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言,君臣几人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迟疑不定。
  百夫长心中明了,知道邵国君臣对自己的身份还有疑虑,于是也就不多解释了,任凭打量和猜测。
  忽然,旁边的公子安张了张嘴,似乎想到了什么解决办法,忽然道:“本宫早就听说,苍国士卒人人都能识文断句,这位将军若是能把弟兄们叫上来,当着大家的面认出一些字,真假自辩。”
  “好方法!”
  “不错!太子殿下足智多谋。”
  一时间,旁边焦灼等待的将士们,也全都恍然大悟,心花怒放。
  “还请将军莫要见怪,非常时期,自然要非常办法,只能对不住了。”
  邵国皇帝尴尬一笑,堂堂一国皇帝,竟然要用这种办法来辨别是敌是友,畏惧山下的吴军如洪水猛兽,也算是落魄至极了。
  “哎,千万不要这么说!”百夫长猛摆手,忙道:“非常时期,几位还能保持沉着冷静,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说着,百夫长吩咐一个随行的士卒,去把山下的弟兄们叫到山上来。
  不一会,剩余的九十多名士卒全部到齐,对于百夫长为什么一下子把大家叫到山上,显然很是好奇。
  然而马上,他们就了解了事情的原委,顿时哭笑不得。
  竟然怀疑自己是吴军假扮的奸细!
  实在是可笑!
  邵国军队自己没能力对抗吴军也就罢了,还反过来质疑青龙军团的实力,这不是天大的笑话是什么?
  无形之中,这上百个青龙军团的士卒,在心里对邵国君臣多了几分轻视。
  既然把话挑明了,也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由邵国太子出题,叫人拿来了笔墨,随便写下了一篇文章,随即从中抽取一些字,考校在场的诸位士卒。
  结果显而易见,对于这些入伍几年之久的士卒来说,识字这种最基本技能,早已经熟练得不能再熟练了。
  在邵国太子连续抽查了二十多人,没有任何一个人答错的时候,心里的疑虑就彻底打消了。
  当今天下,有哪一国的军队,能做到普通士卒都能读书认字?
  只有苍国!
  而吴军假扮苍军士卒,又特意安排全是会识字的士卒,那就太机关算尽了。
  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好了,既然是青龙军团的弟兄们没错,就尽快派人下山吧,两军汇合到一起,一定能击退吴军!”
  邵国皇帝非常地激动,这两天真的是太漫长太难熬了,现在好不容易盼到了苍国的援军,心里的希望腾地一下就燃起来了,下山之心可谓是离弦之箭。
  四万大军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太子率领着一万士卒下山。
  到了凌晨的时候,一万士卒安稳进入了陡凌城中,消息传到山上之后,邵国皇帝这才放下所有的戒心,与公子安率领其余的三万多士卒,一起下了山。
  刚一进入到城池中,邵国皇帝就见一个穿着帅袍的威猛将军,引着一队人马迎了上来。
  “这位是……”
  邵国皇帝诧异,仅仅从气度上看,他就明白眼前的这位将军是气度不凡之辈,同样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但是身上隐隐透露出来的威严,比他这个皇帝还要浓烈。
  “启禀陛下,那是我青龙军团的大元帅卫忠全,此次奉我皇帝陛下之命,亲自率领大军前来驰援。”百夫长在旁边解释。
  卫忠全?
  邵国皇帝的眉头一挑,心里一震,一改之前的从容,惊喜交加的跨步而迎。
  卫忠全!
  青龙军团的大元帅卫忠全呀!
