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扬)-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隽接着道:“这种宝贝,要是不能听听他的吼声,会让人的心痒痒,好象猫挠似的。有没有炮弹?打一炮来试试。”双手不住地搓动,一副心急模样。

廖胜功笑着搓动双手道:“皇上,这炮就让臣来打给皇上看。臣打过一次,现在见了这宝贝,手心有点发痒。”这话半说笑,引来一片笑声。

成人之美一直是李隽的美德,现在李隽却不打算表现这种美德,道:“廖将军,与其让你打还不如我自己来。给你说,你打过了就不要抢我的生意。来啊,拿炮弹来。”

黄永善忙从一个木箱里抱起一颗炮弹,这炮弹是柱形,不是现在使用的那种圆球形铸铁炮弹。李隽接在手里掂掂,道:“不错,真是个宝贝,怕不有十来斤。”

柱形炮弹比起圆球形炮弹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一个优点在于从炮膛中激射而出,因为受到来复线的作用会旋转起来,也就是说他的弹道与圆球形炮弹不一样,会射得更远,黄永善能造出这种炮弹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南宋的军事工业有了很大的提高。再深远一点:南宋的产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就意味着南宋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先进装备,有了这些先进的装备,南宋的军事实力会有更大的提高。这仅仅是从军事工业而言,要是从整个国民工业来说,南宋的整本工业水平会提升一个档次,会生产出更多的民用产品,不仅仅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便利,用于出口的话,南宋将在贸易中占有更大的优势,其中的好处不言自明。

李隽这个优秀的战略家哪有想不到之理,高兴得不得了,几乎是唱出来的:“装弹咧!”在黄永善和廖胜功的帮忙下把炮弹装好,唱道:“开炮咧!”

随着他的话音一落,一声巨响声响起,一团火光闪现,炮弹拖着明亮的尾焰飞向远处,炮弹打破空气屏障的尖锐啸声远远传来,本是尖厉刺耳,很是让人的耳朵受不了。不过,对于此时的李隽来说这是美妙的乐章,就是天音仙乐也没有如此动听,双眼盯着炮弹,目光随着炮弹的飞行前移。

远远地望见一个巨大的火球出现在弹着处,一团火光闪现,还有一团烟雾,经历过现代战争的李隽知道这是给冲击波掀起的泥沙碎石。李隽有一份好眼力,别的先不用说,仅凭这泥沙飞溅形成的烟雾就知道威力真的是大了许多,道:“威力真不小。走,去看看。”

这炮弹飞行了七八里之远,要是走过去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段干木指挥兵卒牵过马匹,李隽和李庭芝他们跳上马背,控缰而去。

来到弹着处,李隽并没有马上跳下来,骑在马背上把弹坑观察了一阵,道:“弹坑有铜炮弹坑五个那么大,真的是很了不得。”跳下马背,捡起一块碎石观察一下,道:“碎裂的石块已经表明威力不错,你们看石块上的裂纹多了许多。”

“皇上明察秋毫!”廖胜功他们不得不佩服李隽独到的眼力。

这种事情对于经历过现代战争的李隽为说,根本就是常识,一点都不足以为奇,问道:“黄永善,这钢炮现在有多少?要越多越好,尽可能多造点。怕不有几百门了吧?”黄永善是个神奇的人,总是能创造奇迹,要造出几百门钢炮也不是难事。

黄永善脸有难色道:“回皇上,现在只有五门钢炮。”

“五门?”李隽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真的只有五门?你是不是在偷懒。”

黄永善忙道:“皇上,现在只有五门。皇上,这都是臣无能,请皇上责罚。”

“先别说这个,你告诉我你遇到什么困难?”李隽微一凝思就明白肯定是黄永善遇到了困难,要不然如此好宝贝,他断无不全力去造的道理。别的不说,就是廖胜功和杜大用两人也会给他施压,数量如此之少,肯定是他遇到了困难,还是无法克服的困难。

黄永善解释道:“皇上,钢炮的生产难度很大,一个难度来自于炮管的生产,这几门都是章超玄亲自做的炮管。二是这制退装备的生产也不快,有了这两个原因,一个月只能造出一到两门。”

章超玄有一双巧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工程师,炮管要求高,他不亲自动手还能有谁?

