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5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最后的勇气丧失殆尽后,人的尊严也荡然无存。
“小的家中尚有八十老母,三岁孩儿,饶了小的一命吧。将军!”
“只要饶了小人一命,小人愿为一辈子都将军做牛做马,任由驱使,绝无二心呐!”
“小的本来也不愿意来,都是被马腾、韩遂两个奸贼挟裹。被逼来的啊!将军若要取河东,关中,小人甘冒百死,为大军前驱!”
战败者们放弃了奔逃,而是跪在同伴的血泊中叩头如倒蒜,鼻涕、眼泪混着血浆泥巴糊了满脸,看上去异常懦弱。
羌兵和汉卒混杂在一起,喊的是同样的语言,外表神情也是一般无二。如果是完全不知前因后果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难免不为之动容,但无论是刚取得一场全胜的青州军,还是从周边各城赶来报仇助战的百姓,都没有怜悯宽恕的意思。
就在半天之前,这些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羔羊们还露出尖利的牙齿。他们的刀刃上染满并州军民的鲜血,他们的嚎叫声令得整个太原郡战栗。他们入境以来造的孽,亦有尚未熄灭余烬记录得清清楚楚。
西凉军不是为了占领并州来的,他们的目标只有河北!并州也好,河东也罢,只不过是他们的跳板罢了。既然没有长期治理的念头,西凉军高层自然不会花费太多精神来约束军纪,建立秩序。
何况,西凉军本身的构成就已经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想要将内部矛盾转移为一致对外,就必须得拿出足够的好处来才行。
高干世家子出身,饱读经史,在军政大略上都有相当不错的造诣。这几年虽然被徐庶打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但若就此否定他这个人,不免还是片面了些。
实际上,这几年他一边苦苦抵抗徐庶的侵攻,一面大力收拢流民,并在晋阳至昭余泽这一带建立了几十个屯田点,组织了十多万流民,开垦了大量土地。
这一带地势平坦,又有昭余泽、汾水这样的大江大泽提供的充沛水量,基础本来就不错,稍微组织得力,很容易就能打造出一片鱼米之乡来。
要不是西凉军大举东进,使得高干有两面作战之虞,不得不在青州和西凉之间做出选择,他肯定会继续支撑下去,观望天下局势的变化,等待时机。
马超在兹县取得胜利,将战火一直燃烧到了梗阳城,所过之处,可谓寸草不生,一片狼藉。房屋被拆毁,拆下来的材料被用作柴火或打造攻城器械,数以万计的屯田百姓被杀,他们的财物则是被抢掠一空……
对太原郡百姓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清算的血海深仇!
无须大张旗鼓的动员,青州军大捷的消息一传出去,周边城池的青壮几乎是自发的跑出来帮忙。青州这边要做的,只是居中组织而已。
大汉民间本就武风尚存,在并州这种边陲地带。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丁,更是如凤毛麟角一般。正面与西凉大军对抗,这些青壮只有被屠杀的份儿,可打起落水狗来,却是游刃有余。
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
有人跟在青州的大军身后。每当有溃兵被青州军截住,他们就从后方包抄上去,形成包围。
西凉溃军都是被青州军吓破了胆的,只有逃跑、投降的勇气,让他们重新拿起武器对抗是不可能的。只要被截住,哪怕是几名轻骑挡住上百溃兵。后者也不敢抵抗,就那么往地上的泥水中一爬,哭喊着求饶。
有人直接在路上设下障碍或埋伏。这些人通常都是猎户出身,很擅长捕猎,他们设下的陷阱杀伤力不高,却很有效。慌不择路的西凉溃兵。根本无从抵抗,不是中了陷阱后被围殴致死,就只有跪地求饶的份儿。
更多的人则是尽着自己的本份,一看到有跪地求饶的人,他们就七手八脚的冲上去,用脏兮兮的绳索将投降者挨个绑起来,扎成长串。而那些没有力气帮忙的老弱则从战场中捡起棍棒、树枝。冲着俘虏们劈头盖脸的乱打!
“叫你抢我家牲口,叫你拆我家屋子……”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们一边打,一边抹眼泪,“杀千刀的贼,你们丧尽了天良啊!”
