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鲈州)-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良久,张燕突然叹了口气,转头问道:“周兄,你怎么想?”
“燕子,你这是……打算回太行山了?”周仓的心思不算细腻,可还是听出了张燕的言外之意。
“王君侯豪勇盖世,天下无敌,实为英主,不但有勇有谋,而且仁义过人,先是白波,再是青州的师妹她们……他对咱们黄巾也没什么偏见,老实说,若是他取了冀州,那是黑山的老少的福气,也是天下的福气,到那时,燕绝不贪恋权势……”
张燕幽幽一叹道:“大贤良师仙去后,燕一直想着领大伙找条出路,现在终于找到了,可是……唉,时运不济啊!群雄围攻,内忧外患,别说取冀州了,能不能保住青州基业都是个问题。黑山几十万老弱。总不能跋山涉水的去青州吧?”
张燕没有正面回答,但意思却表达的很清楚了。
他不敢再冒险了,一旦王羽落败或退回青州,他就会成为袁绍的重点打击对象。他不怕与袁绍作对,但若是把精锐部队都交代在外面了。他拿什么继续在太行山立足?别说袁绍。就是于毒那帮人起点别的心思,他都未必顶得住。
能投靠王羽固然不错,有此番牵制袁绍主力的功劳,到青州后的待遇怎么也不会差了。可问题是,太行山离青州实在太远了。
如果只是张燕带出来的这批人,想去和王羽汇合倒也不难,可山里那些老弱可没法拉出来流动作战。别说流动作战了,这次缴获的辎重若带不回去。这个冬天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呢。
张燕的话,黑山众将一听明白了,很显然,沮鹄拿出来的手段确实厉害,让大帅丧失了继续和袁绍纠缠的信心和勇气。
虽然外间将太行山内的黄巾统称为黑山军,但实际上,因为理念的不同,黑山军和白波一样,也分成了两派。
张燕这一派纸面实力更强。和韩暹一样,他主张稳固根据地,静待明主,配合王羽、公孙瓒作战,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这种考虑的。
张燕这一派的将领。都是把太行山当成老窝的,行动范围绝不离开大山太远,所以,他军中的老弱也更多。
太行南麓的于毒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虽然也在山中,却从未将太行山当成家。他们更向往山外的世界,憧憬曾经的辉煌。
所以,他们的对外作战的欲望更强,一度曾渡河攻入了兖州,甚至还制定了席卷东郡,与青州黄巾会师的计划。
如果换成是于毒等人有了投靠王羽的想法,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挥师向东,巨鹿离清河相当近,出泽向东一百里就能进入清河境内。
张燕则不能这么做,家里的老弱才是他要优先考虑的,他麾下的众将也多半都赞同的这个理念。
但事情总有例外,张燕手下也不都是持重派,也有不少人纯粹是信任张燕,或者因为他的身份,才跟在他身边,听从他的命令。小帅杜才就是其中之一。
杜才狐疑的问道:“大帅,真有这么严重?袁绍到底搞了什么事啊?”
“他,”张燕眼中寒光一闪,咬牙切齿的吐出了几个字:“他要勾结匈奴!”
“咝!”众将都是倒抽了一口冷气。
太行山是并、冀二州的分界,以此为根据地的黑山军,对两州的情况都很了解。
现在的匈奴人,可不是汉武时代以前的那个了,从名义上来讲,此时的匈奴人,应该是大汉的子民,并州,就是大汉天子划拨给他们的休养生息之地。
在汉武时代开始的汉匈之战中,曾经雄霸草原的匈奴人早已经没落了。北匈奴远遁大漠,不知所踪,南匈奴也在草原新兴势力鲜卑、羌族等势力的打击下,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依附在大汉的羽翼下,苟延残喘。
然而,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汉朝国势日渐摧颓之际,匈奴人马上就忘记了曾经的恩德,故态萌生。
