,言不顺?”一拍坐下宝座,喝道:“这个位置也该由旁人来坐?”陆逊顿时明白,张昭所言不假,已经有小人借机发挥,诬陷自己,本想要张口分辩,却又觉得心中一阵悲凉,不知该何从说起。跟随孙权这么多年,当初若不是自己一举击败刘备的十数万大军,哪里能有孙权现在的基业?满腔的忠心,换来的却是更多的猜忌,陆逊抬眼看着孙权,面无表情地道:“主公,臣劝止主公,绝无丝毫私心,皆是为我东吴基业着想……”
孙权冷笑几声,道:“怕是为了别人的基业吧?”陆逊只觉得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打在自己的心窝,一颗心直沉到冰底,半响才道:“既然主公执意要进位,臣也只能跟随百官上表庆贺。”孙权却并不能体会到陆逊的心痛,道:“只怕你心中还是不服。”陆逊木然地摇了摇头,道:“臣不敢。”又复道:“若是主公无事,臣便告退,回府修表,奏请主公进位。”
孙权此刻也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挥了挥手,示意陆逊退下。陆逊僵直起身,一步一步地走出殿外。不过片刻,就听外面内侍惊呼:“不好了,陆都督吐血晕倒了……”孙权心中大惊,匆匆迈出两步,却又停下,沉声喝道:“来人,送大都督回府安养。”
陆逊连气带恨,一病不起,既没有再劝止孙权进位,也没有上表奏请孙权称帝。但是无论他的态度如何,都不能阻止孙权称帝的心意,终于在百官的朝贺之下,孙权在建业继承皇帝之位,国号大吴。张昭等一般旧臣都加官进爵,至于有拥立首功的诸葛恪更是倍受封赏,一时风光无限。
陆逊本是在家中静养,但这样重大的喜讯,他又岂能不知?辅佐孙权成就帝业,本是他多年的夙愿,可是现在陆逊的心中非但没有一丝的高兴,反而无比的忧心。但此刻的孙权刚刚有位登九五之喜,哪里还能再听得进去丝毫的忠言?更何况陆逊本身还被孙权一直猜忌着。“大祸将至。”陆逊反反复复地低声念叨着这四个字,声音越来越低,最后终于安静下来。旁边侍奉的陆抗明知父亲心中的痛苦,却不知该如何劝解,只好轻轻为父亲盖紧棉被,然后悄然退出房间。
第二天清晨,孙权还沉浸在登极的喜悦之中,高卧未起。便有内侍来报,大都督陆逊已于昨夜病故在府中。就在这一刹那,孙权的心中有些许的自责,又回想起八年前的那次大战。如果不是陆逊,刘备复仇的兵锋只怕已经打到这建业城下,再也没有自己登基称帝的一天。“传朕旨意,以王公之礼厚葬。”孙权没有想到称帝之后的第一道圣旨,便是安葬这位辅佐自己成就帝业的功臣。
内侍却并没有退下,孙权遂又问道:“还有什么事?”那内侍急忙答道:“陆都督之子陆抗让下臣转奏陛下,陆都督临死之前,曾留下遗言。”孙权微微点头,道:“你说吧。”那内侍未曾回答,却先伏地请罪,道:“下臣斗胆,那遗言只有四个字‘大祸将至’。”
“混帐。”孙权一声怒喝,吓得左右众人全都伏地求饶。过了许久,孙权才缓缓道:“去吧。”那内侍如逢大赦,急忙起身逃似地离开。
第四百五十五章 报血仇隐忍多年
严鹏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出使的任务,又带着东吴的使者返回洛阳。这一路上,严鹏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从睡梦之中笑醒。因为他知道,孙权称帝的消息传到洛阳之后,赵舒就将会有所动作。复仇,这是让严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理由,父亲的仇,大伯的仇,正个严氏家族的仇,都要用血来偿还。等了这么多年,这一天总算要到了,怎能不让严鹏高兴?