  只要对苍国稍微有些了解的,都知道卫忠全这三个字代表着什么。
  那可是稳坐苍国军方第一把交椅的人物,即便如今只是苍国六位大元帅之一,但是谁都知道,苍国其余的几位大元帅,都对其恭敬有加,只要是两军汇合,都很自觉的以青龙军团为首。
  卫忠全,是苍国皇帝最信任,也是最放心的臣子。
  目前,苍国军方爵位最高的,就是这位卫忠全,据说已经是五星侯爵之身,只差临门一脚,就可以封公。
  论在天下诸国中的名气,卫忠全可能还比不上麒麟军大元帅耿贵,但是对于此时的邵国来说,卫忠全麾下的青龙军团,远远比麒麟军团更为合适,因为这是一场收复城池的战争,遇上那高耸的城墙,麒麟军团只能望洋兴叹,青龙军团才能发挥出巅峰战力。
  “哈哈哈!外臣拜见邵皇陛下,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卫忠全爽朗的声音传来,整个城门口值守的士卒纷纷按下了刀柄,对他致礼。
  “大元帅客气了,贵军千里迢迢而来,实在是令我邵国君臣汗颜。”邵国皇帝赔着笑。
  卫忠全也不啰嗦,作为一个大元帅,他也有自己的骄傲,别说一个落魄的邵国皇帝了,就是一个全盛时期的邵国,他也不会假以颜色。
  这便是大国气象。
  这便是大国将帅的自信。


第408章 风靡的纸钞

  时至今日,邵国朝堂损失惨重,几乎不能称之为国了。
  很明显的,逃亡出来的臣子和皇族,少得可怜。
  大部分的王宫贵族与朝廷重要机构的官员,都因为相信了吴军的承诺,而惨死在屠刀之下。
  这样一个举国贵族叛离的皇帝,也能称之为皇帝?
  卫忠全的心里,更加没有多少的尊敬之心了。
  反观对面的邵国皇帝,见到卫忠全一副与他平起平坐的样子,多多少少有些尴尬,不知怎么的,身为一个皇帝他反而感觉到对面的这个将领,给了他一股淡淡的威压。
  毕竟有求于人,他不也好表现出什么不快,只好寻找话题,道:“不知大元帅此次亲自率军前来,带了多少兵马?”
  带了多少兵马?
  卫忠全有点诧异,而后看向迎接邵国皇帝下山的百夫长,问道:“你们没有与邵皇陛下详细禀报?”
  “这……”
  百夫长百口莫辩,心里很是紧张,同时也很纳闷,明明在山上就什么都说了的,包括目前青龙军团的驻扎地点,以及吴军夺下了哪些城池,只要是他知道的消息,都详细说了一遍。
  这才一下山,就忘了?
  百夫长怎么都不会明白,这根本不是邵国皇帝忘了,只是他想找一个话题当突破口,化解心里的不适感,继续往下聊下去。
  “邵皇陛下不必挂心,此次某虽只带了五万将士,但是战械和战马,却是带足了。现而今骑兵在前,步卒也已经陆续赶到,后面的战械队虽然慢一些,但也无关大碍。”
  闻言,邵国皇帝这才放心下来。
  卫忠全的言下之意,就是青龙军团有自己的打算,让他不必操心。
  “邵皇陛下,本帅听闻邵军还有五万士卒尚存,不知道可否交由本帅指挥?他日收复了邵国失地,再交还于陛下,不知可好?”
  “贵军不远千里前来相助,我邵国上下感激涕零,贵军为了两国邦交尚且如此用命,我邵国君臣岂会藏私?区区五万残兵,大元帅若是用得着,就拿去用吧。”
  也不和公子安打个招呼,邵国皇帝直接说。
  此时,他心里想的是,邵国的五万兵将若是独自行动,反正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倒不如交给苍国的将领指挥,投入到战场上去收复失地,若是全都战死了沙场,好歹还发挥了一点作用。
  若是侥幸存活,那么经历了这些与青龙军团并肩作战的日子,一定能够加深两军士卒之间的联系,兴许还能从苍军中学到一些战法和知识,让这支残兵败将,彻底的蜕变为一支精锐之师。
  对于邵国皇帝的回答,卫忠全的心里早就有了预料,倒也没有多少意外和惊喜,只是点了点头,便让身边的亲卫,安排邵国君臣歇息去了。
  至此,苍国介入到了伐吴之战中。
  ……
  三月二十日,杨沐收到了一封信。
  是阮国女帝的信。
  是信,而不是国书。
  国书探讨的是国事,信件则是私人性质多一点。
  心中的内容,让杨沐陷入了沉思。
  大致内容,就是说转眼春日将逝,想要邀请杨沐,到阮国游玩,共商国事。
  友好访问?
  杨沐的脑海里,想到了这样一个词。
  但是,马上他又迟疑了。
  这是真心实意的吗?
