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我独裁(巡洋舰)-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搭载16英寸巨炮,还得保持15英寸以上装甲,更要求29节航速,以至于宋级战列舰设计时的标准排水量就超过37200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超过4万吨,达到47300吨。
火力系统采用12门16英寸(406毫米)口径,45倍伸主炮,三联装炮塔4座,前二后二,背负式布局,最大仰角40度。副炮采用16门单装152毫米50倍伸速射炮,炮塔式设计,舰舯两舷均匀布置。32门88毫米55倍伸高平两用速射炮,双联装炮塔16座。猫妖式水上飞机两架,反潜投弹机两套,滑轨两条。
舰岛高达25米,首次根据黄山级航空母舰的舰岛布局进行设计,将三个烟囱管道连接至一起,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椭圆形烟囱,这样一来,使得舰岛更加紧凑化,整个战舰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飞剪型舰艏,长达211米的修长舰体,方形船尾,四轴推进系统,加上正六边形的舰桥和主桅,强烈的几何形状安排,和银灰sè的金属美感涂装,构成这一时期中华帝国海军战舰的最醒目的标志。
表面上看,中华帝国这种舰岛布置是为了在全世界各国海军战舰中独树一帜,突出中华帝国海军的特点,广告作用很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那是中华帝国的战舰。
然而,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士心里清楚,这种布局完全是出于军事考量的。
舰岛之所以选用正六边形布置,主要是因为正六边形是几何学的正三角形组成,而中华帝国的炮术专家们认为,倾斜装甲布局可以有效弹开或者降低炮弹命中时的侵切破坏力,同时倾斜装甲防护可以减轻装甲厚度,从而减轻装甲总重量。比如100毫米垂直装甲,其横断面为100毫米厚,当倾斜一定角度后,其横断面装甲厚度将增加为120毫米,这样100毫米垂直装甲改为正六边形倾斜装甲布置,可以有效增加防护能力。
装甲防护方面,主装甲带依然是15英寸中华特种钢,主炮炮塔正面、司令塔正面、弹药库等重点部位均为406毫米。由于宋级战列舰的观瞄和火控系统已经可以做到在20公里处开火,炮弹的仰角提升至40度,弹道曲线更加弯曲,已经不再是甲午战争期间的水平直射打击方式,也不再是中英战争期间的低弧度打击方式,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抛物线打击方式。
这样一来,炮弹较高空域以抛物线方式命中战舰,水线带装甲已经不再是主要防御部位了,水平装甲甲板必须加厚。于是宋级战列舰首次在水平装甲甲板上布置了5层防护装甲,每层40毫米中华特种钢,用来抵挡16英寸炮弹的破坏。
而同时期的欧美各国的主力战舰,其水平装甲都非常的薄,而且大多数只有3层共计90毫米左右,一旦遭到这种抛物线方式的远程巨炮打击,其破坏力将是惊人的。
可以说,中华帝国的宋级战列舰在设计理念上又领先欧美各国海军一代水平。
同样,中华帝国领先世界的无线电技术在经过政府十几年的大力支持下,1911年4月,特斯拉、马可尼、徐建寅等人完成了无线电话系统的研制工作,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无线电话通讯。
无线电话系统的研制成功,得益于特斯拉和马可尼二人从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的蛟龙号的无线电通话系统中,研究出真空三极管等关键电路部件和系统的相关技术,他们根据这些电子元件和电路相关技术,研制出无线电话系统。(比世界最早的无线电话早了4年)
