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万户侯(高月)-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在帘儿耳边道:“我去看看那一对孪生兄妹,晚上我再回来陪你。”

帘儿恋恋不舍地拉着李清的手,笑道:“今晚有小雨陪我,你就留在惊雁那边吧!明早再过来。”

李清点了点头,又叮嘱小雨几句,这才去了,事实上李惊雁就住在一旁,只隔了两个房间,只是她不想打扰李清与帘儿的相聚,所以才没过来。

一下子生了两个孩子,李惊雁明显胖了不少,倒真有一点唐画中仕女的韵味,见到李清,李惊雁份外高兴,急命乳母将孩子抱来。

两个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不足两个月,睡得正香甜,红润的小脸蛋胖乎乎的,李清一手抱了一个,疼爱地看着自己的这一双儿女。

“李郎,女孩儿的哭声又大又粗,可男孩儿却细声细气,有些颠倒了。”李惊雁见李清喜欢这两个孩子,心中一块石头也渐渐落地,她又道:“女孩儿我给她起名为李婉,这男孩儿需要你给他定下姓名。”

“叫李逸!”李清淡淡道,这个名字他在洛阳时便已经想好,他望着李惊雁再一次重复道:“叫李逸,逸兴瑞飞的‘逸’。”

“李逸?”李惊雁念了两遍,她忽然有些反应过来,“李郎,这不是皇室的名吗?”

李清轻轻地点了点头,却没有继续说下去,李惊雁见丈夫表情有些凝重,以为他是为帘儿的事情忧心,便命乳母将孩子抱走,她坐到李清身边,将头轻轻倚在他肩上,劝慰他道:“我们请了很多名医,皆说大姐的病只是难断根,每逢秋冬就会发作,只是需要用好药养着才行,但也不至于坏了性命,虽然穷人家难以负担,可咱们家大业大,这倒不是问题,你平日再多关心关心她,大姐心情好了,也就不会有什么事!”

“我知道,以后我不会再和你们分开!”

李清笑了笑,轻轻抬起她的下巴,在她唇上吻了一下,李惊雁一时心醉神迷,她伸出玉臂搂住丈夫的脖子,主动将香唇送去,李清紧紧地抱住她,随手将灯灭了。

……

夜色深沉,家人皆已入睡,李清却躺在床头,睁大眼睛望着屋顶,他无法入睡,他在想一件大事,这十几天来他一直在想这件事,虽然已经下定决心,可如何对李惊雁开口,这才是让他头疼之处。

李清低头看了看李惊雁,她睡得正香甜,一络乌黑的头发遮住了她白瓷般的脸庞,李清伸手替她将头发拨开,凝视了她片刻,轻轻一叹,翻身下了床,慢慢走到窗前,将窗户推开,一股清新而充满寒意的风迎面扑来。

他抬头望着漫天星斗,从天宝三年进京至今天已近十年,他一步步终于走到了今天,大权在握,控制了整个大唐的朝政,该是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了,安禄山的造反虽然给无数百姓带来痛苦,可它同样给予唐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原本根深缔固的各大利益集团,纷纷土崩瓦解,摇摇欲坠,正是进行一系列改革的时机。

李清一直认为,大唐后期衰败、灭亡甚至使宋积弱百年的根源就是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而藩镇割据的本质其实就是地方与中央政权的博奕,周之灭亡、秦之灭亡、汉之灭亡、隋之灭亡、唐之灭亡、清之灭亡,无不是地方与朝廷矛盾尖锐的结果,所以避免中唐藩镇割据局势的出现,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虽然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自有其规律,但他李清只需在最关键处拨动一下,后世中国逐渐衰败的历史就完全可以被改变。

现在,他需要长期掌握绝对的权力,他的各项改革才能够顺利实施。

就在李清望着满天的星斗思绪万千之际,一双洁白的胳膊将他腰环抱住,随即一个柔软的身子贴上他的后背,“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李清没有说话,他凝视着夜空,半晌才徐徐道:“你大哥不是膝下无子吗?我将把逸儿过继给他,你可愿意?”

“你说什么!”李惊雁大吃一惊,睡意全消,她转到李清面前,不可置信地盯着他,迟疑地问道:“你想把我的孩儿给大哥?”

李清郑重地点了点头,“我已经考虑了半个月,此事事关重大,绝非儿戏!”

“不行!”李惊雁拼命地摇头,“他是我的孩子,就算是我大哥也不给,谁也不能将逸儿从我身边夺走!”

