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汪执麾下有八十万大军,对上苍国的二十万大军,一攻一守,白虎军团虽然弱上一筹,但是料定汪执也不敢压上八十万将士的性命,像是攻城一般,愚蠢的打消耗战。
  果然,大军在距离白虎军团营寨的十里处,停了下来。
  汪执脸色铁青,双腿紧紧夹着马背。
  自从苍国发明了马镫这种东西,晋军也模仿了一下,如今将军们的坐骑上也都安装上了马镫,他已经很少坐战车了。
  不过现在,他很想策马而上,攻上苍军的营寨。
  二十万呀!
  一夜之间,二十万晋军士卒覆灭,虽然最后逃出了一点,但是这又有什么用?
  根据王涵阳的叙述,这本来是一场可以避免的大败,在明知道敌军有连弩和骑兵的情况下,却接二连三的被牵着鼻子走,中了苍军的伏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讽刺?
  现在,八十万晋军前来救援,士卒疲累,在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根本不能够攻上去。
  晋军纵横多年,很久没有吃过这样的哑巴亏了。
  奇耻大辱!
  “哇——”
  忽然,汪执张嘴一口血,喷洒了出来。
  “大将军!”
  “大将军,你怎么了!”
  “快!快叫军医!”
  亲卫们连忙大叫,一军主帅吐血,这对军心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再说汪执乃是五大将军之一,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好在,这并非是战时,不一会儿的功夫,汪执就被搀扶着,到了一辆战车上休息。
  “下令撤退吧,命令各军紧急布防,想必此时苍军的青龙军团也渡过河了,立即修书,分别呈给彻国大军和邹吉大军提醒,三日后商讨抵御苍军之策。”
  “是!”
  八十万晋军雷声大雨点小,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尽管心里有万般恨意,也只能往独子里咽。
  当然,这一战也给所有的晋军敲响了警钟,强大的晋军败了,二十万大军一夜之间覆灭在了苍国军队的手里,自己这边还束手无策,有比这更令人不可置信的事?
  原本,这二十万大军布置在河边很简单,就是成为抵挡苍军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和苍军交战起来,主力部队只需要一个多时辰的功夫就能够赶过来支援,没想到事与愿违,整支大军一个时辰都没支撑到。
  也难怪汪执会吐血。
  晋军的霸主梦,也该醒醒了。
  接下来的十几天,就非常的平静了。
  白虎军团在后方的河道上,搭建了几座浮桥,与后方紧紧相连,又因为缴获了大批的粮草物资,后勤方面也非常的充裕,安营扎寨,打造得如同铁通一般。
  看起来,两军似乎耗上了。
  但是白虎军团知道,要是论这点消耗,他们就算是等上半年,也还是能够消耗得起的。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晋军一共有一百八十万大军驻扎在彻国境内,其后勤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彻国国力微弱,供养本国的三十万大军还够,至于晋国的一百八十万大军,那就无能为力了。
  无论是青龙军团还是白虎军团,都非常明白一个事实,近两个月内双方一定会爆发一场大战,晋军不可能在占据极大优势的情况下,毫无作为。
  这样的话,不仅是晋军的将领不会甘心,就连晋国的朝廷都不会允许。
  实际上,两大军团的预判没有错。
  接连七八日,两方军队的摩擦不断,万人以下的小规模战争就达到了十几次,双方都紧绷着一根弦。
  至于双方为什么一直在避免大规模的战斗,问题就复杂了。
  首先,是晋军的方面。
  汪执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大将,在那场夜袭之后,就派斥候到处打探,主要打探的就是麒麟军团的动向。
  一直以来,麒麟军团都是他的一块心病。
  他完全相信,如果正与自己的对峙的白虎军团有二十万麒麟军士卒相助,那么绝对是能够与自己这八十万大军平分秋色的,甚至可以将自己击败。
  可是,双方的正式对峙,从河道两侧再到一侧,前前后后已经有一个月了,一直没有看到麒麟军团的踪迹,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事。
  难道,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不是应该投入在最重要的战场上么?
