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扬)-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他想来,这一刀足以把花姑娘砍翻在地上,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花姑娘骂道:“你他妈的臭鞑子,老子还要砍你狗头。”刀光一闪,他手里的弯刀给砍成两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花姑娘手里多了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刀,正对准他的脖子砍来。日光照射下,刀光如练,动人心魄。

危机当前,万夫长的春心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净净,一个懒驴打滚,躲了开去。这一刀好不厉害,擦着左肩掠过,削下一块皮肉,要是慢得一慢,不是脖子没了,就是膀子没了。

就在万夫长遭到攻击的同时,其他的蒙古军卒也遭到攻击,那些原本又唱又跳的村姑牧童们好象在变戏法,也不知道他们把武器藏在哪里,春心大发的蒙古军卒只觉得眼睛一花,一道刀光向他们劈来,村姑牧童手里已经多出了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刀。春心大发,一心想着春情艳景的蒙古军卒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根本就来不及反应,不少人就中刀倒在血泊中了。

万夫长只是一时意乱情迷,并非没有军事才干,要不然也不会摊上驻守宝鸡这样的重地。马上就明白过来上当了,大声下令,道:“撤,马上撤回城去。”

就是他不说,清醒过来的蒙古军卒也明白过来,呼啦一下就往回跑。

他们是来时容易,去时难,要想退回城里,连门都没有。还没有跑出几步,只见一阵宋军从前面冲杀过来,手里的宝刀在日光下闪闪发光。这群宋军好象冲入羊群的猛虎,一阵砍杀下来,不少蒙古军队血洒当场。

这队宋军正是柳河子和焦裕指挥下的宋军,两人早就憋足了劲,这一砍杀起来那还了得,蒙古军卒给他们一阵猛砍,杀得七零八落,死伤不计其数。

“自古红颜皆祸水”这句话也许是为他们量身订做的。这句话很有偏见,用在蒙古军卒身上再正确不过了,他们一心想来祸害红颜,却惹来杀身之祸,报应!!!

“抓住他。”柳河子举着宝刀风也似的朝万夫长冲去。

万夫长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知道只有回到城里才有生机,命令一下达完,撒开双腿就逃,他还真是能耐,下体受了重伤,跑起路来象在飞,裤裆里的鲜血顺着裤管滴在地上,他所过之处就是一条细细的血线。

如此雄壮的男人,可为男人们的楷模。

柳河子跑在最前面,宋军从后面跟上。最前面是万夫长,他身后是柳河子,柳河子后面是数千宋军,要是从空中望去的话,肯定很壮观。

远远看见吊桥拉起,万夫长吼道:“快放吊桥,把桥放下来。”

城头上站着一个大汉,告诉他一个无情的现实,道:“鞑子,宝鸡已经给朝廷光复了。”

一心逃命的万夫长还没有回过神来,吼道:“你是谁?”

“大宋朝特种部队许光汉!”许光汉大声答,手里的火铳对准了他的脑袋,道:“鞑子,你看清楚了,城头上都是王师,鞑子已经不复存在了。”砰的一声枪响,一团火光闪现,一篷血花闪现,万夫长的脑袋好象烂西瓜一样炸开,鲜血和着白色的脑浆飞溅得到处都是。

万夫长仰面倒下,手指着城头,他到死都想不明白许光汉他们是怎么进的城。

再雄壮的男人也有软下的时候,悲哀!

蒙古军卒出城去追花姑娘了,心急火燎之下,居然连城门都没有关。万夫长他们一出城,许光汉带着特种部队后脚就进城了,要夺下宝鸡还不简单,许光汉的评价是“我们哪里来攻城,纯粹就是来赶集,大摇大摆走进来就是了。”

宝鸡是关中的战略要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城墙高厚,要硬打的话,真的不容易。宋军最为犀利的武器火炮又没有,这且不说,更严重的是李隽手里的兵力有限之极,到现在为止,到达关中的宋军不到六千人,其中还有两千是在略阳投降的汉军。

以如此有限的兵力攻打宝鸡这座坚城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在李隽神奇大手的推动下,宋军不仅打下了宝鸡,还兵不血刃,这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拿下宝鸡,宋军挺进关中的条件彻底成熟了,八百里秦川已经出现在他们面前。

