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之平手物语-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保持三万人在山阴作战的同时,命令岩成友通领一万人到山阳,临时指挥宇喜多、别所的联军,猛击备中。
  九鬼嘉隆、安宅信康、来岛通总只需将毛利水军牵制在三岛地区即可。
  然后中村一氏前往四国,整合所有可用之兵,包括十河、三好、西园寺、香川等等在内,支援香宗我部亲泰,但目的并非急于攻打吉田郡山城,而是要在广岛筑城,作为前线要塞。
  三大御商设在四国地区的分店将承担工程所需的物资和人力。
  野口政利再带八千人,跨海去攻打防备空虚的长门、石见,要求是只捡软豆腐挑绝对不许啃硬骨头,如果毛利辉元或者吉川元春去救援那么就缩回来,等援兵回到前线再继续骚扰。守军超过一千人的城池也不用攻打,只需要在城下放火焚烧房屋,摧毁街道,打击敌人未来的战争潜力。
  或者说是逼迫毛利家臣服的攻心之策。
  长远来看这样似乎会招致百姓们的仇恨,失去关西民心,影响未来的安定。不过平手汎秀本来就没有直接统治这些地区的念头,也就十分无所谓了。
  唯一需要克服的是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心态。这种多余而且有害的东西经过数十年耳濡目染之后大概十不存一了,不过仅剩的那一点点残余却始终不肯完全消散。
  连续取得伊予北部,播磨中部,平定了但马全境,又占据丹波、丹后之后,平手汎秀已经发现自己渐渐接近于行政能力的天花板了。
  短期内就算在拿到新的地盘,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实施集权化了。如果强行推动的话,就会出现以前历史上那种名为中枢直辖,实则奈何不了地方豪强的情况,到时不免十分尴尬。
  缺乏一元化传统,也没有文官群体存在的扶桑,走上了幕藩体制,直到近代才有了都道府县,这种发展历程显然有着其必然性,非人力所能干涉。


第二十一章 鸟取与广岛(上)
  长宗我部元亲之子千雄丸的意外横死,间接改变了天下局势。
  平手汎秀有足够的理由搁置九州、北陆、关东的事务,专注于讨伐毛利家,后者瞬间就感受到了数倍的压力。
  四国兵自水路进发,至广岛筑城之事,出乎意料,却又不失为妙手。
  一旦成功的话,就相当于在毛利家的核心势力范围树立了一根碍眼的钉子,能够大幅度限制其获取海贸收入的能力,并且强迫他们在治安和运输上面花费成倍的投入。
  现在看起来似乎没有失败的理由。
  吉川和小早川两人分别被拖延在山阴和山阳,分身乏术,毛利辉元的直属有生力量仅两万余,而广岛地区平手家的军力高达三万五千以上,以寡敌众还要主动进攻的话,取胜的信心实在不高。
  况且他也不敢轻易冒风险。
  一旦战败的话,那就不是能否阻止广岛筑城的问题,而是吉田郡山城还守不守得住的问题了!
  便是等死与找死的区别而已。
  如此险恶局面,集团上层当然会展开自救。
  不知是毛利辉元的布置,还是两川的私下自行决定,他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吉川元春提前结束了对伯耆国尼子复兴军的围剿,然后只留下少量兵力守备因幡国的鸟取城,率领主力返回了安艺,使得吉田郡山城的兵力达到接近四万,似乎有意先解决广岛,不惜放弃山阴。
  而小早川隆景则选择通过尾道商人的人脉,来找到小西行长,将议和的提议转送到平手汎秀面前。不过得到的回应却是:“除非以毛利家全体的立场来进行交涉,否则一律视若缓兵之计。”
  没有给任何模棱两可浑水摸鱼的机会。
  对此小早川隆景不得不申明:“一切行动都已经取得了鄙主右马头大人的授权。”才得以继续下去。
  接着平手汎秀便随口提了个条件:“若是现在降伏的话,允许毛利家保留长门、周防、安艺、石见、备后五国,但一切金银矿山、港町需要接受账目清算调查,日后按年度输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于是就需要有人为这个“没有然后”付出代价。
  至于到底是谁,得看合战的结果。
