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万户侯(高月)-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清抬手止住了他的话,冷笑道:“我这也是箭的一种,叫‘唇枪舌箭’,难道不是吗?”

‘唇枪舌箭?’荔非元礼不禁膛目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旁荔非守瑜叹道:“大哥,你明白了吗?你和都督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就象你为何不去找小兵比试一样,都督是主帅,考虑是用兵用将而不是用枪用剑,你明白都督的意思了吗?你总在都督面前无礼,都督已经一容再容,你却不知好歹,若再不知尊卑,再不懂为将之道,恐怕回去后就没有你容身之地了。”

李清猛地回头盯住他,眼睛闪过一丝厉芒,荔非守瑜苦笑一声道:“都督好手腕,我也是刚刚才领悟都督为何要带我们出来。”

荔非元礼虽然粗鲁,但他并不笨,他也明白了李清是在借这件事情敲打自己,他的脸胀得通红,向李清躬身施礼,肃然道:“以前是属下失礼了!请都督恕罪。”

李清淡淡一笑,拍了拍他肩膀道:“以后跟着我好好干,将来总有一天,你也会和你的属下比箭。”

说罢,他一催战马,上前指着天上的群雕缓缓对三人道:“谁射下的雕最多,我就封谁为豆卢军第一箭,这就是彩头!”

他回头看了一眼李惊雁,微微一笑,随手将黄金短剑收入怀中。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异乡

安西都护府设在龟兹(今新疆阿克苏一带),至西汉起,它便是各个汉王朝统治西域的中心,此后几经波折,贞观二十二年,大唐灭龟兹国,正式在此设立安西都护府。

龟兹是安西人口最密集之处,驻军一万五千人,占了整个安西都护府驻军的六成,从天宝二十五年起,唐王朝便渐渐开始将西域的驻军职业化,把他们的家人从中原迁来,成为军户,安西距中原路途遥远,粮食运送不便,军人们便屯田以自给,这就是现在建设兵团的历史渊源,这里人种极杂,除当地土著外,还有汉人、昭武九姓人、卢水胡人;此外,又有突骑施人、于阗人、回鹘人等等。

李清一行走了整整五日,这一天傍晚终于远远地望见了龟兹城,这一带河流纵横,绿树成片,白雪皑皑的天山象母亲宽阔的臂膀,将它的四个孩子安西四镇揽入怀中,远方淡淡的晚霞把汗腾格里峰的容颜映成宝蓝色,轮廓分明地浮现在眼前。

“都督,那就是龟兹城!”荔非元礼兴奋得大声叫喊,他一指前方城池,所有的人都跟着欢呼起来,只见万丈金光下,城墙巍峨耸立,大唐士兵们执戈而立,高高站在城楼上,傲视着大唐的万里疆域。

他们的欢呼声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这里已经人流如织,两旁都是低矮的平顶屋,或用青石或用黄泥筑成,一串串的店铺里摆着长安来的瓷器和绸缎,不时有牵着长长驼队的商旅、碧眼高鼻的西域各国使团,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留下一股浓烈的腥膻之气,这里的风力比沙州更甚,朔风劲吹,黄昏时已充满了寒意,当地的胡人已早早穿上厚厚的皮裘,汉人们的装束也已经胡化,只有从他们打招呼的口音里,依稀听出一些巴蜀之音或长安官话,几个皮肤粗糙的妇人直直盯着正探头张望的李惊雁,仿佛在看雪山仙子降临人间。

李清放慢马速,靠近李惊雁的马车笑道:“你不是来看风景的吗?经过鱼海时,那般美景也不见你有此时兴奋。”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李惊雁心情大好,她体质较弱,不胜风寒,早已经披了一件大红狐狸皮的鹤氅,头上戴着白色昭君套,浅笑一声向李清低声道:“李郎,走了这么久的荒原和沙漠,其实我觉得还是城镇人多处比较亲切!”

