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万户侯(高月)-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荔非元礼一挥手,“给我带下去,好生看押!”
李璘被士兵拖走,荔非元礼慢慢走到殿门口,凝视着东方天际,沉沉的夜色已经变得稀薄,天边微微露出了一点青色,大将军该回来了。
此刻,李清依然等待在山岗之上,他已经在此足足等候了三个时辰,但脸上依然看不出半点不耐,他知道,只要李璘登位的野心不失,自己的部署就绝不会失误。
“大将军,来了!”一名亲卫遥指山岗下,只见数百名黑影正向这边疾速奔来,片刻,为首之人上了山岗,在微弱的光线下,只见他身材魁梧、满脸胡刺,正是那群杀人魔王的首领刘四,他紧走两步,向李清跪下行礼道:“禀报大将军,荔非守瑜已经完成任务,特来向大将军交令!”
“弟兄们伤亡情况如何?”
荔非守瑜立即大声应道:“回大将军的话,弟兄们无一伤亡!”
李清走上前扶起他,微微笑道:“那刘五呢?”
“大将军,我在!”刘五一个跟斗翻了过来,他费劲地撕去了贴在脸上的胡刺,露出一张年青而干练的脸庞,正是荔非守瑜当年收的那个乞丐徒弟赵七郎,他也单膝跪下向李清施礼道:“豆卢军斥候都尉赵七郎拜见大将军!”
李清连忙将赵七郎也扶了起来,拍了拍他肩膀笑道:“这些天委屈你们了!”
这时,荔非守瑜上前一步低声道:“属下想连夜返回西域,若被他们认出,恐怕会对大将军不利。”
李清沉思片刻,轻轻地点了点头对他道:“武行素一人在石国恐怕忙不过来,我已封他为碎叶都督,从现在起,你就是大宛都督,受我直辖,小勃律那边的防务就交给七郎。”
“属下遵令!”荔非守瑜急忙瞪了赵七郎一眼,命他上前听封。
李清微微一笑,便回头对赵七郎道:“我任命你为绥远军兵马使,你可不能让我失望。”
赵七郎立刻收起吊而郎当的表情,肃然答道:“有我赵胜一天,就绝不会让吐蕃军越过边界半步。”
“好!那你们就连夜返回西域吧!”
李清快步走下山岗,来到五百黑衣人的面前,五百黑衣人几乎是同时跪下行礼,“参见大将军!”
李清跃上一块大石,挺直腰对他们朗声道:“你们干得非常好!不愧是我豆卢军的精锐,本帅会重重赏赐你们,但现在我命令你们立刻起程,返回西域,替我大唐开拓疆土去,当我大唐龙旗插上大马士革城的那一天,你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威名赫赫的征西将军。”
五百黑衣人神色激动,一齐应声道:“遵令!”
在荔非守瑜的带领下,他们上前一一向李清行礼道别,李清表情严肃,眼中饱含着希望,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向西去的儿郎们拱手长揖,目送荔非守瑜率领五百黑衣人急速向西而去,渐渐消失在黎明前的夜幕之中。
李清送走了荔非守瑜,他立刻翻身上马,马鞭一指长安,回头对亲卫们高声笑道:“动乱已经结束,现在该我们去收拾残局了,出发!”