趁着汉廷无暇旁顾,他们在并州境内烧杀劫掠,无所不为,虽然表面还遵从汉廷的调度,但每次出兵,都会索要大批钱粮。钱粮到手后,或出尔反尔,试图继续勒索,又或听令出兵,却在汉境内为非作歹。
汉廷划给匈奴人的牧场,原本在西河一带,现在匈奴人的身影在并州随处可见,比雄踞草原的鲜卑为祸更烈,因为他们离得近。
鲜卑、羌人想来祸害一趟,还得大老远的在草原上跑个几百数千里,匈奴人就方便多了。从西河南下就是河东郡,向东就是太原、上党,若不是太行山的几个通道都被黑山军给占了,他们的爪子说不定早就伸进冀州了。
实际上,匈奴跟于毒等人就一直有联络,于毒、白绕等人袭取东郡的队伍里,本就有匈奴的游骑跟随。这也是张燕和于毒划清界限的主要原因,他见识过胡虏的残暴,无论名字叫鲜卑、乌桓、还是匈奴,他们都可以直接被统称为野兽。
中原的兵灾很可怕,但再可怕,也没有诸胡所过之处可怕。中原的诸侯们打仗,是为了征服。有可能的话,不过热衷于杀戮,他们总得指望着征服下来的土地有人耕种劳作,为他们上缴税赋呢。
而诸胡,尤其是受过大汉恩惠的匈奴人。完全就是为了破坏而破坏的。那些平时看起来老实憨厚的牧民,一旦拿起刀,对上手无寸铁的汉民,就会化身为九幽地狱里跳出来的恶鬼。毁灭一切,就是他们生存的唯一目的。
太行山里的日子不好过,未尝和匈奴人没有关联,群魔乱舞之下,土地还算是富庶的并州。早已成了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化外之地。
“袁绍得冀州后,不就招募了不少匈奴骑兵吗?这次是要再多招些?”报着一线希望,杜才追问道。
胡骑的确是张燕游击战法的克星,骑兵的机动力太高,张燕指挥能力再怎么出色,也没可能在平原上跟骑兵兜圈子。
而冀州军中有胡骑也不是秘密,不过,在界桥之战中。冀州骑兵已经覆灭,袁绍要重组骑兵倒也不奇怪。从匈奴部落招募骑兵很省事,只要大把的钱财洒下去,他们就自带战马来了,买马、训练骑术这些环节都可以省了。
在冀州军中的胡骑也算不上老实。但总归会有个约束,胡才担心的是另一种情况。
张燕颓然摇头,惨笑道:“袁绍联络的是虏酋于夫罗,按沮鹄的说法。我军若退,沮授还有可能劝阻袁绍引狼入室。若是我军执意不退,据说袁绍有言在先:只要匈奴人出兵助战,占领之处,子女财帛任取……”
“王八蛋!”胡才大怒,一巴掌拍翻了面前的几案:“亏他家还是四世三公之家,吃了朝廷这么多年俸禄,受了天下百姓这么多奉养,他就是这么反咬一口的吗?”
“大贤良师说的没错,苍天真的死了,连朝廷的世代重臣,都没把这天下当回事,不死还怎地?”
“大帅,咱们不能退,不能让那些禽兽进来!这冀州,才是咱们真正的家啊!你不是说过吗?咱们有朝一日还要回来的!”
群情激愤。
包括张燕在内,黑山军绝大部分都是冀州本地人。中原人乡土情极重,虽然揭竿起了义,可谁又不惦念着自己的家园呢?若有可能的话,他们宁愿放下手中的刀枪,重新拿起锄头,回到从前那朝起夕落,日复一日,看似平淡的生活之中。
现在,有人占了他们的家园还不够,还要放一伙野兽进去糟蹋,但凡是个有血气的男人,谁能忍得了这口气?
“对,跟他们拼了!”
“灭了这些王八蛋!”
“叫他们知道,中原不是没人!”
张燕也咽不下这口气,沮鹄走后,他一直没说话,就是在权衡利弊,最终还是打算以大局为重。可现在局面显然有些失控了,真拉出去打,就算没有匈奴人,自己这所谓的十万大军,也不可能打得赢袁绍的五万联军啊。再加上如狼似虎的胡骑,那不是送死么?
“咳咳,兄弟们,先听俺说两句,成不?”正为难间,一直没出声的周仓突然开了口。
“周兄,你是自家兄弟,又救过大伙一次,谁不给你面子,就是忘恩负义!”
在入泽之前,张燕和周仓没打过交道,只是听说过对方的名头而已。他知道对方是个没多少心机的爽快人,他若也要求战,早就开口了,不会等到现在。所以,与其自己一一说服,还不如看看周仓要说什么。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他也要求战呗。
“恩人什么的,俺可当不起,”周仓连连摆手,道:“俺是个粗人,没什么见识,说的话不一定有道理,要是错了,还望大伙看在这顿酒的份儿,别跟俺老周计较。”
“周兄弟,你这就太客气了,你只管说,有啥错不错的?”
