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扬)-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世,你做个懂得规矩的好妃子!念你侍候皇上有功的份上,就赐你不流血而死。”察必皇后指着那些盛装而来的妃子们,道:“还有你们,也一并行刑。”

一群如狼似虎的侍卫把一群娇啼不已的妃子架了下去。

察必皇后把宫里杂役太监的装束检视一阵,其中有二十多个没有达到要求,她毫不手软,下令当场砍下脑袋。

孙武练兵杀了阖闾两个爱妃,达到震慑目的,察必皇后此举与此差不多,在她雷霆手段威慑下,那些宫中的杂役太监宫女妃子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

自古以来,对付臣属们无非是两手,一手是威,一手是恩,威用过了,该是安抚一下,让他们定定心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察必皇后虽是女流,于此道也不外行,扫视了他们一眼,道:“你们都看见了,不听从皇上旨意,必诛!只要你们听从皇上的旨意,用心办事,朝廷不会亏待你们。你们好好办事,我赏你们黄金十两,杰出者可受上赏!”顿了顿,问道:“都听见了吧?”

在她如此手段面前,谁还敢说个不字,齐声大吼道:“遵懿旨。”

“皇上,臣妾治理后宫不严,致有此事,请皇上降罪。”察必皇后向忽必烈跪倒请罪。

忽必烈扶起道:“皇后请起,这不是皇后的错,错就错在朕对燕姬太过放纵。”如此当众自承对燕姬太地放纵,虽然面子话的成份居多,作为一个君王,也是难得了,和罪己诏没什么两样。

就在这时,轰隆一声巨响传来,城门口灰尘迷漫,泥沙飞扬。城墙终于抵挡不住炸药包无休无止的轰炸,给炸塌了。

吊桥失去了支撑,重重摔下来,砸在地上,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

这巨响,对于忽必烈来说,是最为可怕的事情,他最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城门洞开,吊桥摔下,后面的事情不用想都知道,任谁在这种危急关头都会震恐。

赵佥听在耳里,比天音仙乐还要好听,尖叫一声,跟着就是大吼一声道:“活捉忽必烈!大宋朝万岁!”一拍马背,率先冲了出去。玄甲骑兵跟在他后面,象潮水一样冲了进去。

在赵佥的想象中皇城里肯定是人心慌慌,那些一心逃命的宫人,杂役,太监,妃子,还有士卒好象惊慌的兔子一样,四下里奔走。然而,出乎赵佥意料的是,皇城里的情景与他想象的差得太远,他看见的一幕让他终生难忘,许多年以后他还清楚地记得这一幕:皇城里的所有人都是戎装在身,手握利器,凝神待敌,没有慌乱,没有惊恐,更没有人惊奔逃蹿。就是那些女人也拿起了武器,凤目瞪得老大,注视着他们,好象他们是她们的猎物似的。

赵佥根本就不知道皇城里发生的事情,也没有时间去想,呐喊着冲了过去。迎接他的却是密如雨点般的箭矢,嗖嗖的破空之声格外响亮。

夕阳如血,残照下的皇城一片血红。

城门口涌动着一股赤红色的泉水,淙淙的水声中注入了护城河,护城河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红色液体!

第253章 十万火急

“快跑,南朝人来了。快点去逃命吧!”蒙古散兵在大都街头奔走,惊慌失措,完全没有了他们先辈在成吉思汗时代横扫世界的英风豪气,惶惶然如一丧家之犬,双腿迈得飞快,恨不得一步跨到大草原上去躲起来。

驻守大都的蒙古军队不是五卫禁军就是怯薛兵团,这两支军都是蒙古军队最为精锐的部队,有总预备队之称,如此表现实在是出人意料,让人不得不想起一句老话“兵败如山败”,无论多么优秀的军队,吃了败仗后和最差劲的军队没什么两样。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为蒙古军队遭到宋军突如其来的打击,给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被打懵了。赵良淳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他知道深入大都的风险有多大,是以他要求各部的动作一定要快,一定要猛,一定要打得蒙古人回不过神来。同时,他深知虚实之道,派出小股部队在大都街上奔走,竖起大旗帜,大搞宣传,给蒙古人造成一种南宋大军压境的假象。

