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万户侯(高月)-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展刀接过话题,整理了一下思路道:“那新县令来的第二天便要求大家为他接风,这接风是应该的,不料那狗官又给每人塞个条子,要每人出二到五贯钱的贺仪,大伙儿自然不干,结果他的接风酒宴冷冷清清,只有二、三个人去,那狗官丢了面子,便认为是王县丞在其中搞鬼,过了没几天,他搜集了一些王县丞平时言论,跑到郡里去告王大人妄议朝政,听说刺史大人也准备将此事上书朝廷。”

这时王昌龄叹了口气,怅然道:“和阳明一起过惯了舒心日子,就再也受不了这种窝囊气,我一气之下便写了一封辞官信拍屁股走人,不过现在却有些后悔了,我一走,新县令便可以为所欲为,只苦了义宾县百姓。”

他又从行囊里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这就是去年阳明被免去代理县令时百姓们写的万人书,现在已经从三万人增加到八万人了,百姓们都希望你回去啊!”

李清不语,扬脖将一杯酒一饮而尽,却觉得这酒异常苦涩,他的眼窝有些发酸,将万人书接过,小心翼翼放进自己的行囊里。

“不知先生将来有何打算?”

王昌龄摇摇头苦笑道:“我还能有什么打算,来京城找几个老朋友,大家一起喝喝酒写写诗,要不就去各地游历。”

“那你们呢?”李清又问高展刀和张奕溟。

高展刀把玩着手上的酒杯,淡淡一笑,“记得有个人在去义宾县的船上和我打赌,若他两年内调到京城来,我便再当他十年保镖,可只用一年他便进京了,老高我认赌服输,自然再来当他十年保镖。”

“你这家伙!”李清给了他肩窝一拳,哈哈一笑,“我倒真把这事忘了。”

“还有我!”张奕溟举手道:“我和骷髅他们商量好了,若大人还能养活我们,我便回去把他们都叫来,如果大人不能养活我们,那我只好委身为贼,当骷髅帮的副帮主,和他们一起做暗事了。”

说到暗事,李清心中却生了个念头,自古成事之人,哪个背后不做见不得人的勾当,自己若正大光明跟人斗,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难得这些人都是久跟自己,不好好用他们才是可惜了。

想到此,李清便对张奕溟道:“你先休息几日,然后再回义宾县替我将弟兄们都叫来,来京里替我做事,我自然养得活他们。”张奕溟大喜,连声应了,再无心喝酒,只想现在便回义宾。

这时门口传来一阵叫嚷声,“虎枪大哥,你说头答应咱们的红包会不会赖掉。”

“恩!我也有这个担心,等会喝完酒大伙儿就去找他去,他若不肯给,咱们就把他的那些珠宝抢了,不过有言在先,到时你们不要说是我出的主意。”

第一百零三章 初见李隆基(上)

且说李虎枪带了一帮东宫侍卫大大咧咧进了酒肆,一抬头,却吓得倒退几步,他面前站着一人,正似笑非笑望着他,可不就是他想去抢劫珠宝的李清。

“怎么?你是穷慌了还是皮痒了,竟然敢唆使弟兄们抢我的东西。”

“这个、那个”李虎枪本来就腹中无货,此时更是词穷,此时只有猛抓后脑勺,嘿嘿傻笑。

李清不理他,笑着向其他弟兄们招了招手,“弟兄们都进来,放开肚子吃喝,今天我请客。”法不责众,只须抓住首恶便是了,他从后面敲了李虎枪一记头皮,“你的酒菜除外,红包也免了。”

一帮侍卫正担心头儿生气,却见他笑咪咪的,并不象生气的样子,皆放下心,大呼小叫地冲进店来,各自抢位坐了,尤其崔柳柳对面的座位上更是挤了五、六个人,皆冲她挤眉弄眼,争相自我介绍。

李虎枪苦着脸摸摸鼻子,眼一斜,见崔柳柳也在,眼珠一转,顿时有了主意,他一把将李清拉到僻静处,低声道:“我这个表妹长得还算不错,可比我妹妹却差太远,不如我给你创造一个机会,和我妹妹一起去踏青,你看怎样?”

李清知道他的鬼心思,在他屁股上踢了一脚笑道:“你妹妹那副冷面孔,我可攀不上,你若想讨好老子,还不如给我找个住处。”

一句话提醒了李虎枪,他忽然想起一事,“刚才李静忠捎口信到我家,让你马上就去找他,好象就是给你安排住处之事。”

李清从他的话中听出些味儿来,喜道:“难道太子还给我房子住吗?”