“官军,毕竟还是比咱们厉害一点,不说别的,弟兄们连刀枪都备不齐,官军的铁甲就有几千副,还有匈奴人……俺老家在关中,知道哪些胡虏有多凶,不是俺瞧不起谁,可这仗啊,咱们真的打不赢,要是能赢,当初地公将军他们也不会……”
周仓的语气很诚恳,话也说的很实在,众将虽然被戳到了痛处,倒也没人跳出来反驳。能打赢官军的话,大伙这些年也不会一直窝在太行山了。
杜才问道:“周兄弟,你也觉得忍了的好?”
“忍?这种事怎么忍得了?”周仓把脑袋摇得跟拨楞鼓似的,瞪着眼睛道:“俺就是被羌胡祸害得背井离乡,从雍州跑到了冀州,现在胡虏又来了,还能往哪儿跑,跳海么?”
“那……你什么意思?”杜才眨巴眨巴眼,糊涂了。
周仓不以为然道:“杜兄弟,这你就没见识了,咱们打不赢,有人能打得赢啊!”
众人的眼睛顿时都是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了下去。
张燕提醒道:“周兄,曹操、刘岱两路大军已经北上了,正在清河与青州军激战,王君侯的兵力已经居于劣势了,再加上这边……”
再大的英雄,也架不住众寡悬殊,匈奴人若来助战,青州在骑兵上的优势也没了,这仗可怎么打?
“那可不一定,当初西凉军的兵还多呢,结果还不是被打得抱头鼠窜?俺这里有个计较,众位若是不嫌弃,不妨听听如何?”
“哦?”张燕眉毛一挑,“请讲。”
“俺是这么想的……”周仓压低声音,与张燕、杜才等人嘀咕了一通。
张燕听罢,脸色剧变,迟疑道:“这……太危险了吧?”
“打仗,还能有不危险的?”周仓呵呵一笑,拍着胸脯道:“燕子兄弟,你家中还要人照料,只管回山便是,这事儿包在俺身上就行了。”
一听这话,杜才恼了,看着周仓,大声说道:“周兄弟,你这是瞧不起人么?”
“没,没啊?”周仓一愣。
“公孙将军保家国,卫边疆,是个好汉;冠军侯驱国贼,平动乱,反掌之间,活人无数,更是举世无双的豪杰;可咱们也不差啊!你倒好,偏自己去逞英雄,把咱们这么多弟兄都抛一边?说出去,世人都道你周仓是英雄,黑山里窝着的都是孬种吗?”
“哪,哪有此事。”周仓面红耳赤,他勇气是有的,武艺也不错,但比口舌便利,又哪里比得过杜才。
杜才也不是真的发怒,见周仓没话说了,他转头向张燕道:“燕子,周兄弟的办法还是不错的,我想,咱们,可以这样……”
第三二七章帝王心术
这天清晨,袁绍从梦中气醒了。
他的大军在平乡已经停留了三天。
他不是对围剿黑山军没兴趣,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对付王羽这个大敌,而他的兵马虽多,却也不可能把张燕困死在泽内,所以也只能在平乡一带驻防,防止张燕南下偷袭邺城,或者东行与王羽会师了。
对这个局面,袁绍是非常不满的,按照他最早的思路,早就应该召唤匈奴人加入战场。轻骑兵,在攻坚战中,或许显得有些弱气,但在机动作战中,却是当之无愧的王牌军队。
相对于王羽七拼八凑搞来的那点轻骑,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骑兵,无疑都更胜一筹。
要不是沮授一直在劝阻,他早就听从许攸的建议,笼络匈奴人来帮忙了。
结果,因为这一念之仁,事情又变得棘手了,胡骑再强,在泽地中也没有用武之地啊。偏偏沮授还不依不饶的极力阻挠着计划的实施,真不知道此人到底怎么长大的,能不能搞清楚自己的立场!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借助胡骑的力量怎么了?难道匈奴人不是大汉的臣子么?
没错,他们性子是粗鄙了点,但那些贱民又能好到哪儿去?要不是那些贱民贪图便宜,冀州的局势又岂会糜烂至此?
胡人至少有个好处,够听话,够忠诚,只要给足了好处,就不用担心他们阳奉阴违,或者谋逆什么的。他们毕竟是胡人,在中原站不住脚的。
这么听话又好用的手下,给点好处算什么?顺带着还能惩罚一下那些不知死活的贱民,不正是两全其美么?
