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狂士(高月)-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狄燕红着脸将李臻送出府门,目送他坐上了马车,十几名亲卫护卫着马车,向天津桥方向急驶而去。
天还没有亮,明堂前的广场上三三两两站满了大臣,他们三五成群,按照各自的圈子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确实,这两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张景雄被杀,坊间又传出不利于武三思的谶语,令人不得不浮想联翩。
“依我看,张景雄被杀和武三思的谶语其实是一件事,策划者手法很高明。”
“问之兄想得太多了吧!张景雄是二张的兄弟,和武三思何干?”
“你们再想一想?武三思是得到谁的支持才要问鼎太子之位,不就是二张吗?杀张景雄实际上就是警告二张,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二张的气焰被打压,武三思失去支持,又加上谶语,你们觉得武三思登太子位还会顺利吗?”
几个人恍然大悟,都竖起大拇指,“高!问之兄的分析十分透彻,还真是这么回事。”
“可武三思的谶语是怎么回事?”
“我觉得谶语中很多都是真的,大家还记得当年李尽忠之死吗?死得非常蹊跷,不了了之,当时有人指出李尽忠死的前两天,有契丹人出入武三思的府邸,我觉得这件事一定和他有关,还有冰玉,你们记得吗?武三思曾经炫耀他有一块罕见的极北冰玉,我怀疑就是契丹人送给他。”
“问之兄,还有洛阳街坊那些布告,简直是罪大恶极,民愤太大了。”
众人纷纷点头,谶语和布告将武三思的很多老底都揭出来了,就算武三思极力否认,但圣上又岂能不顾众人的质疑,强行让他上位,一个失德的太子是会被天下人唾弃。
“武三思来了!”
有人低喊一声,大家都闭上了嘴。
第0382章正面交锋(中)
只见武三思正满脸笑容地从远处走来,一一和众人打招呼,他脸上的笑容明显有点牵强,仿佛知道他已经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
那首谶语已经传遍洛阳城,对它的解读也越来越深,越来越透彻,不仅如此,城中还出现了很多布告,将他过去做的恶行一一披露,比如十年前,他强占了长安永康坊三十四户人家的房产,其中八户人家都举家服毒自尽等等。
这些事情描述得极为详尽,并不是捏造,都是他隐藏多年得事实,令武三思心惊肉跳,这些事情只有极少数武氏家族的人才知道,怎么会被人传出来,难道是…
武三思想到了武承嗣,他过去的事情只有这个王八蛋知道得最清楚,他竟然把自己的丑事都抖出来了,一定是他,武三思恨的牙痒,就只差拿一把刀亲手剐了那个混帐。
“狄相国!”武三思忽然看见了狄仁杰,他连忙迎了上去。
狄仁杰正和御史大夫张柬之、中书侍郎姚崇说话,见武三思向这边走来,张柬之厌恶地盯了他一眼,转身便走,姚崇也不愿意和武三思说话,先告辞而去。
狄仁杰呵呵笑道:“梁王殿下找我有事吗?”
武三思仿佛抓到救命稻草一样,急道:“狄相国,那些恶意中伤我的话,你可千万不要当真。”
狄仁杰淡淡一笑,“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殿下何必放在心上。”
武三思脸上一热,又急忙道:“我就怕三人成虎,如果今天圣上问起此事,狄相国一定要替我说一说。”
停一下,武三思又低声道:“令郎升为邢州太守之事包在我身上了。”
狄仁杰笑了笑,“多谢殿下的美意,不过今天有很多重要的政务要商讨,圣上未必会关注这件事,我觉得殿下有点多虑了。”
武三思碰了一个软钉子,他本希望狄仁杰能帮忙摆平这件事,可狄仁杰明显是打算置身事外,武三思无奈,只得讪讪而去。
李臻独自一人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他几年前虽然混得风生水起,但事实上,他并不是在朝臣圈中混,而是在权贵圈中,在朝臣中他没有什么太出彩的事迹,自然也没有什么威望,很多朝臣只是把他视为狄相国的女婿。
不过,广场上数千人在谈论的事情,正是他的杰作,偏偏他们都不知道,这种感觉不免让他有点得意。
“阿臻!”