“坏蛋!还我父亲来,还我娘亲来!”垂髫幼童脸上的狰狞神情,看起来是那样的不协调,但只要听到那稚气尚存的童音,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了。
“饶命啊,大爷!我也是被逼的!”俘虏们又羞又怕。抱着脑袋哭喊求饶。百姓们却不肯轻易原谅这些破坏者,把一伙人打倒再地,又拎着棍子走向下一伙。专捡其中衣甲干净,身材越结实者下狠手。
衣甲越齐整肯定官越大,官越大造的孽越多。所以打他也不会冤枉。狼和羊转换就在一瞬之间,先前是贼兵们肆意劫掠,如今有青州军在背后撑腰,百姓们自然也不会轻易罢手。
这场突变不仅吓坏了西凉人,王羽和青州众将也是先吃了一惊,然后看得目瞪口呆。
王羽心里有数,并州百姓肯定不是他下令发动起来的。这里不是青州本土,青州军在并州并没有多少根基,也谈不上恩惠和威望,不可能发动百姓来助战。可若说百姓自发而来,把握的时机和方式都这么恰到好处,事情显然也说不过去。
因此,王羽也感到相当茫然,直到他看到了两个木乃伊一样的家伙,这才释疑。
“文珪、怡然,你两个做得好大事来。”王羽笑道。
这两个木乃伊不是别人,正是在兹县之战中受了重伤的潘璋、李乐,因为他们的伤势太重,所以这一战被留在后方休养,却没想到这两个重伤员不甘寂寞,竟是将太原百姓发动了起来。
李乐首先抱拳答道:“末将不敢居功,这都是主公威望所致,也是西凉人倒行逆施过甚,逼得太原百姓忍无可忍,没有退路,这才赶来报仇。末将等,顶多就是帮忙传递消息,指明方向罢了。”
“呵呵,你倒是谦虚。”王羽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李乐看不穿王羽的笑容,心里也是没底,低下头的同时,也是拿眼角余光剜向潘璋,示意后者出头。
潘璋嘴角抽动,强自堆出一脸笑容来,吞吞吐吐的说道:“末将贪功,导致大败,险些动摇整体战局,本是罪无可赦,应当自裁以谢阵亡将士才对。蒙主公宽宏大量,同僚们不忍相弃,未予追究,但末将这心里……今天也是末将出的主意,想要戴罪立功,若有不当……”
“好了。”王羽一摆手,长叹一声:“过去的事情就是过去了,当时没计较,事后也不会找后账。只是你二人伤得极重,非三五个月不能痊愈,这时勉强行事,只怕伤势会更加沉重了。”
他微一停顿,语气中带了几分嘉勉神色:“不管怎么样,今天是亏得你二人张罗了。功劳暂且记下,等你二人痊愈,能领兵上阵之时,再做安排便是。”
“多谢主公!”潘璋、李乐都是大喜,齐齐施礼谢恩。眼见着这俩人行动不便,王羽也不等他们弯下身来,挥挥手,示意左右直接将两人抬走。
得到了百姓的加入之后,追击进行的越发顺利起来。等到夕阳西斜,天地间为暮色所笼罩之时,追击战也进入了尾声。
一队队人马排成了长龙,漫山遍野的散布开来,背对夕阳的涌动着,向梗阳城下的大营汇聚而去。
夕阳下的战场倍显苍凉,远远眺望周围,王羽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这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尸体暂时来不及收拾了,须得等到明天,希望明天不要再下雨,是个大晴天才好。
想到天气,他突然记起诸葛亮来,左右看看,却发现少年参军竟是不知去向了。王羽有点纳闷,正待找人询问,却见诸葛亮步履匆匆的走了过来。
“主公,子龙将军俘虏了成宜,公明将军抓到了程银,臣粗粗审问了几句,发现可能有些问题……”
王羽心中一凛,知道诸葛亮生性沉稳,不会故作大言,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点点头:“你且说来!”
