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较而言,如今的大礼王朝诸国版图,和两年前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中,苍国吞并洞国,夺下盛国西南大部分土地,显得有点不起眼了。
  首先,晋国吞灭芒国,这是去年早就发生的事。
  阮国、风国、曹国,三国联军攻灭了朱国,之后又因为土地分配问题,风国与阮国闹掰,被阮军伏击了一次,大规模的溃退,被强势的阮国所灭。
  北边梁国,也趁着诸国大战之机会,一举灭掉了宿敌乌国。
  在南境,更是风云诡谲,吴国大军分两路进攻,一举灭掉了丰国和欧国,莽国灭掉了芷国。
  楚国灭的国家最多,先是灭掉了旁边的吕国和金国,再通过半攻打半诱降的方式,吞并了雨国和亢国。
  最让人想不到的,就是云国。
  可以说,云国是异军突起,过去一直以防御性国策为主的云国,一举端掉了许国和唐国,又与楚国结盟,灭了石国。
  不到两年的时间,大礼王朝的诸国,简直可以与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相比,北边在大规模的混战,南边由楚国这个庞然大物牵头,上演了一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戏码。
  为何说南边的诸国都是小国?
  这就有历史渊源了,当初大礼王朝分封诸国的时候,其实是从北边开始分封的,到了后来发现可以用来分封的土地越来越少,就只能是封一些小国了。
  即便是经过两百年的兼并,南方诸国也还是显得很小,这一次被灭的诸国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国家。
  仔细看了一下地图,整理了一下局势,杨沐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阮国上。
  其实,这一次伐魏之战,阮国是最得益的国家。
  魏国西边的诸国中,阮国已经可以称老大了。
  可怜晋国精心谋划一场针对魏国的大战,不想却让另一个国家乘势而起,成为了另一个魏国!
  估计,此时晋国皇帝也颇为头疼吧……
  杨沐一边想着,却隐隐明白了阮国女皇的用意。
  她怕晋国。
  一旦魏国被完全吞灭,晋国是否会立即趁势西进,攻进阮国呢?
  或者说,阮国也在做一个准备,一个随时与晋国翻脸的准备,所以才从苍国这里预定大批的武器,用来打造一支王牌精锐,日后好与晋国抗衡。
  从其预定的武器看,两万柄骑兵弯刀,抛除更新换代,也就说要组建起一支不少于一万人的骑兵部队了。
  想到了这一点,让杨沐有了点兴趣。
  苍国欠缺的是时间,无论是新兵训练,还是洞国的消化,加上战略物质的囤积等等,这些都不是一两个月就可以做到的。
  现在,魏国指望不上了,阮国有没有可能呢?
  就算是晋国和阮国不可能干起来,能不能拖一段时间呢?
  当即,杨沐将孔尚贤宣进了宫,对于这种纵横捭阖之事,孔尚贤一向最为拿手,也有一套自己的见解。
  果然,一番探讨之下,孔尚贤的也是同样的看法,并且建议按照阮国所要求的购买数量,折中一半,将兵器售卖给阮国。
  一半的数量,也就是十五万柄朴刀,一万柄骑兵弯刀,十万套战甲,再加上三百万镞箭头,按照商务部划定的售价,一共是八百多万两银子。
  如今的苍国,并不差这一点银子,但是战略意义却是非常重要的。
  在处理了这件事之后,杨沐并没有懈怠。
  而是下令工部和商务部,立即扩大钢铁厂的规模,并且马不停蹄的干起了另外一件事。
  修路!