“惊雁,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坏,你听我给你解释。”

李清揽住她的腰坐到床头,低声安慰她道:“逸儿过继给你大哥只是名义上,在宗室的记录里留下这个名字,让他自然而然成为宁王的嫡嗣,过段时间我们全家都会搬到宁王府去,逸儿实际上还在你身边,再说你爹爹膝下无孙,这已经困绕他多年,这样一来,外孙变亲孙,他岂不是欣喜若狂,你也算尽了孝道。”

“这……”李惊雁有些动摇了,大哥膝下无子,而二哥又游手好闲,不肯娶妻成家,她也知道父亲为无后一直烦恼不已,李清的办法虽然也可行,可孩子将来不再叫自己娘,这却让她无法接受,想到此,她的眼睛变红了,颤抖着声音道:“李郎,可是他将来不会叫我娘,而是叫姑母,这让我怎么能受得了,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李清依然负手望着夜空,声音苍凉而异常坚定,“我知道这个决定让你委屈,可就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儿子就会成为大唐之主,成为傲视四方的大唐天可汗,而我会成为他最忠心的臣子!”

第三百七十四章 满月酒

自从洛阳被收回,而安庆绪逃往相州后,大唐朝廷与江南、江淮各州的联系终于被疏通,十一月,从江淮运来的一百万石粮食和五百万贯盐税经天宝渠抵达了长安,一时关中沸腾起来,漕运恢复,意味着大唐又重新走上了正轨。

这一天,嗣宁王府张灯节彩,庆贺长孙满月,这可是嗣宁王李琳唯一的孙子,是长子李照成婚十年后才喜得的贵子,当然不是正妻所出,那个女人十年都下不了一个蛋。

据说孩子的母亲是李照的一个贴身丫鬟,产后不久便凑趣得产褥热死了,不过没人关心这个,嗣宁王是宁王李宪的长子,李照是长孙,而这个宝贝孩子自然就是宁王的嫡重孙了,血统十分高贵。

嗣宁王焚香更衣、玉盆洗手后,虔诚叩拜了李氏的列祖列宗,在他满月的前一天,正式将这个孩子定名为逸,宗正寺卿也饱蘸浓墨,亲自在李氏族谱的正册上小小地添了一个‘逸’字,皇上的封赏随即跟到,封李逸为上轻车都尉、高陵伯,他的父亲、中书舍人李照也连升数级,被升为苏州刺史,实现了他为官一方的多年夙愿。

一时满门荣耀,但所有人都清楚,恐怕这还是因为李琳有一个暧昧的女婿,说是暧昧一是因为二李相婚,二是李惊雁还在感业寺为尼呢?

不过李豫的又一道圣旨也及时下了,尊右相李清之父李大寨为泾原县公,并向天下明言李清与李惊雁虽为同姓,但并不同宗,可赦免其二李相婚之罪,准李惊雁从感业寺还俗,正式嫁与李清,除平阳郡主称号,封为宋国夫人,为李清次妻。

方方面面的矛盾似乎都解决了,众人皆大欢喜,这个满月酒做得也格外隆重,从早晨天尚未亮,嗣宁王府便派出十几辆马车到长安各坊施粥,让穷苦人也沾沾他的喜气,不!应是让孩子沾沾贫苦之气,据说这样好养活。

天刚大亮,来庆贺的官员便络绎不绝,马车在府门前的大街上停了长长一溜,爆竹声声、喇叭震天,不时有家人出来撒一轮钱,惹得上百个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哄抢。

李琳身穿一件大红色的吉袍站在门口迎接宾客,脸上几乎笑成了一朵花,他正与太子詹事李泌寒暄,忽然见又是一辆马车停下,身着一身便服的新任门下侍郎颜真卿低头从马车里出来,老远便笑着拱手道:“祭酒大人今天大喜了,颜真卿特来祝贺。”

李琳笑着迎了上来,拉着他的手道:“颜侍郎能亲临,使蓬壁生辉,今天孙儿满月,颜侍郎不醉不准归去!”

这时旁边一人忽然插话道:“听说颜侍郎醉了就喜泼墨书法,那今天我就在旁边候着,岳父大人可要多准备些上好的条幅纸哦!”

二人回头,只见右相李清负手站在一旁,正笑咪咪地望着他们,颜侍郎吓了一跳,连忙过去见礼,这时李泌也走上前来,他上下打量李清一下,只见他穿一身淡青色的宽身禅衣,头戴一顶细麻小帽,样子十分悠闲,李泌不由失声笑道:“今天也是李相国的家事,怎么倒象是来喝酒的?”

