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眼中隐隐闪过一丝不忍,这一番基本上注定了几人是有去无回了。只是,与事情一旦成功,军政府将获得的助力相比,却不足而道。一个国家势力的崛起,少不了几代人的热血灌溉。

念及如此,他的心中方才好了一些,不在说话,只是催促他下去通知那全云南,就说他允许了!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二百四十章 第一协入城

这一夜,注定要无眠的不止一个!

“吁…停!报告大人,前头先锋营已至县城南门一里处,已与城中人马接触!”

“好,卫兵…参谋官,随我快马先行,其余部队记住警戒、万万不得松懈!”

陈穆坤高骑在一匹快马之上,马鞭微微扬起,喝令全军听令!

“是!”

很快便是十余骑与他同列而行,一行人挥动马鞭飞驰,没多久便赶到了县城南门处!

在这里,第四标标统陈征早就率领一群城中官员等候多时了!

几个小时前接到了大帅的命令之后,他旋即将兵寨的防务交与了随后赶到的第七标一营,便率领第一标的两营先行一步,赶往县城!

陈穆坤心中倒是谨记李汉的吩咐,怕他心中有所怀疑,眼看就要赶到城门处,他忙得勒紧马缰,将他胯下战马停住,十分利索的下了战马!主动冲着站在欢迎团队最前面的陈征迎了过去。

“夜色已深方才赶到,古林兄莫要见怪,你我兄弟当真是好久不见!”

这时的时间已经过了凌晨三点钟,已是过了五更天了。

“呵呵,正夫老弟哪里的话,你我当真是许久未见了!”

“那是,那是。自我等追随大帅赶赴鄂中以来一直忙碌,前几日刚随大帅攻下荆州重镇,如今也是闻听鞑子大军即将南下,方才得了大帅军令,赶来应山援边!”

“是啊,当真是景色依旧、物是人非,匆匆一算我等别离半月有余,这里恭喜老弟了,你随大帅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他日独领一军可别忘了这个不成器的小老哥儿!”

“哪里…哪里,古林兄为我军政府扼守此重镇要地,日后不仅军政府、大帅也会念着你老兄的厚实功德,成就一军将领指日可待了!”

站在南城门口,两人客套了一番,陈征左右环顾了半天,没有发现李汉的身影,便开口询问道:“怎么,正夫老弟,为何不见大帅的身影?莫非大帅还未赶来?”

陈穆坤点头,笑道:“我乃是先锋一军,大帅跟参谋团在后面。不过看这天色,想必大帅不会选择今晚过来了,古林兄还不知道吧,大帅北上之时火车半路出了问题,他乃是一路步行于泥泞之中赶路,今天想必是累坏了身子了!不过相信今晚休息一夜,明天大帅自会赶来县城。此番清军南下威胁我鄂北、鄂中安危,大帅心中担心,便下了决定要亲自率军坐镇。”

眼见陈征脸上为难,他似乎才刚意识到一般,一拍脑门,笑道:“你看我这记性,大帅已命人快马加鞭传口信与我,叫我等不必等他,可先行入城进驻军营。辎重营件等都在后面,我在方才抵达的小镇上留下了些人手,已经在镇长的帮助下清理出了几间房舍,看天气料想今夜无雨,只许将易潮的火药妥善保存了其余倒是无妨。只是明天还要麻烦你老兄帮忙安排些人手前往那小镇上帮忙搬运东西!”

陈征这才脸上不再犯难,笑道:“也罢,既然有了大帅口谕,我们先且入了城去。老弟一路匆忙想必今天还没来得及吃顿饱饭吧,我已命令城中准备,不过这眼看已是夜深了,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什么大厨掌勺,还请正夫老弟不要见怪才是!”

