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狂士(高月)-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武延基支持自己就顺利成章了。

太平公主笑道:“你们将来能得到很多,首先武氏家族的一切都归你们,他们的财产和性命任由你们处置,其次我会封令兄为亲王,至于你,我会以公主之爵赐之。”

武芙蓉沉默片刻道:“我大哥还有一个要求,希望把武三思一家交给他。”

“那当然,我刚才说了,武氏的一切都由你们处置,其中也包括武三思。”

“既然公主有诚意,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太平公主笑了笑道:“我现在想知道,你们打算怎么做?”

武芙蓉取出一封信递给她,“里面有我大哥写的详细计划,公主殿下一看便知。”

……

武芙蓉告辞走了,太平公主负手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一片莲池,菡萏初成,是否意味着她也将最后走上皇位。

尽管太平公主周密地部署一切,但在她所织的整张大网上至少还有两个明显的漏洞。

一个是她没有得到李臻完全效忠,李臻只是答应帮助她对付武氏家族,却没有答应拥戴她为帝。

太平公主很清楚李臻还藏在一颗秘密棋子,那就是李重俊,别人不知道李重俊的去向,但她知道。

李重俊就在李臻手中,一旦李臻控制全局后,他很可能把李重俊推出来,拥戴李重俊登基。

另一个漏洞就是张柬之,到目前为止,张柬之还是保持着沉默,但张柬之可是李显的铁杆支持者。

那么张柬之会不会因为李重俊而和李臻走到一起,这是太平公主最担心之事。

但无论如何,武三思才是她的头号大敌,在解决武三思之前,她暂时不想和李臻发生内讧,一旦解决了武三思,就让张氏兄弟去对付李臻和张柬之。

……

夜幕又再次降临,张柬之府宅和平常一样地安静下来,但在府宅后院的一间密室内,张柬之正和姚崇商议目前的对策,在政事堂七相中,张氏兄弟和武氏家族占据了五相,政事堂事实上已经失守,他们二人独力难支。

但他们仅仅不是只代表自己,而是数百名朝廷大臣以及更多的地方官员,乃至于天下苍生,沉重的担子压在他们二人肩上。

眼看圣上病势沉重,而朝廷没有太子,张氏兄弟篡权,武氏外戚步步相逼,权贵中唯一能依靠的李氏皇族偏偏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令他们二人竟有束手无策的感觉。

“我今天去过庐陵王府了。”

张柬之低声道:“王府已经被千牛卫士兵完全包围,任何人不准进入王府,我没有见到庐陵王殿下。”

“就算见到了又有什么用?”

姚崇冷笑一声道:“我早就劝过你,庐陵王早已不管外面之事,他沉溺于佛门三年,所有权力都掌握在韦王妃手中,就算他即位,也不过是第二个天后罢了,你忘记当年先帝和今上是怎么并驾临朝的吗?”

“嘘——别乱说。”张柬之连忙制止他。

“现在还有什么不能说,你我都知道,圣上命不久矣,偏偏这个关键时候,相王殿下又被赶去太原,寿春王落到他们手中,让我们怎么办?”

张柬之表情十分复杂,半晌才低声道:“或许我们可以支持兴义郡王。”

兴义郡王就是李重俊,自从韦氏被赐死后,李重俊也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有人说李重俊和他父亲一起被囚禁在庐陵王府,但也有人说,李重俊逃亡在外,不知所踪。

但姚崇毕竟是相国,头脑何等敏锐,他立刻便听出了张柬之的话中之话,他毫不含糊地问道:“难道兴义郡王就在张相国的府上吗?”

张柬之笑了笑,却不回答这个问题,他注视着姚崇道:“现在我和千骑营李大将军已经结成同盟,内卫将军张黎也明确表达支持我,还有桓彦范、王同皎、崔玄纬、薛思、李湛、杨元琰、敬晖等等十余人,都表态和我共进退,匡扶大唐社稷,难道姚相国决定置身事外吗?”

姚崇听说连桓彦范都和张柬之站在一起,他心中异常震惊,半晌问道:“桓彦范也是支持兴义郡王吗?”

张柬之长长叹息一声道:“我们过去总是被动失败,原因就在于我们太纠结到底是庐陵王上位还是相王上位,结果力量被分散,现在我们暂时不考虑到底谁来为大唐天子,我们这一次的目标是推翻武氏,维护李唐江山。”

张柬之从怀中取出一份结盟书,放在姚崇面前,“姚相国愿意加入吗?”