李清呵呵笑道:“我一早便到了,说替岳丈迎客,可他却说我若迎客,大门便会堵住,而端茶送水似乎又有失体统,左思不行、右想也不妥,只好等着开席喝酒了!”

众人闻言一齐哈哈大笑,“让右相端茶送水,有趣得紧,可是谁敢喝啊!”

这时,颜真卿先进去了,而李琳则去欢迎新的客人,李泌见左右无人,便低声对李清道:“裴相国病重,恐怕时日不多了,相国有没有考虑过左相的继任者?”

李清瞥了他一眼,见他目光有些不自然,心中便明白他是希望自己能让一步,不用说,李豫想让他继任左相。

李清却不露声色,只淡淡一笑道:“左相的继任者虽是由李清推荐,不过还要经内阁讨论,最后皇上拍板才能定下,只是裴相国虽病重,但还没有请辞,咱们现在就谈此事恐怕不合时宜。”

李泌听他说得圆滑,只得干笑一声道:“今天是嗣宁王长孙满月,谈此事确实不合时宜,李泌考虑不周,不说了!不说了!”

这时又来了几辆马车,却是户部尚书第五琦和苗晋卿等几个户部官员相约同来,他们一眼便看见李清,急忙上前来见礼,却对李泌视若不见,连招呼都不打一个,李泌见众人并不理会自己,心中没趣,只得先进去了。

时间渐渐到了中午,李琳府上那间可容纳上千人的大堂里已经坐满了宾客,谈笑声喧天,各人都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一队队侍女和家人在宾客间穿梭不息,有的上菜、有的给客人斟酒,而客人们则一边慢慢饮酒,一边和旁边之人聊天。

有一些机灵的官员,还特地仔细地观察座位的安排,嗣宁王是右相的丈人,这样重大的聚会,座位排定怎不会交给他过目,尤其是裴宽病重,左相之位必定会让出,或许就能从这次座位的安排中看出一点端倪。

酒席是纵向排列,一共分为六列,左右各三列,右边是男宾、左面是女客,男女相对而坐。

中间是一块长条形的空地,一群舞姬正翩翩起舞。

右首第一个安排是裴宽的位子,裴宽病重,他的长子替代前来,不过他却不敢坐首位,而首席现在坐的是户部尚书第五琦,众人心里都不禁对这个安排起了疑问,难道会是第五琦任左相不成?几个性急的已经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在最上方又横摆了一排座位,坐着主人和一些地位尊崇的客人,坐在正中间当然就是主人李琳,紧靠他右边按理应是孩子生父的座位,可现在却坐着右相李清,不过众人想想也释然,李清是孩子的姑父,李照当然得将位子让给他,在李清的下面还不是孩子的生父,而是永王李璘,再下面是宗正卿嗣鲁王李宇,然后才是孩子的生父李照,只见他面色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喜悦。

不过永王的出现却又让许多人都大吃了一惊,新皇即位后,所有跟太上皇逃走的皇子皇孙们都被士兵严密看守,不得出府门一步,几乎销声匿迹,今天永王李璘的突然出现是不是意味着政局会有什么变化?

永王李璘一直保持着沉默,事实上他心中同样充满了疑惑,从前天中午开始,看守他的一百多名士兵忽然撤离了,事先没有一点征兆,所有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直到昨天早上依然没有士兵来看守他们,李璘才终于明白,他自由了,他立刻坐上马车在长安城里美美地逛了一大圈,连平时从来都不屑一顾的街头巷尾也变得如此美好。

不过,等他的心稍稍平静下来,疑惑顿生,他知道那些看守他的士兵是李清派来,从他们平时的言谈中便可知道,是只知大将军而不知皇上安西军,而李清为何要放自己自由,难道是他善心发作?还是看守自己已经没有意义,他始终都猜不透。

就在他疑惑不解之时,他忽然接到了李琳的请柬,邀他参加自己孙儿的满月酒会,他与李琳的关系素来不错,为解开心中的疑团,他便应邀前来,不料正好坐在李清的身旁。

“殿下的脸色红润、神采飞扬,看来这几个月保养得不错啊!”李清笑着端起一杯葡萄酒,向李璘敬酒道。

李璘心中愤恨,却不敢得罪李清,只得端起酒杯勉强向他回敬一下,冷冷道:“前几个月我形容枯槁、面若死人,只是从前天起才渐渐恢复,相国的问候,李璘心领了。”

李清并不生气,只淡淡一笑道:“看来殿下是有些误会了,李清派兵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殿下一家不受到伤害,并无别的意思。”

李璘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顿道:“那为何现在又不派兵保护了呢?”

