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决战第三帝国-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百九十章 笨方法
  所谓的“添油战术”,就是指使用小股部队逐次攻击的方法,就像给油灯添油,一次不够、再加点还不够、再加。
  这战术实际上并不能称为战术,因为它其实是个贬义词,指的是指挥不力无谓的浪费兵力。
  但有句话叫“兵无常法,水无常形”,实战中往往就会需要用到这种看起来没用甚至是错误的战术。
  就比如现在,马马耶夫岗只有少量的德军。
  如果苏军一次性派出大部队去攻占的话,或许会成功,但成功的结果就是德军发射巨炮大量杀伤德军。
  于是,罗季姆采夫就只有一点一点的加,战斗力恰好超过高地上的德军。
  这时德军就有两个选择,一是用炮火覆盖,二是也往高地添一些兵力以挡住苏军进攻。
  但如果用炮火覆盖的话,因为苏军兵力并不多所以一般不会选择,之后又因为双方兵力都在马马耶夫岗成规模且都是精锐所以无法使用。
  于是,渐渐的就会形成“你添一点我也添一点”,然后再不断循环兵力越来越多的格局。
  从这方面来说,罗季姆采夫还是很有想法的。
  这一点当晚秦川就感觉到了。
  这天夜里,秦川正蜷在战壕里睡觉……其实这里夜晚根本就睡不觉,七月的斯大林格勒是旱季,蚊子成片成片的在四周飞舞,还有老大只的绿头苍蝇在身边“嗡嗡”的叫,尤其让人恶心的是你还不知道这些苍蝇不久前在哪具腐烂的尸体上饱饱的美餐了一顿。
  这其实是件很严重的问题,天气炎热毒虫横行,城内满是废墟和垃圾,更糟糕的还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尸体一层一层的往上堆而且无人掩埋……没有人还会有多余的力气去掩埋这些尸体,这不仅是因为尸体太多,更因为掩埋尸体还是很危险的事,因为废墟中甚至尸体里都有可能隐藏着敌人的狙击手,如果你在乎这些尸体的话,那么你自己很快就会变成一具尸体。。。
  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有可能暴发大规模的瘟疫。
  但彼此已经杀红了眼的苏德双方根本就顾不上这么多,也许苏联人还希望它发生,因为如果瘟疫流行的话,就会像莫斯科的寒冬一样将德军赶跑。
  从这方面说,秦川还更希望冬天早点到来,至少在冰雪中不用闻着空中令人作呕的腐臭味,至少也不会看到眼前这座有如地狱般到处是尸体、残肢断臂以及废墟的城市。
  这时,通讯员跑到秦川身边报告道:“少校,侦察组报告,他们听到南坡有些动静,苏联人似乎是在构筑工事!”
  对马马耶夫岗的驻守也是轮换着进行的,因为没人能在那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保持长时间警惕。
  秦川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生涩的眼睛,从通讯员手里接过电话,问了声:“什么情况?”
  “少校!”电话那头传来一名士兵紧张的声音:“我们确定是苏联人,我想,他们在准备对高地发起进攻!”
  “发射过照明弹没有?”秦川问。
  “当然!”士兵回答:“可是我们没能发现什么,险了他们挖的一些新土!”
  闻言秦川不由皱了皱眉。
  苏联人一般不会选择在夜里进攻的,原因是苏联军队素质较差在夜里很难组织。
  不过这一点似乎对眼前的这支苏军不适用……秦川已经从俘虏那知道他们面对的敌人是苏近卫第3步兵师,它同样也是一支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部队。如果他们对自己的素质有信心的话,选择夜战还可以避开德军的空中优势。
  当然,即便是这样,这些所谓的苏军精锐与德军相比还是相去甚远,尤其与第步兵团相比。
  苏联人这是要干什么呢?
  秦川不知道,他对着电话说道:“继续观察,有什么情况随时报告!”
  “是,少校!”
  想了想,秦川似乎就明白了,苏军可能是要与德军面对面的争夺马马耶夫岗,他们现在所做的动作,就是想乘着黑夜在马马耶夫岗南坡构筑一些掩体以方便他们的冲锋。
  或者是潜伏到距离近的地方以缩短冲锋的距离……中国军队在装备处于弱势时也常这么干,所以秦川对此十分了解。
  想到这里,秦川马上就对弗格曼说道:“上尉,你带一个排去增援马马耶夫岗并负责那里的指挥!”