中华帝国北洋科技研究的越洋无线电话通信是利用短bō无线电bō能从电离层折射返回地面这一特xìng。马可尼和徐建寅于1910年出,通过测试蛟龙号的无线电通话系统,意外发现了超短bō,随后特斯拉又发现了微bō。超短bō和微bō都不能从电离层反射,具有直线传播的特xìng,能穿过电离层。它们在地面上只能以视线距离传播。特斯拉和马可尼利用这种特xìng开发了多路无线接力通信。超短bō接力通信可以传送30路以下的无线电话,微bō接力通信可以传送几千路电话。所谓接力通信,就是在直线视距范围(在地面平原地区约50千米)内设立一个中继站进行接收转发。通信距离越长,设立的中继站越多。
由于特斯拉他们研制的无线电通话系统还非常原始,虽然可以做到跨洋通讯,但是设备臃肿庞大,无法做到民用化。不过,中华帝国的超神弓战列舰,其舰岛高达25米,海军部为此在主力战舰舰岛上安装这种无线电通话系统。
以前,中华帝国海军舰队司令部只能通过无线电报方式跟各舰进行联系,如今,舰队指挥官可以直接用无线电专用频道直接跟各个分舰队、各战舰的指挥官进行通话,传达命令,对于作战半径已经超过20公里的战列舰来说,这种无线电通话系统可以帮助舰队指挥官及时有效的调整战术队形。
海军除了黄山级航空母舰和宋级超级战列舰之外,轻巡洋舰方面没有太大进展,主要是轻巡洋舰在主力舰的炮口下,挨一炮就沉,因此已经退出主力舰决战,成为海上护航战舰。为此,中华帝国海军的风仙级轻巡洋舰依然胜任这个绝sè,后续风仙级轻巡洋舰陆续安装了先进的燃油锅炉和蒸汽轮机系统,航速达到32节。早先的风仙级轻巡洋舰也陆续升级改装,航速也从提升至30节,完全可以升任护航、稽查和宣誓领海主权的任务。
驱猎舰方面,中华帝国海军在暴风级战列驱逐舰的设计蓝图上,将鱼雷发射装置减少到两座双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腾出的空间用于新增一个主炮系统,改为暴雨级驱猎舰。
这样改装后,新的驱猎舰的标准排水量1367吨,满载1828吨,主尺度为米动力系统采用2台帕森斯10式齿轮制动式蒸汽轮机,3台迪塞尔高效柴油专烧锅炉,输出功率为38000马力,设计航速35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
火炮方面,采用4座双联装光华10年式127毫米55倍伸速射炮,5座双联装25毫米高平两用速射炮,2座双联装米勃朗宁机枪。鱼雷方面,搭载双联装610毫米红头鱼雷2座。反潜方面,搭载深弹投射机8座,滑轨2条。
暴雨级驱猎舰吨位回落到了1500吨级,主要是考虑再增加排水量就会超过轻巡洋舰,中华帝国海军部对于轻巡洋舰和大吨位的驱猎舰持有不同意见,因此造成暴雨级驱猎舰吨位被限制,无法达到暴风级战列驱逐舰的3000吨级和39节的超高航速,不过该级驱猎舰进一步扩大了续航力,使其可以担任舰队驱猎舰跟随舰队远洋作战,同时也可以单独为远洋船队进行护航,成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舰队驱猎舰。同时,其搭载更强大的反潜武器,专门用于针对xìng能达到国内晋级潜艇水平的国外潜艇。
中华帝国海军将陆续建造100艘该级驱猎舰,用以替换老旧的飞鱼级驱猎舰和西北风级驱猎舰。
潜艇方面,中华帝国海军因为没有潜艇方面的对手,国外潜艇的研制速度虽然比较快,但是〖中〗央情报局的报告中显示,欧美日等国的最先进的潜艇不过刚刚达到中华帝国的西汉级潜艇而已。
而中华帝国海军的反潜驱猎舰已经更新至暴雨级,对手是中华帝国最先进的晋级潜艇,中华帝国海军现役的东汉级潜艇完全具备对欧美日潜艇力量的优势地位,因此海军部在巨舰大炮主义的熏染下,潜艇发展被搁置,晋级潜艇仅仅开工建造了10艘,用以替换老旧过时了的夏级(10艘)、商级(1艘)、周级(3艘)和西汉级(18艘)潜艇。海军原来服役的82艘东汉级潜艇,如今只剩下49艘(另外33艘分别战沉、事故沉没),这样中华帝国海军只有59艘潜艇。
如此少的潜艇都是海军部不重视所致,虽然霍兰和莱克等潜艇科研人员们对此很是不满,但好在没有削减他们的潜艇研发经费,他们继续开发xìng能较晋级潜艇更加先进的隋级潜艇,不过因为没有潜舰队的作战经验作为参考,他们的研发进度开始放缓,似乎再次遇到了瓶颈,需要一场战争来刺jī他们的灵感,找到晋级潜艇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升级。