“事情,是有关于曹操的……”
第九二一章扑朔迷离
“启禀主公,战场大致清点完毕,此战我军大捷,共毙敌四万六千余众,俘虏敌十万余众,溃兵自相残杀、踩踏,死者无算!阵斩马玩、杨秋、张横等校尉以上军官四十余人,俘虏敌将成宜、程银……”
“我军方面,泰山军出战士兵一万八千,战后排除伤亡减员,可战之兵尚有一万五千;羽林军出战一万兵,可战之兵尚余七千;雷霆军出战五千,总体伤亡近千;疾风军出战八千骑,伤亡共一千五百余;烈火军……”
“敌酋马超虽侥幸逃出,但左右亲卫在子义将军的追击下全数覆灭,本应无幸理。却不想在大陵城下得其弟马岱率数千骑兵接应,竟是逃出了生天。好在子龙将军及时领兵赶到,没给他死灰复燃的机会,将其堵在了平陶城中。”
“眼下平陶城中除了马家嫡系兵马之外,尚有十几路羌族兵马聚集,总计约有两万余众。此外,梁兴、侯选、李堪等人聚众三万余,被挡在了原公水东岸,子龙、子义二位将军如今正分兵两路,分别在原公水西岸和平陶城以西设阵阻截。”
大战次日,王羽便率军进抵大陵城,徐庶等众将出迎,军情也如流水一般汇聚过来。
这是一场十万人规模的大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战场上决出胜负只是个开始,后面的手尾往往比作战更要耗时良久。
西凉军死在战场的将兵便已接近青州军总数的两倍,加上被俘虏的十万人和逃散的,总体损失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即便如此,西凉诸将在逃亡的过程中。仍然重新集结了五万兵马出来。
这些残兵败将不过是一群惊弓之鸟,算不上多大麻烦,不过想要在短时间内将其拿下,而且自身损伤要尽量小,确实不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
困兽犹斗。何况于人?有马超坐镇的五万兵马,就算是群残兵败将,也不能小觑。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眼下马超和西凉叛军已经彻底分裂了。回援救马超的是马岱和马云騄,兵力更完整的梁兴等人从决定逃跑开始,就已经不再继续将马超当做主将了。
若非如此。分兵多路的疾风骑兵还真就未必能将西凉残军给彻底堵住,至少很难挡住马超和梁兴等人合流。
分散的五万西凉残兵,要比合兵一处好对付得多。
“末将愿率兵攻打平陶!”听过前方军情,徐晃率先请战:“平陶城中多为羌胡,而且都是豪帅一级的人物,投降的可能性很低。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围困,不如凭借装备上的优势,借着龙山大捷之威,速战速决。”
马超在平陶、大陵等几座城池囤积了大量粮草,因为这几座城池彼此间的距离很近,离前线也不远,所以他采取了平均囤放的办法以分散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输成本。
西凉军之前粮草匮乏,主要是因为兵太多了,顾不过来,现在大军已是十不存一二,粮草一下子充裕起来。平陶的残兵在三五个月内肯定不会有粮草匮乏之虞,未免夜长梦多,速攻平陶不失为可行之计。
不过,听得徐晃求战,徐庶不由皱起了眉头,质疑道:“平陶城中虽然粮草充足。但毕竟是死地,诸羌抛弃乡土远来并州,士气必定难以持久,短时间内无妨,日久必生变乱。与其强攻平陶。不如先行围困,待设法迫降了梁兴等人之后,再行攻打。”
装备上再怎么有优势,攻城战也是相当艰难的。城中的羌族豪帅大多都听说过王羽对异族的态度,就算打破了城墙,他们也会拼死抵抗,强攻平陶,肯定要损失不少兵马。
在这场大战之中,并州战场只是个分战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中原。西线主要还是以策应、牵制为主,在这里损失太多,对后面的战事肯定是相当不利的。
何况,这一仗抓了十万多俘虏,数量已经达到了西线军团的三倍,在妥善处理好这些俘虏之前,实不宜再折损实力。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压,这么多俘虏若是闹起事来,问题可不是一般的严重。
遭到质疑,一向好强的徐晃却没有分辨的意思,反而意味深长的叹了口气:“元直,你有所不知啊,现在必须要抢时间……”
“却是何故?”其实在徐晃说这话之前,徐庶就隐隐察觉出有哪里不对了,现在仔细想想,虽然隔了一天,但在这样的大捷之后,王羽和后赶来的众将脸上竟是都没有多少欣喜神色,这显然有些不对劲。
徐晃转头看向王羽,见后者微微颔首,这才沉声说道:“兖州战场可能会有变故。”
“兖州?”徐庶的心里‘咯噔’一下悬了起来,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涌的忧虑情绪,一字一句问道:“主公北上之前,不是做好了安排吗?那些部署,或许还说不上是万无一失,但应该也是十拿九稳的啊?”