陈穆坤一看天色已是深夜,他这一晚忙里忙外虽然早前吃了些东西,不过早已饿得腹中无物,因此点了点头却没拒绝。

陈征脸上笑意更浓,看着后面绵延了近里的长长火蛇,好似不经意之间倒起了苦水,“信阳这边已经收到了风声,南下的大军只怕不下数万。哎,此番大帅亲自坐镇应山却是安了我北方数县百姓之心。只是不知道大帅此番前来带来了多少人马,县内有数处要地可堪防守,只是一直以来应山县内独独只有第四标不足两千人马,分散开了要驻守几处要地却是不足。那武胜关本是我鄂北门户,可惜如今却落在了清军手中,皇皇进驻了几千人马,更有数十门大炮扼守。第四标乃是步兵,火炮仅有区区不足二十门,其中新炮就只有我半月前从军政府带来的四门小炮,其余都是在当地清兵手中缴获了老式火炮了!哎…”

他这一段话看似是在倾倒苦水,实则却是如李汉所述那般是在打探军政府之虚实,若是李汉没有交代与他,陈穆坤九成九的品不出个中的味道,如实告诉了他。只是如今他得了指点,心中暗一印证,顿时相信了大帅所说,这陈征只怕心中有鬼,却是话中有话,摆明了想套他开口。

李汉手下四位标统之中,他最是老实、但也不笨。脑中微微一转,陈穆坤看到这周围涌杂的都是人之后,便皱了皱眉,说道:“这里人声喧杂,应山紧挨信阳,城中必有鞑子之探子。古林兄这么大的动静,想必城中已经收到了风声,兴许现在这周围就有鞑子之探子觊觎、窥窃,我等还是小心些为妙,免得走漏了大帅的作战计划!”

陈征眼神连连转动,他的反应却也不慢,笑道:“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却是我险些出了岔子,给歹人以可乘之机了。来来来,既然大帅赶到还有些时间,你我二人且先入城,我马上命人安排城西军营,那里有空闲的房舍,等闲两三千人都能驻下。若还不足,我的第四标驻地还能安排一营,还有巡防营驻地,也能安排一营,再多就只好今晚先委屈一下,等明日我亲自拜访城中商贾富豪们,委托他们帮忙暂时腾出些大一点的庭院、仓库了!”

陈穆坤点了点头,将马缰递给了旁边走过来的一个士兵,笑道:“只好如此了,早市将开,大军搪塞却是不好,还是先命大军入城吧!”

“好!齐副官!”

“到!”

“你去带入城新军赶去城西军营,我方才已经命令刘管带帮忙打扫、收拾了,想必如今也该差不多了!”

“是!”

“烦劳第一标刚赶到的弟兄随我来……”

得了陈征的吩咐之后,已经停在城门口休整的第一标先锋营又开始动了起来,他们只携带了少量的火炮抵达县城,大部分都在后面,在第七标跟第八标士兵的看管之中,倒是不担心安全的问题!

“有劳古林兄了!”

陈穆坤也招来了副官小声交代了几句之后,两人相识一笑,很有故人许久不见之后开怀一笑的感觉。

“这边请,陈兄。先到城中我之指挥处,让我招待你一番茶水,待大帅赶到了之后,我等齐齐用些晚餐,大家赶了一天的路,想必也该累了!”

“如此,便打扰了!”

“请……”

“请!”

两人边走边聊,不过陈征似乎之前在他那里没能询问道大军虚实之后,好似不急了一般,再没有跟他询问这些,反倒是一路上谈的都是如今省内革命之变化。

陈征由于对陕西革命比较关注,因此一路上倒是跟他聊了不少有关陕西的事情,比如就在昨天,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设立了军政、财政、教育、司法、交通等一系列机构,委派了一批大小官员。张凤翙为大统领,钱鼎和万炳南为副统领。三人联手出示安民,广布演说,倡办民团,招集民吏,以恢复秩序。再比如西安光复,各州县纷纷响应,迅速波及省内40余县,风头一时无量,震惊的清廷大怒,派遣三路大军征讨。还有一些传来的趣味、琐事,比如前几日,张凤翙召集各起义军将领在军装局开会,协商军政府的大统领和副统领人选问题,由于张云山与万炳南都争着要当大统领,会议不欢而散。还有有传闻昨日“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由于张云山没能夺得正副都督之位,心中不满的他据说大闹了会场,率领一帮心腹打出了‘洪汉’的旗帜,并命令各码头大事招兵买马。

听得陈穆坤新奇之余连连暗叹,不过他自己倒也应了陈征之请,讲了不少湖南、江西两省的革命形势。比如湖南援鄂军王隆中一协已经入鄂,目前正在新堤休整。比如湖南最近局势也十分不稳,都督焦达峰能力不足以服众、副都督陈作新也耳根较软,导致湖南军政府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并且盲目扩军六万的‘壮志’,直接拖垮了本就没有什么财力的军政府,据大帅的意思,湖南那边最近可能会有动静。

江西也好不了多少,比如九江军政府成立后,却给新军出身的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夺去了九江分军政府大都督的位子。结果同盟会不少人心中不服,连带的连九江分军政府也没有多少人心中承认,听说如今江西那边也是群起云涌,最近极有可能还要酝酿一次大的动作!

