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定也会效仿历代的草原霸主,将矛头对准中原。
“王将军就不怕到时候,度故态萌生,重新调转矛头,觊觎中原沃土吗?”
柳毅脸色骤变。
公孙度一开口,他就觉得势头不对。
今天的谈判成果。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塞外虽是苦寒之地,但有了青州军提供的支援,至少保证生存是没问题的了。如今鲜卑新败且陷入内讧之中,乌丸大部覆灭。草原上的威胁不过夫余、高句丽之流而已,只要生存有了保障,想打出一片天地又有何难?
至于王羽为什么不加以限制……
或许是他足够自信,认为自己的实力增长会超过二公孙势力膨胀的速度,等到二人成为新的草原霸主,他也在中原奠定了不可动摇的优势。借此来打消二人的野心。又或者他打算采用二虎竞食之策,挑动二公孙互相争斗,他从中渔利。
总之,这里面的说道很多,但都属于心照不宣,且不急于一时的。至少在三五年之内,用不着考虑太多。等到形势开始明朗化的时候,再设法筹谋,明争暗斗却也不迟。
现在公孙度直接把话挑明了来说,显然有些太过冲动,万一搞得一拍两散可就糟了。
柳毅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原来的不情不愿,变成了坚定的北进支持者。
辽东军虽强,但草原争雄有着太多的偶然性,一场大雪,就能改变两个部落的实力对比,一场瘟疫,更是足以让强势的一方,被人兵不血刃的轻易拿下。有没有青州军的物资输送,情况肯定是大不相同的。
柳毅虽急,却也没办法打断公孙度的话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后者把应该潜藏在水下的那些规则、道理,一股脑的端到了台面上,心中只是暗叹不已,颓丧得要命。
凉茂倒是很开心,公孙度这一下。也差不多算是把桌子给掀翻了,王羽根本不可能圆得上。
他能怎么圆?视塞外为中原王朝的领土?那将来还不是得搞削藩那一套?难道真能任由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不成。
继续视草原为化外之地?那还不就是把人给哄出去,流放了吗?二公孙都是霹雳火爆,恩怨分明的脾气,这股怨恨现在或许不会释放出来,但将来呢?这层意思挑明后,就算计划还照样进行,双方也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了。
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呐。
凉茂很努力,很努力,才压住喜意,不让笑容浮现在脸上,微皱着眉头,做出一副很关切的神情看向王羽,期待着事情往更有趣的方向发展。
“升济兄的顾虑,其实小弟也考虑过,结果就是……”王羽摊摊手道:“没办法。”
公孙度愣住了,其他人也都非常诧异,没办法?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无解的命题,但王羽一直以来的表现,都让人觉得他无所不能,当面听到他表示没办法,确实让人难以适应。
只差那么一点点,凉茂就笑出声了,他终于找到了王羽身上的亮点,或许就是这股子傻乎乎的坦率劲,将田元皓、审正南这些出了名的楞子聚在他身边的吧?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说?虽然很傻,但多少也有点可爱么……
虽然强行压抑住了笑意,但凉茂抽搐般的动作看起来却很突兀,他自知失态,连忙干笑一声,掩饰道:“王将军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性情中人,古人云:法理不外乎人情,几位将军性情相投,不如就此结为金兰兄弟,盟誓永不互动刀兵,未尝不是一段佳话啊。”
他这就是纯粹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为了争夺权力,父子兄弟尚且多有反目成仇,自相残杀者,靠义兄弟的情谊来保障国与国之间的太平,简直就是儿戏。
凉茂若是换个场合这么说,那讽刺之意就是摆明了的,但现在他的话虽然也不是很中听,但有了王羽的态度做注脚,倒也可以理解成为打圆场的意思。
公孙度并不在意凉茂,此人出仕本来走的就是袁绍的门路,看王羽不顺眼也是正常。何况,此人心气高得很,今天的会谈中被冷落了这么久,有点怨气并不为怪。
他不接凉茂话茬,直接将其晾在一边,追问道:“王将军说没办法?就是这平北策尚未思虑周全的意思么?”
“升济兄说的既然是野心,那自然就是没办法的,无论有着怎样的权势。又岂能真正的控制住人心?”