第198章 郭侃入关

大方略商量好了,李隽和柳河子他们商讨具体的实施细节。要知道,郭侃这样的对手谁也不敢轻视,不能因为他在江南战败就瞧不起他,就认为他无能,那样的话,必然吃大亏,李隽深知此理,才和柳河子他们研究执行计划。

这种事情,要是廖胜功在这里就好了,完全可以要他去完成,李隽当一个甩手掌柜就行了,可惜的是他在临安主持军务,李隽只好自己当起了参谋长。

“妈的,什么东西,一个臭牛鼻子,还端架子,要见皇上,也不拉泡稀屎照照。”段干木骂骂咧咧地进来,瞧他那模样好象遇到了什么恶心事,让他难以忍受,可以想象得到,要不是李隽有严令不许他胡来,他肯定是对让他不爽的那人饱以老拳了。

正在埋头讨论的李隽和柳河子他们闻声抬起头来,看着他。李隽问道:“干木,发生了什么事?你这样一副借你谷子还你谷糠的样子。”

“皇上,你说气人不气人。”段干木一听李隽的话,火气一下子蹿上来,气愤愤地道:“臭牛子居然找皇上打秋风。他说要是皇上见他,皇上会给他万两黄金。臣就不信,凭他那老得快入土的样子,四两瘦骨头熬成油也没有一两,还要皇上给他一万两黄金,吹牛!做白日梦!”嘴巴撇得老长,咧得快到耳根了,一副风了天下奇闻怪事模样。

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到正题,李隽给他弄得有点迷糊,问道:“说事,别发牢骚。”

段干木也明白过来他跑题了,没有说到正题,道:“皇上,营外来了一个牛鼻子,说要见皇上。皇上军务缠身,哪有时间和他这个快入土的臭牛鼻子磨时间,臣一口回绝了。他很是不高兴,非要见皇上不可。臣本想把他轰走,他坐在营门口就是不走,臣也没办法,只好来请示皇上该怎么处理。”看得出来,他和这个道士肯定是狠狠磨了一阵子,拿这个道士没办法,只好来找李隽想办法了。

李隽很是明白,个中详情决不止这点,问道:“就这点?”

“哦。”段干木给气糊涂了,闻言之下想起来了,一拍额头道:“皇上,还有,这个牛鼻子大言不惭,说要是皇上见了他,会赏他一万两黄金。皇上,臣就不信他值一万黄金,他以为他是谁?他又不是姜太公,还值一万两黄金,呸!”鄙夷之极。

顿了一下,接着道:“皇上,牛鼻子还要臣给皇上传一句打油诗。”

“哦。快说,什么诗?”李隽是教授出身,历来只有他出题考学生的份,哪有别人考他的份,一听之下觉得很是新鲜,好奇心大起,忙问道。

“浩浩乎白水。”段干木想了一下道,嘴一撇,点评道:“还白水,再白的水到了牛鼻子那里也会变成黑水。呸。”

许光汉,焦裕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柳河子沉思了一下,若有所悟地点头。

李隽还没有发表看表,心急的焦裕已经吼起来了,道:“什么乱七八糟的打油诗,皇上,别睬他,让臣去把他轰走。”大步一迈,就要出去。李隽军务缠身,事情本来就够多的,现在正是进入关中的关键时期,大军立足未稳,这事务就更多了,不要说焦裕不爽,就是柳河子都觉得这个道士来得真不是时候。

他的话马上得到段干木的响应,赞道:“对,焦将军,去把他赶走。”停了一下,补了一句:“焦将军,要赶走这牛鼻子,也没那么容易,我想了好多办法都不行。”

“这哪里是打油诗,真是不读书。这诗可是大有来头,只有大有来头的人才敢用这诗。”李隽在心里如是想,笑着对段干木道:“明白了,你吃亏了吧。”大步一迈道:“走,去看看这位世外高人,去和他盘盘道也不错。”

焦裕还想劝阻李隽,给柳河子摇手打断了,柳河子知道段干木不是省油的灯,给一个道士弄得没辙,说明这个道士不是一般人,才阻止焦裕。四人跟着李隽出去了。

李隽还没有进屋,就听见屋里传来一个苍老但不失清越的声音赞道:“好茶,好茶。清香适口,只有地灵人杰的江南才会出这种好茶,龙井天下名茶,果是不虚。”