背后有人叫他,不用说,在皇城中叫他小名之人,除了他的老丈人狄仁杰,不会有别人,李臻回头,只见狄仁杰笑着站在他的身后,后面还跟着一人,李臻还认识他,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当年自己在辽东歼灭李尽忠时与他有过合作。
李臻连忙躬身施礼,狄仁杰微微笑道:“我知道你是第一次上朝,这里面有些规矩,不可乱来,否则会被人耻笑,所以我让李大将军帮你一下,到时候你们会站在一起,跟着他就是了。”
李臻没想到狄仁杰竟考虑得如此周到,心中不由感到,他连忙向李多祚抱拳行礼,“麻烦大将军了。”
李多祚回一礼笑道:“能帮助敦煌侯一点小忙,是我的荣幸。”
李臻在朝廷被人称为‘敦煌侯’,因为他出身敦煌,加之他爵位都是冠以敦煌二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敦煌侯,不过现在李臻又被封为县公,这个敦煌侯的绰号也没有多少人叫了。
这时,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这时上朝的时间到了,大臣们纷纷向明堂台阶走去,很快便在台阶前排成长长两队。
随着殿中侍御史一声高喝:“时辰到,进殿!”
在鼓乐声中,上千名文武大臣缓缓走进了明堂大殿。
这确实是李臻第一次上朝,尽管他出任西京留守后,完全有资格上朝,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使他耽误了朝会。
李臻跟随李多祚站在明堂大殿的后方,四周光线稍暗,旁边是一根大柱,使仿佛影身一般,一般人不会注意到他的存在。
“今天没有预定议题!”
旁边李多祚小声对李臻道:“今天是大朝会,一般时间不会太长,不过看样子有人要提武三思之事了。”
“你怎么知道?”李臻不解地问道。
李多祚冷笑一声说:“武三思的事情已经在洛阳传得沸沸洋洋,居然还有谶语出来,如果言官不说,那就是他们失职了。”
李多祚又用胳膊碰了一下李臻,朝大殿最前面努一下嘴,“看见没有,张氏兄弟没来!”
李臻看见了,右侧前方有两个空位,无人就坐,原来那是张氏兄弟的座位,他们怎么没有来,难道是为了回避张景雄一案,以张氏兄弟的智慧,他们绝对想不到这一点,这必然是皇帝武则天的暗示,看来,武则天心里很明白,今天会发生什么事?
李臻又想到了公孙大娘,他后来才慢慢知道,公孙大娘一方面是武则天的美容师,而另一方面也是武则天的耳目,市井内发生什么大事,公孙大娘都会及时告诉武则天。
这时,殿中监大喝一声:“皇帝陛下驾到!”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只见一队队侍卫手执木制兵器鱼贯而入,最后八名宫女打着长柄团扇簇拥着大唐皇帝武则天从大殿侧门走入,武则天端坐在龙榻,她打量一下下面黑压压的大臣,向殿中监崔旭点点头,崔旭立刻大喝一声,“朝会起,致礼!”
千余名朝臣一起躬身施礼,“参见吾皇陛下!”
声势壮观,武则天笑着摆摆手,“各位爱卿平身!”
大殿内再次安静下来,武则天又缓缓道:“今天是大朝,朕没有军政可议,各位爱卿可有本要奏?”
大殿内一时鸦雀无声,这时,侍御史杜敬之出列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李多祚回头对李臻低声道:“此人是御史台负责四匦之人,同时主管收集民意,这两天发生之事如果他不说,他就会被弹劾。”
李臻心知肚明,他是整个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但事情做出来,怎么让它发挥最大的效果,那就是其他人的事情了,比如这位侍御史杜敬之,李臻相信他的背后站着太平公主。
而且他知道,这位杜敬之说的并不是谶语和布告之事,那件事不用大臣们上奏,武则天早已知晓。
李臻迅速瞥了一眼武三思,发现他脸色苍白,浑身在微微发抖,李臻一笑,他拭目以待。
杜敬之高高举起一卷奏章,高声道:“陛下,这是前左卫大将军苏宏晖状告梁王干涉军务,导致唐军在辽东之战中大败,主帅王孝杰阵亡的奏章,证据确凿,请陛下过目。”
杜敬之这番话引来满朝文武一片哗然,大家都还以为杜敬之会说谶语和布告之事,没想到竟然是旧案重提,武则天有些不悦道:“杜御史,此案不是已经有定论了吗?你为何又要提出来?”