两人说笑之间很快就抵达了城中的府衙,内里早有陈征安排的酒水在等待着他了!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二百四十一章 局变

等李汉收到第一标已经抵达县城的消息时,时间已经到了启明时分。

黑夜逐渐被驱散,天色已经隐隐露出了一丝微白。

天要亮了!

这几天都注定李汉要忙碌的没多少休息时间。

卢三方才下去后不久,陈天祥也跟着离开去安排第七标的防务,并抽调兵力帮助季雨霖连夜转移他的第八标,好不令第八标这么早就暴露在有些人的眼中。

处理了几十份兵力调动带来的海量军务文件,忽闻外面似乎起了些喧哗,李汉刚要起身过去看看,就听到门外有敲门声,待他允许了之后,卢三推门走了进来。

“怎么了?”

李汉开口询问道。

卢三眼中闪过一丝疲惫,显然昨天一夜未能休息,今天白天又随大军开赴应山县,也只在火车上小寝了一阵,如今精神已是疲惫至极。不过他看到李汉的询问眼神之后,微微点了点头,方才开了口:“大帅,有应城过来的情报,不过那人却说情报危急,需要亲自交与大帅。由于这应山县临近河南信阳,城中只怕早已潜伏进了不少的清军探子,是故属下等加强了必要的检查手段。”

李汉这才舒缓了紧皱的眉头,点头赞许了一声:“无妨,清军即将大举南下,城中藏有鞑子派遣的探子也不是不可能,还需谨慎一些。你且下去休息吧,等外面的警卫队检查无碍之后便带他来见我吧!”

“是,大帅,我这就去叫他…”

“报……”

卢三得了他的应允之后便离开了,不久就回来,带着两个警卫队的队员跟一个看上去有些面白粉兮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那年轻人穿着一身墨绿色的军装,是军政府最新的文职军装,目前仅装备了一直处于军事化管理的电报处的一群他从湖北带出来的测绘学堂的学生兵们。看他年轻明显不大,显然乃是来自电报处!

“大…”

见他要行礼,李汉挥手止住,他的眼睛盯着那年轻人手上的文件夹,根本顾不得这些虚礼。

“虚礼就免了,是应城发过来的电报吗?”

“回大帅,不仅应城、还有一份来自襄阳!事关紧急,其中两份文件为四星级情报,根据规程,必须要亲自送到大帅手上!”

那学生兵像是有些激动,不过他倒是对李东来接管电报处之后制定的规程记得十分详细,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第三标原本便是有两台电报机的,打下了襄阳之后,李汉又让人送了两台过去。如今这襄阳已经成了军政府掌握的四大重镇之一,却是不得不谨慎一些。

而汉川虽说比不得襄阳重要,但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在李汉心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因此也有电报处在那边设的点。

而两处同时有情报直接发到这里,而不经过应城。显然是有重大军情。

“辛苦你了,给我吧!”

接过他从文件夹中取出来的几份文件,显然这些文件已经经过整理了,上面几封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他只是匆匆的看了一眼便略过了,只记下了应城方面张梅生发过来的一封电报。据说重镇沙洋因为这两人的充沛雨水,镇上几处汉江堤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与漏水情况。虽说现在情况还不算严重,不过本着预防为主的观点,沙洋那边有乡绅联名上报军政府,请求军政府能够拨款重修堤坝,当然了,他们愿意捐赠财物、银两。

由于根据当地乡绅的统计,重修镇上几处堤坝需要耗费财务不下十万两。虽说有当地乡绅承诺出资一半,不过张梅生也知道如今战事将起,军政府财政虽说暂时还算富足,但是一旦战起为抑制战起后五府之内的粮草物价、以及弹药补给等,仅靠盐务税收恐怕也将落入入不敷出的窘况。因此不敢自作主张,特发来电报询问。