亲卫纷纷扬鞭策马,两千骑兵象一阵狂风般卷下山岗,向长安明德奔驰而去。
第三百八十六章 家国天下(六)
天色微明,天空飘起了小雨、夹着雪片,长安笼罩在一片茫茫的雨雾之中,掖庭宫的大火已经自行熄灭,只有青烟未散尽,袅袅绕绕、将长安北面的雨雾染成了青色,兴庆宫的战斗早在四更时便结束了,就在他们杀得精疲力竭之时,一直不露面的另一支羽林军忽然杀出,轻而易举地将这数千人镇压,所有人都被缴了械,全部赶到校场中去听候发落,而李隆基被软禁,几十名重臣则被带回大明宫给刚死去的皇帝李豫守灵。
宵禁没有解除,大街上依然冷冷清清,家家户户关门闭户,看不见一个行人,清晨从长安各县赶来的驻军控制了整个长安城,随处可见一队队巡逻的士兵,整个长安都处于一种压抑和紧张之中。
大明宫紫辰殿,李豫和太子的尸首已经收殓,灵柩静静地靠墙停放着,几十名重臣心情沉重地坐在紫辰殿上,刚刚从内宫传来消息,皇后沈珍珠也自缢而亡,此刻,整个天都似乎塌了下来。
“李相国到!”门口士兵一声高呼,神思恍惚的大臣们顿时惊醒了,他们面面相视,忽然想起一件更严重的事,帝位之争只是皇室内部不靖,但自己站错了位,这可关系到自己的脑袋。
时间已不容他们多想,一道长长的黑影映进大殿,离开长安一个多月的李清快步走进了大殿,重臣立刻迎了上去,谁也没有主动开口,李清目光冷肃,他轻轻摆了摆手,视线最后停在墙边的棺椁上。
他慢慢走到棺椁旁,‘扑通’跪了下来,他默默凝视着棺木,他还记得十年前那个绿意浓厚的春天,他刚从南诏归来,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出现在他的眼前,使他一直难以忘怀,他努力着终于将他扶上了皇位,可不到一年,又被自己杀死了,命运是何其残酷,就是他李清也无法控制它,这就是权力,俨如可卡因一般的权力,使他也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他本可以不用立他,他本以为自己能主宰命运,但是他办不到,直到他登上权力的高峰,饱览了无限风光,他才终于明白李亨、李琮、李璘为什么宁可一死,也要拼夺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还是权力,使人无法回头的权力。
不知不觉,一颗泪珠从他脸庞缓缓滚落,或许有一点歉疚、或许有一点自责,但是,如果让他再选一次,他依然会毫不犹豫举起屠刀,自古权力斗争从来就不会怜悯弱者。
这时,几个尚书互相交换一个眼色,韦见素走上来低声道:“相国请节哀,永王丧心病狂、弑君犯上,罪不容恕,但事已至此,为臣者只能将哀痛藏在心中,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相国主持大局,早立新帝!”
李清默默地点了点头,他重重地向棺椁磕了三个头,回头沉声道:“请各内阁大臣及宗正卿立刻到中书省,商议立新君之事!”
此令发出,韦见素、房琯、裴冕、张镐皆松了一口气,看来李清并不打算将事态扩大,但李清立帝之事也丝毫不提李隆基,这就意味着他的命运将凶多吉少,现在谁也不敢再提此事,惟恐引祸上身。
欲立新君的消息不胫而走,长安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其实所有人都已明白,立新君的大权掌握在相国李清之手,所谓内阁联席会议不过是个幌子,但最后会是谁为君却让大家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不是无迹可查,太上皇一系的子孙在两次动乱中都几乎被杀殆尽,只剩一个在陇右赋闲的寿王李瑁,但他与杨玉环的关系又注定他不可能登上皇位,那还有几个嗣王,都是太上皇兄弟的子孙,其中宁王是先帝嫡长子,而且被追为‘让皇帝’,嗣宁王李琳又是李清的岳丈,仅凭这层关系,几乎所有人都已断定,新帝必出在嗣宁王府中。
“第五兄!”
左相第五琦刚刚赶到丹凤门前,忽然听见有人在后面唤他,回头望去,只见一辆马车向这边疾速奔来,车窗上有一人在向他招手,却是工部尚书崔涣,第五琦停住脚步,片刻马车赶来,崔涣下马车便道:“我刚才去你府上,说你已经走了,拼命赶路才追上,险些误了事!”
第五琦略略有些惊异,“崔兄有何要紧之事?”
崔涣向左右看了看,急忙拉着第五琦来到石狮背后,低声道:“新帝之事,李相国可曾透露什么?”
第五琦瞥了他一眼,心中有些鄙夷,巴巴儿追自己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原来竟是为了这件事,想必他是想先知道李清的心思,好替他主动提出,在拥立之功上沾一点点边,想到此,他不悦地道:“宫乱发生突然,谁会想到永王竟如此丧心病狂,胆敢弑君;再者,李相国今晨才赶到,我尚未见到他,怎么会知道他的想法?”
崔涣却似乎没有感受到第五琦的语气,听李清没有事先通气,他便立刻接口道:“我打算提议嗣宁王继位,不知左相可赞成?”