  “是,少校!”弗格曼应了声,马上就叫上一个排沿着交通壕朝马马耶夫岗跑去。
  正如之前所说的,弗格曼是军校毕业加入第步兵团的,他需要得到更多的煅炼,尤其是指挥夜战……上一回弗格曼的失误差点让秦川送命,至今秦川还心有余悸。
  事情果然就像秦川想的那样,没过多久,南坡方向就腾起了几颗红色的照明弹,然后在一通迫击炮的炮声中苏军就展开了对马马耶夫岗的进攻。
  让秦川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苏军还开来了五辆坦克助战……在此之前德军居然一点都没发现苏军把坦克运了上来。
  显然,苏军这是想出其不意的攻占马马耶夫岗,于是在炮声的掩护下掩蔽前进至南坡下方的。
  那是罗季姆采夫担心苏军的火力不足无法与德军对峙……德军用的都是P43,仗打到现在罗季姆采夫早就知道它的厉害了。
  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很快就在马马耶夫岗上响起,从电话的报告里,秦川知道苏军正一边构筑工事一边朝山顶推进,时不时的还往山顶发起冲锋。
  听到这些秦川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一半了。
  因为他这时已确定苏联人是要“笨方法”来抢马马耶夫岗了。
  这其实就是秦川一开始攻占马马耶夫岗的初衷……攻其必救,然后与苏联人打正规仗。
  当然,这肯定会给第步兵团带来伤亡,但打仗又怎么可能避免伤亡。
  秦川相信,无论如何,这都会比在斯大林格勒城内与苏军打巷战或是打游击战要好。
  至少,这里没有熟悉地形的问题。


第六百九十一章 地下掩体
  在一片枪炮声中,苏、德两军在马马耶夫岗上展开了一场残酷的近身搏斗。
  这里没有坦克、没有飞机、大口径榴弹炮也无法发挥作用,但战斗的惨烈却比有这些装备参与的战斗有过之无不及。。。
  敌我双方都在一批批的往战场上增加部队,然后再一批批的在漆黑的山岗上厮杀、消耗,手榴弹、刺刀、甚至是石头和牙齿……即便是德军手里拥有P43,但在黑暗中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某处被敌人手榴弹炸出一个缺口或是遭到迫击炮暂时压制,近距离潜伏的苏军马上就会像潮水般的涌上来与德军近身肉搏。
  但无论是近身作战还是近身肉搏,P43都能完美的诠释其火力和连续性,只要给德军任何一点时间,他们都能够用手榴弹加P43的形式重新组织起防线将敌人击退。
  当然,这与德军士兵的素质是分不开的。
  有时秦川甚至能命令德军士兵全体后撤,然后依靠坦克的火力对紧随而来的苏军进行密集杀伤。
  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色大亮时苏军才不甘心的停止了进攻……因为如果再继续进攻的话,德军的战机和轰炸机又将出现了,那时苏军显然就会遭到更大杀伤。
  不过苏军的坦克却最终都没能逃走,原因是它们本身就需要藏身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才能避免被德战机发现,其中大多数是将自己半埋在废墟里只露出一点炮塔,这样即可以射击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机动又很难被空中的敌机发现。
  但现在它们为了协助进攻马马耶夫岗不得不暴露,这一暴露就被德战机死死的盯着了,接着又是机炮又是炸弹的,不到十分钟五辆坦克就成了一堆冒着黑烟和火苗的废铁。
  秦川整晚都没有登上马马耶夫岗。
  因为他知道像这样的战斗更重要的是把握战斗的节奏使驻守其上的德军进退有据,或者适时为马马耶夫岗补充一点兵力,或者指挥迫炮部队实施压制。
  事实也证明秦川这么做是正确的,一整晚德军的伤亡不过一百人,而苏军倒在山岗上的尸体少说也有上千具。
  “是该清理尸体的时候了!”秦川朝山岗上的尸体扬了扬头:“否则,用不了几天,我们上去的路就会被一堆堆令人恶心的腐肉给堵上!”