王羽耸耸肩,坦率答道:“以我想来,升济兄几年后,或许雄心壮志更胜如今,但你终究不是冒顿、车臣那样的胡酋。日子也不是不抢过不下去,况且,北面的疆域大着呢,你心里总会有个权衡取舍,只要小弟兢兢业业些,没有可乘之机。你总是不会知难而行的吧?”
“若王将军果然能扫平澄宇,一直在位,中原强盛,倒是不虞南北交兵。”公孙度的回答也很直截了当。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王羽平定中原的速度慢些,或者他本人不在了。自己还是很有可能南下牧马,争夺中原的。
柳毅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心中暗叹:主公把话说成这样,不是强逼着骠骑将军在物资第输送方面做文章,羁绊住辽东军的手脚吗?
谁料王羽听了这话不但不恼,反而笑呵呵的点点头,正中下怀的样子:“升济兄说的没错。正因为有升济兄的存在,即便小弟不在了,继任者心里也会始终悬着一柄利剑,丝毫不敢懈怠。若懈怠了,就会被升济兄取而代之。”
“……”公孙度万万没想到,王羽竟然给出了这么个答案,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继续往下说了。还好王羽看出了他的迟疑,也知道自己的理念不太容易理解,详细解释起来。
“其实,小弟也是借鉴了先贤们的作法。当年商周交替,文王分封诸侯,也存了令诸侯开拓疆土的意思,当时别说北疆了,就连巴蜀和吴楚之地。尚且还是蛮荒所在,正因各家诸侯为了自家的利益努力开拓,这才有了大汉国今日的疆域。”
“到了春秋战国群雄时代,当时中原范畴的疆土已经很大了,再往哪一个方向发展,都有一些天然的阻碍,故而向外开拓停滞了下来,大家都把精力投注在了中原本身,却是忘记了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的初衷。”
“王羽不才,愿重现先贤的未尽之愿,将我大汉的光辉不断向外发散,直到世界的尽头!”
王羽的说法多少有点强辩意味,周文王当初或许确实有让诸侯替自己打天下的意思,但他分封诸侯的主要用意,还是因为没办法统治那么大的疆土。
不过,王羽说得郑重,众人不由自主的顺着他指出的方向思考了一下,发现两者的处境确实有相似之处。
现在的汉王朝虽然大一统了,但统治力同样也到了极限。当年汉武帝东征西讨打下的疆土,后来之所以渐渐被放弃掉,不是因为守不住,而是因为没办法有效的统治,故而只能放弃。
如果说,王羽说的这所谓开拓性国策确是发自真心,以分封诸侯的方式向外攻略,的确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至于说羁绊,本将以为,以权谋手段羁绊诸侯,固然能限制其发展,但这样一来,又何从前有什么不同呢?最多也不过是将蒙恬和霍去病的故事重演一遍罢了,倒不如大大方方承认有功者对自己打下的土地的统治权,在所到之处传播华夏文明的光辉就可以了。”
带着几分憧憬和期待,王羽诉说着自己理想中的强大帝国。
或许有些天真,但代价不会太大,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回到历史固有的套路中去,所以,很值得一试。
成功了的话,说不定在有生之年,就能看到一个日不落的大汉帝国呢。若是自己做个传统的帝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这样的梦想的,传统的统治方式,统治中原固有的地盘,就已经到了极致了,根本不可能遥控外面的远征军团。
人都是有私心的,与其徒费力气的遥控,还不如学后世的那些殖民国家,只管用文明和武力不断征服就可以了,虽然这种统治可能不够牢固,在千百年之后,这些殖民地还是会自行成为一个国家,但后世风行全球的英语和欧洲文化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后世的官方经常抱怨,抱怨欧美国家总是喜欢联合起来欺负人,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抓住问题的实质,那些说英语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体而同的,只是名义上不叫一个国家而已。
所以,王羽不想当皇帝,当了皇帝,这些向外开拓诸侯就是臣子,就算他们自己不想,他们的继承者们也会期盼着更进一步,到时候又是一个战国争雄的局面。
王羽把自己定义为诸侯之中的霸主,将来若是中原的执政者有不妥,也不会改朝换代,就是换了个霸主而已,天子还是没什么权利,摆在神龛上的大汉天子,如此就保证了文化的连续性,因为没有改朝换代的概念么。
至于说,将来可能会有野心家从自己的子孙手中篡夺中原的权柄,王羽也不担心,反正肉烂在锅里,谁吃不是吃啊?