怀着这样的心情,袁绍咬着牙忍过了这三天。
这是沮授跟他约定的时间,为了劝阻袁绍召胡骑助战,沮授不惜将爱子送入泽地,劝说张燕罢兵回山。
袁绍本不想答应。后来想想,左右胡骑在泽地也没有用武之地,扫平青州之前,沮授的才能也很必要,他才强忍着怒气答应了下来。
当然。期限是三天。
三天内。张燕如果还没有离开的迹象,他就召胡骑入境,同时招抚于毒等人,与张杨一道。入太行山清剿。
今天,就是期限的最后一天,也是袁绍怒气爆满的一天,惹他发怒的除了沮授之外,还有一个张颌!
“来人!去看看子远回来了没有。回来了的话,让他来见我。”不待梳洗,袁绍便扬声喝令。
“喏!”帐外有人应了一声,快步而去。
许攸是沮授遣子入泽的同时,与郭图一道出发东行的,他的目标是张颌,郭图的目标则是刘岱。
曹操自作主张的那封信中提到了张颌,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盟军在百里外苦战。张颌麾下的冀州精锐却好整以暇的在坚城之中观望,这可不是有诚意的表现。连袁绍这个主人都这么不主动,也就难怪各路友军也不肯向前了。
此外,曹操还假作无意的追思起了去年会盟的盛况,一番感慨之中。虽然没有几句实际的,但袁绍这么精明的人,怎么会看不出曹操的言外之意,或者说嘲讽?
反董联盟。就是因为各家各怀私心,袁绍这个盟主更是心存杂念。不肯向前,最后摆出的偌大阵势,只是成就了王羽这个后生晚辈之名。
这是袁绍心里的一根刺,从未对人说过,但曹操和他是多年的交情,又岂会看不出?
这根刺被触动,才是袁绍暴怒的最终原因。
真实原因不能对人明言,他也只能迁怒了,沮授是第一个被迁怒的,第二个就是张颌。
于是,他派出了许攸这员干将,嘱咐后者,就算全军覆灭,也要敦促张颌出兵,攻袭王羽的后路。同时,他让郭图去通知刘岱,请对方在张颌出兵之后,予以配合,他的主力大军十日内必至!
去寻刘岱须得绕路,一时三刻来不及,但公孙瓒退却后,安平境内已经恢复了通行,若是赶得快,三天也能走个来回了,毕竟只是传个口信而已。
许攸果然回来了,接到召唤后,来的很快。袁绍刚刚梳洗完毕,坐到摆满早膳的桌案前,许攸就到了。
“许攸参见主公。”
袁绍抬头一看,只见许攸发髻散乱,满脸尘土,形容狼狈之极,不由愕然问道:“子远,你怎么搞得这般狼狈,莫非是连夜赶回来的?”
“军情如火,攸不敢不尽力。”许攸摇摇晃晃的一拱手,看上去都有些站不稳了,十足一副劳苦功高的模样。
“子远辛苦了。”袁绍大觉欣慰,感慨万千道:“若是天下士子都如子远一般忠于任事,不辞辛劳,何愁不江山永固,开创出一个清平盛世来?”
“主公过奖,攸愧不敢当。”许攸大喜,面上却不露声色。
“有功当赏,有过则罚,古之圣主,无不如此,子远何愧之有?”袁绍欣慰的,不仅是许攸不辞辛劳,更重要的是,许攸懂得他的心,而且以此为己任,不遗余力的努力着。
在袁绍的幕府,很少有人会提及大汉如何如何,因为袁绍从来不提,对于冀州的目标,他更喜欢用‘开创’一类的字眼,而且对盛世二字,也是情有独钟。
众人都顺着他的口风说话,但真正懂得其中的意思,并且不避讳于此的人,却不算多。哪怕是郭图、逢纪这些嫡系,也没有许攸表现得这么热切,这么合他的心意。
“天下英雄虽多,却皆有其短,论气度,论德行、论名声,能成此开天辟地之功者,除主公外更有何人?许攸何幸,得附骥尾,又岂敢不尽心尽力?”
“哈哈哈,子远知吾心也。”袁绍心怀大畅,高声吩咐道:“来人,再上一副膳食来,孤要与子远共膳。”
有侍从应命而去,许攸再次一揖到地,满脸激动的谢道:“多谢主公。”
同吃同睡,在这个时代,就是主上对臣下最得力的笼络手段了。袁绍身份高贵,当然不会轻易跟人同床,但同膳还是时有发生的,通常都是在他心情极度喜悦的时候才会发生,由不得许攸不兴奋。
说老实话,要不是这个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