微一沉吟,李隽道:“靠一人之力不能有什么成就,正所谓独木难支大厦,章师傅的技艺不错,但不能把宝押在他一个人身上,要多找些能工巧匠来生产。”

“皇上所言极是。”黄永善点头,道:“不过,这还有一个难处。就是现在能够满足炮管生产的机床太少,现目前为止,也不过两台机床能够满足要求。”他是聪明人,知道李隽接下来要问他原因,自行解释道:“这种机床与以往的机床不一样,生产起来很困难。”

他的话归结起来就是,用现在的机床来生产对于南宋来说是尖端产品的钢炮,还是很勉强,难以达到要求。

“这是个战略性的问题,一定要搞起来,我们可以增大投入,找更多的人,拨更多的银子。”李隽坚定地道:“无论如何,在北伐时也要形成规模。你要什么,朝廷就给你什么,你说,一个月能生产多少?”

从军事角度而言,只有数量足够多才能形成规模,才有战斗力,仅仅五门钢炮的作用很小很小,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正是从这点考虑,李隽才下决心要造出大量的钢炮。

黄永善愣了一下,很是为难地道:“皇上有所不知,就是臣造出更多的钢炮也不能使用,会成为摆设,反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钢炮对于李隽来说,是最急需的装备,如此宝贝居然成为摆设,李隽很是好奇,脱口问道:“为什么?”

廖胜功很是遗憾地代答,道:“皇上,真正制约钢炮大量使用的不是黄永善能不能生产的问题,而是炮弹的数量不够用。”

“哦,炮弹不够用?”李隽这个一向精明的人有点难以理解了,迫不及待地道:“说下原因。”

黄永善接着道:“皇上,这炮弹里面用的不是火药,是炸药,是硝化甘油。这硝化甘油的威力比火药大了许多,但是其生产非常困难,一个月生产的硝化甘油也不够一门钢炮使用。还有一点,硝化甘油的价值非常之贵,可以说等值等金,要是大量使用这种炸药的话,朝廷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

南宋的基础化学刚刚起步,要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生产硝化甘油的话,技术条件真的是难以达到要求。不要说用现代的工艺,就是用最土的老办法去生产,困难也大得很。特别是硝化甘油生产所需要的硝酸这一关就够让人难受了。因而,炮弹的价值就高得吓人,廖胜功的意思非常明白,要是用这种奇贵无比的炮弹的话,南宋的国库肯定承受不起。

“原来是这样。”李隽恍然大悟,道:“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生产硝化甘油,是很困难,等值等金虽然夸张了点,也不会相差太远。这事,我们得好好想个办法,决不能让钢炮成为摆设。”廖胜功他们知道李隽神奇无比,他如此说肯定是有办法,眼里冒出了美妙的小星星。

第232章 新式武器(下)

大出廖胜功他们所料,李隽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很是惋惜,李隽说的是:“硝化甘油不够用,没有足够的炮弹,这在短时间内也难以解决,我们也不用强求。”

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是没有办法。连神奇的李隽都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还能有办法?廖胜功他们脸上露出了失望之情,杜大用和廖胜功两人更是摇起头了。

然而,接隽接下来的话让他们眼睛为之一亮,李隽接着道:“钢炮比起铜炮安全性能高,更加轻便,更加灵活,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炮弹而闲置的话,太也可惜了。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用起来。这炮弹里面不一定就非要硝化甘油,火药也行。”

“皇上,这行吗?”黄永善有点不太情愿地道:“皇上,要是钢炮没有硝化甘油制造的炮弹,威力会减少很多。”

李隽给他解释道:“黄永善,你想想,要是用火药的话,我们就可以生产出很多炮弹,足够使用的炮弹。有了这些炮弹,钢炮就可以投入实战,钢炮的威力就得以发挥,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射杀敌人,机动灵活地运用,是不是比你放在这里做摆设强吗?”

