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腾1856-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军人出身,他说:“如此一来,这两辆坦克的用处似乎也就可以看的出来了。前者是用来突破堑壕等防线,肃清敌军的步兵。至于后者,虽然同样可以兼顾前者的功用,但更多的用处恐怕还是对付炮兵和坦克。在今天之前,我还从没听说过其他国家有类似的装备。”

  刘成章说:“克林德大使,你说得很对,果然很识货。”

  克林德说:“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坦克的参数?”

  这些坦克战车到1908年为止,在国内还属于高度机密,是绝对不会向外人透露的。刘成章并没有多说些什么,而是转过头来看向曾纪泽。曾纪泽含笑点了点头,说:“简单介绍一下不碍事。”

  刘成章这才开始介绍,这两种装甲战车是经过无数的测试之后,最终定型的两种装甲车辆,目前中国将这中兵器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装甲输送车,另一个则是装甲战车。所谓的装甲输送车,本身体积够大,内部可以装载至少一个班士兵的运兵车辆,就和卡车有些类似,但是防护能力更强,而且本身也有很强的火力,可以在较为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作战。那个体积较大的车辆便是第一款定型的装甲输送车,长10米,宽4。1米,高3米,全重30吨,装备2挺13。6mm口径重机枪。装甲车的正面装甲是最厚的,有50mm厚度,侧面及其他几面的装甲厚度则为20mm,装甲车以公路速度9…15公里/小时,越野4…8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

  听了刘成章的介绍,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问:“现在的机枪口径一般是8mm,刚才你说坦克上装备2挺13。6mm口径重机枪?”

  刘成章大笑说:“这个是我提议的,我让军工厂的人也稍微研制了一款大口径重机枪。就目前来看,这种机枪的性能非常不错,不但可以用于步兵作战,而且也可以装备在飞机上,并且也通过了可靠性的测试,只是在重量上还稍微有些问题,所以短时间内还只能装备在战车上,也只有这些几十吨中的战车,才能轻易使用这种可怕的武器。”

  接着,刘成章开始介绍第二种主坦克,这种坦克战车的全重为18吨,装备200马力发动机,乘员组的人数为3人,公路速度20公里/小时,越野15公里/小时,另外装备有一门机关炮和一挺并列机枪,炮塔及车体正面装甲为50mm,侧身及后部为20mm,同时炮塔本身是可旋转的,几乎毫无死角,他介绍说:“这种武器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摧毁敌方类似的存在,我们认为如果这种装备出现在世人面前,其他国家是一定不会无动于衷的。”

  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法国驻华公使奥居里亲眼见识完坦克的威力,都很兴奋。特别是德国驻华大使克林德,他是军人出身,意识到“坦克”在堑壕战中的巨大潜力,接连给柏林发了三封电报,推销中国的这种“秘密武器”,其中一封发给了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

  在卢森堡德军总部的施利芬接到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的电报,如获至宝。因为德皇威廉二世自西线和东线大战以来,就经常到德军总部询问战况,他的露面让施利芬很头疼,小毛奇也一样。德皇威廉二世每天总要询问德军胜利的消息,他这么心切想要德军取得胜利,是因为他想穿上最华丽的皇帝制服,到被德军占领的城市去阅兵。一听到德军失利的消息,德皇就很沮丧,像是一个急躁的少年一样对施利芬和小毛奇大喊大叫,有时甚至想把施利芬的德军总参谋长职位给小毛奇,或者自己亲自指挥。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当他听说中国有一种专门针对堑壕战的秘密武器时,马上赶回到柏林,会见了正在柏林访问的中国外交特使梁士诒一行,准备下大订单。

  

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

  

  德国方面,当时任外交大臣的皮洛夫也参加了谈判。他曾公开说过一句巨牛x的话。将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野心暴露无疑:“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会场上,中德的外交成员经过一番客套礼貌的寒暄后,很快就步入了正题当中。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首先发言,他对梁士诒说:“德国政府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能从贵国政府的手中得到坦克相关的技术和成品,大概一百辆左右,为此我们可以提供一笔数量可观的资金。”

  梁士诒微笑着说:“人们都说德国人实在和认真,今天算是领略到了。我们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还有生产许可证,但条件是贵国政府不但需要提供一笔现金来购买成品坦克,并且,每辆坦克都要求收一笔专利费用,这个条件不算过分吧?”

  

  德国也是一个十分重视专利保护的国家,所以梁士诒提出要收专利费,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和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都觉得这是合理的,这一点两人都是倾向接受的。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有点迫不及待让梁士诒报价,因为德军没有足够的战略物资打持久战,实在是耽搁不起时间。

  梁士诒说:“既然德国如此实诚。那我们中国人也就不绕弯子了。如果大规模生产的话,中国每一辆坦克的生产成本在二十万银元左右。如果订单在500辆以上,我们考虑每一辆再收取二十万银元的专利费。也就是两亿银元左右,不过这次交易我们中国只收黄金。”

  当时一辆豪华汽车也就一万银元左右,中国的报价一辆坦克40万银元,实在有点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对梁士诒的回答不怎么满意,这至少比他们心中预期的标准要高出四倍。

