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决战第三帝国-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就在这时,梅尔斯科夫却感觉到一点异样的气流,枪炮声中隐隐还能听到些马达的“突突”声。
  梅尔斯科夫朝后方望了望,什么也没有。
  但是下一刻,他就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架两边带着螺旋浆的怪飞机从悬崖处升起来出现在他的面前,机翼下几十个炮管看得让人头皮发麻,以至于梅尔斯科夫都没注意到机身下方左、中、右的三挺机枪。
  发挥作用的其实是机枪,因为这时候敌我距离太近,火箭炮精度差很容易误伤。
  梅尔斯科夫赶忙朝士兵们大叫:“后方敌人!”
  但已经太迟了,武装直升机的三挺机枪“哗哗哗”的喷吐出火舌,密集的子弹打得雪地一块块飞起,然后延伸到正朝德军阵地冲锋的苏军人群中……一排排苏军惨叫着倒下,他们到死都不知道这些子弹是从哪来的。
  接着武装直升机又“嗖嗖嗖”的朝另一面的苏军方向打出一排火箭弹,一团团火焰腾空而起,将苏军冲锋部队的后半段拦腰截断……这是因为担心误伤自己人,火箭弹往远处打。
  紧接着,又是两架武装直升机冒出头来,“突突突”的越过德军头顶,下方的机枪朝残存的苏军一阵猛烈扫射。
  苏军赶忙举枪还击,但武装直升机底部装甲加厚到足够抵抗苏军步枪、轻机枪……这也是直升机是高地作战利器的原因之一,敌人手里很难得会有重装备。
  这使苏军的抵抗变得微不足道,武装直升机对下方排着密集队形的苏军简直就可以说是一场屠杀。
  更糟糕的还是,周围又出现十几架直升机,然后从直升机上就滑下了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德军士兵。
  “我说的没错吧!”费多尔拿着步话机说:“他们会出现的。是第一步兵团,我们跟他们一起穿插巴库,你还记得吧!”
  “当然!”汉斯回答:“知道吗?我恨他们!”
  “为什么?”费多尔不解的问:“他们刚刚救了我们的命!”
  “因为……”汉斯说:“他们明明可以轻松的把敌人解决掉,却要让我们在这里拼着命守六天!六天……整整六天!”


第七百六十一章 机会
  其实从汉斯的角度来看,他说的话似乎是有道理的。
  第一步兵团拥有高地战神器武装直升机……虽然苏军海鸥慢速战斗机在高地战中也很好用,但与直升机相比还是差多了。
  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比如狭窄的山口,它两侧都是挺拔的山峰,敌我双方的部队都挤在山口悬崖的两侧作战,海鸥战机虽然速度慢,但怎么说时速也有三、四百公里,让它往山口这地方俯冲扫射或是投弹……不但分不清敌我,一个不小心连自己都要搭进去了。
  直升机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它甚至可以悬停,也就是零速度,然后用慢速缓缓前进,基本不存在因为速度太快反应不及的问题。
  另一方面,山地上敌我双方都要节省弹药……累死累活的背一箱弹药上山,“哗哗哗”的几下就打完了,再给力的后勤运输也支撑不住。
  直升机也没有这个问题,它在山脚一起飞升上一定的高度就上山了。
  于是武装直升机那又是机枪又是火箭炮,在高山雪地战场上就有如挥金如土的土豪般的存在,只不过这里的“金”是金属的金。
  所以,在苏军刚开始进攻山口时,第一步兵团其实就可以派出直升机将苏军打退了,而且还是轻松打退。
  但第一步兵团却没有这么做,直到第100团的两个连就要支撑不下去时才出现。
  然而,秦川却自有秦川的道理。
  道理很简单……六天前,苏军的主力才只运动到山口位置,也就是一千多米的海拔。
  秦川判断苏军主力必定不会继续呆在山口处等待突破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山口过于狭窄兵力无法展开,另一方面就像之前所说的,山口两侧的高地也同样会威胁到山口的交通,比如架起几门迫击炮就可以用炮火封锁。
  如果在这时,德军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也就是出动直升机……只这么一棒就会把苏军打懵了,然后苏军就匆忙往撤退。
  一千多米的海拔对苏军来说要撤退并没有什么难度,于是苏军几乎可以全身而退。
  但是现在……苏军为了能够尽快的对德军发起进攻,竟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昼夜不停的赶路,以至于这六天都前进至了三千多米的海拔。
  于是就不用想了,肯定是进退两难的局面。
  秦川猜的没错,当情报传到马哈奇卡拉指挥部时,朱可夫当场就愣住了。
  “第一步兵团?”朱可夫问。
  “是的,朱可夫同志!”参谋回答:“他们用直升机击退了我军的冲锋,第35团死伤惨重!”