  这个疑惑,让他心里越发的忐忑。
  凭着多年的统兵经验,他觉得此事不一般,同时也自然而然的,再次将目光投向远在苍国北方的玄武军团上。
  正是这个猜测,他写了一封急报,呈送给了朝廷,让皇帝派大军趁早防范。


第312章 魏军身负

  晋军方面有顾虑,苍军这边也差不多。
  毕竟敌方三支部队加起来,一共有两百万大军呀,就凭自己这四十万大军一头扎进去,打得好是两败俱伤,打不好也就扑一个浪花。
  历来,防守的一方是有优势的,晋军的战斗力在诸国数一数二,守城的晋军也不是什么吃干饭的,苍国虽然可以用武器和装备弥补短板,但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将己方优势消弱掉了。
  杨沐坐镇在山阴郡城,虽然不太懂兵法,但是这个道理还是懂得的。
  所以一开始,他就没有将希望放在与彻国内的军队硬碰硬上。
  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北方。
  山阴郡以北,放在以前是洞国的地盘,众所周知洞国是一个中等国家,与晋国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弱了不止一个档次,所以洞国这边是高筑墙广积粮,晋国那边则压力很小,一直就疏于布置。
  相对来说,这一处是晋国防守最为薄弱的一条防线。
  即使现在因为苍国的原因,屯兵五十万余,但是在防御工事上,也是一块短板。
  苍国由此地寻找突破口,可以说最为有利。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麒麟军团这张王牌,与玄武军团一起北上的事。
  以凤文城为突破口,深入到晋国的腹地,才能像是一把尖刀,插入晋国的心脏!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麒麟军这二十万骑兵,每年花费掉的钱财不计其数,有这个价钱再打造两支军团都够了,之所以这么不计本钱,不就是希望能够发挥巅峰战力么?
  所以,这场战争看起来是青龙军团和白虎军团是主力,但是实际上,这两大军团只是吸引和牵制晋军兵力的作用,真正的主战场还得是北方。
  若不是汪执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将,根本没人察觉得出来。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天气变得冷了。
  眼看就要下雪。
  苍军伏击晋军,斩首二十万的消息还是传开了,这虽然不是联军的首战,却是首次大捷。
  鼓舞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原本,十国出兵共计四百九十万,算是与晋国的兵力差不多,在四面围攻下,可以说还占据了不少的优势。
  后来,由于晋国的拉拢之策,或者说是离间之策,莽国和吴国各自削减了兵力投入,分兵攻向旁边的邵国,所以总兵力已经不足四百五十万,给联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苍军覆灭二十万晋军,凭借四十万军队将一百八十万晋军死死拖住,顿时将低靡的士气拉升了不少。
  受此鼓舞,与晋国有着深仇大恨的魏国,下令猛攻城池,发誓夺回失地。
  君臣一心,将士用命,与晋军在临邛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三十万魏军分两路出动,一路为十万人攻取临邛,一路为二十万人,与晋军爆发了一场大型的野战,加上临邛守军在内,双方投入的兵力接近了六十万。
  大战持续了九天,大将军衣不解带,亲临前线,指挥着每一场大战。
  终于,在第一场大雪来临之际,派出了两千骑兵,突袭了晋军侧翼,重创了晋军的主力,继而围攻临邛,夺下了这一座曾魏国重镇。
  据说,当天网上整个临邛的百姓都沸腾了,敲锣打鼓庆祝魏军收复临邛,整座城池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要说老百姓为何会有如此反应,这就与晋国占领临邛之后的表现分不开了。
  历代以来,晋国从一个小国慢慢成长为一个霸主,从第一代开始就奉行一个主张,那就是野蛮侵略。
  只要是吞并来的土地,先用铁血手腕降服,磨去了当地百姓的棱角之后,再慢慢放松管制,施予政策上的优惠,改造同化为本国之民。
  也就是打一个巴掌,然后给一颗枣。
  这种方法,百试不爽,晋国历代吞并大大小小的国家二十几个,今天所吞并的地区,百姓们都以晋国人自居。