李隽看了一眼段干木,见他一脸的愤色,心念一转就明白其中的道理,肯定是这个道士不喝其他的茶,逼迫段干木给泡上等龙井。李隽生活节俭,没什么品位追求,一点也不奢侈,但龙井茶却是带得有,主要是用来赠送给那些光复地区的有德长者。用龙井这样的名茶相赠,很有好处,既省钱,又可以收拾人心。段干木一向珍视龙井,居然给人逼得沏上来,可见此人非常的难缠。

李隽一步跨进屋里,只见椅子上坐着一个鹤发鹤颜的年老道士,瞧年岁不下七十,一袭洁净的道袍,三缕长髯垂于胸前,一派仙风道骨,很有谦冲恬退的高士之风,貌相颇有几分威武,要是换上朝服自有一股威严,可以威行万人。李隽看得暗暗点头,道:“龙井名茶,自赠名士,名士饮名茶,正所当也,道长名士乎?”

李隽熟知历史,古代多辩士,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然而并没有太大的本事,以此来难道士。

道士双眼明净如清水,没有精光,然而给人的感觉是能够看穿一切,看着李隽,站起身对李隽微一施礼,道:“皇上,贫道清风子有礼了。皇上之言差也,贫道非名士,然贫道真士者也。名士者,沽名钓誉,陡误世人,清风子不屑为。”

诚如清风子所言,自古以来所谓的名士,多有欺世盗名之辈,并无实学。在士风大行的古代,能有如此之言者少之又少,李隽点头赞成,心想此人言词如刀,一针见血,怪不得段干木会吃亏,坐下来,道:“清风子,清风一阵,化育万物,任他臭气俗气皆不染,可与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媲美。人如其名乎?”

李隽一语道破清风子道号的真谛,清风子眼里神光一闪,道:“皇上圣明。清风七十载,一如往昔,昔也清,时也清。”他这是在自我赞美,是说他七十年来都如一股清风,清新不变,不会变质。

“道长请坐。”两人语含机锋对战一阵,李隽知道此人非易与之辈,该给他点礼节了,招呼他坐下,道:“清风在昔,清风在时,请问道长将来的清风还是清风吗?”这话是在问清风子将来有什么打算。

清风子坐下来,回道:“清风清于野,清于谷,清于云泥,清于渊,清于幽,清于市,处处皆是清风。”他这是自夸之词,意思是说无论在哪里,他还是清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永不变质,保持本色。

与清风子才数言,李隽心中升起一股清新之感,哈哈畅笑,道:“清风恒久,天地永存!”

这是对清风子适才所言的很好点评,清风子大起知己之感,深施一礼道:“谢皇上。”刚是微一施礼,颇有傲慢之态,现在是深施一礼,言词已恭,那是因为对李隽大起好感之故。

李隽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地来求见自己,道:“浩浩白水,中生鯈鱼,道长鯈鱼乎?”

“浩浩白水”一诗出自《诗经》,下面的诗是“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那些才干杰出,又遇不到明主的人才就会引用这诗。管仲相齐,齐桓公最终成为天下霸主,成就霸业,千古美谈。当管仲病逝之前,与齐桓公病榻论相,其中有一句话“惜乎哉,宁戚!”他是感叹宁戚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比他先死,在他死后没有人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丞相。

据说,这个宁戚就以这首诗难住了管仲。管仲之才千古共美,自是难得,能难住他的人不多,宁戚就是其中之一。管仲与宁戚第一次见面,宁戚在路边放牛,就用“浩浩乎白水”为难管仲,管仲搞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还是管仲的小妾婧给他解释明白,说宁戚是想出来做官。(按:本故事有多种版本,本书取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李隽听了段干木的传话就知道清风子的意思,心想敢用这诗的人不多,肯定是一个大有来头的人物才出来见清风子。读书不多的段干木和焦裕哪里知道这个典故,居然把大名鼎鼎的诗说成打油诗,何其谬也!

李隽的意思是说你既有出来做官的打算,给不给你官做,要看你有没有真本事。在古代,说客很多,到处游说人,却没有真本事,这官当然不能乱给,要考考清风子的真才实学。

清风子聪明绝顶之人,哪有不明白李隽意思的道理,道:“皇上,清风子悠游于山野间,别无所学,善相病。贫道相病,不用望闻问切,皇上可否一试?”