李清亦笑道:“其实我也是这种感觉,不光是我,你看大伙儿个个眼中兴奋,想必大家都憋坏了。”

他看看周围没人,便低声对李惊雁道:“等会儿安顿好,晚上咱们逛街去,就我们俩。”

李惊雁眼露羞色,轻轻点了点头。

在城门处交验了文牒,一行人进了城,城里更加热闹,龟兹城内约有十几万居民,一半左右都是汉人,大多是随军的家属,也不少内地的无地农民跑来谋生,只见城内店铺鳞次栉比,城池中等,没有规划,感觉有些杂乱,基调以灰白色为主,树叶都掉光了,显得整个城内单调而拥挤,颇有异域的风格。

天色昏黑,各衙门都已关了大门,先期来铺路的高展刀和高适也不见踪影,无奈,李清只得包下了一家客栈,给大伙儿休息。

龟兹城内商人极多,各个客栈都已住满,只有这个客栈生意不好,房间大半都空着,倒有点让人奇怪,店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白胖男子,姓吴,长安人,来此处开店已近十年,李清他们的到来让吴掌柜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嘴都合不拢,几乎都要咧到耳根,他乡遇老乡固然可喜,但老乡能包下客栈,却更是锦上添花。

他赶紧命令伙计们烧水做饭、收拾屋子,又惟恐伙计服侍不尽心,便亲自跑去监督伙计们干活。

“掌柜,请慢走一步!”

李清却叫住了他,向他招招手笑道:“我有话要问你。”

亲兵找来一把椅子给都督坐下,掌柜见他虽然年轻,可是气度却不凡(当然不凡,一进门便丢了一锭金子给他,让他的眼睛现在还散冒金光)。

吴掌柜脚步轻快地走上前,垂手陪笑道:“将军有什么事,尽管问!”

“我来问你,高大帅可在城内?”

这是李清最担心的,安西疆域万里,若高仙芝出去视察,也不知要几时才回来,刚才进城门时,他倒忘记问士兵了。

“将军若是找高大帅,倒真是巧了,听说坎城守捉那边发生民乱,高大帅率兵镇压去了,今天上午才见他的马队回来。”

“什么民乱?”

李清有些诧异问道:“安西常有民乱发生吗?”

“民乱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吴掌柜苦笑一声道:“一大家子还有兄弟不合呢!更何况安西有数十个国家,各种民族、部落更是多如牛毛,争水源、争牧场,这砍砍杀杀是常有的事,高大帅少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解决这些头疼事。”

李清正想再问问当地风土人情,这时,李惊雁的贴身侍女快步走过来,低声道:“都督,小姐有事找你。”自从李惊雁离开长安后,就再不准侍女叫她郡主,只按普通人家的称呼。

李清点了点头,对吴掌柜温和道:“我的手下可能要在这里住上一阵子,让你的伙计们伺候好了,走的时候一起打赏。”

吴掌柜连连点头,赶紧到里间安排去了,李清随侍女走到后院,李惊雁的房间在最边上,为里外两间,是这家客栈最好的一间客房,虽说是最好,但在李清看来,和长安最普通的客房没什么区别,桌上摆着五文钱一个的白粗瓷茶杯,用的倒是铜盆,可盆上坑坑洼洼,底部全是绿斑,或许还是汉朝张骞用过的古物。

地上铺着最劣质的地毯,也不知用了多少年,好几块地方都已经腐朽,不过床铺柔软,被褥全是新的,只有这一点才勉强让人看得上眼。

里面房间里灯光昏暗,只有一盏油灯,里面油可能已经不多了,突突地抖着,将墙上的身影时而拉长时而缩小,外面风声呼啸,不时传来‘砰!砰’地摔门声,李惊雁正坐在床头,眼睛里显得有些忐忑不安。

听见外间传来李清的脚步声,她三步两步跑了出来,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女人对男人也就格外依赖。

“这个客栈的条件是不太好,可是咱们人多,也只能住这里,真是委屈你了。”

李惊雁摇了摇头,手按住胸口道:“条件差一点没关系,可我心里就是有点害怕。”

“有我在呢!我就在你隔壁,不用怕。”

这是,‘咕噜!’传来一阵响声,李清摸了摸肚子,笑道:“走!我带你到外面吃东西去。”

李惊雁心中欢喜,连忙嘱咐侍女几句,又回屋披了件衣服,便随李清出了客栈,龟兹城原是龟兹国都城,城北面是王宫和官署,而南面则是平民聚居区,中间有一条大街相隔,这条街也就成了龟兹城最繁华和热闹所在,李清他们住的客栈有点偏,从一条小巷里走了好久,两人才来到大街上,后面则远远跟着几个亲兵,尽量不打扰他们,但想单独出来,却已经是不可能了。

大街上很热闹,到处是酒肆和饭铺,几乎每个酒肆门口都站着一个胡姬,在风中冻得直打哆嗦,但还强作欢颜招揽客人,所有的铺子里都灯火通明,明亮的灯光带着笑声和骂声从大大小小的门里、窗里宣泄出来。

“李郎,总没听你说过你的父母和老家,我问帘儿姐,她竟然也不知道。”

李惊雁笑道:“你如果不想说,那我就不问了。”

李清抬头望着漫天的星斗,回忆着自己的前世,就仿佛这灿烂的星斗,往事似乎历历在目,可它们又已经变得极远极远,他微微一笑,“其实也没什么,我是苏州人,从小便是孤儿,也不知是怎么长大的,四处流浪,便到了蜀中。”

他想起一事,又笑道:“惊雁,当年在阆中,你是不是根本就没把我这个小掌柜放在眼里?”