第252章 修路和军粮

  说起修路,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放在这个世界同样适用。
  只是,在一切以军事优先的诸国,有些变了味道。
  就比如苍国,过去的两年所修的道路,都是主要的官道,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百姓富裕,而是为了让商队更好的通行,把商务部的那些东西卖出去,再然后就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不至于让道路泥泞,无法通行。
  但是,也止于此了。
  如今的苍国,疆域辽阔,边境距离皇都太远了,前线有什么情况,往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传到宫里,实在是太慢了。
  也因此,给各大商队增加了不少的成本。
  放眼历史,都城的位置,是与一个国家的威胁紧紧相关的,有的是为了加强对各大地区的控制,譬如西周的“洛邑”,明朝的“南京”,有的是为了抵御侵略,譬如明朝的“北京”。
  这些,都是在道路不发达的时候,出现的状况。
  清末时期,洋务运动很重要的一块,就是道路交通建设与消息传递,譬如修建铁路,搭建有线电报,都是满清在洋人快如闪电的速度上吃了亏之后,咽下血泪之后兴起的。
  后来,孙中山更是立志,要修建十万里铁路。
  虽然不太务实,有夸大之嫌,但是恰恰说明交通迅速和信息传递,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抗日战争时期,打游击经常用的一招是什么?不就是破袭敌军的铁路和电报网么,例如百团大战,就是其中的典范。
  所以,杨沐在很久以前,就念叨着要改造苍国的道路交通网了。
  无奈,一方面没有技术和材料,另一方面没有多余的钱财,耗不起。
  现在,国库里堆满了银子,又与各国有通商,也不怕银子大量流出导致通货膨胀,于是心思就活络起来。
  反正,银子放在国库里,放着也是放着,难不成还等着发霉?
  所以,科技部这段时间就有得忙了。
  他们要研制出一种东西,叫做——水泥。
  杨沐给他们的配方,是水泥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炼制方法,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
  至于石灰石和粘土,这种原料的获得更为简单,杨沐小时候就见到村里很多人家烧制,只要有了方法,烧制起来并不是很难。
  当然,修路和烧制水泥是一个大工程,不可能全部交给工部去做。
  在杨沐有心扶持下,少数一些贵族设立了水泥厂,雇佣了大量的百姓当劳工,在计划修建的官路边上,建立起了一座又一座小的厂子。
  同时,一支支施工队也建立了起来,组织大规模的培训。
  ……
  太鼎四年,十月。
  农忙之后,苍国开始了一项如火如荼的大工程——修路。
  这是一个正式实施的项目,一共是三条主线,一条往西,一条往西北,一条往盛国方向。
  其中,这三条主线上又有数量不等的支线,分别通往每一个郡。
  为了便于管理,也为了不被敌人所利用,在沿线建立了一个个关卡,确保这些道路,一直被牢牢的掌控在苍国朝廷的手中。
  当然,这些关卡还充当一个作用,那就是收费。
  如此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肯定是要考虑回收成本,用于以后的道路维护和扩修。
  具体的收费对象,和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主要还是那些商队和贵族的马车之类的,价格也还算合理,反正比之前慢慢赶路多花的钱要少。
  而在这些路的旁边,设计了一处空段,也有劳工在填补和修葺。
  这里,是用来做轨道的地方,类似于火车轨道的东西,到时候可以直接让左右两辆马车在旁边牵拉,达成一个火车头一样的效果。
  在这半年里,钢铁厂的规模也扩大了三倍有余,每日都有源源不断的钢材,从厂子里运出,也有和工部军器监合作的地方,直接用规模庞大的模子,用铁水浇灌就成了一批铁器储配,再经过磨刃处理,就变成了一柄兵刃。
  这样的流水线生产,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将各国远远的抛在后面。
  “陛下,新兵已经入伍训练完毕,兵器铸造也快完成了,我们接下来,是不是该给阮国打造剩余的那些兵器了?”陈佑问道。
  “唔……阮国那边……少量吧,一点点给,不能显得我苍国一下子就能铸造出如此规模的兵器。”杨沐皱了皱眉,拍板道。
  陈佑若有所悟,又将近期的一些事务,都呈送给了杨沐看。
  这在过去,如此芝麻绿豆的小事,肯定不会送给皇帝陛下看的,但是现在不同了,近两年能够感觉到皇帝陛下对工部越来越注重,每年的财政拨款,工部是最高的,其次是兵部,然后再是教育部和科技部。
  整个苍国朝堂,哪个部门简在帝心,哪个部门最得宠,哪个部门对苍国最有用,一目了然。
  所以,从今年开始,有关重要事件的,他都会列一个册子,每个月给皇帝陛下过目,然后再调整未来的发展方向。
  另外的话,还有一个事就是从今年开始,兵部也开始自己生产一些东西了。
  由于是起步阶段,所以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东西,譬如箭头,马靴马镫之类的,也算是将这项工作正式从工部分离了出去,以后打造寻常的兵刃和装备之类的,都将由兵部负责,做到术业有专攻。
  除此之外,兵部还制作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一种叫做方便面。
  一种叫做压缩饼干。
  天知道陛下是怎么想到这些东西的,简直是行军打仗的必备品,将繁重军粮,一下子缩小了很多。
  虽然,这种东西不适合餐餐吃。
  但是在战场上,或者战事胶着的时候,就能解决军粮问题。
  可以想象,若是一场战事持续了三天三夜,敌我双方鏖战正酣,哪里有时间解决吃饭的问题?