“陛下,因为之前没有证据,而现在微臣拿到了确凿的证据,如果微臣知情不报,那就是欺君之罪,微臣不敢做这样的事。”
好一个知情不报就是欺君,杜敬之大帽子盖下,连武则天都拿他没办法了,她又问道:“你有什么证据?”
杜敬之取出信,双手呈上,“这是梁王写给苏宏晖的亲笔信,请陛下过目。”
所有人都愣住了,连武三思也大吃一惊,他手下不是说那封信被当面烧掉了吗?怎么可能还会存在。
一名宦官走下来,接过信,转呈给了武则天,武则天打开信,立刻认出了武三思的笔迹,武则天当即沉下脸,勉强看完了武三思写给苏宏晖的信,武则天再也忍不住心中恼火,怒视一眼武三思,站起身一拂袖,怒气冲冲而去。
原本打算看一场精彩论战的朝臣们都愣住了,谁都没有想到圣上竟然拂袖而去,朝会才开了不到一刻钟便结束了,所有人都向狄仁杰望去,狄仁杰是百官之首,是把圣上劝回来,还是大家都散朝?
狄仁杰也不得不佩服圣上的精明,估计那封信让朝会开不下去了,所以圣上才一走了之,也避免了公开撕破脸的尴尬。
狄仁杰便对众人道:“大家都散去吧!”
朝臣们这才三三两两离开了明堂大殿,向各自朝房而去,这时,狄仁杰快步向武则天的御书房走去,走到贞观殿下,他等候侍卫替他禀报。
片刻,一名宦官跑出来道:“很抱歉,狄相国,圣上身体有些不适,先回宫休息去了,圣上说她想休息一天,请狄相国多辛苦辛苦。”
狄仁杰知道圣上其实是为了回避自己,要么是那封信太尴尬,让她难以向朝臣交代,要么她也想拖一拖,把大事变小事,或者她想考虑一下,不希望别人打扰。
狄仁杰摇了摇头,便转身离去了,他觉得有必要再和李臻谈一谈,他知道一点李臻的策划,但具体怎么做,他也不太清楚,看样子,这几步棋走得太狠,对圣上影响太大。
李臻他们到底做了什么?
第0383章正面交锋(下)
武则天一连三天都没有露面,引来朝臣的无数猜测,众臣不敢公开议论,都在各自的小圈子里谈论这件颇有点诡异的事件。
有人说圣上是被武三思的胆大妄为气病了,也有人说,圣上是对武家心灰意冷,再重新思考她的选择,但也有人说,圣上依旧支持武三思,只是以拖待变,最后让事情不了了之。
但不管哪一种猜测,都离不开武三思的因素,确实,最近这几天,对武三思的各种不利如狂涛涌起,谶语和布告事件将武三思各种恶行掀出,‘德恶’两个字的评价已经深深刻在武三思身上,再加上王孝杰阵亡一案,竟然是武三思在背后策划,这就涉及到卖国这样更大的罪名了。
无论如何,武三思名声恶化,使很多原本支持武三思的人都开始反思,他们真要支持这样的人登上九五之尊?
时间到了第四天,舆论还在继续发酵,反对武三思的声音铺天盖地,上午,一辆车舆行驶到了贞观殿前,狄仁杰从车舆中走了出来,拾阶向大殿内走去。
他刚刚得到旨意,圣上要召见他,这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他是百官之首,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圣上不可能不考虑群臣的意见。
其实狄仁杰不是没有反对武三思立太子的办法,比如,他只要登高一呼,呼吁百官辞官回乡以示抗议,那至少会有一半以上的大臣响应,甚至包括地方官。
只是这样做的代价太大,会将大唐拖入黑暗深渊,会导致内战爆发,盛世从此沉沦,这不是他狄仁杰想看到的结果。
虽然李臻用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而且阴狠毒辣,但狄仁杰也不得不承认这样做的代价做小,正所谓以毒攻毒,武三思死在他自己曾经做过的恶事之上。
所以狄仁杰最终没有反对,他想看一看最后的效果。
这时,一名宦官奔了出来,躬身道:“狄相国,圣上在莲心阁等候。”
狄仁杰点点头,跟随宦官快步向莲心阁走去。
这几天武则天并没有生病,也没有以拖待变,让事情不了了之,她确实在重新思路,反复权衡。
武则天当然知道,这是有人在针对武三思发起的一次凌厉攻势,对这种背后抹黑的行为,武则天从前不会怜惜,只要发现一起,必然会雷霆万钧打击,但这一次她却硬不起来,她心里很清楚,这是李氏皇族对武氏家族的反扑,她若是打击,必会伤筋动骨,可如果不打击,李氏皇族必然又会嚣张日盛,最后威胁到她的皇位。
武则天希望能平衡,更希望打破平衡后,再形成新的平衡,但这一次,她却有点迷惘,难道打破李武平衡后,再也无法形成新的平衡?