“那当然,你是侍卫长,按规矩应该有一个独院的,不成!我这就去找李静忠,这死太监定会欺生,给你安排个最差的。”李虎枪见李清对他妹妹不感兴趣,又义不容辞地要替他去讨房子。

“你去喝酒吧!今天就饶你这一遭。”李清知道李静忠找自己不会仅仅是房子那么简单,否则明天说又何妨,必定是想谢自己送他的礼,这个李静忠倒不能忽视了。想到此,他便对王昌龄三人道:“我先找个客栈给你们住下,等我拿到房子咱们再搬家。”

他又叫了崔柳柳,“我有正事要办,先送你回去!”

崔柳柳向外望了望热闹正盛的灯市,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刁蛮自私大小姐竟点了点头,“你去忙吧!我自己能回去。”

李虎枪听得目瞪口呆,狠狠在自己腿上掐了一把,这绝对是件轰动长安城的大事。

李清却微微一笑,“或者我再陪你逛一圈灯,反正也是顺路。”

崔柳柳眼中慢慢放出光来,脸上悄悄飞起一抹霞红,低头匆匆跑了出去,门口传来她银铃一般的笑声,“我去牵马!”

酒肆里很安静,无数道目光聚集在李清的身上,敬佩、羡慕、同情、幸灾乐祸……

“想要红包的,都给老子低头吃饭!”

……

上元夜是全民狂欢的日子,素爱风流的唐明皇李隆基也不例外,每年宫中都张灯结彩,有宫女举灯夜游,李隆基会率领宗室子女济济一堂,一起赏灯玩月,共享天伦之乐。但今年的十五赏灯却有一些变化,李隆基三天前下诏,今夜赏灯与民同乐,共享天平盛世。这是杨玉环的意思,她不喜欢宫中赏灯虚假气氛,而是想体验民间真实的欢腾热闹。

与民同乐并不是说需要李隆基扮作老农,拖着村姑打扮的杨玉环在人群里扎堆,而是高高坐在朱雀门城楼上,俯视他脚下的碌碌小民和大唐盛世,城楼上戒备异常森严,大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缤妃环绕身后,李隆基虽未公开册封杨玉环,但在新年拜祭宗庙时已经正式告之先祖,立杨玉环为贵妃,李隆基无皇后、元妃,故杨玉环的贵妃实际已是东宫之首,故坐在李隆基身畔。

数百名王爷、王子、未嫁的公主、郡主呈翼状散开,坐在李隆基的两侧,陪他一起观瞻满城璀璨的灯火,体会天下大治的皇家心胸。

朱雀大街仿佛是一条流光异彩的长龙,伏首在大唐天子的脚下,李隆基默默地注视着城楼下观灯的百姓,听他们的欢笑,用心体会他们平凡心透出的喜悦,不知不觉,他长长的眉睫下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寂寞。

他俯身对身边的杨玉环低声笑道:“到现在朕才体会到玉环的苦心,原来玉环的目的是让朕体会百姓情怀。”

杨玉环手执轻罗小扇遮住檀口,她眼波流转、浅浅媚笑道:“正是三郎日夜操劳国事,大唐天下才有这般盛世气象,玉环现在想的,却是我们何时也坐一顶小轿,真正走进百姓中,象他们一样,随心的笑,看看灯再看看人。”

杨玉环的话说中的李隆基的心思,他望了望两边脸色肃然的宗族,感慨道:“朕何尝不想,只是朕也身不由己啊!”

杨玉环微微靠近李隆基,借着宽大的盛服,伸出她温腻的小手握住了李隆基略为冰凉的手,两人不再说一句话,靠在一起,细细体会着月上柳枝头的上元情萦,良久,李隆基渐渐恢复了帝王心怀,脚下的碌碌小民也变成了一粒粒尘埃,他轻轻拍了拍杨玉环的手背,向她会心一笑,杨玉环悄悄缩回了手,又扭头和身后的李惊雁悄悄说起了话,李惊雁是李隆基的侄孙女,按礼制应坐在再靠边一些的郡主席中,但杨玉环这两天对她却有着十分的兴趣,便让她坐在自己身后,好方便说说话儿。

世态炎凉使李惊雁除了冰冷更多了一分沉默,她是今天中午才知道是李清,一个她从来都瞧不起的小人物挽救了自己的命运,她非常震惊,想不出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救了她,从那一刻起李惊雁对便李清存下了一份感激。