  首当其冲,是毛利家集结了四万重兵之后,向广岛进发,企图夺回海滩之地,破坏筑城的计划。对面三万五千人以四国兵为主,由于长宗我部元亲因病缺阵,有资格挂帅的是中村一氏和香宗我部亲泰。或者在加上伊予北部半国的代官木下秀长,与赞岐的外样大名十河存保,他们几人的资历身份大致相同。
  从人选上看,似乎稍处下风。但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局势到这份上,当然不能临阵换将。何况也没什么更合适的人选。
  平手汎秀声明此战交给“阵代”的中村一氏指挥,香宗我部亲泰、木下秀长、十河存保三者为其贰副。
  然后派人强调了,第一要提前筑好阵地,充分发挥以逸待劳的效果,第二要利用制海权的优势,与水上的船只协同进退。总之就是谨慎保持退路,不管有什么诱惑都不要轻易离开海滩深入内陆,以免中了诱敌之计。
  至于防备夜袭、维持纪律之类的就没必要提了。中村一氏别的方面或许能力一般,这些细节方面却是比常人要认真负责无数倍的。既然现在兵力并不处于下风,综合情况又具备一定优势,那么让他当代理主将,最大的好处是,就算失利,多半也只会是小负,不至于崩溃惨败。
  广岛这条线,对于毛利家来说是生死存完,对于平手家来说却只是次要的,是牵制的性质。
  仗打赢了固然更好,平局乃至小负也能欣然接受。
  另一条战线上,吉川元春放弃山阴之后,尼子复兴军与伯耆南条氏身上压力骤然一轻,马上返身联合平手家的直属大军围攻鸟取城。城中守兵约五六千,由毛利家大将吉川经家率领。
  事实上,鸟取城的攻防战,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
  平手汎秀平定但马之后,提前便有意纵容和驱赶着敌方的残兵败将们往西逃窜,然后再挥师跟上。
  这些人当然希望得到毛利家的收留庇护,日后才有望卷土重来,复兴家族。
  按说他们既然还有残余的力量,主动上门投靠应该不愁找不到新主的,就像北信浓村上、高梨投奔越后上杉那样。不料鸟取城守将吉川经家头脑十分清醒,他判断这些乌合之众战力十分有限,只会徒然浪费珍贵的粮草,而且忠诚心也存疑,不知是否混入奸细,于是紧锁大门,一律不许进入,坚持站在城外不走的就用弓箭招呼。
  残兵败将们走投无路,只得四散。
  见此平手汎秀只能感慨敌将精明不上当,然后继续用正统、平庸而又无聊的围城办法来上一套。
  但尼子复兴军抽身过来,局势却俨然不同了。
  他们尼子家当年号称“阴阳十一国太守”,纵然只是吹逼而没有实现真正的集权统治,但旧有的影响力却还深深存在于关西人民的心中。
  知道鸟取城吉川经家拒绝败兵入城,导致毛利家人望下跌之事后,山中幸盛甚为兴奋。
  他立即举起尼子家的大旗,与立原久纲、神西元通、龟井兹矩一道,去主动笼络那些不被接受的人,仅十日便引来大批颠沛流离穷途末路的追随者。
  同时向平手汎秀申请,允许这些人以尼子家臣的新身份——或者说旧身份——存活下去。
  对此平手汎秀一时没有太明白。
  他认为这些人墙头草无论能力还是节操都很缺乏,完全是性价比极低的选择,尼子家刚刚才有复兴兆头,怎么能把有限的土地随意分封出去呢?
  山中幸盛却胸有成竹回答说:“大纳言大人,敢问,鸟取城中,六千守兵,人员的组成情况如何?”
  平手汎秀当然早已知晓:“我听说约有毛利家一千士兵,剩下的都是附近国人豪族所征召的人手,以中村春续、森下吉途二人为首。”
  “既然如此……”山中幸盛笑道:“您可知,我们尼子家新收录的这群人里面,几乎每一个都能与鸟取城内的守兵攀得上亲戚。您可能觉得我们关西人特别固执不讲情面,但实际上格外重视血缘的关系,就算是在战事也一样。”
  闻言平手汎秀这才恍然:“原来如此!用上这些人脉,就能有希望瓦解城内守兵的士气。不过现在关西人大多视我为近畿来的入侵者,大恶贼,平手氏没法用上这一招。但你们尼子家却不同。”
  “啊哈……大纳言大人……”刚才还口若悬河的山中幸盛,面对平手汎秀的自黑不知该如何应答,只得抹着汗尴尬道:“您老人家真是幽默诙谐……”
  而平手汎秀这时又换了正色,拍案说到:“若能按照您的计划攻下鸟取城,我保证出云一国会完整归还到尼子家手中。”
  闻言山中幸盛双目中顿时焕发出火焰般的光亮,俯身叩首下拜道:“既然如此,便提前感谢大纳言大人的厚恩!”