不同于帝国海军装备更新速度,他们有着巨额的科研设计经费支持,帝国陆军的科研经费相比较而言,国会给他们的拨款还不到海军拨款的一个零头。
不过,陆军并没有气馁,在他们眼里,海军再牛叉也飞不到陆地上来,陆地上还是由陆军说的算。
陆军部的科研经费虽然不如海军,但是陆军部也有拿得出手的革新成果。
战车,作为陆战之王,中华帝国皇帝对其非常的重视,也正因为如此,帝国陆军全力开发战车项目。
m07式战车在经过了四年的辛苦修正和改良升级后,m11式步兵战车终于像点现代坦克的样子了。
m11战车在外形上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凸”型铁皮盒子,上部是战斗部,下部是长方型的车体。这次不再像m07式那样直接套用了霍尔特型拖拉机底盘,外面包上了钢板了。而是根据王辰浩的指导,安装了各种承重轮、yòu导轮和拖带轮,并且在承重轮和车体间安装了弹簧悬挂减震系统,使得战车行驶起来,里面的人员不至于被震晕,极大的改善了车内环境。
战车全长7米,宽度为2。6米,全高2。8米,使用37毫米滑膛炮,全面装甲防护,平均覆盖25毫米装甲,战斗总重22吨。
为了能够推动这个庞然大物,推进系统放弃汽油机,改用迪塞尔11式柴油机。之前使用阿德尔汽油机,但推力不够,速度不快。当时的迪塞尔柴油机的体积太大,无法安装在战车里,没有选用。
经过帝国皇帝王辰浩的训导后,战车应该使用优点多多的柴油机,于是陆军部便联系北洋动力集团,历经四年时间终于将大功率柴油机的体积和重量缩小至符合m11式战车的要求。
装上了强劲动力的m11式战车,最大速度达到平地为10公里每小时,相当于自行车速度,山地为4公里每小时,只相当于步兵越野速度。
m11式战车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其履带的耐久度大幅度提升。王辰浩曾经告诉他们战车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履带的寿命问题,可以尝试在履带连接部位的轴承上增加一层橡胶和润滑油,以减少震动和摩擦,可以让帝国钢铁厂的技术人员专门研制一种高强度轴承钢,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履带的寿命。
工程师们按照王辰浩的说的去试验了,经过四年的艰苦试验,他们从帝国钢铁公司引入了最耐磨的特种合金钢作为履带连接轴承,轴承间增加了一个内嵌的凹槽,里面装填橡胶和润滑油,增加履带的耐磨度。
这样,m11式战车的履带寿命一下子从m07式的5公里猛增到了120公里,使得m11式战车达到作战要求,可以作为陆军充当马前卒和攻坚武器了。
于是,帝国国会在1911年财年额外给陆军部拨款1000万元龙币,用以生产100辆m11式步兵战车。
为此,陆军部为皇家禁卫军成立了一支战车部队,编为皇家禁卫军第三战车团。
这样,中华帝国第一个战车部队诞生了。!。
正文 第367~368章 橡胶战争【两更】
中华帝国陆军战车团的成立,这仅仅是陆军装备革新的一个缩影。
光华十一年,中华帝国陆军部上报总参谋部的陆军革新大纲表明,中华帝国本土划分10大军区,分别是拱卫京畿北京的皇家禁卫军区,直隶军区,奉天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南京军区,山东军区。
海外领地划归海外11大军区管辖,包括朝鲜军区(驻地蔚山要塞基地)、琉球军区(驻地白滩基地)、太平洋军区(驻扎关岛基地)、澳洲军区(驻扎悉尼)、东南亚军区(驻地新加坡要塞)、地中海军区(驻地塞浦路斯)、印度洋军区(驻地马尔代夫)、加勒比海军区(驻地bō多黎各基地)、巴拿马军区(驻地巴拿马城)、大西洋军区(驻地百慕大基地、bō斯湾军区(驻地科威特)。
随着帝国版图的增加,海外领地范围的扩大,都要求帝国陆军必须得扩大规模。常备陆军从原来的54个师增加为60个军,共计240万。每军标准配备两个师,每师标准2万人。另配一个军直辖兵源补充区,一个预备旅团,预备役1万人,全军战时总兵力为5万人。
