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闻此言,赵弘润微微一思忖,抚掌说道:“好计策!”
  禹王赵元佲看了一眼赵弘润,心中倒也并不惊诧,毕竟素闻这个侄子机敏过人,在战场上妙计频出,怎么可能会猜不到他心中所想呢。
  而此时,翟璜与南门迟等人也陆续会意过来,纷纷点头表示会唱楚地的俗曲。
  想想也是,商水军本来就是楚人出身,怎么可能不会唱楚国的小曲呢?
  在得到了翟璜、南门迟等商水军将领的肯定后,禹王赵元佲心中大喜,当即说道:“事不宜迟,今夜就采取行动。”
  决定下来后,禹王赵元佲将这件事交给了赵弘润,毕竟近些日子,他为了战事劳心劳神,其实早已经支持不下去了,既然如今有赵弘润这位优秀的统帅,禹王赵元佲当然愿意将指挥权交给后者,毕竟他与南梁王赵元佐不同,对权利、地位等事并没有什么野心。
  当晚,赵弘润亲自率领四万余商水军,抹黑来到雍丘一带,让四万余商水军朝着雍丘一带的楚军营垒,高声歌唱楚国的思乡之曲。
  而此时在雍丘一带那连绵几十里的楚军营垒中,楚国的兵将们由于近几日来魏军无休止的骚扰与进攻,大多都还未歇息,一听到乡音浓郁的楚歌,不由地心中一愣,竟没有叫喊,静静地倾听起来。
  听着那凄凄凉的楚歌,雍丘楚军营垒几十万的楚兵,忍不住开始思念亲人,甚至于,竟有人跟着哼唱起来。
  而此时,楚军总帅、寿陵君景舍正在帅帐内小歇,忽然听到营垒内似有一阵阵悲惨凄凉的楚歌响起,不由地皱了皱眉,唤入帐外的亲卫,吩咐道:“去查查,这歌声究竟从哪个营传来。”
  “是!”亲卫领命而去。
  大约过了一炷香工夫,那名亲卫去而复返,回禀道:“景舍大人,此歌疑似从营垒外的西北方传来。”
  寿陵君景舍闻言一愣,随即面色大变:“不好!”
  说罢,他扯过一件袍子披上,迈步走出帅帐,神色莫名地瞅着营垒的西北方向。
  不知过了多久,营垒内将领们陆续听到了这阵曲色悲惨凄凉的楚歌,一个个皆来到帅帐前,七嘴八舌地询问具体情况。
  或有人说,必须将唱歌的士卒以『祸乱军心的罪名处死。
  瞧着这些人的争执,寿陵君景舍出言制止了他们:“这楚歌,怕是魏军的诡计……”
  听闻此言,围在帅帐附近的诸人不禁心中诧异:魏人中,唱得出这种楚地口音的楚歌么?
  当即,副将羊祐亲自带人前往打探。
  待等他带人来到营垒的西北时,他果然看到远处一座丘陵附近,好似驻扎着一支军队,虽然月初并无月色,但凭着对方手持火把的微弱光亮,羊祐还是能依稀辨认出,那是魏国的商水军!
  而且,并非是前几日魏将沈彧率领的商水军预备役,而是魏公子润亲率的商水军!
  不得不说,作为两次击败楚国、且从楚国卷带走多达两百万楚民的魏军名将,魏公子润在楚国的名声比魏王还要响亮,更何况羊祐作为寿陵君景舍的副将,当年就与魏公子润以及其麾下的商水军交过手。
  因此,尽管商水军根本没有理睬羊祐这队人马的意思,但羊祐还是心惊胆战地撤回了营垒,向寿陵君景舍禀达了此事。
  “什么?是魏公子润麾下的商水军?”
  当听了羊祐陈述的情况后,寿陵君景舍亦是面色顿变:一个禹王赵元佲他就招架不住了,更何况是再加一个魏公子润?
  出乎对魏公子润以及商水军的忌惮,寿陵君景舍终究没敢派军出战,免得遭遇伏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一阵阵凄惨悲凉的楚歌传遍整个楚军营垒,进一步瓦解楚军兵将心中的斗志。
  『完了……
  黯然叹了口气,寿陵君景舍转身吩咐帅帐外的诸人:“传令下去,全军准备突围。”
  为何是「突围」而不是「撤退」呢?