第二十二章 鸟取与广岛(下)
  因幡、但马两国,曾经是“三管四职”之一,室町名门山名家的领土。这个家族历史非常悠久,鼎盛时曾一度由六名族内男丁分别担任了十一个国的守护职役,占据扶桑六十六国的六分之一,而被敬称作“六分之一殿”。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同其他大多数的高家名门一样,没有完成从守护大名向战国大名的转化,而是伴着旧权威一起淡出历史舞台。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先后受到尼子、三好、毛利的有力影响,没有哪一家长期站稳了脚跟。于是土豪地侍们得以两面三刀,朝秦暮楚,以灵活的方式积蓄实力,作为土皇帝充分享受到独立自主的味道。
  然后,既是外乡人,又执意要推行集权化的平手汎秀来了,被所有人视为不受欢迎的大恶贼。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毛利家的忠诚。
  鸟取守将,毛利家的吉川经家,是个谨慎而又知兵的人,坚决拒绝那些战力和态度都存疑的乌合之众进城保命。
  这从军事上讲当然无可厚非,但在舆论方面可就是大大失分了。
  本来大家只是碍于强敌才勉强抱起团来取暖,姑且想毛利家提出降伏罢了,可不是让你来摆架子颐指气使的啊!
  山中幸盛熟知附近一带情况的当地人,或许是敏锐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心态,以尼子家的名义展开了调略行动。
  这个名义还挺有用的。
  许多国人豪族都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奇特心态,会觉得丢脸,贸然向“新主”屈膝是很难堪,很丢脸,很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纵然平手汎秀已经俨然是天下人的势头了,在西国地区看来似乎还是个陌生的大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以为然,依旧按照传统观念自行其是。直到受了重大利益诱惑,抑或被大军打上门,才肯服软认输。
  而尼子家就不一样。
  人家好几代人之前就是“阴阳一太守”了,渊源在五十年以上。
  那么国人众就可以说:“我的曾祖辈,祖辈,父辈当中,有人曾经为兴国院殿(尼子经久),月光院殿(尼子晴久)效忠过,如今作为子孙再次成为尼子家臣,是顺水推舟,理所当然的事情。”
  有了台阶可以往下走,就毫无心理负担了。
  这种类似“门生故吏”的文化现象,在开明通透不拘礼法的人看来简直是无聊的自欺欺人之举。不过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不妨加以利用。
  鸟取城依山而建,大致分为三层,共有十来个曲轮组成。毛利家的吉川经家仅有一千左右的直属兵力,只用来看守从大手门到本丸的这条动线就有些不足了,其他地方全部是由国人联军负责防备的。
  山中幸盛精神抖擞地主动请命去尝试接触。
  据说,前后共有五次。
  第一次他准备了好几天,说服一个有些名望的僧侣,趁着黑夜的掩护偷偷溜进城里,传递了一张小纸片。
  第二次城内的人派出了一个机灵能干的武士,用了吊索出城来回访。
  第三次山中幸盛冒了风险,乔装打扮成一个做杂役的粗人,在“朋友们”的接应下孤身进到城里,大大表明了诚意。
  第四次就轮到城内的国人众,也选出两个说得上话的人,瞒过守将心腹,悄然到尼子复兴军帐中致辞,礼尚往来。
  第五次是个傍晚身份,山中幸盛带着几个胆子大的随从溜到侧门,对上了身份,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去。
  事情至此,方才向平手汎秀禀报,表示说城内的土豪地侍们大半有降伏倒戈之意,也不敢再提什么自主权限之类,情愿接受种种法度的束缚,只求在因幡、但马的家乡故土,有一块足够家族存续的地产便心满意足了。
  这算是把最初的要求打了个折扣。
  听了国人众的要求,原本平手汎秀是不想答应的。在他看来鸟取城被重重围困,攻而克之最多三五个月的事情罢了,没必要对地头蛇们作出额外妥协。
  现在天下眼看就要平定,也不能一味只给人留下宽宏大量的印象,必要的严厉手段不可或缺啊!