听他提起往事,李惊雁有些难为情,微微娇嗔道:“你不是不知道我当年的情形,长安那些人象苍蝇似的,我只好躲到爹爹那里去,那会把你这个臭小子看在眼里。”

顿一顿,她又笑道:“你人虽臭,不过做的雪泥倒挺香甜的,后来爹爹也虽然学得你的配方,可就是做不出你那种味道。”

李清嘿嘿一笑:“你是不是就为了吃我的雪泥,才巴巴儿想嫁给我。”

“呸!雪泥是小雨做出来的,嫁给你有什么用,人家才不是为这个呢?”

“那你说说,是为了什么?”

李惊雁听这家伙口无遮挡,心中又是羞涩又是甜蜜,想捶他一顿,可旁边又有人看着,便悄悄将长长的指甲一翻,掐进他的肉里,悄声恨道:“以后不准想,也不准再问,知道吗?”

龟兹的夜里寒气袭人,可二人却宛如春风拂面,李惊雁快乐地叹了口气,低声道:“李郎,你新年后不是要回长安述职吗?你去和我爹爹好好谈一谈,好吗?”

“恩!”李清轻轻点了点头。

天空晴朗而布满星斗,一颗颗星星在快乐地眨着眼睛,空气清新而寒冷,嘴里已经可以呼出白气,两人似乎已经忘了吃饭,肩并肩在街上慢慢地走着,两人的手早已经不知不觉牵到一起,谁也没有说话,都在细细品味着两情相悦的甜蜜。

李惊雁偷偷看了他一眼,目光中饱含着爱恋,他高挺的鼻子、他轮廓分明的脸庞、他自信而坚强的目光、他乐观而从容的微笑,他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深深地吸引着她,让她感到无比安全,令她痴迷而不能自拔,此刻,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她的心已经完全敞开,再也没有任何束缚,她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肩上,全身心地依偎着他,只盼望着这一刻能永远永远,不要消失。

走过一棵大树,李清站住了,他紧紧揽住她的腰肢,微笑着凝视她的眼睛,此刻他已经感受到李惊雁的身子在微微颤抖,可她的眼睛却变得深沉而热烈,她柔软、湿润的嘴唇似乎在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同一个字,忽然,她一转身用双手搂住他脖子,浑身颤抖着,慢慢闭上了眼睛,美丽的脸庞勇敢地向他迎去,这一刻,她忘记了矜持、忘记了羞涩,她爱他爱到了极点,李清就是她的生命、她的心肝,这股爱力,仿佛光辉四射,将她包围起来、叫她把过去的苦恼一概忘却、叫她把所有日夜缠绕她的那些幽灵—疑虑、恐惧、郁闷、烦恼、无助——完全排除、完全摒弃。

……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的唇才慢慢分开,互相凝望着,顶着头会心地笑着,此刻,他们的心再没有任何隔阂,彼此都已明白对方的爱……

李清拥着她柔软的身子,心中充满无限爱怜,亲了亲她的耳垂低声道:“你不是晚上害怕吗?今晚我睡你外间,替你守夜如何?”

李惊雁轻轻点头,“那我叫侍女和我睡。”

忽然,身旁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两人扭头,这才发现他们身旁约三步外,站着一个招客的胡姬,正满脸尴尬地看着他们,她一直便站在这里,大树的阴影遮住了她,她不敢出声、不敢移动半步,仿佛是一个被老师罚站的小学生,只眼巴巴地望着这一对忘我的情侣,度时如年,可眼中却充满了羡慕之色。

李惊雁顿时羞得满脸通红,躲到李清的身后,用指甲狠狠掐着他的背,埋怨他不看看清楚周围有没有人,李清却打了个哈哈,对胡姬笑道:“我们其实是来吃饭的……”

第一百七十七章 高仙芝的忠告

天还不亮,李清便睁开了眼睛,身上已经加了一床被子,看来是李惊雁夜里起来替自己盖的,房间里很静,可以听见里屋传来李惊雁均匀的呼吸声,她睡得正香甜,虽然里间和外间并没有门,甚至连门帘都没有,但李清的心中却有一扇门,披上衣服,他蹑手蹑脚地走出去,又轻轻地把门带上,生怕惊醒她的甜梦。