  “是,少校!”士兵们应了声就行动起来。
  德军士兵的尸体会被挑出来就近埋葬,而苏军士兵的尸体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它们会被堆在一个坑里,一层层的往上堆,最后堆成了一座小山,就像架干柴一样,然后再浇上汽油点燃……那味道让防线上的士兵们都不约而同的用毛巾绑住了口鼻。
  不久,做为预备队的二营就上来与秦川换防,打了这么久的仗也该是一营休息的时候了。
  秦川对着地图和实景向二营营长巴泽尔交代了防线的布置及敌人有可能使用的战术及存在的一些危险,然后就与巴泽尔握了握手,说道:“祝你好运!”
  “你们也一样!”巴泽尔深有感叹的拍了拍秦川的肩膀,说道:“看看你,认识你时还是个新兵,现在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
  秦川感激的向巴泽尔点了点头,他虽然与这个老上级接触不多,甚至都没说过几句话,但恰恰是这样才能体现出巴泽尔的伟大……秦川一直都在绕过他与斯莱因上校甚至是斯特莱克将军接触,如果是换了其它人,只怕很少有像巴泽尔这样心无芥蒂的。
  在马马耶夫岗的战斗陷入僵持后,斯大林格勒这边就有点支撑不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马马耶夫岗在德军的控制下就直接导致中央渡口被精确封锁……德军炮兵观察员从马马耶夫岗可以清楚的掌握从东岸增援来的物资什么时候在什么位置登陆,接着就召来炮火进行覆盖。
  这使斯大林格勒能得到的兵员及补给大幅缩水,子弹补给甚至都出了问题。
  为此,崔可夫不得不撤离了他位于普希金大街的地下掩体。
  实际上,与其说是撤离还不如说是一次逃跑。
  因为那天中午,一队德军突然攻到了崔可夫地下掩体的入口处……崔可夫制定的城市游击战策略虽然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而且从总体来说是成功的。
  但问题是游击战往往没有一条统一的、明确的防线,以至于连自己都不确定敌人或是自己的位置在哪。
  德军的出现完全出乎崔可夫的意料之外,因为地下掩体的位置已经十分接近中央渡口了。
  但崔可夫不敢想这么多,他马上命令参谋人员和警卫员抗击德军。
  然而,这些人毕竟不是专业作战人员,地下掩体里很快就挤满了伤员。
  同时,崔可夫也气愤的看到他身边的人并不像平时所表现出来的那么英勇……司机、传令兵甚至许多军官都以各种借口逃进地下掩体的安全处,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方便指挥”和“商讨解决方法”。
  其实这一点都不意外,因为苏军的指挥机构大多是在和平时期组建起来的,并非战时的择优选拔,甚至其中有许多人不顾一切的挤到指挥部里工作的原因就是为了不用上战场不需要面对敌人,现在只不过是暴露了他们的本性而已。
  由于地下掩体没有通风系统,掩体内很快就充满了烟雾、热气和恶臭,不久后就会缺氧。
  幸运的是,地下掩体还有另一条秘密通道,这条通道直达几里外的伏尔加河。
  崔可夫带着重要文件和作战态势图,以及他的参谋团体匆忙逃到伏尔加河,在夜幕的掩护下搭船渡过了伏尔加河。
  但崔可夫知道自己不能呆在伏尔加河东岸指挥,因为就像他之前说的,要么守住斯大林格勒,要么死在那里。
  如果苏军士兵知道他撤过伏尔加河的话,斯大林格勒很快就会失守。
  于是,崔可夫马上就登上一艘装甲快艇再次渡过伏尔加河回到了斯大林格勒。


第六百九十二章 战术转变
  崔可夫再次回到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就已不是回到南部主城区而是回到北部的工业区。
  原因是南部主城区已几乎找不安全的地方做为指挥部,即便是苏军最后的防线也就是中央渡口也随时都会遭到德军的轰炸。
  原则上来说北部工业区也没有安全区,但苏军可以制造出几个安全区。
  这个安全的地方就是被德军烧毁的“红色街垒”火炮厂的侧壁。
  “红色街垒”火炮厂的东侧与伏尔加河相邻,不过那里是一道高50英尺(200米)高的峭壁。
  这峭壁毫无疑问是德军炮火的死角,同时德军空军也无法对其实施轰炸,另外还有大大小小的许多工厂的排污管都是从这里将污水排入伏尔加河……这时期可没有环保之说。
  苏军士兵就在峭壁排污管附近炸开了几个洞穴做为指挥部,然后再构筑几个交通壕将这些指挥部与地面或者排污管相连。
  (注:此时斯大林格勒的排污管、下水道等都被苏军用于游击战的地下通道了)
  让崔可夫感到有些沮丧的是,他的指挥部再一次少了许多人手……在指挥部转移到伏尔加河东岸再转回来的过程中,许多军官和参谋都悄悄的溜走留在东岸了。
  在危难之际就是这样只顾自己性命贪生怕死的人最让人痛恨,而偏偏又是这些军官和参谋,平时却义正严词甚至毫无道理的要求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这样下去不行!”崔可夫忧心忡忡的克雷洛夫说道。
  “崔可夫同志!”克雷洛夫安慰道:“他们离开了就离开了吧,我们不必为他们感到失望!”。。
  “什么?你以为我是在为那些逃离指挥部的人感到失望吗?”崔可夫回答:“不,克雷洛夫同志,他们的离开或许是件好事。你知道的,斯大林格勒补给不足,我们至少不必再用宝贵的粮食养那些废物了!”