第253章 诡谲的局势

  厮杀是一个体力活,一天三餐是最低要求。
  往往,一场超过半日的战事,将士们就是饿着肚子在厮杀了,一场三天三夜的战事,双方堂堂正正的厮杀,往往最后能决定胜负的,无非就是士气和体力。
  陈佑之前尝过一点方便面,也吃过一些压缩饼干。
  这种东西和面食的味道不太一样,不过却别有一番滋味,还算是好吃。
  当商务部将之开卖之后,也受到了商队的青睐,在长途跋涉中能带上几箱压缩饼干或者方便面,就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负担,也不用担心挨饿。
  由此,也传入到了各国,几乎无一例外,都被各国的军方所重视,纷纷要求采购。
  唯一遗憾的是,受限于技术原因,方便面和压缩饼干并不能保存太久,用生石灰避免受潮,也大约是在一年的样子,并不能大规模的储存,所以各国的采购也非常理性。
  即便如此,也为苍国增添了一笔非常客观的收入,面粉小麦的价格应声上涨,苍国百姓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就目前来说,麒麟军已经完全装备上了,几乎每个士卒,都随身带着一大包压缩饼干。
  ……
  转眼间,又到了太鼎五年。
  苍国凭借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及各种商品,成为了一个令诸国都不得不重视的国家,邦交不断,就连晋国也放下了高傲的姿态,转而寻求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压缩饼干等。
  杨沐很不客气的拒绝了。
  无他,苍国的崛起,也遭到了一群狼的窥视。
  就比如晋国和楚国,以及其他的一些国家,都暗地里派出了使臣,接洽技术转让的事。
  无一例外,他们都失败了。
  也因此,苍国和晋国楚国等国家的关系,算不上多融洽,形成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那就是政事是政事,商业是商业,朝廷之间的来往不多,但是民间的商业交流,却是十分的频繁和紧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多人都没想到的一点,那就是人才交流。
  准确的说,是苍国的人才外流。
  并不是说苍国对人才的待遇不好,实在是诸国对于苍国所培育出来的人才,花了大价钱拉拢。
  这四年来,苍国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将近三千万民众中,除了老人和小孩,几乎个个都能识字,十六岁以下,进入到乡镇学堂读书的青少年达到了六成左右,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也达到了三成左右。
  毫不夸张的说,苍国如今的识字人口,已经相当于诸国的总和。
  论起人才,更是诸国加起来都远远不及。
  这些人与诸国不同,他们大多出身贫寒,所以更能体会生活不易,也更能刻苦勤奋,所以一般上过县学的人,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值得各国花大价钱去拉拢。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当然不乏有一些为了钱财,前往各国做官的人。
  不过,绝大多数还是很有爱国之心的,按部就班的读书,参加考试,然后接受分配,进入到各个县城和十二部中履职,最早一批学子,已经有很多人做到县令级别了。
  县令,即是七品官。
  早在一年前,为了给官场建立一个秩序,苍国就颁布了改制,给所有官职定一个品级,实行九品十八级制度,规定了王爵为正一品,两位丞相也是正一品,五大军团的五位大元帅是从一品,六部尚书是二品,侍郎是正三品……
  以此类推,一直到县令,刚好是正七品。
  所以,这两年来,原本的洞国早已经被同化,官府的人员也大多是一些上过学堂的人,整个苍国的凝聚力,在各国中是首屈一指。
  这些变化,自然引得一些国家的学习。
  据杨沐所知,就有阮国和云国,也都在国内开始试行这一制度,建立起了很多学堂。
  至于效果,那就不知道了。
  “我苍国如今,有能力面对晋国了么?”