  明言了是“看在出云之鹿的面子上”,平手汎秀才勉强接受,承诺说,如果国人众们主动地弃暗投明拨乱反正,把毛利家的守将献上来,就满足他们的请求。
  结果,这个话传回去,两天没有收到回音。
  平手汎秀耐心快要耗完,打算命令正式开启猛攻。
  山中幸盛十分急切,不惜在没有提前约好的情况下,再次孤身犯险来到城下,却正好见到墙垣之内乱作一团,鸡犬不宁,烟火四起,杀伐之声不绝,似乎陷入混战。
  显然已经无法取得联系了。
  然后防务也不再有人注意,平手汎秀得知情况立即让士兵发动进攻。
  拜乡家嘉接到命令之后疑惑发问说:“城内好像在混战,我们应该帮谁?怎么知道是敌是友呢?”
  平手汎秀则笑曰:“我们进去了自然就知道。”
  果然,士兵们炸毁了城门,鱼贯而入,立刻遭到混战其中一方的攻击,而另一方表现出见到友军的情绪。
  经过历时半日的激烈巷战,“反动派”终于得以肃清,城墙内的狭道要冲之处无不堆满尸山血海。
  只余本丸还谨守着门户,却被一片熊熊燃烧的火焰覆盖。
  敌将似乎见大势已去,自焚了!
  事后询问了幸存者,方才知道经过始末。
  原来那毛利家的吉川经家并不是耳目迟钝的人,国人豪族们内通外敌,他虽没有抓到真凭实据却早已察觉到蛛丝马迹。
  就算平手汎秀答应条件,作出承诺的那一天,吉川经家向各个家族传话,声称已经知道内部不稳,但并不打算追求责任,而是诚恳地送了绝笔信:“诸位与我毛利家,原本并未接下足够深厚的君臣之谊,能够陪同鄙人坚守至今,面临平手大纳言数万军势仍未退却,已经尽到额外的义务了。原本敌众我寡,粮秣亦有限,战局不容乐观,鄙人来此便早存了死志。倘若现在用我一人的首级,可以换取诸君家人的性命和未来的前程,不必有什么顾虑,尽管来取吧!”
  事后人们并不清楚这是真情流露还是故作套路,只知道,有一些已经打定主意倒戈的国人众,见了信之后流着眼泪打消了念头,重新恢复了“与城偕亡”的斗志。
  于是就不免与坚持“弃暗投明”的其他人产生的冲突。
  而且是你死我活,不容协调的冲突!
  继而双方爆发激烈内斗。
  吉川经家见此知道守城已经没有希望,让士兵们“自决”,孤身在本丸里纵火而死……
  听闻之后,出云之鹿山中幸盛相当震动,慨然说:“守将真乃武士中的楷模,恪守义理的无双国士!若非为敌,吾当与之结为金兰,共饮而醉!”
  平手汎秀亦颇多感触,暗地吩咐说此战可以编成戏剧故事,重点突出山中幸盛和吉川经家两个偶像派的形象,名字就叫“鸟取二义士”之类的。
  至于配角方面,捎带表现平手大纳言大人胸怀天下欲平乱世的格局,以及毛利辉元负隅顽抗致使生灵涂炭的罪恶,那是尽在不言中的,哪里需要吩咐?
  然后,那些承诺交还给但马、因幡两国豪族的土地,大部分不用还了,因为许多债权人举族死在了此战当中,剩下的也有不少感到深受打击,宁愿远走他乡重新开始一段生活。
  真是可喜可贺。
  战事平定,被尼子复兴军所调略的伯耆守护代南条元续终于有机会正式参见平手汎秀了。
  他竭力想表现得刚毅稳重,但正好就充分展露了缺乏智慧的一面。这些天山中幸盛那批人十分活跃,更加起了反衬作用。
  不过此人倒戈的时机非常精妙,家门又有一定的传承价值,仍然得到了伯耆一国安堵的奖励。反正全都是穷山恶水,看着地盘不小,每年产出怕是不到十万石,商业更是几近于无。
  平手汎秀一路乘胜前行,越过鸟取城,来到羽衣石城,稍作休整。
  正好听到了广岛战线的消息。
  中村一氏派了他的弟弟前来禀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