他看看徐晃,又看向王羽,心下惊疑不定。
王羽在部署与西凉军决战之前,为了让众将安心,曾说明过自己在兖州的战略部署,以及这样部署的意义所在。
从表面上看,王羽是被迫北上,放弃了彻底击垮曹操的机会,给曹操提供了反弹的空间。但实际上,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根据王羽提出的分析,即便他不率领主力北上,能否在虎牢关击溃曹操,也在两可之间,因为王羽认为,曹操很擅长打防御战,而且韧性十足。
出于对王羽的信任,并总结了曹操起兵以来的战绩后,徐庶等人倒也认可这个说法。
曹操的确很擅长后发制人,当初对付袁术,他就是先守后攻,先是拉长了袁术的补给线,然后与刘表串联。前后夹击,令得袁术首尾难以相顾,待得其手忙脚乱之时,这才全军出击,发动决战。一举击溃了袁术。
对付董卓,虽然是曹操先挑起的战事,但战局的总体走向也是曹操先趁董卓不防,发动速攻,然后就地设防,消磨董卓军的斗志。暗中与马腾结盟,前后夹攻,这才成功夺取了长安。
就现有的战绩而言,曹操打防守反击的仗,最后都打赢了,主动进攻的仗。却基本上都打输了。
以此作为论据,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其强攻曹操,莫不如示敌以弱,将其从自己的地盘引诱出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致命一击,设法歼灭其主力,然后在攻略曹操的领地。
因为王羽举的实例不够多。徐庶一度曾以为,这是主公故意安慰自己,可仔细研究了王羽在兖州的部署之后,他最终还是认同了,并且再次为自家主公的雄浑魄力所震撼。
在西线陷入极大危急的时刻,能保持冰雪般的冷静,直接将计就计,定下诱敌之策,这样的大手笔,除主公之外。普天之下还有何人能为之?
既然有了这样的计较,主公就不应该急于结束西线战事才对,至少在得到兖州来的确切消息之前,不应如此。
据徐庶的了解,王羽离开的这段时间。曹操虽然与孙策见了一面,然后积极的调兵遣将,但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青州的几条战线都没有大规模战事,看起来,就像是曹操识破了王羽的诱敌策略,不打算让后者如愿一样。
既然如此,王羽就更没有急于回返兖州的理由了。
与其急匆匆的返回兖州,把曹操吓回去,还不如留在并州,尽快消除西凉残军最后的抵抗,安定地方。然后配合西线兵团进攻河东,威胁弘农、关中,或是经由河内,威胁洛阳来的更有威力。
关、洛、颍川,这是曹操的命门,这三处任何一处有失,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动摇曹军的实力。若是三处皆失,那曹操就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份儿了。
既然他擅长率领主力部队打防守反击战,又诱不出来,那干脆就不给他这个机会,直接开辟多处战场,让他顾此失彼,首尾难以兼顾!
“本将可能有些轻敌了。”王羽轻声一叹道:“孔明,你给元直说说罢。”
“是。”诸葛亮躬身领命,然后转向徐庶,言简意赅的说明起来:“从俘虏的程银等人口中得知,在昨日的大战之前,曹操派遣了荀公达来到并州,做为联络官。他主要的使命不是催促马超尽快决战,而是令马超不要仓促进行全军会战,而是以保持对峙状态为上。”
“竟有此事?”徐庶大吃一惊。曹操煞费苦心的策动西凉军东进,怎么想都应该是要彻底利用对方,尽量消耗青州军实力才对,怎么可能劝马超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呢?
不过,从诸葛亮等人的神情看来,程银的口供应该不是假的。若是这样,那这其中的味道就有些不对头了。
若是曹操正在猛攻兖州防线倒还罢了。可以认为他只将王羽当做威胁,认为只要马超能牵制住王羽,他迟早能打破于禁、吕布、张辽等人构筑的防线,需要的只是时间。
可至少在五天之前,曹操还没采取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要求马超稳进,却又意图何在?
心念电转之间,徐庶沉声问道:“那荀攸眼下是否还在西凉军中?”
诸葛亮答道:“开战之前,荀攸劝阻马超不果,便带了随从出营去了,他目标较小,见机只怕也很快,就算在战场上滞留了一段时间,想必也不至于没在乱军中,所以……”
诸葛亮话没说尽,但徐庶何等精明,哪还听不出前者的未尽之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