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5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是基于帝国国民的利益。于是,在国会争吵不休之时,帝国皇帝王辰浩首次出面干预。
在王辰浩的干预下,帝国国会达成了临时一致,即暂时提高龙币发行量来对冲国际货币普遍贬值问题,扩大帝国出口贸易。但帝国各大银行将监督国内的物价水平和通胀程度,一旦出现外贸利润无法弥补国内通胀损失的情况,将立即停止。帝国各大银行会在第一时间回收市场上的多余龙币。
实际上,王辰浩的意思是帝国政府坚持金本位制,给国民和国际社会一个资产安全保障,实际上帝国的黄金和白银储备根本无法达到龙币发行量的正常兑换标准,即龙币实际上已经不再以黄金储备作为发行基准了,完全靠国家信用来维持币值稳定。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华帝国业已准备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了,一旦参战,那么军费将是个天文数字。中华帝国此时增发龙币,当年可增发额度高达5000亿龙币,这笔巨款将直接解决帝国参战后的军费问题。而实际上,由于中华帝国的龙币是国际货币,这增发的五千亿龙币将由全世界各国人民来共同承担,按照国际流通的三万亿龙币计算,中华帝国国民实际上只承担其中的3000亿龙币左右的债务,其他2000亿的债务将由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来承担,中华帝国等于从其他国家无偿拿来2000亿龙币来打仗,来发展中华帝国的军队力量。未完待续。。
正文 第592章 外高加索石油区争夺战
中华帝国开动印钞机大规模印制龙币压榨全世界人民的血汗钱时,苏德战争也进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基辅战役后,苏联红军已经没有更多的后备力量了。为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不得不从西线的中苏边境和南线的苏土边境大量抽调兵力,但大多数部队是没有足够装备的,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战机。
德军的“巴巴洛萨”作战计划中预定在十二月前占领莫斯科,打垮苏联最后的抵抗意志,但到了十一月初,德军依然未能展开对莫斯科的全线进攻,导致预定目标未能实现。
这主要是因为德国的原油供应告急,德军的战线拉得太长,苏联秋冬季节泥泞的道路严重影响了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军速度,更大幅度增加了德军后勤补给的困难度。
为了解决原油供应问题,德军不得不抽调主力进攻乌克兰区,并向外高加索方向推进。在基辅一战中,德军打残了近百万苏军,俘虏了近七十万人,并得到了苏军的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但最重要的是得到了苏军储存在乌克兰战区的400万吨油料,使得德军的战争机器再度高速运转了起来。
德军俘虏了苏军四千多辆各型坦克,一千多架飞机和四万多门火炮,这批军事装备迅速补充给德军战斗部队,使得德军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从之前的三分之一猛增到三分之二实现机械化。成为交战国当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当然,跟全面实现机械化装备的中华帝国军还是没法比的。
德军取得了基辅战役的胜利,这给德军士气带来无与伦比的提升,希特勒为此鼓吹德国陆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连带着整个同盟国世界都为之欢呼,甚至不把中华帝国陆军放在眼里了。
为此,德军统帅部在1941年10月27日。又制订了“台风行动”作战计划。此前德军业已耽误了四个礼拜的宝贵战略时间,因此为了完成巴巴罗萨计划。德军要在10天内拿下莫斯科。十月的最后几天,德军集结好了部队,作好了“台风”攻势准备。
1941年11月2日,费多尔?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向莫斯科发动了攻击,代号台风行动。德军认为莫斯科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德军计划以各坦克集团实施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合围歼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尔后以强大快速集群从北面和南面包围莫斯科。在步兵兵团实施正面进攻的同时,攻占苏联首都。
为达此目的,德军基本力量集中于斯摩棱斯克以东“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地带。“中央”集团军群辖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4(司令为克鲁格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坦克第3(司令为霍特上将)、第4(司令为霍普纳上将)、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共74个半师计约有180万人,坦克6700辆,火炮和迫击炮万余门,飞机2390架。
这回德军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了。而且通过缴获苏军大量的先进坦克、飞机和大炮,在武器质量上也占了优势。反观苏军损失了四分之三的机械化军队和装备,双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之下,苏军陷入了空前的弱势状态。当然,这并不包括苏军大后方的那个中械装备的新建集团军。
经过朱可夫的劝说。斯大林最终同意继续让大后方的中械集团军继续进行适应性训练,他相信以现有的兵力是可以守住莫斯科的。为了最后的大反攻计划,斯大林选择了暂时忍耐。