随帝王观灯是件枯燥而乏味的事,所有的宗室王爷都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毫无表情地盯着满街灯火,活象庙里的一尊尊泥塑,仿佛他们不是来观灯,而是在坐禅观心。

却只有一个人例外,那便是杨花花,她坐在杨玉环的旁边,前方没有任何遮拦,她扶着城垛向下瞧,不住吃吃地笑着,她不是在看灯,而是在看人,她在看浪荡公子在调戏小娘,在看骑在马上风流俊俏的少年郎,尤其喜欢看别人仰头看她时脸上流露出的羡慕表情。

忽然,她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向朱雀门这边走来,顿时忘乎所以地站了起来,挥动胳膊大声欢叫,“李清、李清,我在这里!在这里!”

这一下引来了数百道鄙夷的目光,“三姐,你坐坐好!”杨玉环见她出乖露丑,一把将她拉坐下,又赧然对李隆基笑了笑。

“李清!”李隆基心中念了两声,他双眼微合,用眼角余光迅速地扫了一眼太子,却呵呵笑道:“不妨事!我们这里只有三姐才是真正看灯之人,在灯会上遇见朋友可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李清这两日的活跃,使得李隆基极想见此人一面,而他此时便在城下,正是机会。

“李清,这个名字好熟。”李隆基抬头想了想,回头向嗣宁王李琳笑道:“上次你说发明雪泥的人也是叫李清吧!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

李琳正要随口说不会这么巧,却发现李隆基脸上虽笑,但目光冷然,紧紧逼视着自己,刚要出口的话又缩了回来,他忽然明白过来,皇上的意思是要自己说‘是!’

他脑中念头一闪而过,“难道真是同一个人?”

李琳赶紧上前两步,扶着城垛向下望去,果然是李清,他也似乎听见了杨花花的喊声,正仰头东张西望,李琳心中恍然大悟,原来李清认识杨玉环的姐姐,那一定是通过她走了杨玉环的路子,才使皇上取消了女儿和亲契丹的决定。

“皇上!他正是发明雪泥的李清。”

李隆基要的就是这个召见李清的借口,遂对左右笑道:“此人发明的雪泥是朕所喜爱的消夏佳品,早想召见他,难得这么巧,在此地碰上,来人!赐他白衣身份,速带来见朕。”

自古官场做事讲的便是暧昧,明明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不能说破,李亨在东宫明德殿接见过李清,有书记官记录,李隆基天天看太子起居录,怎会不知;杨玉环接见李清时被高力士撞到,李隆基又怎会不知,而此时李隆基却装作初次听闻的样子,李亨和杨玉环又怎会不心知肚明。

听李隆基要召见李清,李琳见太子神色有些紧张,便抢先一步上前道:“禀报皇上,这个李清其实也并非白身,前年臣和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兼他为义宾县主簿,他年前进京公干,臣见他颇有能力,便将他推荐给了太子。”

他又转头对李亨道:“殿下,这个李清便是前几日你接见的那个义宾县主簿李清。”

李亨赶紧向李隆基禀报:“父皇,前几日嗣宁王向臣儿推荐此人,臣儿便接见了他,确实觉得此人气质不同常人,便打算用他为东宫侍卫长,封他昭武校尉,还未来得及向父皇禀报此事,请父皇恕罪。”

李隆基淡淡一笑,“这等小事何须向朕禀报,只是这样朕更有兴趣见他了。”

第一百零四章 初见李隆基(下)

且说李清找了一个客栈先安置了王昌龄,又陪崔柳柳沿着朱雀大街逛了一路花灯,眼看前方便是朱雀门,这才让高展刀护送她回去,自己向皇城走去,靠近朱雀门时,忽听见有人在叫他,似乎是杨花花的声音,他找了半天,却不知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

就在这时,从城墙上冲下来一队羽林军,拦住了他的去路,为首将军打量他一眼道:“你可是义宾县李清?”

李清愕然,“我正是,你们找我有何事?”

“你跟我们来!”不等李清再问,一群羽林军便半架半推将他涌上了城楼。

“你们到底有什么事?”

这话李清已经问了不下十遍,但羽林军谁也不理睬他,搜身、换衣、检查行李,动作异常迅速,到最后,一名老太监晃悠悠走来,一甩拂尘,尖着嗓子叫道:“传皇上口谕,宣义宾县主簿李清觐见!”