姚崇见第一人是张柬之,第二人便是李臻,他慢慢拾起笔,颤抖着手,在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第0406章今夜有雨

曹文最终把武懿宗说服了,他代表武三思给武懿宗许下了他无法拒绝的条件,封陇王,加骠骑大将军,并将陇西七州四十三县划给他为封地,建立陇国,子子孙孙永不削藩。

作为监门卫大将军,武懿宗掌握一万宫城守军,控制了宫城和皇城所有的大门,所以他是宫廷争夺中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超过了千骑营大将军李臻。

“时间就定在明晚一更时分,我们将从重光门进入东宫,再从东宫明德门进入太初宫,只要大将军到时打开明德门,我就该称呼你为陇王殿下了。”

武懿宗表情十分凝重,缓缓点头,“那就一言为定!”

曹文起身告辞,武懿宗一直将曹文送出宫城,望着他走远,武懿宗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官房,刚走进官房,却意外发现张易之竟然坐在他的官房内,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在张易之身后,卑微地站在武懿宗的小茶童。

武懿宗吓得退一软,扑通跪在张易之的脚边,张易之嘻嘻一笑道:“大将军现在很了不起嘛!小人该称呼您什么,陇王殿下,对吧!陇王殿下,请受小人一拜。”

张易之嬉笑一收,重重一拍桌子,“武懿宗,你好大的狗胆!”

武懿宗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张易之重重哼了一声,“说吧!武三思要你怎么做,给我从实招来,否则,看我怎么宰了你的狗头。”

。…

次日又是一天休朝日,但几乎有一半的大臣都没有来上朝,整个朝廷内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大唐未来的前途是什么?

相王被贬黜,庐陵王坠入佛门,很多人都心怀悲观,或许大唐已经不久了。

张柬之依然和平常一样,天不亮就来到自己官房,仿佛宫廷内即将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无关,他十分平静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卷,从天下各州各县送来的牒文,每天都堆满了他的案头。

当然也不是有官员跑来和他谈论时局,每个人都忧心忡忡,张柬之都一笑了之,既没有赶别人走,也没有停止手中的笔,直到上官婉儿派心腹侍女给他送来一张密封在蜡丸中的纸条,这才使张柬之的态度骤然改变。

他关上门,并将门反锁,回到自己座位取出一把小刀切开蜡丸,里面是一张揉成小团的纸条,他打开纸条匆匆看了一遍,顿时脸色大变。

张柬之负手在房间里走了几步,他又坐下,取出十几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上都写了一句话,‘夜将雨,启伞避之’。

张柬之走出房间,将他的两名心腹随从叫上来,将纸条给他们两人,再三嘱咐他们几句,两名随从连连点头,他们各自抱起大卷批好的文牒,去各大臣的官房分发。

下午时分,张柬之离开了皇城,出了洛阳城,但他却没有走远,而是在十几名心腹侍卫的保护下骑马向西苑绕去,从西苑外门进入了西苑内,直接向千骑营的营帐奔去。

千骑营中军大帐,这里是大将军李臻平时处理的公务的地方,此时大帐四周部署了上千名士兵,披甲带刀,戒备森严,不准任何人靠近大帐。

这时,张柬之在一名酒志的带领下匆匆赶到了中军大帐,等了片刻,一名亲卫出来道:“张相国请进!”

张柬之走进了大帐,只见大帐内已经分两排坐了十几名官员,大将军李臻头戴金盔,身披银甲,腰挎将军剑,坐在右面为首的位子上,他的下首是将军张黎,再下面是羽林军将军李湛,左面第一个位子空着,应该是张柬之的位子,下面是姚崇和桓彦范。

众人脸色严肃,谁也没有说话,张柬之快步来到自己位子上坐下,他瞥了一眼正中上面的位子,位子的主人还没有来,他又低声问姚崇道:“还有谁没有来?”

“都到齐了。”

这时,李臻缓缓道:“张相国说说吧!今晚会下什么雨?”

张柬之看了看众人,朗声道:“宫中的确切消息,今晚武三思将率军入宫,时间是一更,他们将先从重光门进东宫,再从明德门进入太初宫,如果不出意外,武三思今晚将在太初宫登基。”

这时,大帐内侧忽然有人重重哼了一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只见从内帐走出来一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穿紫袍,腰束玉带,他身材中等,目光清澈,颌下有一尺长的黑须,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庐陵王李显。

所有人都站起身,躬身施礼:“参见殿下!”