  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阮国女帝回去之后,久逢大旱,渴望玉露,委婉的表达了让他去阮国的意思。
  第二种,则是为了迷惑他,相当于一种烟雾弹,让他误以为阮国女帝没有记恨他,不会与苍国为敌。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只能靠时间来验证了。
  反正无论是哪种情况,他都是绝对不会去阮国的,一个不好被扣留在了阮国,那乐子可就大了。
  接着,他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内政上。
  倒不是说邵国战场上的五万青龙军团就不重要,而是今时今日,苍国朝廷的神经,已经不再受几万兵马的战事所牵制,几个主要的部门各司其职,杨沐也就隔三差五看一看战报,其余也就没什么事了。
  接收晋地赔款,与接受晋国所割让的土地,成了首要之事。
  到了四月初,第二次苍城会盟所签订的条约,就基本都落实好了。
  苍国的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晋国东部地区,以及王畿中三分之一的地区,都让苍国以直接或者置换的方式,夺到了手中,并且从上次科举中选拔了一批基层官员,赶赴各地上任,实施有效的统治。
  紧接着,就如同当初吞并洞国一样,礼部、教育部、工部、户部等一连串的政策实施下去,开始了化民之策。
  与此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大苍币的推行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赶慢赶,工部与户部通力合作,成功发行了大苍币。
  目前,第一批大苍币已经在苍城中小规模的流通,由于朝廷与官府在老百姓中有较强的公信力,所以老百姓的接受程度还算比较高,即便是大部分人都在观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这种纸币能够与银子一样,具有同等的购买能力,而且使用起来既方便又美观,于是主动将银子兑换成纸币的人越来越多。
  几乎在同时,商务部要求所有的外邦商人,购买商务部的货物时,一律要用纸币结算,同时勒令各大钱庄不准使用银票,开始有计划的挤压钱庄,重拳组合下来,商务部的贸易利润虽然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影响,但是效果却是显著的,大苍币通过这些外邦商人,成功的向外界流通。
  五月,邵国战场传来了战报,说吴军同时遭受楚国和莽国的压力,不堪重负,在青龙军团的强势攻压下,逐渐撤出了邵国,除了南部少数重要的城池外,包括邵城在内的许多城池,都已经收复了。
  中旬,苍国朝廷发布了诏告,宣布大苍币为苍国唯一合法的货币,限制白银的流通,百姓们可以在当地官府开设的大苍钱庄里,将白银兑换成大苍纸币。
  闻知消息以后,越国、宋国、临国、邵国、旦国、竹国、蔡国,也都相继表态,承认“纸钞”为其国内合法的流通货币。
  所谓“纸钞”,当然就是指大苍币了。
  只不过,一个国家使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而且称之为“大苍币”,显得颇为不妥,所以在杨沐的仔细思量下,在其后发行的纸币上,将“大苍币”三个字去掉,在名字上让各国自由发挥,随便怎么叫都可以。
  纸钞在成为这些国家的合法货币之后,地位与白银相当,也就是说百姓们可以用纸钞缴纳赋税,国库里面也可以囤积大苍币,若是在交易过程中,有人拒绝接纳大苍币,便是一种犯罪的行为。
  相应的,这些国家很快就尝到了甜头。
  由于纸钞成了国内的合法货币,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价值也都固定,在苍国的购买力都差不多,所以在与苍国的商务部贸易中,不用麻烦的大规模兑换纸币,也不翻来覆去的计算银子与大苍币之间的汇率,无形之中获得了优先权,这些国家的商人,都狠狠的赚了一笔。
  于是,一股囤积纸钞的风潮,在各国的商队之间,逐渐风靡起来。


第409章 皇帝爱听故事?