“不妥!不妥!”第五琦急忙摆手,他探头向后看了看,低声道:“嗣宁王是太上皇的子侄,而太上皇已立了皇长孙,那新帝要么是孙辈,要么和太子一辈,切不可再反上去,宁王一系我也赞成,但不一定非要是嗣宁王本人,以他的子和孙继位皆可。”
崔涣点了点头,有些事情李清不好直接提出,必须得有人替他说出,而第五琦是李清的心腹,跟着他的立场走应该就不会有错了,既然他也认为是宁王一系,那十有八九,这事就定了。
二人刚从石狮后转出,就见一名羽林军飞奔着跑来,他一眼看见第五琦,连忙上前道:“第五大人,相国命你火速去见他。”
第五琦与崔涣对望一眼,眼中皆露出会意之色,不用说,李清是要第五琦出面了,时间紧急,第五琦向崔涣告一声罪,急忙随羽林军匆匆而去……
一刻钟后,另一名内阁成员颜真卿和宗正卿李齐物也赶到了中书省,除了兵部尚书李泌在宫乱后下落不明外,所有的内阁大臣皆已聚齐,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虽然李清告诉他们,安禄山的叛乱彻底平息了,但没有一个人高兴得起来。
政事堂内一片寂静,几个大臣都各据一处,低头想着自己的心事,这时,大堂外传来脚步声,李清大步迈入,后面紧紧跟着左相第五琦,众人急忙起身施礼,李清摆了摆手,急道:“事态紧急,各位就不必拘礼了,请坐吧!”
待众人坐好,李清方心情沉重地道:“皇上驾崩虽是国殇,但此事谁也无法料及,现在大乱初平,正是天下大治之时,应以朝局稳定为重,所以本相不打算追究在座各位的失职之责,也不想再兴杀戮、动摇国本,除责令永王自尽谢罪外,其余之人暂时不予追究,各位以为如何?”
他扫了一圈,见众人皆沉默不语,便点点头道:“既然都不反对,此事就这么定了,中午开始全城可解除戒严,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国一日不可无君,现在紧急召集各位来就是商议立新君之事,我刚才和左相交换了意见,皆认为现在京城的皇室中,唯有嗣宁王一系最为正统,适合继位,而且我与左相都以为应立长不立幼,不知在座各位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立嗣宁王一系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也能顺理成章,众人皆没有异议,关键是立长不立幼,言外之意,嗣宁王没戏了,要么是李琳在外地为官的长子李照,要么就是他刚刚得的宝贝嫡孙,但事关重大,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这次李清却没有独断专行,他眼一挑,问宗正寺卿李齐物道:“请问宗正寺可否同意?”
李齐物今年已经七十岁,他和李隆基是一辈之人,因他为人极圆滑,所以几次沉浮,他都能被再启用,作为宗正卿李齐物并不乎谁继位,他担心的是李清篡位,现在皇室微弱,而李清手握军权、相权,又刚刚平息了安禄山之乱,威望如日中天,偏偏他又姓李,如果他要趁机行篡位之事,将自己推上位,也未必不可能,但现在他只是想立宁王一系,虽然嗣宁王是他岳父,但大患已去,这点小节已经微不足道了。
况且李齐物与李琳私交颇好,就从这一点,他也不会反对,当下,李齐物便点头道:“下官早有此意,嗣宁王长子照为人宽厚贤良,可继位为帝!”
他话音刚落,第五琦便站起来道:“在下反对李照继位!”
一语惊四座,房琯与裴冕面面相视,又要嗣宁王系即位,却又不让其嫡长子登基,真不知李清到底是何意思了,但崔涣却立刻反应过来,立嗣宁王系不假,只不过李清想立的是出生不足半岁的嫡孙李逸,立一个不足半岁的婴儿为帝,这天下大权还不就掌握在他李清的手上吗?
崔涣狠不得给自己一个大耳光,连这一点都想不到,真是枉做了这么多年的官,情急之下,他不等第五琦说理由,便迫不急待站起来道:“我也反对李照继位!李照虽宽厚贤良,但能力却平平,做守成之君尚可,但刚才相国也说,我大唐由乱入治,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带领臣民重新开元盛世,在下建议立与太子适一辈之人为新君,嗣宁王嫡孙李逸最为合适,他……”
说到‘他’字,崔涣突然说不下去了,他邀功心切,有些话没想清楚便脱口而出,到最后才发现不能自圆其说,一个不足半岁的婴儿,哪有什么强有力,说李清还差不多。
崔涣十分尴尬,不过他这些话倒从反面提醒了在座的大臣吗?大家都渐渐明白过来,以幼儿为帝,可实掌天下大权数十年,又不背负篡逆的罪名,恐怕李清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房琯立刻站起来呵呵笑道:“其实崔尚书的意思是说李逸年少,正好由右相悉心教育,数十年后便可秉承右相的国策,将我大唐的强盛持续下去,各位说可对?”