  “我们的飞机呢?”朱可夫怒吼道:“为什么不派我们的飞机去把它们干掉?!”
  “朱可夫同志!”参谋回答道:“我们的飞机在那种地形同样无法低空飞行!”
  “我没有说让他们低空飞行!”朱可夫说:“我就想知道,空中为什么没有我们的战斗机,等那些直升机出现时就把它们炸毁!”
  “朱可夫同志!”参谋解释道:“如果……要做到这样的话,我们就必须保证每支部队上空都有我军的飞机在巡逻!”
  参谋这话当然是有道理的。
  直升机出现是一时的,苏军不知道下一刻它会出现在哪里,有可能是中段、西段,或是东段的某一处,如果苏军想要彻底的防守住,也就是保证直升机一从山谷里冒出来就把它干掉……那就必须得全面防守。
  攻大于守的理论在空战方面其实也是实用的。
  如果苏军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苏军或许还会取得优势。
  问题就是苏军做不到……
  首先是苏军燃油不足以支撑这么大规模的常态化巡逻,苏军补给全都是从里海用小渔船运来的,原本就不堪重负了,如果再强求只怕会把后勤压垮。
  其次,则是苏军的制空权仅仅只是在某个高度的局部制空权,真要打起来依旧不是德军BF及F战机的对手。
  此时的制空权,其实是形成了超低空由直升机掌握,低空由苏军海鸥战机掌握,中高空依旧由德军掌握的这种夹心饼干式的控制。
  朱可夫毕竟是骑兵出身,对空战方面不太内行。
  不过他很快也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接着就颓然坐回自己的椅子上扶着自己的额头。
  华西列夫斯基立在一旁没说什么,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因为已经进入三千多米海拔的苏军此时已是进退两难。
  继续前进朝敌人发起进攻吧……先不说德国人直升机对苏军的杀伤力,它简直就可以说是高地雪山中的坦克。仅仅只是直升机的运输能力都会让苏军胜利无望。
  原因很简单,虽然苏军的兵力是德军的数倍,但德军的补给却是苏军的数倍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可以用直升机运输。
  撤退吧,苏军主力已经在三千米海拔的高度,有句话叫“上山容易下山难”,雪山就更是如此,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摔个粉身碎骨……这样还撤得下来吗?
  华西列夫斯基心里不由一阵愧疚,因为朱可夫之前就有担心过德国人的第一步兵团,是自己使他放下了戒备。
  “我真蠢,不是吗?”朱可夫说:“我们怎么会想不到直升机可以在山地中索降呢?它们可悬停,可以在沙洲索降,可以在下塔斯克索降,当然也可以在高加索上索降……”
  顿了下,朱可夫就抬起头来望向华西列夫斯基:“所以,德国人是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他们设下了一个陷阱等我们跳,我们上当了!”
  “下令撤退吧,朱可夫同志!”华西列夫斯基说道:“我们没有别的选择,现在撤退可能还来得及,否则……”
  华西列夫斯基不也再往下说了,数万人在高加索山上冻死、饿死的惨景忍不住浮上脑海。
  朱可夫站起身在办公桌前来回走了几步,然后看了看地图,就说道:“不,我们或许还有机会!”


第七百六十二章 补给站
  “我们的机会在这里!”朱可夫指着东部的卡兹别吉峰说道:“东部地势较为平缓,山峰较少,是吗?”
  “是的!”华西列夫斯基说:“朱可夫同志,你是打算以这片区域为主攻方向?”