  于是,中德双方很快便争论了起来,梁士诒却说中国的让步非常有限,因为现在规模化生产坦克还有困难,没办法批量生产,所以价格比较高,如果德国不买,他考虑到伦敦去碰碰运气。

  德国自开战以来,军费开支猛增,觉得坦克这价格实在太贵了,这也让谈判陷入了僵局,整场谈判一直谈了一个多星期,也没能谈出什么成果来。照这个情况继续下去,恐怕再过一个月,这场谈判也未必能谈妥。

  然而现在毕竟是战争时期,一切都要从速进行。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有点不耐烦了,前方的战事让他心情很不好,他一个劲给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施加压力,为了扭转西线战场上的形势,同时也是为了德国的颜面,德皇威廉二世也要求皮洛夫尽快谈妥这项谈判,“哪怕为此多付出一些牺牲也是值得的”。

  有了德皇的这番表态,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最终这个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德皇专门从皇家的私库里拨出了一笔专款赞助。

  皮洛夫很快就同意了中国的条件,并且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根据最终协约上的条件,为了支付坦克的专利费用,德国政府应当支付中国政府每年一千万银元,同时只要战争还在继续,德国每年都需要从中国购买至少一千辆坦克。

  曾纪泽收到消息之后。大为高兴,历史上的中国,只有向欧洲列强买武器的份。比如曾经向国外购买过飞机,当时是民国二年春。中国采纳总统府顾问、法国驻北京公使馆武官白理索的建议,决定购买飞机。北洋政府并利用借贷方式获得欧洲列强三十万银元的借款,并由财政部拨出其中的二十七万银元交由法人博乐,经他向法国高德隆飞机公司购得该厂的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十二架,其中四十匹、五十匹及八十匹马力的各四架,以及修护厂里的维修器材和设备。现在中国的坦克可以出口德国,得到这么一大笔订单,坦克工业以后肯定会蓬勃发展。美国人也没办法说些什么。谁叫他们无法提供德国需要的产品呢。而中国却能。

  况且从中国运送战略物资到欧洲,比美国要方便,中国产品的价格相对更低,更有竞争力,这也符合自由贸易的标准,当然,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谈自由贸易,多少显得有些可笑。不过这时的中国,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海军和陆军保证自身的利益。

  曾纪泽心想,德国人既然买了坦克,那么接下来英国人、法国人和俄国人也不会无动于衷,中国的军工业会从这次大战中获得飞跃。

  梁士诒一行在柏林获得一笔大的订单后,马不停蹄去了伦敦。伦敦当时处于一片雾霾当中,伸手不见五指。因为18世纪开始,英国借助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煤在燃烧时释放出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滚滚浓烟,成为了人们脑海中工业革命的象征,密密麻麻的烟囱不断排放着黑烟。

  也就是说,20世纪初的伦敦是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蒙。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内遍布工厂。家庭也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高耸烟囱也成为了伦敦地标之一。在当时,伦敦的雾天一年可达七八十日,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呛人口鼻。

  伦敦寒冷漫长的冬季使得居民需要大量烧煤进行取暖,加之地理和气象因素,冬日的伦敦经常大雾弥漫,数日不散。这和中国目前严重的雾霾天气差不多。

  但是梁士诒一行在伦敦却受到了冷遇。英国陆军部根本没有意识到坦克的重要性,而且英国人认为自己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皇家海军,在大海战中能牢牢扼住德国人的咽喉,所以根本不想花巨资到中国买坦克。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极力游说国会,也没什么效果。梁士诒到了伦敦三天,英国政府只派出外交大臣格雷例行公事地和梁士诒见了一面。

  梁士诒给曾纪泽发电报,说:“伦敦雾霾严重,我身体不适,请求提前归国。”

  曾纪泽知道真相后,便让梁士诒先在欧洲游历一个月,回电说:“我相信过不了一个月,英国政府就会主动来找你。”

  梁士诒也确信,坦克在欧洲战场,在堑壕战的威力将是很惊人的,如果英国人不买坦克,这场战争英国人就输定了。所以他便在欧洲各国游历。

  当中国的坦克迅速出现在西线的战场时,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逆转。在佛兰德斯,德军马上进行了大反攻。当一百辆坦克轰隆隆开到英国的堑壕里,英军的伤亡令人十分吃惊。当苏格兰第二高地轻兵营被迫退出战场时,来比利时参战的1000多名精锐士兵中,只剩下30人。

  在伊普尔周围山脊上,德军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胜利一个接着一个。战斗中,德军的炮火不断轰击山脊上被英军和法军用来当做观察哨所的古老建筑,比利时古老的镇子逐渐被摧毁了。德军的坦克在村庄与森林之间穿梭,发射的榴散弹和高性能炸弹像下雨一样倾泻向每一个可能是目标的地点,在坦克的掩护下,德国步兵带着刺刀勇猛冲锋。英军、法军不断地被击退。

  不过,英军和法军、比利时军队也还是很勇敢,把每一间房屋、每一片森林、每一段墙壁都变成可顽抗的据点。但因为德军的坦克摧枯拉朽,每个据点协约国的部队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守住一阵子。