等到平北策顺利实施,天下重归一统之后,身边的这些名将,能打发的,王羽也会全部都打发走,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祸害其他文明去。
这样的格局,应该比仅仅当个皇帝大多了吧?王羽这样想着。
公孙度没有做出评价,他被王羽的奇思妙想吓到了,需要时间消化,他只是对王羽本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世人都道,骠骑将军豪勇无双,胆略惊人,其实又有几人真正明白,令人惊叹的胆魄,不过是山之一角,林之一木罢了,真正让人不得不佩服的,还是他广博无垠的胸襟呐。”
就在当晚,公孙度如是对心腹大将柳毅说道。并于第二天,宣布辽东军易帜,将在骠骑将军的统筹安排之下,全军北进,揭开大汉帝国征服北第地极域的新篇章。
第八二五章定北诸事
构想再怎么宏伟,都是未来的事,送走了公孙度之后,王羽还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各项繁杂的事务上面。
一方面,他要确定北征的细节,在降服公孙度之前,王羽担心公孙瓒势单力薄,难以在群狼环伺之中迅速打开局面。
现在有了公孙度遥遥呼应,这层担心就没什么必要了,反倒是要谨慎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军事配合,要让他们自己去探,但两边大致的疆域或者说攻略方向必须事先划定清楚,以免将来扯皮、打架。
地盘划得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就目前而言,王羽只能确定,两人同时向北挺进,公孙瓒偏西,公孙度偏东的原则。
公孙瓒的第一个目标,是正在内讧中的鲜卑各部,而公孙度的点一个目标,当然就是高句丽了。
按照这个原则,在和王羽进行过商讨之后,公孙瓒将幽州军的第一个落脚点选在了弹汗山北麓的平原上。做为鲜卑人曾经的王帐所在,弹汗山的环境是很不错的,这里有充沛的水源,有山势可以凭依,就算不考虑南侵的桥头堡作用,也是个猫冬的好地方。
幽州军将这里占住,鲜卑人就失去了南下的落脚点,想南侵的话,要么一口气的冲进关墙,要么就只能先拔除幽州军这根钉子了,无论怎么选择,都会遇到不少麻烦。
由此也能看出,公孙瓒骨子里还是那个为国戎边的悍将,他选择弹汗山做为出征的第一步,主要还是为了屏蔽关墙,成为幽州的第一道防线。
当然,他这么做大概也有羞辱鲜卑人的意思。草原人的王帐,就是中原的都城。要是谁不经允许,就在洛阳旁边盖个城堡,你看皇帝会不会掀桌子跳脚?
只要这座城堡建起来,公孙瓒这一巴掌就算是重重的拍在了鲜卑人的脸上。但凡他们还有一丝血性,南下的首要目标就只能是公孙瓒。
拥有这样的意义,这座正在筹建中的城第堡算是顺理成章的被命名为镇远,骁勇善战的幽州健儿,将以此为依托,向北。向西不断出击。
无独有偶,公孙度也将目标选在了别人的要害上,即将倒霉的当然是他的老对头高句丽。
得知他这个选择的时候,王羽并不意外,而是有着果然如此的感叹。
高句丽人在西汉年间建国时的都城在纥升骨城,离玄菟郡很近。本意也是存了以此为前进基地,与大汉争夺辽东的意思。后来吃了几次亏,发现即便是在辽东这么偏远的地方,汉军还是很强,怎么也打不过,不得已只能将都城东迁,迁移到了马訾水。也就是鸭绿江畔的国内城。
公孙度盯上这里已经很久了,他原本当然不是为了夺城,他只是想重创高句丽人,给他们个终生难忘的教训而已。现在既然要放弃辽东基业了,他理所当然的把筑城的目标放在了这里。
自打西汉元始三年开始,高句丽人已经在国内城经营了近二百年,多少有些人气,抢现成的当然比从头开始强得多。
当然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太史慈就有些酸溜溜的评价,公孙度之所以选择国内城。就是因为他贼心未死,眼睛还盯着大海呢。
太史慈不是无的放矢,除了马訾水连通东海之外,公孙度在二次拜访王羽的时候,曾一度盯着那幅王羽手绘的世界地图死看。并感叹这世上的海洋竟然如此之多。
据太史慈的观察,公孙度对其他地方都是走马观花的简单看过,对辽东东北的那些极北临海地域倒是很关注。