  时间进入到了六月。
  过去的半年里,每日都有源源不断的邸报,像雪花一样飞进苍城。
  苍城,这个庞然大物的政治和经贸中心,变得拥挤不堪。
  经过勘探,新的国都选址在了彻郡与原来的王畿之地交界的地方。
  彻郡,也就是原本的彻国之地。
  伐晋之战中,彻国被灭国,完全是苍国一己之力而成,所以并未纳入会盟讨论范围之内,彻国自然也全部被苍国所吞并。
  由于地势原因,这两年来一直承担着通往苍国的交通枢纽的作用,每日来往的商队络绎不绝,比之前多了几倍的繁华。
  地势好,又繁华,进可攻,退可守,更有利于对全国的掌控。
  这样一个地方,自然是获得了工部的青睐,在呈报到朝廷,经得杨沐的批准后,就立即开始了工程,接连几个月如火如荼,钢铁场和水泥厂全力运转,一应原料都源源不断地运往新城。
  值得一提的是,吴国前后一共派出了几批使者与苍国交涉,表示愿意主动撤出邵国,同时给苍国大量的赔款,唯一的恳求就是青龙军团不再与吴军为敌。
  这说明,吴军的压力太大,已经快要支撑不下去了。
  的确,吴军通过攻打邵国,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阮国与范国先后退兵,吴国的压力骤减。
  但是青龙军团势如破竹,接连破了一座又一座城池,与邵军一起收复了邵国的大部分土地,吴军又显得弱起来,范国与阮国蠢蠢欲动,吴军的压力再次大增。
  听闻,这件事让吴国皇帝气得昏厥,当众吐了几口大血。
  然而,杨沐可没心思理会这些破事,他近期关注的是国内发展所遇到的瓶颈。
  什么瓶颈呢?
  众所周知,苍国的文化推广是做得非常好的,老百姓的凝聚力也非常的强大,与外邦比起来,渐渐的形成了文化差异,逐渐的独立出了一个族群。
  这个是一个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必须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然而,杨沐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左思右想才明白,课本上的知识,怎么都是自己从图书馆里摘抄出来的呢?
  现在苍国的读书人这么多,好几千万呢,怎么就没有人写写故事,什么的,做一下创新?
  六大军团这么多的英雄事迹,怎么就没人关注一下?
  身为一个皇帝,那么多正面的例子,怎么外人就不知道么?
  舆论怎么搞的!
  抱着书啃老本,是肯定不行的,既然要塑造新的文化,就一定要具有创新力,不能死守着图书馆里的那些东西一成不变。
  《大苍时报》倒是能担起这个任务,但是这么些年来,表现形势似乎有点僵化了,顶多就是一些高压的笑话和寓言之类的,还没有到那种能够自创故事地步。
  毕竟是官方的产物,而且用处也很明确,受到版面的限制,杨沐也不强求让《大苍时报》扛起这个任务,于是就想着,是不是该鼓励一下国内的士子们,投入到创作当中?
  也就是说,是不是该让那些闲暇的士子,带头冲锋激发苍国的文字创新能力?
  于是,在炎热的六月,杨沐召见了礼部尚书王膺,一起商讨此事。
  一开始,王膺还比较呆板,对于此事完全是一脸的茫然,在杨沐的几番解释下,终于明白了意思。
  出宫的时候,王膺的心中不免好奇起来。
  因为凭借他对皇帝陛下的了解,后者是绝对不会做无益的事的,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皇帝,除非关乎什么休闲娱乐之类的。
  无缘无故的,透露出这样的意思,真是非常的奇怪。
  莫非,陛下也爱听故事?
  或者说,与大多数百姓一样,等不及《大苍时报》上的小故事,想要一下子看更多?
  还是说,对礼部的编写方式不满,觉得礼部太过呆板?
  皇帝一句话,臣子猜断肠。
  王膺非常的苦恼,忐忑地出了宫。
  而后,便开始按照杨沐的吩咐,组织一些有此天赋的士子,试着写一些故事。
  待到半个月后,一共有一千多篇故事,呈送在了杨沐的案头前。
  “唔……都这一些寓言和小故事之类的呀,还是没有跳脱大苍时报的思维。”
  杨沐有些失望,在他看来经受苍国教育部这种填鸭式教育成长起来的士子,似乎已经习惯了朝廷灌输的故事,也习惯了某一些风靡的文体,能做出创新的很好。
  而且,或许是因为要呈送皇帝看,这些小故事都极具正能量的,谁也不敢写得太偏。
  不过,他最终还是看了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风格有点像《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可以呀!
  杨沐来了兴趣,《三国演义》这本,本就是三分真实,如果按照正史来写,估计根本没有人看,但是通过文字润色和人物塑造,以的形势写出来,可读性就非常强了。
  像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