  事实上,这也与苍国的同化策略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苍国的政策一出,无论如何都是施予恩惠,晋国则要通过打压,营造出一个生存艰难的环境,然后再松绑,给与百姓一种获得感。
  这就是征服。
  杨沐也懂得这一个道理,他前世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很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前是列强的殖民地,甚至遭到了规模庞大的屠杀,在获得了独立自主后,却对殖民者感恩戴德,甚至产生了依赖。
  这就是人的劣根性,晋国很幸运,在第一代就成功探索到了这一个路子,奠定了其一步步走向强大的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临邛的老百姓会极度的欢喜。
  并不是魏国有多好,老实巴交的刨地百姓对国家的观念并不强,但是有了对比之后,他们就会觉得还是做魏国的子民比较好。
  临邛之战,魏军大胜。
  这也是魏国骑兵的第一战,彻底的让周边国家尤其是晋军提了一个大醒。
  魏军的骑兵虽然不多,也无法和阮国的骑兵相比,但是由于过去两年从苍国够买了不少骑兵兵器,已经算是不弱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一战,魏国扬眉吐气。
  之后,尝到了甜头的公孙止,立即下令进军,又接连收复了十几座小城。
  终于,又被晋军抵挡住了。
  两千骑兵再次出现在了战场上。
  不过,这一次可就没有之前突袭那么好的运气了,与之较量的是晋国五大将军之一的秦堪,直接摆出了盾牌阵,后面以长矛和弓箭队压制,两千骑兵就像是一口撞在城墙上,要不是后面跟着大批步兵军团,指不定会被打死打残。
  饶是如此,两千骑兵也损失了近半。
  这让公孙止后悔不已。
  魏国也是第一次使用骑兵这个军种,没有什么经验,他也是一知半解,听说苍国的骑兵每次都战无不胜,于是也就更加的肆无忌惮。
  没有想到,好不容易拼凑的两千骑兵,耗费了步兵几倍的军费,却折戟沉沙了。
  真是同军不同命呀,同样都是骑兵,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第313章 惊天之变

  当然,这只是公孙止发发牢骚罢了。
  这个消息,要是被苍国骑兵将领听到了,非得笑掉大牙不可。
  骑兵是什么?
  那可是最善于灵活变动的!
  两千骑兵,正面撞在敌军的高盾上,不是找死是什么?
  正确的打法应该是从侧面迂回,一直在外围骚扰,策应主力部队对战,威慑为主而不是投入使用。
  毕竟,两千太少了呀,这点骑兵在几十万大军的面前塞牙缝也不够,两万骑兵倒是可以闯一闯,但也仅限于闯一闯。
  魏国小败一场,阮国的主力部队压上了。
  这一次,阮国出动了一百万大军,后面看到骑兵显威,又将国内的骑兵调拨出了三万,一共是一百三十万。
  再加上兰国和曹国,四个国家会师之后,兵力达到了一百四十余万。
  十一月二十三,四国联军在公孙止的统率下,在江武城外,与秦堪率领的九十万大军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江武城,本是原本魏国的一座重镇,自从被晋国夺占了之后,对此城池大加修葺,可谓是易守难攻。
  秦堪在晋国的五位大将军之中,一向以沉稳和防守擅长,双方久持不下。
  大雪纷飞,战事进入了僵持阶段。
  便在此时,南方战场又传来一个震惊诸国的消息。
  楚国,败了!
  原来,就是在十一月初,眼看着苍国与魏国都有了进展,不甘落后的楚国自然不想僵持下去。
  于是派人与苍国这个名义上的统帅通报了一声,与吴国和莽国一商量,一同出兵攻打王畿地区,要一鼓作气打到天子的京城。
  出兵最早的楚国,与晋国五大将军之一华温奇率领的一百五十万大军碰撞在了一起。
  一场大战你争我夺,加上有从苍国购买的投石车的加持,将最南方的十几座城池,轰得满目苍夷,一场大战波及十分广泛,逃命的难民如同河流一般,疯狂的向北迁移。
  然后,楚、吴、莽三国约定一齐发兵,由楚国攻入王畿内部,然后与另外两国里应外合,一同将华温奇所部全歼。
  胃口不可谓不大。
  最后,楚国攻倒是攻进了王畿,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关键时刻,楚国被莽国放了鸽子。
  好吧,这很吴国。
  两国本就有世仇,上次在会盟的时候还上演了一出闹剧,如今正是两国争夺地盘的时候,背后捅上一刀似乎也很正常。
  反观吴国,这个时候在干什么?