现在他放着其他战略要地不选,偏偏选了高句丽人逃亡的避难所,显然准备将未来的扩张方向放在了东北临海的那些地方。那里有大片的森林,木材资源充沛,正好可以重新建立水师。
至于辽东水师原本的那些海船,他本来也不打算要了,比起青州的战舰,那些船实在没多少可取之处,还不如先放掉,将来再直接来个统一换装。
太史慈认为,对公孙度这种不安定分子,必须要严加警惕才行,不能让他有任何可趁之机。
王羽当然不会在意,良性的竞争不会破坏团结,反而会增加动力。华夏文明的航海大业才刚刚起个头,现在就划分势力范围,打压潜在竞争对手是毫无意义的,只会陷入官僚主义所提倡的比烂模式,于社会进步毫无进益。
把公孙度赶出辽东,他也是出于无奈,一度还有些懊悔,是不是决定的太草率,是不是将公孙度安置到棒槌半岛上更好些。现在公孙度主动选择了东北直至海参崴、库页岛一带的地域,王羽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有什么好提防的?
他只是笑着打趣太史慈,要不然将来就将倭岛交给太史慈,让他和公孙度比邻而居,也好贴身盯防。
太史慈把头摇得跟拨楞鼓似的,直说不干。一来他认为王羽命名的方式有问题,好好一个岛,干嘛叫那么恶心的名字,自己若是变成倭岛岛主,将来还不得被后人笑死啊?二来他觉得倭岛太小,施展不开手脚。
王羽于是就问,他觉得什么地方比较合适?难不成要去欧洲或者非洲?
太史慈笑了,抬手一指,竟是直接指向了美洲,他觉得这地方才够大,征服这里才算威风。
王羽觉得很有趣。
乐观估计,在他和太史慈的有生之年,大汉帝国的势力范围也许能扩张到欧洲,和罗马帝国开战历史上西迁的匈奴人走了两百多年,才最终在多瑙河流域定居。匈奴是丧家之犬,有中原支援的汉家诸侯们应该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但美洲……王羽认为,以这时代的技术水准,能探索到美洲就不错了,想征服美洲,至少也要等到两三百年之后,距离太远了,几乎是要横跨太平洋,比历史上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程要远得太多。
就算有船队能抵达,等到形成固定航线,大批量移民,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这些当然都是后话,王羽也不会给心腹大将泼冷水,人生么,有个目标总比没有强,太史慈这种人,还指望他能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一辈子不成?
闲扯完了,精力还是得放到正事上来。
两军出塞北进,涉及的事务不是一般的多。组织人力,调配物力这些事有诸葛亮等幕僚们张罗,倒是不用王羽多操心,但身为君主,他同样没办法独善其身,光是在一边看热闹。
蜂窝煤的制作方法虽然没对二公孙保密,但公孙瓒对这些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军中也没有擅长机巧制作的人,直接一甩手,把这些事都甩给王羽了。
用他的话来说,武人只要能握刀就好,还管刀是怎么打造出来的?鹏举你只须给这些东西标好价格,到时候方便儿郎们换取就是了。
公孙度倒是没公孙瓒这么偏激,不过在参观完青州军的匠坊之后,他也放弃了自行制作的初衷,而是向王羽提了个新建议。他提出让辽东的工匠到青州待一段时间,在匠坊里做学徒也行,能择取优秀者去泰山书院进修就更好了。
用太史慈的话来说,公孙度这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人还没进门,心思就歪了。这不明摆着要来偷师么,还不交学费的……
王羽当然不会在意,本来也不是啥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学就学呗,藏着掖着就能防住偷师的吗?后世盛行全球的华夏山寨怎么来的?
青州现在的优势不是一两项新技术,而是摒弃帝王之术后,全面普及教育后,逐渐形成的对生产力的推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