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扬)-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隽并不赞同文天祥的结论,道:“履善,你想过没有,要是蒙古人不进入回回炮的射程,而是在远处攻击我们的船队,后果会是怎样呢?我们的水军根本就不能和人家比。”

文天祥很是无奈地道:“皇上,这点臣也想过,只是我们没有水军,也是没办法。臣无能,请皇上治罪。”

“这不能怪你,而是事实逼迫不得不如此。”李隽宽慰他道:“我想过了,可以在舟山群岛附近建立宁波港口。这想法,我派陈宜中他们去岭南就曾想过,一直想修,只是因为临安被围一直没机会修,现在可以实施这一计划了。”

“有了宁波港,岭南的物资不仅可以畅行无阻地运到临安来,江南之地又多了一个出海口,江南的土特产品可以从这里出海,进而运到海外,进行海外贸易。”

文天祥拍拍脑门,恍然大悟,道:“皇上,臣真是,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皇上,现在是天寒地冻时节,不利于筑城。”

“你的事情太多,哪里还顾得上这些。”李隽宽慰他,轻叹一声,道:“履善说得对。不过,现在是危急时期,顾不了那么多,能修也要修,不能修还是要修。要是不修,我敢断言,不出多久,蒙古的水军就会出现,到那时我们无法反击,不能给船只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后果不堪设想。”

看了一眼焦虑的文天祥,李隽接着道:“有了舟山群岛就不同了,那里的岛屿多,我们可以在上面部署回回炮,再把铸铁炸弹运过去,干脆把十门火炮也运过去,岸上岛上都部署好火力系统,只要他敢来,准叫他有来无回。”

说起舟山群岛,朋友们并不陌生,中国军队经常在那里举行演习。清代名将施琅就曾在舟山练兵,最后收复了台湾,现在的中国军队依然钟爱舟山群岛,那是有原因的。这里的岛礁多,和假想敌极为相近,搞演习最好不过。

当然,李隽并不是想搞演习,而是想利用星罗棋布的岛礁部署火力系统,可以给进港的船只提供更好的保护。朋友们可以想想,只在岸上用回回炮发射铸铁炸弹这种非常片面的防护措施和利用岛礁提供的便利配合岸上的攻击,提供的安全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舟山群岛的岛屿多,每一座都部署足够的火力,纯粹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力平台,蒙古水军要是来攻的话,船只只要往群岛里一躲,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

“皇上所言极是。”文天祥赞成同李隽的主意,凝思了一下,很是忧愁地道:“虽然可以提供更大的保护空间,但是,鞑子要是绕过舟山群岛,转而攻击在保护范围以外的船只,我们的损失将会非常大。”

李隽暗赞文天祥见事明快,道:“履善的担心不无道理。我们可以多派巡逻哨,加强水面巡逻,做好预警工作,可以通知船只提前进港暂避。”叹息一声,道:“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只能如此了。”

在文天祥心目中,李隽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很少叹气,他这声叹息实在是迫于无奈,也跟着叹息一声,道:“皇上,要是鞑子堵住我们的海道,不用进攻,我们的船只进不得的退不得,后果大是堪虞。”

“这不是二战时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推行的潜艇狼群战术吗?”李隽在心里一惊,眼珠转了几下,一拍脑门,道:“履善所言倒提醒我了。走,我们找黄永善去,他又有苦差事了。”说得很是兴奋,文天祥在心里为忙得晕头转向的黄永善叫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水面舰只远远不是头号海军强国英国的对手,大力发展潜艇,邓尼茨研究出了“狼群战术”,差点把英国人给窒息了。李隽给文天祥一语提醒,马上想到要是蒙古水军真的采用窒息战术的话,倒不至于象英国当年一样差点窒息而亡,会遭受不该遭受的损失,立时想到一个主意。这个主意在海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海战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建设宁波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文天祥立即调集人手顶风冒雪开始修建。先是在安全的地方修了几个简易的码头,便于船只进出装御。同时,在海岸上和岛上部署回回炮,组建了严密的火力网。元军那个简易码头太不安全,在宁波港投入使用后不再使用。