李清却细细吮了一小口葡萄酒,不急不缓地道:“现在相州会战在即,兵源紧张,所以只好委屈各位亲王了,若没有安全感,各位王爷可训练家丁自保。”

李璘心中呆了一下,‘训练家丁自保’,这是一句极隐晦的话,若按从前的理解,这就是告诉他,可以养一些私军或者武士,但李清现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却使他感到一头雾水。

这时,旁边的小门处忽然发生一阵小小的骚动,只见十几个妇人从外面涌了进来,走在前面的是李照的妻子裴氏,她旁边乳娘的手里抱着一个襁褓,按过满月酒的规矩,这是今天过满月的小主角亮相来了,李琳立刻站起身快步迎了上去,他小心翼翼从乳娘手里接过襁褓,走到第一列席前笑呵呵地给第五琦、韦见素等人迅速看了一眼,规矩虽然没有破坏,但孩子的脸上却覆盖着一块纱巾,根本看不清面容,但第五琦却立刻下结论道:“容貌清秀大气、性子沉稳,将来必能做成大事!”

容貌清秀大气是他脑海里的想象,至于性子沉稳,那是当然,孩子睡得正香甜,不沉稳才怪!

或许是怕大堂里的酒气熏坏了孩子,不等几个好奇的女客跑上来看,李琳急忙将孩子递给乳娘,命她赶紧抱走。

这一顿满月酒一直持续到下午方才渐渐散去,李璘有些酒意上头,匆匆上了马车便向王府里驶去,他依然住在十王宅,十王宅实际上是个地名,它又叫做永福坊,位于长安东北角,是长安第一坊,而里面住的又绝不止十六王府和百孙院,大量的普通百姓也生活在其中。

时值漕运恢复,长安百姓信心重拾,各坊的街面上都十分热闹,永福坊也不例外,临街的酒肆里早已经坐满了喝酒的客人,街上更是热闹,跳舞的胡女、卖杂货的货郎、卖艺的江湖人、落魄的武士,都随处可见,李璘半躺在车厢里,眼睛却隔着竹帘,目不暇接地望着街上的一切,正是这些快乐的小人物使整个大街都充满了生机。

就在离永王府还有百步时,街角传来阵阵叫好声。李璘隔着车帘望去,却被一对卖艺的兄弟吸引住了,他随即命马车停下,自己神情专注地看着这对兄弟的表演。

只见二人年纪约二十四、五岁上下,穿得十分破旧,表演也没有用什么道具,只是在几棵树之间拉了两条绳,兄弟俩一个空翻便同时跳上了绳子,拔出刀剑在绳子上拼斗起来,一时刀光闪闪、剑气逼人,仅仅是刀剑斗这并不稀奇,关键是两个年轻人脚下的功夫实在了得,不需要帮助,两人直接站在绳子上来回拼斗,赢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惊叹声。

连李璘都霍然动容,他也曾养过武士,可那些武士没有一个人可以和这两个年轻人相比,李璘的爱才之心顿时升起,他招了一下手,对靠近的侍卫道:“你等一会儿,等这两个年轻人表演结束后,问他们愿不愿做我的侍卫,如果愿意,你就立刻将他们带的见我,但如果是不愿意的话,就不要勉强了”

过了片刻,两个年轻人被带了过来,他们跪下给李璘磕了一个头,道:“我们叫刘三郎和刘四郎,愿为王爷效力!”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京兆尹与左相

这天下午,天空乌云聚合、灰暗而阴沉,眼看要下雪了,长安市民们不由加快了手中活计,都想早一点回到家中,但春明大街平康坊一带却很热闹,倒不是行人众多,而是许多民夫在拆除沿街的围墙。

长安各坊之间都是被高墙包围,每天都有关闭坊门的时间,一旦坊门关闭就不再准人进出,夜深后,长安城各主要大街上便一片寂静,只有一队队士兵在大街上来回巡逻,一旦发现未归的行人便立即抓捕。

从上个月起,朝廷渐渐开始放宽了对民众的控制,宣布各坊大门夜里不再关闭,也不再限定各商家经营的时间,这一规定皆大欢喜,富贵者可以通宵达旦在平康坊的酒肆、青楼里取乐,而摆地摊的平头小百姓也可以将生意做到天明。

平康坊是长安最有名的娱乐区,这里酒肆、客栈、青楼密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