蒙古军队本来就给打得不辨东西南北,再给假象一迷惑,哪里还分得清真相,误以为南宋派来的军队不下数十万之众,要是他们不逃快点的话,就会成为宋军的刀下鬼,这些士卒还有不惊惶逃命的道理。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蒙古军队的不少将领、军官给赵良淳他们或抓或杀,这都怪忽必烈,迟不迟,早不早地下旨集结军队,这些将领军官聚在一起正在商议,就遭到宋军的打击,要抓他们,杀他们简直是太容易了。

将领和军官是一支军队正常运转的中枢神经,没有了将领和军官,这些士卒还有不成为没头苍蝇的道理?拱卫大都的数十万军队自然而然地乱成了一锅粥,军中无将,有将则无军官,有了军官又无将,不能上下联系,不能把这些部队迅速组织起来,数十万大军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盘散沙。

一群的士卒在慌乱中奔逃,一声断喝响起:“站住!”这声断喝仿佛焦雷轰地,很有威势,一个大汉拦在十几个士卒前面。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巴布尔。

巴布尔在关中一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在崤中的表现,比起史天泽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更是出色,逃离崤山后,屡败之将史天泽自觉无勇气面对忽必烈,派巴布尔来大都向忽必烈报告关中一战的经过。

报告完关中战事的巴布尔还没有接到命令,一直呆在大都,没想到宋军已经对大都动手了,在遭到宋军的打击后,整个大都处在恐慌中,巴布尔闻讯后从住处出来,正好看见十几个逃命的散兵,才拦住他们。

十几个败兵一看是个军官,愣了一下,一个士卒好心道:“大人,你快些逃命去吧,南朝来了一百万军队,皇上已经给俘虏了,我们打不过,要是再不走就走不掉了。”

赵良淳的虚实之道运用得法,大都城里到处都是宋军的旗帜,到处都是宋军的身影,蒙古士卒惊慌之中哪里分辨得明白,张大其词也在情理之中。再说了,普通士卒还没有那么高的智商分辩得出真伪。

巴布尔这人冷静沉着,才思敏捷,早已明白宋军不可能一下子来上几十万,那样的话,还有不走漏风声的?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代,一下子出动数十万军队,动静非常之大,要想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象“巴巴罗萨”那样的成功的战例,纵观古今中外战史实在是不多,巴巴罗萨计划之所以能够在北极熊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起,并非北极熊的间谍无能,没有破获这些情报,相反北极熊的间谍把最正确的情报送到山姆大叔的案头。可是,山姆大叔因为抱着某些不切实际、很是肮脏的幻想,不相信这是真的,没有采取措施应对,才有北极熊在战争初期痛失数百万大军的巨大代价。

巴布尔自然是不会相信士卒的张大之词,右手按在刀柄上,喝道:“我叫你们站住!”

当此混乱之际,不要说是巴布尔拦路,就是忽必烈拦路也未必有用,士卒理都不理,飞也似的从他身边冲过去。

巴布尔什么话也没有说,一下抽出弯刀,一道匹练似的刀光闪过,一篷血花闪现,一个士卒的脑袋飞出老远。又是一道刀光闪过,又一个急于逃命的士卒成了刀下鬼。一连杀了五个士卒,其他士卒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惊恐之极地看着巴布尔手里还在滴血的弯刀,好象那弯刀是阎罗王的符似的。

冷冷地打量了一眼士卒,巴布尔喝道:“还有谁要逃?”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再也明白不过了,那就是还想逃的话先要过他这一关,也就是死,士卒哪里敢做这种事,一个个傻瓜似的站着,话也不敢说。

“我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现在,我命令你们去把那些旗帜弄过来。”巴布令冷声说道,手指着在视野中飘扬的旗帜。这些旗帜正是宋军竖起的,上面写着宣传语,当然是用来吓唬蒙古士卒的话。

在巴布尔雷霆手段面前,这些士卒只有乖乖听话的份,连大气都不敢出,凛遵无误,跑过去把旗帜弄过来。这些旗帜,宋军只能挂,不能守,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再说了,即使有那么多的人手,也不可能派人来看守旗帜,因为这没什么大的意义,干掉蒙古人的军队才是头等大事。是以,蒙古军卒取来一点困难也没有。