陈宜中和陆秀夫着实下了一番大力气,运来的物资不计其数,望着堆得象山一般的物资,李隽感到头晕乎乎的。当初他派出陈宜中和陆秀夫去经营战略后方是考虑到一旦临安不保,实施战略退却时也有个稳固的战略后方可以依靠,没想到两人的成就很大,派来援军解了临安之危不说,还运来这么多的物资,李隽这一着获得的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丰厚得他都有些难以相信。

“臣方茂参见皇上。”方茂向李隽行大礼,李隽忙双手扶起,道:“免了,免了。这些俗礼真烦人。”李隽说的不是假话,他来到这个世界,哪天不是有人要给他磕个百八十个头,在李隽这个现代人心里,哪会有要人见面就磕头的道理,自是让他受不了。

“谢皇上。”方茂在李隽的扶持下站了起来。

李隽仔细打量这个给海外太阳晒黑了的汉子,道:“真是辛苦你了,你们从事海外贸易也很辛苦,海外的太阳毒,把你的皮肤都晒黑了。”

三佛齐也就是现在马来西亚一带,在中国领海南沙群岛附近,属于热带,一年四季都是高温,方茂他们去这里进行贸易,最倒霉的就是中国人的黄皮肤了。

“皇上言重了。”方茂忙谦道:“海外的太阳虽然毒了些,臣还能抵受,这点苦头比起临安的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知道轻松了多少。”

李隽笑道:“你这个方茂,还真会说话。”

“皇上,臣说的是实话。太阳再毒也毒不过鞑子的弯刀,臣吃这点苦头真的算不了什么。”方茂忙着表白。

李隽非常赞许方茂的应对,道:“其实,真正毒的不是蒙古人的弯刀,而是人心,是只想着逃跑,不想抗战的奴才心。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大宋朝的臣子老百姓齐心协力,不愁打不败鞑子。”

李隽话音一落,方茂忙向李隽磕头道:“有了皇上的英明领导,大宋朝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好了,不说这些了。”李隽把方茂扶起来,道:“你说说你在海外的事情,也好让我听听。”李隽心想方茂亲眼所见,这是第一手材料,是进行古今对比的绝佳机会,他这个历史学家自然是很有兴趣。

方茂理理思绪道:“皇上,海外的风情与华夏大不相同,要不是臣亲眼得见,说什么也不相信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那是当然。”李隽在心里赞同,静静地听方茂讲述他的海外冒险故事。

方茂非常兴奋地述说他的故事,说得口沫横飞,李隽看着他那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就想笑,想的是:“马来西亚一带有什么好奇特的,我都去过不知道多少回了。这些古人也真的,这也兴奋得很。要是照他那样子的话,中国的神州飞船进入太空,我们还不会把血管兴奋爆裂。”

方茂好不容易讲完,李隽递给他一杯茶,他正在高兴头上也没有想到要谢恩才能喝,接过就一口牛饮得干干净净,把没有口水而发干的喉头好好滋润了一番,才道:“皇上,臣回转时带回一样奇物,苏大人说要丞相找玉工雕琢好了再进贡给皇上。臣到了广州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就又北上了,把这事也给忘了。臣想,广州有巧匠,临安也有巧匠,皇上只要下道圣旨就成了,找几个玉工就可以雕琢出来。要不然,臣又要带回广州了。”

他在这件事上就有点不够机灵了,不过李隽倒喜欢他的直爽,道:“是什么宝贝,给我看看。”心里想的是:“说不定真是什么了不起的宝贝,这可是具有很高考古价值的哦。”不知不觉中动起了学者的念头。

李隽表现得很有兴趣,方茂就更加来精神了,很是兴奋地把红绸展开,露出琥珀色块状体,道:“皇上,就是这宝贝。”

乍见这东西,李隽纵是学识渊博也是嘴巴张得老大,惊奇得不得了,差点栽倒地上了。李隽惊奇的不是因为这真的是稀世奇珍,而是因为这是生胶,方茂他们不识货,居然当成了宝贝,亏得苏定方想得出来,居然要找玉工雕琢献给李隽。(按:关于生胶的颜色,我查过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最后在生胶检测的国标中找到一句有用的话,说颜色比对的标准板是琥珀色,我就设定成琥珀色了,不知道对不对,有朋友知道请说一声。这里的生胶是从橡胶树上割下的生胶,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见了李隽那副惊讶样子,方茂还真以为他得到了宝贝让李隽惊讶,道:“皇上,这东西在我们大宋朝来说是绝无仅有,在三佛齐可是遍地都是,多得很,多得都没人要了。”既然是献宝,当然是越少越好,他倒好,居然一高兴之下全说出来了。