  它竟然调转了其中的二十万大军,直接攻入了邵国,与莽国争夺起了土地。
  就这样,三个龃龉的国家,开始了一场让人看不懂的争斗。
  于是乎,失去了吴国大军的里应外合,楚军大败,进入王畿的八十万大军被追亡逐北,只能往北方窜逃。
  并未深入敌境的二十万楚军,也被一退再退,之前夺占的一些城池,也悉数吐了出去。
  粗略估计下来,就因为这一战,楚国至少了损失了五十万大军。
  消息传开,诸国震动。
  南境的联军,竟然自己乱了起来?
  楚、吴、莽乃是南境的三个大国,当初承诺的出兵数量达到了两百万。
  如今,不仅是兵力无法达到数量,竟然还闹起了内乱。
  仅此一战,楚军元气大伤,那剩余的四十万大军被堵在王畿内,能不能回国都还不一定,剩下的四十万楚军覆灭之日,就是南境全线溃败之时。
  为何?
  失去了楚国的这百万大军,别说是三个国家内乱,就算是楚国不追究此事,凭借吴、莽两国的力量,也啃不动王畿这块骨头。
  一时间,伐晋联军把始作俑者吴国给恨上了。
  本来,当初伐晋之战开始的时候,这家伙就充当搅屎棍,不遵守盟约。
  如今竟然还在盟友的背后捅刀子,等于是直接背弃了盟约。
  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即,联军诸国纷纷发布诏告,声讨吴国的这种行为,就连一些没有出兵的小国,也发诏告摇旗呐喊,谴责吴国背弃盟约。
  楚国朝野震动了。
  多少年没打过败仗,如何生龙活虎的五十万大军一夜之间便被斩尽杀绝了,还是被吴国给坑了,如何能让人接受?
  楚国失去了这百万大军,虽然不至于伤及根本,但是没个几年修养和重整,是不可能再训练出如此一支大军了。
  市井街巷,百姓们义愤填膺,朝堂官府中,勋贵官员一个个口诛笔伐,誓要报仇血恨。
  皇宫之中,楚皇熊敏讷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诛灭吴国外臣,民间商队一律没收财物之后处斩。
  连传统刑场也没有,一夜之间,八千余人便被皇室禁军斩杀在大小府邸,血腥气息弥漫在楚城的大街小巷,国人无不毛骨悚然。
  各地的官府,也开始了一场大清洗,凡是吴国人无论是好坏和身份,一律被斩杀。
  熊敏讷却是余怒未消,很快便下令镇国大将军熊芳点兵五十万,汇同百吴楚边境的三十万大军一起,讨伐吴国,誓要报此大仇。
  熊芳本是皇族出身,当年也是叱咤风云的一个人物,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英雄迟暮,却是雄心不死。
  熊敏讷为何要选他?
  是因为,熊芳年轻时,正值吴楚两国打得猛的时候,老将军一生多次率兵与吴国大战,对待吴国也是出奇的狠辣,实在是讨伐吴国的不二人选。
  晚上,当熊敏讷亲自前往府上拜访熊芳,提出请他出山去打吴国的时候,熊芳激动万分。
  这可是他的夙愿呀!
  这一战要是成功,就是死了也愿意了!
  由于之前为了应对晋国的南下,楚国本就准备很充分,这一次又是含怒出击,所以准备方面并没有费什么劲,仅仅几日的功夫,便举行了拜将大典,带军出征了。
  当然,楚国皇帝也并未放弃伐晋,毕竟吴国只是藓疥之急,晋国却是楚国的心病。
  一方面,他调遣大军北上,一方面又派遣使臣给苍国送信,恳求苍国出兵接应,收留被困在王畿的四十万楚军。
  “收留么?”
  杨沐收到信之后,冷笑了一下。
  不过,却并不是针对楚国,而是吴国。
  真当会盟,只是儿戏么?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吴国此种行为,无异于刻意挑刺,如果继续放任的话,用不了伐晋联盟的人心就散了,崩溃是迟早的事,到时候苍国必定承受莫大的压力,亡国不远矣。
  苍国作为会盟首倡之国,又有天子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