  “是的!”朱可夫回答:“地势较来平缓没有深沟险壑,就意味着直升机很难在低空藏身!”
  “虽然是这样,但它同样也不利于我们的海鸥战机作战!”华西列夫斯基说。
  “你忘了我们还有雅克1和米格了?”
  “可是他们需要保护机场……”
  “我们可以用一百架保护机场,另一百架与德国人作战!”
  于是华西列夫斯基就没话说了。
  这似乎的确是个可行的方案,虽然雅克1与米格还是比不上德军战机……这不仅是因为战机性能,更因为苏军飞行员的素质普遍不如德军飞行员。
  但是,用雅克1和米格拖住德军战机还是可以做到的,然后再用数量庞大的海鸥战机对付直升机,于是这看似是死局的棋又被下活了。
  “但是,朱可夫同志!”华西列夫斯基有些犹豫的说道:“如果我们无法成功的突破敌人的防线的话……”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了,那时的苏军只怕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朱可夫回答。
  顿了下,朱可夫又补充道:“另外,我们还要空投高射机枪,至少每个营需要装备一挺!”
  “是,朱可夫同志!”华西列夫斯基对此表示同意,虽然装备高射机枪实际上可能会减弱战斗力……因为部队必须空出许多人来搬运高射机枪以及它所需要弹药,但也总比在直升机面前毫无反抗能力要强。
  朱可夫在后方讨论得不亦乐乎,秦川在战场上可是一刻也没有停歇。
  秦川清楚,这时候就是痛打落水狗的最佳时机,再过一段时间,苏军或许就会因为认识到直升机的历害而装备上重武器于是直升机就无法这么肆无忌惮了。
  因此,这几天第一步兵团几乎是倾巢出动,整个第一步兵团5架运输直升机16架武装直升机,几乎就是起飞打完一仗之后返回补充燃料和弹药后又再一次飞上天空对苏军发起新的一次进攻。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打下了苏军的两个补给站……
  德军其实一直都在侦察苏军动向,主要是侦察机侦察,侦察兵虽然有但为数不多,原因是在不使用直升机的情况下派出侦察兵的生存率太低了,比如趴在冰天雪地里一动不动观察敌人,没收集到什么有用的情报自己都会被冻死。
  这其中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补给站。
  其实从雷达上就可以观测到补给站的大慨位置……德军使用直升机空运在高加索西、中、东三段分别设置了两个雷达站。
  这些雷达站很快就观测到每天都有大量的飞机来来回回的飞往相同的几个位置而德军又没有遭到攻击。
  由此雷达兵就推测那是苏军负责空投的运输机。
  派出侦察机侦察,果然就发现往下空投物资,从空中拍下照片……很清晰的看到雪地上还有拖运物资的痕迹。
  都说苏联人比较粗心,由此也可见一斑了,这么重要的的补给站居然就这样暴露在敌人面前。
  于是不用说了,当然是派出直升机去偷袭。
  这偷袭是在德空军掩护下实施的,毕竟那是在反斜面,是敌机的控制范围。
  德国空军的制空权那是没话说,派出二十架战机闯入相关空域,接连打下十几架苏军战机及一批正准备空投的运输机后,就报告空域安全了。
  接着直升机就“突突突”的越过高加索直奔苏军的补给站而去。
  苏军驻守补给站的士兵根本就没有防备,他们许多人甚至连步枪都没抓在手里……他们的任务是收集空投下来的物资,背着步枪就多一分重量,更何况他们以为这是后方,背步枪完全就是多此一举。
  因此,当第一步兵团的德军士兵冲到他们跟前的时候,他们就只能举起双手。
  前后两个补给站,据苏军俘虏说每个补给站都存储有几十吨重的物资……那些都是他们工作十余天的成果,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全部都化为乌有了。
  仗打得很痛快,尤其是第一步兵团还装备了小型步话机,一次次行动用“如臂指使”这个词来形容也一点都不夸张。
  但直升机部队也遭受了损失……三架运输直升机和两架武装直升机。
  运输直升机的损失一般都是在悬停索降的时候,这对于它来说总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缺陷,幸运的是乘员只伤亡十余名。
  武装直升机,则是因为它们飞进了较低的位置作战……山峰总有高高低低,武装直升机进攻补给站时就必须处于低位,而它的装甲又是处于下方。
  于是,位于山峰上的苏军居高临下的打几梭子弹下来,轻松的就击穿了上部装甲将其击落。
  这也让秦川吸引了一个教训,除非是特别有必要,尽量不选择进攻低势低的目标。
  “苏联人为什么不撤退?”斯莱因上校疑惑的问了声:“他们应该已经知道胜利不属于他们了!”