  这一日,杨沐召集了孔尚贤和范宏济两位丞相,直接抛出了这个问题。
  “这……”
  两位丞相相视,迟疑了。
  “敢问陛下,是准备与晋国相抗吗?”孔尚贤问道。
  杨沐摇摇头:“爱卿多想了,我苍国自然不可能做这种蠢事,只要晋国没有进犯我苍国,能不战就尽量不要战,只是这一年来,晋国明里暗里一直在扶持盛国,着实让人不喜。”
  孔尚贤笑了,拱手道:“原来陛下是因此而问,倒是臣多虑了。不过,陛下的考虑也有道理,如今我苍国也算是带甲百万,五大军团皆有二十万大军,若是要灭盛国,挥兵北上即可一战而灭,但是要与晋国争锋,却是两难之说。”
  “如何?我苍国无法与晋国匹敌?”
  “不不,陛下误会臣的意思了。众所周知,去年在逼得魏国迁都之后,魏国便四处求援,最后与阮国休战,虽然丢失了大片地盘,但是却结成了同盟,暂时稳住了局势,其余诸国也是望风而动,眼下伐魏之战基本已经结束了,晋国下一步的动作,还不知道该会如何。”
  “是啊。”
  杨沐感叹,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魏国就是这么一个情况,阮国怕魏国被灭之后,在己方实力大损的情况下与晋国爆发大战,魏国也刚巧需要稳住局势,所以这就导致了本是敌人的双方,毅然选择了结成同盟。
  这让原本趋近于明朗的诸国局势,变得更加的风云莫测起来。
  可以说,整个大礼王朝诸国,都在盯着晋国,看它接下来会干什么。
  从目前来看,发动几百万兵力进攻苍国的可能,似乎不大。
  “两位爱卿认为,我苍国若是真的与晋国交战了,有几成把握?”杨沐问道。
  “这……臣以为,如果是今年交战的话,我苍国能死守国内,完全不成问题,但是如果再过一两年,双方则是有互有胜败,要么我苍国被几百万晋军击败,要么死守。”
  “也就是说,我苍国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对么?”
  “从目前来看是这样,苍国扩军百万,已经达到了极限,长期消耗的话,我们并不占据多少优势,而晋国乃是霸主,必然不会像是洞国一样,急于与我苍国决战,所以双方必然拉锯,我苍国的后勤怕是无法跟上。”


第254章 预备役

  孔尚贤的一番话,分析得很有道理。
  苍国的国力和人口不说完全达到极限,但也趋近于饱和了。
  以三千万人口,养着一百万军队,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如果再超过这个限度的话,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负担,一直有战事还好,如果十年八年没有上战场呢,这批人岂不是一直干养着?
  这样,会严重阻碍苍国的发展,拖累百姓,长久下去会变成积弊,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发人深省。
  “爱卿认为,我苍国实行预备役如何?”
  “预备役?陛下所说,是否如诸国那般……”孔尚贤诧异道。
  “不。”杨沐打断了他,道:“苍国的预备役,必定不能只是一句空谈,我们要号召全国的老百姓,如同读书习字一样,从小就开始强身健体,懂得一些格斗技巧和军阵知识,每个百姓至少要接受一年以上的训练,待到征召新兵的时候,可以拿起武器,稍微训练一下就上阵杀敌。”
  全民预备役?
  这不就是农民兵么?
  只不过,是训练过的农民兵罢了。
  两位丞相面面相觑,仔细思索了一下,又觉得有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