  因为寿陵君景舍很清楚,既然魏军使出了这种「攻心」的策略,那么很显然,对方必定是抱持着将他们一举击溃的目的。
  这就意味着,在突围的途中,楚军必将遭到魏军无休止的围堵与埋伏。
  c


第567章 降军成主力

  叛将劝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迷惑性。
  不过,更为紧要的,还是范西庸口中,那一种种好处。
  这个待遇,别说军队中的士卒了,就算是一些基层将领,亦是颇为羡慕。
  因为,哪怕是在范国中,若非出身高贵,哪怕是身为将领,若不摆脱平民身份,也依然是一个普通百姓,得到的待遇并不会高多少。
  想一想,家里有房屋田舍,还可以读书,不用苛捐杂税,打仗还有机会做国家供养的贵族,这是何等的生活?
  就算是普通百姓,生活也堪比贵族了吧?
  瞧瞧人家范西庸,带着麾下一叛变,立即就得到了青龙军的重用,大家在外面当兵,除了迫不得已被征用,谁没有往上爬,建功立业的心思?
  只要是个明白人就是知道,范国大势已去,青龙军必将接管范国,投降青龙军则是一条康庄大道,前途光明。
  在范西庸的劝降下,范军营垒内一片骚乱,陆续有零零散散的范军士卒不顾营内将领的呵斥和怒骂,丢下兵器跑出营垒,随即在青龙军士卒的指挥下,暂时别编入了范西庸麾下。
  见终于有人冒头,越来越多的范军士卒选择出营投降,由于是连营的形势,所以立即引起了规模效应,哪怕是张寿灵都无可奈何,管控不到。
  以至于,当一刻时之后,投降的范军竟已多达数万人。
  尽管这些兵将中,大多是一些意志薄弱,早已经有了溃逃心里的士卒,但这些人的投降,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在士气方面给了范军致命一击。
  终于,一刻钟的时间过去了,当卫忠全下令全军准备第二次进攻的时候,范军已经没有多少战意,简直是望风而降。
  只要是青龙军经过的地方,士卒纷纷丢下兵器,跪地投降。
  原本,还算是坚固的范军堡垒,顷刻被瓦解于无形。
  人,是群居的生物,从众心理,即是人的天性。
  即便起初在范西庸的劝降下,绝大多数的范军仍然因为顾忌重重,迟疑犹豫,或者说过不了心里那一关,不愿意投降或者不敢投降,但待等青龙军大举进攻之后,越来越多的范国兵将是望风披靡,慌忙不迭地投降,许多高层将领也是一样,见到大势已去之后,纷纷丢掉兵器,跪地投降。
  这等惊人的场面,哪怕是范西庸这个降将,都有些难以置信。
  这就是大势已去呀!
  识时务者为俊杰,看来也不仅仅是他一人如此罢了,这倒是会让他好受不少,毕竟同僚都投降了,他也不会显得太突兀,顶多扣一个先降的帽子。
  不过,先降和后降有什么区别?
  一旁,一直负责监督降军的屈勇,看到范西庸的脸色,心里也约莫明白一些,为了让这支军队更加听话,也为以后青龙军全面接管范国做铺垫,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说几句。
  于是,便淡淡解释道:“我大苍这些年来,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国,渐渐的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并不仅仅是军队战斗力了得。事实上,我大苍的包容性是天下之首,所以极速扩张之下,能迅速得到民心,我大苍朝廷信奉的,就是上层贵族与平民分开,打压少数,扶持多数。”
  “上层贵族与平民分开?”
  “各国立国久矣,所谓的王权贵族,其实就是一群依附在百姓身上的吸血虫,下位者流血牺牲,却顶多只能保持温饱,而上位者坐享其成。我大苍则不然,只要吞并了一片疆域后,立即开始化民之策,平民也可以通过军功和读书,平步青云,成为爵民甚至是新贵族,衣食无忧。与其说,是我大苍的化民之策做得好,不如说我苍国的包容性优势明显,让出生不再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苍国给予他们一个机会,下层人士都渴望的机会。就比如你,别看你现在投降了,但如果到时候经过一番培训,仍然是能够担任大将,独立统领一军的。”
  “果真?”