  “苏联人从来都不会认识到这一点!”弗雷科少将说道:“他们只知道冲锋,然后死在我们面前!”
  “我认为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将军!”斯莱因上校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秦川表示赞同:“因为这里是高加索,如果苏联人没有其它的办法而继续这么下去的话,那么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动手,高加索的寒冷以及食物的缺乏就会把他们永远留在这里!”
  “那么他们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弗雷科少将接过了参谋递上来的冒着热汽的咖啡,然后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
  自从直升机改善运输后,咖啡对于第1山地师来说都不是奢侈品了。
  “我不知道,将军!”秦川回答:“不过我想,直升机或许要休息一段时间了!”


第七百六十三章 偷袭
  直升机的确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了,因为它们把苏联人给打惨了,让苏联人一听直升机的声音就心惊胆颤。
  但同样也是因为这样,苏军对直升机也会有所防备。
  比如像之前的在高处布设火力掩护,再比如海鸥战机的频繁巡逻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直升机的活动空间。
  于是,直升机就突然间在苏军战场上空消失了,这使苏军有些一拳打出却无处着力的感觉。
  不过这并不代表直升机就不再发挥作用,他们依旧在高加索山脉的另一面来来回回的为德军运送弹药和补给。
  苏联第9山地师,当凌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卡兹别吉峰上时,师长奥列格诺夫就缓缓的从白色的雪堆里冒出头来,拿出裹在白布里只需出两个镜孔与雪地浑然一体的望远镜朝山峰上望了望。
  观察的结果让奥列格诺夫很满意,山峰上驻扎的一个连的德军完全没有准备,他们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许多人还丢掉自己的机枪位与战友挤在一起,希望能早一点得到来自阳光的温暖。
  第9山地师是凌晨一点左右赶到卡兹别吉峰的,朱可夫命令奥列格诺夫少将马上进攻,但奥列格诺夫没有这么做。
  原因一方面是第9山地师这段时间一直没日没夜的行军赶路,每天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只有两小时……这不只是为了能尽快与德军接战,更是为了节省粮食和补给,简单的说就是吃一天的粮食干一昼夜的活。
  在这种高强度的行军下,第9山地师的官兵几乎已经累垮了,很难对敌人阵地发起有效的冲击。所以奥列格诺夫决定让部队休息几个小时。
  另一方面,则是部队在夜里发动进攻难度太大……昨夜风雪交加,大量的新雪会使进攻部队深一脚浅一脚的很难前进……德国人甚至都不用铁丝网了,这些新雪就是最好的延阻设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攻,苏军胜利的唯一希望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做靶子,等德国人将子弹打完后才有可能。
  但政委却提出一个问题。
  “难道我们天亮就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吗?”政委叶戈尔维奇说:“到了天亮,这些新雪会更厚,我们的进攻会更困难!”
  奥列格诺夫想了想,就回答:“你说的没错,政委同志。但我们的部队里有高加索人,也有西伯利亚人,他们擅长在雪地作战!”
  “是的,所以我们才要服从朱可夫同志的命令,马上朝敌人阵地发起冲锋!”
  “我们的确应该这么做,但不是冲锋!”奥列格诺夫回答。
  然后,奥列格诺夫就命令组建一支突击队,人数一百人,他们由身强体壮的高加索人和耐寒的西伯利亚人组成,然后乘着大雪潜伏到敌人防线前……他们潜伏到距离德军防线只有20米的距离,然后卧在那等待一小时左右直至天亮,风雪会掩盖他们所有的痕迹。
  只不过,奥列格诺夫不知道,那一百人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