到了洛阳城下,远远就看见有一队人马在道旁等候,为首的正是赵舒心腹大将桓易。严鹏急忙打马上前,抱拳道:“有劳将军久候。”桓易却一改往日的和蔼,阴沉着脸,冷冷道:“大将军知大人今日回来,特吩咐本将在此恭候。”看着桓易满脸的冷漠,严鹏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僵住,大感不解地道:“桓将军这是……”
“圣旨,严鹏接旨。”桓易大喝一声,严鹏急忙滚鞍下马,伏地道:“万岁。”心中却不停地嘀咕,赵舒这厮又在发什么神经?桓易见他跪下,便朗声念道:“诏曰:‘……江东叛逆孙权,窃居帝位,万恶不赦。而严鹏身为朝廷天使,不顾朝廷尊严,竟然附从叛逆,罪无可恕,当诛九族。’……”
严鹏千算万算,实在没有算到回到洛阳,等待他的居然是这样的诏书,抬眼望着桓易,一时竟然呆了。桓易却是将手一挥,道:“拿下。”左右便抢出两名如狼似虎的军士,用铁索将严鹏捆绑起来。严鹏这才仰天大笑,道:“我早知该有今日,却没有想到赵舒能隐忍到今天。”桓易冷哼一声,让人封住严鹏嘴巴,又低声吩咐几句,旁边副将便带人将严鹏押走。再看那东吴使节,早被吓得瘫软在地,桓易也让人将其押下,才赶往大将军府复命。
赵舒本来是木然坐在房内,见到桓易进来,似乎才有了生气,起身问道:“事情办了?”桓易点了点头,赵舒又问道:“一个也不剩下?”桓易的脸上似乎闪过一丝的不忍,但还是点了点头。“好。”只说话这一个字,赵舒便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竟连眼泪都笑了出来。不对,或者他本来就是在哭。
又过了很久,赵舒才抹去脸上的泪珠,道:“你可是觉得我手段毒辣了些?”桓易看了看赵舒,终于还是叹了口气,道:“孩子总是无辜的。”赵舒重重地哼了一声,冷然道:“我若只是想杀严鹏一人,又岂会等到今日?”桓易张了张嘴,不能反驳,也不敢反驳,因为这件事情本来也牵涉到他自己。
七年之前,在白帝城内,桓易清楚得记得,是严鹏来告诉自己,要小心戒备,防止有人偷偷救出刘备的两个儿子。就是在那个夜晚,桓易误伤了关凤。桓易不是个多疑心的人,根本没有把严鹏的事情放在心上。可是赵舒却不一样,痛定之后,便详细询问当夜的情况。慢慢地调查清楚,严鹏不仅仅只是通知了桓易,而且还利用为刘备看病之便,偷偷地安排关凤进入行宫救援刘永。关凤之死,无疑是与他有极其重大的关系。桓易甚至不明白严鹏为什么要害死关凤,但赵舒却心里清楚,严鹏一心想要复仇,一心想要赵舒登上蜀汉权力的颠峰。他知道有关凤在,赵舒必然狠不下心,所以才要设计除去这个障碍。
对于赵舒而言,严鹏或者是帮了大忙,可是赵舒却不承情,多少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关凤报仇。但是只杀严鹏一人,对赵舒要说,根本不能湮没心中的仇恨,所以赵舒为严鹏加官进爵,为他取妻,让他生子,只是今日能多杀几个人,也让严鹏尝尝眼看亲人死去的滋味。赵舒本是个宽仁的人,但是越是宽仁的人,在真正恨一个人的时候,越是会接近疯狂的报复。这样的复仇,普天之下,怕也只有赵舒一个人,而很不幸,严鹏成了这唯一的一个对象。
这件事情只有桓易知道,甚至连吕容都不知情。严鹏百分之百的该死,可是他的三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只刚学会了说话,现在也被关押在牢中。桓易心中多少有些不忍,抬眼看着赵舒,道:“能不能……”
“不能。”赵舒很干脆地拒绝了桓易的问话,尽管对方还没有说出口。桓易只好再次叹气,不再多说半个字。赵舒此刻的心情已没有刚才那么激动,冷冷道:“汝身为大将,想的不应该是这些小事,该想的是军国大事。”桓易垂首答道:“末将明白。”赵舒又道:“明日正午,我自会前往监斩,若是少了一人,我拿你是问。”桓易的头垂得更低,仍旧答道:“是。”赵舒才点了点头,道:“且随我来。”
桓易跟着赵舒从后面书房走到前厅,却见魏延、王平等人都已经等候在此。赵舒居中坐下,才示意众人也都落座,问道:“诸位想必已经知道孙权称帝之事,不知诸公有何高见?”文鸯侍立在旁,当即出声道:“孙权大逆不道,妄自称尊,大将军正该兴兵征讨,以昭朝廷之威。”他虽然深受赵舒喜爱,但地位远不如在座诸人,喊出之后,赵舒便喝道:“朝廷大事,岂能由你多嘴?”文鸯只好默然退开。
桓易深知刚才文鸯之言,便是赵舒之意,于是道:“文将军之言,甚是有理。朝廷乃汉室正统,怎能容忍旁姓窃居帝位?孙权如此作为,形同篡逆,正该出兵讨伐。”便有数人出声附和。但魏延、王平等却是面面相觑,虽然现在曹魏已露败像,但也不该在这个时候出兵与东吴为敌。一向小心谨慎,畏战如虎的赵舒,怎么就突然又想与东吴交战了呢?