廖胜功双手一拍,道:“妙妙妙,皇上,这真是个好主意。先前,臣一心想要硝化甘油炮弹,没有想到这点,臣真是惭愧。”

“你不用自责,人见了好东西,就想要,这是人之常情嘛。”李隽安慰道:“不是廖将军想不到,是没有去想。”

杜大用原本明亮的眼睛更加明亮了,以战略家的眼光分析道:“要是我们拥有成百上千的钢炮,把这些钢炮组成一支特种炮兵的话,朝廷无异于又多了一支突击力量,其意义非常巨大。”

李庭芝是带惯兵的人,哪会想不到其中好处的道理,很是赞同,补充道:“杜将军所言极是。钢炮更加轻便,运输更加容易,也就是具有更大的机动能力,可以在大纵深穿插迂回中使用。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有数百上千钢炮在关键时刻投入关键地点,将会给鞑子以毁灭性的打击。”

李隽对黄永善道:“你听见了没有?他们把钢炮的优点全都说出来了。”

黄永善是个技术专家,并不是军事专家,对这种军事战略上的事情不是太在行,但是李庭芝他们说得如此明白,就是再笨的人也该明白了,点头道:“皇上,臣明白了。臣马上加快钢炮的生产。”

“你估计一下,一个月能生产多少?”李隽盯着黄永善。廖胜功他们也是急切地看着黄永善,很是明显,李隽所问正是他们心中所想。

黄永善沉思了一下,道:“皇上,要大量生产钢炮,首先就要增加机床的数量,现在只能每月生产两门,一个有后可以生产五六门。”

“哎!”廖胜功这个冷静的战略家少有地叹了口气,很是失望。李庭芝他们虽然没有如廖胜功一般叹气,脸上的失望之色一点不比他少。

李隽微一沉思,道:“钢炮只要数量足够多,就会形成一张密集的火力网,因而我们不用太注意准确性。要是降低准确性,只追求射速,一个月能生产多少?”

黄永善眼珠转了几下,估计一阵后才道:“回皇上,要是不注重准确性的话,一个月可以生产十五到二十门。这是前期数目,要是抽调技术高超的工人的话,可以更多,能够达到三十到四十门。等掌握技术的工人多起来后,可以达到五十门以上。”

“好,给你半年时间,你能造出三百门吗?”李隽问黄永善。

黄永善想了一下,道:“能,一定能。”

三百门钢炮相当于上千门铜炮,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投入实战,相当不错,廖胜功和杜大用两人很是兴奋,特别是杜大用眼睛都放光了,道:“要是有了三百门钢炮,就可以组建特种炮兵了。”

“这事,就你组织一下,从各个工厂里抽调一批能工巧匠来生产。”李隽对黄永善道:“你要什么朝廷给什么。只要你看中的人,你都可以抽调,要是那些制造商阻拦的话,你给廖将军说一下,廖将军会请他们去喝茶。”朝廷现在把各个军工生产厂都卖给了商人,这有关这些商人的利益,不能不防着点。

这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要是有人敢从中作梗的话,廖胜功会给他好看。李隽这人会说话,明明是把廖胜功收拾这些人说成“喝茶”,文天祥他们无不是相顾莞尔。

得到李隽全力支持的黄永善信心十足地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做好。”

“黄永善,你不会只给我看钢炮吧?还有什么好东西一并拿出来,让我瞧瞧。”李隽笑言道:“你这个黄老财,老是藏着掖着。”

杜大用对黄永善道:“黄大人,把你改进后的火铳给皇上看看,那可是个宝贝。”

“全体都有了!列阵!”杜大用站在前面,对三百名拿着改进火铳的兵卒下令,兵卒三十人一排,每人相隔一米左右,排成十个横队,第一排的蹲着,左腿弯曲,右膝跪在地上,双眼平视前方,第二排以后的站着。手里的火铳放在右手边,拄在地上。

李隽定睛一瞧,这改进以后的火铳与现在特种部队使用的火铳大不相同了,特种部队使用的火铳是短火,长不过两尺,便于携带,现在的火铳长逾五尺,一根细长的枪管固定在木柄上,不能再叫火铳了,该叫火枪了。

黄永善真的是了不起,不仅造出了火枪,还有三百支之多,这意味着南宋的军事实力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其意义非常巨大,任是李隽冷静过人,也是忍不住心头一阵狂跳,脱口赞道:“好好好,真是太好了,黄永善你真是了不起,居然造出火枪了。”