唯独姚崇呆呆地坐在那里,眼中充满震惊和疑惑,就仿佛被施了定身术一样,李显摆摆手,“各位请坐!”

李显看了看姚崇,笑道:“我完全理解姚相国的心情,当初其他人见到孤,也和你一样,甚至比你还震惊。”

姚崇半晌才反应过来,问道:“殿下不是被软禁在府中吗?”

李显微微一笑,“那个是替身而已,大家都以为孤落发为僧,所以孤就找了个和尚为替身,这些天孤住在大将军的百雀山庄,感谢大将军的精心照顾,还把重俊送来和孤团圆。”

李臻欠身道:“殿下不必客气,这是为臣子份内之事。”

李显又望着姚崇,“姚相国若要退帐,现在还来得及。”

姚崇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微臣愿为殿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李显眼中迸射出复杂的情感,“这么多年来,我忍耐一切屈辱,经历了不知多少坎坷和打击,就是为了今天,今晚将是我们重建大唐的一刻,让我们在座诸君一起见证历史吧!”



羽林军的驻地位于宫城北面的圆壁城内,这也是洛阳的仓城,存储着大量的粮食,羽林军约有两万人,人数在各军中最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拱卫皇宫的中坚力量。

目前羽林军大将军是武攸宜,下面有四个将军武延基、武崇训、李湛和杨元琰,事态发展至今天,尽管武攸宜效忠于张氏兄弟,但并不等于张氏兄弟就能控制羽林军。

羽林军事实上已经被各大势力瓜分控制,夜色初降,一名羽林军校尉便一阵风似奔至武攸宜的官房前,单膝跪下,激动地禀报道:“启禀大将军,李臻已被抓获!”

武攸宜正心烦意乱等待二张的命令,居然听到这个消息,他顿时又惊又喜,腾地站起声,急声问道:“现在人在哪里?”

“回禀大将军,在他的府邸内,他趁夜色回府,便被埋伏在府外的弟兄们抓获。”

武攸宜心中激动万分,他知道抓到李臻意味着什么,只要他把李臻的人头交给张氏兄弟,他这辈子就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他正要去向二张汇报,但走了几步,他又停住了脚步,想了想,立刻喝令道:“去李臻府宅!”

武攸宜决定暂时不能告诉张氏兄弟,以免张氏兄弟让别人去取这个功劳,他必须把这个功劳拿到手,尽管张氏兄弟再三嘱咐,让他不要离开羽林军驻地,但他被抓获李臻的消息冲昏了头脑,率领百名亲卫赶去安仁坊李臻的府宅。

此时,李臻的府宅已被三千羽林军士兵团团包围,由羽林军将军李湛率领,见武攸宜到来,他连忙上前见礼,“参见大将军!”

武攸宜翻身下马问道:“人在哪里?”

“目前软禁在内宅,等大将军来处理。”

“很好!”

武攸宜赞许地笑道:“做得不错!”

李湛没有拿李臻自己跑去领功,让武攸宜很满意,他笑道:“去欣赏一下李大将军的风采!”

他带着手下快步向府宅内走去,李湛见大鱼已入网,便立刻向手下将领使了个眼色,手下几名将领会意,带着千余羽林军士兵杀进了府宅内,只听府宅内传来一片惨叫,不多时便安静下来。

李湛拎着一颗人头走出来,高举大喊道:“武攸宜助纣为虐,死有余辜,三军将士跟我进宫除奸!”

数千羽林军士兵振臂高呼,“杀二张!”