  有了坦克的德军势如破竹,第一线的堡垒被拿下后,很快对紧接之后的第二线攻击,坦克的攻击,使得原来英军和法军利用地形使攻击者处于不利地位的优势化为乌有。

  原来伊普尔的东部和西南部比北部更复杂,那里有浓密的树篱、铁丝篱笆、宽宽的堤坝。大大小小的树林到处都是,而且林中还生有浓密矮树,通行困难。侦查也困难。德军只能沿着马路走,而英军和法军的机关枪会猛扫马路。德国只能用预备性的跑火攻击,大部分村庄在步兵抵达前就被毁坏了。

  现在有了坦克,德军每次夺取都演化为一次完整的战斗,无法用语言形容德**队在这些场合的勇猛顽强。机关枪对德军的装甲坦克根本无济于事。

  最终,德军攻下了整个伊普尔地区,协约国部队溃败,伤亡14万人。德军这次取得的重大胜利,还产生了蝴蝶效应,让原本在观望中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加入了同盟国的阵营。德国买中国的坦克,买得太值当了。

  先前中立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参加同盟国,除了因为派到前线的军事观察员看到德军利用坦克在比利时战场上所向披靡取得重大胜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土耳其人想恢复历史上的荣耀。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作为阿拉伯人的老大帝国之一,能够存活到20世纪初几乎是个奇迹。它的稳定时期,比历史上该地区的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都长久。

  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时达到巅峰。1520至1566年间,在苏莱曼大帝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不仅在地理上达到巅峰。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面对欧洲列强咄咄逼人的态势,奥斯曼帝国并非无动于衷,不过与晚清王朝一样,僵化、停滞中一直保持着自大的心态,行动迟缓,直到1821年3月希腊本土爆发起义,才被强烈震动。同一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原来的附属国埃及。还出现了一位强权人物穆罕默德。阿里,不仅拥兵自重,而且进攻西亚。威胁伊斯坦布尔,有取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势。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四方求援,俄国趁机出兵驻扎,奥斯曼只能靠签署屈辱的条约,出让利益,来换取安宁。

  一系列打击过后,奥斯曼帝国的变革步伐被迫加快。马哈茂德二世在位后期,开始了一场名为“坦齐马特”的运动,“坦齐马特”在突厥语中的意思就是改革整顿,主要采纳了英法两国要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建议。

  当然,对于统一的古老帝国来说,就像中国的洋务运动一样,造成列强干涉获利、各种民族主义泛滥、地区权力扩张,国家反而变得更加松散。

  到1876年,苏丹哈米德二世继位,又开始废弃改革,1878年借口国家危机,宣布议会休会。这一休会,就是三十年,虽未宣布废除宪法。一晃三十年,到了1908年,民众的不满情绪积累后爆发,由青年土耳其党领导的革命爆发,实际建立了以恩维尔为首的三人军事寡头政治,采取高压政策,推行奥斯曼的民族主义,对外奉行亲德政策。

  奥斯曼帝国希望通过战争夺回失地,所以在这次大战中,最终加入了同盟国一方,对此,在和英国、法国对峙的德国,当然表示欢迎。

  土耳其参加同盟国,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英国海军的违约。

  而保加利亚,原来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附属国,1877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土耳其战败。第二年,1878年2月俄土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一度实现统一。但由于因战争而精疲力尽的俄国无法顶住英、德、奥匈帝国等西方列强的压力,根据1878年7月13日签订的,保加利亚被一分为三:北部的保加利亚公国、南部的东鲁米利亚和马其顿。

  1885年9月,保加利亚又实现了北部王国河东鲁米利亚的南北统一,保加利亚国徽上的格言“统一创造力量”,即来源于此,所以保加利亚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也加入了同盟国。德国领导的同盟国取得1908年大战胜利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第182章 大海战爆发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使8年爆的世界大战战场范围进一步扩大。.M

  9年的开端,欧洲大6充满了致命的暴力。在1月1日,也就是元旦那一天,自负的德国海军开始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一艘德国的潜艇,在英吉利海峡射出数枚鱼雷,击中了英国一艘无畏战列舰的船体,546名英国皇家海军阵亡。这是英国皇家海军横行世界五大洋一个世纪以来,受到的最沉重的灾难之一,还有最深的耻辱,英国决定拿德国海军开刀,从此拉开了世界大海战的序幕。

  这时的战场,情况有变化,土耳其人参战了。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弗伦奇爵士认为这个变化实属多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8年,已经是一个类似于历史上晚清帝国的落后国家,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很弱,甚至没有资格成为任何一个欧洲列强的对手。

  弗伦奇爵士认为,只要派遣一支一万人左右的远征军,加上两艘无畏舰的配合,就可以轻易占领奥斯曼帝国的都君士坦丁堡。无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协约国或同盟国结盟,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损失更多领土。

  实际上,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欧洲各国,不管是强的还是不强的,都不愿意和土耳其人结盟,因为土耳其人是“欧洲病夫”,出于缓慢奔溃中,之所以还没有消亡,只是因为各国利益难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