李隽轻轻摇头,清醒一下思绪道:“你说什么?你说生胶在三佛齐很多?多得没人要?”对于这点,李隽有点难于置信。

橡胶最早产于北美,在十六七世纪传入欧洲,再辗转反侧传入东南亚,现在的马来西亚和泰国是最大两个橡胶生产国。在宋代,马来西亚一带根本就没有橡胶,何来的生胶,李隽不相信也是正常的。(按:本书为了情节需要,把橡胶历史调整了。)

方茂虽不明白李隽为何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还是如实回答道:“回皇上,在三佛齐,这宝贝多得可以拿当床。要不是苏定方说这宝贝在大宋没有,要是雕琢好的话,可以当装饰品出卖,能从中赚银子,臣还真不想带。”

“这个苏定方,商业头脑倒蛮多的,想银子居然想到这上面来了。不过,这倒好,正好解决了我一个难题。黄永善也太忙了,不能再给他事做了。沈毕可又得苦了,橡胶的生产非他来处理不可了。”李隽在心里偷着直笑,道:“生胶确实是好东西,但不是用来做装饰品,这是很重要的原料,有了这东西我们就可以造出很多好东西,朝庭就会更加强大。”

方茂万万想不到是这种结局,道:“皇上,真的很有用处?”按理说,方茂不会如此说话,实在是太出他意料了,意料中的宝贝突然变成了重要的工业原料,他不惊奇都不行。

“那是当然。”李隽点头道:“你们下次现去的话,回程就买这东西,有多少买多少。要是运不回来,就和他们订一个协定,全部收购。”没忘了叮嘱方茂杀价,道:“当然啦,价钱要低点好。”

方茂万万没有想到李隽居然还有这么一副奸商嘴脸,在心中暗笑,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办好。”

“那好。时间不等人,你马上赶回广州去。”李隽下令送客了。

方茂施礼道:“臣告退。”

李隽思索了一下,道:“装备光靠临安一个地方制造无论如休不够用,你回去时去找黄永善,把蒸汽机和机床,还有能开蒸汽机和机床的熟手也带一批走。福州留一部分,其余的就留在广州。”李隽这是打算在福州和广州两地制造装备。

“遵旨。”方茂领旨。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伯颜还在养伤,要是我不给他送点礼物,太也对不起安答之义了。”李隽笑言,道:“人家大老远地从漠北跑到江南来,也不容易,爬坡上坎的,摔得也不轻,要是不问候问候他,他一定要抱怨我这个安答不够意思。”李隽这人很有幽默感,明明是了用火炮把伯颜炸得重伤,居然变成了摔伤,亏他想得出来。

李隽虽是言笑宴宴,文天祥,高达,廖胜功,赵良淳,黄汉,赵佥他们看来很有点狼外婆的意思,不知道李隽在打什么主意,不用说,肯定是想到收拾伯颜的法子了,看来伯颜又有得好受了,忍不住偷偷直笑。

文天祥忍住笑,道:“皇上所言极是有理,鞑子虽是不仁,我们不能不义,过春节总得尽点地主之谊,给他一点礼物。皇上,臣以为可以就送他一剂疗伤良方。”他这是在讥嘲伯颜受伤一事。

“光送点礼也不够,最好是找个地方和他谈谈心。我给你们说,我的安答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我就和他来个煮酒论英雄如何?”李隽看着文天祥他们笑言:“你们说,他会不会来?”

这个问题就难以回答了,和伯颜交手这么多次,文天祥他们深知伯颜胆识过人,说不定他真的会跑来临安和李隽煮酒论英雄。要说是他不来,也在理,毕竟这里是临安,是宋朝的陪都,他要是来的话就是深入虎穴,太危险。

文天祥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李隽的怪问题。

廖胜功想了一下,道:“好是好,只怕伯颜不敢来。鞑子不仁,杀戮太重,民愤太大,就算我们不为难他,老百姓一旦发现他来了临安,定会围攻他,一个失控他就赔定了。他胆子再大,也不敢冒这种奇险。”

高达极是热心,道:“不管他来不来,礼节还是要送的。伯颜这鞑子见了皇上的礼物,肯定会气得不得了,最好气死他才叫解恨。皇上,你准备选在什么地方?送什么礼?”