  克雷洛夫点了点头,然后就说道:“你说的是斯大林格勒?”
  “是的!”崔可夫点了点头:“除了斯大林格勒,我还能担心什么呢?敌人占领了马马耶夫岗,我们付出惨重的伤亡也无法将其夺回……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后勤,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斯大林格勒就会被敌人全面占领了!”
  崔可夫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虽然苏军使用贴身战术和游击战术是正确的,但如果士兵连粮食和子弹都没有,那什么战术都不会有用。
  “我们可以开辟临时渡口!”克雷洛夫建议。
  “许多地方并不适合作为渡口,克雷洛夫同志!”崔可夫摇头叹息道:“比如像我们这里的峭壁,还有於泥河滩,有些地方适合开辟渡口,但连公路都没有……而且还会遭到敌人战机的火力封锁,卸货量十分有限!”
  顿了下,崔可夫就说道:“所以,我们还是要夺回马马耶夫岗!”
  “可是崔可夫同志……”克雷洛夫有些不解的望向崔可夫。
  “我知道,克雷洛夫同志!”崔可夫说:“我们补给不足,而且敌人用于占领马马耶夫岗还是精锐部队,再打下去近卫第3师就要全军覆没了!”
  顿了下,崔可夫就说道:“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在其它地方找回这场胜利!”
  崔可夫所说的其它地方,指的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也就是朱可夫指挥的位于顿河以北的苏军。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之前的战斗中为了给斯大林格勒争取准备时间而朝德军主动发起进攻,虽然损失惨重但基本达到了战略目的。
  此时,经过几周的休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又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
  崔可夫认为现在就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再次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朱可夫当然知道斯大林格勒正处在危急关头,于是没有反对,再次组织起近卫第一集 团军对德军北部防线的猛攻。 
  保卢斯在苏军的进攻下就有些慌了手脚……如果在之前,德军还可以将精锐的装甲师调到北部防线增援,但现在第4装甲军甚至连隶属第4装甲集团军的第2装甲师都深陷斯大林格勒城市战中。
  这也可以说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会失败的原因之一……整场战斗都是两线作战甚至北部防线从科特卢班起至伏尔加河段实际上还处于苏军的三面包围之中,一旦苏军占领了科特卢班,那么德军随时都会陷入被苏军反包围的窘境。
  换句话说,这样战略包围只适用于速战速决,否则越往后拖形势就对德军越不利……德军原本也是想速战速决的,只是没想到斯大林格勒会拖那么久,而且似乎还会继续拖下去。
  最后没办法,保卢斯只能将用做预备队的集团军直属部队第摩步师和第298步兵师派去增援北部防线。
  也就是说,兵力不足导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基本没有预备队。
  这就正是崔可夫所希望的。
  与此同时,崔可夫又在斯大林格勒实施了一个反突击计划:
  崔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北部和南部分别组建了一支兵力为一个师的突击队,主干是步兵第2师和步兵第93师,然后将散兵甚至是武装起来的百姓补充进这两支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