李清一呆,他这才明白过来,竟然是当今天子李隆基要见自己。

嫡长子是继承王位的一般规矩,但大唐自开国百年,却没有人能以皇长子登上帝位,仿佛是一个宿命,睿宗第三子李隆基也走了这个轮回,杀韦氏干政,杀太平公主夺权,迫父亲退位,逼长兄让位,用淋淋的鲜血和冷酷的手段铺出了他的帝王之路。

但以大乱入位者,往往也是大治之人,他即位后,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内政、军事、选官、用人、法制、纳谏以及限制外戚,桩桩针对先朝的弊政,以姚崇、宋璟相继为宰相,又用卢怀慎、韩休、裴耀卿、张说、张九龄等人为相,或以清慎、或以才干、或以耿直、或以文学而知名。

正是生于忧患的李隆基和勤于政事的大臣宰相,终使天下大治,‘赋役宽平,刑罚轻省,百姓富庶’,创造了中国历史最灿烂辉煌的开元盛世,时轮转动,迄今已三十三年,李隆基已步入了花甲之年。

李清,这只翩翩飞入唐朝的小蝴蝶,抖动着渐强渐壮的翅膀,在命运的风暴中顺势而行,就在他即将冲出又一场命运风暴之时,他蓦地看见了这个时代最高的山。

“义宾县主簿李清叩见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清虽然已经连升两级,但都没得到吏部的正式批文,他在官方场合还是义宾县主簿。

早在李清被羽林军带过来之时,李隆基便仔细打量了他,见他身材高大,眉眼虽然长得普通,但鼻子高挺,眼中熠熠闪着自信,行走之时器宇昂然,没有半点委琐,虽不穿军服,倒比身边的羽林军还要精神几分。

李隆基最看重官员的外貌,李清不同一般人的气质不禁让他暗暗点头,又想起太子内宫起居录上所记载的他的言行,心中对他好感大增,便温和地笑了笑道:“那雪泥便是你发明的吗?”

“正是微臣发明。”

“恩!你且站起来说话。”

“谢陛下!”

“你先告诉朕,你是哪里人,读过什么书……”

就在李隆基在细细询问李清身世之事,李惊雁却躲在后面默默注视他,这是她认识李清以来第一次正眼看他,在数百名大唐皇室的瞩目下,还能保持一种平和心态,还能大步流星走来,还能在皇上面前挺直腰板,还能目不斜视,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份坦然和从容,这份不卑不亢,不禁使李惊雁想起了新科状元赵岳和榜眼岑参,那赵岳同样是在回答皇上问话,腰却软得如面条一般,最后皇上拍拍他的肩膀时,他竟激动得晕倒过去;岑参却相反,傲气傲骨,才华横溢,自己本是相当欣赏他,可和这李清一比,却暴露出他无用的一面,遇到难事挫折只会借酒浇愁、遁世逃避,却不能想办法去解决困难,和李清的圆滑成熟相比,为人处世就显得幼稚得多。

杨玉环见李隆基没有为难李清,也就放下心来,她又想起和亲之事,便转头向李惊雁望去,却见她正注视着李清出神,眼中的冰冷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中暗暗好笑,她伸出手在李惊雁眼前上下晃晃,李惊雁这才醒来,她赧然地笑了笑,“公主,什么事?”

杨玉环凑近她耳边,斜眼看着李清轻笑道:“他对你可真不错哦!要不要我给你做个媒?”

“公主,你在说什么?”李惊雁红晕双颊,容貌娇艳无伦,赫赫有名的冷郡主霎时之间变成了忸怩作态的小姑娘,她忽然惊悟,“公主,难道是你……”

杨玉环见她猜到,便不再否认,低声道:“他有恩于我杨家,所以我才回报于他,可是他既不要高官也不要显爵,只要我帮忙取消你和亲契丹之事,惊雁,这个男人真的不错,重情重义,在关键时候便看出了他的人品,我能帮你这一次,但未必能帮你下一次,你可要自己把握住机会哦!”

杨玉环的话在李惊雁心中掀起了巨浪,她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杨玉环在背后使的力,她从不欠人人情,可李清的这份恩情却让她无法报答,她此刻心乱如麻,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得低头不语。

在另一边,李隆基对李清的问话也渐渐到了尾声,李隆基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杨玉环,对李清温和地笑道:“你尚年轻,就好好在东宫磨练几年,太子已封你为昭武校尉,朕再封你为太子舍人,用心辅佐太子吧!”

昭武校尉和太子舍人皆是正六品上阶,但昭武校尉只是散官,并无实职,所以李隆基封他为太子舍人,又重新将他纳入大唐正式官僚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