赵舒看着众人脸上的神色,知道他们的心中不是不愿意与东吴交战,也不是不愿意一统江山,只是觉得现在起兵,为时过早。北面曹魏的曹植还在,贸然与孙权开战,只怕难以取胜。赵舒微微一笑,招手让文鸯取来地图,指指点点说了几句,众人脸上顿时轻松起来,魏延也不禁叹道:“原来大将军早就谋划在胸,倒是某等多虑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伐东吴偷袭许昌
孙权称帝的消息传到洛阳,赵舒立刻昭告天下,声言孙权叛逆,起兵十万东进许昌。赵舒虽然返回洛阳,但是诸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重新开赴战场,十万大军只用两日便集结完毕,浩浩荡荡杀奔许昌而来。相反东吴方面万万没有想到赵舒说翻脸就翻脸,而举国大军也都在前线与曹魏作战,轻而易举的就让赵舒攻占了许昌。
吴军劳师远征,离江东故乡之地,何止千里?赵舒攻取许昌,等同一把尖刀插入吴军心腹。虽然还不至于后路断绝,但对于在前线征战有年的东吴将士来说,怎么也算是个天大的噩耗。孙桓匆匆与曹魏议和停战,便带兵南下,准备返回江东,因为他明白,以这支疲惫之师,实在是难以与赵舒的精兵相抗衡。可是孙权却已经被赵舒气糊涂了,竟然执意让带兵亲征,并严令孙桓不可撤兵,要在许昌与他一起合攻汉军。
这样的乱命孙桓本不该受领,但是孙桓的大军退到徐州的时候,孙权已经从吴下尽起大军,到了淮南。而且传令的使者络绎不绝,定要孙桓答应前去回合。孙桓不得已,只好顺从皇命,带着麾下十余万众,直奔豫州。两军汇合之后,又扑向颖川,声势极为浩大。
这一路上,东吴诸将皆有怨言,诸如徐盛等旧将更是极力劝谏孙权,不可轻易言战。奈何孙权此时已是怒极攻心,根本听不进去众人的言语。将至许昌城下,眼看大战在即,众将都不约而同的来到孙桓的帐中。现在陆逊已死,虽然孙桓的声望与才智都不如他,却好歹在与曹魏的战场上拼杀多年,隐隐成为诸将之首。
看着满满一帐的将军,孙桓明白他们的来意,可是孙桓自己也没有办法。如果说现在孙权还能听得进去一个人的话,那就只有诸葛恪,而诸葛恪为了弥补他犯下的过错,正在极力的劝说孙权进兵决战,哪里还会劝他收兵?孙桓重重地吐了口气,首先打破帐中的沉寂,道:“大战将至,诸位将军还是各自回营准备去吧。”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还是徐盛起身道:“大都督,我军已经征战多时,将士们早都疲惫不堪。实在不该再与汉军交战,还是……”这道理孙桓不是不明白,但又能怎么样?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这一战未必就一定会败。孙桓挥手打断徐盛说话,正色道:“交战在即,徐将军实在不该出此惑乱军心之言。”
谣言惑乱军心,这可不是小罪。徐盛一怔,只得默默坐下,只是两边的胡须已被气得不住抖动。孙桓看了他一眼,又环视帐中诸人,道:“战与不战是陛下说了算。我等身为臣子,只该遵循陛下圣意。诸公还是回去好生备战吧。”众人明知再无可挽回,却又都不舍离去。只见徐盛猛然起身,大声道:“既是如此,我等便血战到底,难道江东儿郎,还惧怕蜀猪么?”说完便大步出帐而去。众将也都跟在他身后,陆续离开。孙桓看着众人的背影,心中也不仅升起一阵凉意,不知此战之后,这些人之中,能有多少可以返回江东。
众将在孙桓帐中聚会的时候,诸葛恪也在孙权的帐中,与众人不一样的却是,他正在天花乱坠地吹嘘着这次征战将会大获全胜。在赵舒起兵之后,孙权勃然大怒,本来想将诸葛恪斩首灭族。可是诸葛恪却先光着上身,背着荆条,趴在宫门之外请罪。毕竟是多日宠信之人,只跪了一日一夜,孙权便命其入内。诸葛恪便仗着那根三寸不烂之舌,把自己的性命保全下来。其实诸葛恪本就没有与赵舒勾结,也更不知道劝说孙权称帝之后,赵舒便会出兵。在他的小算盘里,只是想着拥立大功,以及排除陆逊这个“异己”。却哪里晓得,任他奸似鬼,总还是喝了赵舒的洗脚水。
如果诸葛恪仅仅是想保全性命,那就罢了。只可惜人都是贪心不足,得以活命之后,诸葛恪却又想再次像以前那般获得孙权的宠信。他跟随孙权日久,对孙权的脾性已是了如指掌,知道孙权断断不会这么轻易地咽下这口气。于是又怂恿孙权出兵,与赵舒决战。在诸葛恪看来,吴军在对曹魏的战场上连战连胜,必然是士气如虹,锐不可档。如果再能与曹植联手,打败赵舒并不是件难事。而孙权此时也正好恨赵舒恨得咬牙切齿,当即下令亲征,要与赵舒一决雌雄。
诸葛恪不懂军略,却知道顺着孙权的心意说话,眼看就要与汉军正面接触,他便忙着赶来先向孙权说些奉承话。孙权坐在龙榻上,满意地听着诸葛恪的话,虽然他一生多次带兵打仗,但这一次却意义非凡。不只是东吴立国以来的第一仗,也是他称帝以后的第一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诸葛恪的话,听在耳朵里面是相当受用的。
赵舒,这个并不陌生的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