院子里没有人,厨房那边已经传来动静,有伙计起来做饭了,空气清新而寒冷,宝蓝色的夜空里,星星们依然在不知疲倦地眨着眼睛,李清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心中充满了轻松和愉悦。

天慢慢地亮了,客栈大堂里挤满了吃早饭的士兵,李清和几个军官坐一桌,有滋有味地品着一碗浓厚的羊肉汤,虽然后世的电影里看多了长官如何和小兵打成一片,一张床睡、一桌吃饭,但那只是做秀,偶然一次两次可以,却不能天天为之,否则会失威,军队讲的是等级森严,讲的是令如山倒,须恩威并施才是领军之道。

虽然近三百人挤在一起,但客堂里却十分安静,没有喧闹、没有说话,每个人都在默默地吃自己眼前的食物,这时,门口传来一阵马蹄声,接着是紧促的脚步声,门口出现了高适急切而又沮丧的脸,“都督在哪里?”

高适是李清派来先探高仙芝口气的先锋,他曾游历西域,与高仙芝有过一面之缘,也想投到他的帐下,虽然都姓高,但高仙芝却看不上他,这次他是代表李清而来,高仙芝也客客气气接待了他,但话没说完两句,高仙芝便拂袖而去,丢下了一句重话:“请回去转告李都督,他既然看上我的兵,给皇上说便是了,不必来找我!”

李清将高适带到自己房内,亲自给高适倒了杯茶,递给他笑道:“你是说高仙芝不肯见我?”

高适双手捂着茶杯,让冰凉的手体会滚烫的杯壁,细细地吮了一口茶,这才徐徐道:“我是昨天上午去了大帅府,先递了名帖,他当即接见了我,但听都督没有将安西军带来,他立刻便翻了脸。”

说到此,他又叹口气,“都督,看来皇上已经给他下了旨,可他不甘心啊!”

高仙芝的态度在李清的意料之内,安西军一共才二万四千人,一下子借给自己三千人,而且还是他的精锐,被刘备借了荆州,那孙权还会高兴吗?

李清不在意地笑了笑,又问道:“那展刀呢?他又在哪里?怎么不来见我。”

“他无颜见你,已经先回沙州了。”

李清却微微一笑,道:“什么有盐无盐,当我是厨子吗?”

他站起身,吩咐亲兵备马,高适诧异,又劝道:“都督,他话已经说绝,依我之见,既然皇上有旨意,谅他也不敢不从,反正都督已经来了龟兹,和解的姿态也摆出,不如先修书一封,他若肯见自然会派人来请,若不见。咱们也回沙州,省得去看人脸色。”

李清轻轻摇头,“若只是单单道歉,你的建议倒也不错,但我还想再问高仙芝借一千军,所以怎么也得去看看他的脸色。”

他大步走到客栈门口,已经有亲兵将马匹备好,李清问明了路,翻身上马,在十几个亲兵的护卫下,直向高仙芝的官署飞驰而去。

高仙芝的官署在龟兹城北,骑马一盏茶的时间便可到,大街上人来人往,晚上热闹的酒肆、饭铺都已关了门,而各种商铺却一家挨着一家,珠宝店里摆满了珍珠、玛瑙、水晶;波斯商人开的香料、药物店、地毯店;皮肤黝黑的天竺人、真腊人开的宝石店;但更多的还有来自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家家店铺里的商品都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这时,身后却一阵大乱,老远便听见有人在厉呼:“闪路,紧急军情!”路人们跌跌撞撞躲到一旁,只见六匹马气势如奔雷,粗重的马蹄声敲打着地面,狂风一般向这边疾驶而来,马上三名军人背着信囊,拼命地抽打着战马,人和马的眼睛都瞪得血红,如魔似疯,这是八百里加急,信迟到一刻,送信者,斩!

李清急拉缰绳闪到一边,六匹马从他身边风驰电掣而过,带起的疾风将他的脸刮得生疼,但他心里却暗暗吃惊,‘紧急军情?难道是吐蕃战事起了吗?’他的心疑窦大起,一抽战马,向信使消失的方向追去。

……

如果说东北方向那两个半岛国家还有什么历史名人拿得出手的话,除了李舜臣,那便是高仙芝了,不过高仙芝也早已是土生土长的唐人了。

高仙芝,高句丽王族后人,唐高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