话说到这份上,再没有讨论下去的意义,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官场中打了几十年滚的人,他们都知道有的事须坚决反对,而有的事却不必较真,象立李逸为帝就属于后者,假如他们较真不肯,那李清立个白痴皇帝不也是一样吗?只恐怕到那时李清就不会放过他们失职之责了,更何况七人内阁之中,李清的铁杆心腹就有三人,连同他本人已经占去一半,所以,就连颜真卿这样刚直的人最后都保持了沉默。
见众人的意见都渐渐统一,李清便站起来直言不讳道:“本相的意思也是立嗣宁王嫡孙李逸,但并不全是为了我自己,我大唐立国百年来,皆是以相权平衡君权,故代代名相辈出,但天宝以后相权逐渐没落、君权独大,使先皇帝不知天下疾苦,更不晓形势危急,塞闭视听,让安禄山之流能窃河北十数年,最终爆发叛乱,所以本相打算重新恢复唐初君相分权的制度,诸君,皇帝年幼,正是我等一展身手的时候,大家何乐而不为?”
李清见众人都低头沉思不语,便断然道:“既然如此,我们内阁一致拥戴宁王嫡重孙为新帝,明日诏示天下!”
……
兴庆宫,李隆基从天不亮便被软禁在他的静室里,所有的侍卫死的死、逃得逃,最后剩下的几人也被赶出宫去,取而代之,是数十名衣甲鲜亮的羽林军,他们守在静室门口,不准任何人靠近,就连杨玉环也被限制在内宫,不得出门一步。
此时的李隆基须发蓬张、气色灰暗,脸上的肉松松垮垮挂着,他的头盔也不知掉到哪里去了,身上却依然还穿着铠甲,坐在角落里一动也不动,眼睛无神地望着小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相国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门外的士兵立刻排列成整齐的两列,挺直腰一动不动,片刻,李清快步走来,他轻轻一摆手,示意后面跟着的人暂时留在门外。
李清慢慢走进房间,默默地注视了李隆基片刻,便在他对面盘腿坐下,一声也不言语,李隆基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仍然望着窗外。
两人就这样沉默无语地坐了约一刻钟,李隆基终于先开了口,他声音嘶哑,十分低沉,“你立了何人为帝?”
“让皇帝的嫡重孙!”
李清取出一本签名,将它推了过去,“这是内阁的一致拥戴!”
“内阁?”李隆基冷冷地一笑道:“所谓内阁不就是你一手遮天吗?”
李清淡淡一笑,又重复说了一遍:“是让皇帝的嫡重孙为帝!”
“什么!”
李隆基大吃了一惊,他这才听清楚,是重孙而不是嫡孙,也就是说不是李琳之子,而是李琳之孙,他听永王说过,李琳不久前得了一宝贝孙子,这样说来,新帝还只有几个月大,李隆基眼中的火渐渐燃了起来,他怒极反笑道:“好!好!李清,你果然厉害,居然立幼儿为帝,你真以为我大唐无人么?会让你一手遮天!”
李清怜悯地望了他一眼,摇了摇头道:“现在天下军权皆在我手,朝中百官又大多是我提拔,假如我说我是建成太子之后,难道我就不能登基为帝吗?还需立一幼儿?”
“你!你胆大包天!”
李隆基忽然咆哮如雷,瞪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猛地向李清扑去,李清一伸手按住了他,随即轻轻一推,将他推翻在地,冷冷道:“你来日无多,还是多想想你的后事吧!我今天来,是看在多年君臣的情分上,告诉你,我不会篡位,但大唐的强盛将在我的手中开始,它将超越你的开元盛世,可惜!你已看不到那一天了……”
说罢,李清扬长而去,李隆基狠毒地目光盯着他的背影,一语不发,半年后,李隆基在兴庆宫误服丹药而亡,享年七十岁,右相李清率百官、宗室为之送葬,并请谥号为玄宗,杨玉环则封为明贵太皇太妃,移居大明宫。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家国天下(大结局)
至德元年十二月,百官立宁王嫡重孙李逸为帝,改年号为大业,先帝李豫及前太子移葬兴平县,谥号为代宗。
皇宫无后,李清请李豫的惠妃长孙蓝玉暂摄太后之位,掌理后宫,长孙蓝玉遂封李清为碎叶王、实封碎叶万户,并加封太尉,尊号‘尚父’,继续就任大唐右相一职,总理军国政务。
大业二年初,朝廷改革专卖法,除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