  范西庸有不些不可思议,如果真如屈勇所言,那么这次投降苍国就太好了,本来只是想保全自己和家族,但是屈勇的这一番话,让他觉得,苍国的包容真的可以令他保持权势地位……
  想一想,似乎苍国的六大军团中,其中两大军团的大元帅,就是投诚而来……
  想都这里,范西庸胸中,升起了一团炙热。
  对于范西庸的反问,屈勇笑而不语。
  他当然不会点破太多,其实按照范西庸的表现,投降到了苍国之后,担任一个万人将还有可能,但是再往上就没有什么机会了。
  毕竟,谁都不会信任一个临战时背叛自己的国家和袍泽的人。
  苍国人才济济,更加不稀罕这样一个叛国投敌的人。
  给一个万人将,做做样子给外界看,已经是极限。
  “报!启禀将军,有数万范军向南突围!”
  向南边突围了?
  屈勇看了一眼范西庸,那意味不言而喻。
  后者心神领会,立即找来了一个心腹爱将,道:“传本将命令,立即组织大军追击,切莫让张寿灵走脱!”
  “遵令!”
  于是乎,投降还不到一天的范西庸及部下,化为了追击范军最凶猛的鹰犬,死死咬在了张寿灵撤退大军的后面。
  按理说,这是极为不正常的。
  但是,过去的半个月来,范军将士一直活在忧虑和恐惧中,不仅要面对敌军的强攻,还要惧怕本君督战队的执法,一个个被逼着上战场,心里的团结融入观念,早就已经很淡薄了,现在被命令进攻,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哪里还管得了敌人的身份。
  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顾好自己,拼一份前程,拼一线生机,即可。
  像是一阵飓风,范军在前面逃跑,叛军在后面追击,青龙军团不紧不慢的压上。
  当然,这在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的范军士卒投降,但是在整个大势下,投降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在掩杀的大形势下,见到敌人只有一刀结果的命。
  追击一个时辰,渐渐的范军的撤退队伍,变得极不整齐,反正戎装都是一样的,一些将领看到大势已去,反转一般的,竟然也加入到了追杀的队伍中。
  一时间,居然分不清哪里是范军,哪里是叛军,整个战场乱成了一锅粥,十里追击,沿途献血洒满了大地,惨烈之极。
  从始至终,卫忠全都坐在战车上,通过望远镜瞧得清清楚楚。
  既然将这场战事定性为青龙军与范军的决战,肯定是尽量毕其功于一役比较好。
  怎么可能,会放任这些残兵败将溜回国?
  现在不除,以后慢慢收拾可就麻烦多了。


第568章 范国投降

  “咳咳……”
  忽然,卫忠全咳嗽起来,身体剧烈颤抖,脸色涨红。
  他的战袍,亦是在山风之中,猎猎吹鼓。
  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身影竟然显得有几分佝偻。
  旁边,亲卫连忙扶住了他,劝道:“大元帅,范军败势已定,有屈勇和李驭两位将军主持追击事宜,可以放心无忧,此地风大,还是先回帅帐,先歇息吧。”
  “唉,老了,身子骨不行了。”
  卫忠全摇头,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当年,哪怕是冰天雪地里,他也能够听着膀子,带兵行军大仗,身先士卒,策马飞扬。
  哪像现在,骑马已经不行了,到前线指挥战事,只能够乘坐战车,这晚风稍微急一点,身体竟然有些吃不消。
  老了!
  卫忠全感慨,六大军团中,就数他的威望最高,但是同样年纪也最大。
  其实,另外的五大军团的大元帅的年纪,放在当今天下各国的军队统帅中比较,都还是一般般,处在正常水平。
  但是,卫忠全就稍稍有些高了。
  再加上,这些年东征西讨,战事频繁紧密,身子骨总是留下了一些暗疾的,年轻的时候不觉得,现在老了,就都找上了门。
  “听说,司马宏那老小子,前些日子病倒了?”
  忽然,卫忠全多了一句嘴,询问起来。
  亲卫答道:“军报上是这样,听说陛下派出了医药部最好的大夫,去前线给司马大元帅诊治,想必没什么大碍。”
  “也是,司马宏那老小子就是常年在外,不注意自己的身体,比本帅小了十几岁,却先病倒了,真是活该。不过,既然医药部最好的大夫都去了,只要不是什么死人的绝症,都还有得治。”
  嘴上打趣,卫忠全苦笑着摇摇头,他与司马宏的私交不错,这些年来对方是什么生活习惯,他是一清二楚,当然也明白病倒的病因是什么。
  无外乎积劳成疾,平时不注意饮食,长久把身体累垮了之类的。
  听说医药部最好的大夫去了前线,他便放心了不少。
  毕竟,那是医药部呀!