他这是要一展一身所学,用现在的话来就是要露上一手,免得给李隽看轻了。焦裕哪里明白他的意思,还以为他在诅咒李隽生病,喝道:“无知老道,休得胡言。皇上龙体康健,长命万年,就是你死一百回,龙上也没事。”

“你也太夸张了吧,哪有万寿无疆的道理。”李隽在心里如是想,摇手阻止焦裕,道:“道长听见了吧,我身康体健,无病无恙,你相病之术无用武之地喽。”

清风子明白李隽是故意如此说,直接切入正题,道:“皇上自是龙体无恙,但关中之疾甚重,皇上要不要清风子相相?”

“关中自是重地,朝廷已经收复略阳,宝鸡,不日之间就会兵发八百里秦川,到那时,关中光复也是易若反掌之事,不相也罢。”李隽笑着说,心想:“我就不给你机会,看你如何应对。”

清风子叹道:“先前,贫道以为关中之疾在腠里,没想到已是到了膏肓。关中危矣,朝廷危矣,天下危矣。”站起身道:“告辞。”略一施礼,就要拂袖而去。

他危言耸听,焦裕已是忍奈不住了,一下拦住他道:“牛鼻子,你以为这里是哪里,能由得你想来就来,想去就去。”

吃了亏的段干木很是赞同他的话,在心里大叫一声深获吾心,也是一下蹿出来,挡住清风子的去路,右手已经搭在了刀柄上,只要李隽下令,马上就要把清风子拿下。

李隽适时发话,道:“住手,不得对道长无礼。”摇手要焦裕和段干木二人退下。二人虽是不愿,也不敢不听,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退开。

“道长,请坐。”李隽请清风子就坐,道:“适才多有得罪,还请道长不要见怪。道长妙手,定有妙论,我洗耳恭听,还请道长尽言。”

清风子知道李隽是趁此机会刁难他,要看他的应变之道,并非真走,趁势下台,坐了下来,道:“谢皇上。皇上,贫道以为朝廷虽复略阳宝鸡,然而此两城是属朝廷还是属元廷所有还未可知,其原因贫道不说,皇上也是明白。”

诚如他所言,现在的情况从表面上说的确很好,宋军一到就拿下了两座战略要地。要是从深层次分析的话,真的是危如累卵,一个弄不好不仅会丢掉这两座新复之城不说,还会把宋军葬送在关中。因为李隽手中的兵力有限,无法与蒙古大军对抗,更不可能趁势扩大战果。这已经够危险的了,郭侃再进入关中,无异于雪上加霜,这情况就更加危急。

“道长之言不错,我也正为此事伤脑筋。还请道长出一善策,解此困局。”李隽知道戏也演完了,此人能够看到光复表现下的黑暗面,其才的确不错,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也不错,才有是言。

清风子捋捋胡须,道:“皇上进军关中,贫道就以关中之事而言。昔年,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看着李隽不说话。

李隽知道他是在打哑谜,要自己来解谜,这既是对适才自己刁难他的回敬,也是对自己才学的考验,笑道:“朝廷光复河山的决心不会变,这点我已经准备派人去向关中的老百姓说清楚。要他们知道朝廷回来的宗旨,是与民造福,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汉高祖刘邦当年进军关中,与民约法三章,深得关中百姓的爱戴。后来,他给项羽分封到汉中去,关中老百姓很是不舍,对他后来还定三秦奠定了民心基础。要是李隽不把朝廷的主旨向老百姓说清楚的话,要在短时间内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很大的难度。毕竟朝廷丢失关中已经一百多年了,虽然血浓于水,老百姓心向朝廷的心思仍在,但对异族的统治已经有一定的认同了。

清风子点头,道:“诸将多取金帛美女,萧何独取图书。”

高祖入关,将领都去争夺金银珠宝美女,汉初三杰之一的丞相萧何却把秦国的图书封存好,为高祖很快掌握天下形胜打好了基础,这也为高祖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李隽明白他的意思,道:“山川地理,人文掌故,在一般人眼里是小事,对于朝廷来说却是大事,征伐所必需。我准备派人四处侦察,可以防敌偷袭。”郭侃用兵,策出无方,如天马行空,谁也弄不准他下一步会出现在哪里,不得不小心。

清风子站起来,再施一礼,道:“皇上圣明,清风子佩服。”有道是前倨后恭,这词是为他量身订做,他初见李隽不乏傲慢之态,与李隽一通谈话后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