这时,有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狄相国来了。”
武则天点点头,“宣他进来!”
片刻,狄仁杰匆匆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老臣狄仁杰参见陛下!”
武则天叹了口气,“狄相国,朕这几天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啊!”
“陛下是为那封信烦恼吗?”
武则天摇摇头,“一封信怎会让朕困恼如斯,朕是为将来的李武烦恼,无论是李灭了武,还是武灭了李,都是朕不愿看到的结果,坦率地说,朕考虑立武三思为嗣,就是朕反复考虑的一个平衡。”
狄仁杰沉思片刻问道:“陛下希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平衡?”
“朕希望看到李武世世代代和睦共处。”
狄仁杰点点头,他知道圣上会这么说,这两天他也在殚尽竭虑,考虑怎么说服圣上改变决定,他缓缓道:“请问陛下,李武孰强孰弱?”
“何必多问,自然是李强武弱,所以朕才考虑扶助弱者。”
“问题就在这里,一旦弱势者掌握大统,它会善待强者吗?昔日隋文帝登基,杨氏为弱者,他是怎么对待强者宇文氏?陛下难道想不到吗?”
武则天半天没有说话,杨坚登基,将北周皇族斩尽杀绝,相距仅百年,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狄仁杰又道:“相反,强者上位,因为没有威胁,它反而会善待弱者,笼络名声,这一点,我相信陛下比微臣请清楚。”
武则天负手走到窗前,默默注视着远处天空,狄仁杰知道该怎么解开圣上最后的心结,他又劝道:“陛下是梁王的姑母,从古至今,没有那个侄儿会把姑母放到祭坛最高处,相反,相王、庐陵王是陛下之子,作为儿子,他们能不尊崇母亲?他们敢违反人伦,不顾孝道吗?”
武则天浑身一震,狄仁杰直白的话刺到了她的内心深处,她忽然想起武三思几年前擅自模仿皇陵给父亲建墓,若武三思上位,恐怕百年之后,享受皇陵尊荣的不是自己,而是武三思的父亲。
武则天顿时心烦意乱,她对武三思的最后一点信心也在狄仁杰的劝说之下彻底崩溃了,武则天长长叹息一声,“有狄卿为相,是朕之幸也!”
狄仁杰知道武三思封太子一事已经出现转机了,他心中暗暗欢喜,躬身道:“臣不打扰陛下,微臣告退。”
“去吧!让朕再好好考虑一下。”
狄仁杰退下去了,武则天负手站在窗前,久久不语,不知过了多久,她若有所感,一回头,却见张昌宗垂手站在门口,武则天柔声笑道:“六郎怎么来了?”
“臣特来给陛下排忧解难。”
武则天招招手,让他坐在自己身旁,她揽着张昌宗的腰笑道:“六郎有什么高见?”
这几天武则天踌躇不展,同样,张氏兄弟也在反复商讨,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在武三思一事他们确实犯了错误,不该过早表态让武三思上位,他们应该让李武继续恶斗下去,这才符合他们的利益,让李武斗得两败俱伤,他们才能最终渔翁得利。
所以现在绝不能再立太子,应该让太子之位为饵,让李武为此争夺,为此拼命讨好他们兄弟,张昌宗和张易之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们要用自己特殊地位来影响武则天。
张昌宗低声道:“立太子是国本,关系到社稷存亡,确实不能轻易决定立谁或者不立谁,比如武三思失德却差点被立为太子,就是一个最大的教训,我和五郎都认为陛下应该再慎重考虑,再仔细观察,不能再让武三思的教训重现,其实无论是武氏或者李氏,对我们兄弟都没有什么关系,关键不能毁了陛下千秋万代的名声。”
武则天点点头,张氏兄弟的话说到她的心坎上去了,她已经意识到,无论武氏上位还是李氏上位,都会引发巨大的冲击,甚至战乱,她需要时间来调整李武矛盾,最后就算李氏上位,也必须妥当安排好武氏。
这一刻,武则天下定了决心,暂时放弃封武三思为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