巴布尔命令军卒把旗帜放在地上,提起还在滴血的士卒头颅,在旗帜上写道“南蛮逃走了!朝廷胜利了!”这些字就写在南宋宣传语的旁边,两种不同的宣传语同列一面旗上的事情很少见,堪称战史上的一奇。

宋军的声势造得很大,用的旗帜当然也多,这些士卒弄来的旗帜有好几十面,巴布尔在每面旗帜上写着不同的宣传语,写好后,命令士卒扛起来,跟着他走。

要是事情到此为止的话,还不能体现出巴布尔让人吃惊的机变,他还要士卒把给他杀了的五个士卒头颅挂在旗杠上,这面旗帜上就写着“南蛮的头颅”。

他也开始虚张声势了,慌乱之际,谁也分不清是真是假,要是能分辨得清的话,那就不是普通士卒了,那就是智者了。对于智者来说,他们能够洞晓赵良淳的计谋,不为所惑,根本不需要。需要头颅的就不是智力,很容易给迷惑。

巴布尔带着十几个军卒并没有直去皇城救忽必烈的驾,而是直去一处平民区,这里居住着老百姓。来到平民区,巴布尔一脚踹开一扇门,带着人闯了进去。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老两口,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二十来岁,女儿十七八岁,模样俊俏,颇有几分姿色。大都乱成一团,一家五口吓得瑟瑟发抖,直勾勾地看着巴布尔带着十几个如狼似虎的蒙古士卒闯了进来,连转动一下眼珠都不可能。

一个士卒惊喜地尖叫一声:“这娘们挺水的。”朝女儿扑去,就要行淫辱之事。就在这时,一道匹练似的刀光闪过,这个士卒的颗头颅飞起来,摔得老远,砸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响,嘴里的口水流了一地,一脸的惊喜艳色,双颊潮红,到死还在想着艳事。

蒙古人自来横行,平日里就没少做侵害良民的事情,如巴布尔这般救人的好事还真不多见,老两口率先反应过来,忙朝巴布尔跪下叩头道:“谢谢大人!大人真是好人!”他们的感激话还没有说完,转而变成了惊叫。

因为巴布尔手里的弯刀再度划出一道弧线,老两口的一个儿子的头颅就飞了起来。弯刀中途一个转折,另一个儿子的脑袋没了。

巴布尔做个手势,道:“挂上去。”士卒忙把地上的三颗人头挂在旗杠上,跟着巴布尔去了。身后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呼:“我的儿啊……”

等巴布尔走出这片平民区时,旗杠上已经有几百颗人头,不住地滴着鲜血,他们身后的地面上出现在一道道血迹。

“吼起来,大声点。”巴布尔走在头里,带头吼道:“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

士卒跟着他一起吼道:“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

吼声远远地传了开去,引得那些奔逃的蒙古士卒侧目,一见之下巴布尔他们的战果简直是太大了,数百颗人头,几十面旗帜,而他们才十几二十个人,这是一什么样的概念,只要不是猪头都想得到。

可以这样说,这些奔逃的蒙古士卒中有好多到现在还没有见到宋军的影子,他们之所以逃跑,一方面是因为的确有不少吃了亏的军卒奔逃引起的,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说就是“瞎起哄”。另一个原因就是赵良淳虚张声势的结果。

在战争中,兵败之际,败讯比瘟疫还要可怕,一旦传开去,将是毁灭性的,可以把那些还没有失败的军队给毁了,这在战争中不少见,现在的蒙古军队就是这样。

这么多的旗帜,这么多的人头,这对于蒙古军卒来说,是最好的定心丸,呼啦一下向着巴布尔他们冲过来了。

巴布尔什么话也没有说,仿佛没有看见这些奔逃的士卒似的,仍是喊着:“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

先前的士卒自然是喊起来,刚加入的士卒也不会放过机会,放开嗓子喊道:“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瞧他们那副卖力的模样,还真以为他们杀了这么多的宋军,缴获这么多的旗子似的。

要是他们知道这些人头没有一颗是宋军的,他们又会做何想法呢?