  整个天下,唯一的医药部!
  想当初,陛下设立十二部的时候,医药部在大家看来,可以说是最鸡肋的,朝中大臣都不明白,皇宫中有太医院,而明间也有各处大大小小的医馆,必要还要弄出个医药部干什么?
  最初的那些年,医药部确实也很低调,大大小小的朝会中,几乎将其遗忘。
  但是最近这些年,医药部的名头慢慢的响亮起来。
  最明显的,就是前些年王畿之地爆发了一场瘟疫,蔓延至了好些县城,还殃及到了魏国和阮国,死的人上万,眼看着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就连各国太医院,都束手无策。
  最后,还是苍国的医药部,直接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配了所谓的凉茶之类的东西,然后给治好了。
  又有一次,前线一位万人将在一次大战中,被敌军一刀捅破了肚子,当着一大群的人面,那位医药部培训出来的军医,将肠子塞回了那万人将的肚子里,然后用阵线缝合……
  之后,有心之人注意到,这些年来医药部确实出过不少理论,培育出了大批的大夫,民间小孩子的夭折概率,降低了不少,往常一些疑难杂症,都被医药部慢慢攻克,变得可以治疗。
  这些年,很多国家的王公贵族生病,都是特意赶到苍国,然后才治疗痊愈的。
  现如今,朝廷中已经没人看轻医药部,自然也就承认了它十二部之一的地位,治病之类的事,更是近乎迷信一般的相信。
  “大元帅,风大天冷,早些回去吧。”
  旁边,亲卫再次提醒。
  卫忠全点点头,没有拒绝亲卫的安排。
  确实,此战范军大败,要想翻盘,除非是太阳打西边出来,屈勇和李驭已经率领本部人马前去追击了,他留在此地,似乎也没什么必要了。
  主帅直属的军队其实并不多,也就一万人的样子,范军兵败如山倒,屈勇和李驭手下的军队,已经完全足够,于是卫忠全便下令,直属的一万余军队,一起返回营帐。
  事实上,追击范军,远比卫忠全想象得更为顺利。
  由于追击在前的是叛军,所以杀了一阵后,也就没有太为难那些不断投降的军队。
  于是,就变成了叛军数量越来越多,大家一起追击张寿灵的游戏。
  最终,张寿灵率领的大军,仅剩了一万人不到。
  面对紧咬不放的叛军和青龙军,张寿灵大军狼狈不堪。
  或许张寿灵做梦都没想到,他竟然会被身边的亲信叛变,一刀击杀,被剁下了头颅,当成投名状,送给青龙军投诚。
  一些死忠张寿灵的将军和亲卫,也被乱刀砍死,斩下首级。
  至此,被青龙军团造成了极大困扰的范军,彻底被消灭。
  范国失去了张寿灵这等老将帅才,也再派不出能挽大厦将倾的人,来抵御青龙军。
  大军开拔,一路杀到了范城。
  沿途各地,世族乡绅,无不投降献降,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倒是有一些忠义之辈,率领家丁和乡勇抵抗。
  只不过,范国内因为纸钞一事早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偌大的一个国家风雨飘摇,所以这些抵抗并没坚持多久,便在内部瓦解了。
  大势之下,所谓忠义之辈,不过是个人力量,如何能与滚滚钢铁器甲对抗?
  时事不许,人力有穷尽。
  五月二十八日,范国皇帝范增,被城内的叛军和几个世家逼宫,同意投降,并颁布了终战诏书,请求苍国宽恕。
  平心而论,卫忠全听到这个消息时,是十分不乐意的。
  这都马上要攻破范城,可以灭了整个范国,屠刀高高举起,一把火足矣让范国特权上层阶级全部消失,一了百了。
  但是没想到,范国君臣如此没骨气,竟然这么不经打。
  现在倒好,按照投降的程序来的话,青龙军就要徐徐接管军队,还要上奏朝廷,等待皇帝陛下的批示。
  严重拖慢了战争节奏。
  3


第569章 谋划

  ——二合一,四千字大章——
  …………
  战争节奏,这一点在卫忠全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本身,不惜代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