虽然如此,张梅生倒也不负他将整个军政府内的政务全部移交给他。在电报中,张梅生陈条逐句为他分析了一番个中的轻重,希望他能够允许军政府批款重新修筑沙洋堤坝。一来可安抚沙洋等新得之地的地方民心,二来也可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安抚府内因为清军即将大举南下而隐隐有些躁动、不安的民心。

李汉皱眉思量了一阵,决定听了他的建议。此时府内民心之乱他早有闻,即便是得了他大军进驻的应城、襄阳等地,最近也有不少家境富裕的乡绅富豪或低调暂离,或干脆居家搬迁。他们是消息最灵通的一拨人,不少人都能通过自己多年经营的关系网隐隐搞到清军南下大军的实力,也难怪对军政府如此不自信了。

而他们这一动,又加剧了普通民众心中的恐慌,根据各地巡防营的反应,自府内开始有人散播清军即将大举南下的消息之后,各地明显多出了不少的打砸、抢劫等犯罪活动,并且包括应城在内的几处地方物价都要上涨了几分,显然民心已陷入恐慌之中。

虽说他已经惩戒了几个暗地里哄抬物价的不良商贩,但是高涨起的物价短时间之内除非军政府能获得一场大胜,否则他很难从府内一群已经收紧了口袋推托没有存货的商贾们手上收购到低价的物资用于军队消耗,平息府内高涨的物价。

这时候军政府的确需要用些手段来安抚府内民心。

他轻轻的摩擦着已经生出了一层密密麻麻胡须渣的下巴,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了。

从身上掏出随身携带的钢笔,在电报下面写上了批准两个字。微微停顿了一下,他又继续写了一句,任命张梅生为‘军政府政务处总理官’,可暂时调度沙洋、应城两地驻军,辅助沙洋重镇堤防建设。

末了他还在电报下角写上‘宣传’二字,然后重重的打了个圈。

以张梅生的老练经验,他会知道该如何去做的。

将那审阅完的文件放在一边,他又打开了另一份文件看了起来。

只见他仔细看了一眼之后面色虽无喜色脸上却明显舒缓了一些,显然虽然不是重要的军情,却也是一桩美事,最起码不是坏事!

的确如此,这一份李东来拍过来的情报通篇只有很少的一组字,不过这心内的东西分量却不轻,乃是介绍的武昌那边的局势。

原来果然如他所记忆的一般,就在昨日深夜,同盟会巨头之一的黄兴、宋教仁二人齐齐抵达武昌,只是两人不同于历史之上那般高调,反而于深夜抵达,悄然入了中部同盟会的驻地并未惊动多少人。

不过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湖北军政府军务会议上,同盟会成功逼迫孙武让出了三镇军事指挥权,改为委任黄兴为战时军事总司令,总统三镇兵力,迎击已经攻陷了汉口刘家庙的清军。

而早在清晨时分,汉口军政分府军务处长詹大悲等已经以通敌罪枪决民军汉口前线指挥官张景良,据传此贼一死汉口民军欢呼雀跃、拍手叫好。

而张景良是孙武亲自任命的,无论詹大悲是出于本心还是有人指点,此举都已表明了,孙武已经逐渐失去了对武昌三镇的指挥权。

起码汉口那边已经生了异心,刘家庙之失的责任他即便不想背也得背在身上了!

同时,孙武暂时失去了军政府的军事指挥权之后明显感觉到了危机,他不但加紧了拉拢黎元洪、汤化龙、吴兆麟等人,也对在这时表上‘忠心’的李汉有了拉拢的意思。在昨日的军务会议上,据说上演了一幕好戏,为他化解了‘探子危机’,暂时平息了武昌那边的怒火。应城那边已经收到了风声,鄂中派往三镇采购而‘失踪’的军政府人员已经悉数被找到,不日将被护送回鄂中。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二百四十二章 局变(2)

不用他再做指示了,李东来已经待他做出了批示,早就被囤积在汉川的一百担食盐立刻找到了合适的货船,最迟今日晚些时候便能抵达武昌。

与此同时,新堤那边的‘剿匪’已经结束,被阻在新堤半日的湖南援鄂新军王隆中一协已经坐船继续北上,李东来已命附近州县配合补给,预计将能提前两日、最迟十一月二日便能抵达武昌三镇。

事实上早在李汉离开鄂中之前,便已经许下了他坐镇鄂中军政府的便宜大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