第106章 喜庆春节(上)

时间过得真快,李隽忙于整顿军队,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年三十。年三十这天,李隽起了个大早,先是按照惯例去给谢道清拜年。对于谢道清,李隽实在是无话可说,但碍于当时的礼法制度,他这个皇帝不得不去。

对于此时的谢道清来说,她一见到李隽的面就觉得特别欢喜,在她已经给群臣发了遣散费的情况下,李隽仍然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时,硬是把伯颜大军给阻挡在临安城下,还打得伯颜大败而逃,实是不容易。

就是为后人称颂的宋太祖也没有取得过这样的大捷,在谢道清的心目中,此时的李隽已是神人了,一见之下高兴得连念佛也忘了,忙从蒲团上站起来,拉着李隽的手激动地道:“皇上,不,启儿,启儿,让伯母好好看看。嗯,人瘦了许多,精神却更好了。”

李隽施礼道:“参见寿和圣福,对寿和圣福拜年了。”

“启儿,启儿,免了,免了,快免了。”谢道清忙阻住,道:“启儿,你打了这么大的胜仗,你知道伯母心里有多高兴吗?伯母这心里一高兴,就念了十三遍《金刚经》。”

“要是念经能把伯颜大军念退,那些和尚尼姑不是成了国之栋梁?还要文天祥他们这些朝臣做什么?”李隽在心里不赞同她的做法,还不得不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谢她:“谢寿和圣福。能打退伯颜,也有寿和圣福念佛的功劳。”在心里加了后缀:“才怪!”

李隽一语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让原本就兴致不错的谢道清更是高兴,道:“皇上,看你说的,我哪有功劳。这都是将士们真刀真将打出来的,要不是将士们舍身卫国,也不会有这样的大胜仗,皇上,你可不能亏了将士们。”

“你也有明白事理的时候,怎么以前老是糊涂?喜欢来马后炮。”李隽在心里腹诽她,道:“谢寿和圣福教诲。寿和圣福,今天的庆祝还要你给将士们说上几句,晚上的宴会还要你参加。”

谢道清数着佛珠,很是高兴道:“启儿,你能记得伯母,有这份心伯母就高兴了。这给将士们训示就不用了,有你这个比谁都强的皇帝,伯母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启儿,你快去吧,将士们在等着你。”

在李隽的心目中,谢道清一直是唠叨成性,没完没了,象今天这样通情达理的次数还真不多,心里不得不感叹胜仗还具有改变人性子的奇特功效,应该给常瑜推荐一下新药方,道:“那我就告辞了。寿和圣福,你要好好休息,不要一天到晚就念佛。我们以后的胜仗还会更多,还需要寿和圣福给我教诲。”

李隽非常平常的一句话,没想到谢道清居然感动得热泪盈眶,道:“启儿,有你这句话,伯母就是死了也能瞑目了。启儿,这些天,伯母想过了,佛祖在哪里?佛祖就在人心里,我们自己就是佛,不是要佛来保佑我们,是要我们自己来保佑自己,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佛。”

谢道清这话已经很有道理了,李隽不由得一呆,他万万想不到她居然也有这样的观点,还没有来得及发表高见,只听谢道清接着往下说:“伯母终于明白了,伯母不是治国的料,这国事伯母是不过问了,也不去想了,每天念念经表达一下伯母的心意就行了。启儿,你快去吧,不要让将士们久等了。朝庭已经很对不起将士们了,不能再对不起他们了。”

在这一刻,李隽真的是感动了,凝视了一眼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太婆,道:“寿和圣福,我走了。”边走边回头挥手,只见谢道清在宫女的搀扶下左手数着佛珠,右手不住地挥动。

皇宫外的广场上,将士们身穿明亮的盔甲,排着整齐的队形,一脸的喜悦。还有十数万老百姓围观,这么大的胜仗,让华夏儿女喜不自禁,老百姓自然也是喜不可言。

年三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个喜庆的好日子,今天的天公也作美,连续多日的大雪也没了,太阳公公也出来祝贺得胜的人们,一派阳光明媚的好天气,让原本就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