参加莫斯科会战的苏军有: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右翼。截至10月底,苏军西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辖第22集团军(司令为沃斯特鲁霍夫少将)、第29集团军(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第30集团军(司令为霍缅科少将)、第19集团军(司令为卢金中将)、第16集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第20集团军(司令为叶尔沙科夫中将),该方面军在奥斯塔什科夫、叶利尼亚西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组织防御。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布琼尼)以第24(司令为拉库京少将)、第43集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在罗斯拉夫利方向100公里区域正面进行防御,而将其余第31(司令为多尔马托夫少将)、第49(司令为扎哈尔金中将)、第32(司令为维什涅夫斯基少将)、第33集团军(司令为奥努普里延科旅长)置于西方面军后方。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辖第50(司令为彼得罗夫少将)、第3(司令为克列伊泽尔少将)、第13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
苏军3个方面军共有125万余人,坦克990辆,火炮和迫击炮7600门,飞机677架。相较于德军,苏军处于绝对劣势。
根据“台风”计划,德军第2装甲集群10月30日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11月2日在维亚济马方向,相继开始了进攻。尽管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德军火力太猛,很快让德军突破了防御。德军第2集团军突破了苏军第50集团军的防线,夺取布良斯克。
11月3日奥廖尔陷落。德军沿着奥廖尔图拉的公路推进。莫斯科以西的维亚济马方向。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斗。德军在7日则进抵维亚济马地域,两方面军大部分军队在此陷入合围,一直顽强抵抗到12至13日。
13日,苏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被歼。被围军队一部后来突出重围,有的留在敌后开展游击斗争。布良斯克方面军陷于战役合围的困境后也向后退却,23日。苏军布良斯克集团大部被歼。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再次俘虏苏军67万余人,德军战果空前。再次震惊世界。
莫扎伊斯克防御线于是成了莫斯科接近地上的主要抵抗地区。苏军4个集团军总共却只有9万人左右。这些兵力不足以在整个地带建立坚固防御。为了改进军队指挥,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于11月10日合编为西方面军,朱可夫大将任司令。
朱可夫受命之后,斯大林力排众议,将部署在中苏边境进行整训的全中械集团军的9个装甲旅的精锐部队,以及未编成的25个机械化师重新改回步兵师陆续西调到了莫斯科近郊,迅速重建了四个集团军,并动员莫斯科市民在3天之内。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发动45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占了四分之三。
到11月末,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万2千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处于防御状态的莫斯科城,被街垒、鹿砦、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食品因此严重短缺。
11月月中至12月初,在莫扎伊斯克防御地区展开的多次激烈战斗中,苏军对德军优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将其阻止于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等地区。
11月14日,德军突入了加里宁地域。有传言说莫斯科即将失陷。有些工厂炸毁了机器设备,部分工人逃离了莫斯科。
德军虽然对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中消灭了大量的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秋雨和雨夹雪把道路变成泥沼,几乎瘫痪了德军的进攻。德军于是被迫全线停止前进,以待大地封冻。
德军暂时的停进使苏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到11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抽回一些部队作为预备队,使其得到必要的休息,新的预备队也在源源不断地赶到。
11月间,德军对莫斯科进行了31次空袭,共有2000架飞机参加,其中278架被击落,只有72架闯入莫斯科上空。苏联防空部队凭借着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先进的高射炮和无线电近炸炮弹等防空武器,给予德国空军迎头痛击。
12月初,莫斯科苏军又得到了10万人,这些苏军跟以往苏军已经大不相同,他们从头上的钢盔到脚下的军靴,从外挂装备到内衣,全都是中华帝国陆军的制式装备,除了中华帝国军的龙图腾军章标志没有外,其他一应俱全。
这批中式装备的苏军引起了其他莫斯科红军的一致羡慕,莫斯科的女人们更是成群结队的向他们献媚,有的甚至一度以为是中华帝国军开进来了,高喊着要找个中国男人嫁到中国去等口号,并引起了一连串的骚动。
大批的中械装备进入莫斯科,重武器当中光M28A3主战坦克就有一千多辆,Z29反坦克战车亦有三百多辆,还有超过6000门各型火炮等,大大的提升了苏军的防御能力。
为了提升国民及军队的士气,斯大林命令在12月7日于红场举行纪念十一月革命的大型阅兵式。中械集团军作为主要阅兵对象,给苏联人民打气。检阅队伍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苏军以大量的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西方面军的力量,同时将布良斯克方面军撤销。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占领的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莫斯科
12月13日开始,苏联的寒冷冬降临,随着大地封冻,德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召开了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下达了“1941年冬季攻势命令”。中央集团军群为此共集中了51个师。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是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其左面是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兵团,其任务是分别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右面的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则从南方向莫斯科包围。