本土部署陆军200万,海外驻军40万,其中用于封锁美国的岛链驻军高达20万,以巴拿马军区最多,高达十万人。另外驻军最多的便是bō斯湾科威特基地,兵力10万,主要用以控制科威特和巴格达地区的石油,另外也出于对沙俄的防范需要。其次是塞浦路斯基地,驻军6万,战略位置重要,向东可以干涉奥斯曼帝国,向北压制巴尔干地区,向南控制苏伊士运河冲突,向西威慑地中海周边国家。
中华帝国陆军总兵力数量上去了,但并不代表质量就会下降。相反,中华帝国的国防力量还是非常重视陆军的,毕竟海军是扩张型,陆军才是真正守卫帝国最后一道国防线的。
以中华帝国陆军第一军为例,该军驻扎在直隶军区天津市军粮城基地内。前身为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亲自训练的直隶新军第一镇,是中华帝国陆军体系当中的开国元老,也是当之无愧的精锐中的精锐部队。
作为王辰浩的嫡系中的嫡系部队,其最高指挥官也自然要出身王辰浩身边最信任的人当中,现任军长就是王辰浩的第三任shì卫队长王文清,官至直隶军区副总司令,中将军长,一等男爵衔,是帝国最年轻的中将军官。
第一军下辖两师四旅八团,也是帝国陆军战斗序列当中唯一一个常年保持战斗值班编制的部队,总兵力为战时编制五万人。
装备方面,第一军在1910年率先完成10式换装,一个普通二等兵装备勃朗宁符合东方人头型的圆形m10钢盔、战靴和mí彩服等。其中m10钢盔最具〖革型钢盔的整体外壳是用一张金属合金钢板经过多次冲压后成形的,其周长各不相同包括:60、64、66、68和70厘米六种尺寸。外壳的内部都按照佩带者头部的不同尺寸安装了两种不同的皮制衬垫。钢盔的衬垫带是由金属制成的,分为内外两条,置于其内部用于连接皮制内衬和外壳。钢盔的皮革衬垫是用金属衬圈来固定的,它通过铆钉将衬垫拧紧在两个内外衬圈上。
同时期的欧美国家还未装备这种钢盔,中华帝国拥有远见知名的皇帝王辰浩极力推动钢盔装备给部队使用。因为战场上杀伤力最大的是乱飞的弹片和尖锐碎片,使用头盔防护头部,可以有效避免这类杀伤。对于子弹来说,只要不是垂直命中钢盔正面,钢盔的弧型表面基本上会把子弹弹开,从而保护人员安全。
另外,王辰浩也要求陆军部研发军用防弹背心,如果不是当前的工艺水平还无法跟21世纪相比,现在中华帝国的每个士兵都穿上防弹背心了。不过,王辰浩提出的构想已经在陆军部扎根,已经有这方面的材料专家们在研究了,只不过还没有成功而已。
其他各种单兵装备基本上和以前一样,没有太大变化。唯一让陆军士兵们不理解的是,他们领取装备的时候,多了一套防毒面具。由于毒气作战一直被帝国陆军高层严密封锁消息,因此普通官兵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毒气作战这一说。但是他们都被告诫,一旦发现空气或者呼吸异常,就要及时带上防毒面具。
武器方面,帝国士兵使用的步枪已经换装了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该步枪由北洋兵器重工美籍枪械专家加兰德研制成功,并获得陆军部的青睐,使其成为中华帝国光华十年陆军武器换代计划中的制式步枪。而跟他同台竞争的北洋兵器重工首席枪械设计师勃朗宁的m10式自动步枪遭到淘汰。
由于中华帝国的士兵作为东方人的体质较西方人弱,从一开始使用的毛瑟95步枪开始,中华帝国陆军士兵都要付出相当的汗水来携带。当时世界上使用的普通步枪子弹使自动步枪连射时后坐力很大,很难控制精度,而且重量大,东方人的体质携带困难。于是,中华帝国光华十年的军备大换装对武器的第一条要求就是重量必须轻便,其次是火力猛,再次是成本控制。
而勃朗宁为帝国陆军士兵研发的m10式自动步枪重量达到了9公斤,虽然火力相当的猛,可以连发20发子弹,但是步兵携带太过困难,不适合做单兵武器。
这时,刚刚被北洋科技从美国春田兵工厂挖墙脚请来的加兰德,他主意到中华帝国军方对轻便步枪的迫切要求,于是他立即拿出了他精心研制了很久的一款步枪,这边是加兰德m1步枪,一种重量轻于4公斤的半自动步枪。
加兰德设计的m1步枪,最初采用的导气装置在枪管上并无导气孔而是在枪口装一个套筒式的枪口罩,当弹头被推出膛口时,部分火药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