“皇上过奖了,这都是皇上教诲。”黄永善忙谦道。

当此高兴之际,李隽也没有心思和黄永善多说,对杜大用道:“威力怎么样?能不能对付蒙古人的骑兵?”要是火枪的威力足够的话,蒙古骑兵再骠悍善战,他们的末日也到了。

“回皇上,威力很大。”杜大用回答,下令道:“预备!装弹!放!”兵卒依照他的命令装弹,发射,一小团烟雾升起,砰砰之声不绝,他们前方二十米距离的木靶上出现一个个孔洞。

这木靶足有半寸厚,在如此距离上就能射出如此深的孔洞,要是用来对付骑兵足以射杀,蒙古骑兵就是再厉害也难逃覆灭的命运。蒙古骑兵一直让人头疼,火炮虽然能够对付蒙古骑兵,但是由自火炮沉重,运输困难,机动性不够,使用起来也是有限,要是有了火枪,问题就大不同了,完全可以在运动中与之交手,进而歼灭之。

李隽很是高兴,道:“好好好,太好了。”一连用了几个好字,来表达他的好心情,的确不多见。

不要说李隽高兴之情难以言喻,就是李庭芝他们早就见识过火枪威力也是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不住地点头。

杜大用打个手势,蹲下的第一排兵卒马上从两边离开,跑步到最后一排后面站定。第二排马上跪下,左腿弯曲,右膝跪地,手里的火枪平举,枪托靠在右肩窝上,瞄准木靶。

“放!”杜大用简短地下达命令。

他的命令一下,砰砰之声响起,木靶上又出现了不少孔洞。

杜大用一道命令接一道命令地下达,兵卒们不住地对着木靶射击,射完之后就退到后面,前面的继续射击,十轮射击下来,三百名兵卒全都射击过了。

李隽大步走到木靶前面,只见这些木靶给打得大洞小孔的,全都变成了筛子。李隽走回来,从一个兵卒手里接过一支火枪,兵卒递给李隽一颗纸媒子弹,李隽仔细看了一下,点头道:“这是铅弹啊,了不起啊,黄永善。”

“皇上过奖,臣愧不敢当。”黄永善忙谦逊道:“皇上有所不知,臣发现这铅的熔点很低,很容易制作。再者,铅比铁还重,用来制造子弹再合适不过了。”

“铅弹我打了不知道有多少,哪会不清楚其中的好处,真是乱盖!古人的创造真是惊人,任谁也不敢小视他们!”李隽在心里赞叹不已,道:“你这一创举很了不起。”李隽把子弹装好,枪托抵在肩窝上,把火枪平举,对着木靶,扣动扳机,砰的一声枪响,木靶上又出现一个大洞。

“好是好,就是后座力大了些,震得肩窝有些发疼,要是十次二十次,几十次打下来,还真让人不好受。”李隽点评起来,把还在冒烟的枪管打量一下,道:“还有火药残渣,嗯,残渣不多,可以发射几十次再清理一次。”

早期火枪由于火药本身原因,残渣很多,打上几次就够士兵清理一天了。这火枪的残渣不多,主要是因为使用的是改良后的火药。

黄永善道:“皇上所言极是,除了后座力太大,火药残渣以外,还存在不能防水,不能连续发射,每发射一次就要重新装填一次,这都是臣无能,不能尽善尽美,还请皇上责罚。”

“和现代枪械比起来,问题岂止这点,这只能算十七世纪中叶的水准。那时候,火枪才刚刚问世,你的火枪与此差相仿佛。”李隽在心里如此点评,把火枪还给士卒,安慰黄永善道:“有问题好啊,有了问题,你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你不用自责,能有现在这样的成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我相信,不用多久,你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确如李隽所言,火枪最早出现时期是十七世纪中叶,现在才十三世纪,相差四百来年,黄永善能够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已经很了不起了。

早期的火枪装填很麻烦,发射一次要弄半天,因而大大限制了其使用。每发射一次后,要经过二十一个步骤才能重新发射。黄永善造出纸媒弹,方便了许多,省却了不少步骤,不象特种部队使用的火铳发射一次要鼓捣半天才能再次发射,比起最初的火枪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当然,由于使用的是纸媒弹,其威力就会受到限制,可以改进的地方多了去了。无论怎样,能够造出来,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谢皇上,臣一定尽早解决这些问题。”黄永善信心十足地道。

“枪好,这兵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