军心就是这样,可以“惑乱”,既可以用虚实之道来打击军心,也可以用虚实之道来鼓劲军心,刘邦给射伤了胸口,却抱着脚叫疼,就是很好的例子。(按:有读者提出忽必烈的话有漏洞,没错,是有漏洞。可是,能够看得出漏洞的是智者,他们不需要忽必烈来振奋。看不出漏洞的就需要谎言来振奋他们的精神。)

巴布尔带着他的队伍在大都城里四处走动,不断地喊着“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不断有奔逃的散兵聚在一起,他的队伍象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不出一盏茶时分就有一百多人。

随着人数的增多,声势大起来了,吼声也大了,聚拢的人就更多了。不出一炷香功夫,就聚拢了上千人。

巴布尔冷酷无情,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军事家,他知道现在该是把他的力量以几何级数增大的时候了,把这一千人分成十队,每百人为一队,打着旗帜,去各处收拢散兵。如此一来,他的队伍增长得就更快了,不到半天功夫,他的队伍就有三四千人了。

一大队人马出现在视野里,一个蒙古大汉走在队伍的前面,带着队伍直朝巴布尔走来,远远问道:“是哪位兄弟有如此的胆识,如此的忠勇?”言来很是敬佩。

“我是巴布尔。”巴布尔回答,问道:“兄弟高姓大名?”

这个大汉回答道:“我是贴木儿。巴布尔,好样的!”(按:贴木儿是贴木儿帝国的创始人,和忽必烈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相差了好几百。而巴布尔是他的后人,相差一百多年。本书把这两个人放到忽必烈时代,好一并干掉。贴木儿曾经想续写成吉思汗的辉煌,再度征服中国,他也开始了征服中国的军事行动。老天却开了眼了,他病死在向中国进军途中。)

巴布尔一瞧,贴木儿队伍人数和他差不多,他们也是旗帜飘扬,声势不凡。这些旗帜都是宋军用来宣传的旗帜,却给他们毫不费力地弄来写上一些长自己志气的话语进行反宣传,效果很不错。

贴木儿队伍里也有不少人头,这些人头还在滴血,显是刚死去不久,不用说贴木儿的做法和巴布尔如出一辙,他也是杀了老百姓,用老百姓的头颅冒充宋军的脑袋,以此达到提振士气,收拢败兵的目的。

巴布尔和贴木尔的做法很不人道,很是残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唯有不择手段才是最快收拢败兵的最好法子,他们的应变的确是高人一筹,很富机谋。

“兄弟,你好样的,杀了这么多的南蛮。”贴木儿拍着巴布尔的肩头,一副赞叹不已的样子,他的心里却是在想你比起我也不差,杀的老百姓也不少啊。这也好,到时皇上追查起来,就多了一个倒霉蛋。

忽必烈以收拾民心为务,抛弃了蒙古杀戮的传统政策,他们如此滥杀老百姓必是忽必烈不能容忍之事。但是,这是特别时期,当行特别之法,忽必烈是个懂得这个道理的君主,绝不会拘泥不变,到时不仅不会治他们的罪,还要升他们的官。

“哪里,没你多。”巴布尔略一谦逊,问计道:“我们该怎么做?”

贴木儿把巴布尔拉到一边,沉思道:“我们现在的力量还不能和南朝对抗,还要把散兵多收拢些才是正理。”

宋军在大都干得有声有色,锐气正旺,凭他两人手中的这点力量根本就不是对手,要是现在就急于宋军对上的话,可以想象得到,赵良淳只要一个冲锋就会把他们打散。这是正理,巴布尔皱眉道:“可是,皇城危急,朝不保夕,要是皇上有个闪失,这罪可就大了。”

忽必烈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是没有了忽必烈,一切都没了,巴布尔不能不急。

“兄弟,你放心,皇上是大有为之军,虽然事起仓猝,皇上断不会坐以待毙,定然会奋起抵抗。”贴木儿分析说:“久了不敢说,皇上坚持三两天还不成问题。我们断不能把这点力量过早地消耗掉,还应该继续收拢散兵才是正理。”

这是收拢的散兵,他们的士气,军心,都受到沉重打击,现在还不可能恢复过来。再说了,他们中有好多人连武器都丢了,根本就不能打。避免现在决战,过得三两日,让他们不再惊惶,弄些武器再打就好多了。

巴布尔点头赞同,道:“南蛮的胆子也太大了,居然跑到大都来了。来了也好,倒也省了我们不少手脚,就在大都见个真章。”

正说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