尽管李臻的府宅内率先发生了变故,但皇宫依旧一片寂静,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依旧在圆壁城羽林军驻地,武延基和杨元琰率领一千五百士兵悄悄包围了武崇训的官房,他们在耐心等待官房内发生变故。

武延基是武承嗣的长子,在这次激烈的权力斗争中,他们成了各派拉拢的焦点,尽管武芙蓉代表他们家族和太平公主达成了协议,似乎已经投向了太平公主,但太平公主却不知道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那就是李臻曾经救过武承嗣一命。

“杨将军,你确实能肯定庐陵王殿下在千骑营大营?”武延基沉声问道。

杨元琰微微一笑,“将军可以不相信我,但你应该相信李大将军,是他给你的承诺。”

武延基默默点头,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他铭记父亲的遗言,‘如果将来发生朝廷政变,他们要选择跟随李臻’,这不仅是父亲临终前对李臻的感激,同时也是父亲临终前的明悟,作为长子,他要担负起整个家族的命运。

第0407章三思之死

官房内,武崇训正焦急不安地来回踱步,今晚一更时分,父亲就要发动对太初宫的进攻,而他必须在此之前占领圆壁南门,截断羽林军和西苑千骑营骑兵进入宫城的关键通道。

现在时间不到,羽林军会在亥时换班,他也会在那个时候接管圆壁南门,而更南面的玄武门则掌握在监门卫的手中。

还有半个时辰,武崇训紧张得心都快跳出来,这时,他茶童端着一杯热茶进来,将茶放在他身边,慢慢低头退下去,茶童的双腿在不停颤抖,但武崇训心事忡忡,却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

他端起茶慢慢喝了一口,心中稍微平静一下,他又连喝了几口茶,让自己紧张的心尽量恢复平静,就在这时,茶童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恐惧,大叫一声,掉头便跑,武崇训一怔,快步向门口走去,但他只走了两步,忽然猛地捏住心口,慢慢蹲了下来,他想大喊,却喊不出来,伸手要抓墙上的剑,但最后倒在地上,身体蜷缩成一团。

但茶童的叫喊奔跑却引来了武崇训的亲兵,两名士兵冲进房间,见武崇拜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已奄奄一息,亲兵们顿时吓得大喊起来,“来人!来人!将军出事了。”

埋伏在外围的武延基和杨元琰听见了叫喊,武延基一跃而起,喝令手下道:“包围官房,杀掉所有亲兵!”

杨元琰则率一千士兵将武崇训的官房和大营分隔开,防止大营发生混乱,这时武延基率五百名士兵从四面八方杀来,瞬间便包围了武崇训的官房,数十名亲兵逃跑不及,被全部乱军杀死。

武延基执刀冲进了房间,见武崇训倒在地上,嘴角流着黑血,他上前摸了摸武崇训的鼻息,已经没气了。

武延基冷笑一声,“你也有今天么?”

他手起刀落,斩下了武崇训的人头,只听外面传来杨元琰大喝声,“三军听着,武三思企图造反弑君,羽林军当拱卫皇宫,听从圣上之令,不准骚乱,作乱者斩!”

武崇训被杀毕竟只是在小范围内引起骚动,在杨元琰软硬兼施的安抚下,又渐渐平静下来。

很快,通往西苑的龙光门开启,李臻率领一万骑兵浩浩荡荡进入了圆壁城内,庐陵王李显也出现在队伍之中。

这时,武延基连忙上前拜见李显,“卑职武延基参见殿下!”

李显笑着安抚他道:“武将军能认清形势,选择支持大唐,孤深感欣慰,希望武将军能劝说其他武氏族人悬崖勒马,孤会给武氏家族一条生路。”

这是李显的正式承诺,武延基大喜,连忙道:“微臣愿劝说武家,全力支持殿下登基。”

李显点点头,目光转向李臻,今晚李臻才是全局的指挥者,李臻又问道:“玄武门的情况如何?”

武延基连忙道:“启禀大将军,玄武门距离圆壁南门约两百步,也没有圆壁南门高大,玄武门守军不会发现圆壁城内的情况。”

“请武将军守住圆壁南门,保持城内安静,不可被宫城内发现我们的动静。”

“卑职遵令!”武延基行一礼,退下去了。

这时,李显笑问道:“李将军,现在我们需要做什么?”

李臻笑了笑道:“殿下,现在我们只需要等待。”

。…

时间渐渐到了一更时分,武三思父子率领三千武士抵达了皇城外的左掖门,三千武士也是武三思养在在城外庄园内的死士,用十天时间分头从城外入城,进入了武三思的梁王府内。

左掖门也是武懿宗控制的城门,此时城门缓缓开启,武三思大喜,一挥手,三千武士迅速涌进了城门,在武崇烈和武继植的率领下向东宫重光门奔去,这时,曹文心中开始莫名地担忧起来,低声武三思道:“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稳一点?”

武三思此时已经被登基的欲望冲昏了头脑,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