11月14日,斯大林和沙波什尼科夫下达命令。让中械集团军进行反突击的命令。朱可夫是不同意这样作的,但斯大林急于想要振奋苏联军民的士气,再次不顾朱可夫的反对。
反突击是由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和扎哈尔金的第49集团军进行的。反突击的目标是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区和纳腊河下游地区的德军北翼和南翼。
这两个装备了先进中械武器的集团军战斗力提升很大,M28A3主战坦克碰上德军的三号、四号坦克以及俘获自苏军的T34等坦克后。几乎对这些坦克是一边倒的屠杀,德军第十七装甲师顿时遭到重创。
尽管苏军取得了局部战斗的胜利,但毕竟装备的中械武器太少,苏军亦不太适应中械装备,加上苏军以战略防御为主导思想,此举除牵制了克鲁格的部分兵力以外,对德军主力影响不大。德军很清楚苏军为了保护莫斯科侧翼,不敢贸然出击。所以避免跟其正面交战,而是迂回至其他方向继续进攻。
12月15日至18日,德军经过调整和补充后,向莫斯科重新发起进攻。德军在加里宁沿克林、罗加切沃方向和图拉方向分别实施主要突击企图从北面和南面迂回莫斯科。
12月17日,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最高统帅部下发了第0428号命令;该命令的目的是摧毁和焚烧前沿的所有居民区,开始焦土战争。
12月底,德军付出了巨大损失的代价,前出到莫斯科运河。攻陷加里宁。莫斯科附近的战斗变得越来越激烈,苏军派了无数新兵和自愿者,甚至一个个的妇女营也投入到德军的机枪炮火中。
苏军经过12月底到次年初的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战斗后,成功的阻止了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苏军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依靠倾国之财力物力。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后,终于坚持了下来并消耗了德军。
仅从12月16日到次年1月5日这二十天的战斗,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超过1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2800辆、火炮2300门、飞机近1500架。其中德军坦克大部分被苏军装备的中国造M28A3坦克和Z29反坦克战车以及大量的反坦克狙击枪、反坦克火箭弹所摧毁,损失的飞机基本上都是被歼十战斗机和地面强大的防空炮击落的。只有德军的火炮阵地是苏军以血肉之躯和顽强的精神意志反击成功的。
另外,1941年底到1942年出的冬季,就算以俄国人的标准来看都异常地严寒。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又无在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准备。11月上旬入冬,虽然道路能够使用,但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由于认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保暖衣服和白色伪装服都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的发动机和油箱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启动,使得德军士气遭到严重挫折,相反苏军的士气却渐渐高涨起来。
对莫斯科的苏军而言,情形则恰好相反。来自北极附近的苏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中华帝国紧急出口给苏联的850万双军靴,万吨制靴皮革,都保障了苏军能够在寒冷条件下作战。当然,苏军的坦克同样因为寒冷而无法启动,于是双方就开始放弃装甲部队而进行最原始的战斗。
德军不仅仅在莫斯科方向上碰了钉子,从基辅向外高加索开进的德军第25装甲军初期连续击溃了苏军六个装甲军,摧毁苏军1300多辆坦克,一路逼近外高加索石油区。同时,德军组建了外高加索突击集群。准备直接攻占苏联的产油区。
由于苏联将外高加索的兵力大部分抽调至莫斯科方向参加莫斯科保卫战,导致外高加索地区的兵力不足,外高加索方面军已经被德军的钢铁洪流给打怕了,为了避免被德军再次包围。避免发生基辅战役那样的悲剧,苏军计划主动撤退,并打算放火烧毁所有采油炼油设备。
斯大林顿时反对。虽然他清楚石油区落入德军手里的危险,但是没了石油区苏军的装甲部队也将失去战斗力。如果连石油也从中华帝国进口的话。那么苏军的脖子就被中华帝国掐住了。斯大林很清楚中华帝国的战略,一旦发生那种情况,中华帝国肯定会更加压榨苏联人民的血汗钱,甚至再次导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样的胶着战争,那苏联辛辛苦苦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可就彻底完了,会被中华帝国榨干最后一滴血的。
斯大林绝对不允许那种情况发生,因此他下令外高加索方面军死战到底,不得撤退。
外高加索方面军已经接连损失了六个装甲军。更精锐的部队早就被斯大林调往莫斯科了,此时安多诺夫将军手里不足23万人,只有可怜的133辆坦克和667门大炮,飞机倒是不少,附近有一战期间沙俄军队的飞机坟场,里面上万架老式飞机,不少都能飞起来,但很可惜苏军没有那么多的飞行员。
在这种情况下。安多诺夫只能命令苏军用血肉之躯同德军的钢铁洪流战斗了。结果显然是一边倒的被德军屠杀。
12月8日,德军突入外高加索区,安多诺夫已经回天无力,大批苏军投降,他身边甚至都没有人手去炸毁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生产设施。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外高加索国家亚美尼亚在中华帝国的暗中指使下,于12月9日出动了六个装甲师和12个山地步兵师,偷偷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阿尔马维尔,强行缴了当地苏军的军械,控制了迈科普石油区。同时,亚美尼亚里海海军出动十一艘驱逐舰掩护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在马拉奇卡拉一带登陆,当地苏军以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